- 21年考研论文范文(必备12篇)其他论文
- 21年考研论文范文(必备12篇)其他论文
- 介绍论文主要内容范文精选16篇其他论文
-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10篇其他论文
- 英语古诗论文范文(通用15篇)其他论文
- 英文论文署名格式范文推荐8篇其他论文
- 影视短片创作论文范文(共5篇)其他论文
- 班级德育论文范文29篇其他论文
- 教师身心素质论文范文(实用46篇)其他论文
- 中专毕业就业论文范文7篇其他论文
- 议论文套路模板范文(热门14篇)其他论文
- 小学少先队教研论文范文36篇其他论文
- 旅游设计论文摘要范文共9篇其他论文
- 设计类论文800字范文(43篇)其他论文
- 研讨小论文范文格式精选8篇其他论文
- 高校体育教改论文范文精选13篇其他论文
- 散打学校社团论文范文推荐6篇其他论文
- 高水平学位论文范文精选30篇其他论文
- 优秀的论文范文大全精选26篇其他论文
- 论文个人收获及感悟范文通用15篇其他论文
- GRE中驳论文范文推荐5篇其他论文
- 食品和工程论文范文(共7篇)其他论文
- 心理本质论文范文(15篇)其他论文
- 毕业论文设计理念范文精选21篇其他论文
- 英语驳论文范文翻译(优选18篇)其他论文
- 论文结论范文300字(实用6篇)其他论文
- 环境科学本科论文范文精选8篇其他论文
- 论文需要写什么范文初中优选5篇其他论文
- 扶贫救济服务论文范文共23篇其他论文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一篇
通过关于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探讨,我感受颇深,我们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减负”仅仅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诚然,这些都是“减负”手段,并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
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中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毛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成长空间我认为,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一点。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两个层次”、“两个针对”、“六个让给”的灵活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是目标原则。浅层目标:让每个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层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风格和能力,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或再创造,提倡适者为上。
二、提高教师素质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效率就高;教学效率高,学生的学习容量就大,学习效率也高。这种意义上分析,“减负”对老师而言,不是“减轻教学负担”,而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总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减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减负”的主渠道;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减负”不可视的重要环节。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二篇
>摘 要: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巨大的压力。主要论述在新课改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好历史、喜欢历史的一些方法和感悟。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提问;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课堂通常是由教师口述说一下这段历史,有时候还会照本宣科。课下学生也只是把相应的历史作业完成,而不会更深一步地去挖掘历史、欣赏历史,使得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这就严重影响历史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展望新课改,我想这将是一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这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换汤不换药是不行的,教材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要做相应的更新,使之适用于新教材。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正确看待历史、学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下面是我认为的比较实用一点的思路。
>一、让学生学会提问
历史学科如果生搬硬套会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就是把书上的知识一成不变地转移到脑海中而已,这也使得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教师的创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不只是书上的知识,只要是相关的课外延伸都可以提出,从而使得课堂充满气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例如,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向学生提问: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会适时地向学生讲一下当时的情形,以讲故事的形式让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引导学生提问。在这种参与下,我相信学生会更好地参与课堂,更好地理解历史。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
>二、让学生学会讨论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学生的口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让学生学会讲述历史
听一百遍不如自己说一遍。每天上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课开始前抽出五分钟让学生讲历史。不是复述,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某个角度以小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听。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更活跃,也可以在课下更积极地去解历史。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让学生学会表演历史
表演往往能够深入人心,是因为它生动形象,更能感染人,尤其对于表演者,这种感觉就更强烈。每当一个单元结束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角度或者情节,然后表演出来,每组时间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钟。这样下来,学生通过表演前的准备以及表演时的深入人心,可以将这个单元的历史知识牢牢掌握。
以上几种方法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方法。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我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三篇
一、高职教师职业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教师在职业语言的使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职业语言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在教学和管理中,有的教师语言使用生硬蛮横,缺乏人文情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好感,进而导致学生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使得教学和管理的实效不尽如人意。实际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情绪的对立、误解的产生,很多时候都源于没有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也忽视了沟通凭借的语言的重要作用。总体来说,当前高职教师职业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普通话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都明文规定了在教学时应该使用普通话。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教师在教学时,若只是为了自己的方便和顺口,就不分时间和场合随意使用自己所熟悉的方言的话,那么对于方言区外的那部分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一方面,他们很可能会因为听不懂教师的方言,而失去对某门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也会认为这是教师对他们的不重视,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所以,高职教师一定要顾及全体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使用好普通话,有意识地纠正自己不准确的发音,使学生都能听得懂自己所传达的内容。
