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一环(5篇可选)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38096.html

第一篇: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一环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一环

2024-5-11 8:46:49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来说,更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一环。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知识丰富,观念新颖,思维敏锐,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但与前辈相比,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一些方面的普遍欠缺,却是不争的事实。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不但表现为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表现为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人们不无忧虑地看到,是非界限模糊、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的问题,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一部分学生里,有的人过分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实现,而对社会的需要、国家的号召和集体的利益较少考虑;有的人不再踏实用功,勤奋学习,而追求享受玩乐,花钱大手大脚,对父母的艰辛和良苦用心缺少理解;有的人自由散漫,不讲公共卫生,不守公共秩序,而较少顾及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有的人忽视诚信,弄虚作假,而对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又难以正确面对和接受。在有的校园里,一种歧视贫寒、鄙视艰苦、无视规矩和约束的风气在蔓延滋长。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无不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欠缺,而核心问题又集中地反映在荣辱观方面的错位。

客观地说,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方面出现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问题在大学校园里的折射和特殊表现形式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待于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有待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逐步建立,有待于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但作为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切实按照“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无疑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当务之急。作为高校来说,必须把以人为本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与此同时,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哪里?在我们民族流淌不息的血脉里,在我们民族相濡以沫的风俗里,在我们的民族英雄人物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重情重义、刚直不阿、丹心报国、服务人民的光辉形象里,在我们民族经久流传、脍炙人口的文化典籍和文学艺术作品里。在大学阶段,注意从我们民族的文化典籍和文学艺术作品里汲取营养,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是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接触过一定民族文化典籍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同学都会发现,那些为国奉献、为民请命、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刻苦自强、敬业乐群、刚正不阿、以身作则的典型人物的美好感情、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总是被世世代代的人们热情讴歌,经久传颂,从而感人至深。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事件、故事和艺术形象,成为后世人们做人做事和加强自身修养的一面面镜子。我们还会注意到,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里,总是用正与反、“荣”与“辱”的两相对比,来评价事件和人物,从而是非分明,善恶判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充分发挥了抑恶扬善、尊“荣”弃“耻”、扶正祛邪的启发和教化作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穷且益坚“、”愈挫愈奋“、”助人为乐“、”以身作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等信条和观念,都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炼,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当代

大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继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流群体和行动模范。

[摘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11 作者:王同乐]

摘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11 作者:王同乐

当代大学班主任的职责——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摘要:面对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认为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的观点,文章首先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代大学教育的灵魂应该是人文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后果不堪设想。当代的大学和当代大学里的老师、尤其是人文教育学科的教师和班主任老师,有着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文章研究了当代大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班主任;人文素养;中华民族

无论是我国历史上的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还是自从洋务运动以来所建立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不在各个行业走在全国人民的前列,担当着主力军、先锋队的作用。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大学更是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得以传播的主要场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末、还有80年代,大学所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为我国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书写了无数优秀的篇章。但是自从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却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出现了整体素质下滑的现象,虽然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优秀人物出

现。

一、目前中国大学生现状分析

近两三年,网上流行一篇名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九宗罪》的文章,上面列举了中国当

代大学生的九种罪。罪名一:生活腐化;罪名二:堕落傍款;罪名三:玩物丧志;罪名四:寄生依赖;罪名五:理性的侏儒;罪名六:政治的冷漠与投机;罪名七:学术精神的失落;罪名八:道德素质低下;罪名九:生理与心理缺憾。乍一看去,这九宗罪概括得有些偏激,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我国当代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九年的义务教育和三年的高中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乖乖的、听话的“顺民”,在读大学

之前的12年,由于听老师的话,学生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但是自从踏入大

学这片“自由”的土壤,有的同学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滑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笔者的经验来谈,笔者在一所二本院校讲授大学英语,同时做班主任,学生是小学教

育专业的学生,从日常教学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学习都比较认真、刻苦,不懂就问。只有个

别同学上课思想不集中,打瞌睡。同学们学习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就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

试、计算机国家等级考试、还有我们本专业的各项技能考核。

但是,在这种平静的表面现象下,掩藏着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信仰的缺失。我们的大学

