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工信委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71172.html

第一篇:工信委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

工信委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十一五”和2024年工作总结、“十二五”和2024年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现将**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相关内容报送如下。

一、“十一五”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将“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工业经济呈现总量扩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活力增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的良好发展态势。信息化推进加快,通信事业快速发展。

(一)工业经济超额实现“十一五”目标。2024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50亿元,比2024年累计增长172%,年均增长22%;增加值预计实现118亿元,比2024年累计增长140%,年均增长19%。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中工业经济年均增长15%,增加值达98亿元的预期目标超额实现。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效益提高。不断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精心组织,因企制宜,列入省级考核的138户新一轮改制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后的企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提高。

(三)非烟工业迅猛发展,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烟工业发展迅速,比重大幅提高,非烟产业增加值在全市规模工业中的比重从2024年的44%提高到2024年的80%,工业经济稳定性增强,“一烟独大”的状况大为改观。优势产业较快发展,“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四)实施战略重组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十一五”期间,**卷烟厂先后与红河卷烟厂和红塔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卷烟利税由2024年重组前的12.8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5亿元,相当于用5年时间再造了一个卷烟厂。加强煤炭、铅锌等战略资源的重组整合力度,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发展基地,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由2024年的377对矿井整合为257对,铅锌资源主要集中到云冶和昊龙两大集团。战略重组整合为企业做强做大,高效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提供了有效途径。

(五)信息化工作推进加快。电子政务全面推进,政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办公全面施行,行政效率显著提高;覆盖市县的视频会议系统全面建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政府信息全面公开;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试点启动;市级电子监察系统完成建设。政务信息查询系统稳定运行,畅通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认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实施了安全等级定级和风险评估,确保了信息安全。

(六)通信事业快速发展。无线电管理体系全面构建,无线电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基本建成了以光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信息传输网络框架,通信网络综合能力实现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通信基础业务传输、语音、数据与互联网已覆盖全市所有县区、乡镇和部分行政村。移动通信快速发展,手机信号已覆盖市、县、乡、自然村及高等级公路和铁路沿线。

二、“十一五”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市工业经济存在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小、龙头带动作用弱,精深加工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工业经济外向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二)工业投入严重不足。我市市、县两级政府用于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较低,工业发展后劲乏力。

(三)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我市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对高耗能产业政策日趋严格,行业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下步我市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载能企业的审批核准将十分困难,节能减排压力也将增大。

(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仍严重制约工业发展。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难等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短期内难有

根本改变;工业企业用地和储备严重不足,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对工业的集约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环评门槛提高,对我市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粗放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五)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整体投入不足;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信息网络安全隐患大。

三、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1-11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产值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1-11月,全市全社会实现工业总产值234.4亿元,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3.1亿元,增长17.8%,其中轻工业在烟草及配套的带动下,实现产值56.1亿元,增长14%;重工业在煤炭及铅锌价格的回升下,实现产值127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产值51.3亿元,增长35.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较好。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7.3亿元,增长17.8%,超进度22.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69.9亿元,超进度0.2个百分点;利税53.7亿元,欠进度3.7个百分点;利润13亿元,欠进度25个百分点。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进展顺利。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1-11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4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不含电力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4亿元,增长46.4%,完成全年40.2亿元目标的108%。

――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9月,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55%。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108.83万吨标煤,同比下降2.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04%。全市11个县、区产值能耗除彝良县上升18.29%外,其余均同比下降。

――主要行业运行正常,发展态势良好。1-11月,烟草加工业不断调整优化卷烟结构,生产卷烟51.04万箱,同比增长4.5%,实现产值45.5亿元,增长15%,单箱产值同比提高728元;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累计生产原煤1553万吨,增长26.2%,实现产值43.3亿元,增长27.3%;化工业因云天化停产,实现产值24.2亿元,增长4.7%,生产化肥26.4万吨,下降9.7%,电石39.3万吨,增长10.9%;电力行业实现产值30.6亿元,增长29.9%,累计发电48.1亿千瓦时,增长29.3%;生产水泥259万吨,增长0.5%;铅锌等有色金属价格高位震荡,铅锌采选业实现产值14.3亿元,增长5.4%,生产铅4732吨,增长100%,锌6.3万吨,增长69.2%。

(二)2024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和预警预测,努力缓解生产要素紧张局面。建立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和预警预测机制,进一步调整完善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建立完善市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围绕省政府下达的工业经济增长目标,密切监测各县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跟踪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积极争取用电指标,做好煤、电、运等重要工业生产要素的供需协调保障工作。

