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来安经济发展调研(推荐阅读)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91484.html

第一篇:来安经济发展调研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来安又好又快发展

——来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来安县委党校兰明传

近几年来,来安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工业强县战略、城镇化战略和科教兴县战略,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不断破解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2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4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亿元,增长92.2%;实现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49%;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800元,增长27.5%,农民人均纯收入4537元,增长28.6%。六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一、坚持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大力增添发展新动力

1、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创新。县委、县政府深知,来安与长三角地区虽然紧密相连,但存在巨大的落差。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上,还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因而,从2024年开始,每年都坚持开展思想观念更新大讨论,在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四观”:一是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实践观。每年都组织县几个班子、县直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到先进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坚持把解放思想的深度体现到勇于创新的力度上,体现在竞优争先的业绩上,体现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上。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来推动探索创新、经济发展。二是紧紧扭住“中心”不变应万变的发展观。无论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县委、县政府始终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不变应万变,牢牢把握主动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多做少说、埋头苦干的求实观。始终做到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不张扬、不浮躁、不虚态。四是抢抓机遇、奋力崛起的进取观。来安有着独特的区位,但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机遇靠抢抓。如果坐等,机遇不会送上门来;有了机遇,不抢抓也会丧失。该县根据毗邻江苏省盱眙县和南京市六合、浦口两区的情况,明确提出“目标盯住三县区、环境优于三县区、奋力追赶三县区”口号,每年都到三县区学习考察,以强烈的责任意识高点定位,奋力追赶。来安县是全省十二个扩权试点县之一。该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扩权试点县的要求,以奋力拼搏、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确定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在2024年基础上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并争取更好更快的目标任务。从目前情况看,进展比预期要好,2024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一番。

2、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从来安实际出发,找准中央政策、省市决策与基层工作的结合点,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集体企业彻底改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至2024年底,全县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和供销系统的商业企业已全部完成了改制。改制后的企业全部加大了技改投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经济社会效益大幅提升。县化肥厂于2024年改制为金禾实业公司后,连续新上了1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5亿元,2024年销售收入10.5亿元,入库税金5700万元,分别相当于改制前的6.4倍和19.3倍。深化农村改革。来安县是全国唯一集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于一体的县。在巩固前两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乡镇由18个合并成12个,建立起了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农村政情民意沟通互动制度,使县乡村三级互动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欢迎和拥护,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不断推进激励机制创新。着眼于激发全县上下的积极性、创造性,精心组织开展了“两学三创”活动(学党章、学先进,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每年评比“十佳企业经营者”、“十佳农村致富带头人”、“十佳政法干警”和“十佳人民教师”,组织报告团到各地巡回报告,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奖励先进,努力营造崇尚创业、尊重创业、投身创业的良好风尚。着眼于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科学制定考核办法,认真开展工作绩效评估,并与干部使用、评先、奖励挂钩。

二、用好政策,打造平台,大力增创发展新优势。

1、建好平台增优势。来安县目前有三个园区,同时推进,同时发展。一是县开发区。2024年5月破土动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强度投资。四年时间累计投资2.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了“八通一平四配套”。现在已经开发建设5.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9家,实际到位资金27.6亿元,入库税金4600万元。二是汊河新区。省委、省政府在宁国市召开加快与苏浙毗邻地区发展座谈会后,来安县立即启动汊河新区6平方公里的规划,并在通过审批后启动建设。去年又根据发展需要,委托东南大学进行30平方公里规划,目前已经通过评审。在汊河新区的建设中,做到重视规划、超前谋划,超前建设,合理用地,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投产一片的良好效果。目前,该区入驻项目53个,建成投产19家,完成工业产值3亿元,入库税金1200万元。三是白鹭岛生态旅游区。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开发周期3年,核心规划区1.7万亩,建成后将是一个保持原生态、真山、真水、真空气的优美环境,吸引省内外人士和客商前来度假投资,促进来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期项目于2024年5月正式动工,累计已投入1.5亿元。目前已经投入运营,效果良好。