生会学习,会用功。可是,除了用功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之外,就没什么信仰了。终日一

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对国家、对社会毫不关心,不懂得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早已经是过时的言辞,和他们毫无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的只

是心中的小算盘。平时不知道多和老师沟通联系,到了评奖学金的时候,半夜里都会给老师

打电话、发短信,诉说委屈。

当然,我国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只怪他们。在全面实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切向钱看”等拜金主义观点在很多人心中深深扎根,金钱日益成为一个衡量标准,只不过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从而使得大学生素质下滑与我国社会、学校、家庭和教育机制难脱干系。但大学生与中学生、小学生不一样,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本论文抛开社会、抛开家庭,从学校和教育机制这方面来谈我国当代的大学生。

二、再谈人文通识教育——大学教育的灵魂

现代的中国的大学是在西方现代大学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专业划分过细。大学过分强调专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系统地进行“文、史、哲”的教育。即使开了一些文学课、历史课,也离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所需所的内容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人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头脑过于简单,缺乏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的大学生和高水平的专业化机器有什么区别?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社会学系讲座教授金耀基说,“对人间社会的理解与掌握,对美、善的品味与体认,对信仰、价值的承诺与执着,这些都不是科学、理性的知识所能担当,更不能垄断的。这些恰恰是人文知识、人文教育能够提供的。诚然,现代文明越来越加重了‘科学的属性’,但人类的文明永远不是科学所能包办的,人类的文明永远需要人文的字样与丰润。”[1]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学只注重理工学科的建设,忽视人文学科的建设,久而久之,这样的大学势必会衰落,社会群体必然要走下坡路,国家也不会继续兴旺。所以,中国现在在倡导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城市。这说明,我国政府对于国民的人文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问题在于一些大学本身由于学科体制的关系,尚不能与国家的建设目标同步。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甘阳在所做的题为《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的演讲中预言,“今后二三十年,或许是中国文明复兴的最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如果中国人对中国文明本身没有信心,如果中国人对中国文明的传统以及中国的一切总是抱着一种否定的态度,那么可以肯定,中国的大学是办不好的。反之,如果中国人和中国大学生能够具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如果中国的大学牢牢地植根于中国文明的最深处,那么,即使今天中国的大学仍然很不理想,但我们有理由期望,经过一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大学作为伟大中国文明的担纲者将会成长为伟大的大学。”[2]所以,我国的大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把这一理念贯彻到人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尤其是作为学习西方国家语言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香港城市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讲座教授张窿溪指出,“就大学教育而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使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基本的文化修养;不仅有本学科扎实的学问,而且有超出专业范围之外的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不仅有冷静的头脑,而且有热情、有理想,有对社会人生的关怀和道德的责任感。换句话说,通识教育,尤其是文学、历史、哲学,所谓文史哲,人文教育的核心,对于完成一个平衡发展的现代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

《大学》开篇就论述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这样解释新时代新背景下大学之道的意义,“‘明明德’,是培育崇高而丰富的感情,‘新民’,是培育正确而富于创新的思维能力,‘至善’就是融合这种感情与这种思维能力为一体的纯洁而神圣的精神境界,‘至善’就是全面、主动、健康而完善发展的个性,从而能全身心服务于人民与社会主义事业。”[4]

这就要求各个高校要充分重视人文教育,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和理工科专业。调整学科体系布局,把文化素质教育放在基础性平台上来加强。清华大学是这方面的很好的例子。增加学生必须选修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分,开设多种多样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出台学生必读书目,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和课程建设,努力培育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这种做法既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又有利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但是,对于许多普通高校来说,想在办学理念上和办学方法上赶上清华大学这类名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三、当代大学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些想法的最终实现,一方面,依赖人文课程教师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各个高校为人文课程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这既包括学校的教学的大环境,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放在第一的位置来抓,转变办学观念;又包括学校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只有在人性化管理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出教师的人性化教学观念,才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西北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在他的题为《我们的大学需要什么?》的演讲中指出,“科学教育必须讲实证,没有实证方法便没有科学道理。但在道德和美的精神世界里,需要自我体验,并不是所有人文文化都是可以量化的。”他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第一个是唐朝贾岛《寻隐者不遇》所展示的深远的意境,使人精神开阔,这是不能实证,也不能量化的。如果要问:云有多深,怎样才能找到药师,那就会闹出笑话来。第二个是唐朝杜牧的《清明》展现了一种令人断肠的意境,是不好问杏花村究竟有多远,这是不能量化的。他指出,尽管在大学里各种评估体系普遍使用“量化”方法,但在人文学术范围内如何使用“量化”是要慎重研究的。高校人文文化和人文学术建设要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只靠“产品”的数量(即所谓量化)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因为历史老人最公正,他要的是精品。再过几十年人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现在,大量的东西可能已被岁月冲刷,惟有文化的精品才能得以长存,但精品并不是朝夕可以拿出来的。

