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綦江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99133.html

第一篇:綦江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回顾过去五年 綦江已经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1998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共綦江县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渝黔高速公路建设三大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綦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负重自强,开拓进取,开创了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回顾五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克服困难较多、承受压力较大、爬坡过坎的五年;是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力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全县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202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68 亿元,年均递增8.1%;农业总产值8.96亿元,年均递增0.9%;工业总产值29.78亿元,年均递增4.8%;完成地方预算财政收入1.9亿元,年均递增6.6%;固定资产投资21.39亿元,年均递增3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亿元,年均递增6.5%。202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47.4:28.8:23.8调整为30.6:35.9:33.5,二、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通惠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太公山农业综合开发区初具规模,蔬菜、畜牧、果品等多经骨干项目迅速发展,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34.8%提高到2025年的44.8%;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8.81亿元,年均递增14%;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24.8%提高到2025年的31.9%。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513”工程初见成效,机械加工、能源、冶金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市属企业增长加快,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扭亏为盈。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以私营个体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2 %。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县属国有企业改制率达到95.6%,70%以上的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土地 流转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契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县镇机构改革、乡镇和村居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推进,“三金”、“三乱”清理整顿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发展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功举办了綦江县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参与全国、全市经贸洽谈和会展,外商投资日趋活跃,新增外来投资企业55户,引进重点项目25个,五年累计利用外资8.48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6亿元。渝黔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和綦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改造国道、省道85公里,整治县道、乡道 735公里,新修乡村道路270公里,新建公路桥梁5座,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县城建设力度加大,改造旧城房屋40万平方米,新区拓展1.2平方公里;城北大道、新虹桥、电力街一期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县城容貌明显改观。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批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初具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8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7.5%,比五年前提高8.7个百分点。能源通信建设明显加强,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城镇多数居民用上了清洁安全的天然气;以光纤为主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初步形成,电信、广电宽带网络共同发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提高到10%和9.3%,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整治维修病害水库54座,新增、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24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面14.7万亩。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綦江剧场、影视会议中心等文体设施相继投入使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绿色通道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封山育林完成18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8%。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一控双达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业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功能区环境达标)工作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2025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8123元,年均递增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5元,年均递增2.4%;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9.37亿元,年均递增18.5%。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分别由58%和67%下降到48%和62%。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生活,大力实施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12057户、2509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89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14450名城镇失业人员和2598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28.5平方米,年均递增9%和4.4%;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扶贫开

发力度加大,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易旱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五、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德治县取得成效。“科教兴县”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市、县重点科技项目31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农村艺术教育列入全国50个实验县之一,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支持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厂校移交工作全面完成。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了“三为主”县的创建目标,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文体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批优秀节目和艺术作品在全国、全市比赛中获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药秩序整顿取得实效;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无偿献血、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有效防止了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完成了征兵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工会、人事、统计、审计、社保、民政、气象、质监、档案、史志、保密、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外事、信访、老龄、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六、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85件,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明显。“三五”普法~完成,“四五”普法深入开展,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县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道路运输、矿山企业、消防、化危品、地质灾害、民爆物品等方面的安全整治和检查,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QQQ”邪教组织,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五年来,县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行风评议,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勤政意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各位代表,2025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五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增长质量最好的一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6%,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扭亏为盈。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8%,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城乡消费市场转暖回升。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农村税费改革效果明显,全县农民人均减负20.98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加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105元,是五年来增加较多的一年。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5%和3.41‰。在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为民办实事的目

第二篇:綦江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过去五年

綦江已经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

1998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共綦江县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渝黔高速公路建设三大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綦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负重自强,开拓进取,开创了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回顾五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克服困难较多、承受压力较大、爬坡过坎的五年;是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力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逐渐增强

全县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202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68 亿元,年均递增8.1%;农业总产值8.96亿元,年均递增0.9%;工业总产值29.78亿元,年均递增4.8%;完成地方预算财政收入1.9亿元,年均递增6.6%;固定资产投资21.39亿元,年均递增3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亿元,年均递增6.5%。202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47.4:28.8:23.8调整为30.6:35.9:33.5,二、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通惠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太公山农业综合开发区初具规模,蔬菜、畜牧、果品等多经骨干项目迅速发展,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34.8%提高到2025年的44.8%;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8.81亿元,年均递增14%;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24.8%提高到2025年的31.9%。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513”工程初见成效,机械加工、能源、冶金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市属企业增长加快,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扭亏为盈。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以私营个体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2 %。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县属国有企业改制率达到95.6%,70%以上的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土地 流转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契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县镇机构改革、乡镇和村居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推进,“三金”、“三乱”清理整顿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发展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功举办了綦江县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参与全国、全市经贸洽谈和会展,外商投资日趋活跃,新增外来投资企业55户,引进重点项目25个,五年累计利用外资8.48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6亿元。渝黔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和綦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改造国道、省道85公里,整治县道、乡道 735公里,新修乡村道路270公里,新建公路桥梁5座,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县城建设力度加大,改造旧城房屋40万平方米,新区拓展1.2平方公里;城北大道、新虹桥、电力街一期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县城容貌明显改观。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批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初具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8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7.5%,比五年前提高8.7个百分点。能源通信建设明显加强,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城镇多数居民用上了清洁安全的天然气;以光纤为主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初步形成,电信、广电宽带网络共同发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提高到10%和9.3%,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整治维修病害水库54座,新增、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24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面14.7万亩。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綦江剧场、影视会议中心等文体设施相继投入使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绿色通道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封山育林完成18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8%。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一控双达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业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功能区环境达标)工作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2025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8123元,年均递增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5元,年均递增2.4%;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9.37亿元,年均递增18.5%。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分别由58%和67%下降到48%和62%。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生活,大力实施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12057户、2509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89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14450名城镇失业人员和2598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28.5平方米,年均递增9%和4.4%;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易旱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五、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德治县取得成效。“科教兴县”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市、县重点科技项目31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农村艺术教育列入全国50个实验县之一,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支持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厂校移交工作全面完成。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了“三为主”县的创建目标,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文体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批优秀节目和艺术作品在全国、全市比赛中获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药秩序整顿取得实效;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无偿献血、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有效防止了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圆满完成了征兵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工会、人事、统计、审计、社保、民政、气象、质监、档案、史志、保密、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外事、信访、老龄、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六、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85件,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明显。“三五”普法圆满完成,“四五”普法深入开展,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县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道路运输、矿山企业、消防、化危品、地质灾害、民爆物品等方面的安全整治和检查,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法轮功”邪教组织,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五年来,县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行风评议,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勤政意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

各位代表,2025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五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增长质量最好的一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6%,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扭亏为盈。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8%,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城乡消费市场转暖回升。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农村税费改革效果明显,全县农民人均减负20.98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加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105元,是五年来增加较多的一年。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5%和3.41‰。

在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一是人民广场工程已完成勘察设计、项目报建和部分旧房拆迁工作;二是影视会议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是体育馆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五是县城至三垭口、县城至玉龙道路改造工程完工,綦隆路口路面已完成半幅硬化;六是大石路改造工程竣工;七是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已开工建设;八是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九是完成了3.5万人、2.1万头牲畜的农村饮水任务;十是59个村的扶贫项目完成了规划和29个村的启动工作;十一是通惠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城饮用水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水质已恢复到3类饮用水源标准。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励精图治,结束了低谷徘徊的局面,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速度较快、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新起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和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綦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所有关心綦江、热爱綦江、支持綦江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县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550美元,比全市少200多美元,小康建设进程比全市滞后2年;经济结构仍不合理,科技基础较为薄弱,运行机制还不够灵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形象尚差,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换、工作作风、领导方法和管理水平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未来五年

綦江阔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新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建立“一极二廊四区”经济发展基本格局的五年,是建设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关键五年,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五年。未来五年,渝黔、綦万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綦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实现“十一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新一届县人民政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县第十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投资和激活消费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奋斗目标是:夯实工业强县基础,构筑四大经济高地,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实现富民兴县目标。

夯实工业强县基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强力推进“513”工程,竭力支持市属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扶持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翻番,突破60亿元,形成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格局。

构筑开放型经济高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放开投资领域、放开要素市场、放开资源配置、放开融资渠道,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25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大幅度增加,出口创汇实现翻番,突破1600万美元。

构筑特色经济高地: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推动全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和聚集辐射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到2025年,力争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到22:40:38。

构筑民营经济高地:大力发展以私营个体经济和股份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争使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60 %以上。

构筑城镇经济高地:加快县城建设步伐,使县城面积扩大到1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万人。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创建5个“经济强镇”、5个商业小城镇和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空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万人,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

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得到弘扬,精心打造诚信、文明的新綦江。

实现富民兴县目标: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突破80亿元,人均突破85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2025年突破30亿元;保持投资强劲增长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9%,五年累计突破190亿元;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突破3亿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和4.4%,2025年突破1.13万元和287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市中上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业经济为支撑,加快建设工业强县

工业兴则百业兴,振兴工业是振兴綦江经济的必由之路。要举全县之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加快园区建设,构筑工业经济新的载体。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要求,集中力量把桥河工业园区建成市级产业园区。以原庆江机械厂闲置资产为依托,以纺织业和建材业为主导,把庆江工业园区建成县级产业园区。要依托场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渝黔、綦万高速公路有出口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园区建设要高起点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搞好集中整治和配套建设。要创新园区开发机制,突出解决项目、资金、人才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找项目,从宏观政策上把握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从市场准入上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从资源优势上把握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开发一批比较优势项目;用全新的思路筹措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信贷、外资、内资并举的方针,招商引资建园区,形成上争下筹、内聚外引的多渠道筹资格局;用优惠的待遇引人才,在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时,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以人才支撑园区优势产业,以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人才推动园区经济发展。

切实扶优扶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和企业发展无小事的思想,大力支持市属企业发展,切实解决企业改、扩、建项目中的具体问题和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大力发展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火电和水电并举的能源工业、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形成支柱产业更强、传统产业更大、高新技术产业更快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着力三大创新,努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机制创新,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县属国有集体企业走民营之路。重点搞好18户国有集体关停企业改革,转换机制,盘活存量,再现生机;着力管理创新,按照“科学、从严、高效”的原则,挖潜革新,降低成本,强化管理,增加效益,培养一批管理先进、效益显著的工业经济“小巨人”;着力科技创新,坚持技改扩建与新上项目并重,每年实施一批技改扩建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每年新上一批科技先导型的工业项目,每年引进一批外来投资的工业项目,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调整农业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是基础,农村是重点,农民增收是关键。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面向市场,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高水平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实施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调整种植业、改造提升林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加工业,构建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一是要培植龙头企业。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兴办和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资源支撑面大、群众受益面广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发展特色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壮大产业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石梁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区,着力实施以南部四镇为重点的2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抓好水果、蔬菜、畜禽、粮油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建成30万只肥羊羔、3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5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甘兰型黄籽油菜、优质辣椒、反季蔬菜、优质水果、5万亩笋竹、3万亩中药材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以镇村为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创办专业协会,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以科技和信息为重点,为农村经济搞好全方位服务。