二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昊龙巧家日产2024吨水泥熟料、镇雄三和日产2024吨水泥、永孜堂天麻醒脑胶囊扩建项目、大关明磊2亿只环保快餐盒、长岒年产60万吨煤矿、昊龙集团10万吨硫化锌碚烧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镇雄华电、褐煤深加工、电解锌、白酒等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三是加大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实现工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围绕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责任书;初步建立了节能统计指标体系,强化了节能目标管理;强化能耗监督管理,突出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节能技改,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重点耗能单位的节能监察管理工作,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对标管理和节能改造工程;拟订了《**市节能降耗应急调控预案》;在节能宣传周,围绕主题,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努力开展节能灯推广工作。严格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对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企业,坚决淘汰。今年我市鲁甸县江底水泥厂和盐津县福新电石厂被列入国家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两户企业已于今年9月29日前全部关闭。

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改善工业发展环境。今年我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共争取到省级资金扶持1105万元,其中,3个项目获企业技改专项资金310万元;申报非公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到位资金295万元;争取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拉动内需项目3个、资金500万元。

五是落实各项扶持措施,促进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加快发展。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服务扶持力度,改善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发展壮大了一批对全市工业经济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非公企业。1-9月,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9.6亿元,超进度1.9个百分点。1-11月,上缴税金13.2亿元,超进度0.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21.6万人,超进度9.7个百分点。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壮大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乡镇企业“三项工程”。1-11月,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58.8亿元,同比增长34.7%,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4.9亿元,增长13.6%。

六是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增加,标准厂房建设加快。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矿冶加工基地驰宏10万吨/年锌项目,褐煤化工基地省工投炭质还原剂项目,**众一精细化工项目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初步选址阶段。云天化煤代气技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工业园区发展加快,1-9月,7个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03户,实现工业产值43.3亿元,增长50%;增加值17亿元,增长91%;上缴税金2.6亿元,增长66.6%;园区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从业人员达1.57万人。各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进度加快,完成投资额4.2亿元,已建成厂房面积9.8万平方米。

七是集中力量,全力编制好“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实现工业经济腾飞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对有力地指导未来五年我市工业的长远发展与布局,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全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已经撰写完成,已请**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指导、把关,于10月底举行完听证会,已提交市政府审阅。开展的相关专业规划和课题研究初稿已完成,将在进一步讨论修改后印发。完成了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和昭 “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已上报市政府。

八是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市916个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共发布信息117826条,以各种方式公开政府信息111866条。政务信息查询系统稳定运行,畅通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政务服务96128专线共接到来电46671个,转接到部门25256个;在线解答收到各类来件共1986件,限时办结1713件。做好政务专网网络设备日常检查及配置备份和DNS等服务器日常维护工作,有效保证全市电子政务外网、专网的正常运行。受理了科技局等市直部门接入政务专网的申请,及时分配VpDN帐号并指导其接入,确保网上信访系统在市级部门的正常使用。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建有公众移动通信基站 2325座,移动电话用户155.9万户,无线接入基站1148个,无线接入电话用户12.3万户。全市通信产业实现年收入10亿元以上。完成电信、联通公司2024年3G基站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评审3G移动通信基站152个,落实相关推进措施,指导全市3G通信事业发展。

九是稳步推进无线电管理。加强台站监管,加强无线电监测检测,严格无线电台站设置的行政审批。加大查处无线电违法行为,编制无线电相关规划。加强对3G基站建设中的无线电管理业务指导。

十是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加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监测,指导、协调、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切实抓好网络查询限时在线解答和96128专线电话建设。组织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务信息查询宣传培训工作,开展全市政务信息查询培训800多人次。

(三)2024年目标预测

初步预计,2024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有望实现250-260亿元,工业增加值1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可实现108亿元,可完成全年目标的127%;主营业务收入18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0%;利税总额6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0%;其中利润14.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74%。预计非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46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3.6%。

三、“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思路

(一)“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到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比2024年增加450亿元,年均增长23%;工业增加值350亿元,比2024年增加232亿元,年均增长24%左右。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定位:按照省政府**专题办公会提出的把**努力建成四基地一屏障一走廊,即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中国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通往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和中国内地的大走廊要求,努力打造三个工业产值上百亿的产业,即能源产业、载能产业、生物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和支柱产业集群。

(三)十二五”工业发展思路: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工业园区为平台,城镇化为载体,科技创新为动力,紧抓“围绕一条主线,增加一个总量,打造两个平台,突出三个重点,培育五大产业”,即紧紧围绕工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增加工业经济总量,努力打造促进工业集中发展的园区平台,办事高效、环境优良的服务平台,突出抓好工业招商引资、工业投资、技术改造三个重点,着力培育烟草、能源、化工、矿冶建材、农特产品加工五大重点产业;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发展的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强化节能减排,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和技术进步,全面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2024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目标及工作重点

(一)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重点产业、大企业和重点园区的培育与建设,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按照国家、省信息化发展方针、战略和总体部署,遵循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面向市场、立足创新、深化应用、注重效益和安全可靠的原则,以建设“数字**”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以公共基础性平台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快全市信息化发展步伐。

