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沉船之前(合集五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96884.html

第一篇:沉船之前

《沉船之前》的教案

黄爱锦

教材分析:

《沉船之前》是八年级第五单元“面对灾难”中的第三篇课文,节选自长篇电影小说《泰坦尼克号》。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是:绝大多数乘客都在沉船之前惊慌奔突着,而华莱士等音乐家、老爵士古咸、老船长史密士却能从容地面对灾难,面对死亡。情节的构成及人物的基本特点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但要对人物深层次的认识就比较困难了,尤其是要把人物、情节、环境理解为一个整体并认识人物行为的必然性,更是初二学生难以独立做到的。所以学生必须读懂人物,读深文本,理解这些人物内在的精神支柱是什么?这是解读文章的关键,同时作为“面对灾难”中的课文,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如何正确地面对可能的人生困境的思考。学情分析:

《沉船之前》教学所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已有了课内外阅读小说的经历和感受,而且六年级时学过《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内容和背景上大致相同,因此学生对于把握人物的基本特点应该能够做到,但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而对人物灵魂深处的认识有困难。这是教学的难点,只有克服了这个困难,才能真正去谈人性的光辉,面对灾难的态度,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文中人物的熏陶感染。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2、理解并感受文中人物面对灾难和死亡的镇定、坦然和恪尽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词句等方法,体会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难点:真正感受体会文中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美。

说明: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并不困难,但要真正理解文中人物

镇定、坦然面对灾难和死亡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背后所表现出的恪尽职守、履

行做人之道等人性之美就比较难了。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

计了这个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课前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疑难字词。

2、查找资料,了解泰坦尼克号及沉没情况。

说明: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所以引导学生初步自主学习课文,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和利用其他课外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这一环节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主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12年12月14日,当时世

界上最大的客轮,号称“永不沉没”的远洋巨轮泰坦尼克号意外地撞上一座冰

山,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由于救生艇太少,只能搭救一半乘客,人们争相逃

命,场面也是一片混乱。但船上有一些人的表现却不一般。让我们一起走进《沉

船之前》这篇文章去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学生不看课文)

1、同学们课前都读过课文了,这是一篇电影小说的节选,请大家把全文还原

为电影镜头或画面,你认为选文截取了几组镜头?这些镜头分别呈现了什么人做

什么事?(结合文本内容把标题补充成完整的一句话)(人)在沉船之前(事)

明确:华莱士和三位音乐家在沉船之前仍然在演奏音乐

老爵士古咸在沉船之前仍然保持着绅士风度

老船长史密士在沉船之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板书)

2、追问:这几个人物此时此刻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明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板书)

说明:用小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并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学生交流各

自读后感受。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此外交流初读后的感受也为深入文本作铺垫。

三、深入文本,品读体会,交流认识

1、看谁能最快地找出选文在最能表现人物从容镇定的描写,读出来与大家分享,最好能带点分析。

学生寻找、圈画并交流讨论(学生的答案可以不一定按照课文先后顺序)

教师适当点拨、规范。(如追问:这些描写到底写了什么?在语言形式和写

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传递出人物内在怎样的个性特征?等等)

说明: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具体的材料加以咀嚼、分

析来认识人物,把握文本。体会人物性格特征。这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所必需的能

力,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语文。

2、你认为音乐家、老爵士、老船长等人为什么能够在面对死亡之时保持淡定从

容呢?

(结合文中对人物的具体叙述、描写来分析)

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归纳

音乐家是对音乐的热爱

老爵士是对荣誉的珍惜

老船长是对职责的坚守(板书)

四、引领探讨,提升认识,理解主旨

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三组画面?(或者说塑造这三组人物形象)他的目的是什

么?

