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沙小学交通安全教育知识讲话稿三号文库
- 黄沙小学交通安全教育知识讲话稿三号文库
- 促高新产业发展 高校与科研院所作用远未发挥三号文库
- 2024年工作计划:文体局人才工作计划三号文库
- 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经信委)三号文库
- 我的视角看人才管理[本站推荐]三号文库
- 2024年思想汇报:从价值观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三号文库
- 级别管辖异议三号文库
- 长城中学国防教育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寒亭区人大常委会3三号文库
- 2024年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大全五篇]三号文库
- 平泉经济开发区电子产业园招商项目简介(精选合集)三号文库
-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类三号文库
- 张家口旅游项目统计三号文库
- 县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三号文库
- 乌当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小文档推荐)三号文库
-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号文库
- 兴茂集团公司简介9.1三号文库
- 区委书记在全区要事和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五篇)三号文库
- 人才交流和人才市场建设经验总结三号文库
- 励志书籍_励志书籍排行三号文库
- 青年人才论坛动员部署会讲话(5篇)三号文库
- 小学生开学典礼演讲稿三号文库
- 市人社局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三号文库
- 人这一生:悲观·执着·超脱三号文库
- 短信幽默大全1三号文库
- 创人居奖口号精选三号文库
- 中国百货商场三号文库
- 在2024年全市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提纲(最终定稿)三号文库
第一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管理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管理
前言: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人才培养相比,人才培养的后续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应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人才管理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笔者就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管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金融服务主体的持续增多使得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作为我国金融业重要支柱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尽管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体地位,但市场份额正逐步缩小。究其原因,除竞争主体增加等客观原因外,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金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金融人才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当前,各家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并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银行改革发展需要和金融全球化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银行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然而,与人才培养相比,人才培养的后续管理(即人才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人才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创造财富的大小,人才管理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支柱,其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管理,在学习和借鉴国外银行先进人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努力探索出一条市场化的人才管理道路,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要注重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榜样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哲学,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接受、认同与信守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企业形象、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等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银行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培育一种新型的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努力塑造一种完美的企业形象,锻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吸引和留住人才。作为银行的主力军,人才无论是在政治思想上还是在业务知识上都较一般员工突出,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和表率。第一,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优势。通过人才的潜移默化,银行所有的员工逐步形成奉献的价值观,使他们与银行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第二,要发挥人才在业务知识方面的优势。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帮助和教育一般员工,营造一种浓厚的全员学习氛围,无形中增强了员工们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达到“人人成才”的目的。第三,要为人才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留住人才,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一点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薪酬是缺乏竞争力的。如果国有商业银行没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低的收入是根本无法凝聚人才的。因此,必须大力构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始终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承认人才的劳动和业绩,让人才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决策,切实为人才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才能从根
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
其次,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人才,为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数据基本上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管理也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远离“单机版”,实现“网络化管理”。第一,要转变人事管理的传统观念,更新传统的人事工作观念,实现人事工作手段由手动式向电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转变。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实工作的需要。第二,要建立统一的人才资源信息库,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一是要开发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综合性通用人事业务管理软件,并以此作为银行的人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软件;二是要加强领导,组织培训一批利用软件创建数据库文件的人事工作的业务技术骨干;三是要逐步创办自己人才网站,可以先由各省分行以自己名义注册创办人才信息网站,网络本省所辖机构的现有人才或后备人才,然后实现总分行资源共享。第三,要建立现代化的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这一系统对银行潜在的优秀人才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资源和成本,也有利于实现银行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和透明化。
再次,要建立健全银行的人才监督约束机制和人才退出机制,规范人才的各种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才管理也是如此。第一,要建立健全人才监督约束机制,对人才进行实时、事事监督,对其违规、越轨行为及时批评指正,并责令其限期整改。除加强对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可以制定一系列书面的规章和制度,如《人才行为规范》等,来规范人才的各种行为。要对人才的行为过程做出详尽的规定,使人才管理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第二,要实行人才退出机制。众所周知,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其时间性很强。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和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一些傲才者不学无术,很快“落伍”,不再是“人才”。因此,必须实行人才退出机制,使那些无法适应银行发展要求的过时“人才”逐渐从银行人才队伍中淘汰出去,始终保持银行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孝感市分行 张大军)
第二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种类
(1)利率风险。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定义,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市场利率发生波动以及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都会造成该种风险。在现实市场中,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造成市场利率不断发生变化,利率风险的存在使银行暴露在利率的不利变动中。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2)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即银行由于缺乏对于借款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的完全了解而产生了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则是由于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付的需要,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的风险。目前,上述特点还未暴露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型企业的转变,流动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4)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不规范的内部操作流程以及人员、系统或是突发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我国金融业所实行的分业经营,导致了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对象同质性,贷款对象单一性等特点。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大多限定于国有企业,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贷款方向。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倒闭、重组、改制等原因,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收回贷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风险管理权力责任制度模糊,缺少必要激励约束。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缺乏清晰的权力责任制度、激励约束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权力责任制度的缺陷,是指目前贷款权力的分布完全根据行政级别而不是根据风险管理能力来划分;而激励约束制度的缺陷则表现在激励不足、约束过度时银行信贷人员会选择消极怠工,而激励过分、约束不足时则会选择铤而走险。
