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在XXX市工业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47716.html

第一篇:在XXX市工业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X市工业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工业强省工作会议于3月26日在成都召开,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专题报告为序幕,历时五天,考察参观了资阳、德阳、绵阳、成都等四个城市数十户企业及工业园区。学忠书记、中伟省长自始至终参加会议,每到一处,两位领导都在现场即兴发表了简短、精彩的点评。3月31日上午在成都召开大会,书记、省长就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发表了重要讲话。

会议结束后,市委、市政府立即进行了部署,先后召开了企业座谈会、部门和区(县)座谈会,今天又召开工业强市工作会议。我们深刻感受到发展的形势紧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十分重大。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期间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工业增加值在“九五”末基础上翻了一番,2024年达到了158.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8.5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位。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得到进一步提升,2024年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达到76.3%,比“九五”末提高了5.8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一)总量更大,速度更快,效益更好。

总量更大,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24年的69.7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158.4亿元,是2024年的2.3倍,“十五”工业增加值净增88.7亿元,“九五”的增加量为30.1亿元,“十五”比“九五”多增加了58.6亿元,从总量看,现在的一年相当于过去的两年多,一个“十五”相当于近三个“九五”。

速度更快,“九五”年均增长9.8%,“十五”年均增长12.8 %,速度快了3个百分点。

效益更好,“十五”期间实现利税137.1亿元,是“九五”期间(97、98、99年是国企三年脱困年)实现利税的8.5倍,仅2024年就实现利税55.2亿元,是2024年11.06亿元的5倍。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主要以国有、集体、乡镇所有为主转变为国有、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互依存的多元化格局。“九五”末,全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40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的比重为63.5%,到2024年末,国有企业、集体企业16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的比重为13.5%,下降了50%。而民营经济的产值比重由2024年末的14.5%提高到2024年的30.6%,其经济总量达到66亿元,是2024年末的5倍。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支柱产业多元化初步形成。2024年全市钢铁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为67.5%,2024年钢铁产业的比重为56%,在2024年基础上下降了11.5个百分点,钒钛、电冶化工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钒钛产业,打破了国有企业长期一枝独秀局面,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该产业,使其在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2024年钒钛产业实现产值30.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5%。2024年能源、化工等产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分别为21.58%、4.15%,在2024年的基础上分别提高了6.58、3.2个百分点。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2024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39.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95.3%。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加速发展。“十五”期间通过实施“攀钢三期”工程建设,新增加了镀锌板、100米钢轨等适销对路的品种,极大的丰富了钢铁产品品种。“十五”期间新开发了球团、钒氮合金、纳米二氧化钛、金属硅、中高档墙砖、新型锤头等一系列新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十五”期末,新产品产值达到57.52亿元,是2024年的26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6.17%。

(三)工业布局更趋合理,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到2024年末,已基本建成XXX钒钛产业园区,初步形成白马工矿区、新九工矿区、格里坪民营经济试验区、盐边安宁、东区高梁坪、仁和橄榄坪、米易垭口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区工业集中区。工业向园区集中,改善了全市工业区域布局,为工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优势企业快速成长。

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市有近300个技改项目投产,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27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3倍。“十五”期间我市技改投资年平均增长率达40%,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攀钢三期工程、川投黄磷二期工程、发电公司2×150MW机组技改、500KV输变电工程、攀煤矿井机械化采煤、恒鼎焦化、德胜焦化、圣达焦化、中兴钛白、鼎星钛白、钢企120万吨球团等重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增强了工业增长后劲。

优势企业快速成长。通过三期工程建设,攀钢已形成60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2024年增加值达到73亿元,增长25%。钢城企业公司2024年总收入49亿,工业增加值达到9.7亿元,增长58.9%。攀煤工业增加值达到5.1亿元,同比增长35.7%。攀钢、钢城企业公司、二滩、攀煤等重点优势企业增加值达到114.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2.4%。

(五)“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营业收入214.79亿元,增长34.5%。完成增加值66.06亿元,增长19.1%,比GDp增速高出4.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6.6%,同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到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25%以上的目标。

民营工业继续高速发展。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3.42亿元,增长27.9%,占全部民营经济总量的50.59%,增速也高出全部民营经济增速8.8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工业增速9.1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已经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21.1%,成为全市发展最快的经济增长点和县域经济的主体。

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继续加大。2024年,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34.5%,在全市14.2%的GDp增长中,民营经济拉动了4.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有从业人员17.1万人,增长6.2%;实现税金8.8亿元,增长49.4%。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继续扩大,创造的税收高速增长,为吸纳就业人员、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快速增加区(县)财政收入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但是,就地区工业增加值排位来看,“十五”期间,2024年乐山第二(82.94亿)、XXX第三(68.57亿)、绵阳第四(67.60亿)、德阳第五(62.41亿)、宜宾第六(60.35亿)。2024年德阳第二(164.17亿)、XXX第三(148.5亿)、宜宾第四(139.6亿)、乐山第五(125.58亿)、绵阳第六(118.14亿),德阳、宜宾上升很快,XXX连续五年原地不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不进则退。从今年头几个月看,我市工业增长速度排名倒数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被宜宾超过,排名退居第四。而作为农业市的资阳,2024年工业增加值仅为11.51亿元,这几年像翻筋斗一样发展,2024年达到了65.88亿元。

因此,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与省内传统工业城市比,我们的发展落后了;与传统农业城市比,我们的发展速度太慢了。

我市的工业经济存在诸多问题,简单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慢,与工业城市的名号极不相称;资源型粗加工特征明显,产业链条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集聚效应差,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城市环境承载能力长期超负荷运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品牌建设滞后,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十一五”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工业工作重点较多,我重点强调一点,就是怎样迅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即怎么样做“快”和做“大”。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势必在全省掀起工业发展的高潮,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要落后,作为一个全省工业化程度最高但发展速度较慢的工业城市,我们必须举全市之力,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路径,强化发展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工业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必须迅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要迅速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必须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形成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钢铁工业:规模做大,产业延伸。

要积极支持和帮助攀钢加快发展,在“十五”末,攀钢“三期”工程完成后,已形成6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创造煤炭、矿石、电力等各种生产条件,促攀钢本部钢产量尽早达到600万吨,甚至650万吨,支持攀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快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流程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全力支持攻关。“十一五”期间新流程产业化示范若能有重大突破,我们将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在注重规模做大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钢铁类加工制造业。到2024年,钢铁工业要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能源工业:稳定煤炭,发展电力。

电力工业,促华电2×150MW机组早日达产,促攀煤2×135MW机组早日投产,保证二石线第二回路今年顺利建成,加快推进装机60万千瓦的桐子林水电站、300万千瓦的观音岩水电站等一批电源点的建设。优化火电原料结构,提高矸石、煤气、余热、余压发电比例。搞好电网配套建设,搞好输变电站点的布局,增强电力的调控能力。逐步形成水火相济、丰枯调节的能源配置。

