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产业结构、投资结构(采访稿)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63629.html

第一篇:产业结构、投资结构(采访稿)

实施“双带动”战略

促进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优化发展

宁阳县发展和改革局

近年,我县县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202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1亿元,增长14.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56亿元,经常性收入同比增长26%;实现工业增加值84.55亿元,增长1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7亿元,同比增长23%。但分析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实质,走的依然是以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为基本特征的传统道路,与此相伴生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代价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的粗放型增长,也愈来愈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压力,给全县经济向更高水平跨越带来挑战,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4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综合分析我县特点优势的基础上,确立了“突显两极带动全局,抓好两头带动中间”的“双带动”发展战略。“双带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打破常规抓法,突显两个经济“增长极”,培植两个经济增长点,抓好一个经济增长面,构建“两极”带动、点面结合的发展新格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努力加快跨越发展步伐。“双带动”战略实施两年来,我县呈现出产业结构升级、投资结构优化、运行质量提高的良好局面。1

一是从产业结构看: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趋向合理。

2024年以来,在一系列优先发展农业、加快推进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推动下,全县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工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得良好局面。截止到2024年底,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17.5:46.8:35.7。与2024年相比,全县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呈现出一产比重逐步下降、二产比重波动调整、三产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7个百分点,二产变化不大,第三产业比重上升5.14个百分点。从结构变动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趋向合理。

二是从行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农业内部结构趋于协调,农村经济保持稳定。近年来,由于确保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24年,粮食连续六年实现增产,粮食总产达到63.2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小麦和玉米全部实现优质化;有机蔬菜面积3.1万亩,“一村一品”专业村235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79个,畜牧养殖、苗木花卉、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工业结构快速升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

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24-202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8%。我县工业行业门类齐全,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工业振兴初见成效,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9家,增加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4.55亿元,增长17.74%,主营业务收入364亿元,利润30.8亿元,利税47.6亿元,分别增长32.9%、51.5%和52.1%;全县销售收入过亿元、实缴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90家、18家。泰山之阳科技产业城内的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被命名为省级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泰安市第一家、全省三家以县域经济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并列入省“十二五”规划;华兴纺织集团纯壳聚糖产业化项目,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山东省首批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服务业获得较快发展,社会民生领域投入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获得较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24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7%,比2024年提高了5.14个百分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和工作力度,服务业投资增势较快,2024年全县服务业完成投资40.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3.5%,比重较2024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第一、二产业18个和10.7个百分点。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居民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投入保持40%以上的快速增长。

三是从投资结构看: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我们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引导资金投向两个经济增长极、“三农”、民生、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重点区域、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完成投资172.7亿元,增长23%,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2024年的5:78: 17调整为4.7:71.9:23.4,新上、续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15个,完成投资169.6亿元。合浩通电缆、新合源热传输、山野特工贸、志远机械、海蓝金博、振挺5000万只/年活塞扩规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投资2.8亿元的磁窑经济开发区“金水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6亿元的金鸿天然气、总投资3.3亿元的兴隆锦绣城等一批三产项目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软环境支持。

两极建设步伐加快,目前,产业城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5家,新落地开工过亿元重点工业项目26个,总投资121亿元,2024年已竣工投产项目12个;104国道标准化绿化改造基本完成,金水湖中心商务区、道路网络、水电气讯基础设施、新型社区等重点工程全面铺开,金彩山、贤士湖风景区规划建设成效明显。产业城初步发展成为宁阳最具活力、最有发展潜力和对外吸引力的复合型新兴产业聚集区。城市经济增长极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五年来,七贤路、河滨公园、海力大道等81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县城规划区面积11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突破15万人,环城科技产业

园建设进展顺利,规划编制全部完成,产业定位更加清晰,园内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9家,在建过亿元项目21个,城市经济的产业支撑更加坚实。

二〇一一年四月三日

第二篇:加大投资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投资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南川区产业发展现状

2024年,南川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5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8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7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由2024年的20.8:48.2:31调整为18.5:51.8:29.7。