2、用好政策增优势。认真研究政策,严格执行政策,用好用足政策,确保合理及时地供应建设用地,增强吸引力,增强新优势是这个县的又一成功做法。在2024年着手规划建设县开发区时,适逢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建设用地十分紧缺。该县在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向倒闭关停企业要土地,向闲臵厂房要土地,向企业嫁接重组要土地,向提高投资强度要土地”,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存量资源,节约集约用地,保证了发展用地。几年来通过“四要”的办法共盘活存量土地1500多亩,闲臵厂房场地5万多平方米。该县还抓住省政府出台建设用地臵换、挂钩、折抵三项政策的机遇,积极调查研究,切实做好规划,认真编报项目,于2024年5月份在全省第一个获得省政府批准了1700亩的建设用地臵换指标。全县上下紧锣密鼓、扎扎实实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确保了按时按质完成任务。这批土地,使全县引进的投资总额达30亿元的项目有了土地保障。

3、优化环境增优势。环境是核心竞争力。该县按照“说到做到,文明礼貌,平安和谐,廉洁高效”的要求,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促进招商引资开展;完善引进项目永久帮办制度,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认真兑现优惠政策,着力打造诚实守信的政策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打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广泛开展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教育,着力打造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增强来安吸引力,扩大相对优势。成立了专门组织,经常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督查,并在县开发区和汊河新区设立了15个监测点,聘请了12名信息员,实行优化发展环境月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对损害发展环境的事件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同时,每年组织开展“六佳三差”单位评议。对“三差单位”一票否决。

4、培育优势产业增优势。县委、县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高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来安实际,确立优势主导产业,千方百计加以培育,壮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改进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该县在抓好现有精细化工、医药包装、橡胶塑料、非金属矿藏开采的同时,重点抓好两个新兴产业,即太阳能产业和汽配产业。目前,在这些产业中有10个项目已经列入全省“861”计划。太阳能产业初具规模,已经拥有5家企业,总投资15亿元,并吸引一批上下游企业前来洽谈投资;汽配产业园被省批准为省级创业基地,已有7家企业入园,总投资2.3亿元。汊河新区汽车配件工业园也已跻身省级创业基地行烈。该县

计划用3年的时间使两大产业分别形成50亿元的生产能力,用5年的时间分别实现年产值50亿元。

5、保护环境和生态增优势。一是切实保护各类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保证水清天蓝。在来安县饮用水源屯仓水库周边,不建工厂,保证来城用水质量。二是在白鹭岛的开发中,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绝不破坏环境和生态。三是对所有的项目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16家污染严重的老企业实行强制关停。四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规划来城污水处理厂,2024年将开工建设。

6、重视民生增优势。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高度关注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促进全社会形成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让所有客商都感受到“来者即安”。去年,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重点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12件实事,并且投资6000万元,实施了天然气入城工程,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7、抓好试点增优势。该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之后,县委、县政府充分理解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它当作增创优势、促进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加强与省市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有30多个部门主动与省市主管部门进行了对接,一些部门积极开展了项目的申报工作。

8、煅造队伍增优势。该县认识到,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必须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优秀的干部队伍,不仅有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也有吸引力,也是加快发展的一大优势。他们一是坚持加强理论武装,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永葆党的先进性;二是坚持加强班子建设,把握正确用人导向,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富民实绩用干部,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提倡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攻坚克难、争当一流,使全体干部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廉情公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教育党员干部保持清廉从政、艰苦奋斗的本色。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2024年以来,全县共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129件,处分132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14人。

三、招商引资,挖掘潜力,大力增加发展新空间。

1、强力招商引资增空间。该县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升温加压,改进方式,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务求实效。一抓专业招商,从乡镇和县直单位选拔了一批素质高、懂经营、会交际的青年干部常年驻江浙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做好推介宣传活动。二抓以商招商。服务好现有的企业,发挥他们上下游产业链条需要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以商招商。三抓企业自主招商。落户汊河新区的金太阳国际装饰城2024年建成商铺12万平方米,容纳客户400家。项目在施工的同时,报名商户已经达到800家。四抓产业招商。在县开发区和汊河新区分别规划建设太阳能产业园和汽配工业园,成立专门机构,组成专门班子,研究产业前景、规划和招商办法,以产业特色吸引投资。从2024年至2024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连续四年实现了翻番。2024年,招商引资项目117个,其中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15个;协议引进资金40.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65亿元,是2024年的2.4倍。目前,全县80家规模以上企业有一半是近几年引进的。

