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物传记文言文人复习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53560.html

第一篇:物传记文言文人复习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复习

一、定义: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分类:自传、评传、回忆录

三、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做了什么事?(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会写几件事。)

3.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年号纪年:(1)、年号+初,如:乾元初;(2)、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 ;

(3)、年号+中,如:天监中;(4)、年号+末,如:建安末)。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主要关系有:

1、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

2、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3、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4、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

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太史公曰:„„;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聪慧诚信)谅(诚信宽容)直等;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材料,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

四、掌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表揭发的:劾、讦、揭

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32.表朝见的:朝、觐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39.表暗中的:阴、间、密

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

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48.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孤(幼年失去父亲)阪(山坡)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勤(辛劳)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县令)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造(造访)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49.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太尉:军事首脑

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主簿:秘书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太史:记史,管文收

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

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

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丞相:相当于宰相

第二篇:文言传记

传记类文言文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②缑氏:县名。③将漕:领送漕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输家财半助边。输:捐献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见:我C.于是上久不报式。报:答复D.上过其羊所,善之。善:认为……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尊显以风百姓。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C.上贤之,下诏曰……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人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1

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

战,以力效国。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

很难得了。

4.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

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

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

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5.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1)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2)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

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

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

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

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

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

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

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

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

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

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

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B.处穷达,临祸福穷:贫困

C.知伊阳县知:掌管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7.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

不单是因为他又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之路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

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正义直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

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

鸣机夜课图记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楼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已,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归先府君归:归来,回来B.母工纂绣组织组织:纺织、编织

C.即怒而弃之弃:不理睬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延:邀请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①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日:“幸以此儿为念!”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把孩子抱在怀中为儿取暖;儿子在母亲怀中睡着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儿就读书为母解忧;儿读书稍有懈怠,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儿跪在地上直到读熟为止。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2)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17题。

吴顺恪六奇别传清·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 “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日:“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①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

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1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遽起,捉其臂曰于是,就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捉拿,拘捕

C.衣以絮衣,不谢,径去感谢D.稔知关河厄塞形势熟悉

15.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表现查继佐“施之恩惠”和吴六奇“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

A.吴生海内奇士以三千金为寿,邀至入粤

B.引入发醅,坐而对饮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

C.留引痛饮一月,厚资遣之备陈诸郡形势

D.帅上其功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有:一是自己读过书,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入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报的奇士形象。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2)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

第三篇:43个文言传记重点实词

1.按 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2.当 表奏皆当死 /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3.德 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4.衔 文度深衔之(怀恨)

5.乘 李侃率之以乘城 /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上)

6.论 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7.可 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

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岂,哪)

8.方 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比较)

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

9.少 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10.多 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11.视 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12.雅 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13.课 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14.简 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15.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16.聘 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17.克 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

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18.坐 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19.略 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20.亟 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21.干 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

⑶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22.董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23.构 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24.摄 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25.恤 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

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26.稍 积功稍迁(渐渐)

27.次 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 师次彭模(停留)

28.举 ⑴举孝廉(推举)⑵举进士(考中)

29.伐 ⑴此五霸之伐也(功业)⑵每一令出,平伐曰:“非我莫能为也。(夸耀)

30.矜 ⑴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夸耀)⑵愿陛下矜悯愚诚(怜悯)

⑶冯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庄重)

31.第⑴宋世景举秀才,对策上第(等次)⑵必躬造左公第(府第)

⑶第归,杀而鬻之(只管)(4)能取进士第(科第)

32.征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严光,不至。(征召)

33.微⑴人微言轻(地位低)⑵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⑶微言大义(精微)

34.购(1)督抚购金事发(索取)(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悬赏捉拿)

35.笃 ⑴疾渐笃(沉重)⑵笃于朋友(忠诚)

36.知 ⑴海内知识零落殆尽(了解)⑵子产将知政矣(主持)

⑶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智)

37.恶 ⑴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罪恶)⑵君之病恶(严重)

⑶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讨厌)

(4)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怎麽)

38.趣 ⑴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魏(催促)

⑵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旨趣)

⑶农赴时,商趣利(追逐)

(4)趣甚疾(疾走)

39.让 ⑴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责备)⑵争货财,无辞让。(谦让)

40.原 ⑴原其理(推究)⑵并原其罪,许以自信。(宽赦)