农业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建成30万亩笋竹、15.5万亩中药材、5万亩优质茶园、5.5万亩商品蔬菜、78万头生猪及3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二是农业产业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以“金佛山”作为商标的贡米、方竹笋、西瓜等深得消费者和青睐。

工业方面一是特色工业园区“一园三区”格局初步形成,园区道路、桥梁、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二是铝工业配套产业初具规模,石灰石及石类生产项目、肖家沟水库到氧化铝厂区供水工程、南川至水江110KV双回供电线路供电工程等开工建设。

服务业方面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全覆盖,城区、中心镇、一般乡镇、村社四级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二是生态旅游产业链逐步显现,旅游服务业、旅游商品大力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增长6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增长138%。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优势不强,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链条较短,支撑现代农业的骨干产业体系和龙头企业集群尚未形成,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贡献率不到33%。南川的水稻、中药材、畜禽、蔬菜、茶叶、方竹笋等品种优良,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在重庆和国内有比较优势,但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与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工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南川区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结构有待改善,产业大多是资源型开采加工业,粗放型增长特征较为明显,产业层次较低,缺少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一些行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南川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普遍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结构单一,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另外,由于大部分企业和装置规模较小,工艺技术相对滞后,原料结构不合理,设备比较陈旧老化等原因造成南川区大部分单位产品能耗较高。

3、服务业产业发展方面。由于我们发展的后进性,产业发展重量轻质、经济发展粗放、重物质生产轻品牌、商标、专利、信息、市场网络及创新环境等无形财富的生产和集聚,这是传统产业观的典型特征。

三、产业发展思路

1、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

按照特色工业园区“一园三区”的发展格局,工业发展重点布局于城镇经济带,包括龙岩工业园区、南城产业区、水江产业区、南平产业区。

龙岩工业园区。龙岩工业园区是工业增长的核心载体,主要发展以高新技术、新能源开发、新技术研发等产业。

南城产业区。南城产业区以庆岩为中心,以博赛矿业集团氧化铝项目为重点,发展煤—焦—(气)配套产业,形成氧化铝、机械工业产业。

1——

水江产业区。水江功能区依托丰富的铝土矿、煤炭、石灰石、大理石和方解石等资源优势,以黔北地区铝土矿资源为补充,发展以中铝集团氧化铝为主的铝工业、矿山机械等配套产业,切实发挥其区域工业发展的骨干支撑作用。

南平产业区。南平功能区依托丰富的煤炭和优质的石灰石、石英砂资源,大力发展水泥和玻璃两大建材产业。同时现有造纸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培育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产业群。

2、大力发展工业产业集群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工业化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以发展资源特色工业为重点,突出发展铝工业、煤化工、建材工业、纺织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引导发展机械、化学等传统工业,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重庆市铝工业基地、建材基地、纺织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以矿产资源加工业为主要支撑,传统产业焕发活力,新兴产业快步发展的工业产业格局。

建设铝工业基地。按照“矿山—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氧化铝为核心,加快原煤、电力、化工等配套项目建设,初步形成铝工业产业链,加快建设重庆市铝工业基地。

建设建材基地。抓住重庆主城区实施“退城进郊”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南川建材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通过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发展以干法旋窑水泥、浮法玻璃、空心页岩砖、建筑钢材等产品为主的建材工业,为南川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建设纺织基地。以苎麻、蚕茧加工为重点,加大苎麻、蚕桑基地建设,发展麻类植物产业和茧丝绸产业,主动承接重庆主城和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按照苎麻—纺纱—织布思路,加快建设重庆市纺织基地,打造“纺织城”。

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方竹笋、优质稻、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完善的种植—加工产业链,培育产品品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服务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城市整体服务功能。

建设渝南黔北地区商贸中心。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提升商贸业整体水平。高标准建设城市中心商圈,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入驻,逐步建成1—2个集购物、休闲、文化、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标志性购物中心。加大乡镇集贸市场和村级便民店建设力度,建成城市中心商圈、专业市场、乡镇(社区)市场、村社商业点三个层次的商业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绿色农副产品交易,工业品综合批发等专业市场,发挥南川在渝南黔北的商贸带动辐射作用。完善服务,引进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入驻。

