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老龄产业发展情况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72106.html

第一篇:老龄产业发展情况

抓好管理服务促进老年产业发展

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情况—人事篇

为促进老年产业发展,我们就市人事局促进老年产业体系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市机关事业单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

市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离退休人员 人,其中离休干部 人,月收入元-元,人均月收入元;退休人员 人(干部 人,聘干 人,工人 人)月收入元-元,人均月收入元。

按年龄段划分情况为:最小的51周岁,最大的99周岁。90周岁以上的 人,80-89周岁的 人,70-79周岁的 人,60-69周岁的 人,50-59周岁的 人(主要为女职工)。

按单位类型划分情况为:行政机关离休人员 人,退休人员人;事业单位离休人员 人,退休人员 人。

按人员类型划分情况为:行管人员 人;专业技术人员 人,占离退休人员的54%(其中:正高 人,副高 人,中级人,中级以下 人);工勤人员 人。

二、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积极提高离退休人员经济待遇水平。2024年工资改革后,离退休人员增加收入主要因素为提高离退休补贴。

离休人员平均月收入提高元,增幅为 %。一是,按照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省人事厅、财政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提高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的通知》规定,将离休干部的护

理费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600元;二是,按照中组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提高离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的通知》(组通字【2024】29号)规定,落实了离休干部的生活补贴,人均每月元;三是,结合市财力和物价水平等实际情况,参照同职级在职人员提高规范性津贴补贴标准的水平增加离休补贴标准,人均每月元。

退休人员人均月收入提高元,增幅为 %。

三、近五年来退休人员增减变化情况

2024年至2024年共计新增退休人员 人,自然减员 人,增减比为3:1。

四、健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按照机构改革方案规定,市人事局设立了工资福利与离退休科,为行政科室,有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配备兼职人员协助从事此项工作。

五、加强数据库建设,多措并举,服务于老龄人员二次创业。市人事局结合部门工作特点,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数据库,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实行专有字段登记,为促进老龄人员创业提供信息服务。

一是,在做好退休人员审批的同时,对其特长进行了登记,根据部分单位用人需求和本人意向进行推荐。

二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特长,服务于各项社会事业。主要集中体现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目前,退休后从事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的人员有余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2024年工资改革后退休人员收入差距较大。工改前退休人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工改后退休人员元,造成差别的因素是基本退休费。

(二)工作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剧,老龄工作任重道远。——市机关事业单位共有在职人员 人,自2024年起,未来10年内有到龄人员人,未来20年内有到龄人员 人,未来30年内有到龄人员 人,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剧。

第二篇:老龄产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老龄产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描绘了“幸福中国”、“小康中国”、“美丽中国”的愿景,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而在我国,目前的养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预测显示,2024年~2024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的高点,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率将达到30%~40%,到达这个高点后,老年人口比例不会很快回落,而是非常缓慢的下降,甚至有可能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维持在高位。同时,与这种严峻局面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全社会对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养老到底是什么?我们甚至还不能清楚地回答。

“12月19日,全国农业展览馆即将召开的2024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一号馆的展示中,我们就想回答这个问题。”北京巿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对于养老问题和老龄产业我们是盲人摸象,或者可以说触及了养老问题的某个部分,而从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以及每个人,包括老人应该关注养老的什么,参与它的什么,在哪个方面履行自己的责任?我们想让社会更全面地了解。另外,我们还想把北京市政府在养老事业和老龄产业方面想做的事情,让社会都能了解、关注和参与。”

在很多人头脑中,一直把养老当作一种社会福利,这样的观念其实相对偏颇。实际上,养老应该被延展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通过市场体制和机制来推动,覆盖全部老年群体,并且不断为持续增加的为老年群体提供的服务。

老龄产业在构成上,应该是第一、二、三产业中各个行业里的一部分。以前分散在各个行业里的部分可能并不是主体,但是随着未来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把它从不同的产业链里、从不同的行业中抽出来,形成一个主体。老龄产业何时能够形成?如何形成?目前仍是个难题。

2024年5月,北京市民政局与老龄办开始了一项旨在加速推动北京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调研,这份调研报告将为未来北京养老事业的发展和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工作思路、对策和方向。李红兵认为,“不论是北京市民政局,还是北京市社会办和老龄办,都希望通过由北京北奥会展主办的2024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这种方式,真正找出政府在支持和指导老龄市场的建立上,应该做些什么。”

