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安民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号文库
- 公安民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号文库
- 加速加压争先进做大做强创一流三号文库
- 经济工作上半年总结三号文库
- 大三,你如何度过三号文库
- 县人防(应急)办汇报材料三号文库
- 地球妈妈再爱我一次三号文库
- 初一美术教案关注你我他三号文库
- 创业计划书格式要求_6524三号文库
- 秦栏镇202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三号文库
- 中组部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特殊一线岗位人才医疗保健工作[合集5篇]三号文库
- 煤炭企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成效三号文库
- 计算机科学技术三号文库
- 邯郸人才工作会发言(定稿)三号文库
- 时政习题蒋中挺三号文库
- 在全县组织人事编制老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篇]三号文库
-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三号文库
- 人生真谛三号文库
- 《人月神话》读后感2三号文库
- 贵阳银行三号文库
- 区经贸局全年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三号文库
- 2024年红河州政府工作报告三号文库
- 环境保护部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办法(试行)三号文库
- 王茂设:在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21世纪什么职业最热门(5篇)三号文库
- 县委组织部关于干部培训和人才培养开发的小结三号文库
- 教育学目录三号文库
- 创业的政策与服务创新三号文库
第一篇:文言文专项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二)(时间:40分 满分:54分 命题:范依强审核:贾润)2024、4、4
一、范仲淹二岁而孤(共31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共10分)
①啖粥而读 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义:.
③食不给 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义:.
⑤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3分)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2分)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分)
③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3分)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共6分)
①;②;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2分)
6、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3分)
二、郑人逃暑①(共10分)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译文】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注解】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èn):卧席。
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阅读训练: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
(3)反席于树下().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齐人有好猎者(共13分)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家贫则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别人不说。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全部都是这样。
【注解】①旷日:荒废时日。
1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4分)
(1)入则羞对其家室()(2)其所以不得之故()..
(3)君宜致力于耕作()(4)于是退而疾耕()...
1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于是退而疾耕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1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美文欣赏:人生像什么
宋守文
人生像站在天平上,平衡的时候少,失衡的时候多。
人生像一条船,世界像大海,自身开船选好水流和方向;人生像一小溪,离不开溪水,又逃不过水下布满的礁石;人生像一条路,看起来很长,走到终点时发现原来很短。
人生像一盒火柴,严禁使用是愚蠢的,胡乱使用是危险的;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只能阅读一次。
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就像爬楼梯,告诉自己:加把劲!一直向上行;人生像大舞台,有显赫的主角,也有无闻的配角。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独领风骚的风云人物,但,可以成为自己的主角,演绎自己独特地人生。
人生就像江水,虽然一去不复返,但江水并没有消失;人生就像月亮,虽然不断圆和缺,但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人生宛如湖泊中荡漾的涟漪,平凡却不乏美丽动人;人生仿佛绿叶上滚动的露珠,渺小却不乏晶莹剔透。
人生像浪中行舟,如舟上艄公,篙篙需要点在实处,不可有一篙落虚。人生就像一辆正在行驶的列车,到每一个站,总要加油加水,才能保证自己跑得更快一点。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遗憾的是,人生 4
还不如奕棋,失误了不但不能悔棋,也不肯再来一局。
人生宛如一条河,上游是童年,宛如美丽的小溪,清澈见底,欢歌笑语奔流而下;中游是中年,有瀑布有暗礁有曲折也有流畅;下游是老年,有污染有浑浊有沉淀,回归大海,有平静有辽阔有宽容也有博大。
人生如山,高低起伏不断,这样才能壮美;人生如浪,一浪接着一浪,这样才能前进;人生如钟,准确奏响时间,这样才有价值;人生如棋,要有远见卓识,这样才能胜利;人生如戏,扮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演绎成功。
如果人生像一道风景,那么只有在风霜雪雨的路上奋进,才能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如果人生像逆水行舟,那么只有在险滩密布中勇搏激流,才能感受到奋斗者的充实;如果人生像一种锻炼,那么只有把握每一次机遇和挑战,才能锻造美丽的人生。
课外积累:语素含义迥异的合成词
在一些双音节词中,两个语素看似意义相同,其实详加考证,却发现其在古代汉语中有着较大的差别,我们阅读文言文时不可不察。
衣裳:上衣称衣,下衣称裳。疾病:小病称病,大病称疾。
牙齿:槽牙称牙,门牙称齿。皮肤:兽皮称皮,人皮称肤。
贪婪:贪财称贪,贪食称婪。寻常:八尺称寻,辈寻称常。
沐浴:洗发称沐,洗身称浴。超越:跳过称超,爬过称越。
羁绊:系手称羁,系足称绊。吹嘘:出气急称吹,出气缓称嘘。
讴歌:多人合唱称讴,一人独唱称歌。诽谤:背后议论称诽,公开指责称谤。孤独:幼而无父称孤,劳而无子称独。
皮革:带毛的兽皮称皮,去毛的兽皮称革。
坟墓:筑土而高者称坟,穴地而平者称墓。
广袤:土地东西的长度称广,土地南北的长度称袤。
幽默成语
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大的嘴----气吞河山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最大的差别-----天壤之别
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 6
第二篇:初一文言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项训练
〈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食〔〕长〔〕皆〔〕故〔〕遂〔〕子〔〕走〔〕 2。翻译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4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 〈二〉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吐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①菱:即菱角。②仕:做官。] 1。解释加点词语啖〔〕并〔〕 或〔〕欲〔〕
2。翻译句子⑴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⑵其人自护其短