2、加快推进城镇化增空间。一是加快来城改造步伐。2024年,决定对永阳市场等10个重点地段进行综合改造,成立专门指挥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细、抓实、抓具体,努力做到和谐拆迁、和谐安臵,确保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规划建设汊河新镇。为了加快与长三角尤其是南京的无缝对接,响应南京的跨江发展,适应30平方公里工业新区人员的工作、生活、就医、就学的需要,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决定规划建设人口规模10万人左右的汊河新镇。目前,总体规划已经通过评审,将适时开展建设,使之成为来安增长的重要板块。三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按照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住宅新区,鼓励

农民进入小城镇臵业安家。

3、深度开发资源增空间。该县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认真抓好各类资源的深度开发。在旅游资源上,引进南京客商建设白鹭岛生态旅游渡假区;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半塔保卫战旧址进行科学规划,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和对外引资,发展红色旅游;在农业资源开发上,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在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上,高起点建设大型开采加工基地,提高钾长石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提高深加工水平,增加附加值。

4、借助周边资源为已所用增空间。围绕南京高新区南汽名爵汽车项目建设和周边汽车制造企业的配套需求,及时在汊河新区规划出5平方公里的汽配工业园。同时,注重利用好长三角尤其是南京市资金密集、科技发达、人才荟萃、交通便利和服务业发达等经济发展要素,引才引智引资,借助他们的资源,加速来安的发展。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如何加快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民族宗教事务局

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特需用品供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从五十年代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制定至今,这项政策对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和商品流通,稳定民族地区的市场物价,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局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围绕如何加快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认真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贸民品企业现状

***有民贸民品企业22个,其中:供销系统15个,拥有职工547人,***贸易公司在一九九九年已全部解散,没有一砖一瓦,人员分流到农贸公司、废旧公司、土产公司,实际有民贸企业十四个,有注册资金683.2万元,生产销售产品辐射水城33个乡镇。县级民贸企业7个,拥有职工180人,注册资金500.5万元,分别是***盐业公司、***百货大楼、水城糖酒公司、***民贸公司、***贸隆百货公司、***滥坝节能厂、***盐业公司。在21个企业中,除盐业公司外,其他企业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人员包袱过重,供销系统截止2024年,在册职工及退休人员共计986人,其中:在岗从业人员547人,退休人员439人,平均1个从业人员负担一个退休人员,***供销系统十四户独立核算单位,除南开供销社外,全部属资不抵债企业,没有资金开展业务,职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二是体制不清,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未能及时转变经营管理机制,民贸企业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以及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企业已破产倒闭或停止生产经营,财务挂帐5969.8万元,其中:中央政策造成挂帐435.4万元,地方政策造成1031.4万元,其他经营性造成4503万元,企业长期亏损,大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即便现在有正常的流动资金,银行也不愿或不给贷款;三是少数企业未按规定将贴息的70%补充自有流动资金而挪作他用;四是尚有部分企业对享受贴息等有关优惠政策不了解,未及时向民族工作部门和银行进行申报;五是政策界限不清楚,国有企业如供销社、民贸企业等传统的民族贸易企业的改制比较复杂,不少贸易企业采取租赁或由个人承包经营,只收取租赁费或承包费,经营的产品质量、数量等都不能满足民族地区特需生产生活用品的需要,使得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难以到位;六是有关部门对民贸民品工作认识不到

位,宣传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

二、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一)国家贴息落实情况

***民贸企业由于大多数处于半停业状态,至一九九O年开始亏损后一直没扭转局面,所以十四个独立核算单位都向农业银行申请要求贷款来加强经营,扭转亏损,但却遭到银行拒绝,因此民贸企业及供销企业从98年至今没有从银行贷到过一笔贷款,没有享受到国家贴息优惠,只有县级民贸企业***农资公司2024年在农业银行贷款671万元,享受国家贴息24万元。