李红兵认为,政府层面重点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如何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如何培养、培育专业化的社会机构来支持养老的服务;如何让老年人组织起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怎样支持和培育一些社会组织、社会机构,使它们能够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等。通过依法组织相应的“圈子”,使老年人能够“抱团取暖”,更好地发挥老年人的专长,来实现他们方方面面的需求。“这些就是政府能看到,但可能无法持续实现的东西。”他说。

目前,在我国的老龄市场中,供需双方都还不太明确,许多老年人的需求没有被明确地表达出来;而产品的供给也没有被清晰地列举出来,可以说老龄产业还没有成为一个让大家十分关注并热情投入的产业,但同时,它又是一个被人口老龄化刚性需求托起的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培育和支持。由于我国老龄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老龄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才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第三篇:中国老龄产业心得体会

中国老龄产业的认识

一、2024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当今世界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和人口规划等多方面的战略问题。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和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和老年市场的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了推动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产业,满足老年人口多种多样的特殊消费需求。

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1、养老保障 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国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277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2863万人。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53亿元,基金支出200亿元,基金累计结存423亿元。

2024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农村五保供养:2024年,国家修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截至2024年底,全国农村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34.1万户,计556.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0.5%。全年各级财政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98.1亿元,同比增长11.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7.4万人,集中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951.5元/人,比上年增长14.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78.9万人,分散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102.1元/人,比上年增长14.1%。高龄补贴:截至2024年底,全国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已达576.4万,较上年增加145.5万,增长33.8%。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截至2024年底,全年共落实资金33亿元,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受益对象已超过361万人。

2、医疗保障 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8.36亿,比上年增加300万人,参合率达96.0%;筹资总额1308.3亿元,新农合基金支出1187.8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0.87亿人次。

2024年,老年卫生服务被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各级财政投入,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每年一次体检和健康咨询指导。全国有5714万老年人接受了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3、养老服务 截至2024年底,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344万人,比上年增加597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6.2%。

4、老年文体活动

2024年,全国首个“敬老月”活动期间,各地普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系列活动。基层文化馆、站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成为老年人活动的重要阵地。

文化部门牵头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文化品牌,连续12年举办“中国老年合唱节”。老年广场文化、老年社区文化蓬勃开展,老年人日益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2024年,老年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有49289所,在校人数近587万。

2024年底,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01100个,参加人数4389万人。共有其他各类老年社团组织共有37193个,参加人数456万人。

根据我国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结合老龄工作的实际,国家老龄工作宏观政策措施建议。

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

第一、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第二、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家“十五” 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结合经济发展进程和城乡不同情况,精心设计和构筑我国老龄的工作体系,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投入力度、检查标准。

第三、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本地区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采取分工负责和齐抓共管方式,对老龄工作有管理、有服务、有措施、有检查。

2、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第一、居家养老环境。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

第二、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第三、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3、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

第一、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国家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一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开发生产适用对路的各种老年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经济管理部门应运用市场机制,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为老服务产业发展。

第二、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第一、加大有关老年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法律部门要坚决制裁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依法合理调整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加强民事调解工作,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

第二、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加大宣传普及老年法的力度,将老年人法规列入国家普法教育计划,加强执法检查监督,积极开展老年人的守法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先进典型,依法惩处残害和虐待老人行为,营造出健康老龄化的良好社会环境。

同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理功能逐渐改变,对饮食营养的要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中老年人应该结合生理功能改变的特点,对饮食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合年龄增长的需要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营养不足和营养不平衡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如胃病、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无不与营养失调有关。通过营养配餐来进行饮食治疗,就是最重要、最实用、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利用食物防治疾病,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物可益人,亦可损人”就是先人们饮食观和健康观的朴素写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饮食的服用和调配,不仅以食养生,还用食物治疗疾病,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同理,药食同用”。中老年的科学膳食之道重在养生,而食用药膳是一个很有效果的方法。药膳根据食物的五性五味,以药配膳,运用各种烹制手段制作而成,药膳最宜扶正固本,因为它所用的食物和药物大多是补品,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可以说是一种特殊膳食,对各种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第四篇:加强理论相市场研究以人为本发展老龄产业

文章标题:加强理论相市场研究以人为本发展老龄产业

人口老龄化呼唤老龄产业

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的世纪,同时又是人类的长寿时代。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把老龄问题概括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和涉及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的问题。前者包括老年人的保健与营养、住宅和环境、家庭、社