⑶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⑷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三〉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四〉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虽有槁暴④,不复挺⑤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①木直中绳:木材笔直,合乎墨线。②輮:烤。③其曲中规:木材的弯度合乎圆的标准。④虽有槁暴:槁暴,太阳晒。⑤挺:挺直。⑥日参省乎己:每天检查反省自己。<五> 大抵现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①可以有得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义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的重要,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六〉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古眼盲者多习乐。③昧行:摸黑走路。(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④孰与昧行乎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3)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4)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七)《论语》二则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子欲居九夷⑧。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的意思。②启:开其意;开通他的思想。③悱:口欲言而未能的样子。④发:达其辞;使他表达出来。⑤隅:角。⑥反:还以相证的意思;反复类推。⑦复:再告。⑧九夷:东方少数民族。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A以〔〕B则〔〕C欲〔〕 D或〔〕 E之〔〕〔〕〔〕
2第一则中含有两个成语,一个是”不愤不启“,一个是” “。
4。翻译下列句子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B或曰:”陋,如之何?“ C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说说第一则的大意。〈八〉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文章加点的字 ⑴筑:⑵将:⑶亡:⑷智;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邻人之父亦云 ⑵暮而果大亡其财
⑶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九〉《世说新语》二则 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耶?”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十〉《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
(2)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门人益亲()(2)弟子孰为好学()(3)不贰过()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十二〉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以剌刀攫其首 攫:
(2)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然审视殊无所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十三〉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 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十四〉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3)侄罔然而止。()4)执所书问曰:„„()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代词。1)皆讥笑之()2)诟其侄曰()3)汝胡不早问()4)致余忘之()
3、这则故事该责备的是谁?为什么?
<十五>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杨朱:人名。缁:黑色。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衣缁衣而反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D.予默然无以应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衣素衣而出(穿)B.天雨(下雨)C.子无扑矣(孩子)D.子亦犹是也(好像)3.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十六〉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2、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3、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十七〉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解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十八〉《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达到)
B.邑人大姓(大户人家)
C.主人怪而问衡(奇怪)
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读了这则故事以后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出来。(100字左右)〈十九〉《铁杵磨针》
唐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1.文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未成,弃去(离开)
B.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C.还卒业(返回)
D.太白感其意(感动)2.下面句子中的“之”指代错误的一项是()。
A.问之,曰:“欲作针。”(老媪)
B.学而时习之(学习)
C.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杜处士)D.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此正午牡丹也)〈二十〉《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比三日立市比肩继踵而在B.人莫之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愿子还大府召是儿,幼愿耳
D.去而顾之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愿子还而视之(huán)
B.臣请献一朝之贾(ɡǔ)
C.臣请献一朝之贾(zhāo)
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jǐng)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与言(骏马)
B.(余)乃重修岳阳楼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二十一〉《多多益善》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君何如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多多而益善耳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C.此乃信之所以乃不知有汉
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2.下列通假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上常从容常通尝,曾经
B.诸将能不不通否,坏
C.何为为我禽禽通擒,擒获
D.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竟通尽,完 3.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差别。
B.韩信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为自己的统兵才能要高过刘邦。
C.“上笑曰”中的“笑”,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的不满,也是在嘲笑韩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
D.韩信最后的自圆其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的承认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刘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机智,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不满和猜忌。<二十二>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梦溪笔谈》从文中你能看出是谁得出了正午牡丹的结论吗?你能用现代汉语说一下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吗?