(二)民贸民品企业增值税上缴及返还情况

***22个民贸民品企业,只有盐业公司、农资公司经营状况较好,增值税先征后返50%优惠政策得到落实,2024年该公司上缴增值税42万元,返还21万元,2024年上缴增值税53.9万元,返还33.5万元,农资公司经营农用物资属于免税企业,免征增值税。而其他20个民贸民品企业因未正常开展业务,没有上缴增值税,所以没有享受返还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三)执行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情况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24]09号)文件,“关于继续对民族贸易企业执行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的第一条对县以下(不含县)国有民族贸易企业和基层供销社销售货物免征增值税”的精神,应退供销社所缴增值税8.5万元用于补充基层供销社的流动资金和生产经营活动,但至今没有退还。

三、如何加快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民贸民品企业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重新界定民贸民品企业名单。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目录是界定民品生产企业并进行扶持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民族特需用品发生了变化,有的已逐渐消失,也有一些新的特需用品产生,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少数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宗旨,重新确认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和民贸企业名单。原始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在市场化渗透下,逐步向现代农业、现代林业、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转化。因此,建议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应增加,经过现代技术加工和改造过的传统产品、绿色产品和新技术产品等生产企业,赋予少数民族特需用品新的内涵。对民族贸易和特需用品生产企业,要在上下结合、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名存实亡、扭亏无望的老定点企业要大胆地从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名单中删除,对那些有市场发展前景好的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要及时纳入名单,以便及时加以扶持,使其做大做强,成为民族地区支柱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从事民族贸易和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对于满足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对民贸民品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弱小民族企业专项无偿扶助资金,在新的税法规定下,重新明确民贸企业的减免税政策,同时对民品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优惠,让一些起步较晚的弱小传统民族工艺企业走出低谷,重新恢复正常生产,同时拯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规模小、制作方式传统的特需用品生产企业。

3、政府要加强对民贸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动态管理。针对民贸民品生产企业的申报、审查、管理、监督等工作制定一套管理灵活、操作方便的规程,使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及时有效地落实到急需扶持的民族企业上;对民族定点企业要强调加强其为民族地区的服务意识和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表率作用,实行动态管理。

4、强化民族工作部门协调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宣传协调,促进民贸政策的贯彻执行,使民贸民品企业成为发展民族经济的主力军,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辅助力量。

5、协调市民委增加***民贸企业总数,以满足少数民族

群众对生产生活特需用品的需求,对清真食品企业和边销茶生产企业的审定给予适当照顾。

6、加强与建立民贸民品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用好、用足国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为水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篇: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关镇南街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关镇南街村工作组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24年2月上旬,我们就南街村的村情及当前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该村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街村位于彬县县城正南方向,地理位臵优越,全村5个村民小组,其中一组现仍居住在南山塬顶上,全村332户1232人,原有耕地576亩,现除一组有450亩土地外其余4个组均成为失地农民。2024年人均纯收入7630万元。目前,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支部班子健全,分工明确,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埋头工作,扑下身子,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南街村依据优越的地理位臵,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该村321户,就有160户向外租房,每人每年收入平均8000元以上,运输户20户,个体工商户108户,该村村民40%现如今资产上了每年2万元收入。为使村务公开工作公开、透明,切实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社会帮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都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务公

1开的阳光操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使干群关系日益融洽。

二、存在问题:

随着彬县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处于彬县县城城中的南街村因周边土地用于城市建设而逐步被县城包围,但剩余土地性质,建筑格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仍保留传统农村特征,成为典型“失地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劳动者文化素养低,绝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加之未受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主要从事脏、累、苦、重等工作,收入相对较低。

2、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到位,青壮年外出务工后,老人赡养、幼儿托管问题突出,使得外出务工人员难以安心务工创业。

3、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至目前,全村社区征地已将泾河新区耕地全部征用,群众主要从事建筑、餐饮、贩运蔬菜、房屋租赁等。目前,该村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比较狭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难以形成气候。

4、重点项目配合不到位,致使项目推进滞后,由于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到位,致使郭家台的拆迁和南一组生态公园项目推进受到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优势