(二)2024年工业经济目标

预计2024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可实现288亿元,工业增加值135亿元。

(三)2024年工作重点

一是强化经济运行预警预测机制,协调保障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综合分析和预警预测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运行监测,跟踪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做好煤、电、油、运等重要工业生产要素的供需协调保障工作。随着镇雄火电厂的开工,做好电煤生产的组织供应工作。

二是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提高对外开放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环境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央企入滇”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资源、能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不断寻求新的合作项目,吸引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投资建厂。积极做好企业项目的组织和推介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

三是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量。大力推动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做好**工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炭质还原剂,**旺立达矿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高密度增温还原剂、**市滇云酒业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优质白酒技术改造项目、旺立达炭质还原剂深圳中基恒润LED节能光源投集团、**众一集团褐煤化工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华新水泥技改、得云水泥、大关昆钢水泥、彝良毛坪水泥、寿星水泥的建设步伐,力争尽快开工,形成新的经济增量。

四是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加大对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搭建社会服务企业的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流动资金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的力度。不断探索新思路,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五是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低碳经济和工业循环经济。贯彻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切实抓好企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坚持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严格准入相结合,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工作,突出抓好冶炼、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大力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培育和企业改造。

六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按照“精心培植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做大做强一批,淘汰退出一批”的思路,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以打造名牌产品,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为着力点,重点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支柱企业及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大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工作力度,努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加**产品的研发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品,不断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科技含量;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收购、兼并和重组,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管理水平高的企业集团;对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设备闲置的落后产能列入淘汰计划的企业,要坚决淘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培育壮大一批产业联盟;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七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围绕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工业园区作为未来工业产业发展的最主要载体。加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工业招商引资,不断增加入园企业,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产业聚集、产出率高、用地集约、节能环保、持续发展、辐射带动力强的工业聚集区。

八是加快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飞来产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参与竞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综合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承接精深加工产业,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两头在外”产业,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飞来产业”。

九是着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对信息化的需求为导向,以构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基础保障,以建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为载体,以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十是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办公信息平台应用。进一步加大电子政务办公信息平台的推进力度,促进有条件的部门全面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做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维护,做好全市视频会议系统技术保障和会议服务工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配合政务服务中心和监察局,建成覆盖全市的行政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做好部门绩效考核系统和公务人员考核系统的技术支撑工作,确保两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加大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加强电子政务技术队伍建设,完成好各项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任务。

十一是加强无线电管理和监测。进一步规范无线电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做好台站行政执法检查、抽查工作,查处违规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县区执法工作的指导;加大无线电干扰查处力度;建立监测数据库,做好监测月报工作。

十二是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为适应机构改革后新的工作职能,继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尽快理顺工作体系和职能。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加大与院校合作、培训力度,提高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产学研结合等形式,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和提升**工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第二篇:工信委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十一五”和2024年工作总结、“十二五”和2024年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现将**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相关内容报送如下。

一、“十一五”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将“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工业经济呈现总量扩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活力增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的良好发展态势。信息化推进加快,通信事业快速发展。

(一)工业经济超额实现“十一五”目标。2024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50亿元,比2024年累计增长172%,年均增长22%;增加值预计实现118亿元,比2024年累计增长140%,年均增长19%。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中工业经济年均增长15%,增加值达98亿元的预期目标超额实现。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效益提高。不断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精心组织,因企制宜,列入省级考核的138户新一轮改制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后的企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提高。

(三)非烟工业迅猛发展,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烟工业发展迅速,比重大幅提高,非烟产业增加值在全市规模工业中的比重从2024年的44%提高到2024年的80%,工业经济稳定性增强,“一烟独大”的状况大为改观。优势产业较快发展,“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四)实施战略重组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十一五”期间,**卷烟厂先后与红河卷烟厂和红塔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卷烟利税由2024年重组前的12.8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5亿元,相当于用5年时间再造了一个卷烟厂。加强煤炭、铅锌等战略资源的重组整合力度,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发展基地,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由2024年的377对矿井整合为257对,铅锌资源主要集中到云冶和昊龙两大集团。战略重组整合为企业做强做大,高效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提供了有效途径。

(五)信息化工作推进加快。电子政务全面推进,政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办公全面施行,行政效率显著提高;覆盖市县的视频会议系统全面建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政府信息全面公开;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试点启动;市级电子监察系统完成建设。政务信息查询系统稳定运行,畅通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认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实施了安全等级定级和风险评估,确保了信息安全。

(六)通信事业快速发展。无线电管理体系全面构建,无线电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基本建成了以光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信息传输网络框架,通信网络综合能力实现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通信基础业务传输、语音、数据与互联网已覆盖全市所有县区、乡镇和部分行政村。移动通信快速发展,手机信号已覆盖市、县、乡、自然村及高等级公路和铁路沿线。

二、“十一五”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市工业经济存在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小、龙头带动作用弱,精深加工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工业经济外向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二)工业投入严重不足。我市市、县两级政府用于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较低,工业发展后劲乏力。

(三)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我市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大