(2)银行风险衡量方面存在缺陷,风险量化体系有待完善。
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用于银行授信管理和授信业务运作过程。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信用评级的其他重要作用发挥不够:在信用评级方法上,目前商业银行的做法与巴塞尔银行新框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信用评级的组织和程序方面,存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尤其是在进行风险量化时,计量分析不足,缺乏量化手段;现有量化指标不能体现出行业和规模之间的差别;指标的调整速度和行业风险的变化不协调。使计算结果失真。
(3)社会经济环境有待加强,外部作用加剧商业银行风险。
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信用评级机构的影
响力不大,社会各界对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信用中介行业发展滞后,已有信用数据库小、覆盖面窄,无法对市场主题的信用级别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1)培养和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营造健康积极的风险管理氛围。
加强风险管理,应首先注意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即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文化,上行下效,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上级应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及时揭示和报告风险。金融风险往往是动态的,商业银行业务层面的经营者和基层管理者对于具体业务中的风险往往最为敏感,了解的最为透彻。所以,每一位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都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才有可能使工作中的不良金融风险尽早暴露,使银行的可能损失降到最小。如此,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动态指标融入到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形成健康积极的风险管理氛围,在注意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关注风险的重要意义,使银行始终处于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状态。
(2)科学化治理结构,集中监督力量,树立正确的监督方向。
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公司法的组建规定,结合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在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和业务经营管理层的基础上,加强监事会职能,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监督机制。由此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监督事权的内在集中统一,外在监督机制的引入,达到合理运行监督机构,理顺银行治理结构,有效制衡银行内部人员控制的目的,形成银行治理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架构。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作。
(3)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加强风险管理职能。
不同类型的银行风险,其产生根源、形成机理、特征和引起的后果各不相同则需要采取不同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识别、评估以及监控全面风险的内部控制结构,完善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以总行、分支行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执行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加强业务标准化,实行有专门管理层负责的定期检查机制,建立起与商业银行日常业务发展同步延伸的反馈机制,系统地加强风险管理职能。
(4)运用科学信息决策系统,建立风险测评模型。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有利于将商业银行的信贷、会计、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部门搜集整理的信息汇集后自动分类、整理并分析,供内部人员作信贷审批、风险审查之用,以此给银行整个业务管理过程提供及时、完备、明晰的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同时借鉴西方风险管理的综合计量模型及量化计算方法。例如风险价值法、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信贷矩阵法、建立科学而实用的风险评测模型,以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整体管理策略,通过独立且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银行内部各个机构的风险进行有机统一的管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对各种类型风险的全面、全程管理。通过合理明确的职能、权责划分,实现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有效协调和联动管理。
第三篇: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内控制度完善措施
概要: 面对扩大金融开放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既紧
迫又现实的课题。本文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的内控是指为防范、发现、纠正决策及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对决策、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制而采取的制约、监督、评价、反馈措施。当前,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进行完善和强化显得十分紧迫,十分必要。
(一)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高发期。如何健全金融安全保障体系,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已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急需研究的课题。
金融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四个层次。其中,自我约束是银行内在的、对保障金融安全起决定作用的层次,而自我约束能力又取决于及时、有效的内控管理。因此,完善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防范当前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虽然经过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仍然较高,这已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应该说,不良资产剥离后,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各级行长对控制不良贷款要求不可谓不严,决心不可谓不大,但为什么成效不够明显呢?有市场判断不准、决策水平不高等原因,但关键还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审贷分离不够严格,风险责任不明晰,责任追究不认真等。二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银行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业务岗位的案件又呈现出高发势头,主要也是由于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内控管理不到位,要么是操作过程的内部制约不力,要么是执行制度不力。三是道德风险。目前我国银行由于管理仍带明显的行政色彩,靠“人治”的成份多,“法治”的成份少,内部控制严重不足,致使道德风险日益突出。上述三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内控管理缺陷造成,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对策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
(一)立足于防,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防范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由法规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待讨论通过后,统一在全行发布,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同时,要规范“立法程序”,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要从体制上着手,重新设计信贷经营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二是程序牵制的原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要坚决杜绝任何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二)强化过程监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一是加强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指导监督力度。人民银行要尽快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文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控步伐。把内部控制状况作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加大对内控问题较多的分支机构现场检查频率,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二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尽快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加快上市步伐,在法人一级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结构,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突出重点,集中抓好三个方面的控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涉及方方面面,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控制:
1、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按照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的要求,设计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结构。制定明确、成文的决策程序;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行使职权;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强化稽核部门在组织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工作直接对总行行长负责,促进内部稽核从合规性稽核向风险性稽核转变,从单一的事后稽核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转变。