四、当代大学班主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学校狠抓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班级工作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班主任有着非常神圣而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在做好班级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提供正确的„„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讲座

题目: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老师:

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在不断加强人文教育及宣传的基础上,校方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大学为中心,将人文魅力辐射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才能提高人文素质!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提高

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 它通过一个入的气质、修养、行为和人格表现出来”。其结构主要包括:哲学、政治观点;社会经济知识;语言、文学素养;历史、文化知识和观点;道德、心理和审美水平等。就军官而言,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对指挥员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使指挥军官具备审美情感、道德理想和完整健康的人格。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也是提高初级指挥军官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一、目前中国大学生现状分析

九年的义务教育和三年的高中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乖乖的、听话的“顺民”,在读大学之前的12年,由于听老师的话,学生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但是自从踏入大学这片“自由”的土壤,有的同学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滑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笔者的经验来谈,笔者在一所二本院校讲授大学英语,同时做班主任,学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日常教学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学习都比较认真、刻苦,不懂就问。只有个别同学上课思想不集中,打瞌睡。同学们学习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就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国家等级考试、还有我们本专业的各项技能考核。

但是,在这种平静的表面现象下,掩藏着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信仰的缺失。我们的大学生会学习,会用功。可是,除了用功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之外,就没什么信仰了。终日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对国家、对社会毫不关心,不懂得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早已经是过时的言辞,和他们毫无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的只是心中的小算盘。平时不知道多和老师沟通联系,到了评奖学金的时候,半夜里都会给老师打电话、发短信,诉说委屈。

当然,我国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只怪他们。在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切向钱看”等拜金主义观点在很多人心中深深扎根,金钱日益成为一个衡量标准,只不过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从而使得大学生素质下滑与我国社会、学校、家庭和教育机制难脱干系。但大学生与中学生、小学生不一样,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本论文抛开社会、抛开家庭,从学校和教育机制这方面来谈我国当代的大学生。

二、再谈人文通识教育——大学教育的灵魂

现代的中国的大学是在西方现代大学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专业划分过细。大学过分强调专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系统地进行“文、史、哲”的教育。即使开了一些文学课、历史课,也离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所需所的内容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人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头脑过于简单,缺乏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的大学生和高水平的专业化机器有什么区别?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社会学系讲座教授金耀基说,“对人间社会的理解与掌握,对美、善的品味与体认,对信仰、价值的承诺与执着,这些都不是科学、理性的知识所能担当,更不能垄断的。这些恰恰是人文知识、人文教育能够提供的。诚然,现代文明越来越加重了‘科学的属性’,但人类的文明永远不是科学所能包办的,人类的文明永远需要人文的字样与丰润。”[1]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学只注重理工学科的建设,忽视人文学科的建设,久而久之,这样的大学势必会衰落,社会群体必然要走下坡路,国家也不会继续兴旺。所以,中国现在在倡导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城市。这说明,我国政府对于国民的人文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问题在于一些大学本身由于学科体制的关系,尚不能与国家的建设目标同步。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甘阳在所做的题为《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的演讲中预言,“今后二三十年,或许是中国文明复兴的最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如果中国人对中国文明本身没有信心,如果中国人对中国文明的传统以及中国的一切总是抱着一种否定的态度,那么可以肯定,中国的大学是办不好的。反之,如果中国人和中国大学生能够具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如果中国的大学牢牢地植根于中国文明的最深处,那么,即使今天中国的大学仍然很不理想,但我们有理由期望,经过一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大学作为伟大中国文明的担纲者将会成长为伟大的大学。”[2]所以,我国的大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把这一理念贯彻到人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尤其是作为学习西方国家语言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香港城市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讲座教授张窿溪指出,“就大学教育而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使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基本的文化修养;不仅有本学科扎实的学问,而且有超出专业范围之外的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不仅有冷静的头脑,而且有热情、有理想,有对社会人生的关怀和道德的责任感。换句话说,通识教育,尤其是文学、历史、哲学,所谓文史哲,人文教育的核心,对于完成一个平衡发展的现代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学》开篇就论述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这样解释新时代新背景下大学之道的意义,“‘明明德’,是培育崇高而丰富的感情,‘新民’,是培育正确而富于创新的思维能力,‘至善’就是融合这种感情与这种思维能力为一体的纯洁而神圣的精神境界,‘至善’就是全面、主动、健康而完善发展的个性,从而能全身心服务于人民与社会主义事业。”