(二)语言上对学生的尊重不够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只能服从,这也就造成了师生地位上的不平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学生颐指气使,反映在语言中则是很少使用礼貌用语,并且命令性指示语的使用较多。这常常让学生感到自己不被教师所尊重,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给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三)对体态语言的漠视体态语言是人际交往中信息传递的一种副载体,它在使用中不需要凭借有声语言,但却对有声语言的理解起着强化作用。体态语言主要包括动作和表情两个方面。就动作而言,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散漫地靠坐在椅子上,使学生觉得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心理上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有的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诚意产生疑问,导致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和沟通的兴趣。就面部表情而言,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时,经常会皱眉和撇嘴,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觉得教师对他们是不认可的,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谈心也不再积极配合;有的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时候,没有以殷切的目光注视学生,而显得目光散漫,这也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心不在焉。因此,应改变教师对体态语言的漠视态度,让他们意识到体态语言是有声语言的有效延伸,运用得当可以显著提高教育效果。
(四)正面语言使用不够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往往较差,平时听到的多为教师和家长的抱怨与批评,在进入高职学习时已经积累了很多负面的情绪。然而,一部分高职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时还是常常使用负面语言,经常粗暴地用“不能”“不行”“不可以”等话语来回答学生;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仍然以批评教育为主,忽视正面的肯定与鼓励。这些都容易激起学生的负面情绪,使他们对今后的学习感到痛苦和绝望,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也持抵触态度。所以,高职教师要正视自身在职业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和消除,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语言素养。毕竟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他们对教师的情感往往是建立在有效的语言沟通基础之上的。
二、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语言素养的措施
针对上述高职教师职业语言使用中的种种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期对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语言素养有所裨益。
(一)准确使用普通话为了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避免因方言的原因听不懂某门课程,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首先,在发音上,教师应努力做到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要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确切。其次,在遣词造句上,教师应摒弃粗鄙的方言俚语,使用通用的词语和说法,让学生准确理解教师的意思,避免因词不达意造成的师生误解。
(二)在语言表达上尊重学生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平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语言上应该充分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锤炼自己的语言,表现对学生的尊重]。
1.称谓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记住学生的名字,在课堂上教师若能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教师对其的重视,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对于叫不出名字的学生,教师也切不可简单地以“哎”“喂”呼来唤去,可以使用“同学”称谓。对于记住姓氏的学生,教师可在其姓之前加上“小”字用于称呼,这样的称呼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尊重的个体,从而在教学中更加愿意配合,也很好地化解了教师叫不出学生全名的尴尬。
2.问候教师和学生在校园里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打照面的时候很多,这就涉及打招呼的问题。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问候以后,仍然板着一张脸,严肃地点点头,这种教师学生就觉得不容易亲近,自然就拉大了两者的心理距离。因此,在学生向教师打招呼以后,教师也要热情地予以回应,可以面带微笑回答“你好”,对于正好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也可以有一些关心式的回应,例如“最近学习怎样”“上次给你指出的问题有没有注意”等。
3.指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常常会需要使用一些指示性的语言,在使用这些语言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句式的选择,多使用祈使语气的句式而不是命令语气的句式,多用引导式的语句而不是用语气强烈的反问语句。适当的句式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心理上也较为放松,进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不恰当的句式会使学生心里紧张或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给教育教学带来障碍。
(三)重视体态语言的使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特通过实验证明:口头语言的效果=7%的内容+38%的声调+55%的表情。由此可以看出,体态语言的使用在信息沟通和交流就动作姿势而言,教师和学生谈心时,身体应自然前倾,不可懒散地靠在椅背上;当学生向教师讲述问题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并频频点头加以回应;当学生说到困难和伤心之处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拍一拍他们的肩膀加以宽慰和鼓励,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当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时,教师应保持和学生的目光接触,用专注、坚定、温暖的目光向学生传递真诚的情感和平等的态度。就面部表情而言,无论学生在向教师倾诉什么内容的时候,教师都应该认真倾听,切不可经常皱眉、撇嘴或露出鄙夷的神色。当学生向教师表达成功的喜悦时,教师应该和颜悦色、面带微笑,为学生的进步感到骄傲;当学生向教师倾诉苦难时,教师应该面色凝重,为学生的不幸感到同情,表现出心有戚戚、感同身受。
(四)多使用正面语言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信心减弱的现状,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使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结语
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教学本领,还需要拥有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职业语言素养。然而,我们在师资建设中,往往比较重视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对教师职业语言素养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因此,应该将教师职业语言素养的提升作为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教师的语言沟通能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提升育人效果。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四篇
>一、音乐唱法的风格的
音乐艺术中的歌唱方式、技巧是非常关键的。高超的歌唱二度创作需要展现出歌唱人员对自己嗓音灵活自主的使用的水平。节奏以及呼吸、音色全部是考验歌唱发声的主要部分,只有具备上述歌唱技巧之后歌唱人员才可以很好的表演音乐作品。
>(一)美声唱法的表演风格
男中音在美声唱法中的表演中通常非常重视自身感情的充沛,要全面使用声音技巧对歌曲开展二次创作。通常不倡导进行其余的动作,一般利用眼睛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动,来塑造人物内心世界,传达歌曲情感。伴奏的时候一般使用钢琴以及管弦乐队,增加庄严的气氛。
>(二)民族唱法的表演风格
民族唱法里面的表演风格:通常是体现各个地区以及民族特色,十分淳朴、自然。服饰也极具地域民族特点,庄重、优雅。在表演的时候一般会动员身体各个部分,让其都加入到表演中。在舞台表演的时候淡雅爽朗,和美声唱法的端庄肃穆形成非常显著的对比。
>(三)通俗唱法的表演风格
站在演唱人员的角度分析,其可以全面彰显自身特色,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表演,因为这种表演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爵士舞步、霹雳舞步……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进行表演。凸显演唱人员的特色。给大家营造一种昂扬的气氛。这和美声唱法的表演风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歌唱艺术表现是最重要的 ,其是歌唱者在对音乐作品的再次创作中实现的,演唱者必须包含深情才可以进行完美的表演。在上述二次创造中,歌唱主要技能方式是凸显艺术表现的前提,歌者学习技术技巧的效果和其艺术表现水平有直接关系,另外歌唱艺术表现水平的高低和技能、才华的发挥以及体现有密切关系。所以,全面的歌唱艺术就是歌唱技术和艺术表现全面融合后的成果。所有进行音乐学习和分析的人在需要在自己的实践中坚持上述原则。
>二、民歌风格在表演中的优势
民歌唱法和民歌形成以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出现在我国民间,形成以及发展的根基就是最广大的群众,民歌唱法源自大众劳作。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工,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民族唱法。我国地区宽广,不同民族都有独特的审美要求、文化环境以及生活习俗,所以其创作出的音乐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南方区域的民歌通常非常的委婉、柔和、朴实、美妙,其中我国北方区域的民歌就更加宽旷、清亮、豪迈。上述各种风格以及特点的音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唱法,充分的展现出国内民族唱法的多样化。民歌唱法,现在被划分成两个种类:自然真声唱法以及真假声结合唱法。前者一般出现并使用在平原区域,全部让真声进行演唱,音域并不宽广,就像我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上述唱法非常的自然、朴实、醇厚,其中内容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因为其受到生活事情的熏陶,因此得到了众多艺术院校的认可。