建设渝南黔北地区物流配送中心。充分发挥南川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引进大型物流公司,建设工业原材料、产成品及生活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业,促进我区物流尽快融入重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鼓励生产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引导工商企业外包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善物流网络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完善物流市场,管理规范,健全物流业相关标准,提升物流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建成连接重庆主城,辐射黔北的物流配送中心。

着力打造旅游胜地。充分利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

销战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树立南川“清凉世界、植物王国、秀美山川、旅游胜地”的旅游形象,全力打造“五张名片”,即:打造中国旅游名山、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渝南黔北特色风情旅游区、重庆近郊山地休闲度假科考观光健身旅游胜地、旅游支柱产业。配合重庆交旅集团,全面推进金佛山整体开发。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以金佛山为主的南部生态旅游发展,着力把金佛山打造成为重庆市知名的旅游品牌。大力开发地方特色饮食、地方特色产品、地方民俗文化,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营销活动。将南川打造成为重庆近郊休闲、度假、科考、观光、健身的旅游胜地。优化旅游环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区内休闲旅游,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休闲旅游环境。努力开发旅游商品。

着力构筑金融融通体系。健全金融机构体系,积极引进更多金融机构入驻南川,提高金融中介组织专业化水平。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邮政储蓄业务功能,完善农发行职能,推进商业银行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积极引进贷款担保机构,积极发展证券业、保险业。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快捷、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信贷工作机制,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将南川打造成为渝南黔北地区金融功能最完善、金融创新能力最活跃、金融品种最多、金融实力最强、金融服务覆盖面最广泛的金融中心。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中介服务业。顺应城镇化快速推进态势,促进房地产业积极健康发展,引导市场主体向高档小区和中低端房地产产品双向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廉租房建设。加快新城区整体开发步伐。引导中介业健康发展,规范中介市场,发挥其个性服务、沟通桥梁、第三方监督、科学鉴定、客观公正等作用,加快发展咨询、会计、评估、审计、法律、技术、设计等中介服务业。

4、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率先形成现代农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格局,建成科技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培育优质稻、蔬菜、茶叶、苎麻及畜禽五大优势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带,建成一批专业化、上规模、上档次、有优势的重庆市优质农产品基地;着力推进以兴隆、大观、土溪、河图四个乡镇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展示区建设,着力打造与生产农业相结合的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形成特色农业体系。

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引进实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大的大型龙头企业,重点在笋竹、优质稻、中药材、瓜果、茶叶、蔬菜、畜禽以及苎麻加工等行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联营等方式组建15个区内龙头企业,壮大发展重庆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以上。围绕“绿色、生态、无公害”等特色,切实搞好农产品品牌策划与包装,加大地域品牌建设与保护力度,完成金佛山方竹地理标志保护申报,提升“金佛山”“南川米”等农副产品的品牌形象,同时创立一批新的品牌。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建立农业生产流通体系。加大农业生产流通组织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接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以“万村千乡”工程为依托,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加快推进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名、特、优产品推广市场以及农产品营销中心的的建设,完善配送服务,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创新和完善

农机经营机制;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机具,以各类基地率先试点,示范带动,率先促进农用工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良种良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技能和经营水平。

第三篇:我国民营经济投资的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民营经济投资的产业结构分析

潘洁 张莹 楚英杰摘要:随着民营经济地位日益上升,民营资本在各个产业中的分布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总资本在各产业中的配置,并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文章对除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以及股份制经济中国有成分以外的民营经济投资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结构失衡

投资结构是投资整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数量比例,代表着资源配置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民营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民营经济投资不断增加。国家统计局将我国现有的经济类型分为九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其他经济。

一、民营经济投资结构的现状(见表1)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来看,民营经济投资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13.1%上升到2024年的38.5%,民营经济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然而,在民营经济内部,民营资本投资并非处于均衡状态,民营资本投资仍有所侧重,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整体上看,民营经济投资增长快,增长潜力很大,但涉足领域不多

仅从表1可以看出,民营经济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所占比重上升很快,已达1/3强;增幅很大,1997~2024年,平均每年增长14.8%,2024、2024年增速更是达到20%以上。但在总量增长较快的同时,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并不多,大多数投资集中在房地产、建筑业等领域,而农业、服务业领域的投资仍显不足。例如,在2024年中国内地100首富排行榜中,就有47位民营企业家投资于房地产业。