这就要求各个高校要充分重视人文教育,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和理工科专业。调整学科体系布局,把文化素质教育放在基础性平台上来加强。清华大学是这方面的很好的例子。增加学生必须选修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分,开设多种多样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出台学生必读书

目,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和课程建设,努力培育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又有利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但是,对于许多普通高校来说,想在办学理念上和办学方法上赶上清华大学这类名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三、当代大学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些想法的最终实现,一方面,依赖人文课程教师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各个高校为人文课程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这既包括学校的教学的大环境,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放在第一的位置来抓,转变办学观念;又包括学校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只有在人性化管理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出教师的人性化教学观念,才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西北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在他的题为《我们的大学需要什么?》的演讲中指出,“科学教育必须讲实证,没有实证方法便没有科学道理。但在道德和美的精神世界里,需要自我体验,并不是所有人文文化都是可以量化的。”他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第一个是唐朝贾岛《寻隐者不遇》所展示的深远的意境,使人精神开阔,这是不能实证,也不能量化的。如果要问:云有多深,怎样才能找到药师,那就会闹出笑话来。第二个是唐朝杜牧的《清明》展现了一种令人断肠的意境,是不好问杏花村究竟有多远,这是不能量化的。他指出,尽管在大学里各种评估体系普遍使用“量化”方法,但在人文学术范围内如何使用“量化”是要慎重研究的。高校人文文化和人文学术建设要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只靠“产品”的数量(即所谓量化)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因为历史老人最公正,他要的是精品。再过几十年人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现在,大量的东西可能已被岁月冲刷,惟有文化的精品才能得以长存,但精品并不是朝夕可以拿出来的。

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所以对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建设社会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大多数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人文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黄继光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抗旱保粮”及一些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这些灾难结束后将这些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比请一些文化表演要好得多!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惠玲,毛莉芬,童淑萍.软性环境对高职实习护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熏陶[J].中华护理杂志,2024,40(3)

[2]韩奇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24,(5)

[3]朱梅梵.人文素养培育:塑造完整自由和谐发展的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2(6)

[4]席凤英,杨桂华,常宗霞等.职业化培训对提升护士人文素养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4,26(30)

[5]蔡惟铮,王淑娟.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关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24,(5)

[6]唐燕翎.艺校政治课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4,31(3)

[7]戴红红.论提高国民人文素养的重要性[J].当代传播,2024,(5)

[8]李惠玲,杨小芳,张妍.专业护士人文素养现状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24,17(10)

第三篇: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论如何提高人文素质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在不断加强人文教育及宣传的基础上,校方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大学为中心,将人文魅力辐射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才能提高人文素质!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起点低、认识差,大学人文教育有很大局限性。