>三、戏曲风格 在表演中的优势
国内戏曲艺术的发展时间很长,有很多民歌都是源自戏曲。戏曲特殊的咬字以及节奏,为民歌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根基。因为国内各个地区以及民族语言特色、地理氛围、风俗习俗以及音乐特色,让戏曲演变成多种风格的唱腔等。昆山腔可以被分为南昆以及北昆,演唱主要使用真声,是非常缓慢柔和的,体现出朴实凝重的特色。弋阳腔演唱大部分使用真假融合的方式。风格清亮,主要包含川剧、赣剧等剧种。梆子腔大家非常了解,包含河南豫剧等,演唱大部分使用真假声融合方式,风格清亮、欢快、高亢、明亮。另外也有的唱腔非常的连贯、温和、婉转,以真假声融合演唱为重点,包含京剧、闽剧等剧种。上述戏曲重视自己的地方特点,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同样戏曲唱腔依照自身行当以及行当里面的人物划分成不同的人物角色,比如:老生、小生、老旦、青衣、花旦等。因此戏曲风格的音乐在我国民族音乐表演中占据重要的发展优势。戏曲是国内民族音乐取之不尽的发展源泉,在众多的高校中音乐发展中都把戏剧风格的民族音乐看做重点的培养对象,因此艺术表演可以吸收借鉴戏曲元素,在表演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不断的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为国内音乐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四、音乐唱法中不同风格表演的有利点
总之,风格表演也是音乐演唱中的关键方面。在日常训练中,也要踏实的学习知识,之后在表演使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在舞台上的表演水平,在演唱的时候也要不断吸收经验教训,向观众传播作品中的丰富感情,让观众深入的体会到作品的感情。演员需要维持自己的表情,做出相应的手势,让“演”和“唱”统一在一起,让歌唱全面的表达自己的感情,然后提高音乐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给观众打造出众多令人感动、非常完美的作品。假如在演唱中表演者以不同的唱法在情感的处理中不正确,则很难表达出歌曲本身的含义与情感的交互,因此音乐演唱中的不同的唱法取决于演唱者对于歌曲自身的把握,并以演唱技巧与表演情感为主。更加可贵的每种不同类型唱法所表现情感处理方法的涉及到的听众的交流情感也是各不相同的。现代音乐中以其“新”的形式与创意在占据当代音乐的主流市场,以青少年为欣赏主体在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上迎合现代人的标准,但是现代音乐在发展中逐渐出现“杂”与“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的音乐的真正意义,变成的商业音乐的商业手段,如何才能使流行音乐在注重情感处理与表现技法上得到创新立意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主要解决的问题。
>五、结语
“歌手和艺术家的本质差异就是其能不能把技术完美的融合在艺术表现中,能不能将二者的统一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演唱人员充分的学习了非常高难度的发声技法,但是其却将歌唱发声技巧训练当做学习的最后目标,提出动听的声音就是歌唱的所有。音乐表演是二次创作,其给予音乐作品一种生命的活力,其不只要尊重原作,还需要在以后的创作中添加自己领悟到的东西,更好的丰富作品的内涵。在二次创造的时候,音乐表演的主要技法 ,也就是歌唱发声的基本功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由于音乐表演属于非常精准、灵动的活动,所以我们一定要具备非常高的歌唱创造水平。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五篇
一、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含义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享受着幼儿教育工作带来的愉快和幸福体验。具体分析如下:
1.与领导、同事、家长和谐相处。
这些都是幼儿园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幼儿教师要尊重并听从园领导的指示,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同事之间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相互支持;要多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只有在各种关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幼儿教师才会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之中。
2.随着工作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
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不断提升,得到了领导、同事、家长的一致认可,逐步从新手教师转变为骨干教师,对于工作得心应手,幼儿教师才会投入更多的激情。
3.发自内心爱孩子,并赢得幼儿的信赖与喜爱。
最重要的是幼儿教师要发自内心尊重、爱每一个孩子。幼儿虽然是不成熟的个体,但自从其出生便拥有与成人一样的权利,同时师幼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应平等地给予每一个孩子一样的爱。以上这些都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
(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意义
1.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造就与幼儿、家长、同事、领导的良好关系。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会转化为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会产生更多的亲和力,从而使幼儿愿意与你亲近、同事愿意与你交流、家长愿意与你沟通,于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教师也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配合。
2.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可以给自己带来事业上的成就感。
在工作中职业幸福感能为个体创造更多的原动力,可以把职业的幸福感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实现理想,努力接近自己设定的目标。当荣誉的光环照耀在你身旁时,你会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由此教师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荣誉,幸福就这样获得了良性循环。
3.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造就生活幸福感。
幼儿教师如果在工作中很幸福,那么在生活中会扩散他的幸福,而且幸福不仅体现在脸上还有心情上,会把这份幸福感染给家人及周围的朋友。大家都分享到你工作带来的幸福,会更加支持你的工作,因为你的工作给大家带来了欢笑与健康。
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
1.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家长的评价是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外在因素之一。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不过一百年,在1903年学前教育正式纳入学制系统。官方创办了第一个幼儿园(湖北武昌幼稚园),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中国第一代幼儿师资,是敬节堂的洁妇和育婴堂的乳媪,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在外界看来似乎还很可笑,妇女走出庭院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那时的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很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虽然中国学前教育到现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在不少人的心中,幼儿园里带孩子只是母亲或保姆带孩子职能的一种代替和延伸,职业的神圣感和社会地位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幼儿教师丧失了职业幸福感。学前教育在师范院校早已是热门专业,近几年在呼和浩特的教师招考,吸引了大批专业理论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年轻教师进入幼儿园,这些教师中几乎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学历的教师可占一半,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明显提升。但相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来说,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略低一些,家长乃至更多的人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教师也不够理解,没有认识到其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全部的教育责任便给了老师,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教师要求苛刻,期望过高,幼儿教师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这样下去,幼儿教师会对工作失去热情,哪还会有幸福感。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态度、评价也会影响其职业幸福感。
2.幼儿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首先,幼儿教师工作的独特性。(1)工作的艰巨性。由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其工作具有艰巨性。因为幼儿身心的幼稚性,幼儿教师不但要承担教育责任,还要承担保育责任,幼儿教师承担的保育职责是其他各级各类教师都无法比拟的。当前独生子女增多,幼儿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度提升,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幼儿教师身上的责任加重,要求工作的全面细致性,幼儿教师几乎要对幼儿生活中、学习中每件事、每个环节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总之,幼儿教师所做的工作非常细致、具体和琐碎。(2)工作时间较长。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其他各类教师较长。还是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从上班开始精力就要高度集中,甚至顾不上喝水上厕所,得时刻关注班里每一个孩子的活动及应对突发状况。下了班还要写教案、教育笔记、教学反思、多种计划、论文等。私立幼儿园的教师下班时间更是不固定,一天工作平均在12个小时。其次,工资待遇较低。呼和浩特市公立幼儿园工资基本上在两千元左右。但在我调查的这些幼儿园教师中,所有人都对目前的收入很不满意。私立幼儿园的工资基本上不到一千元,没有保险,基本生活保障都难,所以幼儿教师改行的很多。如此大量付出劳动,却与得到的不成比例,幼儿教师心里怎么能平衡,幸福从何谈起。