第三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

蛟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

多年来,我局在蛟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局“一二三四五”总体工作思路,局党组带领全局职工戮力同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十一五期间工作做总结,并对十二五期间工作做出安排。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蛟河药监局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按照“监督促净化、管理促规范、服务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有效的维护了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力地推动我市医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各项工作得到肯定——十一五期间,我局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家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之

一、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优秀公务员先进集体、全省民主评议软环境和政行风工作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优秀单位、吉林人民口碑金奖单位、吉林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先进集体、蛟河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市直机关先 1 进党支部、三八红旗集体标兵”等光荣称号。同时,我局马东、付海森、宋继荣、孙鹏程、孙利源、俞泉淑、周克欣、郭晓霞等同志,先后被评为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先进个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模范法制辅导员、优秀党务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等。

二是队伍建设稳中有进——结合现状,贯彻落实了“重大事件集体讨论制度”,有效的避免了“一言堂”,预防了腐败案件的发生;制发了各种类文件,通过学习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将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解,由局长、分管局长与各科室、稽查分局负责人签署目标责任书,并确立了局长办公周一例会制度,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关心职工生活,增强了团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以党支部的名义,组织各种职工活动,丰富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

三是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工作效果显著——围绕着“加强监管,确保群众用药用械安全”这个中心工作,我们通过实施片区包保责任制、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严格执法程序、发挥驻厂监督员作用、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管理、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汇总上报工作、做好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工作、进行涉药 2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做好案件案卷管理工作、和医疗器械统计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等,对全市的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已达100%,有效的打击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违法行为。

四是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我们完善了食品安全备案、预警等各项制度建设;加强了对乡镇街区食品安全监督办公室的管理,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一线工作人员(公益岗位)聘任和培训工作;开展了各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和参与了《食品安全法》、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等等。目前,通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食品安全整体状况,处于吉林地区的前列。

五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好服务——继续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我们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突出和强化服务意识,为地方医药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帮助药品零售企业办理变更登记许可事项、协助申报并批准新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帮扶有条件的乡镇和部门招商引资申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局领导班子深入药品生产企业现场办公”等,有力的推动了我市医药产业的发展。二、十二五期间工作安排

虽然蛟河药监局在十一五期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3 和市局、蛟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距离。十二五期间,我局结合本系统“十二五”规划,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经营秩序 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管管理,从源头上保证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专项整治,逐步解决影响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问题,使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把握药品医疗器械市场动向,建立联合长效打假机制,坚决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行为,实现流通经营秩序的规范化;加快对现代化科技成果的运用,基本实现监管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现代化;探索建立利用信息网络对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不法分子的市场驱逐机制,彻底净化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继续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

2、强化技术监督、评价体系建设

制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抽验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增强监督抽验,充分发挥打假治劣的技术支撑作用;建立评价性抽验和监督性抽验的计划编制、执行主体、考核管理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的机制,强化对监管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技术监督;建立检验报告的分析报告制度,实现对全市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状况的提前预测和预警,为监管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3、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站好最后一班岗,履行好“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对重大事故处理”的职责;结合机构改革食品职能的划转交接,积极探索,逐步建立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4、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的行政监管人才队伍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监管人员进行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培训,实现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素质进一步优化,干部的政治思想气质显著提高;人员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综合管理能力明显加强,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

5、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正行风软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建立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层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事权划分和行政执法权限,实现科学的层级管理与监督制约机制;健全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和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备案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督察;完善许可事项行政 5 审批监督机制约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阳光行政;做好行政执法案件、案卷督查工作,实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定期开展案例分析、互帮互教活动,规范自由裁量权,研究探索细化、量化、切分裁量尺度,尽可能的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和弹性,大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6、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继续深入开展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远程数字监管系统的引导推广工作,为最终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信息化监管摸索、实践。并积极探索一网多用的模式,为履行新职责做好前瞻性的工作。

7、进一步推动地方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依法行政、服务在先、监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积极参与蛟河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支持政府扶持当地医药行业的想法和做法;依法履职,突出服务,规范、整合、扶持、引导蛟河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8、扩大宣传覆盖,整体提升社会影响力

经常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让领导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多以政府名义下发各类公文,让政府各部门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及时更新局门户网站,让全社会知道我们在干什么;谋求与广电 6 局合作,尝试设立药监执法在行动、违法企业曝光、安全用药知识讲座等栏目,在宣传自己的同时,增加相对人的违法成本。

9、争取多方支持,改善工作条件

在下步工作中,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改善执法办公条件,不断提升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在2024年里,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监管我市食品药品市场,严厉打击涉食药械违法犯罪活动。同时,积极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工信委2024工作总结

工信委2024工作总结

2024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工信委的大力支持下,西双版纳州工业战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克服了后金融危机、历史罕见特大干旱双重影响,全州工业经济继续承接去年以来企稳向好的态势,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面实现了 2024 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工业发展目标。