煤炭工业方面,加快煤炭资源深部勘探,支持攀煤深部开采新井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形成5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整合地方煤矿,稳定地方煤炭产量,提高地方小煤矿生产服务年限;加强与周边煤炭产区的协作,扩大我市煤炭资源的供给能力。

化工工业:积极延伸磷精细化工,积极发展煤化工,启动冶炼尾气碳一化工,规划盐化工,应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发展规模化工、循环经济模式化工。

1、协调黄磷生产电力及原料,早日达到并保持12万吨规模,吸引一批中小企业发展磷化工,形成产业群。

2、大力推进工业硅项目。

3、积极推进冶炼尾气利用,大力发展甲醇等碳一化工。如果能有20万吨规模的大型甲醇生产装置,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新能源的领域。

4、整合煤化工原料资源,大力发展煤焦油化工。

5、推进电解铝达产,大力发展铝加工业。

6、继续发展盐化工。目前我们已经有了盐酸、硫酸、磷酸、烧碱,发展化工必备的“三酸两碱”,我们已有“三酸一碱”。可以说,XXX已经基本具备发展化工的条件。

钒钛工业:做大钛业,做强钒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清洁生产。

1、积极支持研究和推广先进采矿、选矿技术,选铁必选钛,提高钛精矿回收率,发展100万吨钛精矿。

2、鼓励企业投资密闭、半密闭电炉冶炼钛渣,发展30万吨以上钛渣。

3、引导企业应用酸溶性钛渣生产钛白粉,积极探索氯化法生产钛白粉,发展20万吨以上钛白粉生产规模。

4、积极发展钛白粉应用型产品,适时发展钛材,力争海绵钛今年在XXX落地,延长产业链,建成四氯化钛、海绵钛示范性项目,年产海绵钛上万吨。

5、支持研究高炉渣提钛、尾矿提钛、表外矿和风化矿选钛,提高资源回收率,拓宽原料来源。

6、支持研究和推广先进提钒技术,炼钢必提钒,发展40万吨左右钒渣。

7、开发利用含钒钢渣、含钒污泥、含钒烟尘,提高资源回收率,拓宽钒工业原料来源。

8、积极发展钒应用产品,延长产业链。

到2024年,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钒钛新材料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左右。

其他工业。积极发展生物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加工制造业、建材业、非金属矿制品业,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等。到2024年,除四大支柱产业外,其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

(二)迅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必须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

《XXX市工业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今天的会上印发了简本,希望各县(区)下来认真研究,切实贯彻执行。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工业布局整体规划,形成县区经济各具特色,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同一产业同构异化、集群配套。

措施: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解决区域同构问题;通过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协作配套,解决产业同构问题;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解决产品同构问题。

(1)优化空间布局规划,解决区域同构问题。

要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发展钒钛产业园区,钒钛产业园区除接纳市级、东区、仁和的全部新引进或搬迁之二三类工业项目以外,西区除煤产业、建材业外的全部新引进或搬迁之二三类工业项目,长远考虑都应该进钒钛产业园区,同时还要吸纳部分盐边项目。

东区定位:以服务业为主,适当发展一些都市加工业,积极发展钢铁制品业。设一个高新区、一个高粱坪加工园区,高新区只设一类工业项目,高粱坪以一类为主,部分二类。

西区定位:煤炭加工业、建材业、火电业、冶金辅料业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化产业。总体设一个民营经济实验区,分几个园,搞洗煤集中、焦化集中、建材集中。洗煤集中区不过江或向焦化集中区靠拢,焦化集中区通过行业调整进一步收缩,建材集中区向龙洞迁移,积极发展干法水泥。

仁和定位:煤炭开采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都市休闲业等。机械加工业两个集中区,五十一片区、橄榄坪片区。

盐边定位:煤炭开采加工业、钢铁原料业、非高炉技术钢铁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红格工矿区,以铁矿开采、洗选、球团为主。安宁移民工业区,重点突破非高炉技术钢铁业。

米易定位:钢铁原料业、非高炉技术钢铁业、农产品加工业、花岗石建材业。白马工矿区,以铁矿开采、洗选、球团等为主。弯丘集中发展区,将来预留发展非高炉技术钢铁业及花岗石建材加工业。

(2)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协作配套,解决产业同构问题。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金三角”必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生物产业。我们的麻风树、印楝、番剑麻、金龙胆草、芦荟、薯蓣等都有一定的优势,必须认真把这几个生物产业抓起来。积极发展非金属矿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以工业废弃物为主的资源化利用产业。这几年有几个企业在做资源利用化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环业公司等。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这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兴的、起引导作用的产业。积极发展四氯化钛,突破钛金属。积极发展冶金辅料业。过去我们对这个行业关心不够,这个行业非常有发展前途,今后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盐化工。积极发展煤炭、焦化、采矿、洗选、冶金设备制造业。在攀钢、攀煤、十九冶我们都积存了很多行业内的机加工力量,这批力量是可以发展与XXX主体工业有关的煤炭、焦化、采矿、洗选和冶金设备制造业。过去对他们的支持关怀不够,今后应加大支持力度。

(3)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破解产品同构问题。

如果非高炉炼铁技术能够获得成功,我们将新建钢铁项目,工艺选择非高炉炼铁技术,产品走特殊钢、不锈钢。积极新建大型钛白粉项目,支持硫酸法走钛渣原料路线,适时推进上氯化法钛白粉。积极鼓励发展钢铁制品业及以钢铁为主要原料的机械制造业。今天我们参观的白云铸造厂就是以XXX钢材的特性为题材,长期以来注重科技研发,开发出了含钒低合金高锰钢,耐磨性能得到了国外汽车破碎机行业的极大认可。XXX非常有可能成为全国性的耐磨铸件生产基地。最近一个台资企业在XXX研究上超薄真空镀膜钢带项目,今年这个项目一定要抓住,这对我们的钢铁延伸业非常有带动意义。鼓励发展集中规模化煤焦油加工,鼓励发展煤精细化工。鼓励利用冶炼尾气集中规模化发展碳一化工,介入新型燃料领域。积极鼓励多种所有制的企业,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到XXX利用我们黄磷的规模优势,发展磷精细化工。要积极鼓励发展钛白粉应用产品,发展钒多样化产品。

要抓住区域空间布局,抓住产业布局,抓住产品链的延伸,才能迅速作大工业经济总量。

(三)要迅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必须很好地解决土地问题。

我们在召开企业座谈会时,我初步统计了一下,19个企业发言,12个企业都受到了土地的困扰,占63%的比例。土地是财富之母,企业没有解决好土地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实施《XXX工业布局总体规划》,给工业项目预定发展空间。要积极做好征地安置工作,促进企业项目尽快开工。同时要高效利用城镇建设的存量土地,瞄准闲置、低效地。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目前有9000亩左右的土地,省政府已经批了,还未办转征用手续,量非常大。要抓住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机遇,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是一个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土地供应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彻底解决,使企业的建设项目最终能够形成有效的资产,增强其发展中的融资能力。