学生讨论问题,老师引导。

在灾难、死亡面前,音乐的美、荣誉感、责任感展现了三类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的巨大力量,让他们都高贵地面对了死亡,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及反馈

1、当堂作业

仿照下面的句式结合文本的内容完成练习

音乐是华莱士等音乐家的第二重生命,所以当他们无法拥有第一重生命时,他们便自然地选择了音乐。是的第二重生命

所以当他无法拥有第一重生命时,他们便自然地选择了。是的第二重生命,所以当他无法拥有第一重生命是,他便选择了。

忠于南宋是文天祥的第二重生命

所以当他面对威逼利诱时,他选择了不屈。是的第二重生命,所以当时,他便选择了。

2、课后作业

《沉船之前》课后练习

一、(必做题)阅读20-----34节完成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恩cì()肆nǜe()抵yù()

2、老史密士为什么说“这是最后时刻了”?

3、可以用“老船长”代替第24节在的“老水手”吗?为什么?

4、如何理解第24节中的“终于”的表达作用?

5、如何理解第24节中的“他正了正--------站到了里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6、写出第26节中两个“悲剧”的含义

7、第30节中“欲哭无泪”是什么意思?老史密士此时此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8、第31节中“柔弱无骨”与“无法估量的巨大力量”是否矛盾?为什么?

9、第33节属于描写,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出老史密士是个

二、(选做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的最后一次航行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但他却不能让自

己悲剧地活着”。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对“不能让自己悲剧地活着”的理解。

六、教后反思

我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抓住文本本身,一切形式都要围绕文本展开。

而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会文本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但是在课堂上給学生

朗读的时间太少了点,如果时间更充分些,教学目标的落实可能更扎实些。对学

生的引带如果更细致到位点,学生的收获也可能更多点。

第二篇:沉船之前精品教案

沉船之前

教学目标:

掌握在把握一组人物形象共性的同时展现不同人物不同个性特点的写作方法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面对残酷的命运展现出的人性尊严

教学重点:品读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面对死亡作出的选择及其强大的精神力量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面对灾难——泰坦尼克号历史情况简介

失天时: 1912年4月14日,漆黑而寒冷夜晚 缺地利: 北大西洋广阔的海洋上,孤立无援 少人和: 救生船只够不到一半的乘客搭乘

结果: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

2、《沉船之前》这篇小说描写了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场景,展现了不同人物面对灾难的不同选择,塑造了一组高贵的人物形象。

二、把握人物共性

1、阅读课文,思考: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和死亡。船上的人群是怎样一番场面? “四周惊惶奔突的人群” “四周都是慌乱的人群”

“无望地四处奔跑着叫喊着的混乱声音” “那里面也是混乱不堪”

2、描写四周慌乱的人群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环境描写的思维)

渲染了海难发生时紧张慌乱的气氛,反衬音乐家、老爵士、老船长等人的从容镇定

3、音乐家、老爵士、老船长这一组人物形象在面对灾难时体现出怎样的共性? 从容镇定

4、表现一组人物的形象,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尊重不同人物独特的个性。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体现在人物形象共性下体现不同人物不同个性的写作方法

三、分析人物个性

1、划出文中描写音乐家、老爵士、船长面对灾难时从容镇定的句子

2、品析这些句子,思考这些描写是怎样紧扣人物各自的身份的? 音乐家

第一段:曼妙的音乐

第四段:镇定有礼的对话 第八段:演奏音乐 老爵士

第十一段:顺阶而下,穿戴整齐 第十五段:平静地对话 第十八段:神态安详 第十九段:彬彬有礼 老船长

第二十一段,这是最后的时刻了。

第二十三段,现在,是我回到驾驶舱的时候了

第二十四段,他正了正自己的船长帽,又扯了一下制服,推开门,跨进去,站到了里面 第二十五段,所有的仪表全部淹在水中,似乎在向他倾诉着心中的不甘。第二十六段,作为船长,他别无选择 第二十七段,转身将门锁上。第三十段,欲哭无泪。

3、是什么使他们在面对死亡时能够作出了高贵的选择?(个性方面)音乐家 对音乐之神的热爱 老爵士 对荣誉尊严的捍卫 老船长 对工作职责的坚守

4、小结:在刻画一组人物形象时,应当抓住最符合人物身份的细节,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在把握共性的前提下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四、哲理性句子赏析

1、为了深化主题,揭示不同人物体现的不同精神风貌,本文中多次出现了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句子。划出这些句子,谈谈你对这些语句意涵的理解。

2、如何理解“他的最后一次航行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但他却不能让自己悲剧地活着”?

