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150507.html

第一篇:《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

《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

曾维军

统治阶级的决策与措施牵涉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与一个国家的命运。

皇帝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少。就如清皇帝,当英国入侵时,不去内房读旧日利玛窦等所绘世界地图,竟发问“英国地方在哪里?”在回答中西问题时,又问“其国和新疆有无陆路交通”?再向邻国日本看去,原有土地不过是中国的一省,却能在国际上作一个头等的国家,这恐怕不是碰巧也不是其它的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是一国之君的治国之道,日本君主能够为了自己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寻求富强之路,仿英国走上君主立宪制,到现在也还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而此时的慈禧太后正在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以迎接自己的六十大寿,沉迷于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或许皇帝们心在想,这种制度下我清王朝已经很富强了,何谈变革制度呢?对于外国的变革是不知或不以为然的,满清皇帝是以天朝自居,对于外来侵略者称呼用了一个很不雅的字“夷”,用现代化来讲就是看不起、蔑视外国人。可就是这样的满清皇帝,没有让清朝走向繁荣昌盛,更是让这帮“夷”一次一次的侵入,他们腐朽落后的思想,自大狂妄的思想,没有与世界接轨。

正确来说,闭关锁国是明末时就有了,只是没有那么严厉罢了。邓小平说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落后就是闭关自守。”那为什么中国人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有什么“好处”呢?可谓“好处”“大”了。分小点来说——

原因一:中国从此孤立起来,宛如“世外桃源”,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中国也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自己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做着一国之君,生活充裕,何要开国门?而且皇帝们认为,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就得从根本上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

原因二:关紧国门、禁海休船(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或中国人到海外经商),可以防止国人与外国人交往,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接触机会,接触机会一减少,那么清人就乖乖的呆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过着原来的生活,不会有骚乱。还有,也是在政治上避免有志之士海外联合反清,后来孙中山的海外建立兴中会就是一个例子。

原因三:再试着找找闭关自守的有利方面。外国的思想文化不进来,思想冲击就大大减少,中国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东西就可以满足生活需求。但这是非常狭隘的想法,关起门来搞既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闭关自守近代化落后的直接导火线。当时的通商制度特别也能说明这一点——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还是中国政府指定的十三家可以与外国人作买卖的,外国(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昔日的手工业都慢慢的变为机械制造,而中国的国策,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商业发展,这就迫使他们打开我们的国门,而中国这方一直没有给他国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于是他们只能用坚船利炮打开来了。可为什么就想打开中国国门呢?简单而言,中国地大且确实物博,暂且不说有多少资源,就是粗略计算一下,中国一个人买一块布,那盈利可就非常惊人,一块肥猪肉在眼前,是谁都不想放过的。

我们往反的方向去想,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外国人的到来,欢迎西方文化的进来,凭借中国本来就有的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在加上中国的古代科技(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智慧)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据数据统计,当时我们的科技成果占世界的科技成果的50%。那么如果这种有利的政策,中国的文化将迅速向全世界传播,外国的思想也将快速在中国传播,以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那样就不至于是被打出来的近代化了。

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中英条约》;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失败,签订《辛丑条约》;还有许多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我们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所在,或是难以解决(暂且不说)。从表面上来说,还是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武器的,但在具体的实际当中不仅表现在装备落后,更表现在思想的愚昧。例如在鸦片战争时,名将杨芳认为英舰在水上浮行却几乎炮炮皆准,命中率反远高于在清军在陆上固定的炮台,其中定有某种邪术。他相信女妇所用的秽物最能“以邪破邪”,故想出妙计,搜集许多妇女所用马桶载在竹排上,出防炮台。结果当然未能“破邪”,炮台为英军所破。当时有人赋诗曰:“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摘自雷颐的《被延误的现代化——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浙江慈溪守城军民击败英法联军,所依仗的居然是当年吴三桂埋藏地下沉睡200余年的大炮。雷颐先生就尖锐地指出,在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只有儒学经典的地位,而自然科学知识的地位极低,几乎不被看作一种“合法”的知识。这就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本没有自己控制的能力,只能依靠别人,在被打的情况下才近代化的,我们从《时局图》明显看到熊代表沙皇俄国,虎代表英国,狼代表德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正在瓜分中国,这就是悲惨近代化。

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廷黼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深深思索:为什么中国近代化趋势总成泡影?蒋廷黼也提到过,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问题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的民族的前途就是光明的;不能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答案是:能。但这是很笼统的说法,要知道,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走得又是多么的艰难而坎坷,中国的近代化并不容易,这是被打出来的近代化,是迟来的近代化。

第二篇:谦让还是不谦让?