41.字字而幼孩(养育)

42.治(1)天下大治(社会太平)(3)合葬县治清白堂后(治所)

秩:(1)七秩寿辰(十年)(2)及荟(周荟,人名)秩满(任职)

(3)本三百石,宣帝增秩(俸禄)

第四篇:传记文言文中常见词语举例

2024届高三(9)班迎高考文言复习资料整理人:杨乐勤2024年5月

传记类文言文中常见词语举例(很重要)

1、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有这样一些: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摄: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它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96年)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24年)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兵。”(勃:人名。)

2、常见词语

数奇(shùjī)(命运坎坷曲折),驵侩(zăng kuài)(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泛指经纪人),县官(指朝廷),坟策(又称坟籍、坟典,泛指古书典籍),自居(自以为有某种身份),非礼(不合礼节),卑鄙(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秩满(指官员任期期满),服阕(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委输(输送积聚的货物;转运),委吏(管理粮食的小官吏),自许(期望自己干什么),自非(假如不是)黔首(指百姓),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泛指老年人),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藉田(古时帝王在春耕前亲自耕作农田以鼓励百姓的活动),下车(指官员上任),视事(官员在任内处理政事),望门投止(投靠有名望的家族),畋(tián)渔(打猎捕鱼),墨者(有贪赃行为的人),属辞(撰写文辞),累官(屡次升迁),左迁(贬

官),女弟(妹妹),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往来),具体(形体具备),三尺(指剑;法律条文),烈士(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舅姑(公公与婆婆),无赖(无所依靠;无聊),身体(亲自实行),结束(整装,装束),闾左(平民),豪右(权贵),苍头(奴仆),致仕(辞官),起复(重新起用),中使(宦官),中人(宦官;宫女;有权势的近臣;居间介绍或做见证的人),中贵人(有权势的宦官),掾吏(亦称掾属,一般官员),学官(又称学馆、学宫,学校、校舍),构会(结合串通;设计陷害),帑藏(tăngzàng国库),都试(即大试,汉代各郡中每年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诸生(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丁忧(又称丁艰,遭遇父母丧亡),居忧(又称居哀、居丧,守孝的意思),辟易(惊退),车驾(帝王外出时所乘,因而用作帝王的代称),戎狄(指少数民族),寿考(高寿),显戮(当众处决),乞骸骨(辞官告老还乡),块然(孤独地;亦作安适地),翕然(一致、安定的样子),报怨(报仇),不殊(没死。“殊”为断其身首以死),婚姻(结为亲家),文采(有才华),东宫(太子居住的东方,借指太子),两造(原告、被告双方),考竟(拷打死于狱中),阿纵(曲法纵容),兼道(以双倍的速度赶路),故事(旧例,以前的做法),妻子(妻子和儿女),不肖(没有才能)等等。

3、其它重要单词

寝(搁置),报(答复、回复),敕(一般指帝王的命令),贷(宽恕),典(主持),务(致力于),坐(常见意:犯……罪;因为),属(zhǔ,常见意:接连;连缀,缀辑;劝酒),逋(拖欠赋税;拖延),疏(臣子向帝王言事的奏章;上疏),课(督促),颐(面颊),诣(拜访;前往),就(靠近),因(趁着;通过;沿袭,继承),微(没有),辄(总是;就),特(只,不过),比(等到…时候;最近,近来;并列,紧靠),幸(宠幸;帝王驾临某地),夺(改变),诚(果真,如果;确实,的确),乘(登上),色(脸色),尔(你;这样),浸(渐渐),渐(jiān沾湿,浸渍;流入),令(美好),少(稍微),北(败退),朔(农历每月初一;北方),被(覆盖;同“披”),垂(将近),次(驻扎;依次排列),首(出面告发,如“自首”),狱(案件;牢狱),系(拘捕),济(成功;渡过),恨(遗憾),谢(谢罪,致歉),条(列举),旋(不久),器(才能),虽(即使;虽然),私(偏爱),爽(差错),劝(劝勉,勉励),用(因为),多(赞美),羡(剩余),年(收成。亦作“岁”),事(侍奉),款(缓慢;敲,叩),伐(讨伐;夸耀),要(yāo,邀请;约定),竟(尽,完;最终),志(记住;记述,记录),致(情趣;招引,招致;尽,极),趋(小步快走),奇(jī命运不好,与“偶”相对;余数),虞(意料,预料;担心,担忧;欺骗),徇(示众;巡行)