(二)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民营经济对农业的投资偏少

目前民营经济投资主要集中于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民营企业家很少涉足农业领域。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民营经济对农业的投资逐年下降,1996~2024年间,平均每年下降2.4%。农业领域投资增速缓慢,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增长速度逐年下降。由于民营资本趋利性强,而农业产业投资大、见效慢、收益低,很少有民营企业家投资于该领域。民营资本的缺少使全社会对农业投资增长缓慢,动力不足,造成农业发展长期过分依赖国家投资的局面。

(三)在工业投资内部,民营经济对各行业投资不均衡

从国内诸多统计数据来看,内地民营经济投资的重点是房地产、制造业、建筑业等投资量小、周期短、见效快的领域,而在基础设施、高科技产业、教科文卫等领域却很少见到民营经济的踪影。据统计,民营资本在制造业投资总量中占25.8%,高出国有投资14个百分点;而其在电力、水和蒸汽的生产和供应中的比重比国有经济少8.3个百分点,交通信息业少24.2个百分点,社会服务业少7.4个百分点。再加上农业投资的落后,我国民营经济投资形成了部分见效快的工业行业单兵突进,农业和其他工业行业两翼落后的格局。

二、民营经济投资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过多的进入壁垒是民营经济投资产业结构失衡的首要原因

时至今日,国有经营和投资仍遍布各行各业,涉及经营领域多达80多个,国家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也多达60多个,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领域却只有40多个。民营经济的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行业和地区进入限制等方面。对于某些所谓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部门利益较为突出的地区,民营资本依然受到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进入限制。据统计,截止到2024年,民营经济在近30个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诸如大型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业、金融保险、教科文卫等领域都是民营资本“限进”领域,而只有一些传统产业如家电、纺织、服装、饮食和房地产等行业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民营资本呈现严重的行业和部门投资结构不均衡。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内部由于利润率的不同,亦有冷热之分。例如,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逐渐升温,大量民营资本涌入房地产领域,由此带来了新的不均衡。

(二)民营资本的短期趋利性是民营经济投资产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共同的目标。但短期趋利性却不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特征,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当企业完全处于短期趋利状态时,企业有可能丧失追求长期利润的动力和信心,仅有的短期利润也可能因此而消失,这种“短浅的目光”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民营经济在长远规划方面要欠缺很多,民营经济往往是“哪里赚钱朝哪儿跑”,很少全面考虑行业的长远发展前景。

(三)外部投资环境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对刚刚起步的民营经济来讲,投资环境在企业的成长中更是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为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政府一直在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如消除政策歧视、鼓励区域投资、疏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为民营经济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然而,这些措施依然不够,特别是一些硬性环境建设不够,如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这就大大限制了民营企业家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的动力和信心。而在投资软环境方面,民营企业依然不能与国有企业享有同样的税收优惠和融资优惠,对民营企业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放宽行业、地域的准入限制,为民营经济“松绑”

政府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一些新的领域,坚持民营资本能办的事,尽量让民营资本办,同时做到“国民平等”、“内外平等”,让民营资本真正享受“国民待遇”。除了极少数需要国家独资控制的部门和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外,全部竞争性领域和其他所有适于民营资本参与的领域都应向民营资本开放。具体地讲,政府在下列领域可以鼓励民营资本的大量进入:一是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如铁路、电信、民航等;二是基础设施领域,如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地铁、自来水等;三是高科技领域,如信息产业、网络技术等;四是金融领域,民营资本对金融领域,特别是保险、证券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兴趣,政府应积极加以引导;五是一些公共项目,如高等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可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减少政府压力。

(二)政府要积极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政府应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投资外部环境,改善民营经济投资的硬性和软性环境。为

此,政府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国有经济要首先从竞争性领域中完全退出,把竞争性行业让给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其经营优势。

