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政协的特点三号文库
- 人民政协的特点三号文库
- 研究生复试英语自我介绍三号文库
- 地下人防工程基槽验收会议记录三号文库
- 学习健康人格心理学心得(共5篇)三号文库
-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三号文库
- 责任状三号文库
- XXXXXX乡人大工作三号文库
- 在中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5篇模版)三号文库
- 县长在2024年全县经济工作暨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关于文化艺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三号文库
- 花田三三号文库
- 县委书记 XX在全县优秀人才代表2024年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心理学影片三号文库
- 赴重庆、江苏、山东等地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报告三号文库
- 工业北路第二小学一日常规检查实施细则(合集5篇)三号文库
- 山静水动 风舒云卷三号文库
-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建设和谐美好新兴文三号文库
- 人生似一束鲜花三号文库
-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三号文库
- 让生活多一点绿色三号文库
- 人防防护工程师考试建筑专业大纲(2024年最新)三号文库
- 寒亭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三号文库
- 吴山镇2024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情况汇报三号文库
-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清明、寒食节的来历三号文库
- 2024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年终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号文库
- 以人为本三号文库
第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潢川县第二职业高中易黎霞
所谓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一般说来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的修养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人格塑造在各学科都有体现,而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它们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树立影响至深。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具有的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汲取那些有助于健康人格形成的营养要素。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代圣贤、英雄、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这些折射着人文精神的材料,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按作品的内容,因势利导,将其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以文品人,使学生从作品中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疆土观念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 —1—
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永恒的实在意义。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能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作品,从这些作品和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养料,可以受到理想志趣的教育,增强对社会责任感,提高对真、善、美的发现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扩大了人生境界,培养了高尚道德情操。
二、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教师宜通过多种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在上《背影》一课时,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课标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课外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不能脱离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脱离听、说、读、写的训练。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所以,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不能脱离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脱离听、说、读、写的训练。
多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的情操。在课堂上多放些朗读作品给学生们欣赏,让学生通过品味其中的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如:《未选择的路》说明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放录音让学生在欣赏文章中慢慢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多说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又可以练习口语表达的能力,锻
炼自己的胆量,让学生更有自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说出对自己对未来的期望,说出敢于直面人生,做一个强者的志向,说出要用真实的才干去争取自己应有高度的决心。他们是用心在交流,他们自己的话能感动同学们,鞭策着大家共同前进。
好的朗读能够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有利情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都是一个“读”字,这既是我国古人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学习方法。所以,读的过程,体会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便是人格培育的过程。
多写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够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在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开发。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真谛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把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融入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去,融入真情,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榜样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一个人健全而完善的人格是人生生命价值的准确定位,给孩子一个健全而完善的人格,这是我们应当努力追求的崇高境界。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阆中市洪山镇元山中心校张全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
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合理而恰如其分的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很不错的选择。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带学生游玩一两次,观海则意溢于海”,“登山则情满于山,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看电视的爱好,我也支持,希望他们选择得看,我也给踢出要求,我觉得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寿阳四中
吴金花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生命的意义》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学习《阿里山纪行》,学生深深陶醉于祖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此时教师出这样一个训练题:由对神木的描写展开想象,写成抒情散文片断。学生思路大开,有的想到古老的中华民族虽经沧桑却生机勃发,有的想到老年人饱经风霜又焕发青春,都很精彩。
学了《窗》后,学生无不认为不临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性格可鄙。于是在续文中让他转化,醒悟过来后继续给其他病友带来欢乐;还有的同学颇有心计地让他饱受精神折磨,从中体现了豁达、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审美取向。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第四篇:如何在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魂》中小姑娘牺牲自己利益制止了一场野蛮的冲突,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学习《晋祠》,学生深深陶醉于祖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此时教师出这样一个训练题:由对周柏唐槐的描写展开想象,写成抒情散文片断。学生思路大开,有的想到古老的中华民族虽经沧桑却生机勃发,有的想到老年人饱经风霜又焕发青春,都很精彩。
学了《窗》后,学生无不认为不临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性格可鄙。于是在续文中让他转化,醒悟过来后继续给其他病友带来欢乐;还有的同学颇有心计地让他饱受精神折磨,从中体现了豁达、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审美取向。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第五篇:语文教学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塑造健康人格
永福学校:彭荭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
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弱点,健康地成长起来。
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