3、如何理解“他要与这最后一次航行一起成为永恒”? 使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这一个瞬间永远定格,4、如何理解“这两个小时应该是上帝对这艘船上每个人的恩赐”?

5、小结:通过在记叙性文体中穿插富有哲理的句子,能够使文章更富有思想性,更耐人寻味。

五、总结:

1、归纳复述:如何把握一组人物形象共性的同时展现不同人物不同个性特点

2、补充资料: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一句话感人至深:“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倒的。”当面对命运无情的考验,人类个体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文中,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个体,在死亡面前坚守住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绽放出了人性永不屈服,最为可贵的光辉,成就了灵魂的升华和生命的永恒!

第三篇:沉船之前 教学设计及预习单

《沉船之前》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本文的故事内容较好理解。阅读难点在于:

一、理解作者塑造三组人物形象的目的;

二、感受人物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人性美: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追求,对荣誉感的保护,对责任的自我担当。

三、阅读叙事类文章时选择恰当的关注点去理解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教材分析:

本文是八年级第二学期 “面对灾难” 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电影小说《泰坦尼克号》,由三个主要场景组成,表现了三组人物在死亡面前所展现出的从容镇定,坦然面对。深情讴歌了在灾难和死亡面前所显示出的人性美:音乐家华莱士对艺术的理解所体现的人性美、老爵士本杰明对于绅士尊严与荣誉的维护所体现的人性美、船长老史密士对职责的履行所体现的人性美,表现了特殊个体在死亡面前所展现出的对于生命意义的不同诠释,给读者以巨大的心灵震撼与人生启迪。教学目标:

1.通过圈画、品读关键字词句,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人性美。2.通过文本细读,学习阅读叙事类文章时选择适当的关注点的方法理解文章中心意思。教学重点:通过圈画、品读关键字词句,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学习阅读叙事类文章时选择适当的关注点的方法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归纳学生课前的文本质疑,基本指向一个目的——文章想表达什么中心意思。

二、整体把握,梳理文本脉络

检查预习作业: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描绘了沉船之前的几个场面。

三、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1.甲板上

学生默读文本,思考问题: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些人,他们正面对怎样的情形?他们各自的表现是怎样的?

通过梳理问题,师生共同归纳阅读叙事类文章时的基本关注点。教师小结:音乐家对艺术的理解与热爱体现出了人性美。2.头等舱

学生运用阅读叙事类文章时选择恰当的关注点的方法,细读文本,思考问题: 老爵士在走到他最终的落脚处之前和之后有什么反常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原因支撑着他有这样的表现?

教师小结:老爵士对尊严与荣誉的维护体现出了人性美。3.船长室

学生继续运用阅读叙事类文章时选择恰当的关注点的方法,细读文本,思考问题: 从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开始,有两个小时的逃生希望,船长为何没有弃船而逃? 教师小结:船长老史密士对职责的自我担当体现出了人性美。

四、问题探究,归纳阅读叙事类文章时的基本关注点

通过对本节课问题的梳理,分析本文素材之间的联系,师生共同归纳阅读叙事类文章时的基本关注点。

五、布置作业

运用阅读叙事类文章时选择恰当的关注点的方法,阅读本单元《俄罗斯性格》这篇文章,交流阅读感受。

板书:

落脚处 心灵的落脚处 音乐家华莱士 这里 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热爱 老爵士班杰明 这里 绅士的尊严与荣誉 船长老史密士 驾驶舱 船长的职责

《沉船之前》预习单

班级: 姓名:

1.初读文本,熟悉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描绘了沉船之前的几个场面?

