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整合工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57577.html

第一篇:整合工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整合工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市政协工作要点安排,围绕市政协专题常委会的议题,经济委员会、研究室在分管副主席的带领下,从3月12日至4月底,对我市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等四区、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怀远县的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长达一个半月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总体估价

这次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企业实地考察和统计分析,我们对蚌埠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得出以下评估结论:

1、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工业强市”战略已初见成效。“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使gdp增长率在“九五”后期持续下滑的不利条件下逐年攀升。2024年,虽然农业遭受严重水旱灾害,一产增加值仅为-15.3,全市gdp仍比上年增长6.1,达206.7亿元。近两年来,我市先后投入31.5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74个。其中,137项已竣工投产,拉动2024年工业增加值(现价)升至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18.5,实现利润6.2亿元;二产比重为43.7,比2024年提高3.4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我市工业经济的起飞蓄势待发。

2、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大优势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精细化工、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业近年来增势强劲。今年1月至4月统计,三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12.83亿元、7.06亿元和2.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82、106.5和83.29;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依次为24.5、13.48和4.5,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72.5。这是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来重点扶持三大优势产业政策诱导的结果,是符合蚌埠产业发展实际并且卓有成效的。

3、工业企业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统计,全市拟改制的国有工业企业共130户,截至2024年底已改制110户,占应改户数的85。全市民营工业企业577户,注册资金4.3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上升至40。改制后的企业,如晶菱机床公司、天润化工、滤清器总厂、双环电子、意义环保等,焕发出勃勃生机;民营企业,如昊方公司、盛世光学玻璃、安瑞科空压机、福康药业公司等,也在竞争中发展成为被市场认可的优势企业。事实表明,我市改制企业和部分民营工业企业已进入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即扩张、腾飞前期。

4、工业企业的空间布局更趋合理。我市工业企业“退市进郊”正向园区集中。今年1-4月份,全市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实现经营性收入19.29亿元,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全国步调基本一致,总体上已进入以重化工为标志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工业化水平仍表现为低水准、不全面、不平衡的初级水平状态。具体表现为:2024年,我市城市化水平为25,比全省2024年的平均水平还低5.7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43.7)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10.9和1.1个百分点;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一产比重比全国平均高出5.7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仍未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如:1990年以来我市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弹性为1:2.82,带有明显的“资本驱动”特点;我们的工业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资金、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的“资源约束型”企业;企业的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较低;市县工业产业同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仍然较突出。

二、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本次调研,我们听到城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部分综合部门负责同志和近50家企业负责人的心声,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密切关注蚌埠经济,强烈要求加快发展,已成为全市各行各业的共识,但同时也不乏落后于人的担忧。

1、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企业规模不大,档次偏低,影响经济快速发展。2024年,我市gdp排名居全省第九位,比第四位的芜湖市总量少81.64亿元。二产增加值90.43亿元,排名第七位,比第二位的芜湖市少近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我市时为220户,而芜湖市已有360户。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上,我市三大优势产业,目前仍处于“小、散、杂”的状态。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据统计,三大优势产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户(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精细化工业25户,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业27户,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业12户)。其中,除丰原集团、八一化工集团和华光玻璃集团等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外,余皆为中小企业,很多企业不具备规模效益。二是企业群体众多,集中度差;遍布城乡,地域分散,产业间关联度弱。三是产品门类繁多

第二篇:强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文章标题:强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近年来,**口镇始终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从优化经济发展软硬环境这一基础性工作入手,一手抓镇内现有企业的盘活、盘大、盘强,一手抓招商引资,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全镇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年全镇全口径企业实现总产值3.75亿元,销售收

入3.56亿元,利税总额4500万元,分别比2024年增长59.3、59、59.4;其中规模企业由3家增加到6家,完成产值9120万元,销售收入8664万元,利税1095万元,规模企业增加值2280万元,较2024年分别增长62%、61%、62%和60;招商引资3696万元,引进项目7个。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领导,规范管理,完善工业发展机制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展工业经济,已在全镇上下形成共识,工业兴镇、工业富民成为全镇工作的主弦律。一是成立专班。镇党委、政府先后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业专班,成立了全镇“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等工作专班,制定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驻厂责任制。二是明确责任。下发了《**口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意见》,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和奖惩措施。与镇内各单位签定了《**口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责任制》;强化各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管理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齐心合力配合抓的联动格局。三是营造氛围。每年都召开有农村支部书记、镇直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及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的全镇工业经济工作会议,镇里主要领导更是逢会必谈经济环境、必讲工业企业、必说经济发展,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职能部门支持,广大群众关心的良好氛围。四是规范收费行为。在“镇优经办”建立收费报批登记制度,凡镇内各单位和上级部门涉及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都要经“镇优经办”登记、核准,把好收费的第一道关。凡是“镇优经办”依据有关政策明确不能收费的重点项目和区域,不允许任何部门去收费。五是健全制度。在镇政府和镇直单位推行执法公示制、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等,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树立廉洁、务实、勤政、高效的政府形象。同时对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重大项目领导代理制度、撤资责任追究制度,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二、兴建园区,真情服务,搭建企业发展平台