<原始石斧> 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坠,多于震雷之下得之,而未尝亲见。元丰中,予居随州,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其一楔,信如所传。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无孔。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间多雷斧、雷楔。按《图经》,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贯城下,遂以名州。如此,则“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然高州有电白县,乃是邻境,又何谓也?
作者提出了问题,但是没有给答案,对于雷州和电白的得名原因,你怎么看?别忘记去查查资料,访问一下你的地理和历史老师哦。<陨石>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读懂这篇文章了吗?如果你读懂了就根据文章提出两个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提出问题的理由。
第三篇: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答案
中考文言文系列阅读训练答案
附参考答案:
(一)略
(二)⒈ C趋:快速前进 ⒉ B①纵:放纵②纵:指挥③国:国家④国:都城 ⒊ B出租:缴纳租税鼓噪:擂鼓呐喊于是:从此⒋ C乃:前者“于是”,后者“竟然”⒌ A应译为“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⒍ A
(三)⒈ D 陈:同“阵”,阵势
⒉ A ①北:北方②北:败逃③数(shuò):多次④数(shù):几
⒊ B 其:前者“那”,后者“大概”
⒋ B 句中“保”同“堡”,“收保”应译为: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垒
⒌ C ⒍ B 李牧是假托有病
(四)1.考查虚词能力,答案A。(“而”都表示转折关系。)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 “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
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五)1 魏吴;刘备刘禅。2(1)通夜忧虑感叹(2)睡不安宁,吃不好饭(或寝食难安)3 甲文今南方己定,兵甲已足;乙文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4(1)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2)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六)1A2A3A 偷偷地进学校去听学生读书 B(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何不)就让他去读书呢?4 勤奋好学孝敬父母。
(七)1.考查解释词义能力。三个同均表明读书效果.答案:①收获②同“现”③明白2.考查理解层意能力。解析第1、2句,从“先须”“继以”可看出句序;再从句中两个“使其言”„„“使其言’,把握层意要点,最后提取相关语句,整合要点回答。答案: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3.考查筛选提要能力。答案: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考查概括文段主旨能力。答案: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八)1考查词语理解能力。答案:①向②戏弄③明亮④听说,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联系上文,抓住关键词“孰与”“昧”可译句:(秉烛之明)比摸黑走路,谁(哪个)好(强)?
3、考查文意理解能力。文中两人的心态不同,对“暮”字含义解说各异。答案:前者“暮”为时间晚了,迟了。晋平公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后者“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引出秉烛’之喻5.考查概括文章主旨能力答案: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
(九)1.考查解释词语能力。答案:①曾经·②贤达③文字记载④应对、回答。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答案:①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②成年者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 3.考查理解文意能力。答案: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4.考查分析评价能力。开放性试题、多角度评析,有多种启示。答案: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十)、(十一)题答案略
(十二)1、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或不会吹竿的读书人);为了生存。
评分说明:一问1分。此题2分。
2、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失察。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此题2分。
3、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评分说明:言之有理即可。此题2分。
4、答案略
评分说明:符合人物身份,言之成理即可。此题2分。
(十三)1.6分
(1)4分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1
分)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1分)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
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2分)
(2)2分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2.4分参考示例:景阳冈上,武松除恶虎;取经途中,悟空斗妖魔;长坂坡
上,张飞退敌军„„他们都是让人景仰的英雄好汉!