2.阅读(或查找)资料,了解泰坦尼克号遇难的相关内容。相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邮轮,号称“永不沉没”和“梦幻之船”。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起航前往纽约,开始了这艘传奇巨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倾覆,由于没有足够的救生艇和救生衣,1513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难。

英国绅士文化

英国绅士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保守,礼貌以及尊重女士。绅士风度主要表现在:一是服装穿着合适得体。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又要适合所在的场合。二是性格内向,幽默的社交方式。三是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而沉默、平静构成了19世纪英国绅士的主要气质特征。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形成的原因:首先,英国有一个较美国或其他欧洲国家更长的历史,较长期的封建统治使英国人更具容忍、安于现状的品质。加之英国处在一个与欧洲大陆相隔离的群岛上。其次,英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女王之一: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六十年。她在位的时期是英国逐渐走向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各种礼仪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她最终使英国成为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维多利亚女王就曾因其高雅的个人修养而享誉欧洲大陆。她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家规,对自己子女在修养方面要求相当苛刻,稍有不慎便对他们进行无情地鞭打和杖责。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的,要求自己处处做到高雅、体面、端庄、节制。这位英国女王的行为对以后英国的中产阶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他们相继模仿的最高标准。

英国爵位封号

在英国,拥有爵士的封号是高尚的荣誉,因此,爵士们都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羽毛那样爱护他们的荣誉,勇敢,诚实,沉稳,镇定,衣着整齐,行为得体,是爵士们崇尚的绅士风度,贪生怕死,行为失范是他们嗤之以鼻的耻辱行为,因此,在许多场合,绅士们为了保护荣誉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3.对课文内容、主旨、语言等方面进行质疑,并把问题写在下面:

(1)

(2)

(3)

第四篇:《沉船》读书笔记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他主要是靠写诗集出名的,前段时间看了他写的一本书《沉船》,本来想体会一下为什么它成了名著,没想到被这本书吸引了,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剩下的看完了,似乎感觉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这么震撼心灵的书籍了。

书中把每个人的语言表情,个性以及隐藏的含义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讲述了那个国度那个时期女人的一些思想、行为 以及在这个故事中因为阴差阳错纠缠的男主人公,在面对亲情和友情时候表现出来的无可奈何和当时的绅士风度。结尾居然给我带来很大的动荡,感受身临其境,似乎每一本名著都有他出名的道理,能震撼心灵的书才能时刻影响着生活。

让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去模仿,去思考;一本好书还在于吸收,看书不见得看的是效率,要看你在这本书中能学到什么,里面的东西是否能影响到你,这样的书不需要时刻想起,因为看过一次便不会忘记;建议同学们可以看看这本带给我震撼的名著,相信也可以影响到你。

第五篇:《沉船》读后感

《沉船》读后感 工业工程 2502090117 吉成《沉船》是泰戈尔较早的一部作品,写于一九零二年。整个故事写了纳里纳克夏和卡玛娜这对无比虔诚、无比善良的年轻夫妻的悲欢离合。故事中的偶然际遇,在泰戈的笔下显然都表示一切为神的安排,或上帝的旨意。他有意以此来宣扬他的宗教思想。但更为重要,泰戈尔实际通过这一个故事全面表达了上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们看到《沉船》里所描写的世界真可称之为好人世界。这里每一个人都随时全心全意在为别人着想,都不惜自我牺牲以谋求别人的幸福:安那达先生简直完全以女儿所感受的悲欢代替了自己的感受,纳里纳克夏和克西曼卡瑞母子彼此的关怀和体谅达到了全然忘我的地步;汉娜丽妮在和罗梅西真诚相爱之后,尽管出现了重重难以破除的因误会而产生的障碍,却始终对他一往情深、无法忘怀;罗梅西在发现自己意外得来美丽的新娘并非自己的妻子之后,既不肯苟且从事,以假作真,又决不肯不负责任地把她抛开了事,即使自己因而受尽种种误解和折磨亦在所不惜!更不用说还有那位“印西一带出名的‘卡克拉巴蒂大叔’”,他和罗梅西、卡玛娜真可谓萍水相逢,仅是在一条船上偶然相遇,但他以及他的全家马上把解决他们的困难看作了他们全家的头等大事】甚至连这里仅有的一个坏人阿克谢,读者也会觉得他可怜和可厌更多于可恶和可恨。很显然,泰戈尔在这里宣扬的是一种以道德救世的思想,仿佛依靠人的善心,世间的种种苦难就可以解除了。