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以实施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百个经济强镇工程”为载体,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不断提高农村第三产业的比重;有计划地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城市有序流动,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民负担的经常性监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抓好59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不断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困难群体由温饱逐步迈向小康。

三、以激活消费为重点,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房地产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流通活县的要求,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强化组织创新和业态创新,逐步培植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的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努力打造城北大道、中山路、龙角路三大特色商业街;抓好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火车站批发市场、边贸市场和商业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市场网络、城镇社区商业网络和小城镇商业群。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组织体系和贩运大户,促进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双向流通,活跃农村市场;着力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便民店、专卖店、保健、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把綦江建设成为重庆南部边境商贸中心。

以发展休闲、度假为产业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业。认真搞好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加大引资开发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北部旅游环线。抓好旅游促销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提高綦江旅游的知名度、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把綦江建成主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有序发展以咨询为主的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家政家教、医疗保健、就业培训、卫生保洁等就业容量大、带动力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

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为目的,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发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归集面和归集率,加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住房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购房能力,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以增加投资为动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幅度增加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城乡面貌大改观。

加强城镇体系建设。按照“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经营城镇”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城镇土地、公用设施等存量资产,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城镇建管机制。坚持城市新建与改造并举,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原则,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成县城旧城改造,建成城北环道、孟家院公铁立交桥、电力街二期工程、上升街道路、县体育场、营盘山公园、5万吨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市政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形成中等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山水园林城市的雏形。加快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以渝黔、綦万高速公路沿线的集镇为重点,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镇、示范镇,建设一批聚散辐射能力较强的特色小集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使城镇化水平在2025年的基础上提高12.5个百分点。

加强交通体系建设。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加快建设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总体要求出发,以“一小时綦江”为目标,按照“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交通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与高速公路配套的四通八达、流转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建成渝黔、綦万两条高速公路;完成210国道文明样板路创建和省道303线全面硬化改造;改造赶犁路,打通与江津的县际路,建成县城到中峰、横山、丁山、扶欢、新盛5条通镇油路;强化道路养护和管理,提高好路率和公路畅通能力。

加强通讯网络体系建设。加快电话基站建设步伐,程控交换网点增加30个,程控交换机扩容10万门,建成覆盖全县的通信网络,实现村村通电话。加快綦江信息港建设,建成高速宽带网,推进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全县电话普及率、电视入户率和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电子政务工程”,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能源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积极为中峰抽水蓄能电站、赶水火电厂等项目建设提供条件和服务,在开发利用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方面规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成鱼栏咀水库,续建小一型水库3座,完成一批病险水库整治,加快建设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灌区,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继续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气象监测预报和村社户道路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示范户建设,搞好农户改厨、改圈、改厕、改灶、改晒坝,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以优化环境为先导,做大做强开放经济

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不懈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开放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优化环境的先导,冲破各种思想障碍,摒弃陈旧落后观念,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思想环境;二是确保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高效正常运转,努力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三是加强政风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严肃查处损害綦江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公正严明的执法环境;四是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五是制定和落实县人民政府鼓励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放水养鱼”的政策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以利招商、以诚招商、以园招商等多种形式,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充分利用银行金融贷款,加快激活民间资本,促进项目、资金、人才、信息向綦江聚集,把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入世后外贸环境改善的有利条件,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足用好国家和市、县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出口大户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的出口项目和经营主体,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开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政策上扶持、经营上服务、发展上鼓励,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改造国有集体企业以及农产品开发。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技术创新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民营企业成规模、上档次、增效益。

六、以基本国策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高度重视并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解决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搞好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使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坚定不移地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两大重点,强化城区扬尘和噪声污染防治,推广清洁能源,开展机动车辆尾气整治,加快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促使污染物达标排放,逐步关停或搬迁县城规划区内经技改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严重污染企业,使县城空气质量基本达到二级标准,努力把綦江的环境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坚定不移地贯彻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资源珍惜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三大重点。坚持群防群治,重点搞好城镇和农村居民集聚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既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保护国土和矿产资源,又要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完成1.6万亩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加速荒山荒地绿化,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以先进文化为方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努力铸造富裕、民主、文明的新綦江。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职工和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爱家乡、兴綦江”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城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健康素质以及文明程度。进一步搞好国防教育,积极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健全完善政府民主和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丰富民主内容,拓宽民主渠道,坚持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让群众知情、理解、参与和支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政策。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县水平。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妥善分流人员,减轻财政负担;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依法惩治邪教组织和黑恶势力,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进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组建一批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形成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发展“两基”教育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2025年前建成5所市级示范学校。加强继续教育,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基本完成中小学校现有D类危房改造,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农民版画陈列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一批市级示范文化站、综合文化站。大力弘扬以綦江农民版画和少儿版画为特色的地方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深化卫生改革,抓好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强化药品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加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八、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县逐步走向宽裕的小康社会。

千方百计扩大城镇就业和再就业,降低城镇失业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增加就业岗位的基础作用,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和经济组织更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力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当年新增下岗失业人员,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千方百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众生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保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扶助等保障事业。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千方百计创建市级卫生城市,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围绕把县城建成“山水园林特色的城市”这一目标,不断提高县城管理水平,认真做好县城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深入开展城镇容貌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镇居民卫生意识,加强城镇干道、主要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和路段管理责任制,根治县城“脏、乱、差”,提升城市形象。城镇建设要突出建筑风格,体现城镇特色,降低容积率,提高绿化率,努力使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本届县人民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实现首战必胜,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2025年的强劲发展势头。建议调控指标是:力争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力争突破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4%,第三产业增长14.8%;地方预算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增长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7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亿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2460元,增长4.5%;职工平均工资8690元,增长7%;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水平提升2.5个百分点,达到30%。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技术创新,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完成綦江半轴厂、长风齿轮公司等 14个重点技改项目和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綦江水泥厂等3户国有企业的破产终结工作,启动一批关停国有企业破产程序。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完成桥河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积极筹措资金,启动园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庆江工业园区。以机械加工、能源、冶金、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为重点,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力争2025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达到10亿元。二是抓好农业产业化,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以实施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和“百个经济强镇工程”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发展10户以上示范龙头企业,农产品优质率比上年提高5%;新发展以绿色精品稻、甘蓝型黄籽油菜为主的优质粮油15万亩,以香桂、木瓜、金银花、红梅为主的药材1万亩,反季蔬菜和无公害蔬菜3万亩,优质经济林果3万亩,优质烤烟1.5万亩;新发展优质肉羊3万只、优质瘦肉型商品猪5万头;大力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力争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3%,达到10亿元。建成1000口农村沼气池,改善和解决 2万人、1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加快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动工建设鱼栏咀水库,整治维修病险水库17座,治理水土流失17平方公里。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农民负担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三是抓好投资与消费,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着力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国道210线文明样板路创建、雷园路油路改造、隆盛至温塘公路整治维修。启动一条通镇油路工程,开工建设綦鸡旅游公路,做好两河口大桥建设的前期工作,认真做好赶水火电厂和中峰抽水蓄能电站审批的前期工作。狠抓县城建设,加快北街、上升街、交通路、綦隆路、电力街等片区的旧城改造,建设人民广场、五一二广场,建成通惠河桥、九龙路等一批道路设施,开工建设环城路九龙至纸厂段、陵园路、五福桥至工务段、大路冲等一批道路工程,积极推进渝黔高速公路出口至九龙转盘的新区开发。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抓好三江市级示范镇、赶水、打通市级试点镇建设。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进一步激活住房、教育、旅游、汽车、电信、文体、餐饮和医疗保健八大消费热点。启动大同路商业步行街和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建设,促进连锁经营向中心镇延伸,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四是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创业环境,依靠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引来项目、留住客商、赢得投资,促进发展。强化项目管理,抓好2025年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建立和完善项目库,搞好项目包装和推介工作。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发动各方力量跑项目、引项目、上项目,争取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积极组织参加重庆市“一会一节”和 各类经贸活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五是抓好财源培植,努力搞好增收节支。进一步强化财源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壮大主导财源;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基础性财源;加快能源开发,挖掘资源性财源;加快民营化进程,培植群体性财源;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载体性财源;加快市场化进程,发展替代性财源。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大力清缴欠税,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积极推行部门综合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抓好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加大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不断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增强政府统揽经济的能力。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受政府委托履行出资人职责,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六是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要有新的进步。认真抓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升入高中的比例。加大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力度,引进和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实施重点新产品项目7个,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工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文艺创作、新闻出版、竞技体育工作要有新发展。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医药市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整顿药品流通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争创全市优质服务先进县,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精心制定方案,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关心支持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做好人民武装、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人防、地方志、审计、统计、物价、质监、外事、气象、地震、防灾救灾、民政优抚等各项工作。七是强化专项整治,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禁毒”斗争,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各种刑事犯罪,保持人民群众安全感,坚决取缔和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构建城乡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县长公开接待制度,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以交通运输、煤矿、消防、烟花爆竹生产为重点的安全监管,切实搞好地质灾害治理和防范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各位代表,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一届县人民政府要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以新的形象、新的作风、新的精神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荣使命。要高扬创新的旗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实践,从险路中找到坦路,从老路中走出新路,在实践中寻找办法,在创新中总结经验,努力建设富有创新精神的政府。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严格执法和公共服务上来,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认真执行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大力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办案,公正执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完善群众评议政府部门制度,努力建设依法行政的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使政府公务员成为廉政为民的表率、人民信赖的公仆,努力建设清正廉洁的政府。面对新的形势、繁重的任务和神圣的使命,我们要有一种工作第一、事业第一的拼劲;要有一种不畏艰辛、不怕挫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冲劲;要有一种敢于吃苦、敢抓敢管、敢担风险的闯劲。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多了解群众要求,多体察群众情绪,多关心群众疾苦,从群众最困难的事帮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做起;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时间花在抓落实上,把精力放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努力建设勤政务实的政府。各位代表,加快发展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强音;富民兴县是人民的期盼、政府的职责。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县第十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石门乡人民政府2025政府工作报告初稿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石门乡第 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次会议上

李 波

(2025年4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乡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5年工作回顾

2025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共克难关,同谋发展。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14368.89万元,财税收入达36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216元,同比增长26.5%。综治工作、稳定工作、群众工作、农业农村工作、粮食生产、能源工作、林业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均获2025先进单位;新型工业化及招商引资被评为2025工业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为民办实事获2025二等奖;科技兴烟被评为2025年全县烟叶生产先进单位;招工工作获2025二等奖,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 我们成立“工业强乡”指挥部,治理工业发展环境,落实 1