(十四)1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2.D(2分)
3.C(3分)
(十五)1.A(2分)
2.(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3分)
(十六)1、①向来;平常 ②用鞭、杖或竹板打 ③屡次 ④辅助;帮助(错一处扣0.5分)
2、C
3、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戍守(渔阳)而死的人本来也要十分之七。
(翻译的意思对,语句通顺,关键字词没漏掉即可得分)
(十七)(本题4分,每小题分2)
1、B
2、B
(十八)3.(1)《曹刿论战》,1分;长勺之战,1分;计2分。
(2)“迹”改“绩”,1分;“弛”改“驰”,1分;计2分。
(3)登轼而望之,1分;一鼓作气,1分;计2分。
(4)鼓:击鼓,1分;靡:倒下,1分;计2分。
(5)(齐)是大国,难以摸清(情况),怕的是有埋伏,2分。
(6)写曹刿分析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2分。
(十九)、(15分)
1.(3分)①子:夫子先生老师②圉:通“御”,抵抗③寇:入侵(各1分,共3分)
2.B(3分)
3.(6分)① 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所以”、“距”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
3分)②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虽”、“绝”各1分,文句通
顺1分,共3分)
4.攻械尽、守圉有余,诎(公输盘诎)(各1分,共3分)
(二十)至(二十七)题略
(二十八)41.可怜(1分)
42.D(1分)
(二十九)1.(1)shl(2)du6(1分。各0.5分)
2.(1)跑(或:赶快)(2)等待(或:等到)(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2分。各0.5分)
3.B(2分)
4.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分。关键字词未译准,一个扣0.5分,扣完该小题2分为止>
5.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分。每个要点1分,意对即可。)
(三十)、仔细阅读下面的课外文章,回答问题
1①派,使②才③害怕,担心④讲信用,守信2 D
3.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两句各1分,暮,傍晚,天黑;食,吃饭。
4.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只答待人诚恳,给1分。
(三十一)答案略
(三十二)1.(4分)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每句1分)
2.(2分)B
3.(3分)背东西的人在路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对一句给2分.对两句给3分)
4.(2分)B
5.(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十三).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董遇诲人不倦„„)
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三十四)1.秋:时候光:发扬光大义:适宜,恰当2.D3.恳请(希望)后主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三十五)1.C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三十六)1.(4分,各2分)(1)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自污泥而不受沾染(污秽)。(2)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2.(4分,各2分)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追名逐利。
(三十七)(8分)
1.(2分,各1分)(1)慢;(2)看。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三十八)1.答案:B评分:选对得2分。
2.答案:①喂奶。②通“拣”,挑选。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全对得2分。
3.答案:(甲)文: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或“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乙)文:嘻,技亦灵怪矣哉!啊,技艺真是太奇妙了!评分:选对一个句子得1分,翻译正确得1分。共4分。译文意思对即可。
4.答案举例:剪纸、踩高蹄等。(理由略)。评分:答出技艺得1分,理由恰当得1分,共2分。
第四篇: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答案
中考文言文系列阅读训练答案
附参考答案:
(一)略(二)⒈ C 趋:快速前进 ⒉ B ①纵:放纵 ②纵:指挥 ③国:国家 ④国:都城 ⒊ B 出租:缴纳租税 鼓噪:擂鼓呐喊 于是:从此⒋ C 乃:前者“于是”,后者“竟然”⒌ A 应译为“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⒍ A
(三)⒈ D 陈:同“阵”,阵势
⒉ A ①北:北方 ②北:败逃 ③数(shuò):多次 ④数(shù):几 ⒊ B 其:前者“那”,后者“大概” ⒋ B 句中“保”同“堡”,“收保”应译为: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垒 ⒌ C ⒍ B 李牧是假托有病
(四)1.考查虚词能力,答案A。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 “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
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五)1 魏
吴;刘备
刘禅。2(1)通夜忧虑感叹(2)睡不安宁,吃不好饭(或寝食难安)3 甲文今南方己定,兵甲已足;乙文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4(1)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2)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六)1 A
A 3 A 偷偷地进学校去听学生读书 B(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何不)就让他去读书呢?4 勤奋好学
孝敬父母。
(七)1.考查解释词义能力。三个同均表明读书效果.答案:①收获②同“现”③明白
2.考查理解层意能力。解析第1、2句,从“先须”“继以”可看出句序;再从句中两个“使其言”„„“使其言’,把握层意要点,最后提取相关语句,整合要点回答。答案: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3.考查筛选提要能力。答案:心到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4.考查概括文段主旨能力。答案: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八)1考查词语理解能力。答案:①向②戏弄
③明亮④听说,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联系上文,抓住关键词“孰与”“昧”可译句:(秉烛之明)比摸黑走路,谁(哪个)好(强)?