3.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环境因素。
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用一句诗词来形容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且学前教育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叫做环境育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幼儿也影响着幼儿教师。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室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简单地说如果幼儿教师每天工作的幼儿园周围是个垃圾场,园内没有活动场地,教室内空间狭小孩子又多,嘈杂声一片,幼儿教师连休息、备课的地方都没有,资源缺乏,有好的创意得不到幼儿园的支持,长此下去,也就蒙混度日,或是另寻出路。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幼儿教师专门准备的备课室休息室,让幼儿教师感到自己在被关怀,一来到幼儿园就心情舒畅,自然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带到工作之中带到家庭之中。幼儿园环境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内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文化氛围等。这里我主要想谈一谈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首先,幼儿教师希望获得领导的支持、肯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因为,对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业绩是否获得认可等。幼儿教师的发展与领导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幼儿园的发展。幼儿教师获得园领导的认可,感到自身工作很有价值,增强职业幸福感。其次是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工作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着教师的心,在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认识上,家长一方面是社会的代言人,一方面是教师工作的直接评价者。绝大多数的家长尊重、信任和肯定他们的工作。这是对幼儿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这种被承认和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再次是幼儿教师与幼儿爱的互动,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给予幼儿爱时,幼儿也会以一份真诚的爱回报教师。对于教师的付出来说,幼儿的爱是最大的安慰、补偿和回报。这是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我在多个幼儿园实习过,在我的观察中发现很多40岁左右在幼儿园当教师超过15年的老师,看到幼儿因为想父母哭闹、尿裤子、办错事,都很默然,甚至生气地指责,比较烦躁,工作积极性明显低于年轻教师,得到幼儿爱的反馈较少,职业幸福感偏低。
(二)内在因素
1.幼儿教师的工作态度。
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把工作干得有滋有味,似乎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工作,如裴斯泰洛齐、福录贝尔、陶行知等,他们就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但实际中有不少幼儿教师工作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感受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2.幼儿教师工作中的成就感。
幼儿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可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不断提升,二是幼儿的成长进步。幼儿教师工作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的幼儿,教会幼儿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成功地组织一堂课,内心都会伴随着无比的喜悦,看到幼儿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之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认为自己能胜任这项工作并非常有价值,当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内在因素之一。
3.幼儿教师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影响其职业幸福感。
已有研究表明,那些富有理想、热情洋溢的教师,以及执著地为实现其理想而努力工作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为他们过分努力投入到工作当中,精力的消耗会非常大,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然而现实并不总是如愿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职业幸福感。
三、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幼儿教师对本职工作应树立正确的认识
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工作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幼儿教师只有对工作的性质和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它,体验到幸福感。因为每一种工作都有它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便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孩子的保姆,什么人都可以干,其实不是这样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首先我们自己应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幼儿在六七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90%,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都是在此之前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说明幼儿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都知道0~6岁,存在着很多不同关键期,比如说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要在这段时间注意对幼儿坚持性的训练,并告知家长进行配合,可以帮助幼儿拥有良好的坚持性,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或是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错失了早期发展的关键期,今后将很难弥补,甚至影响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所以说幼儿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工作拥有巨大的价值。其次,为什么同样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面对同样的孩子,有的能从幼儿身上体会到幸福感,有的却不能,其原因是源于不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如果想从幼儿身上体会到幸福,我们要改变对待幼儿的看法,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因为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经常会犯一些让成人看了极其可笑的错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充当“妈妈”的角色,应该理解包容孩子的缺点、错误,去帮助他,而不是指责、怒骂、嘲笑。孩子的天真无邪,爱得真挚、纯洁,让许多成人自愧不如。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作家周树人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所以,幼儿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儿童观,理解幼儿就会减少大发雷霆和误解幼儿,而且幼儿的好多优良品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评价,也可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所以,社会应重视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对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尽可能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并让学生有机会去幼儿园参观、见习,从而对幼儿园有一定的了解,在进入幼儿园时不会茫然失措,更容易适应幼儿园。其次,是幼儿园提供各种机会为在职教师充电,或鼓励他们外出学习。最后,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后,主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得失,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幼教工作的得心应手,便会得到领导的认可、同事的好评、幼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会使幼儿教师感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三)建议教育部门针对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给予制度保障