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新型工业化与招商引资成绩斐然。

2025年,我们共引进新项目2个,邵阳市齐乐服饰有限公司又投资400万元进行厂房扩建和设备添臵,石门水泥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资金870万元,对立窑车间和包装车间进行全面改造。9月份乡招商工作小组在县发改局局长郭顺国、乡党委书记胡德伟的带领下,到广东佛山市招商,对丘比特洁具公司进行了重点考察,签订了投资5000万元的投资意向协议书,项目已正式立项。

2025年,全乡企业完成生产总值42550万元,同比增长46%,其中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877万元;完成上缴税金523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上缴税金462万元;全乡企业固定资产投入2901万元,其中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650万元;实现利润647万元,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26万元。

(二)加快特色农业建设进程,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 2025年,我们粮食生产稳中求进。全乡共完成粮播面积4.78万亩,粮食总产2.01万吨,其中双季稻面积1.59万亩,优质稻2.87万亩,超级稻1.2万亩,水稻专业化防治0.8万亩。2025年,我们严格按照科技兴烟要求,狠抓烟叶生产工作。全乡种植烤烟1771亩,发展烤烟种植户284户,总计交售烟叶4213担,均价8.29元,其中上中等烟3936担,占全部交售烟叶的 2

93%,综合考核位列全县十个烤烟乡镇第一名,实现烟农增收200余万元。2025年,我们切实做好了农技推广、惠农减负、防汛抗旱、水利冬修、农网改造、农机安全、林改及森林防火工作。2025年,我们动物防疫、检疫基本到位,生猪生产和存栏量位列全县四强。

(三)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程稳步推进

2025年,在财政资金比较吃紧的情况下,我们争取并启动了曾家坳大桥危桥改建工程,现已动工建设,预计今年年6月份前即可竣工通车;我们投资了400多万元的乡政府机关综合办公楼新建及旧楼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我们争取资金120万元,进行基本口粮田建设,涉及5个村,1500亩农田,现已全面完工并通过县验收;我们在十四个村进行了“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均已全面完工;我们完成了乡集中供水工程的前期立项设计工作,收益人数和范围都远远超过预计结果。

(四)加固实施干部作风建设,综治维稳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效显著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作风建设文件,并与干部家属签订“家属承诺书”,杜绝干部“走读”现象,干部作风持续好转。我们以“平安建设”为主题,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始终坚持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全民参与”的工作方针做好综治维稳工作。我们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成立 3

了11个群众工作站,共出动880余人次插种双季稻900余亩,帮助收割农作物6500多担,分级扎把打捆烤烟3200多担,种植油菜350亩,送医送药送书送技术送农资化肥9次。我们在广州,东莞,惠州,浙江义乌四市设立了石门老乡服务站,为流动人口办理农村合作医疗8280余人次,为适龄已婚妇女办理准生证930余人次,社会抚养费征收25人次,新农保1306人次,处理民事纠纷6起。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通过召开恳谈会等方式共与群众座谈126场次,收集整理归纳并答复群众意见320条,处理矛盾纠纷161起,共为群众办好事230余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省市县电视台及报纸上均对此进行报道,我们的综治维稳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效显著。

(五)加强深化社会事业工作,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2025年,我们计划生育率达到82.99%,多次迎接省、市、县检查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在10月底迎接市检中,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完全扭转了我乡计生工作被动局面,综合考核全县排名第十位,进入县先进乡镇行列。2025年,我们建设沼气池121口,完成危房改造91座,发放补助54900元,完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3公里,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项目6个,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600人,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1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527人,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和乡邮 4

政所建设也均按质按量如期完工,圆满甚至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指标任务数,为民办实事工作成绩突出。2025年我们深刻汲取2025年石门煤矿“6.15”事故教训,痛定思痛,全面整改,突出抓重点,抓具体,抓基础,全年投入安全专项经费5万元,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尤其是在曾家坳危桥拆除重建期间,专项支出经费32万元用于118名小学生就地转学及226名中学生公交车专线接送和沿河两岸万余名群众乘车通行工作,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另外2025年我们民政移民、国土环保、优化经济环境及文教卫等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我们清楚地知道,以上成绩的取得源于我们有一个精诚团结、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好班子;源于我们有一批忠诚可靠、扎实肯干、乐于奉献的好干部;源于我们有一套富有前瞻性、科学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好思路、好措施、好制度;源于我们有一种干事创业、民主活泼、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好风气。

但是,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们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融城规划编制还不完善,撤乡建镇还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乡村建设无规划、乱规划问题严重;农业基础不牢,结构不优,烤烟生产压力大;税源枯竭,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群众关心的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精神病人管制、乘车难等热点、难点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 5

施薄弱,通村公路欠帐太多,特别是农村用电矛盾及人畜饮水难问题十分突出;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自力更生精神不强;不稳定因素时有发生,信访维稳压力相当大,尤其是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问题比较突出。以上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强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5年工作部署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再接再励,再创新功,让石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当前我乡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关键时期,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备不少的有利条件。随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巨大潜力。随县城规划加速,毗邻县城,地理位臵优越,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期。随人民素质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乡的社会综合治理和文化事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运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推动我我乡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县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6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财政增长、干群和睦、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加速实施“农业稳乡、城建亮乡、招商强乡、项目活乡、产业富乡、和谐兴乡”发展战略,以加快后发赶超,实现富民强乡为主题,以抓项目、调结构、强基础、保平安、惠民生为主线,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抓手,着力抓好重大项目落实,重大问题解决,重大工作突破,重大形象打造,确保底线工作不出事,特色工作创佳绩,绩效考核上台阶,全力推进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我乡经济社会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7‰以内。

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情况,我们要继续下大力气扩大财源,下大力气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进一步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度,将有限资金用在支撑乡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上。

继续下大力气扩大财源,要进一步调整和理清工作思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财源。要大力发展以骨干企业为重点的工业主体财源,以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为重点的新型财源。要加强财源项目管理,对重点骨干财源项目实行挂牌保护。认真 7

贯彻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税,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全面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认真实施“乡财县管”,认真做好乡村化债工作。完善健全财务制度,重点是管理好用车、用餐、用电、用水、用烟、用纸等日常支出开支项目。积极争取转移支付,有效整合和优化配制财务资源,缓解财政困难。

继续下大力气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重点项目、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对欠发达村落、自主创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全面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村落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加强村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

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突出重点,贯穿主线,把抓项目、强基础和保平安、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创先争优和优化经济环境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促进工业发展和农业增效更好地协调起来,实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三、2025年工作任务

(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 8

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为此,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速现有企业新型工业化进程。我们要以原石门工业园为依托,积极开展“支、帮、促”工作,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支持其进行技术改造,做大做强;要指导企业更新现有工艺流程,加快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指导石门水泥有限公司等传统企业转产、扩产、提质、扩容,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产业迅速扩张;我们要重点关注年产值五百万元以上企业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壮大优势产业,做好石门煤矿处臵工作,力争工业企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作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们要继续抓好优化经济环境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改善工作。要千方百计招商引资,继续大力引进高科技、低能耗大中型企业。继续巩固招商成果,对意欲落户我乡的丘比特洁具有限公司做好跟踪服务工作,趁势而上,因势利导,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我乡汇集,进一步把我乡工业做精做强。要继续实施“百姓招商工程”,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设立招商专干岗位、安排招商专项经费,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注重招商引资实效,争取年内要引进企业3家以上,引进资金1500万元。我们还要积极发动、引导乡民通过集资、合资、入股等方式兴办企业,利用民间资本,壮大发展本地企业。

(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农业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抓好5个生态农业基地。要致力于建设太平车-对江千亩连片烤烟示范基地,同时综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中平-大塘铺山地烟特色,办好石门现代烟草农业合作社。要抓住发展烤烟产业契机,积极争取涉农资金向烟区倾斜,大力引进田间渠道配套工程和烟基工程等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全年要确保完成烤烟生产任务3200亩8500担,烟叶等级合格率达85%以上,农民增收实现700万元以上。继续稳定新海公路沿线村千亩连片油菜种植面积。进一步巩固包括井塘、合龙、荣祥、对江、付家垴5村在内的千亩连片双季稻高产示范基地。加大对分布于花六公路沿线村的金银花南移千亩示范基地扶持力度。继续扩大位于大洲、合龙、金盆里、罗公庙、栗树铺等5村的千亩富硒蔬菜基地的种植规模。进一步挖掘生态农业基地作用,尝试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打造休闲农业示范乡。

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要切实做好种粮补贴工作,提高农民种粮热情。要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大力实施小农水工程,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掌握全乡农电运行状况,加大 10

农电升级改造力度。要确保耕地面的,粮播面积要继续稳定在5.4万亩以上。要推广优质稻和超级稻种植,推广优质稻1.64万亩、超级稻1.2万亩,其中双季稻集中连片种植1000亩。要加大田地合理流转,鼓励农民规模化经营,积极培育种粮大户,确保总产量要达到2.15万吨。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瞄准市场变化,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品种结构,注重提高种养殖中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要促使农民解放思想,放手敢为,发展、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提升农产品价值,提高农产品价格。要发展良种养殖,做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尝试联合养殖户形成养殖合作社或者养殖协会,规模化、现代化养殖,更好地协调好畜牧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此外,还要进一步做好林业、农机、惠农减负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确实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三)打造“一星二园三带”工程

“一星”是指依靠毗邻县城地域优势,建设“县城卫星城”,完成乡机关综合改造工程,把乡政府机关建成花园式单位;对乡机关所在地、临近县城各村庄以及公路旁边村落做到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实施好乡政府所在地荣祥村的城镇建设,打造成县城后花园;建立完善以花六公路为主体、11

迈滩公路、新海公路、对井公路为支线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致力于精致小城镇建设,加快融城步伐,为企业落户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交通条件。“二园”是指在石门工业园基础上在县城周边、花六公路沿线的荣祥、大洲等村筹划建设新能源、新材料工业园区。“三带”是指要要按照产业优化集中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打造3条产业带。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壤、气候和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对井公路、迈滩公路沿线集中发展烟叶生产,形成烤烟集中生产带;在合龙、荣祥、对江等公路沿线村大力发展金银花、富硒蔬菜、盆景花卉等新产业,形成特色作物产业带;在新海公路沿线村发展以双季优质水稻、高产油菜为代表的传统农业,形成传统作物示范带,助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现在,我们这里发展暂时还比较落后,群众的生活水平暂时还比较低,困难多、矛盾多、问题多,我们更要想方设法保障和改善民生。

搞好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将道路建设和村饮水工程建设作为“一事一议”重点项目。继续做好对江大桥修建协调服务工作,力促工程保质保量提前完工,让群众早日通行。积极做好乡机关集中供水工程立项前期 12

工作,争取早日获得有关部门扶持并开工建设,解决好乡机关附近1万余人的饮水问题。密切配合县铁路办和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在群众满意的前提下做好车站广场、高速公路出口等相关项目规划工作。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及时捕捉信息,及时上报争取,及时引进、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县计划。

