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2024上半年旅游统计公报三号文库
- 县2024上半年旅游统计公报三号文库
-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精选5篇)三号文库
- 新招录民警培训班结业典礼发言稿(5篇材料)三号文库
- 演讲稿--无悔青春铸忠诚[推荐5篇]三号文库
- 上海市闸北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二模)语文试题三号文库
- 公司党委书记2024年述职报告三号文库
- 人防工程建设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2024年天津人才引进落户流程本科生办理天津户口(范文)三号文库
- 地方人才网运营心得三号文库
- 【汕头公务员面试】准公务员必看政务礼仪之介绍礼三号文库
- 交警入党转正申请书三号文库
- 人代会系列资料三号文库
- 2024年2月辽宁省大连市汽车销售简况三号文库
- 双龙场乡学习贯彻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三号文库
- 万全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方案三号文库
- 哲学课堂笔记(定稿)三号文库
- 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号文库
-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三号文库
- 人文精神三号文库
- 生命人寿义不容辞承担社会经济责任三号文库
- 人生——读后感三号文库
- 2024哲理文采名句三号文库
-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几点体会—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三号文库
- 2024年葫芦岛市气象局工作计划三号文库
-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仁寿山环保行策划书三号文库
- 确处理严格执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提高执法为民水平三号文库
- 涡阳县人才交流中心日常工作三号文库
-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总结报告三号文库
第一篇:《论语》与做人
《论语》与做人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纵观《论语》,其对人品德的要求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努力接近或成为一位君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是第一章“学而篇”中的语句,它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要想学会做人,有孝心和爱心是最基本的。这就印证了现实生活中流传的一句话:“如果他(她)连父母都不爱,那还指望他(她)爱谁呢?”除了最基本的“孝悌”外,君子需要具备的品德还有很多,例如庄重,诚信,坦率,博爱,讲团结而不营党,求同存异,安贫乐道,有高尚的追求等等。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的我们,被灯红酒绿、利欲熏心困扰。有人沉迷于感官的享乐,轻浮不能自拔;有人唯利是图,行事不择手段;有人自私自利,毫无恻隐之心;还有人虚假伪善,表里不一„„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的国家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重视道德文化建设,而道德文化从哪里来?就应从以《论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其弟子就对如何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即如 何做 君子提出了精辟论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些话启发我们应庄重、诚信、坦荡,而不要受轻浮、奸邪等不良世风污染。又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之有”,“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等等,皆可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另外,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 “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作为万世传颂的经典,《论语》中的至理名言已接受了历史的考验,生活在现世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积极从中挖掘财富、吸取智慧。《论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其蕴涵的智慧适用于古今,放之四海而皆准。
072092蓝东山20091000915
第二篇: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进入大学已经两个多月了,对于大学生活,我们依旧感到茫然失措。2024届新生教育大会中,邵虹老师的名为“读《论语》,学做人”的演讲为我们拨开迷雾。我们的大学生活蓝图渐渐清晰„„
我们时常抱怨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相差甚远,高数太难,画几太繁。在高中,我们有老师的监督,有父母的陪伴,而如今,我们必须自己学会独立。老师,父母有一天终将离去,最可靠的还是我们自己。“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高中的学习是为我们打好基础,而大学是对知识的深度挖掘。所以勤学与勤思结合,这样我们才能对专业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熟练。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做事。而有的人,整天在教师或者图书馆埋头苦读,不知活学活用,演变成为一个书呆子。最近,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们深有体会,每天食堂,寝室,教室三点一线,感觉十分忙绿。很多同学总是抱怨没有空闲时间去干其他的事。但我想说,忙绿一点挺好,我们不会感到一天闲的无事可干,颓废,虚度光阴;只有在忙绿中,在不断的做事中,我们才能更快的成长。
我们身边时常可以听见“危险品”这个字眼,那么什么是“危险品”呢?所谓“危险品”是指知识丰富,技能高超但品德修养低下的人。要学知识,先学做人。一个处于道德底线之下的人,有什么资格谈论学习呢。他们只会比那些拿枪杀人的人更让人畏惧。那么有人会问做人的准则是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做人标准。孔子曰,衣敝缊袍,与一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而如今做到子路者,焉有几人?看看我们身边,我们大学生比车,比房,比名牌,甚至比爸妈,为了身上的一件名牌,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向家里拿钱,完全把父母为了这点钱流汗的场景抛到九霄云外。所以让我们力高自身修养。做一名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我们的大学生活已经开始,让我们热情饱满,让我们满怀憧憬,走好,走对自己的大学之路,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大学生活必将无比精彩.不选:内容空虚,泛泛而谈,没自己的见解,也没有教给读者什么。
第三篇: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五(4)班 王 个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过去被称为“中国人的 ‘圣经’”,是人人必读的书。有幸的是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接触了《论语》,慢慢地了解了《论语》,最后《论语》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从《论语》中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论语》的思想核心是讲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处事,如何修养自己,使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能担当大事、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在儒学、孔子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过来的。我们常用的许多成语、家喻户晓的礼俗和普遍遵循的道德价值标准,都与传统文化和儒学分不开。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我们在学校里学了许多的知识,但是做人的道理学得少之又少,《论语》就像是甘霖一样滋润着我的思想这棵幼苗,让那棵幼苗茁壮成长起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虽然是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说的,但是我读出了为人的品行要端正,做事要堂堂正正,这样才能服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辨证地告诉我一些基本的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贪图小利;“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我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交朋友……