一是地理位臵优越,该村属典型“城中村”,能够抓好抢抓发展机遇,促使大开发,大建设。

二是劳动力转移优势明显,该村距离城区,加之毗邻的厂矿企业、餐饮业,群众务工方便。

(二)发展目标

一是积极配合县建设局征收南山紫薇生态公园建设用地和郭家台旧城改造剩余户的拆迁工作。

二是争取赶4月底对该村预留土地的开发相关手续办理完毕,5月份有实质性进展。

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周边厂矿企业、工业园区,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扩大就业,为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据该村年初重点项目规划,重点剖析,稳步推进,解决群众的住房难、行路难问题。

2、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该村地理位臵优越,应利用优势发展汽车修理业、洗车业、百货零售等,使村中留守人员有事可做,有钱可挣。

4、强化规划引导,制订城中村改造进度计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按照就地、就近安臵的原则,制定完善农村拆迁安臵用地规划,安臵地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占用安臵地块。

组长:黄高鹏

成员:纪粉玲

车卜涛

池康宁

王永春

武健

二O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第四篇:村经济发展调研

敢问路在何方——新泉镇北村村级经济调研报告

北村书记助理黄瑜

作为新泉镇北村的大学生村官,经过近几个月年基层锻炼,我对北村村级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艰难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深感肩头责任重大。现结合本人任村职的工作实际和近几个月创业的切身体验,就北村村级经济如何发展作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一、我村新农村建设和村级经济基本情况

新泉镇北村位于新泉镇政府周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陈毅曾3次进驻新泉整训,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草案也在新泉起草。是国家级的革命老区,是红色旅游景点。全村辖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有760户,总人口3275人。党员91名。村两委共有11人,其中1名女支委。耕地705亩,村财年收入仅1300元,境内有205、319两条国道,龙长、永武两条高速公路交叉纵横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两年来通过上级拨款、集体投入和群众捐资等多种方式完成了街道硬化、饮水改造、水利建设等多项惠民工程,使我村村级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引进了一家投资两亿的4A级温泉宾馆——红汤温泉休闲度假中心,我村永武新村已成为新泉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我村村级经济基础整体偏于薄弱,村级经济的后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村村级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①村店面租金收入

由于我村基本无村级产业,只剩下村部楼下的几间店面,收入仅1300元。

②上级拨款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在政策、技术、资金方面向农村倾斜。其中,资金补助成为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扶助措施,在村 级集体经济收入构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村上的正常经济运转也是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我村在申请上级政策资金方面补助的项目以村道工程、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农田水利设施等为主,争取到的资金杯水车薪,入不敷出。

二、制约村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存在的问题,固然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

一是政策因素。

土地二轮延包后,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村级无经济来源,村组织负债运转。村级干部待遇比较低,报酬平均在100元/月左右,较之群众的生活水平低,该报酬标准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村组干部因公垫资情况普遍,建设公益性事业举债较大。

目前尚没有相应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村级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二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匮乏。

调研发现,大部分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

经济土地发包数量小、经济来源少,尽管属长期、稳定、固定收入,但难以维系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只得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哪里还顾及到发展村级经济。因为土地政策等原因,办村级企业土地租赁转包资金投入太大,和村民土地纠纷不易协调,限制了村级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村两委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 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经济漠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少门路、缺资金、无项目。

“要想富,先富脑”,没有技术,常常导致一些看好项目半途而废,有的因技术问题背负沉重的经济包袱。

三是干部自身素质问题,也就是事业化、责任心问题。不少村干部,特别是主要干部思想僵化、畏首畏尾、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这主要原因是前些年村里盲目发展村办企业、盲目搞调整负债累累所致。债务中既有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集资借款,这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因素,使村干部头痛。因此,发展村级经济对村干部来说,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致村干部思想僵化,畏首畏尾,停止不前。

导致村干部没有事业心、责任心,还有一个原因是村委换届周期短,一些村委成员不敢得罪人,做事缩手缩脚,没有长远意识、大局观念,已成为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

三、村级经济发展之对策思路

村级经济发展发展问题之多,难度之大,矛盾之尖锐是客观存在的,但解决的对策还是很多。

对策之一: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村级经济难题。

思想是行动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村干部要有敢闯敢干敢拼之精神。看准事要一往无前,一鼓作气,一门心思,一抓到底,不达目的誓不休。在这方面,要把造就一支作风硬、思想正、素质高、责任强的两委干部队伍作为关键来抓。牢牢把握抓项目、上工业、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条腿”走路,发挥优势,以农兴工,多元发展,在农区走出一条工业化的富民创业之路。