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做好困难群体调查摸底工作,在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保障困难群体生活水平。要鼓励企业家投身扶贫帮困工作。切实做好“五保”、“低保”工作。切实做好危房改造工作,特别注重无房群体和危房却无力改建群体住房保障工作。切实做好无业、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让其拥有一技之长。

改善生活环境。要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和改水改厕工程。要切实推动居住环境治理。要在对江水库依靠筹建旅游生态休闲风景区;要争取在新海公路沿线和赧水河石门段两岸种植杨柳树,营造秀美的农家风景。

(五)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我们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不懈努力。

提升基础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提 13

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重视子女入学、精神病人管制、乘车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计生基础,搞好集中服务活动,圆满完成人口计划,力保先进。切实抓好重点厂矿、单位、部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较大及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做好环保和创卫工作。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以县廉政文化示范村荣祥村为蓝本,努力建设具有石门特色的廉政文化。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继续深入推进“群工站”工作,提高“群工站”工作效力;继续深入推进“群众恳谈会”制度,加深和群众的感情。加强综治办整体力量,狠抓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工作,加大对遗留问题、纠纷的清理化解。完善社会管理信息体系。完善综治、司法、警察联动制度。鼓励村民通过多种形式实施自治,化解基层矛盾。加大司法途径利用度,对难以化解纠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要多手段促进社会管理进步,要加大文化文明宣传,要加速提升村民素质,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要继续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力度,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为老百姓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尤其是要在今年下大力气搞好“村村通广播”试点工作,通过政府投入资金在村建立文化广播站,并进行联网,向群众及时传播党和国家的 14

各项政策,为老百姓提供各种有益资讯,丰富老百姓业余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成绩代表过去,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大无畏的勇气开拓创新,以大无惧的气魄奋发进取,以大无私的情怀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紧抓机遇,努力奋斗,把石门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推向新的起点。

第四篇:开远市人民政府2025政府工作报告

开远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5日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

开远市人民政府市长 庞 俊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开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激流勇进 成就辉煌的“十一五”

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率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实施整市推进战略,生态型新型工业化战略,城镇化战略,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创造了开远文明发展的又一高峰,谱写了“十一五”的辉煌篇章。五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2亿元,比“十五”增长1.3倍,年均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14.1:50.9:35调整为“十一五”末的11.5:49.9:38.6。五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亿元,分别比“十五”增长1.4倍和1.3倍,年均增长16.6%和1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2.1亿元,比“十五”增长1.6倍,年均增长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3亿元,比“十五”增长2.4倍,年均增长18.2%,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特色鲜明。过去的五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深化城乡综合改革,城乡一体化实现大突破大发展。大手笔规划、大气魄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在强势推进中破题,新农村建设在整市推进中提速。五年来,制定配套文件48个,在全省首家成立新农村投资开发公司,首家对新农村建设进行高端理论研讨。具有开远特色的农村理论、政策、措施为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产生巨大影响。五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1.5亿元,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9亿元,兑付各种强农惠农补贴3.4亿元,分别比“十五”增长4.8倍、8.2倍和1.6倍。实现所有通自然村道路及村内道路硬化。农村电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村村寨寨免费安装路灯并由财政承担电费。在全省率先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成立“开远市日用品配送中心”,建成农村便民超市199家,覆盖全市60%以上的村庄。实现每个自然村至少拥有1座以上卫生公厕。农村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55110”[1]工程和品牌农业建设全面推进,优质稻、禽蛋、水果、蔬菜、肉类产量增加,“十一五”累计达13.2万吨、4.2万吨、12.7万吨、59.7万吨和12.4万吨,与“十五”比,增幅分别达1.1倍、2倍、3.4倍、30.8%和86%,建成无公害生产基地17.6万亩,13个农畜禽产品通过“三品一标”[2]认证,“云恢290”、“开远蜜桃”等成为全省著名农产品品牌,苗木花卉、家禽标准化养殖水平走在全省先进行列,主要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得到保证和提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0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辐射带动农户4.8万户。202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6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36元,分别是2025年的2和1.8倍,年均增长15.1%和12.6%。完成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是2025年的3倍。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37部固定电话、189部手机和生活用汽车7辆,基本普及了节能灯,近一半的农户用上了太阳能和沼气。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126万亩林地确权率和确权到户率分别为99.5%和96.7%。过去的五年,以建设生态型现代工业经济强市为目标,实施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战略,工商经济实现大突破大发展。五年投入产业建设资金130.9亿元。完成国电开远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国际红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各2×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云天化国际红磷分公司节能降耗技改等新、改、扩建工业项目108项。全面淘汰小火电机组、湿法窑水泥生产线、硫铁矿制酸装置等落后产能,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双提升,被列为“云南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市”。传统商业业态转型升级,汽车、医药、建材、苗木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金融、房地产、旅游、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竞相迸发。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医疗中心、汽车销售中心、苗木交易中心的巩固发展极大增强了开远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组建城市开发投资公司等8个投融资公司,融资额11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十一五”工业总产值完成365.9亿元,是“十五”的2倍,年均增长14.6%。工业增加值完成143.8亿元,是“十五”的2.4倍,年均增长1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亿元,比“十五”增长1倍,年均增长19.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2025年下降19%,削减二氧化硫8万吨,化学需氧量3100吨。工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25年的85.9%提升到2025年的88.5%。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4.9亿美元,引进到位资金76.8亿元。

过去的五年,以“建美丽开远”为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城镇建设实现大突破大发展。坚持“东扩、西盘、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完成《开远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凤凰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14项重大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投入资金24.9亿元,比“十五”增长1.5倍。落云路、环雅路、智源东路等城市道路全面建成,城区道路里程达87.2公里。实施泸江河综合治理、泸江公园提升改造、幸福大草原、“梦幻工程”[3]、“小巷细节工程”、“绿美香工程”等一系列市政工程。青年路片区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建设项目。成功建立城市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城市“五大秩序”[4]得到有效整治。全市建成区面积达19.9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2.8%,城镇化率比“十五”末提高5.2个百分点达69%。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过去的五年,以“建幸福开远”为目标,大力实施社会关爱工程,社会事业实现大突破大发展。五年累计投入社会事业建设资金42.1亿元,比“十五”增长2.6倍。制定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公园风景区免费开放、农村孕产妇和城市低保家庭孕产妇入院专车接送、免费分娩并补贴100元营养费等90项民生工程覆盖城乡,其中20多项全国领先、30多项全省领先,“行路难、就医难、洗澡难”等农村“十四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共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励92项,获国家专利授权60项,在全省率先设立“农业创新奖”、“优秀乡土人才政府特殊津贴”。教育事业投入资金9.7亿元,建立了从幼儿到博士教育系列奖励资助体系,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4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实施乒乓球、篮球健康行动计划,成功举办全国围甲联赛、全省青少年足球赛等244项赛事,群众广场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拥有各类医疗机构85家,每万人拥有医技人员77人、病床126张,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住院医疗费用同比例报销和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新农合”参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州第一。开发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建设保障性住房8.3万平方米,1752户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慈善机构——阳光济困协会,筹集善款近1000万元。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稳定和谐发展社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雨露社区”的成功实践和探索,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受到公安部的高度赞扬,全国、全省公安机关戒毒康复场所工作现场会在开远市召开,由13个国家禁毒官员组成的国际禁毒参访团到开远市参观,各国禁毒官员一致认为“雨露社区”为世界禁毒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依法整治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双拥模范城,全省文明城市、甲级卫生城市、教育先进市、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等荣誉称号。全市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级表彰63项,省级表彰298项。

过去的五年,以建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新转变。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4件,政协提案970件,办结率100%。全面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学行政。成功举办“工商经济”、“城市发展”、“新农村建设”、“合作经济”等高峰论坛和五届“市民论坛”。完成中和营、小龙潭的撤乡建镇工作,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畅通信访渠道,建立网上信访系统,坚持市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努力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质量。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纠正和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过去的五年是激流勇进、激情澎湃的五年,是强势推进、统筹发展的五年,是改善民生、普惠于民的五年,是理论创新、活力迸发的五年,是开远人民自信心、幸福感和自豪感极大地激发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监督支持的结果,是中央、省、州驻开单位、企业、部队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开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开远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节能减排压力加剧,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挑战严峻。依托大企业发展,繁荣中小企业仍然是开远市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二是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统筹城乡试点工作的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三是农村正处于社会重大变革时期,转变生产生活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日益紧迫,急需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稳定、保改革、保发展面临着新挑战。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环境还需改善,政风行风建设有待加强。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给予高度重视,在破解难题中激流勇进,在实践探索中奋勇前行。

突围解困 生机勃发的2025年

2025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迎难而上、生机勃发的一年,我们经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后金融危机、国家政策调控等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从容应对、科学调控、齐心协力、克难奋进,在围困中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7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1.16亿元(含退税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增长17.4%和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亿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981元,增长7.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36元,分别增长13.7%和14.4%。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2.5亿元,增长40.4%,自分税制改革以来首次实现财政支大于收的局面,这是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支持。

一、抓大促小战略的推进,工商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经济开发区和化工园区建设全面加快,大企业带动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中小企业生机勃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工商经济运行稳健。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增长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5亿元,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13.6%。实现利税9.6亿元,增长1.5倍。单位GDP能耗下降3.6%,削减二氧化硫1.3万吨、化学需氧量800吨,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开展《开远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商贸加工、现代农业物流园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汽车销售、建材、旅游、医药等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展。汽车销售突破2万辆,销售收入达15.8亿元,分别增长6%和29%。房地产业稳步增长,销售收入8.3亿元。乡村旅游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动力,接待游客163万人(次),总收入6.6亿元。医药市场持续壮大,医疗机构实现经营业务收入5.3亿元,药品批发销售收入1.8亿元。下乡家电、汽车、摩托车销售额8337万元,兑付财政补贴88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亿元,增长21.1%。外贸进出口总额1.59亿美元,增长11%。

二、公园城市理念的引领,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

围绕建设“公园城市”,全方位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城市总规修编、城乡规划、片区规划、专项规划工作,组建城乡规划服务中心和村镇建设管理所。继续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城市建设项目27个。完成凤凰山一号路、智源东路、河滨南路、泸江路等道路建设,南洞4A级风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招标,热带植物园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文化艺术中心、凤凰楼建设进入开工准备。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入运行,泸江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顺利启动凤凰山五星级酒店和莲花湖建设。在全省率先安装市民公共直饮水系统。城市面山绿化完成1.25万亩,城郊采石场污染专项综合整治扎实开展,成功创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以上。

