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网店的朋友分享我的一些经验三号文库
- 购物中心物业管理方案三号文库
- 常用关键词(精选5篇)三号文库
-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三号文库
-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努力创造人才辈出新局面三号文库
- 信用乡镇讲话三号文库
-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三号文库
- 此亦人子三号文库
- 入场教育试卷5篇三号文库
- 人大机关2024春节慰问信三号文库
- 神七问天感想三号文库
- 拉歌曲目(大全)三号文库
- 坚持完善人大制度努力提高执政能力三号文库
- 人品与官品三号文库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解读三号文库
- 常规纪律检查细则三号文库
- 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三号文库
- 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三号文库
-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2024年锡盟房地产投资形势分析三号文库
- 职场礼仪:不同场合的介绍礼仪三号文库
-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之人物描写训练05三号文库
- 人大代表接待日公告三号文库
- 关于要求提供购房按揭贷款的申请三号文库
- 参考:人才会议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你所不知的清明传说三号文库
- 销售经理工作职责doc三号文库
- “彩蝶飞舞”奖罚制度三号文库
- 甘当服务“排头兵”三号文库
- 服装销售人员年终总结范文5篇三号文库
第一篇:惩治党内腐败问题,要有外力。
惩治党内腐败问题,要有外力——惩治党内腐败,光有“自律”不成,还要加上“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前人民日报总编秦川的回忆文章说:1992年陆定一生日那天,对前来看望的秦川等同志讲:“秦川,我们党已经开始腐化了!”
执政党的腐败,是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列宁从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就一直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在党内建立专门机构,监督和解决党员干部的腐败。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摆在这里:反腐机构也是党领导的,它要听从党的指挥,如果党的领导人甚至一把手腐败了,那么该由谁来管?对这个问题,列宁也始终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来。
毛主席问“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他老人家是主张用“大民主”和“(文化)大革命”的方法去解决。如果是整个党变质了,人民活不下去了,采用“二次革命”的办法,推翻腐败政权,这是对的,历史上历来如此。但如果全党不是这种状态,只是个别或局部问题,那就不能采用革命的办法。在我们用革命的手段夺取了政权,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消灭了剥削阶级之后,我们解决内部的问题,就不能使用“革命”和“暴力”的这种手段来解决问题。“文化大革命”就是个教训。此时专政的职能,主要逐渐转向对外,而对内部,则要建立民主政治,要靠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来解决贪腐问题。
靠“自律”解决党内的腐败,当然是个好的办法。利用党自身的力量和觉悟,加强自律,去克服贪腐。
但从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光依靠自律,是不能彻底解决党内腐败问题的。反腐中,自己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在管理学中就会出现(功能的)“缺失”,达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就像“自我戒烟”和“强制(加外力)戒烟”一样,“自我戒烟”的成功率向来低于“强制戒烟”,就是因为没有外力。也像治病一样,小病可以靠“自愈”,大病就一定要用“外药”,要外药和内力一齐作用,才能治愈。内部的毛病越严重,就越需要用外力。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党的反腐问题,其“裁判权”和“监督权”,一定要放在外部。在自律的基础上,再加上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才能更上一层楼。反腐的效果好不好,也要民众说了才算,而不是自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权钱交易、权力资本化是个普遍现象,要增加反腐的透明度、增加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才能奏效。这种监督利大于弊,不要怕别人讲话。对于群众的意见和不满,不要压制,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学大禹(注:因势利导)而不要学他的父亲鲧(注:围、堵)。不管是好的意见还是坏的意见,都要妥善处理。对于执政的党,它掌握着全部的“政府资源”,所以一定要强化外部的监督和制衡,才能有效抵制腐败现象。香港的廉政业绩,排在世界前列,其中有80%以上的案件,是靠外部的曝光和民众的举报。
要加强这两种监督,就必须首先要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篇:加强有效惩治腐败问题
加强有效惩治腐败问题
坚决惩治腐败,是党和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随着党风廉政建设从侧重遏制转向标本兼治,以及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监督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一些诱发腐败的深层次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但是,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何加强有效惩治腐败问题仍然是国家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此,我认为惩治腐败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以法治腐——使官员不能腐败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无论是法治国家,还是非法治国家,法律制度都是遏制腐败的基础设施。惩治腐败不在于严酷,而在于有严密的制度。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完成这项任务要求我们多方面做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抓起。从源头抓起,就必须强化法制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我国在反腐败立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介于此,我认为,现阶段完善我国法律制度,重点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制度建设:
1.完善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使其与世界接轨
反腐倡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作为一项制度,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曾将《财产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中,随后更是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财产申报法中最重要的三部分即财产申报主体、财产申报客体及财产申报的审查都无法完全确定下来,从而使其在实践工作中难以顺利开展或是流于形式,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必须对我国现有财产申报制度进行改革,在充分借鉴各国这方面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2.实行金融实名制改革,让不法收入无处遁形
我们在反腐败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制度是产生腐败的主要根源之一,而不透明的金融制度是滋生腐败的土壤。要想彻底的清除腐败产生的根源,清除腐败这一毒瘤,就必须改革现有的金融制度,其中一条就是实行金融实名制。所谓金融实名制,就是指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金融机构开设任何账户都必须采用真实姓名(法人时是法人名),金融机构必须审查开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法人时是工商登记证),在确认其真实身份后才能开户,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必须使用真实姓名(法人时是法人名)并全部记录在案。
(二)以德治腐——使官员不想腐败
列宁说,“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的。”一个人腐化堕落往往是从其道德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是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所导致的。是否搞腐败、多大程度上搞腐败,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自己。不管制度再怎么完善,惩罚再怎么严厉,最终的执行者还得靠人,自我是腐败的内因,制度是腐败的外因,在这个过程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要想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腐败问题,让官员们不想腐败,主要还得靠加强官员的政治伦理和官德教育,以德治腐。以德治腐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以德治腐,我建议: 1.加强对公务员的道德教育,夯实其防腐拒腐的思想基础