2、信贷资产风险的控制。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监控的重点,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三分离的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推行信贷第一责任人、经营主责任人、审批主责任人制度,定期认真地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建立以风险评估和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信贷风险预警、借款企业经营风险预警,并及时向经营部门反馈。
3、会计系统控制。一是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会计监督。如建行湖北省分行正在投入使用的会计柜面综合系统,从程序上对各会计业务环节的风险进行了控制,基层网点业务交易数据均可集中到省分行,会计核算上移至省分行,基本上杜绝了“三假”现象。二是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对基层网点会计主管实行委派制和定期岗位轮换制,有利于会计人员抵制网点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不正当干预;三是建立柜员、综合员、会计主管三线监控体系。柜员只负责交易,综合员负责复核和授权范围内大额交易审批,会计主管负责对综合柜员的监督、柜员空白凭证领用检查。四是加强重要单证、现金及重要物品的管理
第四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
从几年来审计机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首要特征。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在剥离了1.4万亿后,不良贷款比率按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已超过20%(发达国家平均为2%),风险隐患较大。这些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而银行稀释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还比较弱。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减少新增不良资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银行风险任务艰巨。
二是资本充足率离巴塞尔协议规定(8%)还有一定差距,距国际先进银行(30%)有很大距离,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四是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触目惊心,而金融企业的防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却跟不上。一些银行急于扩张业务和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忽略风险和成本,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致使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往往是金融犯罪分子窥视的焦点。
五是银行风险出现新转化: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财政性支出,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贷款周期长、规模大、增长快,信贷的分散风险向集中风险转化;有些地方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形成房地产贷款巨大风险,抵债资产逐年增加,虚假按揭、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贷款,信贷的即期风险向其他资产的远期风险转化。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差距
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行为,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产生而产生的。目前,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化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其特征可概括为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等。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
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特别是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相比,在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1)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障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
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始取得实质性进展。
(2)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观念陈旧。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制衡目前还不够完善,内控的权威性不足,董事会还没有真正起到内部控制作用,内部控制活动实际上由经营层主导,内控优先的原则在一些业务领域没有充分体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4)风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独立性不够,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有些地方政府仍以不同方式对银行经营进行行政干预。
(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比较落后。
(6)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仍比较薄弱,监管方式和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监管责任没有落实到高级管理人员和岗位责任人,许多问题暴露后才发现。信息披露还不规范、不完备,对于风险信息披露尤其不充分。市场对银行经营管理监督约束有待加强。
三、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金融改革
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较快、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情况下,尤其要加强银行风险监控。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管理形势严峻。增强中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任之一。笔者认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从加强外部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市场监督三方面着手:
1、要实施严格的外部监管和考核。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到2024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质量和效益,尽快按国际金融通则和制度办事,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是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必须加强外部监督。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机制,重点加强对金融企业法人、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和考核。继续协助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是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和落实信贷责任制,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并要防范化解处置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和可能产生的财政风险或通货膨胀。
2、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所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1)构建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培育先进的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建立独立而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各机构风险统一管理;三是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各类风险实现全面管理;四是通过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实现全过程管理;五是确定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联动管理。最终实现以促进业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增值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2)完善内控机制,保障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内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最主要、最基本的防线,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首先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做起。建
立健全科学的决策体系、有效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盈利水平,是推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商业银行目前要加强内部控制组织建设、加强内控管理文化建设、理顺业务内部控制程序,完善岗位授权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3、建立规范的、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自觉接受市场监督。在2024年的新巴塞尔资本框架中,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市场约束与最低资本金约束、外部监管共同成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之一。市场约束要求银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在此过程中,风险信息居于关键性地位。银行业不仅要披露最为基本的关于不良资产等方面的信息,还要描述详细的控制风险的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银行的信息披露涉及银行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因而完善的风险信息披露需要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经营管理部门等多个层次的分工合作。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成为市场化的主体,必需满足股东的信息披露要求。就银行自身来说,引入市场监督,同时让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赢得广泛的认可,对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第五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有哪些
国有商业银行有哪些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四家银行成为合资银行是因为外资在这些银行中的股权比重已经接近25%的上限: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排名是怎样
根据《银行家》2024年核心竞争力排名,1、中国工商银行
2、中国建设银行
2、中国银行
4、交通银行
5、中国农业银行(注:排在并列第二名的和第四名的差距很微弱)
2024年商业银行财务评价排名:
1、中国工商银行
2、中国建设银行
3、中国银行
4、交通银行
5、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差距,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差距都很小)
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哪五家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
2、中国农业银行
3、中国银行
4、中国建设银行
5、交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