三、抗击百年旱灾的成功,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

建立“四位一体”包保责任制[5],动员全市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全市投入抗旱资金3703万元(含社会各界捐赠救灾资金802万元),解决196个自然村、6.2万人和2.8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向受灾困难群众发放抗旱救灾补助金、蔬菜补贴和贫困大学生临时补贴156万元、救灾粮123吨,送水14万立方米。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88件。制定农业抗旱措施分布图,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7项,覆盖面积达33.8万亩。大春农作物在百年旱灾下实现满栽满插,完成播种面积31.2万亩,增长3.7%。主要农产品实现增产增收,粮食总产9.6万吨。实施粮食高产创建15.5万亩,年内争取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蔬菜产业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和营羊街土地整治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建成节水农业、设施农业5万亩。全面实施“五小水利”工程[6],开工4381件,建成3676件。农村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供销合作改革掀起了发展的新高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四、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千方百计加快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67项,涉及投资137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个,涉及投资79亿元。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第二批搬迁工作全面展开,龙盛能源有限公司2×30万千瓦热电气多联产项目进展顺利,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分公司煤气水节能改造、硝酸铵装置技改、15万吨二甲醚/年尾气增产8万吨/年合成氨等项目投入试运行,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等项目有序推进。初步完成乡村旅游重点村改造并投入营运。重点工程全面展开。大庄水库建设顺利完成度汛坝体填筑及溢洪道、南北干渠招标,蒙开个大型灌区东干渠引水工程顺利实施,泸江水库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投资15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1421户。完成长虹、泸江、木栖黑3个110千伏变电站项目选址,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1亿元,实施项目10个,开安公路、百花草公路等7项工程顺利竣工。完成石蒙高速公路开远段征地拆迁工作,白草、碑羊、大马等重点乡村公路建设即将开工。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得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位居全州前列,全年引资17亿元,增长13.7%,开发、储备项目45项,涉及投资28亿元。

五、民生保障的持续改善,幸福开远指数不断提高

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建立中心教研、片区教研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狠抓教风、学风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以BT模式加快学校危房改造,校安工程完成2.4万平方米,全州领先。开远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国专业课题研究工作会议上作交流。高中“小班制”[7]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在全州率先向中小学、幼儿园派驻安全保卫人员151名。高考上线率达93%,600分以上考生人数居全州第一。两基顺利通过国检验收。

文体广电成绩突出。成功承办ITF国际网联男子巡回赛、北京—香港女子足球对抗赛、全国围棋名人邀请赛等赛事,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优秀城市”称号,顺利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编撰出版《开远市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现代适应》研究丛书、《乡村旅游文化丛书》,成功举办小龙潭老勒村(彝族)人祖庙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快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免收贫困户广播电视安装费、收视费。

医药卫生健康发展。顺利启动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完成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开展第二次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积极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有效防控狂犬病、禽流感疫情。建成全州首家阳光心理康复家园。创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市”成功通过省级验收。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继续推进民生关爱工程,新增10项民生工程。积极开发就业岗位8300个,发放创业贷款3730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70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8500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3116万元。市儿童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保障性住房先租后售,建立低收入人群住房公积金、风险金制度,先租后售192套。市民幸福感持续增强,幸福感综合指数达68.7%。

六、党政有机体机制的推进,政府服务水平取得新进展

按照市委“打造阳光党委政府、建设党政有机体”的部署,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更加注重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政府驾驭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强化服务企业、市场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重点解决好企业、群众最关心、最紧要的事。实施重大决策听证76项、重要事项公示3584项、重点工作通报5776项,均居全州第一。受理行政审批事项8318件,公众通过“96128”查询政务信息927次。实施企业、村委会(社区)、困难群众领导干部包保制,全市公职人员与3000多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巩固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和谐互助示范村”创建活动。率先在全州推行疑难信访案件化解救助机制,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建立社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社会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好转,荣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县”称号。成立应急救援大队,成功举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投资933万元购置先进消防车辆及器材设备,打造全国一流的县级消防队伍。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监察、审计、人事编制、统计、计生、扶贫、档案、志鉴、侨务、粮食、民族、宗教、工商、质监、食药监、人防、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5年,我们战胜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科学应对经济调控的新变化、新情况,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充分展现了市委总揽全局的强大能力,充分展现了人大、政协在监督中参与的极大支持,充分展现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顽强拼搏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给我们开启“十二五”规划,加快统筹城乡注入强大动力。勇攀高峰 再创辉煌的“十二五”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今后五年,是开远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战略转型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开远作为云南省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桥头堡”战略的前沿城市和滇南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务实进取、真抓实干,在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十二五”时期,开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两强一堡”[8]和“红河新发展”战略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性突破、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性改观、开放开发水平战略性提升,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普惠市民,全面提升开远“四个文明”水平,建设“四区开远”[9]。“十二五”时期,开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实现30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以上,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5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化率75%以上,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按照“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工作要求,围绕“四个集中”[10],着力六类改革,推进“八大统筹”[11],强化工作措施,推进统筹城乡试点改革深入开展。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城乡户籍制度壁垒,实现城乡居民自由迁徙;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开展农村社区化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争取列为全省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市;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区各大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托管帮扶制度,实现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林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优势特色产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集中;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创办统筹城乡发展银行和村镇银行,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到“十二五”末,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以内。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突出发展新型煤化工、电力、建材等支柱产业,巩固提升全省能源、化工、建材基地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和化工园区提质扩容,依托大企业建设大项目,推进国电小龙潭发电厂2×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四期)、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分公司年产40万吨清洁燃料等37个项目。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年可发电量260亿度,年可生产水泥300万吨。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煤化工、建材产业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建设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等37个能源项目,总投资276亿元。抓住中缅天然气管道进入红河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天然气化工项目引入开远市。全面发展园区经济,依托小龙潭煤矿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以“两区四园”[12]为载体的“园区经济”。重点抓好小龙潭工业区规划设计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产业配套。到“十二五”末,实现园区总产值150亿元。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构筑国内和国际双向的区域性物流网络,建设四大物流中心和加工园区,培育壮大一批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到“十二五”末,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0%以上。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深入推进质量兴市工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设立“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积极挖掘合理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国家4A级凤凰谷风景区,建成四个田园古风小镇、乡村旅游小镇“水上水”[13]等项目,完成以“一山两河”[14]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全面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信息、医药、餐饮、康体休闲等服务业发展。到“十二五”末,实现服务业年增加值100亿元,占GDP比重43%。

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推进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六大体系[15]建设。大力实施“33411”工程 [16],建设5个特色产业乡镇和100个特色村。全面推进“13579”[17]工程,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三、坚持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城镇化水平

围绕“五个中心”[18],构建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坚持规划引领,修订完善城乡四级总体规划和各区域控制性规划。一是建大中心城。按照公园城市定位,打造绿城水洲,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推进东城开发和西城改造步伐。以乡村旅游、古风小镇、南洞公园、植物园、红河技师学院为重点,高质量建设南部生态区。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中心城的综合承载能力。二是建强中心镇。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建设产业集群型、特色农业型、旅游主导型乡镇。进一步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吸纳人口、发展产业、聚集资源、活跃市场的综合承载能力。开展农民就业培训,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三是建实一批中心村。开展百个中心村行动计划和中心村培育工程。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科学布局、整合资源、稳步推进撤村并点工作。四是建美所有自然村。依照“六化”[19]标准,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宜居环境。发挥乡村特色,形成以种植、林业、畜牧、生物优势产业和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特色村庄。

四、转变投融资方式,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项目意识,狠抓项目储备。重点加大产业调整、能源、新型煤化工、加工制造、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十二五”期间,规划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365项,总投资731.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3个投资582亿元;社会事业项目85个投资27.5亿元;市场建设项目15个投资42亿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大庄水库并发挥作用,加快推进水源工程、五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低产田改造、高产稳产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3万件,水利化程度提高到60%以上。构建城乡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构筑 “三纵二横”[20]交通骨干网络,加快推进锁蒙高速、羊(街)鸡(街)高速、玉蒙铁路和云桂铁路连接线建设,全面实施通村公路通畅工程,提高通乡公路通行能力。积极培育壮大农村客运市场,实现城乡无缝连接、互通互达。形成城乡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和公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高城乡通信保障能力。完成3个110千伏和3个35千伏变电站建设。加快实施新一轮城乡电网提升改造工程。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全市乡镇邮政普遍服务全覆盖。建立完善新型金融体制。大力引进各类商业银行,拓展金融服务方式,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担保、典当、小额信贷等新兴金融业务。进一步培育壮大投融资担保公司,增强投融资担保能力。全面实施对外开放,汇聚各类资源,促进投融资体系高质、高效发展。

五、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普及幼教、整合小教、提升初中、发展高中、吸引高校”工作步伐,建设完成80所幼儿园,实现幼儿入园率90%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85%以上。建成红河技师学院。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激励机制,落实创业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大力增加农村基层医药事业投入。建立全民健康档案,每2年实施一次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市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以上综合医院标准,2个中心卫生院达到加强型中心卫生院标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八个全覆盖”。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建设力度,全面推行先租后售工作,解决城乡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综合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结对包保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山区扶贫综合开发力度。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广播电视发展,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数字化。做好碑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和重点文物保护、管理、开发工作。建设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中心。开展“四位一体”[21]农村活动阵地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先进市、乡镇和“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培育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产业。发展旅游文化园区,形成具有开远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内涵,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打造开远“武术之城”、“足球之城”、“网球之城”。

加强社会民主管理。认真开展依法治市和普法工作。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决策机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一站式社区服务,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推进以“村改居”为试点的农村社区化管理进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议事决策程序。积极推进“雨露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全面提高社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城乡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

六、推进桥头堡建设,构建开放新格局 围绕“桥头堡”建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开远对内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深入推进全方位的开放合作。全面参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滇沪”和各省区合作与协作,促进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和有机连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推进全方位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加强农业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出口规模;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精细化煤化工的规模扩张和精深加工为重点,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规模;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康体休闲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进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进驻开远。依托大企业、引进大项目、促进大发展。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做好项目储备,营造全市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大力改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弘扬“开放兼容、崇文尚武、蓬勃向上、只争一流”的开远精神,提升人文开远内涵。依托工商业、医疗、体育优势,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开展节能减排行动、绿色消费等一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实施“520510”[22]山体绿化计划,实现森林覆盖率45%以上,城市绿化率55%以上,开远坝、大庄坝面山基本绿化。全面改善开远发展环境。奋勇前进 大有作为的2025年

今年是启动“十二五”规划,推进省级统筹城乡试点工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极大挑战,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奋勇前行、顽强拼搏,确保经济社会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今年全市经济社会的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力争突破百亿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今年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推进统筹城乡试点工作

围绕四个集中、六类改革、八大统筹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强化方案完善。为确保统筹城乡发展配套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实,抓紧研究制定各项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规范改革程序,明晰改革政策,指导推进改革工作的开展。强化宣传培训。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做好政策宣传,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注重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交流,提高改革工作的水平。大力宣传、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统筹城乡建设,掀起统筹城乡发展新热潮。强化政策落实。认真抓好配套政策的落实,利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机遇,调动全市一切力量,积极主动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强化程序规范。坚持按政策办事、按规定办事,统一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工作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作进度。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解决好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快改革进程。整合政策、资金和项目,向统筹城乡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地区倾斜。争取上半年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取得成效。强化督促检查。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完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以“大行政”、“大包保”、“大督查”等机制促进“大统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确保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全面落实。