一、2024 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效明显 ――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2024 年,全州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大,运行质量逐步改善,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工业对经济发展、地方财政的贡献不断提高。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 32 亿元,同比增长 10%,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0%,比“十五” 期末提高了10 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为69%,比“十五”期末提高了 25 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上缴税金6.5 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7.5%,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0.3 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2024 年,在红塔水泥、华冠酒精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的拉动下,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的工业投资持续增长,预计全州非电力工业完成投资7.33 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 9万吨湿法窑水泥生产线,完成了2024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信息化推进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州电子政务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第二阶段工作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建成了州级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心处理平台,第一阶段试点开通 34 家州直部门的公文交换网取得圆满成功,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第二阶段项目扩建工作,项目扩建后电子公文交换接入单位将达到150 家左右,预计12 月底前完成投入试运行。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回顾上述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是:

(一)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监测。进一步强化制度机制建设,继续实行工业经济责任目标管理制度,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密切跟踪季度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对纳入统计的 62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继续实行月报动态监测制度,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新增企业“四个重点”,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及时进行调度分析;针对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天气的特殊背景,及时建立了全州工业企业停产半停产月报和干旱对工业经济影响旬报“两个制度”,以加强监测预警,全面把握全州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掌握组织工业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加强经济运行基础性工作的调查研究,围绕目标任务考核、培育达规企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制茶产业发展现状、“桥头堡”建设等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获取准确、翔实的运行监测基础资料,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分析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着力抓好工业行业监管。一是确保电力运行安全有序。严格按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五保四压”的计划用电原则,通过采取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负荷预测;积极协调增加省下网电量,做好电网计划用电指标分配及下达工作;科学调度,合理安排,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严格执行计划用电纪律,实行动态跟踪检查,确保计划用电期间供电安全;组织开展全州水电站和供电设施汛期安全大检查,确保汛期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安全;强化行政执法职能,依法协调处理电力设施违法违规行为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克服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带来的电力供需矛盾,确保了全州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全社会有序用电。二是积极推进散装水泥及墙改工作。以“两费” 征收为手段,积极推进散装水泥及墙改工作,推动了全州“禁实限粘”、推广应用新墙材及禁止现场搅拌、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工作进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进一步加强煤炭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及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以“一通三防”和“雨季三防”为重点,严格执行季度检查制度,积极做好节日及“两会”期间、煤矿建设项目等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隐患,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防灾计划,严防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四)是盐务管理常抓不懈。一与卫汰落后产能的监管,有效保证了全州节能指标持续下降。二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截至 2024 年 11 月 30 日,全州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 70 户(强制性清洁生产 15 户),完成省定“十二五”目标68 户的103%,其中,51 户(强制性清洁生产15 户)企业通过省、州审核验收。三是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已获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年检及续报工作,扎实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全州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70%达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由 50%左右提高到 80%以上;黄金、木材、铁合金加工业重复用水率达100%,建材、铁矿精选业重复用水率达70%以上,30%橡胶加工企业重复用水率达70%左右;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132 万块标砖,散装水泥2.8 万吨。

(五)着力抓好工业投资项目。加强工业投资项目库建设,分解落实工业投资目标及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督查和跟踪检查工作力度,实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和项目建设监测调度服务制度,定期对列入省“212” 项目建设计划的 10 个重点工业项目、州确定的 2 个重点工业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主动与项目业主进行沟通,共同分析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搞好服务,促进项目早日建成达效。汰落后产能的监管,有效保证了全州节能指标持续下降。

(六)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制定并组织实施《西双版纳2024 年工业园区工作指导意见》,督促指导园区加快建设;积极协调,组织园区上报项目,争取省级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开展2024 年至2024 年省级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检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各工业园区一是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优势,加大服务力度,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相继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入园开发建设;二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基本实现园区道路畅通、通讯便捷、供电、供水保障的目标,为项目入园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三是产业聚集步伐加快,特色优势日渐明显,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四是机构人员、管理权限和职能配置得到充实和加强,综合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主动为企业服务的良好氛围。

(七)着力抓好非公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组织开展对国家、省、州扶持发展非公经济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认真贯彻落实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精神,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以企业非税负担专项调查、企业治乱减负专项清理整顿活动为着力点,积极配合监察部门开展非公企业挂牌调查摸底工作,加强环境协议,切实推进协管共管工作。截止2024 年 11 月,已兑现符合申领社会保险补助的 256 人;累计到各级就业中心登记失业国企改革下岗离岗人员 1823 人,已实现再就业1586 人,再就业率达到87%;解决国企改革下岗离岗失业人员廉租房1512 套(新建1355 套、收储157 套),预计总投资 11187.5 万元,累计完成投资 9631 万元,占计划的86.1%;全州各级各部门均与社区签订了协管共管协议,下岗离岗失业人员移交率达99%以上。