2、制定和颁布保护私人财产权利的法律、法规。合理、有效地界定民营企业的产权,积极保护其产权和经营成果,以有效的保障推动民营经济长期投资。

3、完善信息传递体系。完善各种宏观、微观经济指标发布体系,该由政府提供的信息要及时提供,为民营企业家创造畅通的信息渠道,减少其交易成本。

4、完善对民营资本投入较少的行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租金减免、政府担保等方式,鼓励民营资本投向高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

(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金融支持对民营企业投资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行上存在的问题是:无法满足那些贷款量小、笔数多,但要钱急、时间短、周期快的民营企业的需要,无形中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解决融资难问题对民营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为此,一要大力发展非国有融资机构,非国有融资机构为个体、民营经济提供服务既便利,又可以降低其融资成本;二是由政府组织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民间信托机构,吸收散户资金,专为民营企业服务,民营企业直接获得资金;三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对一些特定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如对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实行贷款政府担保,可以借鉴美国的政策,一般性商业贷款担保和注册发展公司贷款担保相结合。政府出面担保,使银行贷款风险降低,同时也极大调动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民营经济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投入的增长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物质基础。我国加入WTO几年来,国内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尤其是面临着与技术水平优越的国外企业的竞争,民营经济应该及时考虑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问题。政府要从宏观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疏通落后企业退出渠道,政府投资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财政贴息、参股、担保等方式,扩大财政资金的作用,以此带动民营企业家按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邱华炳,刘晔.投资结构变迁的体制转轨背景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24(8).2、邱华炳,庞任平.投资经济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24.3、戴玉林.投资结构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4、胡少雄.民间投资趋势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24(6).

第四篇:2024年交通投资结构变化

何建中:交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速公路投资降

21.5% 2024-03-25交通运输部

【声明】:转载《中国公路》《中国交通信息化》《中国高速公路》《中国公路文化》《中国交通建设监理》《交通决策参考》稿件须经书面授权。索取授权书 QQ: 471885979

在日前召开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表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安全形势稳中趋好,“因此总体判断,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态势还是平稳有序的”。

何建中介绍,今年1―2月,我国共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08.8亿元,同比下降5.1%,延续了去年同期负增长的态势,但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6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79.6亿元,同比下降9.3%;高速公路完成投资440.1亿元,同比下降21.5%;国省道建设、农村公路的投资增长比较快,分别增长14.3%和15.1%;内河建设和沿海建设完成投资54.9亿元和6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2%和55%。“高速公路投资大幅下降,国省干道、农村公路投资实现10%以上的增幅,内河建设和沿海建设的投资增长超过50%,这说明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优化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何建中说。

何建中介绍,1月份,港口煤炭外贸进港量达到2866万吨,同比增长41.6%,创造了历史纪录;港口原油的外贸进港量2477万吨,同比增长8.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5.8个百分点;1月份港口进口铁矿石7604万吨,同比下降了2.5%,但铁矿石的进口量仍处于高位。

第五篇:安吉产业结构

关于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意见(试行)

关于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试行)公开日期: 2024-04-07 公开时限: 索 引 号:ED-002-020100-20110413-007 主 题 词:

文件编号: 公开范围: 审核程序:

公开方式:

责任科室: 浏 览:1385

来 源:安吉县发展改革与经

济委员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24〕80号)和《中共安吉县委关于“转型升级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安委办〔2024〕10号)精神,现就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突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线,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以推进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突破口,以节能减排为导向,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安吉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动力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

——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大力发展“2+5”产业,即改造提升椅业、竹产业两大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新型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五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到2024年,椅业、竹产业、装备制造、新型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销售收入年增长率分别达到20%、15%、25%、25%、20%、25%、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省平均水平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到2024年,规上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左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达到20%,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23%以上;品牌与营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增国家级名牌2只、国家级驰名商标2件。

——企业规模档次明显提高。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到2024年,全县规模企业达到500家(新口径),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20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50亿元以上企业2-3家,上市企业2-3家。

——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升。万元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十二五”计划指标要求。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存量调整,着力提升发展传统产业