会福利、收入保障与就业以及教育。后者包括在老年赡养比日益上升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反过来对一般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的影响。大会通过的《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既要处理各种影响到老年人的问题,也要处理同老龄化有关的问题”。

我国已经进人老龄社会,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增多,家庭照料资源减少,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和社会保障的压力加大,已经成为我们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对于老年人来说,提高生活质量的实质是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人有三种基本需要,即生存需要、社会需要和发展需要。如果说生存需要是指个人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是指“满足由人们赖以生息教养的那些社会条件所产生的一定需要”的话,那么发展的需要则是指每个人有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发展老龄产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促进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我们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一项积极的战略措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要求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步伐。重点解决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指导原则是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们进一步设计和发展老龄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发展老龄产业,为满足老年人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服务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和提商其生活质量,既要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去研究如何保障老有所养,提高健康水平,延缓衰老,实现长寿;又要从其社会属性出发去研究如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一)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生存需要(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在工业社会里,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如果说建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是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食、住和医疗支出的话,那么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就要依靠老龄产业提供。

世界各国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养老院里生活,叫做机构养老;另一种是在家里过晚年,叫做居家养老。前者的照料和护理由老龄产业兴办的养老机构负责,后者所需要照料和护理由老龄产业提供上门服务。

国际社会和学术界主张居家养老,理由是家庭始终是人们互相交往、终身依赖的基本形式,也是思想感情交流最充分的场所。社会老年学家戴维·L·德克尔在《老年社会学》论述“老年与家庭”的一章中强调“没有一个领域跟我们命运的关系比我们与家庭关系更密切,我们可以退休,却不能退离家庭。”《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举法使年长者能够尽量在其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1991年《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强调“老年人应该得到家庭和社区根据每个社区的文化价值体系而给予的照顾、服务和保障”。

尽管发达国家都建有一定数量条件良好的养老机构,但是居家养老仍然是绝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生活方式。据统计各国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英国为95.5、美国为96.3、瑞典为95.2、日本为98.6、菲律宾为83、新加坡为94﹪、泰国为87、越南为94、印度尼西亚为84、马来西亚为88。

为了解决老年号人居家养老的困难,国际组织和学术界极力主张大力发展社区助老福利服务事业,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社会福利服务应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方面的服务”。

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再次强调“确认老年人有权享有追求和获得最高程度的健康的权利;随着增龄有些(老年)人将需要全面的社区和家庭照料”。

1999国际老人年的活动重点包括“吁请各国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制定综合战略,以满足老年人在家庭、社区和社会公共机构内,得到照顾和供养的更多服务。”人老体衰多病,生活照料和保健护理是老年人的必不可少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空巢老人家庭越来多,2024年全国一人家庭户中,65岁以上单身老人户口占27.71,超过1/4。在全国二人家庭户中,只有一对老

第五篇:2024老龄发展信息

2024年本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发展信息 截至去年底,申城户籍人口预期寿命82.41岁,每10万人拥有百岁老人8.8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67.32万人,占总人口的25.7%。2024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426.93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67.32万人,占总人口的25.7%,比上年增加了19.57万人,增长5.6%;占总人口比重比上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5.27万人,占总人口的17.2%。 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9.13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67.03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8.2%,占总人口的4.7%。

 100岁及以上老年人1251人,其中男性282人,女性969人。比上年增加了95人,增长8.2%;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从8.1人增加到8.8人。

2024年上海老龄事业持续发展

◇养老保障: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城镇基本养老金的人数共计249.07万人;领取小城镇养老金的人数共计37.53万人;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金的人数共计37.33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征地养老补贴的人数共计15.96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城镇居民养老金的人数共计5.07万人。

◇养老服务:全市共计养老机构631家,床位数共计105215张,比上年增加3.3%。

全市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共计313家,服务1.10万人,比上年增加22.2%。社区助老服务社共计231个,服务27.20万人,比上年增加3.8%;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共计492个,比上年增加42个,受益人数5.40万人,比上年增加12.5%。◇老年医疗保健:全市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共22所;全市共建家庭病床4.56万张,其中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设的家庭病床达4.21万张。

◇老年教育:全市共有老年教育机构284个,在校学员44.91万人;共有远程老年大学集中收视点4957个,老年学员共计30.36万人。

◇老年维权:全年共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835件,比上年减少7.6%;受理老年人来信、来访、来电总数5.0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8.8%,其中调解处理4.98万人次

老龄产业发展情况.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