(八)着力抓好信息化推进工作。完成了全州电子政务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第二阶段建设工作;建成了州级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心处理平台;组织主办了 2024 年第十三届边交会信息产业展区参展工作;为全州公务员考试和高考提供无线电监测技术保障,两次保障工作均圆满完成了任务;组织编制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组织实施了全州96128 政务服务专线的品牌化建设工作,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整改工作;完成了全省无线电监测网扩建项目之西双版纳州3 个小型无线电自动监测站的选址工作和澜沧江—湄公河水上移动无线电监测站建设的前期工作;完成了州人民政府超短波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选址调查和设备选型测试的前期工作;启动了信息化、电子政务、无线电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的前期调研工作。

三、2024 年工作安排意见 2024 年西双版纳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生物产业这一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个支撑,打造景洪工业园区、磨憨进出口贸易加工园区、勐海工业园区三大平台,制定并组织实施“十二五”工业发展“倍增” 计划,努力实现西双版纳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质量明显提升、结构不断优化、特色逐步鲜明四大发展目标。2024 年主要工作预期目标初步确定为:

(一)工业经济发展(原统计口径)目标: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预警预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继续实行工业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制定并组织实施“十二五”工业发展“倍增”计划,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抓工业投资,夯实工业发展后劲。严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立足于把扩大投资作为扩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缓解工业投资项目中土地、环评、资金等瓶颈问题。着力推进列入省“212”计划的工业项目、节能示范项目及州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密切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了解掌握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加强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环评办理、融资需求等的调研,全面掌握需求情况,加强与土地、环保、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和建设投产。进一步完善工业投资运行检测,继续加强与统计部门合作,做好全州重大工业项目分析检测,准确及时反映投资情况。切实做好国家、省下达的专项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确保资金安全。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做好投资项目管理,及时整理、更新和充实项目库。着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工作,改善工业投资环境,缓解中小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等瓶颈。

(三)抓节能降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按照省下达的单位GDP 能耗目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节能指标监测分析体系,制定节能预警调控方案,明确预警指标、调控对象、调控措施和调控力度,继续实行定期动态跟踪监测制度,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形势分析和预警预测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耗审核、评估制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上严控高耗能项目的建设。对铁合金、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中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范围的,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在铁合金、制胶企业中大力推广余热余压利用,水泥企业中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重点高耗能企业中推广高压变频节电技术和工业锅炉改造等,鼓励企业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升级工艺装备等重点,不断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继续加强建筑、交通、商业、农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等。

(四)抓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加紧《西双版纳州“十二五”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规划引导,进一步加快中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快推进“央企入滇”工作的机遇,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央企的视线,并到我州投资。二是以生物产业精深加工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与云南白药、上海光明等企业的合作,强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在提升胶、糖、茶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石斛、木薯、竹等生物资源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和精深加工,进一步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优势产业强劲增长,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三是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我州与东南亚国家毗邻的优势凸显,要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积极引进一批企业到跨境经济合作区投资建厂,做好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工作,借助外力推动发展。

(五)抓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加强园区规划对产业集聚发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科学规划布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区域特色突出、功能定位明确的产业聚集区,进一步提高行业和企业的集中度,优化全州工业区域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健全管理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园林化环境、物业化管理”的路子,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健全设施,强化招商,吸引更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使园区成为全州经济增长的新板块、招商引资的大舞台。

(七)抓人才工程,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智力支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和《云南省工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4 年)》,组织实施好党政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工程、工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工业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工业人才引进集聚工程等五大工业人才建设工程,抓紧组织制定我州《决定》的贯彻意见、规划的实施意见和五大工程的具体实施意见,细化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着力引进一批满足我州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带头人,大力引进创新和科研团队,加快培育学科带头人、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群和重点产业领军人才。

(六)抓“十二五”规划编制,创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并谋划好“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对于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环境,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全州工业结构全面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立足转方式、调结构,坚持与西部大开发结合、与桥头堡建设结合、与提升工业对外开放水平结合,体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信息化融合、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低碳产业引领绿色制造,围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强县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低碳产业与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等全局性的问题,编制“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应急通信指挥中心和澜沧江—湄公河水上移动无线电监测站。六是推进本委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完成本部门网站改版升级,实施本单位办公自动化建设,研究探讨全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案。

(七)抓创先争优,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央和省委作出的重要部署。要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与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相结合,与开创新型工业化事业新局面相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服务型队伍、效能型科室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团队;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效能,创一流业绩;比奉献,创一流形象”的“五比五创”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党性教育、读书学习、业务培训、服务群众、对口帮扶等活动。要切实加强对科室、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落实领导责任,加强活动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努力破解难题,推动中心工作。要从学习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党风廉政教育入手,牢固反腐倡廉工作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反腐倡廉措施;强化监督检查,狠抓源头治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加强我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第五篇:区司法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

区司法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

2024年以来,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入手,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的指导思想,以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的职能作用,为我区法治化、和谐化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使全区的司法行政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五年来先后被市政法系统授予集体三等功,被市司法局评为“四个一流”先进单位,各项工作在市司法行政系统均位居前列。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