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标准推进椅业、竹产业改造,注重研发、设计和营销,加快产业链延伸,形成产业配套能力强、区域品牌影响力大、资源控制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传统产业发展新格局。椅业 要做强中高档办公椅;加快高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做大以高铁、汽车、客轮、飞机配套等为主的特种椅;积极形成产业配套生产能力,鼓励发展高弹性海绵、椅用升降气压杆、高强度转椅托盘、支脚、万向轮,以及有利于产业升级的其他配套零部件生产。竹产业 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加快推进“以竹代木、以竹代钢”步伐,提高竹材料的研发、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力,加快竹材在家具(椅业)行业的全面运用,实现竹产业与家具(椅业)的全面结合,开发出具有安吉特色的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展竹材应用领域,开发生产竹纤维纺织产品、竹碳、竹油、竹叶黄酮及延伸产品、竹材其他生化加工产品等。通过积极发展竹产业总部经济、在外地产竹大县建立加工基地等方式,增强资源控制力。进一步打响“世界竹都”、“竹业总部”的品牌,掌握行业话语权,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强势品牌企业。(二)推进增量优化,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新型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新型竹木机械设备开发、工程机械、新型环保及节能设备、汽车关键零部件、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精密轴承、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子元器件关键设备等;新型纺织 重点发展先进纺织化纤、竹纤维系列产品及汽车、土工、环保、包装、农用、家纺等符合生态要求的产业用纺织品、无纺布的开发及产业化等; 新能源新材料 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新型建筑材料,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环保型高性能装饰材料开发、高性能磁性材料,纳米级膨润土、新型生态型(易降解、易回收、可复用)包装材料等;生物医药 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和药物、抗癌和抗病毒药物、天然药物、中成药现代化深加工、新型卫生材料和医用敷料、新型诊断试剂、营养保健品等;绿色食品 重点发展方便食品、特色旅游食品、以竹笋为原料的功能食品、以精米为原料的黄酒、品牌矿泉水、果蔬汁和茶饮料、有机蔬菜、白茶及有机茶精加工等。

四、主要措施

(一)优化落实产业、区域布局,突出规划引导促转型升级

为了进一步增强园区的要素集聚度,坚持“企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土地向重点产业集中、政策向优势企业集中”的“三集中”机制,进一步整合现有园区,分类推进,加快培育具有空间集聚规模优势的大产业平台。

鼓励开发类型区: 以开发区(含低丘缓坡)、天子湖、临港三大工业平台的开发区(递铺镇)、梅溪、高禹、良朋、皈山五个乡镇为主,县域内所有新上重点项目原则上向三大平台集中。土地指标、基础设施、项目风险投资、税收优惠等政策优先面向该三大平台。

适度开发类型区: 孝丰、昆铜、溪龙三个乡镇,根据现有基础和条件,以及产业布局规划和项目质量,适当分配土地指标,逐步提升发展。

零土地开发类型区: 杭垓、报福、天荒坪、鄣吴、山川、上墅、章村七个乡镇,鼓励盘活现有的工业用地,原则上不再另新分配工业用地指标。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吉县工业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对于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不予供地。天子湖现代工业园(高禹、良朋)重点发展特色机电、汽车配件、新型材料、新能源、新型纺织等产业,加强培育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临港工业区 重点发展新型建材、新能源、精细化工、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加快规划建设化工集中区,同时大力发展物流业和仓储服务业,形成大宗货物集散和中转中心;开发区城西北工业新城和城北工业新城 总体上大力推动椅业、竹制品两大主导产业提升的同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发展生物制药、新型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项目。其中,开发区城西北工业新城(含塘浦、康山、皈山低丘缓坡)提升椅业、竹木业两大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精工机械等产业; 城北工业新城(城北核心区块、阳光区块、健康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医药、新型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孝丰竹产业科技创业中心 重点发展竹工机械、高档竹制品产业,力争建成国内竹产业集聚度最高、规模最大,集研发、生产、交易为一体的产业创业中心。

加快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园区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建设职工公寓,完善生活区内商业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至2024年,职工公寓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加大生产性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园区生产配套能力,重点是加快园区供水及污水管网、供电、供气、供热设施建设。