二、进一步促进工商经济持续发展

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调整优化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重点项目。完善北部化工区产业规划,完成四个物流园区规划,全面启动园区建设。全力抓好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明威公司年产5万吨高级文化用纸,龙盛能源有限公司2×30万千瓦热电气多联产,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项目建设。加快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二线日产2025吨水泥余热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规划建设云天化国际红磷分公司年产20万吨磷酸一铵技改等项目。加快发展加工制造业,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加工制造业专项扶持资金”。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布局建设汽车销售、苗木花卉、医药、乡村旅游市场,启动建设滇南商业中心、现代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苗木交易中心、滇南工程机械市场和乡村便民超市,发展滇南片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发展医疗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电子商务、酒店餐饮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以凤凰山为重点的星级酒店建设。鼓励发展教育培训、家政、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业。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乡村流通”工程。认真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下乡工作。推进金融、保险、通信实现较快发展,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6%。

三、统筹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林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等农村土地管理改革,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工作的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市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成立流转服务中心、评估中心、仲裁委员会,完善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土地合理有序集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成立开远市统发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推进农村“五位一体”融资模式[23]。全面推进“33411”工程,加快实施山体绿化工程,启动实施“花果村”工程[24]。全面完成现代烟草农业,中和营、羊街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现代设施农业6500亩。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新增省州农业龙头企业3户以上。启动省级畜禽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大力推广新型农村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启动乡村旅游小镇“水上水”、凤凰山休闲运动公园建设。举办第三届“蜜桃文化旅游节”。全面完成凤凰谷片区乡村旅游开发工作。启动实施21个“乡村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四个古风小镇、莲花湖、泸江河和南洞河沿岸百花大道景观带建设。做好五星级田园水景度假宾馆等项目前期工作。

着力推进集镇建设。研究制定小集镇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完善政策措施,培育集镇产业,支撑集镇建设发展,完成四级规划,改善集镇基础设施,强化卫生管理。启动实施集镇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规划建设集镇休闲广场、集贸市场,完成中和营镇跃进村、小独山和羊街乡黑泥地村庄撤并工作。

加快农村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土地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集中,大力推进“13579”工程,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扶持培育示范合作社10个。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完成锁蒙高速公路拆迁收尾工作。开工建设大马、碑羊、白草公路,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客运通村工程,提高客运通村覆盖率,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规范道路运输市场,提高开远至周边的交通营运质量。加快推进大庄水库、蒙开个大型灌区东干渠引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新一轮农电网改造5000户,开工建设长虹、泸江、木栖黑3个110千伏变电站,推进龙桥、新村变电站改造工程。

四、进一步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

着力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科学编制《开远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实施《开远市城镇体系规划》、《开远市轻工业加工区控制性规划》、《开远市物流园区控制性规划》、《新体育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古风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城市发展重点规划,全面完成石头坡片区、东联村片区、南桥片区、南洞公园片区、西山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加快推进凤凰山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凤凰楼、凤凰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泸江河、南洞河综合治理、东沟水景观工程。加快完成热带珍稀植物园改扩建、南洞公园提升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旧城区改造,加快改造青年路片区、南正街片区和东风广场。

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盘活二级市场,有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用活城市无形资产,公开拍卖户外广告经营权,对灵泉路、建设路、河滨路等重点路段广告经营权和新建道路冠名权进行公开招标拍卖。推进公用设施产业化运作,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公用设施的开发建设和运营,逐步推行教育、卫生、文体等公用事业专业化运作管理。切实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等市场化运作。

五、切实加强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升“两基”成果,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完成建设3.7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开远第四中学、开远第九中学、机关第一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彩云小学、西湖小学、乐白道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中和营中寨小学,推进大庄龙泉小学易地搬迁建设。完成开远高级中学教学楼、实验室、食堂建设,高中“小班制”试点实现秋季招生。完善农村教育激励资助体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开展教研督导,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繁荣文体事业。全面推进自然村文化室、篮球场、露天舞台和小公园建设。实施文化艺术中心和工业博物馆建设项目,继续实施老屋、老庙、老街保护修复工程。出版《开远文库》系列丛书第二辑、创办《城乡交响》杂志。引进全州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时代今典数码影院落户开远。举办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专场演出,办好“中韩天王围棋对抗赛”、“全市合唱艺术节”、“农村、社区文艺汇演”等系列文体活动,隆重庆祝建市30周年。巩固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年内完成公立医院改革任务。初步建立城乡医疗机构委托管理模式,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自然村卫生所设备配置。提高乡镇卫生院符合规定在职人员经费补助比例,提高乡村医生补助标准。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积极引进专科医院,发展民营医院,巩固提升滇南医疗中心地位。进一步规范合作医疗制度,缓解新农合基金运行压力。继续抓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完成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并投入使用,启动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大力实施优生优育,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抓好大学生、农民工、低收入人员劳动就业,鼓励引导失地农民开展“二次创业”。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完善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成社会福利院和儿童福利院建设工程,争取进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行列。加强物价监测,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完成6万平方米1200套建设任务。继续实施“雨露关爱”工程,完成“雨露社区”二期工程建设。

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工作。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六、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精心组织“六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市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保持对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严打高压态势,预防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大庄水库建设、锁蒙高速公路建设、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二批搬迁等重点项目的安全管理,狠抓道路交通、矿山、化工、消防、民爆物品集中综合整顿,加快煤矿、锑矿资源整合步伐,加强高危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各类安全事故。坚持领导信访日制度,深入开展两访活动,切实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健全完善网上舆情监测评价体系。继续推进彝、苗、回、壮四个世居主体少数民族聚居区专项建设,精心组织大庄回族乡和谐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区两个项目建设,加快民族村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的大好局面。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执行力。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市委统一领导,认真执行市人大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市政协、各界力量的联系,主动接受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与政府重大决策的工作制度,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进一步规范完善听证、公示和通报制度。加强经济运行调控能力。提升政府财政统筹能力,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防范财政运行风险。继续完善财税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经济运行工作。加强管理服务创新。开通政府“民生在线”网,推进“数字开远”建设。建立政务网上办事大厅,提供金融、创业、法律等政务查询服务,构建就学、就医、就业、纳税、水、电、煤气、通信费快捷缴纳的社区化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政府网络化、一站式服务,体现便民服务型政府新形象。创办“开远手机学堂”。举办“民生论坛”、“第六届市民论坛”。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拓展监督渠道,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风险控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今天的开远,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热潮,呈现出蓬勃生机。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将以满腔热忱、无畏的勇气去翻开开远历史进程中崭新的一页,奏响开远统筹城乡发展新乐章,铸就历史新辉煌,迎接建市30周年!

注释:

[1]55110工程:5个5万亩和1个10万亩种植项目:5万亩优质稻、5万亩甘蔗、5万亩烤烟、5万亩温带优质特色水果、5万亩竹子和10万亩外销蔬菜。[2]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

[3]梦幻工程: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标志性建筑、7层以上建筑、十字路口及重要场所周围的建筑、主干道沿街商铺,采用节能高效的LED数码发光材料进行建筑物夜景亮化、美化装饰工程。

[4]“五大秩序”:城市交通、建筑、市场、卫生、治安秩序。[5]“四位一体”包保责任制:包村、包组、包户,保抗旱目标完成、保抗旱措施落实、保重点抗旱灾区人畜饮水、保农业生产的育苗用水、保社会稳定。[6]“五小水利”工程:以小水窖、小坝塘、小水池、小水沟、小泵站为主的山区水利设施建设。

[7]高中“小班制”:将班级规模在36人以内,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成长的一种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8]两强一堡: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两强一堡”新目标,即“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9]四区开远:把开远建设成为全省乃至我国西部地区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示范区、整体推进“四个文明”发展样板区。

[10]四个集中:推进农业产业向优势特色区域集中,推进农村土地向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推进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推进人口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

[11]八大统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统筹城乡社会管理。

[12]两区四园:两区指:红河工业园区开远化工区和云南开远经济开发区,四园指:雨洒工业物流园,东联村商贸物流园,羊街现代农业物流园,中和营现代农业物流园。

[13]乡村旅游“水上水”:依托南洞河、东沟,在仁者村建设集威尼斯特征和丽江古城风貌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项目。[14]“一山两河”:“一山”指凤凰山,“两河”指南洞河和泸江河。[15]六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现代农业硬件支撑体系、农业人才支撑体系。[16]“33411”工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三大基地”建设,培育40户龙头企业和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0个,实现农业总产值30亿元。

[17]“13579”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市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以上,扶持30个以上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合作社,建成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以上,入社农户70%以上,带动农户90%以上,把开远建成全国、全省有名的农村合作经济示范市。

[18]五个中心:汽车中心、医药中心、体育中心、物流中心、加工中心。[19]六化:建筑美化、沟渠净化、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庭院洁化。

[20]三纵二横:三纵即楷甸-羊街、青龙街-卧龙谷、中寨-羊街舍底,二横即中和营-老邓耳、羊街期不底-卧龙谷。

[21]四位一体:村村有文化活动室、篮球场、露天舞台和小公园。[22]“520510”:完成面山绿化工程5万亩,完成天保工程2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巩固退耕还林5万亩,实施中低产林改造10万亩。

[23]“五位一体”融资模式:以城镇化、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为目标,探索推行政府、合作社、担保公司、银行、农户的融资模式。[24]“花果村”工程: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要求,动员所有自然村农民群众在家中种植果树,并向村民免费提供苗木,实行“谁种植谁受益”,以在美化农村环境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绿化种植模式分为平面绿化种植和垂直绿化种植。

第五篇:济宁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济宁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2月9日在济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梅永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5年以来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很不寻常。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全市上下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创新,有效克服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市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确保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96.7亿元,比2025年增长59.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276亿元、是2025年的2.2倍;地方财政收入207亿元,四年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879亿元,年均递增24%;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612.5亿元、贷款余额1613.6亿元,分别比2025年增加1443.6亿元和88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12元,比2025年增长57.8%和65.3%。我市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在富民强市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煤电产业居主导地位的格局开始扭转,优势传统产业蓬勃发展,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上升到56%,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量突破3000亿,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增加到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建成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济宁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4%。创出15个中国驰名商标、59个省著名商标和159个全国全省名牌产品。科技、金融、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层次研发机构相继落成,兴业等4家商业银行和豪德物流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济宁,宝相寺景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投入运营,全市旅游社会总收入286.4亿元、是2025年的2.3倍。农村六大重点工程成效显著,粮食实现连续8年增产,建成农业标准化基地350万亩,金乡大蒜、邹城食用菌、微山渔湖产品、梁山鲁西黄牛等品牌效益更加凸显,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767家、2025家。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50家市属困难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和破产重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有效,共压减行政审批事项167个,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实现全程网上监管,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市县两级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353亿元。农村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镇园合一”管理体制逐步到位。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贡献份额增加,实现增加值、上交税金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5%、61%。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展,境内外招商活动成果丰硕,四年引进市外国内资金1562.1亿元,直接利用外资由2025年的4.2亿美元增加到7.3亿美元。3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济宁。外贸进出口总额57.5亿美元,是2025年的2倍,13家企业在境外投资办厂。兖矿集团、如意科技等企业相继走出国门,在跨国并购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突破性成就。