第五篇:【诗歌专题复习】——文人诗[模版]

【诗歌专题复习】——文人诗

东汉文人诗东汉文人诗创作出现新局面,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赋末附诗,始见于东汉。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一、班固。

(一)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咏史》,内容是缇萦救父事。按时间先后道来,以叙事为主,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咏史》诗,用辞质朴。

(二)《竹扇赋》今存残篇,是完整的七言诗,叙述竹扇的制作过程,它的形制、功用,遣词造句质朴无华,浅显通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

(三)班固很大程度上以史学家的笔法写五、七言诗,以叙事为主。他的五、七言诗和系于《东都赋》的五首四言及骚体诗有质、文之别,前者质朴,后者典雅。原因在于对于五、七言诗比较生疏,还处于模拟阶段。

二、张衡。

(一)《同声歌》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借鉴民歌手法,措辞奇妙,兴寄高远。

(二)《四愁诗》是经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除每章首句中间有“兮”字外,其余全诗皆为七言句。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三)《思玄赋》结尾的七言诗。

(四)张衡的五、七言诗在技巧上明显较班固高。班固五、七言诗继承质朴风格,张衡的五、七言诗则沿着缛丽华美的方向发展;班固的五、七言诗以叙事为主,张衡的五、七言诗则长于抒情。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以抒情为主的倾向。

三、秦嘉《赠妇诗》3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一)《赠妇诗》在时间上有连续性。第一首写秦嘉赴京之际遣车迎妇;第二首写秦嘉要前往徐淑处面叙;第三首写启程赴京时以礼物赠徐淑。

(二)在抒发离愁别绪时,把夫妇情爱放到彼此的人生经历中加以审视,点出少与多、早与晚的矛盾。

(三)都用对车驾描写来衬托诗人的复杂心情。“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传达的是失望之情;“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表现的是临路怅惘、徘徊不定;“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暗示车铃催促启程,流露出无可奈何之情。《赠妇诗》是一组艺术成就较高的抒情诗,是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一、桓帝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折,但诗歌基调一直保持前后的连续性。班固、张衡、秦嘉的五、七言诗均表现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东汉末年的几位著名诗人则通过控诉、呐喊,以对现实猛烈批判告终。

二、郦炎五言体《见志诗》2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和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

(一)第一首诗通篇坦露自己高远的志向;第二首诗格调有些低沉,倾诉坎坷。

(二)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前首以修翼、陵霄羽、千里足等词语构成连绵意象,把自己比作巨鸟和骏马;第二首以灵芝困于洪波、兰荣摧于严霜象征志士遭受压抑。

(三)赵壹《疾邪诗》2首均是5言,附在《刺世疾邪赋》后。

1、以秦客、鲁生对唱的形式出现。

2、第1首诗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开头,表示对东汉王朝的绝望。

3、两首诗通过对比,暴露黑暗,指斥时弊。“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批判贿赂公行,取士用人看重钱财而轻视学问。

4、“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揭露取士用人不注重品德,致使谄媚之徒升堂而坐,耿直之士倚门而立。

5、“势家多所宜,颏吐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控诉权势成为价值判断的唯一尺度,从而出现善恶颠倒,正义和真理被扭曲的反常现象。

6、《疾邪诗》所表达的感情在东汉文人诗中最为激烈,有东汉党人的婞直之风。

三、蔡邕《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四、上述五言诗都作于灵帝时,具有乱世文学的特征。蔡邕《翠鸟诗》流露出深重的忧患意识;郦炎、赵壹诗都以批判社会黑暗为宗旨,表现压抑感和抗争意识,体现出汉代作家的独立人格。郦炎、赵壹的作品大声疾呼,锋芒毕露,影响了后来建安文学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特点的形成。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不是一时一地作,作者多人,其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二、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相互补充,是基本内容。

(一)游子情怀。

1、思乡情结。《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以往的史传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是富贵还乡的场面,《古诗十九首》作者多是失意士子,充满沦落凄楚;《诗经》中思念对象有妻子,更多的是桑梓情中渗透亲子爱,《古诗十九首》思乡焦点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