(四)迅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必须解决融资问题。

企业谈土地问题,核心就是融资问题。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资金是工业发展的血液,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发展的融资问题。这次省委工业强省工作会对我们启发很多,比如,绵阳发挥政府在银政关系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2024年,被列为省首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被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纳入“借款企业资信评级试点城市”,先后取得开行、农发行、省工行、省农行共计352亿元的授信支持。在今年3月召开的绵阳市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银政企融资洽谈会上,省级30多家银行行长到会,为357个项目直接发放贷款77.4亿元。资阳与有关银行合作,计划用3年完成工业投入100亿以上。德阳与相关银行签定了80亿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协议。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平台还很小,量还很小。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问题,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要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并不断充实其资本金,做大作强XXX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目前,我市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的合作协议。市、县两级也要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也要积极探索按园区、按产业集群来建担保体系。

(五)迅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必须加强自主创新。

XXX的工业发展要“大”要“快”,确实受到资源、技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强自主创新,争取在“十一五”迅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当前重点就是集中精力解决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新课题,达到新水平。这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向:

方向之一,积极推动直接还原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建设,力保今年内建设完成,并做相关的产业化试验,争取在“十一五”内实现铁、钛、钒、铬一次性回收,为下一步迎来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方向之二,突破技术瓶颈、推进产业示范,打造全流程的钛工业基地。最近我们就安排了有关氯化法和高钛渣升级的攻关项目,力争解决这两个瓶颈问题。

方向之三,扩大钒产业规模、拓宽钒应用领域,巩固钒产业国际领先地位。

方向之四,加强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实现钴、铬、铜、镍、镓、钪回收。

方向之五,遵循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生态型产业链,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主体产业,培育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兴产业。

继续加强钒钛重点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国有大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科技资源,突破重大关键瓶颈技术,并尽快实现成果产业化。

同志们,未来五年,是XXX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紧紧抓住省委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有利时机,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乘势而上,突飞猛进,实现XXX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构建富裕XXX、和谐XXX作出我们工业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在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 XXX

(2024年8月15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刚刚闭幕的市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响亮提出了“推进工业强市、实现工业翻两番”的目标,为“十一五”XX工业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把筹办明年全省工业工作会的重任交给XX,更加坚定了我们强力推进工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这是省委、省政府对XX的鞭策和鼓舞。保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科学分析,找准差距,切实增强发展工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1—7月,全市狠抓工业政策措施的落实,着力发展“三个一批”,努力发展一批大企业、一批大产业、一批大品牌,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一是工业总量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28.7亿元,增长31.5%,同比快4.0个百分点,列全省第7位。二是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6.43亿元,增长60.4%,其中完成技改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3.8%。全市在建工业项目达162个,其中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三是企业竞争能力增强。全市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全市统计的6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累计产量增幅超过30%的有21种,占35%。产品销售趋旺,实现销售产值86.0亿元,产销率为98.5%。四是主要行业生产增速加快。三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2.54亿元,同比增长33.0%。五是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园区投入不断增加,工业园区和集中区道路、供水、排水、排污管网建设加快,全市重点发展工业园区10个。

尽管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但我市工业经济无论是总量、发展速度还是发展后劲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工业运行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工业的意识还不够强。昨天,保华书记和我接待了山东省滨州市市长率领的26人考察团,到XX考察三产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山东省滨州市人口360万,去年的GDp达600多亿,地方财政收入40多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62%,而我市去年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8%,差距很大。相比之下,我市发展工业的观念还不能适应跨越发展的需要。

二是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具体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射洪、大英、创新工业园区工业发展基础较好,其他区县基础要差一些;产业发展不均衡,具体体现在我市三大产业上,仅以纺织为例,去年我市的纺织占全省的1/5,纺纱产量是60万纱锭,山东省滨州市的纺纱产量是800万纱锭。由此可见,我市的食品、纺织、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优势不明显,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三是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较低。1—6月,全市工业企业入库地方税收仅4708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仅为15%,列全省市州第16位。而德阳市工业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高达46.0%,比我市高30个百分点,自贡市占30.4%,比我市高14个百分点。

四是工业企业效益不好。与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相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呈下滑趋势。据初步统计,1—7月,利润增速仅为20.0%,低于全省水平。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达到1384.0万元,同比增长219.0%;亏损面达到7.92%。

五是大产业、大企业发展不足。德阳市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支撑了全市经济大半壁江山。我市确定的五大优势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集群,市场占有量还不高。目前各市州对打造百亿元企业的积极性很高,绵阳市提出要建5户创建百亿元企业,德阳市也提出要建5户百亿元企业,而今年我市还没有一个过百亿企业。缺乏大产业、大企业支撑,我们与先进地区差距将越拉越大,发展后劲将减弱。

六是资金、能源等生产要素制约明显。1—7月,全省金融机构贷款增长12.2%,我市仅增长6.4%,一些企业项目资金、流动资金短缺。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矛盾突出,当前抗旱的电力需要也导致一些企业压产减产。

二、咬定目标,自加压力,把主攻工业作为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贯彻市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精神,着眼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对“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作了调整,使全市推进工业强市的信心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发展要努力实现“工业总量翻番、两个双百亿产业、两个百亿企业、四个百亿园区”的总体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三年翻番,力争五年翻两番,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大力发展食品、化工、纺织服装、机电配套、制药等五大优势产业,将化工、食品两个产业培育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以上的产业;将高金食品、盛马化工培育为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市创新工业园区、大英工业集中发展区、射洪沱牌工业城、美丰工业城等四个工业园区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00亿元以上;确保全市每年投资上千万元的新开工工业项目达到80个以上,确保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工业用地不低于30%,确保工业累计投资占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的45%以上;力争“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狠抓项目、全力推进工业强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全市所有工业发展目标务必提前超额完成。要以5大产业为重点,以21个亿元企业为依托,确保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7%,实现在全省“保五争四”排位目标,工业企业产销率实现在全省“保三争二”的排位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2.0亿元;实现利润8.5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9.0亿元;争取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户,达到27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户,达到230户。

要实现上述目标,有困难也有压力,但也有发展的机遇和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在工业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进一步向西部倾斜,为我市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带来了更大的机会。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把我市列为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和大城市发展规划,为我市加快工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使我们具备提出和实现更高目标的坚实基础。我市区位优势已经凸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将成为吸引工业投资的一大优势。拥有4件中国驰名商标和15件省级著名商标的品牌优势,工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再添措施,苦干实干,千方百计推进全市工业发展

道明副书记来XX视察时讲:“现在XX工业发展是到了‘加把柴、烧把火’的时候了。”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就是号令,目标就是压力。市政府将和各区县、园区签定目标责任书,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全力以赴打好下半年工业工作攻坚战。