适度提高容积率。城北新区、城西北园区、健康产业园等区块容积率不低于1.2,天子湖现代工业园区、临港工业园区、皈山低丘缓坡容积率不低于1.1。上述园区内,重型装备制造业经过批准容积率可适当降低;超省定标准容积率部分,办公、生活设施所占比例可适当放宽。其他园区项目容积率严格按照控制指标执行。各园区(乡镇)可根据各地实际,结合产业特点,在县定标准基础上,对重点区块适当提高容积率要求。

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引进。鼓励引进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0.72吨标煤的项目,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0.80吨标煤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核准、备案;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0.72-0.80吨标煤之间的项目,视项目类别、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等指标情况来确定是否核准、备案。

(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突出引领带动促转型升级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服务政策。一是 确定龙头企业培育标准。在鼓励发展的七大行业中,根据企业综合评价指标,对行业排名前列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培育对象。二是 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县财政每年整合5000万元资金,用于龙头企业培育。三是 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对于列为龙头企业培育对象的企业,兼并与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在征缴的契税、不动产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按县财政所得100%奖励企业;企业兼并重组后,其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转增为注册资本,属于个人股东的评估增值部分缓征个人所得税,在个人股东转让其股份或企业清算股权时,一并征收个人所得税;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给予用地、能源指标优先考虑。在具体扶持过程中,按竞争性谈判方式制定“一企一策”政策,具体由县经贸委牵头确定。

(三)建立项目评估机制,突出项目把关促转型升级

一是 严格项目前期审核。建立由招商局、经贸委、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建设局、工商局等部门和项目专家咨询小组组成的项目审核评价机构。项目专家咨询小组以聘该类行业权威人士和高校学者为主,主要是判断项目产品在行业内的地位、水平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竞争力。有关部门主要是根据部门职能,为项目落地提供联系、协调、证照办理等服务。项目前期审核内容。主要围绕:(1)项目产品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导向;(2)是否符合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3)投资强度、容积率、开工竣工时间是否符合项目控制指标标准;(4)环保和节能方面是否符合基本要求等。审核方法。根据我县实际,实行分类审核:(1)对目前已备案供地项目不重新审核;(2)对已签订协议但未备案或未供地的项目,供地前必须通过项目审核。其中,部分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修改协议,经修改后仍达不到我县要求的终止协议;符合要求的方可优先供地;(3)对2024年1月1日后洽谈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签订正式协议。二是 严格项目后期评估。项目后期评估内容。主要包括:(1)项目的投产经营是否按协议约定的项目实施;(2)土地利用和建筑有无违法、违规现象;(3)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指标是否达到控制标准,是否按合同约定按时开工、竣工;(4)环保和节能设施是否按规定完成全部投入并正常运行;(5)预期投资效益实现情况等。评估方法。由县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办召集有关部门组成验收评估小组,(1)对2024年8月31日前供地的工业项目,可按原投资合同执行;(2)对2024年9月1日后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现有省级标准,合同标准高于省定标准的按合同标准执行。对下列项目委托专业中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占地面积50亩以上或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乡镇(开发区)提出评估申请要求的项目;其他验收评估小组认为有必要进行评估的项目。对评估结果较好的企业,在安排各类专项资金、享受经济政策、土地与能源指标提供、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对达不到标准的项目,督促企业进行限期整改。

(四)鼓励企业有效投入,突出技改创新促转型升级

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创新,提高鼓励行业的重点项目技改创新的扶持力度。以开展“五年百亿技改促升级 ” 活动为载体,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 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对于现有企业技改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在享受国家、省级政策的同时,按照1:0.5标准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二是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现有鼓励发展行业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项目,由牵头企业或院校取得突破且产业化生产的,经验收合格,给予投入资金1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三是 建立现有企业技改项目库,每年筛选确定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在享受《工业经济三十条政策》鼓励先进设备投入普惠政策的基础上,适度提高奖励标准。两年内单个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投资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零增地技改项目为2500万元),竣工投产后给予项目先进设备6%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不重复奖励)。四是 加快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开展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被认定为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的,分别奖励50万元、300万元;批准为省级、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的,分别奖励10万元、50万元。