我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不断完善硬环境,以新产品、新项目、新科技为载体,不断增强企业实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不断壮大园区规模,有效地促进了全镇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是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及办公室,出台了园区管理办法20条,将服务延伸到企业第一现场,对企业实行“零距离”服务。二是先后投资近60万元用于园区的扩建,确保了水、电、路及广播电视、通信通畅。三是帮助企业“引资引智”。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一方面争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先后引导企业贷款1800万元,社会融资1000万元,缓解了资金流动的压力;另一方面大量引进熟练工及各类管理人才,帮助企业加强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园区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场所,招商引资的理想平台。

三、增加投入,狠抓技改,努力盘大做强企业

技改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手段。党委、政府极力鼓励各企业盘大做强,各业主们也都铆足干劲,动脑筋、想办法,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鑫达管业建厂四年来,每年都投入近百万进行厂房扩建和设备添置,产能逐渐扩大,产品不断丰富;鸿基铸造将所有利润投入到扩大再生产,始终使企业处于全县发展前列;裕兴油脂三年时间内两次技改,共投入300多万元,使企业生产能力翻了两番,成为我镇目前产销额最大的企业。去年,外埠来我镇投资的规模空前,投入50万元以上的项目8个,其中续建项目5个,新建项目3个。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300万元,是全年计划1000万元的1.6倍。这些项目建成后,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特别是投资1200万元兴建的新裕农业发展公司,该企业现已建成,具有年加工原料50万吨,产值8000万元的生产规模。

四、大员上阵,强力招商,培植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

近年来,在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基础上,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突破口,出台了新的《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招商引资捆绑责任制》等一系列新举措。坚持大员上阵,专班招商;搭建平台,资源招商;优化环境,以商招商,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全镇先后共引进各类投资客商48人,兴办一、二、三产业等各类企业34家,到位资金超过亿元,仅**年实际到帐资金就达3696万元。这些企业的落户,为我镇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

第三篇:医保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自查报告

医保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自查报告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做好我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层层落实责任,制定了考核办法,各股室负责人分别与我局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落实了各项发展目标,界定了责任对象。

二、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保”):20**年市上下达给我县的“职保”参保人数为17570人,基金任务为2450万元。截止20**年12月31日,我县“职保”参保人数为17582人,完成了市目标任务的100.07%,征缴“职保”基金2670.4万元,完成了市目标任务的109%。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保”):20**年市上下达给我局的“居保”目标任务数为27700人,截至12月31日,我县城镇居民实际参保人数为29918人,完成市目标任务的108%。

三、做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各项业务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1、稳步扩面,超额完成全年扩面任务。一是明确扩面重点,锁定扩面目标;年初制定扩面工作计划,就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缴费办法通过电视媒体,发放宣传单等进行大力宣传;二是以人为本,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困难居民、失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工作;三是公布征缴咨询电话,方便群众咨询。

2、强化征缴,确保基金按时间进度足额入户。医保基金能否足额到位是医保工作健康运行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通过电话、文函、电视台公告催缴,财政代扣等方式保证基金及时足额到位,以保证医保基金的按时足额征缴。

3、及时审核结算,简化程序,强化基金风险管理。我局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流程,并通过各种办法简化程序,方便参保对象。一是率先在全市开通医保信息网,在网上公布医保相关文件和相关表册,减少了信息、资料的传递流程。切实方便参保人员,特别是大大缩短了异地就医参保患者的申报、保障时间;二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稽核力度,实行查房和查病历制度与回访制度相结合。每月不定时不定点对医院病人进行查实,对医保工作进行暗访,与参保人员进行核实。对不规范医保行为进行强有力整治,极大促进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4、加强学习,强化服务,提高业务水平

我局定期组织学习社保法和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以及医保业务知识,并把精神落实到各项基础工作中。一是整理、规范每年更新的城镇职工、居民参保人员的资料;二是有效提高全局干部职工业务水平,不定期的对职工进行医保业务知识考试;三是召开全县医保业务培训会,为医保工作培训业务骨干力量,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四是强化窗口业务服务,落实“首问负责制”,并公开各项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我局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工作上虽做出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存在距离。今后将加大服务力度,多深入群众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帮助解决,争取做到尽职尽力。

第四篇: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全县经济工作分析会议精神,根据县委十届五次全委会议筹备工作的安排,县经济局、商务局组建了调研工作组,围绕如何落实“工业富县”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深入各乡镇、重点工业企业进行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和工业

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024年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确立了“工业富县”战略,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增强经济实力的关键和缓解财政困难的主要途径,加强了对工业经济的领导,理清了工业发展的思路,完善了工业经济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和主要动力,全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健 全工作机制、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培植支柱产业、扶持骨干企业,走出了一条外引内联、矿电结合、工农互补的符合我县县情的工业发展路子,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呈现出快速、健康、稳步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以不争的事实彻底改变了**“谈工业色变”、“**不能办工业”的局面,形成了“**可以办工业,能办好工业”的新共识。主要表现在:

1、工业经济发展加快。2024年末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0550万元,比2024年增长237 %,年均递增27.5%;完成工业增加值17170万元,比2024年增长168%,年均递增21.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14万元,利税总额3230万元,利润总额2024万元,分别比2024年增长690.5%、850%、847%;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103万元,比2024年增长702%。五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于全州县市的前三位。

2、新建了一批工业企业。2024年以来,全县新建工业企业22户,包括:**金泰矿业有限公司、**东景矿业有限公司、鑫联麻业有限公司、博南茧丝绸有限公司、康源矿业有限公司、康华矿业有限公司、大湾塘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下河电站、北斗松香厂、浙龙松香厂、龙源石膏有限公司、昆明集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云南鑫鹏高岭土有限公司、云南三江水泥有限公司**分公司、龙街双堆子石膏厂、鑫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鑫龙燃料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安宁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分公司、大理三鑫矿业有限公司、城德利丰矿业有限公司、日泰硅业有限公司、腾达金属硅厂。其中招商引资企业20户。工业经济的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实力显著增强。

3、工业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出台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并完成了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工业在全县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年都拉动全县经济4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扭转了一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低速低效的局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县上下发展工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工业、干工业的良好氛围,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全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带动财政增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24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4.9%。

4、工业规模经济加快发展,工业产业格局加快形成。2024年末,全县法人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5%,首次超过了个体工业,2024年达45.3%,工业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以小水电为基础的矿冶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三大产业加快发展,2024年产值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36%、20%、12%。投资700万元的苏屯工业小区一期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并通过州级验收,“厂水工业带”初步形成并继续发展壮大,工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5、工业发展对财税增收的贡献取得历史性突破。2024年,全县直接和间接来自工业方面的财政收入达2024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0.8%,首次超过“两烟”,成为对财政收入贡献最大的产业、最主要的财政增长点和亮点。2024年工业对财政收入的直接和间接贡献达3106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35%。

6、非公经济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全县工业企业中,除电力公司和供排水公司属国有控股企业外,其它全部属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骨干和主力,在加快财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挑起了壮大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的大梁,为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招商引资主要成就

自2024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战略,招商引资工作初显成

第五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委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指出:要实施“人才立县、兴工强县、引资兴县、民营活县、农业稳县”战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明确地指出了我县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途径和发展方向。我局作为县属经济综合部门,应首当其冲和坚定不移

地贯彻落实好县委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一、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

㈠工业企业情况

我县共有工业企业70户,其中:原县属工业企业7户,乡镇工业企业64户。全县工业企业总数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矿冶化工企业24户;建材企业21户;其它加工企业19户。

㈡发展现状

2024年,我县的工业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274万元,工业增加值109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826万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增加值1723万元,同比增长94.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7448万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增加值9218万元,同比增长1.3。

今年1-5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9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65.7万元,同比增长110.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899.2万元,同比增长16.3。

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虽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县(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对“兴工强县”的思想解放不够,发展工业的思路和办法不多,有的部门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工作滞后;二是工业经济在全县GDP总量中比重不高;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四是工业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五是融资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六是缺电严重、铁路运输紧张和原材料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㈠增强“兴工强县”意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人民,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兴工强县”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兴工强县”意识,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使我县工业发展壮大,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完成党的十六大及XX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㈡突出工业发展重点。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树立一个思想,建设两大园区,培强三大产业,实施八个重点项目”的工业发展思路,认真抓好电力、化工、冶金、矿产、建筑建材、亚麻加工、乳猪、乳腐、酒和茶叶等重点工业发展项目,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步伐。

㈢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两大园区建设为依托,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核心竞争能力和质量效益,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把南塔集团、正兴集团、宏羚集团、电力公司、渝滇公司、三利公司、恒德水泥制品公司、兴华食品公司、兴滇公司、香料厂等规模以上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并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延伸生产、加工等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全县工业快速发展,稳步推进我县“兴工强县”进程。

㈣加速非公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维护非公经济的合法权益,放心、放胆、放手发展非公经济,把民营化与工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兴办工业,推动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引资兴县”的战略决策,牢固树立亲商、爱商、重商、扶商的思想观念,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我县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工业资产闲置较多等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网络招商、会展招商、全民招商、老乡招商、委托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扩大经济技术交流,以大开放促进我县工业大发展。

㈥加强宏观产业政策的指导和协调。要紧紧围绕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认真做好我县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一是要认真抓好重点企业的技改项目,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正确处理好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重点扶持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三是要抓

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力;四是要加大本县范围内重点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加大项目调研、论证、考察和前期工作,认真做好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调服务。

㈦加快工业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要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三是要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工作,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㈧切实抓好工业发展的投融资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和金融部门对工业骨干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加大投融资力度;二是要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县工业建设,投资工业发展项目,实现老板发财、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使全县工业企业步入正常健康的生产经营轨道。

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工业经济,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对我县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冶金化工产业和具有丰富资源的矿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防止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广泛推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切实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㈩转变作风,搞好服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兴工强县”和“引资兴县”的战略决策,确保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严格按照省政府对公务员的“八条禁令”要求,勤政廉政,务实高效,搞好优质服务,把“兴工强县”、“引资兴县”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推进我县“兴工强县”进程,为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整合工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