谦让?还是不谦让

——卡伦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懂得谦让的人,会得到许多人的尊重,得到许多人的一度好评。可是谦让是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倡导的吗?

正如材料中的那位应聘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发扬谦让这种传统美德显然是不合适宜的。让我们想象一下,假使你是一名销售员,当你和其他公司的人争抢同一个客户时,这个时候,你发扬谦让这个传统美德,得到的不但没有尊重、赞赏,反而是别人的嘲笑。而结果是失去这位客户,这也就相当于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有的人,他的工作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前奋力拼搏占有一席之地,而这种工作就决定了在他的事业中绝对不允许有谦让的存在。一旦你有了这种心理,就意味着你失败了。

但我对于谦让并不是全盘否定的。在合适的场合谦让这种传统美德当然会提高自已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但反之,结果并不是欣然的。往往有的人会问,总谦让合适吗?当然,回答是否定的。总“谦让”当然不合适。面对一盘有大有小的梨,孔融选择捡了一只小的梨,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却说:“大人吃大梨,小人吃小梨”。这是一个孩子内心的真实独白,而这才真真正正的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同桌的两个朋友,一个放着削好的铅笔不用,去抢另一个人的铅笔,这个时候我们当然没有必要谦让,而理应理直气壮的把铅笔要回来。对于占有欲强的孩子,谦让往往会使他们的私心更加膨胀,贪欲更加滋长。

我有一个弟弟,自打上幼儿园起,老师就让他学会谦让。他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一不小心就会碰到弟弟妹妹,这个时候老师总会说:“**经点走”“***别碰到弟弟妹妹。”当发生争执时,老师总会说:“***你是哥哥,让着点弟弟妹妹。”渐渐的他开始不再“惹事”。

别人抢了他的椅子,他只是看了一眼就找了别的椅子坐了下来;站队时,后面的女生来回推了他好几下,他只是默默地站到队的末尾。父母感到他长大了,渐渐的有了男子汉的气概,也感叹自已和老师配合得好。

可是过分的谦让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没有了竞争意识。有一次,一个男孩无缘无故的使劲用拳头打他的头,他没有还手。事后再问他时,他却说:“我不疼”。当然这并不是我们的初忠。

对于谦让,我们应从合理的角度来看。但现如今,幼儿园里的老师一再的强调谦让,这不仅会失去谦让的教育意义,反而会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虚伪的种子。一次,老师发饼干,奖励了拿碎饼干的孩子。于是每次分点心,先拿饼干的孩子纷纷拿碎饼干,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故意把饼干弄碎。这反而扭曲了孩子们纯真的本质。谦让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可有的时候,却可以使一个罪犯更丑陋。

第三篇:中国可以说不读后感

“民间有一些民族主义联盟之类的团体希望我们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我们基本没有参加”

很多中国人一定还记得,差不多十年前的1996年,有一本名为《中国可以说不》的书热销到超过了北京夏天的温度,中国可以说不读后感。

目前中国没有必要再出一本类似的书

“美国谁也领导不了,美国只能领导自己。日本谁也领导不了,有时日本连自己都无法领导。中国谁也不想领导,中国只想领导自己。”这是书中很有名的一段话。

这本全名为《中国可以说不——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的书首版发行五万册,只用了20多天就赶印出版,吸引了全世界100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也因此成为1996年最轰动美国和西方的中国书。

宋强等几个年轻的作者,成为了西方媒体眼中中华民族主义的领军人物。

十年后,“更理性的民族主义”

该书的策划者、也是第二署名作者张小波(书中署名“张藏藏”)如今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商,在亚运村拥有一家图书公司。事隔近十年之后,他仍然向《瞭望东方周刊》承认,这是他策划过的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

当时才30出头的张小波如今已步入中年,留着寸头、穿着考究,说话不紧不慢,读后感《中国可以说不读后感》。他说,《说不》在当下看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最大的价值是促使美国决策者了解了一个更为全面和真实的中国,提醒他们不要肆无忌惮地损害中国的利益。”