(一)以依法治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不断推进全民普法新进程

2024年以来,我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四区”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不断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以宪法和基本法律为重点,在全民中深入宣传和普及,围绕机关、学校、企业、单位、新农村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普法送法活动,在普法形式上,以现代传媒扩大普法教育覆盖面,形成了高潮迭起的普法宣传局面。我们不断丰富“法律进社区”的普法内容,巩固和发展“六个一”工程,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站的作用,在各个社区广泛开展了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并为居民提供各种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法律需求;我们以规范法律顾问工作和完善政府涉诉案件管理制度为抓手,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进程,当好区领导参谋,通过成立“**区法律顾问团“,做好对政府涉诉案件的对口管理,为领导科学决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意见,做好了依法治区管理工作。我们还重点抓了普法依法治理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用局部实践有效带动“五五”普法的整体推进。

五年间,全区200余名法律工作者深入到社区解答法律咨询6000多人次,举办大型普法讲座80余场,听课居民5000余人,累计展出法律宣传板800余块,发放宣传材料26000余份,承办政府诉讼案件30余件,为区政府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实现了经济、社会、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中共沈阳市委的《沈阳信息》、中共辽宁省委的《决策与参考》、沈阳市司法局《法治之路》杂志、《工作研究》和《沈阳司法》简报,先后刊载了我区推进“五五”普法、开展“六进”活动和抓好法律进社区工作的经验做法。2024年,由国家司法部法宣司司长肖义舜带领的“五五”普法调研组,特意到**区万泉街道办事处永丰社区视察“五五”普法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对我区“五五”普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2024年的5月我局在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做了《关于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情况的报告》,汇报了“五五”普法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普遍好评。

(二)以“平安**”为中心,规范基层基础建设,大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年来,我们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强化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职能,通过基层基础建设的深入开展,我们的人民调解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1、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展开。基层司法所是维护街区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2024年底,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13个司法所的立户列编工作,抓好了“体制、编制、人员、职能、场所、经费”等六个落实,并全面规范了13个司法所的簿册档案,全部实现统一标签、统一封皮、统一目录、统一填写规范和统一管理,并根据各所人员分工、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和纪律规定等内容,统一制作了司法所工作流程板,累计投入3万余元,制作78块展示板,每个司法所的6块示板基本样式全部统一。在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强了业务指导等软件建设和制度建设,明确了我区司法所的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强化了对司法所人员的培训,重点提升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我们坚持建设、管理、工作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考核激励机制和反馈、回访机制,实行各项职能项目化,把考核工作作为司法所管理的中心环节,通过 “双争四评”活动的开展,更加全面地督促工作,激发干劲,使各基层司法所较好地完成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深入、细致地推动了司法所的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司法所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我们的东站司法所、万泉司法所、文官司法所先后被评为辽宁省规范化司法所、沈阳市优秀司法所,夏宁、李福霞、陈鹤被评为沈阳市优秀司法所长。

2、人民调解工作成果显著。五年来我们坚持 “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工作方针,先后开展了“三抓四防”、“万人大调解”、“双抓双促”等活动,从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入手,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人民调解纳入到全局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纳入到加快“四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工作;把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到区财政预算,在人、财、物、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保障。目前,全区共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324个,有等级人民调解员1601人,义务调解员11400人。结合基层规范化管理,突出落实人民调解基层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使人民调解员达到会排查、会调解、会总结、会统计的能力。五年间,全区共调处民间纠纷5507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

2024年,我们通过“联动调解”机制的建立,探索构建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了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专职调解员、广大律师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以法院、检察院、司法所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互相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强化了调解工作合力,降低了法院、检察院的案件压力,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讼成本,“联动调解”所代表的文明、高效和理性、平和的矛盾纠纷解决模式,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不断灌输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中,使人民群众自觉而积极地按照公认的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从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市司法局、区政法委先后刊文推广了我们的先进经验。

3、安置帮教工作不断强化。2024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筹建了**区两劳释解人员安置基地,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在区、街道两级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微机档案库,将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和**籍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录入计算机管理,全区五年来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全部落实了帮教,责任帮扶率达98%,过渡安置率达到95%以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维护了社会稳定,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司法局的重视,得到高度评价。

(三)以民生工作为重点,发挥服务助推作用,全面开拓和规范法律服务

1、律师事业持续发展,服务手段不断创新。五年来,我区的律师管理工作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律师事务所由2024年的13家增加到30家,律师数量由89人增加到222人,2024年全区律师行业总收人2024余万元,比05年增长近61%。我们充分利用日益壮大的律师队伍,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创新法律服务形式、拓展