(三)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城镇化追赶战略加快推进,“两区三市”全部实现镇街建制。“一城四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北湖新城展示靓丽形象,济北新区承载能力迅速提升,东部科技新城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运河生态经济区加紧建设,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由2025年的60平方公里增加到117.5平方公里,人口由60万人增加到102.4万人。济兖邹曲嘉五大板块加速融合,太白楼路东西跨河大桥及延伸线、临菏路济宁段建成通车,济宁机场开通8条航线,京沪高铁曲阜站竣工运营,京杭运河济宁至韩庄段三级航道、森达美跃进港区等投入使用。南水北调东线境内工程全面开工,治淮南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县域老城改造、新城建设力度加大、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开发特色凸显,建成332个新型农村社区,城乡环卫一体化逐步形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65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和99.6%的行政村实现路面硬化。

(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节能减排两项工作均在全省获奖。探索出“治用保防控”结合的治污新模式,完成211个工业点源深度治理项目,淘汰255家企业落后产能,97家重点排污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到位,在全省率先完成燃煤机组脱硫改造任务,化工发酵企业异味污染得到遏制,秸秆禁烧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开展荒山治理,东部山区再现青山绿荫景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启动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建成和修复人工湿地16万亩,微山湖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治理采煤塌陷地5.8万亩。

(五)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惠民富民政策全面落实,连年承诺为民所办10件实事如期兑现。市级财政累计民生投入71.4亿元,年均增长22.7%。四年新增城镇就业38.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2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1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60岁以上城乡居民都能按月领到养老金。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医疗保险“一证通”和“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在全市推广,完成143处乡镇卫生院、149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689个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连续调高企业最低工资和退休职工养老、城乡低保及“五保”供养标准,残疾人生活补助、康复救助制度及时落实。6.3万户城市居民得到住房保障,新建农村住房37.1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4万户,城乡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六)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和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四年加固重建校舍184万平方米,县乡办学条件普遍改善,省级规范化学校增加到124所。文化建设领域拓展、成效显著,建成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和6处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启动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国际孔子文化节、中国专博会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举办4届“世界儒学大会”及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一批文艺精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全民健身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建成30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赢得第23届省运会承办权,我市运动员在亚运会上夺取两枚金牌。科技事业成绩斐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5项,授权专利1.37万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顺利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左右。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商、物价和质量技术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援建北川项目提前竣工,新一轮援疆工作有效推进。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国家安全工作成效明显,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地震、气象、水文、档案、史志、文博、红十字、慈善、老龄和妇女儿童等项事业健康发展。

(七)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自觉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规范优化政务运行流程,完善行政审批中心运作机制,积极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效能得到提高。及时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分别达到100%、98.2%。顺利完成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直选。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建成统一的政务外网平台,政府工作透明度、开放度进一步增强。行政问责、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管力度加大,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持续提升。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5个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我市跻身省级文明城市行列。“平安济宁”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加强,矛盾排查和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联手创建鲁苏边界和谐维稳机制更加完善,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我们战胜困难挑战、开拓创新奋进、力促转型发展阔步前行的四年,是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乡群众受益最多的四年,是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推进、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四年。四年来,我们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任务,始终坚定紧抓第一要务的信心,强化又好又快的导向,创新克难攻坚的举措,及早把加快发展的突破口聚焦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全力推进经济战略转型,逐步打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跨越崛起的新路径,为构筑济宁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把项目带动作为重要抓手,抢抓国内外产业资本加速转移流动的难得机遇,创新方式、拓展领域,展开高层对接,提升招商成效,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和城市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开创出依靠招大引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开发、繁荣现代服务业的新天地。我们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制定吸引力强的优惠政策,依据高新区展开“人才特区”建设试点,高标准建设科技研发平台,相继引进一批高层次专家和领军型创新人才,同步推进产学研和科技金融紧密合作,我市加快发展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能力日趋强劲。我们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最高追求,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和惠民系列工程,大幅增加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把办好大事硬事作为工作突破口,发挥整体优势,选准一个时期、每个的重大事项,凝聚合力集中推进,办成了一批包括城区区划调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大事硬事好事。特别是2025年,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家淮河流域治污考核,并再次获得第一名;“大干100天”如期建成京沪高铁曲阜站,被评为沿线六大精品工程之一;高水平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创出主场城市活动新标杆;全方位实施城区绿地、大气环境和水质保护综合整治,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核验收。这些探索实践和成功做法,不仅确保了过去改革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必将成为指导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更好更快发展的宝贵财富。

各位代表!四年的历程波澜壮阔,辉煌的成就令人鼓舞。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济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省驻济单位,向支持参与济宁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济宁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层次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人均占有和城镇化水平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县域经济还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农民增收渠道较窄,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还需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不快,有些干部思想观念、能力作风还有待改进和提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我国将开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进科学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举措更加有力。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提速推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资本转移步伐加快,大跨度吸纳集聚先进要素,借助外力跨越崛起的条件更加便利。我市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日益完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进入收获期,加快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更加凸显。市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换届后的各级领导班子年富力强、思路开阔,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这些都为我们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增添新的动力。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我国经济运行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我市周边地区发展势头迅猛,竞争压力增大。我们务必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审时度势,以时不我待的斗志抢抓机遇,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努力夺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胜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既定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惠民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突破工业化、城市化两大重点,更加注重强化农业基础和发展现代农业,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市总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强县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中等县全面达小康,薄弱县基本实现全面小康,人民群众普遍过上经济殷实、文化丰富、生态宜居、安定和谐的小康生活。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均量、质量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番,主要人均指标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均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高。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市人民共同富裕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家庭财富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财富大幅增加。大学生和困难群体实现充分就业,人民群众普遍享受良好教育,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都市区实现同城发展,县城和小城镇功能形象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市域大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南四湖水质全面稳定达标,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社会文明显著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升,群众权益和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安定有序、文明和谐、充满活力,孔孟之乡知礼厚德、诚信守法、文明谦和、开放包容的形象充分彰显,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强化“三大支撑”、构筑“三大高地”、打造“三大环境”,为全市经济高位求进、跨越赶超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现代产业、城镇化和县域经济“三大支撑”。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引领,更大力度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快速膨胀先进制造业,培植更多优势产业集群,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整体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坚持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举,强化政策扶持、载体建设,不断拓展领域、创新业态,大幅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比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种养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加速向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迈进。到2025年,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突破万亿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国家级煤化工、纺织新材料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基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持续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牵动,加快城镇化追赶步伐,按照“一城四区”发展格局,进一步拉开框架、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提升形象,五年内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坚持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相向发展,实质性推进济兖邹曲嘉融合对接,适时启动城际轨道交通,加快形成组团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加大招大引强、项目带动和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促使立县立乡大企业加速崛起,以工业振兴壮大县级财力,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用3-5年时间,12个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全部实现翻番,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10亿元、半数超过20亿元。

二是构筑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和文化发展“三大高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系列工程,健全完善高端研发平台,纵深推进产学研和科技金融紧密结合,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打响“济宁创造”品牌。扎实推进济宁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落实人才优先投入政策,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集聚更多高端创新团队和人才,凸显济宁人才优势。充分挖掘和放大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改善文化民生,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按照“一园三带四区”布局,突破一批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的综合体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经过5年努力,使济宁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济宁高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中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以上。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建成社会风尚良好、人文气息浓郁、文化事业兴盛、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强市。

三是优化体制机制、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三大环境”。围绕解决全局性、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率先在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农村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上实现大的突破。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统筹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来我市创业发展。着眼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程上网、互联互通,建设“高效政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建设“阳光政府”;加强政府规程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践行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执政理念,落实惠民富民举措,更好地解决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民生大事,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形成有效的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调处机制。建立社会自治、自律新机制,培育公民意识,强化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完善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平安济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济宁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未来五年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离不开全市850万人民的齐心协力、团结实干。我们将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奋力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新目标,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三、2025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落实“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目标要求,着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并进,突出投资拉动、项目牵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统筹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各项工作,实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突出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力。坚持“双轮驱动”和“两化融合”,完善支持工业发展政策,落实优势产业、骨干企业个性化扶持措施,促使工业结构优化、总量扩充、档次提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集中推进“千户企业改造提升”、“利税过千万元企业信息化改造”、“创百亿企业”和“百户重点企业扶持”工程。全年技改投入56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加快建设如意科技180万米高档精纺面料、太阳纸业40万吨高档食品包装卡纸等100个重点技改扩能项目,建成100家信息化改造示范企业、6个“两化融合示范区”,形成百家强企方阵,年内再新增2-3家百亿元大企业。稳定发展能源工业,调整优化电力结构,扶持壮大煤化工、装备制造和食品工业,助推四大千亿级产业及纺织、造纸、建材三大优势产业拉长链条、集群发展、增强竞争实力。强化质量兴市和品牌战略,依托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争创更多驰(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等五大领域建设50个重大项目,加紧实施泰山玻纤3亿米电子布、辰欣药业科技园等系列高端项目,支持冠铨电子、润峰集团健全产业体系,推动太阳能光伏、LED新光源、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新产品等加速成长,尽快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链。提升济宁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实施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双试点”工程,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壮大,增强高新区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年内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农村六大重点工程,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装备技术支撑,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力争全年粮食总产突破100亿斤。落实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提升大蒜、圆葱、瓜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水平,发展壮大食用菌、中药材、苗木花卉等高效产业,扩大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和南四湖渔业净水养殖规模,建设特色畜牧业大市和淡水渔业强市。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启动农业龙头企业培植提升工程,促使现有骨干企业增量提质,鼓励各类投资者进军农业产业化领域,创建更多基地型、集团化、链条式龙头企业,年内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800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300处,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0个。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公司,扩大订单种植,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三是强化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兴建地方配套续建项目,确保2025年顺利通水。推进国家治淮重点工程建设,启动泗河整体改造和引汶入济工程,整治13条中小河流。完成去冬今春农田水利系列项目和9个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同步推进田间末级渠系建设。加快构建农村公路网络,新改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四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延伸,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良种繁育、栽培工艺等农业科技攻关。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与建设任务。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落实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倾斜的政策措施。搞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鼓励农民工外出就业、返乡创业,持续提高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比重。