幼儿教师的工资低于其他各类教师,去年呼和浩特市为教师上调工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每月工资增长600元,没有提到幼儿教师工资的增长,导致许多幼儿教师不满,最后涨了300元。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政府对幼儿教师的重视度还是很低的,幼儿教师担负着保育教育的双重责任,工作的内容琐碎,其劳动量不低于甚至高于其他各类教师。目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工作连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岗位。教育部门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投入资金,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确保幼儿教师的工资与其他各类教师工资持平。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工资应保证不低于当地的最低收入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物质需要满足了,人才可能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六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兴趣
>1、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少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来自于力求全面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教师不只在于他的知识占有量多少,而更重要是否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乐学、会学。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如阅读、讨论、探究、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并努力做到多种方法的最优结合,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倡导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课程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有关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要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发展,就应摒弃过去那种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为学生创设一种适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不是学生要学的全部内容,也就是教师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媒体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隐性资源,这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
>4、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的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
(2)情境化教学法,提高教学时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产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让学生考虑植物体内的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等能否用同样的原理提取?能否找到无毒性的溶液分离提取这些色素,用于食品加工?这样,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从而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3)教师要运用“语言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复习“心脏的结构”时,要求学生把前一节课画的心脏结构简图拿出来,结果好几位学生紧张地在抽屉里乱翻,我很生气,因这是特意布置要夹在书里放好的,这节课还要用这张图学习“血液循环”,本想批评一顿,转而一想,批评只能使学生更紧张,更想不起放在哪,于事无补,不如幽他一默。“可能有几位同学忘了把自己的心放在哪儿?别急,慢慢找!不然,这节课就上不了了。以后可别这么粗心大意,连“心”也忘了带了!”在同学一片善意的笑声中,我又说“把‘心’带来的同学先复习一下心脏的结构。”让学生把心收了回来。用比喻加强记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恰如其分的比喻,恰到好处的姿态和富有感染力的神情讲授出来,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窥其貌的感觉,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他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由于初中生物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更应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使初中生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七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概念培养途径
21世纪已经走过了15年,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现行的教育在体制、结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拟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1创新能力概念与重新教育
狭义的创新能力是指对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实行科学系统的加工与创造,以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它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了智力品质的综合性,表现出探索性与求新性。广义的创新能力包括利用现有知识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的能力。中学地理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地理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不是去开拓与创新未知的知识与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与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索原地理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及综合分析,归纳出物事物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这便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创新能力是个人多种能力和心理素质复杂且高水准的结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能力的构成各不一样,中学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确实营造创新能力的培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育人环境。法国哲人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范围,让学生获得创新应具有的自由性。在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师讲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间感情距离。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如,讲“天体系统”内容时,讲解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及各种天体系统之间层级关系。这时,一生提出:是否所有的天体之间都有引力关系?夜空中的星座是不是也是天体系统?这一问题虽然淡化原来主题,笔者非但没有制止而是大加赞赏一番,因为笔者觉得,这位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意识,要及时点燃其创新意识的火花。
重视利用地理史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与习惯
一个正确的地理原理或结论的形成往往涉及: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地理课程中科学探究与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有诸多相似性。教师要重视利用典型的地理史实,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在讲解板块构造时,可从魏格纳的考察推断进行分析。19世纪以前,世界地理学界还没有整体全面地开始探究地球的地质构造,对大陆与海洋是否变动,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公元1910年德意志的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先生生病时在病房偶然看到世界地图时,观察出一个有趣现象:大西洋的两边———非洲和欧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很是吻合,这边大陆的海岸线恰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海岸线拼合起来;假如从地图上把这两块陆地裁下来,再拼接,就可以拼成一个基本上耦合的一块大陆。把非洲与南美洲的海岸线对比一下,更能够明确地得出这一结论:伸入大西洋西海岸的南美洲凸出部,恰好能够嵌入大西洋东海岸非洲的凹进部。魏格纳根据他的观察经历,认为这肯定不是随机的巧合,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猜想:推论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整体一块的,是一个广大的原始陆地,并称为泛大陆。泛大陆的周围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原始海洋。
之后从约距今两亿年开始,泛大陆前后于一些地方出现裂缝。各个裂缝的两边向反方向逐渐漂移。裂缝越来越大,导致海水进入,于是诞生了新的海洋。另一面,原始海洋则渐渐变小。分离开的陆块逐渐移动到目前的位置,成就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在讲说上述史实的过程中,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
(1)根据大西洋两岸板块的构造,你能否发现其他可能的板块分界位置呢?