他的同伴、《中国可以说不》第一署名作者宋强也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宋强是带着两包美国香烟出现在记者面前的,一包是“万宝路”,一包是“骆驼”。万宝路已经打开,里边还剩下三四支烟,他取出一支,但没有点燃。

宋强与张小波差不多同龄。由于《中国可以说不》的机缘,以前在重庆一家电台当部门主任的他在出版界获得了认同,目前主要从事图书和电视剧策划,同时仍在写作。

“在中美关系方面,我们之后基本上退出了这一领域。民间有一些民族主义联盟之类的团体希望我们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我们基本没有参加。其实我们并不是什么民意领袖。”

说完,宋强蓦地起身走出会议室,一会取回来一个打火机,点燃香烟。他承认当时写《中国可以说不》的时候姿态比较“草莽”,观点比较“突”,有些过于粗糙的东西需要调整,但是总的看法没有变化。

“我还是十年前的观点,中美遏制与反遏制是不变的主题。美国会不惜以破坏游戏规则来进行,如否决中海油对美国石油公司的收购。”

当记者追问“目前中国有没有必要再出一本类似《中国可以说不》的书”时,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抽了口烟,眼睛望着窗外,停顿片刻后说,“我觉得没有必要。的确有出版社希望我们再写一部,但是我认为中国人没必要一次次的激动。”

张小波也同样认为没必要再写一本类似的书,但“应该有一本更理性的民族主义的书出现,比《中国可以说不》更成熟,更具可操作性。”

《中国可以说不》的另一位作者古清生身材魁梧、戴一副大黑框眼镜,已经有了啤酒肚.

第四篇:不吹头发好还是吹头发好

不吹头发好还是吹头发好

我觉得头发不去吹干这方法其实不太好,因为如果常让头发自然干,久而久之发质会变得又扁又塌。刚开始你会感到头发非常柔顺,你以为这样就是发质很好,可是几次试下来,我发现头发不但变得很细,甚至还细过你的毛细孔,这样子会让你的头发变得脆弱无比,一梳就掉,所以这个方法显然是错

误的。所以如果你是担心头发吹干会伤害到发尾,那至少也一定要把头皮给吹干的!

吹头发

多人都认为吹头发会损伤头发,而发型师认为每次洗完头后必须用风筒吹干头发,但要注意吹的方法、角度和程度。吹头发会伤发其实是一个误区,每次洗完头后不吹头,湿的发根更容易粘上灰尘等物质,如果用毛巾代替吹发更容易伤发,因为头发湿的时候最脆弱,不能用力搓干,也不能用毛巾拼命抖动头发,否则头发会断裂或打结。正确的做法是用吸水性较强的毛巾包裹吸掉头发滴水,当头发不再滴水时,高举吹风机,手举过头垂直吹干头发,只要让吹干时风筒不断移动,并注意与头发的距离保持在10公分以上,风筒是不会伤害头发的,头发吹至七

至八成干即可。

湿发是最脆弱的,最好不去碰它,更不能用吹风机来吹!要不用不了多久你的头发就会有严重的干枯,分叉出现的,而且容易出现断发,头发变的毛躁不易打理.最好的方法是自然晾干.当然,如果你的头发已经出现上述问题的话,首先是要剪掉分叉的头发,然后定期锔油,最好是每月一次.平常要用洗护分开的洗发产品.选择自己合适的品牌.这样更有利于头发的保养.再有就是不要用塑料或尼龙的梳子梳头,最好是黄杨木的梳子,桃木梳子也不错.

头发洗干净后,任其自然风干,不宜用电吹风吹干,以免头发弹性减弱,产生断

发现象。

很多人都习惯在家洗完头之后用电吹风把头吹干,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把头发中的水分吹走。据说如果头发所含的水分降低到10%以下,发丝就会变得粗糙分叉,而经常使用吹风机吹发的后果就会如此。

因此大家要记住这个数字:20-30厘米,让电吹风与头发保持这个安全距离,头

发的伤害自然会降低。

湿发是最脆弱的,最好不去碰它,更不能用吹风机来吹!要不用不了多久你的头发就会有严重的干枯,分叉出现的,而且容易出现断发,头发变的毛躁不易打理.最好的方法是自然晾干.当然,如果你的头发已经出现上述问题的话,首先是要剪掉分叉的头发,然后定期锔油,最好是每月一次.平常要用洗护分开的洗发产品.选择自己合适的品牌.这样更有利于头发的保养.再有就是不要用塑料或尼龙的梳子梳头,最好是黄杨木的梳子,桃木梳子也不错.