服务领域,以建立律师所与司法所、社区开展法律服务联系制度为枢纽,对律师所和司法所,律师和社区进行了优化组合,充分利用“双百”、“双联”活动平台,确立了“咨询卡、宣传日、普法课”三大活动载体,深入社区,服务民生,搭建起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法律之桥、和谐之桥。同时,司法所与律师所结合当地实际有效进行互动,也实现了自身发展与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司法所成立以来,律师所与司法所共开展法律咨询200余次,代理诉讼业务35件,代理非诉讼业务32件,调处纠纷100余件,处理信访事件20余件。2024年,我们的律师管理工作的先进做法刊登在辽宁省司法厅主办的刊物上,并在国家司法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律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2、完善功能,大力开展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近几年,我们通过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动员和引导律师、法律工作者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做好“ 148” 法律服务专线、妇女维权中心、职工维权中心等法律援助工作,开通农民工、残疾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法律援助案件应援尽援。五年间累计接待来访5000余人,解答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85余件,实现援助金额近40万元。

3、公证法律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我们从规范收费、办证程序,办证质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入手,不断强化公证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委托、赠与、房地产买卖等民事公证,五年来公证机关参加拆迁地区公证法律服务20余次,办理各类公证10000余件,公证质量进一步提高,并在化解矛盾纠纷、房屋拆迁、“蚁力神”等工作中全力投入,充分发挥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基层法律服务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几年来,我们积极打造面向基层、服务社区廉洁高效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为区街经济和弱势群体服务。深入开展了基层法律服务领域的教育整顿活动,注重严明纪律,增强诚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当事人上访,最大限度的杜绝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违纪事件的发生。16个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市里的要求基本达到了“四定”“十个统一”的标准。

(四)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提高机关效能,树立司法行政队伍服务新形象

五年来,我局结合在全区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执法执纪的能力,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工作良好形象,全面地提高了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严格坚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注重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抓落实出成果的能力,抓稳定促发展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以岗位、职责、业绩为重点,深化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工作,完善考评的办法和程序,保证绩效考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按照教育培训的规划要求,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运用实践为目标,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职业道德风范为重点,强化司法行政队伍专业知识、法律应用、管理技能、规范执法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以服务效率、敬业精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职业道德风范等内容为重点,深入开展局机关公务员的岗位练兵活动。抓好机关每周三下午学习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举办各种系列知识讲座,不断提高机关公务员理论素养。加强机

关和谐文化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知司法、想司法、爱司法、强司法”的浓厚氛围。

五年来,我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一是普法力度还有待加大。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基层普法人员少,各项任务较重,力量有限,普法难度较大,普法教育亟待加强;二是司法所的办公用房与上级的要求和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司法所的人员配备仍显不足;三是经费短缺,基层司法所无专项办公经费,联动调解经费迟迟不能到位;四是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还存在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我们要正视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区的司法行政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总要求,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目标,找准突破口,建设新平台,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平正义,为建设“繁荣、和谐、富民、强区”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区

1、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工作,确保在重点层面的宣传教育上有所突破。要推进法律进社区(村),切实加强城市居民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律进机关,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推进法律进学校,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2、深入推进法治城区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要继续推进依法治区、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全区各项工作的法治化。重点抓好“法治城区、法治(街道、村、社区)”创建活动。

3、大力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丰富传统宣传手段,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切实加大大众传媒法制宣传力度,创新和丰富网络法制宣传。同时,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专项法制宣传教育。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的工作,积极倡导和推进法制宣传志愿者活动,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面向基层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二)围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做好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工作

1、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工作,完善考核、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基础档案建设,全面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为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创造条件。

2、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开拓人民调解格局。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企(事)业、行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进一步提高调解队伍素质,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要对社会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早解决,实现矛盾纠纷的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97%和95%以上。要继续加强“联动调解”工作,拓宽调解格局,力争将行政调

解、治安调解、行业调解纳入“联动调解”体系中,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解决好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问题。加强安置帮教基地的深层次建设,提高基地的利用率和影响力。深化人文帮教举措,对有困难的归正人员实行帮教管理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提高帮教工作实效。同时,要做好社区矫正的准备工作。

(三)围绕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大力加强律师、公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

1、认真贯彻《律师法》,推动我区律师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律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深化对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强对律师行业进行政策指导、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执业活动监督和业务指导,为律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主动关注研究社情及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出参谋助手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在工会、农民工维权中心等重点部门健立律师值班制度。

2、继续深化公证体制改革,推进公证工作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公证法》,加强公证窗口建设,继续开展窗口单位“百分制”工作,提高公证服务质量,保持公证工作全市领先水平。

3、提高全区法律援助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数量和质量并举,管理和服务并行,发展和规范并重,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要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要以全区1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依托,动员组织法律援助队伍积极开展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要完善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建全各项制度和工作纪律。要重点加大对各类特殊群体的法律教育力度,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提高困难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4、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抓好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做好卷宗、档案的规范统一,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服务,深入挖掘基层法律服务所在疏导社会矛盾、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5、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为人民群众和各类经济组织提供及时周到的法律服务。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班子、队伍教育,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

1、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的贯彻落实,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抓好各项工作督促落实。

4、开展经常性的政治学习教育活动和业务培训工作,大力加强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5、以构建惩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司法行政队伍。

工信委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