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在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前,只是在小学经历的映像不深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初中和高中都在中考及高考的逼迫下而把这类课当做考试科目来学习,看报道说由于就业压力越来愈重,学习文化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小孩思想课面临危机!不过他们放弃道德培养后换来的就业率是否可靠呢?反正我不太相信他们能就业,我也庆幸我小学时学过几年道德课,不然这论文没法写了。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一优遮百丑”;惨痛的应试教育往后,在高中对于理科生来说,差不多进入了人文素质培养的真空阶段!怎天只为了高考那两天的效果而放弃思考其余事情的时间,这样的教育,对我们以后的现代化建设与国家富强有多大推进在此先不谈了;但是它对学生以后健全人格的塑造是有毁灭性打击的!在此教育情况下学生常常无暇深刻的去想除了高考以外的事这就导致了高考以后一些同学感到迷茫、徘徊、害怕。当真正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时,对大学生活的强烈不适应,感到很迷茫!开始对高中只读书不生活的环境的留念。这是很可笑的,就像一个被关在监狱里的囚犯,每天由他人安排,与外界脱离,当他们真正刑满释放时,又想回去。所以说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出来的学生很奇怪,在高中时一心想上大学,到大学后又开始想回到高中时代去。因为学生在人文素质太低了!过多的去考虑“事”而不考虑“人”。使学生现在换上“恐人综合症”,对自身不能很好的定位。从而产生失落、徘徊到害怕!这就促使他大学很可能主观回到高中阶段,又开始以应试为目标的学习,以此来逃避这样的生活,跟可怕的是肯定会出现许多在大学阶段无作为的人,他们由于迷茫困惑及懒惰,会采取既不学习文化,也不学习生活的人,怎天睡觉,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正在变成“少年养老院”。谈何建设国家,创造价值。这就是从小忽视人文素质培养之害!

刚刚说了,高考过来的学生都有“恐人综合症”,这就使大学人文教育面临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他的为以前落后的人文培养买单;另一方面,他得在4年里培养一个具有高于普通公民人文素质的大学生;呵呵,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嫌。但是话说回来!作为大学生如果都不能有良好的素质,那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要求那些一天为生活奔波只求三餐温饱的人注意素质呢?所以说这个任务重,但还是必须完成的。大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多了,但还是存在不足,在教育方面泛泛而谈。说的观念往往和我们见的不一样。当然,有总比没有好,至少给我写这篇论文借以反思“人文”的机会。大学即有学校的气氛,又有社会的气氛,学校中的人文精神很重要,人文宣传必不可少。只有校园有一个强烈的人文气氛才能使大学逃出高考之前的“人文”缺失。所以大学不能将人文教育摆在课堂上,要让他充满校园。有人会说,大学是个社会,社会才是培养我们人文素质最好的老师;但是社会培养的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拜金主义、虚情假意、势力浮夸···········也许这样的人文离校后能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社会,但这样是社会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社会。弊端不断被主流大学生不断强化,那社会谈何进步。3.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基本上我们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无德无才,废品;无德有才,危险品;即有德又有才才是珍贵品。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所以对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建设社会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大多数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人文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黄继光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抗旱保粮”及一些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这些灾难结束后将这些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比请一些文化表演要好得多!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社会落后价值、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人文素质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便更好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要丰富和拓展“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明确了大学生人文素质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以人为本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人”作为人文素质培养主体的基本要求、和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总结:自我评价能力,是指人以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思维活动为基础,对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作出价值上的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其实质是指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一般而言,适当性越高,说明自我评 价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本研究中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是通过比较人对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及其他人对他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而得出的。两者间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说明人的自我评价越适当,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所谓自我体验能力,是指人在对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作价值上的判断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它与儿童的自我道德认知和评价是分不开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人在道德意志行为中善于自觉地掌握和支配其情感与行动的能力。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水平有关,与他们控制自己的需要、兴趣等直接愿望的水平有关。做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就应该努力的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自我体验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四篇: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轻化工程

班级: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1.1人文素养的整体认知

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不但表现为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表现为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人们不无忧虑地看到,是非界限模糊、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的问题,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重视学习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1.2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哲学素养、文学素养、史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

1.3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人文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扬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控制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等。首先,人文知识的传授利于大学生成人。人文知识教育是一个民族弘扬精神文化传统、铸造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所谓人文知识教育,就是文学、史学、哲学以及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教育,它能够引导和帮助人们懂得什么是人,懂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人生哲学的教育利于大学生成人。现代中国人生哲学要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恰当定位,唤醒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最终实现人生幸福。再次,荣辱情操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能够帮助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利于大学生顺利成人。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