(2)收集怎样的证据可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在上述的学习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付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和习惯。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教会学生学习,突出思维训练主线,才能把分散个别的知识变为综合、系统的知识,才能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点,这有待于我们长期不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八篇
五月进入复习阶段,针对于小学数学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教学,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我和学生一路走来,在摸索中进步着。其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复习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2、 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
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
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 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不足之处:
1、太相信学生,毕竟是学生自制力差没督促和检查错题集中的体是否掌握。
2、没有耐心忽视了一些学生。
3、总结的较少。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多总结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严格要求,达到不失的分就不要失。错题集要不定时抽查,让他们自己自觉学会。对学生要耐心让他们取长补短积极学习更上一层楼。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九篇
>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各个学科教学的发展,其中初中语文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课程导入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只有成功的开场才能对课程的深入开展有足够的保证作用。通过短暂的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此,笔者主要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导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
课程导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开始之初的信息介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此外通过课程导入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谐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质量。此外,有效的课程导入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调整到学习状态之中。
>一、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质量
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独特性。具体来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因此内容十分庞杂,语文教材包涵有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因此,教师想要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就必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导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让课堂导入真正起到作用。
2.如何进行情感性比较强的教材内容的导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除了要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外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能力的发展。学生带着情感阅读文章和理解文章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的建议
1.结合文章实际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先行仔细地阅读教材内容,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有一个大概的掌握。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实际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导入设计,尽量做到灵活、科学和严谨。而且,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节课堂气氛。
2.考虑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课程导入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情感取向,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情感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将课程导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要慢慢来,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开始就激烈地刺激学生的情感。
3.课程导入应该“接地气”。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溯本回源,让课程导入更加贴近生活。所以教师在根据课文实际内容进行教学导入的时候也要极力寻找生活之中与之相关的事物,以此来帮助拉近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于比较熟悉的事物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因此掌握起来速度也就会更加快,掌握的牢固程度也就会有一定的提高。
4.不断进行创新。好的课程导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一成不变的课程导入方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兴趣,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应该在课程导入的形式上面下功夫,让学生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一旦课程导入让学生感到厌烦,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三、语文教学课堂导入常见的集中形式
1.开门见山法。所谓开门见山就是指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直接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指画出来,让学生直接了解学习的大概内容和教学重点。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马上产生兴趣,但是也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有比较高的考验。比如学习辛弃疾的《菩萨蛮》,在上课之初教师就直接说我们本节课要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词的名字叫做《菩萨蛮》。这种导入方式有一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无理感但是确实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2.温故知新法。所谓温故知新就是教师在教导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先不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什么,而是立足于已经学过的内容慢慢地引出新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会让学生复习一遍之前学到的某些内容,然后在学生差不多大概复习完之后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新的教学内容也就不会感到太陌生,而是会产生一种比较淡薄的熟悉感。教师此时就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始新的教学。比如在教导《“挑战者”号追思》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已经学到了关于挑战者号爆炸和一些相关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回忆有关的内容,然后问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挑战者号的悲剧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呢?或者说从这篇课文之中你领会到了什么呢?”这样一来学生必然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可能他们的很多思考内容和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挑战者”号追思》这篇课文所要表述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3.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因为学生对一件事情抱有疑问,其注意力相对来说就必然会更加的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帮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因此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来说也会更加的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比如说在教学《万紫千红的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篇课文之中最精彩的是哪个部分呢?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呢?等等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困惑之中进行课文学习,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4.眼见为实帮助学生理解。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比如初中语文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为什么死海被称作死海。学生就很不理解,因为在实际生活之中学生并没有与之相关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准备两个杯子和两个普通的生鸡蛋。首先我们在杯子之中盛满水,然后将鸡蛋放进去。很快鸡蛋就会沉到底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再拿出一包盐,在学生的注视之中教师慢慢地将盐放到其中的一个杯子之中,这个时候奇妙的景象出现了,这个杯子里的鸡蛋慢慢浮了起来。其实这是因为盐进入水中之后水的浓度慢慢升高,形成了超饱和食盐水。学生眼见为实,那么对于与之原理差不多的死海也就能够变得比较熟悉了。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就会感觉比较轻松和容易,而不是像之前一样觉得这一定是无稽之谈了。
5.通过故事、音乐等进行课堂导入。通过故事、音乐等也可以进行课堂导入,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其导入的效果还比较好。初中的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此通过故事导入可以明显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心思放到学习上来。而通过音乐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操素养,帮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课程导入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一定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促进我们教育的不断进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人才。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十篇
1培养幼儿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教师在发现小朋友在玩完玩具之后随手就扔掉的行为,教师可以以身作则,捡起玩具,并且对玩具说:小玩具你太可怜了,我捡起你来,看看摔疼了吗,这样小朋友则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再随意的丢弃自己的玩具。同时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与求知欲望强烈的时期,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比较感兴趣,比如稍有不留意就会给孩子的安全构成威胁,比如近期幼儿园发生的多起幼儿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幼儿教师缺乏责任意识,他们没有对幼儿教育形成足够的重视。
2如何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责任心
基于责任心的重要性,中职院校一定要强化学前专业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单靠书本的知识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职院校要从教学模式改革入手,增加案例教学,通过现实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责任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近些年所发生的幼儿园学生安全事故的真实案例,并且配以相应的图片,通过这些凄惨的图片等激起学生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以此强化他们对责任意识的重新认识;同时中职院校也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不仅仅表现在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与把握上,而要具备幼师教学的综合技能,其中教师的责任心是幼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的内容:一是要增加关于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相关知识,在现有的教学课程中增设责任心培养课程,当然这种责任心培养课程不一定非要按照相关的书本知识或者有关理论进行,可以充分借助社会中的某些实例等进行探讨,强化学生的责任心;二是整合学前教育课程,构建以工作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比如中职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就责任心这一教学任务,整合相关的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流程性。