2、作者之所以离家在外,目的建功立业,步入仕途。《今日良宵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两汉乐府诗除叙事诗外,也有抒情诗,格调上和《古诗十九首》相近,但表现积极用世精神的作品很少。

3、由于仕宦成功率低,需要寻找慰藉,以保持心态平衡。作者人生意识清醒,追求现实享受:“荡涤放情志”(《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目的是寻求补偿,话虽达观,有深层悲哀。

(二)思妇心态。

1、盼望游子早归。盼而不归,反应不同。(1)有的珍视婚姻:保存游子的信“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2)有的因“游子不顾返”,日感衰老,宽慰自己“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3)有的在春光明媚的季节经受不住寂寞,“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2、其作者大部分可能是游子揣摹思妇心理而作,重在表现独处的苦闷。《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和游子的形象都是孤独的。和游子相比,思妇更孤独。

(三)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时有违礼之言,但无违礼之行。游子即使决心“荡涤放情志”,一旦面对燕赵佳人,又“沉吟聊踯躅”。(《东城高且长》)女子先是埋怨对方的迎娶过迟,但又表白:“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生竹》)游子从立功立名转向佳女美酒体现了失路士人的趋势,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的做法,是东汉士林风气的折射。

二、展示游子思妇复杂心态,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

(一)永恒与有限。《古诗十九首》把人生短暂写得充分,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手法:一是物长人促,以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有限,“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青青陵上栢》、《驱车上东门》;有时也写物我同构,外物和人命都有限;多首表现节序感,都是推物及人,点出人生的短暂。

(二)人心态与生命周期。《行行重行行》和《冉冉孤生竹》有“思君令人老”语,前者是思妇叹息,后者是待嫁女子怨艾,流露出青春易逝的惋惜。她们是思念使芳华早逝,更悲哀,背后隐藏潜台词;男主人公的羁旅情怀,也有早衰的感慨。抑郁、思念使他们衰老速度加快。

(三)忧郁与欢乐。《古诗十九首》揭示忧与乐的关系,并提出消极的解脱方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解脱办法是及时行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诗人从精神解脱的高度看待行乐,对物质条件并十分注重,即使“驱车策弩马”,也不妨到繁华都市游戏(《青青陵上栢》)得乐且乐,化忧为乐,甚至以忧为乐。

(四)来去亲疏。“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诗人从历史长河中看待亲疏的推移变化,揭示时间带来的角色转换;生者间亦有来去亲疏之异,《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等诗篇对此作了表现。

三、游子漂泊生活使他们产生独特感受:

(一)敏锐的节序感。明确标出季节的有6篇,反映节序感的占绝大部分,作为激发诗人情感的对象出现,也是表达情感的载体。诗人以感伤情调回应季节变化,不同季节多种物候都被愁思笼罩。萧瑟秋风引起苍凉之感,“东风摇百草”的春天,也使他们“所遇无故物”(《回车驾言迈》);闺房思妇更因春天牵动愁肠。

(二)微妙的空间感。诗人把自己置于不同空间,产生微妙感受。“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客从远方来》)是远距离的心灵沟通;“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是近距离的感情交流受阻;“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回车驾言迈》)通过展现空间距离的遥远,抒发未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惆怅,道路漫长暗示宦游前程渺茫;“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以远距离行走比喻人生历程,人生短暂感和距离遥远感交织。

(三)深切的世态炎凉感。作者饱经忧患,需要同情和帮助,对人间冷暖感受深切。《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明月皎夜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富贵易交的悲伤。

四、长于抒情,委曲宛转。

(一)许多诗篇巧妙起兴发端,有具体物象,如《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以物象起兴发端多选择和时序相关的景观,引发思绪;以事件起兴发端的诗篇,往往推衍成故事,如《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以具体物象起兴的诗篇,由这些物象构成优美的艺术境界;以写景叙事发端,自然地转入抒情。

(二)许多诗篇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凛凛岁云暮》《明月何皎皎》典型写境;《西北有高楼》“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抒情主人公绝大多数在诗中直接出现,《迢迢牵牛星》例外。

五、语言,钟嵘《诗品》称“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具高度概括性和表现力;名言警句,哲理深诗意浓;多日常用语,造语平淡有韵味;化用古代典故,不晦涩生硬;《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连用叠字;《客从远方来》双关语。

六、《文心雕龙·明诗》谈“古诗”时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物传记文言文人复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