坚持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党长期以来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进入新世纪以来,腐败现象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进行行政伦理和官德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势上都必然要有新的举措。行政伦理和官德教育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把握和总结。新时期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道德观念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行政伦理规范和行政伦理评价机制,更好地防治腐败将起到重大作用。2.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提升道德考核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大批大案要案被查处,一大批高级干部落马,很发人深省。正如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所言,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不是出在能力上面,而是出在官德人品上面。我们平时做人要讲人品,做官也应讲官品、官德。才与德就像干部素质的两根“支柱”,互为依托,缺一不可,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两者相较而言,德比才更重要,无才可以学,无德却很难以补救。虽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考核唯“政绩”标准还没有根本改变过来。
(三)以俸养廉——使官员不用腐败
我国现行公务员工薪制度沿用至今,中间虽然经过几次调整,公务员工薪虽然纵向来说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总体来说,还是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其滞后性日益突出。就目前来看,我国公务员薪酬的特点表现为:公务员工资收入整体水平偏低、地区薪酬不平衡、行业之间差距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公务员薪酬管理体制欠完善、工资结构不合理、社会福利严重滞后等特点,这也是我国腐败现象穷去不穷、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关于我国公务员工薪是实行“高薪养廉”还是维持现有水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论不休。对此,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折中的方法,即在原有工资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使公务员薪酬相对当地其他行业略高一点,同时完善相关制度,缩小公务员工薪之间的地区、行业差距。理由有二,一是在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数还相当庞大的今天,实行高薪养廉还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二是单纯的低薪也不利于招揽人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公务员队伍里面来,同时也不利于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特别是在重商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一味强调低薪养廉就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了。建立合理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廉洁政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完善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制权——使官员不能腐败
“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这是由权力的特征所决定的。现在我国权力腐败案件为什么触目惊心,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形势下,缺乏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原有的权力制约机制,以保证权力沿着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运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权力制约方式主要有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两种。1.以权力制约权力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强调:“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他认为,当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机关的手中时,自由和民主将得不到保障。所谓以权力制约权力,就是指某种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受到其他权力的限制和约束,防止权力滥用、腐败的过程和方式。这是我国权力制约的主要手段,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制约权力方面的主要选择。2.以权利制约权力
现实中,权力异化、腐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利对其的监督制约乏力。虽然我国宪法和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社会民众、新闻媒体有知情、监督、举报、检举、控告等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督渠道不畅通等方面的原因,权利对于权力的监督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我认为,可以充分放权,赋予新闻媒体更大的“发言权”,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新闻媒体、政党、社会民众等在监督权力方面的作用,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监督不力的局面。
(五)加大打击力度——使官员不敢腐败
惩治腐败,主要是利用人对名誉、地位、个人经济利益、人身自由丧失等方面的恐惧心理建立起来的对腐败行为进行惩罚的制度。反腐制度是否具有威慑力,能否遏制住腐败行为的蔓延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惩治制度是不是完善、打击腐败的力度够不够强。为彻底清除腐败毒瘤,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反腐打击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经济制裁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里为官,只为财”,官员贪污腐败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捞取经济利益。因此,要彻底杜绝腐败现象,就要加大腐败的经济成本,要让他们觉得腐败不值得,没什么好处可捞,或者说就算捞到了好处也没有机会享受。(2)政治惩罚上。
加大反腐败力度,在增加腐败分子腐败的经济成本的同时,还需要加大腐败分子因腐败而付出的政治成本。即,坚持对腐败分子不管他职位有多高,不管他以前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不管他贪污受贿的金额有多少,我们都要绝不姑息手软,一律免职,永不叙用,彻底杜绝“贪污越多、爬得越高”、“问题官员,带病上岗”等不良现象的出现。(3)法律制裁上。
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充分发挥各监督渠道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案件线索,提高腐败案件的发现率,做到“伸手必被捉”;二是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严格执行各项法律程序,实现有案必查、查案必办、违法必究、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实现“凡腐必惩”。(4)社会舆论压力上。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新氛围,纠正“笑贫不笑贪”等腐败文化思想,建立资料库,全国联网,把腐败分子的腐败行径通过网络向全社会予以公布,让腐败分子身败名裂,以增加其腐败的道德成本。坚持多管齐下,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彻底改变腐败行为成本低,风险系数小的特点。
结束语
腐败作为一个历史性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腐败的深层次危害越来越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反腐败工作,并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地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反腐败工作还没有结束,甚至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腐败分子大有卷土重来的倾向。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市场管理漏洞不少,这正好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再加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腐败分子犯罪手段较之以前越来越隐蔽,也越来越高明,腐败犯罪领域由原来的个别领域向各个领域蔓延,腐败主体有个体向群体发展等方面的特点,给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很多腐败分子至今仍逍遥法外,负面影响极大,我国面临的反腐败形势非常严峻。历史表明,腐败与反腐败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我相信: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反腐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我国反腐败工作必将在这场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是当今我国社会上最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关于党内腐败事件却层出不穷,且直接或间接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有这样的话:治党内腐败亡党,不治则亡国!听起来确实有点耸人听闻,但确实反应了一些真实情况。据中央纪委的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间,中央纪委及各级纪委查处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200多万件,处分党员235万人。有效遏制腐败不仅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关系到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胜利。