拓展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虽然与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培养,只有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师团队才能为幼师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后盾支持。中职院校要为教师团队教学质量的提高创建一切条件,比如鼓励年轻的教师继续深造,提高教师的责任心,通过教师责任心的提升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
完善实践教学,为学生创建承担责任的机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强与社会幼儿园的合作,鼓励学生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了解幼儿教学工作的真实环境,让他们参与到幼儿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幼儿园内的学生性格各异,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责任心,不仅要关心幼儿学生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这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如果他们任由幼儿学生发展,那么其最终就会对幼儿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被幼儿园所解聘;同时中职院校也要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克服困难的信心等,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故意增设一些难题查看学生在遇到这些难题的表现,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
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反映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多种考核形式的多元化考核机制: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考核标准,重视学生的综合技能,将责任心考核转化为量化指标,提高对学生责任心、爱心以及童心的考核;二是构建以“平时表现+实践考核+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制度,增加对实践表现的考核分析,重视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考核。
3结束语
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幼儿教师对幼儿今后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较强的责任心,通过较强的责任意识保障幼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现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十一篇
国家教委曾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 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教育部制定、_批转的《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其中又 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 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无疑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这一任务包融了语文 教育的全部内涵,形成了教学中的两个基本着力点,亦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打好学生做人的基础。
明确提出“做人——作文”的教学原则,是因为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人”与“文”严重分离。这主要表现 为以下与素质教育不协调的倾向:一是成人化倾向,用成人的过于世故化的心态和处世原则去改造学生,造成 世故习气抹煞和压倒纯真童心的局面,作文中的虚假成风和套话空话盖源于此,并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二是模式化倾向,把作文法则和合格作文模式化,并要求一无例外地遵从,这就造成了共性规范对个性自由性和独 特性的湮没与压抑,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保护和激发、引导;三是凝固化倾向,即把作文模式变成僵硬的样板 ,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强制灌输,让学生摹仿样板,不允许更改不鼓励学生灵活创造,结果是压抑了学生的创 造性,扭曲了他们为人的心态;四是知识化倾向,把作文教学搞成了作文知识的不断累积,偏离了作文课的性 质和目的,造成了知识记忆对能力培养的排挤;五是繁琐化倾向,这不仅表现为知识的繁琐,也表现为作文教 学操作上的繁琐,结果用大量冗余的信息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和头脑,妨碍对必要知识和相关信息的理解和贯通 ,也不利于作文能力的培养。上述倾向造成的后果,是使学生感官封闭、想象滞涩、情感压抑、自我迷失、活 力萎缩。学生作为人的这些因素如不解放,就不可能在科学的作文活动中进一步激活并得到培育。“做人—— 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意图就是要通过解放人来解放文,以解放文来解放人,使文为人发,人以文立,以便充 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活力和创造精神。
所以,我们改革作文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的先行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 ”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激发欲望 ,抒写自己;让他们明确写作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熔炼和培育自己多 方面的做人素质;让他们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辅之以适当的技巧指 导,让他们把真话说得更准确,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从而使做真人的质量更高。“做人 ——作文”这一实验的提出是改革作文教学现状、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理论思考和实践操作都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做人与作文密切相关,有时甚至是同一的。对两者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做人——作文”教学的思想前提 .具体说来,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统一”:第一是做人与作文在生命需求上的统一。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十二篇
本学期,我在四年级担任语文教师。很快,超过一半的学期就过去了。回顾过去的日子,我反思了这段时间的教学经验,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我反复学习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见解,并且通过将理论应用到课堂实践中,我收获了很多。
我试着从几个实践中学习,发现效果相当好。
1. 在语文课堂上,将物理操作学习活动与语文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很容易。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我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使之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大胆运用肢体语言、形象和夸张的表现,使学生感到既生动又生动。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容易掌握。
2.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往往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打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问一些问题,如:你从学习这篇课文中获得了什么,你知道什么,你会做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力,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同时。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内省智能和交际智能。
3,“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教材,熟悉课程标准。然后我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用什么方式来学习新材料。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提出几种选择不同教学方法的方案。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广阔的自主学习世界中享受阳光,吸收所需知识,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
4. 整合中文和其他学科。例如,将作文教学与各学科相结合。例如,在音乐课上,让学生记住他们是如何学习歌曲、舞蹈和当时的情绪的。在艺术课上,写下你是如何画出漂亮的画的,以及当你看到你的画时的感觉。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润物无声”的内涵。我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素质,宣传他们的个性,与他们一起成长。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十三篇
上世纪末,为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国家将师范教育全部纳入了全国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转型。小学教师培养开始了由中专层次向专科、本科层次转变。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开始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使其具备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成为各个高等院校建设小学教育专业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强化“师范性”为基本特征的中等师范培养模式逐渐边缘化,小学教育专业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泛化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品格。这种变化反映在教学上就是理论教学备受关注,而实践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局面带来的后果是:小学教育专业发展与小学的实际需要渐行渐远。因此,当下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概念界定
高等师范教育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理论教学,一个是实践教学。所谓理论教学,即通过理性的灌输与启蒙,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所谓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则包含了各种技能课的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科研、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
由于教育是实践应用性专业,需要经过“临床”实习,在师范教育从三级培养体系转变为二级培养体系,其内涵扩展为教师教育并走向专业化以后,实践教学在教师教育专业中已经成为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师培养途径。实践教学的改革成为当今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在小学教师教育中的作用
实践教学在师范院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师范生教育能力,并能让高师学生步人工作岗位后,更快向教师这一职业角色转变。具体表现在:
1、强化专业意识,培养职业情感,树立职业信念。
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学生能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体验教师职业的平凡与崇高,在内心深处生发出对小学教师职业的深厚情感,树立为之奋斗的信念。这种心理上的准备显然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所能赋予的。从康德开始,情感和信念就被从知识论的范畴中排除出来,归属到实践范畴中。所以要想完成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心理准备,实践教学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2、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理论教学是从课堂到课堂、书本到书本,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能构成一个整体,即组成为知识群,成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彼此分离、理论脱离实际的知识。
3、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技巧,丰富个体的实践知识。
单纯依靠传授现成知识而不发展知识,是培养不出所需人才的。优秀的教师或者有经验的教师,绝不只是现成知识的说明者,而是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解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丰富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智慧。正是理论化的系统知识与个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综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征。