(一)集中精力推进项目建设。没有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就没有工业发展的大突破。一是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项目首位意识。抓项目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经济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检验政府各部门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全市上下要形成千辛万苦跑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的新局面,要把对上能争取国家、省上更多投入,对左右、对下能更多地招商引资,启动社会民间投资作为目标,形成激励机制,实现全年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80个,力争100个。会后,各区县、各园区要重新上报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由区县长签字后报上来。二要积极包装和引进项目。要拓宽视野,广角度、全方位搜捕项目信息,深层次、科学地论证储备一批项目,为全市当前及长远发展积蓄后劲。三要研究政策,捕捉机遇抓项目。政策出机遇,政策出项目,政策就是生产力。各级各部门要下功夫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精心筛选与中央和省上政策相吻合的项目。市发改委和市经委初步拟定的3—5个化工项目要扎实抓好前期工作。同时,要促进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尽早动工,提高当年投资额度。四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大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把企业新上项目投资额纳入对工业企业的重点考查内容,充分调动各区县、各园区上大项目的积极性。

(二)着力培育大产业、大企业。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美国、日本分别有200家和90家世界500强企业,才有今天这么强大的国力。青岛经济实力强,强就强在拥有海尔、海信、青啤等一批大企业。要采取一切可采取的措施,做大做强大企业、大集团,要培育一批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153”工程目标。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数量不足也是我市工业发展的软肋。温州市万人拥有103户企业,我市万人仅有2户企业。要坚持“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思路,依托园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孵化生成一批参与分工协作的中小企业或中小企业集群,使企业数量上实现一个大的增加;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优势互补;鼓励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特色工业和中小企业。

(四)加快建设工业集中区。工业发展,要坚持向园区集中。统筹安排好厂房、道路、绿化、排污等设施建设,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协作配套,完善集中区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和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实现资源集约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积极突破工业发展瓶颈。一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的贷款投放。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市金融办,进一步加大工业贷款协调力度,实行金融机构放贷情况每月通报制度。同时,要积极吸引各家商业银行来遂开展异地服务。二要保证工业用地。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严格清理闲置土地。完善工业用地储备制度,抓紧调整用地规划,全市近期新调增工业用地6.1平方公里。坚持节约化、集约化用地,着力提高投资密度,重点支持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工业项目,工业园区用地不准搞“宽马路”和“花园式工厂”。市、县城区内工业企业要尽快制定“退二进三”计划。三要突破环境瓶颈。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好、持续竞争力强的产业。

(六)创新机制抓好招商引资。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XX市招商服务局,用新机制、新举措推动我市招商观念和形式的变革。要瞄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以及成都、重庆等地区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并在这些地区主要城市设立招商引资工作点,在当地政界、企业界聘请兼职招商引资顾问,开辟便捷通道,实行定点招商。

(七)深入开展企业评价政府部门服务质量活动。今年底,市委、市政府将组织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对政府部门服务工业、发展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社会满意度测评。对评议满意度低的部门,要进行通报或者警告;垂直管理部门将其评为“不受XX欢迎的单位”,并向其省级主管部门通报相关情况。要建立每季度重点企业负责人例会制度,及时听取意见,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抓好全省工业工作会筹备工作

2024年全省工业工作会议拟在XX召开,届时省级领导、省级部门负责人、各市州主要领导将莅临XX,这是建市20年来XX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次最高规格的检阅。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XX工作的肯定、鼓舞和鞭策,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以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崭新形象迎接这次盛会的召开。

(一)认真准备好参观现场,展示工业特色

一是大英的盛马化工60万吨催化裂化项目要在今年年底前投产;久大蓬莱盐化pVC项目今年年底必须动工,南华天骄纺织要高品质地纺纱织布。二是射洪的沱牌30万吨啤酒项目要在今年底开工建设,并加快燃料酒精项目建设;美丰工业城要加快推进三聚氰胺项目,并多招引企业入园建设;加快银华家纺城建设。三是蓬溪的上游工业园要加快建设进度,积极引进入园企业,体现条件差的地方加快工业发展的特色。四是安居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一区四园”建设,体现新区加快工业发展的特色。五是创新工业园、开发区要加快工业企业建设,促进在建工业项目尽快完工,加大力度引进和新上项目。六是市经委要牵头列出所准备提供现场参观的企业的产值、品牌、效益、发展方向,提炼每个企业和项目的特色和内涵。

(二)大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展现XX魅力

为迎接全省工业工作会议召开,我们把年内强力抓好城市建设与管理作为“五创联动”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今天的会上,市政府将就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与各区县、市级有关部门、园区签定责任书,通过完成这一阶段性目标任务,要使市区县城市建设和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城市面貌要有一个大的改变。

城市建设方面。要加快罗家湾进出口道路的改造,实现路面的柔性化和生态化。大英县高速公路出口两旁也要尽快实施改造。要突出抓好滨江路、渠河路、遂州干道三条道路改造建设,实现美化、净化、亮化、绿化。由市规划局在8月20前完成三条道路的总体设计工作。由河东新区管委会负责做好行政中心周围的环境绿化、美化工作;搞好观音湖东岸开发建设,加快规划建设集娱乐、餐饮、商业、文化为一体的10里商业长街;建设好光电科技园,年底前至少引进3家企业入驻科技园。要规划建设好“三大风景区”。开发区要尽快拆除广德寺门前和沿途旧的建筑物,规划建设成绿地,突出皇家禅林;加快规划设计卫星回收主题公园,在蓄水前做好观音湖开发建设各项准备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灵泉风景区开发建设步伐。

城市管理方面。8月底前清除市城区内城市“牛皮癣”。10月底前拆除渠河路、遂州路、滨江路、明月路、南师路不符合城市规划的户外广告,彻底治理流动商贩、占道经营,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城市整洁、美化、绿化。12月底前拆除渠河路以东临街面、遂州路两侧临街面、滨江路以西临街面屋顶的违规建筑物。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feisuxs网。

(三)坚决落实筹备措施,检验执行能力

一是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好务。在筹备工作期间,必须要提高效率,提前动手,力争对策想在前面、工作做在前面、任务完成在前面。要严格倒排时间,推进参观点项目建设工期,落实保障措施,加快建设进度。要加强统筹协调,从具体问题入手,从细微工作抓起,切实为企业发展服好务;要指导企业科学安排生产,确保超额完成发展目标。

二要高水平筹划好接待工作。除现场接待准备外,住宿、餐饮、交通秩序、安全保卫、卫生和礼仪等各项接待工作,要早准备、早安排,想细做实,充分展现XX的接待水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要精心编排好具有观赏性的文艺节目,展现XX文化特色。接待工作要打好总体战,从每一个细节上体现效率和质量,让与会领导和来宾满意。

三要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和旅游促销。要抓住全省媒体将会聚焦XX这一难得的机遇,大力宣传XX、营销XX,让全省人民关注XX经济发展,了解XX的文化旅游特色。要动员全市上下积极支持,大力参与,共同为筹办好会议作贡献。要以中国死海、观音故里、西部水都、国宝宋瓷为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外宣传和旅游促销。新闻宣传部门要制定宣传方案,适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树立XX良好的对外开放新形象。

四要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各区县委、政府和工业园区、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抓好筹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出色地完成筹备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经委要逐月对工业提速增效和相关筹备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在全市营造 “以工业发展考验干部,以工业发展检验作风” 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面对崭新的历史机遇,在座各位责任重如泰山。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满怀忧患重工业,满怀激情抓工业,满怀执着兴工业,奋力推进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实现工业强市的各项奋斗目标!