3、考查文意理解能力。文中两人的心态不同,对“暮”字含义解说各异。答案:前者“暮”为时间晚了,迟了。晋平公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后者“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引出秉烛’之喻5.考查概括文章主旨能力答案: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
(九)1.考查解释词语能力。答案:①曾经·②贤达③文字记载④应对、回答。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答案:①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②成年者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 3.考查理解文意能力。答案: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考查分析评价能力。开放性试题、多角度评析,有多种启示。答案: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十)、(十一)题答案略
(十二)中考文言文系列阅读训练答案
1、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或不会吹竿的读书人);为了生存。
评分说明:一问1分。此题2分。
2、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失察。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此题2分。
3、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评分说明:言之有理即可。此题2分。
4、答案略
评分说明:符合人物身份,言之成理即可。此题2分。
(十三)1.6分
(1)4分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1分)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1分)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2分)(2)2分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2.4分 参考示例:景阳冈上,武松除恶虎;取经途中,悟空斗妖魔;长坂坡上,张飞退敌军„„他们都是让人景仰的英雄好汉!
(十四)1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2.D(2分)
3.C(3分)
(十五)1.A(2分)
2.(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3分)
(十六)1、①向来;平常 ②用鞭、杖或竹板打 ③屡次 ④辅助;帮助(错一处扣0.5分)
2、C
3、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戍守(渔阳)而死的人本来也要十分之七。
(翻译的意思对,语句通顺,关键字词没漏掉即可得分)(十七)(本题4分,每小题分2)
1、B
2、B(十八)
3.(1)《曹刿论战》,1分;长勺之战,1分;计2分。
(2)“迹”改“绩”,1分;“弛”改“驰”,1分;计2分。
(3)登轼而望之,1分;一鼓作气,1分;计2分。
(4)鼓:击鼓,1分;靡:倒下,1分;计2分。
(5)(齐)是大国,难以摸清(情况),怕的是有埋伏,2分。
(6)写曹刿分析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2分。(十九)、(15分)
中考文言文系列阅读训练答案
1.(3分)①子:夫子
先生
老师
②圉:通“御”,抵抗
③寇:入侵(各1分,共3分)
2.B(3分)
3.(6分)① 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所以”、“距”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
3分)②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虽”、“绝”各1分,文句通
顺1分,共3分)
4.攻械尽、守圉有余,诎(公输盘诎)(各1分,共3分)(二十)至(二十七)题略(二十八)
41.可怜(1分)
42.D(1分)
(二十九)1.
(1)shl(2)du6(1分。各0.5分)2.
(1)跑(或:赶快)
(2)等待(或:等到)
(3)寄居(或:居住、住在)(4)通“披”(2分。各0.5分)
3.B(2分)
4.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分。关键字词未译准,一个扣0.5分,扣完该小题2分为止>
5.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分。每个要点1分,意对即可。)(三十)、仔细阅读下面的课外文章,回答问题
1①派,使
②才
③害怕,担心
④讲信用,守信
D 3.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两句各1分,暮,傍晚,天黑;食,吃饭。4.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只答待人诚恳,给1分。
(三十一)答案略(三十二)1.(4分)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每句1分)2.(2分)B 3.(3分)背东西的人在路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对一句给2分.对两句给3分)4.(2分)B 5.(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十三).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2(1)影响;穿着(或通“披”);
(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董遇诲人不倦„„)
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中考文言文系列阅读训练答案
(三十四)1.秋:时候 光:发扬光大 义:适宜,恰当2.D 3.恳请(希望)后主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三十五)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三十六)1.(4分,各2分)(1)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自污泥而不受沾染(污秽)。(2)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2.(4分,各2分)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追名逐利。
(三十七)(8分)
1.(2分,各1分)(1)慢;(2)看。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三十八)1.答案:B 评分:选对得2分。
2.答案:①喂奶。
②通“拣”,挑选。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全对得2分。3.答案:(甲)文:众妙毕备。
各种妙处都具备(或“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乙)文: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技艺真是太奇妙了!评分:选对一个句子得1分,翻译正确得1分。共4分。译文意思对即可。
4.答案举例:剪纸、踩高蹄等。(理由略)。评分:答出技艺得1分,理由恰当得1分,共2分。
第五篇:初一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
初一文言文阅读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ì):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
3、当为何法
4、因起谓兴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2、以炭四周炙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 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
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三)《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
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D、出淤泥而不染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初一文言文阅读
参考答案
(一)《请君入瓮》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一、1、正在,正当
2、承认
3、应当
4、于是,就
二、1、代词,代周兴
2、代词,代囚犯
三、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
2、希望
3、同“否”
4、不久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三)《马价十倍》
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1.(1)、拜见(2)、尊称对方,您(3)、回头看(4)、于是
2、A3、B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四)《欧阳公事迹》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D“写”的意思
2.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
3.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
4.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