4、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师范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工作。实践教学不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未来教师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教学,师范生的认识建立在内容丰富、实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在参与教学实践、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确实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
>三、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现状
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从目前来说是我国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从观念到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形式较少,时间安排较晚。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仍然仅限于一次突击性的教育实习以及为数不多的教育见习和参观,教育实习构成了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这往往又都是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学期中的一个月来进行的。师范教育课程计划安排也遵循着传统的做法,即倾向于一个个顺序安排师范教育的不同部分:普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理论与方法——实习。这等于向学生示意理论学习与实习是两项有区别的活动,从而维护了以“模仿”为主的培训模式的教育实习的'原始观念。这种做法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和教育实际相结合。因为这种安排背离了教育实习对实习生来说的另一重要目标——为他们提供在工作中反省、检查、修正自己所掌握的完成教书育人职责技能的机会,直接后果是即使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发现了问题,也只能带着这些问题走上工作岗位。此外,由于学生从未进行过其他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也给教育实习带来不少困难,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效果,也不利于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不够周密。
随着大学扩招,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实习安排是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学校,在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大漏洞。模拟教学也往往只是给学生一部分内容,让他们去挑去讲,而缺乏模拟前的详细指导及讲完后的深入探讨,往往使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3、教育实习时间短、范围窄。
作为教育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实习在我国师范院校中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实习太短,内容形式单一,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实行的集中实习时间6—8周很难保证教育实习的良好效果。其间,只能让实习生讲几节课,配合班主任做一点工作,较好的还可能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或团队活动,而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家访等等,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育实习难以帮助实习生对教师职业活动获得全面的了解,也难以实现教育实习对实习生的一个重要目的——精确与巩固理论知识,获得教师职业所需的技能技巧。因此,实习时间不充裕,与不断扩大的教育内容及不断提高的教育实习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成为现阶段教育实习的一个致命弱点。
4、缺乏“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缺乏教育实习基地。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多数是在临近实习前才落实实习点,而缺乏被美国教育界称之为“入门学校”的那种教育实习基地。大多数院校是“扫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教育实习主要以“学院为基地”,而不是以“学校现场为基地”,与小学关系疏远,难以与其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并结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使教育理论缺乏生长成熟的土壤,学生更难以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体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缺乏科学的指导。
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要在精讲有关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不断趋于整体协调和完善,以获得稳定的教师职业技能。目前教师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总体比较薄弱,这既有管理上的原因,又有教师自身的原因。相对而言,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比较“外露”,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对学生训练能够提供良好的指导。按理说各科教学法在训练技能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因为它与学科专业、实习有直接联系,而且课程又是各系自己开设。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主要与“法”中无“法”的课程自身相关,也与教“法”者不懂“法”有关,有的学科教学法教师甚至从未教过小学,这哪里还谈得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心理学、教育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其他各科教师头脑中毫无技能训练的示范意识和指导意识,是高师院校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6、缺乏严格的考核。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第四条指出:“高等师范学校要从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高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它对四大部分训练内容(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考核分别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其他训练内容的考核有的学校恐怕连细化的考核标准都没制订,更谈不上严格考核了。考核本身具有评价、激励、反馈等功能。通过考核检验师范生职业技能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评价高师教学工作成效;通过检验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们加强技能训练,同时也促进高师教学改革的深入。可是我们未能做到严格考核,几乎使这些功能丧失殆尽,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四、开展有效实践教学的策略
1、加强高等院校与小学的校际联合,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存在的种种积弊,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高校与小学之间存在隔阂,没有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使实践教学的开展失去了赖以展开的平台。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大学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与当地中小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养新教师,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开展合作研究,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参与合作的中小学称之为专业发展学校。这种学校强调与当地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也应该在高师教育和小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实践教学方面展开较为全面深入的合作,在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指导、学生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高效地展开。
2、打破单一的实践模式。建立全程教育实践体系。
传统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在时间安排上分布零散,没有系统性、规定性,直到最后的集中教育实习阶段才略显规范性,但时间安排得并不合理,太短、安排太后。而连续性、渐进性全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从师范生入校第一天起(包括寒暑假)就实施,涵盖了师范生在校的全过程。同时,它在时间安排上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渐进性特点。先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一系列实践环节(如:熟悉学校环境的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见习、模拟实习、试实习等)来减轻教育实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及忧虑感,使他们逐步适应教师职业生活,然后才真正进行实战演习的“教育实习”。
3、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全面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教育实践绝不仅仅是听一两节课、主持一两个主题班会这么简单。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涵盖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改变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必须打破旧有的思维格局,站在未来教师的岗位上全面审视实践教学的内容。概括地说,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观摩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社会实践和整体性教育实践等8个方面,这8个方面基本实现了对未来教师职业的全面覆盖。
4、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根据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机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种考核机制应该包括确立操作性较强的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组织程序标准、建构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系统。通过这些标准的建立,将实践教学纳入严格的考核程序中,以期对教学实践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促进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在小学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积极探索有关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的质量。
教师论文范文打印 第十四篇
让思维的花朵在课堂上争奇斗艳,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和努力方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主要途径。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
兴趣是思维的基础。只有有了兴趣,人的大脑才能处于兴奋之中,人的思维潜能才能被挖掘出来。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是我们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首先,要引导学生_入境_.刚上课时,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歌曲导入、实物导入、图片导入等方式,让学生尽快_入境_,心灵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时机。比如,在上《怎样写好细节描写》的作文课时,先向学生展示一组幽默诙谐的图片,对图片中突出的、令人发笑的部分进行讲解,突出是细节是令人发笑且深思的根本之所在,并将这样的道理引入至写作当中,使得学生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理解所教授知识;其次,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中,应结合实际,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保持对课堂的新鲜感。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竞赛的形式,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故事大赛、知识竞赛等,适当给予获胜的同学奖励,或者组织学生模仿老师提前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讲课,锻炼学生的能力,开发其思维潜能。同时应注重对多媒体的运用,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思维;最后,要鼓励学生课堂质疑。_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_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的能力,着力让学生养成_好问_的习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