第三篇:在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强市建设王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亿龙

(2024年12月30日)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文化强省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文化建设,动员部署文化强市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强市建设非常重视,前段时间组织专门班子进行了系统调研,形成了《怀化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2024-2024年)》和《怀化市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2024-2024年)》两个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12月18目,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问题。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效显著。

全市干部群众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各级党委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大讨论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唱响后发赶超、富民强市主旋律,凝聚了发展共识,促进了观念更新,激发了创业激情。全市上下对市委提出的“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和“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决定,认识高度统一,力量空前凝聚,合力极大增强,形成了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奋力争先、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1.5%和969毛,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8个、农家书屋473个,发展农民业余剧团274个,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村报栏工程惠及全市809毛以上的行政村,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逐步实行免费开放。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市体育中心、广电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市公共图书馆、报业中心等重点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加强,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大,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成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出版印刷、广播影视、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音像制品、工艺美术、艺术培训等十大产业门类,网络媒体、移动电视等新兴业态来势喜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昌顺雪峰书市、怀化音像城飞银河福兴数码城三大专业市场领先湖南西部,广电收入突破亿元,出版印刷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河西印刷科技工业园初具规模。“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1%。

文化品牌不断涌现。通过充分挖掘飞精心培育,和平文化、洪商文化、稻作文化、福寿文化、屈原文化、炎帝文化等一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初步形成,沉水号子、锥戏飞辰河高腔、阳戏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长篇小说《苍山如海》、歌曲《喜鹊窝》以及与潇影集团联合拍摄的电影《袁隆平》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小说《红魂灵机歌曲《伺乡小歌台》、《和和美美一家亲》等5件作品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舞蹈《咯罗打打》代表湖南赴日本参加世博会演出,老年舞蹈《婆婆辣》参加奥运前夕文艺专场演出。同时,怀化独特的“文化土壤”,培养造就了一批省内外知名的文学、艺术专家,画家易图境,作家向本贵、邓宏顺,作词家廖泽川,书法家李沉和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些倍受关注的怀化文化现象,增添了怀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了怀化的对外影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市文化体制机制不活、产业实力不强、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依然存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刻认识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文化强市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始终担当导向和推动重任。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文化建设,事关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政治建设的理论根基和思想保证,事关社会建设和谐理念的确定、和谐社会的构建。怀化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把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作为推动怀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必然选择。经济文化一体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态势日益明显,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二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特别是文化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带来了文化发展的新飞跃。三是文化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的特点。文化在经济困难时期具有抚慰心灵、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的特殊作用,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往往能蓬勃发展,如美国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好莱坞”、“百老汇”的崛起,以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普遍下滑情况下文化产业的逆势上扬,都说明经济困难时期往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趋势,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怀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怀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需要文化为其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后劲。文化的作用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上O特别是表现在对人的素质的提升上,这是最关键的O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归根结底都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准、专业素养、精神境界,而这些都必须通过文化的熏陶来提升,通过“以文化人”来实现。思想文化是更内在飞更持久、更不可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的”软实力“其实是发展的”硬功夫“。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乘势而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快文化强市步伐。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O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加快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O 能否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不仅关系到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危。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人们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渴求,利用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趋势,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极力推行意识形态新战略,兜售其价值观,力度不断加大,手段不断翻新,与我们党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企图达到对我”柔性颠覆“的目的O我们务必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O

三、紧紧抓住文化强市建设的工作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按照这个总体要求,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全面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习,着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O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不断打牢我党执政的思想基础O巩固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围绕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强理论宣传和应用性理论研究,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O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飞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O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大力繁荣文化事业O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飞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项目建设,精心规划和建设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代表怀化形象的标志性基础文化设施O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优先安排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进一步改善县级图书馆、乡村文化设施条件。继续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O全面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支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精神、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O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着重抓好戏剧、影视、美术、歌曲、舞蹈、小说等艺术创作,培育一批国家、全省”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打造一批在五省(市、区)接边地区有影响力、具有怀化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O继续扩大”五下乡“、演艺惠民等活动的覆盖面,积极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O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能产生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效益,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O怀化文作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O各级各部门要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进一步壮大我市文化产业实力O要科学规划文化产业O把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进一步完善全市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使之更加科学,更有操作性O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整体联动的发展局面O要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集团O围绕

做大做强新闻传媒飞出版物流、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创意设计等五大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大整合力度,特别是要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整合,积极组建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大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O同时,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加大引进、扶持和推进力度,鼓励支持科研单位飞大专院校和文化企业联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支持引进文化创意、动浸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努力培育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O要抓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今后三年,要切实抓好河西包装印刷科技工业园、怀化报业传媒中心、市文化物流市场、市影剧中心、中国湘西文化村、怀化湘商文化科技产业园、老街坊古玩市场、芷江和平文化旅游基地、通道伺族文化旅游基地、沉陵文化旅游休闲基地、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基地、洪商影视文化传播基地、洪江市古黔城影视传播基地、杨村”农家乐“休闲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O要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产业O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现有文化企业引进外资共同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动社会民众兴

办文化产业,形成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O

4、努力培养文化领军人才O人才是建设文化强市之本。要立足现有文化人才队伍,通过各类学习培训,培养一批理论、新闻、出版、文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造就一批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O制定优惠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既懂产业发展,又熟悉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人才O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无形资产飞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机制,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给予重奖,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给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O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O

5、强力推动文化领域改革创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一方面,要加快文化领域各项改革。按照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快完成发行放映单位和市直文艺院团的

转企改制O坚持管办分开、局台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广电系统改革O科学界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职能O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激发内部活力O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行政审批体制的改革,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O另一方面,要创新文化领域发展方式O重点是要在文化原创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文化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O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五溪文化,结合富民强市的生动实践,不断提升地域特色文化的思想内涵O利用数字、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模式,切实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合作,拓展文化交流渠道,借助国内外电视节、艺术节、博览会等平台,推介怀化文化产品与服务。

四、切实加强对文化强市建设的组织领导

文化强市是全民共建、共享的伟大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建设文化强市的强大合力。

强化组织保障O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文化强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方面,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委对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由鹏飞同志担任组长,成立相应工作机构O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的领导体制和

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主要负

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格

主L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主力军作用,并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争取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发改、财政、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在制定规划、加大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搞好服务。

强化政策保障O政策是加快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资源O要认真落实国家和全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财政、税收、土地、政府采购等方面制定配套措施,特别是在人员安置、养老保险、不良资产核销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认真实施全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并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加

强对文化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研究,确保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O

强化投入保障O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引导的投入,2024年市里设立100万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以后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保证公益性文化设施资金投入到位;各县(市、区)要切实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确保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重点文化工程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到位O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面向文化企业开发金融产品,开辟文化发展贷款绿色通道,支持文化企业开展并购融资;积极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探索以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飞版权等无形资产质押的方式,支持发展前景好的新兴文化业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财政资金运用方式,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信贷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