(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突出集约发展促转型升级

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升级改造。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统筹安排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落实相关税收和金融支持政策,支持企业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设备等为重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落后产能进行升级改造。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2-3年时间的努力,逐步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主要对象为占地面积大、社会贡献小、单位能耗高、污染比较重的行业和企业,每年由县经济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税收)、环保、安监、城管、供电、银监、社会保障等部门公布具体标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一是 取消该类行业和企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及有关减负政策,按照征缴最高标准执行。二是 强化约束机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加强对建材、化纤、造纸、有色、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督性监测、减排核查和执法检查,加强对企业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通过吊销排污许可证、依法撤回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许可证、停止供电等强制手段加大处罚。三是 强化经济杠杆作用。对超能耗企业和产品,通过实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及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四是 实行严格信贷控制。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贷款支持。五是 对在规定期限未能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企业,按标准全额征收企业社会保险费。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考核。每年按照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要求排出淘汰对象,任务分解到所辖乡镇,年底按照先进制造业基地节能降耗考核内容要求对乡镇进行考核。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乡镇和企业,在安排工业转型升级资金、节能减排资金、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支持、能源指标下达等方面给予倾斜;对高耗能企业单位GDP能耗指标下降到规定值以内的,给予适当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乡镇进行通报、限期整改和实行“区域限批”,对不据实上报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情况或整改不到位的乡镇,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六)完善产业招商政策,突出增量带动促转型升级 一是 鼓励引进“大好高”生产性项目,给予“一事一议”政策。“大好高”生产性项目是指:合同外资1500万美元(含)以上,自项目批准十二个月内实到外资8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总投资3亿元以上、注册资本1亿元(含)以上,自项目批准十二个月内实收注册资本6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且计划2年内投资3000万元以上,亩均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省定标准120%以上且项目达产后亩均工业增加值达到80万元以上、入库税金总量达到800万元以上且亩均实际入库税金达到10万元以上的项目;世界500强、中国50强企业母公司直接投资的项目。二是 实行分段奖励措施。凡符合招商引资奖励条件的生产性外资项目,给予引荐人员(单位)验资金额5‰的奖励,首期15%注册资本到账并完成验资后按照实际到账外资数额和奖励标准兑现首笔奖励,其余奖励在项目主体开工后按照外资实际到账发生进行兑现。凡符合招商引资奖励条件的生产性内资项目,给予引荐人员(单位)实收资本金额3‰的奖励,按照法律规定完成注册登记的,即按上述标准兑现首笔奖励,其余奖励在项目主体开工后在实收资本发生进行兑现。符合奖励条件的内外资项目,在项目获批之日起六个月内动工的奖励标准上浮20%,在项目获批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动工的执行上述奖励标准,在项目获批之日起十二个月后、二十四个月内动工的奖励标准下浮20%,在项目获批之日起二十四个月内未动工的不再奖励。(具体办法见安政办发﹝2024﹞33号文件)。三是 对乡镇奖励。项目落户乡镇(开发区)可享受工业用地报批规费、税收封闭运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项目由其他乡镇引荐的,企业投产之日起3年内所产生的税收县财政所得的30%给引荐乡镇。

(七)完善综合评价体系,突出考核评价促转型升级

评价对象: 全县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占地面积30亩以上的制造业企业。评价指标: 采取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实际入库税收两项发展性指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两项否决性指标组成。两项发展性指标满分为100分,其中亩均工业增加值40分、亩均实际入库税收60分。但对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企业采取“一票否决制”,取消所有政策支持:(1)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明显高于同期全县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县内无法比较的,参照省内同行业平均水平);(2)主要污染物排放违反法律法规受环保部门处罚,或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或因企业环保原因发生群访或群体性事件的。

操作方法:(1)2024年底,对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占地面积50亩以上的企业进行首次评价;(2)2024年开始,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占地面积30亩以上的企业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运用:(1)媒体公布。每年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布评价结果;(2)政策挂钩。从2024开始,评价结果与工业三十条政策、各种扶持和优惠政策挂钩;(3)确定“2+5”行业龙头企业。对评价结果排名前列的企业列为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对象,享受“一企一策”的扶持政策。

来源:百度安吉门户网站

产业结构、投资结构(采访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