对策之二:大力实施回归经济,招商引资,实现双赢。一方面把本村在外打工并有一定技术和雄厚资金的能 人请回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信息资金,在家乡投资办厂,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抓招商引资,合资联合入股办企业,实现互惠双赢。

对策之三:扶贫攻坚,打碎瓶颈。

取领导干部包户对口帮扶、示范带动等办法,解决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资金、人才、项目、技术等关键问题,领导干部要躬下身子为群众发财致富谋点子、找门子、铺路子。

对策之四: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

同时注重为大学生村官参政议政、致富创业提供平台,改变当前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当陪衬、摆样子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

大力推进农村事务“4+2”工作法,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

对策之五: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投入。

希望上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

第五篇:经济发展调研1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

近日,我就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基层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等问题,对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共走访了9个村84户群众及4户工商企业,查找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

一、基本情况

镇最位于县城北塬,辖14个村民委员会,4916户,20512人,土地面积83298亩,耕地面积28384亩,果园面积18891亩,退耕还林8036.3亩,种草面积1110亩,林地面积26919亩,劳务输出4385人,农业生产总值8905万元;非公经济总产值79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3.8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是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以果业、烤烟、养殖业、中药材为支柱的四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利用我镇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等适宜苹果生产条件,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使其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适时对果农进行免费的果园管护技术的培训,培养了一批集修剪、病虫防治、疏花、疏果、套袋、摘果等技术为一身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果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使其高产优质,实现农民增收稳收的目的。同时在赵家庄、田家村原有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年内对养殖设施进行改造,扩大养殖规模,建成赵家庄生猪养殖专业村;近年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劳务输出4385人扩大劳务

增收能力,形成了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烤烟生产得到发展去年300亩烤烟亩产值达到2600元。

二是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

字方针”,新农村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农村基础建设方面,全镇塬面11个村已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柏油)路。叱家村、永乐村新村建设目前进展顺利。新村庄建设体现了优雅舒适、整洁卫生,不断提高了群众居住水平。

三是小城镇建设得到了加快。按照“规划先行、配套跟进,分区实施,同步推进”的原则,小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已经初步形成彬底路为主干线的交通网络,去年、今年相继对乡镇街道进行拓宽、硬化、绿化、亮化,对于百村街门面房进行拆除重建,投资建成了商贸楼,服务功能齐备,城市化建设进程步伐加快。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镇农村经济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

1、无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部分企业仍然是随行就市收购农民的产品,没有提前与群众签订合同;

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还不够多,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

3、目前,多数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他们文化水平偏低,接受农业科技的渠道少、速度慢。

四、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

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为:“以建设陕西十强县为目标,以果业、烤烟、养殖业、中药材四大产业为支撑,建设资本要素充分集中,区域发展相对均衡,社会文明高度和谐,人民生活普遍满意的新永乐。

1、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辐射带动千家万户,扮演着连结市场和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科技含量的高低、带户功能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应当把培强造大龙头企业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首要位置,引进新上与技改扩建相配套,使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工商、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一是培优扶强壮大一批。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扶持龙头企业扩能改造、膨胀规模,靠大投入扩大产销规模,带动更多的种养基地。二是招商引资新上一批。把农业龙头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打好“优势牌”、“资源牌”,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重点抓好中药材“产、加、销”一条龙生产链。

2、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培植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树立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广泛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引导,特别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鼓励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相关政策,从税收减免、信贷、财政扶持、用地、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力。重点抓好持家中药材协会、高里坊大葱协会、赵家庄养殖协会的发展和壮大。

3、切实为“三农”搞好信贷服务。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千方百计增加支农资金投放,积极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金融服务。大力推广联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放宽使用期限,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品种,满足农户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贷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

4、强势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镇政府出面争取资金,引进技术,为“一村一品”打造发展平台。加快“一村一品”赵家庄养猪、湫沟农副产品贩运,高辉存畜草种植,实施名牌战略,“一村一品”产业要不断扩大。

5、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和培训设施,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等方式,积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来安经济发展调研(推荐阅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