同志们,建设文化强市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开拓,团结拼搏,努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怀化后发赶超、富民强市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在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工业发展任务。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出台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两个意见和六个方案的基础上,最近又研究制定了推进工业转型跨越发展若干政策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促进工业转型跨越的政策措施。年前,**专门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对会议组织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全市工业发展作了重要批示,大家一定要领会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刚才,**总结了去年全市工业发展情况,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年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上明确今年全省经济增速平均要达到13%以上,特别强调东、西两翼经济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是“西翼”的核心,按照省上要求,增速要达到17%以上。在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省上与我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确定今年我市第二产业增速是**%,居全省之首。前天,省委**在**调研时,给**提出了三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希望就是强化担当意识,要求我们在转型跨越上挑大梁,在开发开放上做标杆,在富民兴陇上走前列,特别要求**的发展速度要更快一点,无论转型还是跨越,无论速度还是效益,都要在全省担当重任,这对我们来讲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可以说对我们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做强第二产业,这是完全符合省委领导要求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的重大决策。做强二产,提升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扭住工业发展不放松。从目前我市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我们有自身的基础和优势,但差距和不足明显,潜力和机遇同在,总体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一是从发展进程看,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总量和规模较小,加快工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体,无工不富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已实现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十三五”时期,共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多个,投资总额**亿元,产能规模迅速扩大,20XX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人均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均超过**%,领先全省工业化水平约**个百分点,这个比例标志着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工业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只有**%,低于全省**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比重不到10%,资本产出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这说明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尽快把工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从发展现状看,我市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但粗放型特征明显,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工业是强市之基、富民之业、和谐之本,是实现跨越崛起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占GDP的比重由**年的34.8%提高到**年的43.8%,高于全省**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有色冶金、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特别是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客观地讲,我市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加工制造业发展落后,整体带动效应不强,突出表现是轻工业轻,重工业重,轻工业仅占工业比重的**%,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占**%,加工增值率不足**%,比全国低**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高达**%,大多为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近年来,在风光电产业的带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主要为设备组装工业,缺乏核心技术、配套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支撑,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不足15%,特别是农矿资源和风光电能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效益水平低下,成本利润率只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改变这种重型化、粗放型、低效率的工业结构,根本出路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综合利用资源,这既是跨越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发展的潜力所在。

三是从发展趋势看,我们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优先发展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等政策措施,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等,这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随着中央调结构、转方式战略的深入推进,东中部产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加速向西部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产业承接、借力赶超发展的机遇;**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为助推新兴产业培育、央企项目落地和高载能产业发展又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去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个我们自认为的“高速度”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个百分点,位列全省**个市州第**位;工业增加值虽然保持了**%的增速,但***分别达到了**%、**%、**%和**%;财政收入虽然增长了**%,达到**亿元,但**的增幅高达**%,已经突破**亿元。特别是**能源基地的发展后劲很足,“十四五”**要建成**万吨的煤炭基地,庆阳要建成**万吨的煤炭基地和两个**万吨的原油生产、加工基地,仅**的煤炭、石化产业增加值就超过**亿元。我市新能源产业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受技术方面的制约,持续大规模发展的难度较大。面对兄弟市州的资源优势和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如不加快培育发展大规模、上水平的接续产业,就很难保住经济总量在全省第二的位次。全市各级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深化市情研究,依托自身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全力攻坚克难,切实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把工业经济做强、做大、做优。

二、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着力构建现代新型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率先跨越发展,进一步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的带动能力。

预期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工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速度、效益、质量和发展后劲明显提升,到**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以上,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以上,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户以上,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目标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我市是国家布局建设的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国扶**47条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建成全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目前,全市风电装机达到**万千瓦,在建和建成光电装机**兆瓦,**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联网运行,**热电厂并网发电。发展新能源产业,我们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有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支持,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切实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谋跨越的重要引擎,统筹推进风电、光电、电网建设、调峰火电和水能开发,力争**年,全市风电装机达到**万千瓦,光电装机达到**兆瓦,调峰火电装机达到**万千瓦,水电装机达到**万千瓦。一要强力推进风电开发。坚持把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龙头,加大风电二期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实施**万千瓦各类实验、示范风电场建设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风电二期首批**万千瓦项目的实施,确保年内建成并网发电,争取后续**万千瓦项目核准批复,力争开工实施**万千瓦。二要扩大光电产业规模。光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国际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各大企业开发光电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以**为重点的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年内新增光电装机**兆瓦。同时,要认真策划、储备一批具备建设条件的光伏光热发电项目,引导企业开展风光互补以及风光储一体化技术研究,为光电产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三要切实抓好电网建设。在提高已建*千伏输变电工程输送能力的同时,尽快开工*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年内建成投运,形成*地区*千伏环路电网。超前谋划后续电力外送通道,加快建设*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千伏二期和*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努力破解电力输出瓶颈。四要推进调峰电源建设。抓住*万千瓦火电项目列入国家电网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大火电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年内开工**项目,在加快**二期等规划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与**和入驻央企等大型企业密切协作,谋划建设更多的调峰电源项目,科学理性开发水能资源和生物质能,切实满足电网调峰需要。

2、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辐射全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年以来,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带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等30多家央企和上市公司入驻**,形成风机总装生产能力300万千瓦,光伏产品制造实现了零的突破。“十四五”

期间,要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提升风电、光电装备配套水平,引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配套产业,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特别在风电装备制造上,要立足国家在我市辐射半径**公里范围内布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场的机遇,重点抓好**等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国家风电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风光电技术工程研究院、风电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兆瓦级以上大型风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在光电装备制造上,要大力引进光伏、光热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和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等关联产业项目,尽快形成从硅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到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今年,要着力抓好**等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形成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兆瓦。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上,要重点支持**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新产品开发、节能技改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力争**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百亿的龙头企业**户以上,超30亿元的**户以上,超亿元的**户以上。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传统优势产业是工业经济的基础,也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我市的传统工业虽然大多是一些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两高一资”产业,受国内外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面临着资源环境政策趋紧的瓶颈制约,但这些产业都是我们几十年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转型跨越的基础,必须坚持走改造提升、创新驱动的路子。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综合利用,引导石化、建材、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冶炼等企业,加大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要把布局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做好清洁能源和优势资源结合的文章,加快新能源开发同高载能产业发展的对接转化,大力发展冶金、煤化工、有色金属、硅材料等现代高载能产业,重点抓好**等项目建设,支持**实施炼化扩容和石油储备库项目,努力形成以

“新能源开发—高载能产业—下游产品延伸”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要认真研究解决电能就地消纳问题,到**年,**年发电量将达到**亿度以上,电力富集将成为**最大的资源。如何让电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电网输出和就地消纳两个渠道,但从效益最大化和电能可靠性的角度看,就地消纳更具有优越性,我们一定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电力局域网建设,探索直购电试点和差别电价制度,争取在风电基地建设直购电集中发展区,采取高载能企业申报直购或实行冶电联营模式,促进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西翼”新的经济增长点。