作品通过“沉船事件”引起的罗梅西曲折复杂的恋爱和婚姻故事,揭示了封建制度与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矛盾,批判了包办婚姻的社会陋俗。同时,也指出了印度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作者的笔下,不幸的人在历经磨难之后都找到了各自的幸福,这也许是作者美好愿望的体现,透过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唯美主义的痕迹,更确切的说是作者道德救世思想的和宗教观念的一种体现。“沉船”,沉重的字眼,我们很难把这样的字眼与欢乐、幸福等字眼联想到一起,然而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和哲学家泰戈尔《沉船》却却让我们从悲剧的阴影中走出,看到了人间的真情和善良,看到了虔诚和执着的力量。

幼小的乌梅希和卡玛娜。乌梅希这个从小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为了生存下去不可能不染上许多“不道德的”、“自私的”恶习,但当他一旦被人收留,感受到别人给予他的温暖的时候,他善良的天性立即充分显露出来,完全恢复了他的纯朴、可爱的本来面目。

天真、憨厚、温柔而美丽的卡玛娜,在她认定罗梅西就是自己的丈夫时,她是那样逆来顺受,甘愿忍受一切痛苦以求得罗梅西的幸福。

而当她获悉和她结婚的实际并非罗梅西,却另有其人时,她便决不肯再和他相处下去,而是毅然立即出走,到茫茫人海去寻找自己的丈夫。这无疑是泰戈尔心目中贤妻良母的形象。所有这些当然都未免掺杂过多理想成分。但泰戈尔以其善于刻画青年心灵的妙笔终给我们留下了两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青年形象。

小说由两家结婚的船队在暴风雨中相撞,新娘新郎认错为起因,讲述了相爱的人是如何历经磨难的坎坷,最终走到一块的。小说以两对年青人的命运为主线,一对是两情相悦的汉娜丽妮的罗梅西,另一对是新婚失散的卡琳女娜和纳里纳克夏。在小说的最后,卡琳娜的纳里纳克夏终于相认,并重新结合。这对夫妇的重圆,体现了作者那种天命眷人的思想,即传统的、保守的教条思想。而另一对年青人,有没有结合,作者没有明说。很显然,他们似乎还需要经历磨难。在这点上,作者的偏心暴露无疑。

在作者的后记中,作者有一小段对两对年青人爱情的赞颂。毫无疑问,汉娜丽妮的罗梅西都是爱情的忠贞者。他们在分离的时候,从来没有割舍对对方的思恋:汉娜丽妮因思念而憔悴,罗梅西因抉择而矛盾。两个相爱的人被迫分离。不过由于二者都保持着对爱情的信念,他们最终将走到一起。罗梅西是一个复杂人形像。在面对温柔、贤惠、漂亮的卡琳娜时,他犹豫过,并且不止一次下定决心要把汉娜丽妮忘却,同卡琳娜做真正的夫妻。他会有这样的想法,不仅是因为卡琳娜的贤良美德,也是出于同情心的责任感。这更凸显他伟大的牺牲精神,而且使得他的人物形像更加血肉丰满,富有感染力。

在《沉船》中,感到比较新鲜的是他们的风俗,他们对宗教的狂热和虔诚。一个老人因为信奉印度教,不顾自己的身体问题,每早去恒河沐浴,身体更加不好,自己的儿子劝阻也不行。第二是他们那里女孩十岁就该出嫁了,十四岁已成为明日黄花了。(按照这种逻辑我们现在都是快奶奶级的人物了)爱情的力量是拗不过宗教的力量的。为了宗教不同可以抛妻弃儿,因为宗教也可以断了美好的姻缘。不过也是,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么多年的矛盾还不是因为宗教信仰吗?国家尚且如此,个人就更不必说了。

泰戈尔在《沉船》中的确描写了许多“好人”,但内容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好人世界”。泰戈尔对“好人”的理解与我们完全不同。他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是有缺陷的“好人”,还不是我们心目中那种理想化的“好人世界”。泰戈尔更多地表现了这些“好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尴尬与不足,并没有美化或虚构任何理想化人物。

沉船之前(合集五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