我认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文科学知识匮乏

由于过重的强调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功利性,部分理工大学生忽视人文课程的学习,导致人文科学知识的匮乏。许多学生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表达能力较差,艺术品位较低,尤其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不多。

2.2 人文精神及人格偏颇

人文精神作为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潜动力,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整体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注重自我价值发展,思想开放,勇于开拓,勇于竟争,能够自觉的培养和发展健康的人格。但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对多元化的世界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表现出人文精神及人格的偏颇。

2.3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较弱

部分大学生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思想和创造意识受到禁锢和闭锁,只是满足于书本的知识,局限于象牙塔之内,缺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参有的大学生己习惯于有例可寻,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与社会实践的民主精神淡薄。少标新立异的思想,不愿接受多元共存,敢于质疑和批判的思考精神越来越淡漠。校园内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 加强人文教育的课堂主渠道

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外,人文教育所涵盖的文、史、哲、经济、法律、政治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必不可少。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大学生人文教育取得了成功,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要使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价值的追求趋于统一,使高校培养的科技人才能够在进行科技实践的同时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切实联系起来,造福人类。

3.3 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人文教育的需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把握校园文化主流,并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档次,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尤其要注重开展深受到广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断挖掘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3.4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养成。实践证明,承载大学人文精神的不只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自身怎样提高人文素养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有谁会跟他打交道呢?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二,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是尽伦尽职,一个是敬业守信,也就是说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好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够马马虎虎,要敬业,要守信用。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如果大家都不尽伦尽职,大家都不敬业守信,这个社会就失序了,就乱套了。真正的价值是在群体中、在社会中实现的,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实现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很简单,就是要得到他人、群体或社会的承认,也就是说你为群体和社会作出了贡献。既想实现个人价值,又不想作贡献,那是不可能的,离开了这个社会是无法实现个人价值的。

第三,是应对环境的问题。所谓应对环境的能力,就是潇洒地对待人生。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要在遇到种种坎坷、忧虑的时候不垂头丧气,保持坚定的意志,知道祸、福、生死而心里不迷茫。这就是最根本的,人要有非常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这里有个“才”和“时”的问题。“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所以荀子讲,才不才,在于我,可是遇不遇,那是环境的问题。很多有才的人没有好的机遇,得不到发挥;但是有机遇而无才能,那就更不可能得到发挥了。所以一个人要能够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的才能和机遇的问题。

第四,要注意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这是内外两个方面的。仪表是外在的,涵养是内在的。涵养功夫里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谦虚的问题,虚心地待人接物。、第五,人文素养要落实到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中。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认识。这也就是人文素养最后的落脚点。只有这 样,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我们一切的心性的修养,我们对人的主体性、人的能动性的认识和把握,体会人类的伟大和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和永恒,这些都要落实到我们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上。结束语

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哪里?在我们民族流淌不息的血脉里,在我们民族相濡以沫的风俗里,在我们的民族英雄人物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重情重义、刚直不阿、丹心报国、服务人民的光辉形象里,在我们民族经久流传、脍炙人口的文化典籍和文学艺术作品里。在大学阶段,注意从我们民族的文化典籍和文学艺术作品里汲取营养,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是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继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流群体和行动模范。

第五篇: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

目前,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如何去把握,如何把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对自身成长的教益,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厚德载物”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厚德载物”出自《易·坤卦·彖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原文的意思是说,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于现代的理解就是要求我们具有崇高的美德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和而不同”的思想给我们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大学生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首先,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强调整体和团体的协调,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和”,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的一个最佳的状态。其次,大学生在注重整体和团体协调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主要是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天性、优点以及创新性等等。否则,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三、“自强不息”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的进取精神的培养:“自强不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周易·乾卦·象传》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古人从自然的运行现象中体悟出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

四、“义利合一”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孔子是谈一个注重修养自身的人,如何对待金钱、利益、权势的问题,即义利观问题,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富贵取之有道”的观点。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也强调义的重要性。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反对弃义趋利。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一环(5篇可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