很多人都认为吹头发会损伤头发,而发型师认为每次洗完头后必须用风筒吹干头发,但要注意吹的方法、角度和程度。吹头发会伤发其实是一个误区,每次洗完头后不吹头,湿的发根更容易粘上灰尘等物质,如果用毛巾代替吹发更容易伤发,因为头发湿的时候最脆弱,不能用力搓干,也不能用毛巾拼命抖动头发,否则头发会断裂或打结。正确的做法是用吸水性较强的毛巾包裹吸掉头发滴水,当头发不再滴水时,高举吹风机,手举过头垂直吹干头发,只要让吹干时风筒不断移动,并注意与头发的距离保持在10公分以上,风筒是不会伤害头发的,头发吹至七

至八成干即可。

头发洗干净后,任其自然风干,不宜用电吹风吹干,以免头发弹性减弱,产生断

发现象。

很多人都习惯在家洗完头之后用电吹风把头吹干,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把头发中的水分吹走。据说如果头发所含的水分降低到10%以下,发丝就会变得粗糙分叉,而经常使用吹风机吹发的后果就会如此。

因此大家要记住这个数字:20-30厘米,让电吹风与头发保持这个安全距离,头

发的伤害自然会降低。

第五篇: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关于“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话题。实例便是2024年的“南京彭宇案”,至今仍让许多人记忆犹新,当时南京市民彭宇因为主动扶起在公交车站跌倒的老太并将她送往医院,谁料反被老太指认是被彭宇撞倒的,最后彭宇被判赔偿老太40%治疗费。判决出来,舆论哗然,网上甚至有了“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扶不扶,想想彭宇四万五”这样的顺口溜。无独有偶,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又陆续出现数起翻版“彭宇案”,如“殷红彬案”、“许云鹤案”,这一难题由于执法因素的介入,变得使人更加困惑。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在传统道德氛围里,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然而,在今天却成为一个道德选择难题。其实在生活上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意识。曾经,在南宁朝阳那一段路有很多很可怜的人在桥上行乞,我们看他们可怜,每次路过都会不由得捐出一些零钱,做了好事心里也会很开心。同样的,也是在同一个地方,只是时间不同了,那就是现在,时代在发展,可是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可怜人在行乞了,那些人看似更可怜,断手断脚还有毁容的等等,让我们觉得惨不忍睹,可是捐钱给他们的人却越来越少了。难道是我们道德后退了,同情心减少了?不是的,随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诈骗行为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反醒一下自己,捐钱给他们是帮助他们还是纵容他们继续骗人?让我不由得想起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面说了一个组织,专门骗小孩子进去,然后搞瞎他们的眼睛或其他使他们成为残疾人,然后命令他们去街头行乞。这样的一个现实让我不由得想起南宁朝阳的那些乞丐,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行乞的人很可怜,但是得到的钱却是催残他们的背后组织,想到这我就犹豫了。想帮助他们不一定用这种方式,可以用另外很多的方式帮助。

课堂上的视频,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段这样的话:信任,本是一个和谐社会里最基本的要求—— 不是吗?当你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坐高铁、地铁,要相信它不会突然追尾;就是你睡觉,也要相信这屋不是“楼脆脆”;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如果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喝白水也怕有害元素,我们还能吃什么? 讲小道理,如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讲大道理,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

是的,毕竟,我们是“老百姓”,不要变成“老不信”。十人中有九人缺德,不是德不好;十人中一人有德,就是德尚在。总得使有德的人多起来,总得让道德的土壤厚起来。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面对老人摔倒是否该扶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问题。扶,我们一定是要扶的,但用什么方法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看到老人倒地,打个急救电话可以,找专业人员去也行,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有些急救意识,有些受伤了是不可以乱动身体的,比如骨折等。当然,如果老人倒地,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上前去扶的,毕竟这社会上好人还是比坏人多的。

助人为乐是公民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我们不能因为发生了个别“彭宇案”就对帮助他人产生畏惧,不管周围有没有见证者或视频设备,帮助别人不应有所迟疑。但要形成一个“人人乐意助人”的社会氛围,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改变。

《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