4、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市交通条件便利,通道优势明显,环境容量较大,资源丰富,特别能源优势明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省上已将我市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我们要抢抓这一机遇,立足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优势产业,下功夫承接东中部产业西移,想办法吸纳西北部资源东进,实现与央企和东部地区的大项目、大产业对接,抓好资源就地转化,变能源远距离输出为产品加工输出,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当前,要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重点发展**等产业,探索发展**等适应电源特点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能源相对富集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绝不是“捡破烂”,一定要严格准入“门槛”,立足高起点、高水平,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效益型投资项目,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同时,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导转移产业和新上项目按照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要求,推广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5、加快发展园区经济,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园区经济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市地域辽阔,生产要素分散,园区经济的集约效应更加明显。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家,而我市仅有**家,且规模较小,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承接产业和项目落地能力弱,园区功能和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好开发区这个平台,力争有更多的园区挤进国家级园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原则,高起点完善建设规划,高标准整合园区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园区经济发展,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成生产要素的“高地”、招商引资的“洼地”、产业聚集的“福地”。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对现有三大市管园区和县市工业集中区进行科学规划,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分类发展主导产业,注重园区内优势产业的培育、拓展和接续,增强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同时,要合理定位园区功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重商贸、商住、商务等服务产业开发,使之从单纯的工业集聚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演变,增强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要加快推进“飞地园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着力打造多元化、外向型、创新型园区,争取将**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和**成国家级示范园区,把各县市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工业园区,努力构建层次递进、优势互补、多元支撑的园区发展格局。

三、强化措施,着力推动全市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保障措施,推动全市工业转型跨越和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研究谋划工业发展,制定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工作目标和责任机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把工业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准确把握全市工业发展态势,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导向,认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切实提高指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要带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对各项重点任务切实盯紧靠前、抓紧抓实,确保不见成效不放手。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工业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严格的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奖励制度,确保工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完善工业项目推进机制。我市工业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征,只要抓住了工业项目,就抓住了工业发展的“牛鼻子”。要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制度、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领导包挂包抓责任制,落实县市区主体责任和部门协调责任,全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特别对一些重大项目在争取和洽谈之初,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进行招商签约;项目签约后,要靠实责任抓好履约,落实到位资金,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在项目实施中,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项目投产后,要撤点不断钩,人走不断线,继续为项目运行搞好服务。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政府、部门、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办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强化督查考核,围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建设、央企合作项目等重点,开展督促检查,促进项目落实。今年,我们要在定期通报重点指标完成进度的同时,对重大项目建设也要晒“成绩单”、亮“排行榜”,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委决定今年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发展、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坚持走引强入酒、借鸡生蛋的路子。要依托优势资源,围绕重点产业,精心做好招商项目的谋划、储备和推介,特别是从产业链最急需的环节入手,从产业聚集最重要的项目入手,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盯紧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抓住投资额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开展宽领域、多层次、密集式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入驻**。要顺应资本流动和工业扩张的趋势,最大限度地实行开放政策,既要善于把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投资者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有效对接起来,找准互利共赢的结合点,千方百计引进域外投资主体,催生一批新型企业;又要引导现有企业更加主动地走出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技院所联姻合作、嫁接发展,按照产权多元化、产业集群化方向,以优质资产为纽带,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完善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确保今年工业项目建设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四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把营造工业发展环境作为

“生命线”工程抓紧抓好。要深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各级各部门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出台政策措施要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出发点,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决不能打着加强管理的旗号,变相设立各种条条框框,卡脖子、设障碍,决不能搞各种名义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增加企业负担,干扰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强化政策落实,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应该说扶持政策不少,但关键是落实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要开展政策落实年活动,工信委要组织力量,对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该废止的废止,需要重新建立和完善的,要重新建立并进行修订完善,特别对尚未落实到位的,要查清没有落实的原因,制定落实的办法和措施,尤其要盯住财政支持、资金贴息、税收减免、用地优惠等关键环节抓好落实,切实营造开放透明、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同时,要结合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探索化解影响生产要素聚集的办法,促进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成长创新,着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优势明显、贡献突出的民营中小企业。当前,要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认真研究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动态变化,创新金融服务,扩大信贷规模,支持企业采取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

同志们,加快工业转型跨越,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紧紧围绕做强第二产业,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XXX副市长在质量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质量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虞市副市长 吴志育

同志们:

市政府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围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目标,全面动员部署质量强市建设,着力推动我市的质量建设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认识质量强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在今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叶时金书记强调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丁如兴市长也指出“要把品牌打出去,品牌是企业实力的体现,有关部门要加大引导和培育力度”。七月底的全省质量强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们又明确表示要把质量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来谋划,将“质量强市”工作融入平安上虞、和谐上虞、生态上虞建设,融入我市产业重构、城市能级提升战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是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一)建设质量强市是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推进“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质量建设。目前经济工作整体形势复杂又严峻,我市虽在区位、空间、产业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企业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走到高质量、高效益的轨道上来。首先,抓质量就是抓转型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快速增长,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发展的瓶颈,如何才能破解能源、土地、环境承载力等要素制约,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要素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是集约利用资源要素、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又好又快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好”和“快”的问题,就是“质”和“量”的问题。抓质量,“好”字当先,以好求快,才能使发展更强劲、更持久,这也就是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抓质量就是抓转型的支撑。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我市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资源性问题更加凸显,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大量企业是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着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我们需要推动大企业率先转型,需要引进高新项目带动转型,带动广大中小企业自觉转向追求以质量提升取胜于市场 竞争的轨道,才能实现上虞经济整体转型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要用示范带动、用效益驱动、用政策推动,这都离不开质量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第三,抓质量更是衡量转型成效的重要标准。数量的多与少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质量才是核心竞争力,质量决定着竞争力的高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质量强国是经济强国的必备要素。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强国、大国,他们对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20年前就设立了“波罗米奇国家质量奖”。202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在给这个奖颁奖的时候就说,“勤奋、创新以及敬业精神是使我们国家强大的价值体现”,这足以说明质量与强国的关系。上虞经济的一些优势产业已有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在决胜“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新的历史阶段,各个地方都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一轮城市化大做文章,我们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上虞经济、上虞产品面临着质量竞争的新考验,在质量问题上的放松、轻视、懈怠,实际上就意味着自我淘汰。

(二)建设质量强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落脚点,也是经济发展软实力。维护良好生态环境,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质量强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质量强市本身是一致的,具有内在联系。一方面,改善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设质量强 市、提升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切实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才能使上虞的山水更加秀美,创造舒适优美的幸福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发展生态经济需要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我们所追求的生态文明绝不是“一穷二白”、面目依旧的原始状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义。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不再片面追求传统的工业化数据和指标,而是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通过质量这个抓手,改造传统产业,全力推动绿色制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走出一条高技术、高效益、低耗能、少污染的新型发展路子。质量强市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建设质量强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建设质量强市最终的落脚点是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成就和成果。质量强市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可以落实到百姓衣食住行的里里外外,落实到群众柴米油盐的方方面面,质量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一方面,质量安全保障民生底线。现在各种因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质量已经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社 会和谐的重大政治问题。老百姓要求吃的放心,用的称心,住的安心。所以,保障质量安全,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质量问题一刻也不能放松。另一方面,质量提升促进民生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温饱,从注重实用到了讲究品质,从将就生活到了讲究生活、享受生活,对质量的新要求、新期待日益增长。我们要通过抓质量,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为群众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满足好人民群众的需求,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民生改善上。这也是我们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总之,我们一定要以战略的眼光,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重点抓、自觉抓、不失时机地抓。通过努力,促进全社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基础建设明显加强,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和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二、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关键在于实现三大转变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关键在于:树立三大理念,实现三大转变。