(三)力促服务业跨越发展。进一步创新理念、拓展领域,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年内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紧扣先进制造业加速成长需要,按照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分工要求,尽快剥离优势行业中企业非核心业务,推动产前研发、供应和产后销售、服务等业务外包。加紧与知名高校共建工业设计平台,扶持建设20个工业设计创新项目和10家工业设计中心。优化资源配置,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引导工业大企业创办第三方物流项目。依托运河“黄金水道”,建设临港物流交易服务中心和京杭运河航道北延及铁水联运港口项目,打响“运河物流”品牌。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进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济宁,促进证券、保险业健康发展。着力突破文化旅游业。运用市场化理念、专业化队伍、企业化机制吸纳社会资本,深度开发资源,加快建设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景点。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办好“好客山东”贺年会、休闲汇等活动,年内全市旅游社会收入突破330亿元。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实施新一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兴建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食、购物、休闲“一条街”。以太白楼路、金宇路两侧为主体,布局展开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商圈。顺应消费层次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培育社会化养老、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消费热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超对接范围,提升配送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抓好诚信商贸企业创建工作,健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长效机制,确保群众放心消费。

(四)突出创新驱动引领。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引导企业建立科技投入长效机制,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超过5%。支持企业联手大院大所创办高层次研发机构,加紧建设山东科学院济宁分院,确保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年内建成运行。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家、院士工作站5家,科技孵化器面积增加到120万平方米。二是加快科技成果培育转化。提升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数控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装备水平与研发能力,集中突破人才引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争取今年引入10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入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办好第十一届中国专博会。建立技术转移承接机制,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园区、企业及时转化。年内组织实施省以上科技创新项目200项,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50项,专利申请量增长20%。三是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创建“天使基金”。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在我市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工作。启动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开辟“绿色通道”。四是壮大高端人才队伍。落实“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和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加强国外智力引进,争取5名以上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来我市创新创业。以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各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更多技能型、复合型实用人才。优化人才发展机制,营造靠环境吸引人才、靠服务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五)强力突破县域经济。以“大项目突破年”为牵动,纵深推进“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年内县市区主要指标均达到“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目标要求。一是培植特色产业。确立“工业强县”理念,增加规模企业数量,促使优势主导产业加速成长。尤其要用好资源禀赋,精心策划特色产业项目,着力拉长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链条,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现有基础,转化最新科技成果,提升工业经济档次。年内经济强县新上20个、欠发达县新上10个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每个县市区争取新上几个10亿、50亿甚至超百亿的重量级项目。二是做强经济园区。引导城区搬迁企业、行业技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支持园区特别是14个省级经济园区和6个化工园区增加项目投资密度,加快建成“千亿元”园区,促使优势企业在园区加速成长,重点行业在园区拉长链条,尽快形成骨干企业群体、特色产业聚集区、县域经济增长极。三是振兴民营经济。持续兴起全民创业热潮,支持各类能人特别是科技人才、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自主创业、兴办中小企业。引导现有民营企业调结构、上档次,成长为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落实“金融助推千家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四是加强财源建设。把做大产业、做优企业与增加财政税收扭在一起抓,夯实财源基础,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抓好项目建设综合效益评估,优先引进和建设高效财源项目。拓宽财源建设领域,大上新兴三产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同步放开搞活土地经营和房地产开发市场,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多渠道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坚持依法治税,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措施,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入库,真正把加快发展的成果反映在财税收入大幅增长上。五是强化政策扶持。落实中央、省扶持政策,研究制定促强扶弱具体措施。对经济薄弱县实施重点帮扶,从税费返还、转移支付、基础设施、项目布局、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组织强县、大企业开展对口支援,帮助弱县共建经济园区、承接产业转移。

(六)快速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为契机,更大力度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通过城镇开发建设扩内需、增投资、促发展,年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做大做美中心城市。集中突破北湖新区。重点抓好路网完善、设施配套和生态功能组团建设,完成“七纵七横”路网建设任务,确保南二环京杭运河特大桥、北湖连通桥竣工通车,高标准实施北湖湾和核心景区二期工程绿化;加快建设省运会系列场馆,确保省运会指挥中心主体工程年内竣工,建成城市规划展示馆,推进文教、商贸、旅游项目及东西石佛等片区开发,力促北湖新区尽快形成辐射带动能力。提速建设科技新城。密切新城开发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全面展开科研工程系列项目,完成科技中心“一体四馆”、大学科技园一期等重大工程,增强高新区吸纳高层人才、研发高端技术、转化高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济北新区城市功能。完成任城大道两侧产业规划布局,开工建设济宁北二环,抓好高端商务区项目开发,及早实施任城行政中心北迁。高起点改造老城区。启动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实施东南片区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金宇路、济安桥路、车站西路改造工程,配套建设供水、供暖、供气及雨污分流等城市基础设施。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精心运作梁济运河、老运河和洸府河“三河六岸”综合改造,加大西跨开发建设力度,促使运河生态新区加速崛起。推动组群结构城市融合发展。明晰济兖邹曲嘉各大板块功能分区定位,支持各板块以重大基础设施为牵动,以园区建设、产业项目为依托对接融合。推进曲阜高铁片区规划建设,完善高铁站配套交通体系,打造放射状“半小时核心圈”。加快济徐高速济宁段、滨湖路济宁至鱼台段等工程建设进度。提升济宁曲阜机场与日东高速连接线功能。完善兖州至曲阜、邹城城际路网,同步实施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形成“同城效应”。

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开发建设。坚持规模扩张与功能提升并重,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齐抓,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县改造老城区、拓展新城区、快出新形象。抓好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新型乡镇建设,培育人口集聚、产业集群和商品集散的特色城镇。尊重农民意愿,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革户籍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

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坚决打破单纯由政府投资搞城建的陈旧模式,建立依靠市场手段聚集社会资本推动城市开发建设的新机制。放开搞活城市建设市场,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财团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强化规划执法,坚决查处各类违规违章建筑。建设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施城市管理在线监管。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精细化、网格化、动态化管理措施,整治脏乱差,疏解城区交通压力。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企业现有存量,做好国有集体困难企业改制重组工作。探索建立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市级财政管理新体制。组建市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和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增强利用财政资金调控和配置社会资本的能力。培育开放的资本市场,吸引各类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入驻济宁,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注入实体经济。探索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公司等专业金融服务组织,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覆盖面。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重视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年内争取2-3家企业成功上市。完善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交易活动监管。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抓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改革,清理化解基层卫生机构债务。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全市开放、全方位开放理念,积极开拓两个市场、吸纳两种资源,借助优质资本、先进管理和技术,兴办高端项目,加快发展步伐。落实部门招商引资责任和任务,形成大招商格局和工作合力。持续兴起招商攻势,组织赴港台、欧美、日韩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招商,集中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系列招商活动,加强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型央企的合资合作。把企业推向招商第一线,创新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方式,争取在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新兴服务业、节能环保、城市开发等重点领域抓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鼓励大企业特别是驻济省属企业在济宁转型发展、扩大规模,新上项目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督导考核,加大招商引资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依据招商实效兑现奖惩。优化招商环境,健全项目运作“绿色通道”,在环评、审核、立项、供地等环节优化程序、提高效率,确保招商项目依法合规运作落地。严厉打击各种排斥外来竞争、恶意垄断市场的不法行为,保障投资者在我市放心、安心创业发展。落实“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扩大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支持有条件企业“走出去”,打造源自济宁的“跨国公司”。

(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组织开展“争创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活动,落实文化强市建设系列项目和关键举措。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不少于1个亿。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特别是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任务,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普遍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为契机,繁荣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做好地方特色艺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传承工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年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确保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场、农村公益戏剧演出一村一年一场。推进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基本实现广播电视人口全覆盖。加快实施孔子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孔子博物馆和东方文博城。扎实做好曲阜片区大遗址、南旺枢纽考古和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及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工作。继续办好孔子文化节、尼山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集中培育10个骨干文化企业、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5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教、金融深度融合、集群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发展一批传媒、演艺、出版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基金,加速文化资源开放性配置和文化要素合理流动。

(九)加快“生态济宁”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山东”重大决策部署,更加注重环保优先、节约优先,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子。从严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规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禁新上高排放项目,统筹做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工作。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和“四不一奖”,对完不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实行项目限批。争取国家、省循环经济和“两型”企业发展基金,力争更多企业(园区)跻身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行列。继续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落实“治用保防控”举措,“一河一策”制定河流断面整治措施,深化工业点源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大气污染物监测预警,逐步将PM2.5纳入常规监测体系,消除异味污染。探索采煤塌陷地治理新模式,利用河滩、湖滩和采煤塌陷地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推进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实施新一轮林业建设六大工程。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

(十)加强以提升民生福祉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落实中央、省各项惠民政策,继续办好为民承诺10件实事和惠民系列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巩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创业型乡镇创建活动。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大社会保险“一票征缴”力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成果。按平均10%以上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240元,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300-36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2025-24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3600元和2100元。落实孤儿等弱势群体福利救助制度,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市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13810套,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长效机制,让更多农村居民安居乐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保障教育支出依法增长。落实学前三年教育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完成新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8%。抓好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固重建中小学校舍36万平方米。济宁一中新校区实现招生。加强校车安全和校园治安管理。强化高校集群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做好济宁学院上划工作,支持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立足济宁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取消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等困难群众的住院救助病种限制,完善重大疾病专项医疗救助机制。扩大“先看病后付费”就诊范围。启动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与风险监测体系,实施放心粮油食品工程,强化粮食行政执法,开展经常性专项整治。加强价格调节基金征收运用,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做好23届省运会和第9届省残运会各项筹备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重视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落实各项优待安置政策,圆满完成征兵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提升水文、防汛、气象、地震、住房公积金等项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诚信济宁”品牌。深化“平安济宁”建设,落实社会维稳第一责任,健全“电子监控全覆盖”安全系统,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社会矛盾调解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工作,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强化网络动态管理和网上舆情引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隐患“零容忍”和安监执法无障碍制度,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要提升思想境界。自觉把加强学习作为增强本领、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注重政治经济理论学习,加快知识结构更新,用党的最新理论和科学发展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决打破一切陈旧模式和条条框框,以全新的理念、高远的境界、战略的眼光,透彻认识发展大势和济宁市情,准确把握内在规律和赶超路径,悉心研究办法对策和推进举措,切实把驾驭复杂局面、领导跨越发展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注重营造均等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服务型和开放型政府建设,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与审批事项,实施政企、政事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完善考核体系,对重大部署、重要决策及“三重”任务落实情况实行跟踪问效。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使政府机构运转更加规范高效。要坚持依法行政。落实《济宁市依法行政“五五”规划》,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贯彻《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办好“12345”市长公开电话。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确保公正、文明执法。要改进工作作风。组织开展“效能提升年”活动,精减会议文件,摆脱繁琐事务,集中精力抓落实、求实效。带头深入改革建设最前沿亲历亲为、靠前指挥,把问题解决在一线、难点突破在一线、任务完成在一线、经验推广在一线。模范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践行廉政承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并重的惩防体系。加强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审计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纪查办案件,严厉惩治腐败行为,以清廉的政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宏伟的蓝图鼓舞我们开拓奋进,人民的期待激励我们拼搏实干。让我们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坚定信心,乘势快上,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綦江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