《论语》用最简洁而又最深刻地语言让我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净化。读了《论语》我懂得了要尊敬长辈,诚信,友爱,节俭等道理。非常感谢有这部优秀的国学经典伴我健康成长。
第四篇:从《论语》透析如何做人
从《论语》透析如何做人
[摘 要] 儒家思想以人的基本人伦为出发点,处处着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学习方式,然后引发出许多做人以及管理家庭、国家、天下的道理等,所以有人把儒家思想形象地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仁德;中庸;礼;孝;教导。
中学的历史课本记载,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而事实上,这两千年中,官家推行论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因为论语讲“礼”、讲“仁”;讲“忠”,将“孝”。
《论语》其对人品德的要求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努力接近或成为一位君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它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要想学会做人,有孝心和爱心是最基本的。这就印证了现实生活中流传的一句话:“如果他(她)连父母都不爱,那还指望他(她)爱谁呢?”除此之外,另外还需具备庄重,诚信,坦率,博爱等。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的我们,被灯红酒绿、利欲熏心困扰。有人沉迷于感官的享乐,轻浮不能自拔;有人唯利是图,行事不择手段;有人自私自利,毫无恻隐之心;还有人虚假伪善,表里不一„„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的国家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重视道德文化建设,而道德文化从哪里来?就应从以《论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其弟子就对如何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提出了精辟论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些话启发我们应庄重、诚信、坦荡,而不要受轻浮、奸邪等不良世风污染。
《论语》是鲜活的生活,在于它源自生活。它和西方的很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它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段,且并没有意识到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显得十分的自然。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因此,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
做人与《论语》
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应该是“如何做人”,如再加几个字以说得详细些,那就是:中庸之道。“中庸”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或许含有一些贬义的成分,但《论语》中所说的中庸却不是那个意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当然还有其他的例子,如: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第十一)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第十一)这是一段常被人们引用作为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冉有遇事犹豫,而子路性急。“退”和“兼人”都是偏向了极端。所以孔子对冉有和子路相同的提问给出了相反的回答。目的当然是让他们回到矛盾的平衡点上去。子教导弟子是因材施教的,其对弟子所说的某句话往往是针对弟子的偏向或不足说的。《论语》是经后人整理而成的,如果后人整理的时候略去了“公西华曰”后面的一段,并且把“子路问”和“冉有问”分成两段放在两章中。得出什么结论?是《论语》前后矛盾,还是孔子因材施教?
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第一)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三)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第四)“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第十六)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第十二)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孔子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第十七)。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
做人与《论语》
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第七)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第八)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论语》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否则,《论语》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些古奥的文字而已。作为万世传颂的经典,《论语》中的至理名言已接受了历史的考验,生活在现世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积极从中挖掘财富、吸取智慧。
参考文献
[ 1 ] 佟平《半部论语学做人》 金城出版社 [ 2 ] zy_zsg 《如何做人--论语》
http://www.feisuxs/yjs/news_view.asp?newsid=96
第五篇: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品古文经典
荆州市荆州实验小学浔源诵读班王陵宇
《论语》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论语》被称为中华文明第一书。抱着对这本书的好奇心,我走进了《论语》,想不到它竟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交际、礼节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看,《论语.学而》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意思是: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个朋友邀请我到他家里去玩。在玩的时候,刚开始我们俩都十分兴奋,但他总是选择一些我认为无趣的游戏,把我的兴趣打消了一半,心里不禁埋怨道:真是的!跟我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朋友了,连我喜欢玩什么都不知道,真是太不了解我了!于是,那整个下午我都闷闷不乐,弄得我俩也十分尴尬,仿佛那僻静院子里的不和谐音符。现在想来,我以前只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究竟了解别人多少呢?因此造成了许多误会或尴尬的场面,实在太不应该了。于是,我便学习孔子待人接物的方法,有了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了许多知心朋友。
《论语》让我在学习方面也受益很深。以前,我学习完后从不复习,成绩也不是很拔尖。但是,自从妈妈告诫我孔子的名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后,我便养成了学后复习、巩固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坚持留一个小时复习今天所学内容。终于,我的成绩稳步提升,虽还不算是回回拔尖,但也能称得上是名列前茅了。
《论语》最让我受益的部分便是孝道了。以前,父母亲在做家务时遇到工作疲劳、身体不舒服时......我从来都置之不理,很少关心父母,但自从我看到《论语》上的一句话: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便心生愧疚,孔子说:“对待父母,做儿女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操心。”可我什么时候做到过呢?从此,只要父母有困难需要我帮助,我总是尽力而为。每当母亲节、父亲节是总要记得给父母献上一份小礼物。每当父母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时,我便故弄玄虚地吟诵道:“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则会十分感动地将我抱住,摸着我头说:“孩子,终于长成男子汉了!”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许我们达不到宋朝宰相赵普那样高的水平,但是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我们能学到最佳、最实用的做人道理,这点却是毋庸置疑的。《论语》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影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浸润着人们的心田,荡涤着人们的灵魂,我们要多多学习古典文学,承袭中华传统,难道新世纪的我们还不如古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