(一)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努力实现从产品质量向发展 质量的转变。全面的质量观,是在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并涵盖了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发展质量。推进质量提升必须从大处着眼,实体入手,通过不同领域、各个行业的质量水平提高,进而实现宏观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着重提高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质量,突出抓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提升。一是产品质量要全面提升。我市的产品质量近年来逐步提高,今年前三季度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6.1%,但建设质量强市追求的不仅仅是“合格”这个水平。从更深层次地看,上虞企业质量的不稳定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质量竞争力不强,难以有效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和区域竞争压力,必须要通过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二是工程质量要稳步提高。我市的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的质量水平总体上处于受控状态,但渗、漏、裂等工程质量通病仍没有很好的改观。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大对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力度,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精细化质量管理水平,尤其是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城市住宅工程、村镇建设工程和建筑节能新工艺、工程建设市场的管理力度。三是服务质量要明显改进。我市服务行业质量整体水平仍不高,存在着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服务标准不够健全、部分行业标准缺失、服务规范建 设滞后等问题。要建立健全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加快实现服务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四是环境质量要持续改善。近年来,以省示范文明城市建设的为抓手,我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质量改善,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治理。但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节能降耗。

(二)树立全程的质量观,努力实现从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的转变。质量贯穿于制造、销售、服务乃至于整个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质量,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质量问题动态要监管,长效靠建设。一定意义上,质量不可能全靠管出来,而是靠建出来。监管是被动的,而建设是主动的。因此,我们既要抓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更要抓全方位的质量建设。一是继续推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健全完善质量监管体系,通过事前预防性监管以防范风险,事中督促性监管以控制风险,事后跟踪性监管以化解风险。尤其要从源头抓起,落实企业对质量的第一责任;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完善的企业质量、计量和标准档案,实现对企业全过程的动态监管;从长效机制抓起,实现质量全过程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努力优化全方位的质量服务。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标准 化战略为质量强市建设的三大主导战略,搭建质量服务体系和工作平台。三是大力鼓励各领域的质量创新。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标准创新、管理创新在质量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提高企业质量创新能力。

(三)树立全民的质量观,努力实现从上虞制造向上虞品质的转变。上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要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全民的质量观,要做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建设属于全市人民、服务于全市人民的质量强市。一要发动群众。质量强市建设不是政府或部门的内部事务,而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份内事、身边事。要激发各行各业、各职位各工种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全民质量意识,动员全市人民关注质量、讲求质量,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质量文化氛围。二要依靠群众。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取决于生产者、建设者,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更取决于劳动者和生活着的每一个人。质量问题上,必须依靠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共同监管和共同建设。要落实政府、部门、企业、协会、社会等各方责任,形成“大建设”格局,倡导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适应上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上虞特色的质量建设体系。三要为了群众。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是质量强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我们要真正做到解决根本抓质量、贴近需求抓质量、满足期待抓质量,实现质量建设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质量建设的成果由广大 人民群众共享,让老百姓真正能体验到“提高生活品质”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点进步,这也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的“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一庄严承诺的题中之义。

全面的、全程的、全民的质量观,综合起来就是区别于以往狭义的产品质量的大质量观。通过质量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塑造上虞品质,也就是我们这一轮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内涵,是要追求和实现的目标。

三、加强质量强市建设的组织领导

质量强市建设事关大局、事关民生,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在具体组织推进中,尤其要重视融入大局、构建载体、解决问题。

(一)要融入大局抓质量。没有大局就没有局部,局部的意义就体现在大局之中。一要围绕大局。自觉围绕当前全市发展方式转变、城市能级提升的工作大局,围绕区域发展战略,谋划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质量建设思路,把质量强市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在大局的引领下开展工作。二要结合大局。紧密结合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三个年”活动等全局性工作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要在大战略中找准定位,在大趋势中乘势而上,只有这样,才能放大效应,才能事半功倍。三要成为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事就是大局、就是大事。对各市委市政府而言,质量强市建设就是大局工作,必须放 在突出重要的位臵上;从具体的职能部门而言,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要用质量强市建设的工作成效来证明,质量不抓不行,用质量提升的综合效益来凝聚共识,使质量强市工作真正成为主要领导必须抓、主动抓的中心工作之一。

(二)要构建载体抓质量。落实战略必须要抓具体,抓具体必须要有载体。一要充分利用“336”行动计划这一综合载体。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质量强省建设“336”行动计划抓出成果,让老百姓得实惠。要以实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等三项战略为核心,以推进质量基础工程、质量平安工程、质量提升工程、质量信用工程、质量创新工程和质量惠民工程等六项工程为途径,真正夯实我市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等三大基础体系,确保质量强省建设抓出实效。二要建立和运用市长质量奖评选等工作手段。市政府设立的市长质量奖是质量强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载体,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探索建立专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乡镇(街道)政府的经济发展质量,来推动政府层面的质量工作。各地都要结合实际,积极创新载体,找准工作切入点,把载体和强市建设结合好,使质量强市建设这个大载体充实起来,延伸开来,运转起来,确保质量强市工作叫得响、抓得硬。三要完善和强化质量强市建设的组织架构。质量强市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行业,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 量,必须形成整体合力。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体、领导小组主推”的责任机制,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牵头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好牵头作用,配合部门也要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结合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要围绕工作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单位,细化任务分工,扎实开展质量强省工作。

(三)要解决问题抓质量。我们的工作主题是抓质量,目的是解决问题,我们的工作应该率先体现质量。衡量我们工作质量的标准就是有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有没有实质性地解决问题。一定要把解决问题作为质量强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不仅要解决好与百姓息息相关、反映强烈、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还要解决好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抓质量工作的体制、机制上的薄弱环节和严重制约。一要下决心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发展为了民生,施政以人为本,抓质量形式上抓的是物质生产,根本目的还是保障社会质量安全、改善群众的质量体验、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当前因质量导致的民生问题仍时有发生,要通过开展产品的各类专项整治、环境保护专项治理行动、工程质量治理、服务市场秩序整顿规范等等实实在在的工作,着力解决好在产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上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 量,让群众得到实惠。二要重视研究解决事关质量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立法步伐,建立和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监管制度上,重要的是健全发现问题、处臵问题的机制。要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臵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臵产品质量、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要每个阶段理出几个重点、抓好几件要事,紧抓不放,既打“持久战”,又打“阵地战”,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攻坚,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抓上几年。

同志们,质量强市建设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希望全市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建设质量强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质量强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落实,为上虞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XXX市工业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