1、简单分析党内腐败现象成因
(一)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思想政治工作抓得
不紧。许多党员干部由于一段时期来,很少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致使许多干部产生了“淡化党风意识”,“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
(二)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随着改革的深化,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健
全造成的一个直接恶果,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而更多的是主观随意的人为因素,实为腐败现象的繁衍栖身提供了条件和土壤。
(三)心理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
(四)一个社会转轨时期的腐败现象有其内在必然因素,这就是新体制建设过程中对权力
制约机制的滞后性。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情况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新体制还未完全形成,监督、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漏洞,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党员分陷入腐败之中。
2、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腐败与反腐败是我党义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种矛盾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腐败显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弱点、不足,反腐败是正视问题、勇敢面对的体现,是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过程。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
3、怎样防腐反腐
1.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陷进了腐败的深渊。从根本上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4.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区域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计提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第四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这次讨论思考题的题目是“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是怎么看的,这是否影响自己对党的向往”。就此问题,大家看法不一,可以说事产生很大分歧,有的人甚至对党和国家产生了怀疑,似乎已经到了对中国社会现状绝望的地步。但是我却希望大家能在批评之处,看到中国的进步。对于党内腐败问题,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腐败为什么存在从古至今,反贪污腐败从来都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任务,可是贪污腐败却从来没有断绝过。腐败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其土壤便是权利的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欲,这是人性之恶,且有人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政治结构进行管理,这就存在着权利的分配和运用,也就是腐败所产生的土壤。想要消除这两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民素质极大提高,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贪污腐败才会彻底根绝。
二、怎样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
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而且,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因此要客观看待腐败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三、怎样应对腐败
1.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无数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逐步滑进了腐败的深渊。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拒绝和逃避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加党内监督的实现。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说是廉政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
4.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
因此,党内腐败问题并不会影响我对党的向往,相反,作为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为党的建设做贡献,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坚决与腐败作斗争。
第五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令人歆羡的骄傲。但是,随着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中华民族逐渐放慢的他矫健的脚步,最终,由于闭目塞听,以欧洲工业革命为标志,我国逐渐被世界先进水平远远抛下。经历了一段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奋勇不怕牺牲的努力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在毛主席的口中被庄严的宣告天下。然而,那时的中国人民仍处于贫苦饥饿中。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党内腐败问题也逐渐变得令人不敢小觑。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指导下,我们应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呢?
首先,我认为,腐败与反腐败是我党义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种矛盾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从他的建立之初,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就是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领域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纵深拓展,在国际交往和合作日益紧密和频繁的新时期,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内极少数高级干部的伏法,为我们正确对待和认识这一矛盾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
腐败显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弱点、不足,反腐败是正视问题、勇敢面对的体现,是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过程。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虽然新中国建立已半个多世纪,但封建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动机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思想残余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以致有些党员干部因迷信金钱万能和权能通神而陷入腐败之中。西方社会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先进的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分不清什么是人类文明进步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是腐朽没落低级趣味生活方式的党员干部陷入腐败之中。心理失衡也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但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有的单位对干部选拔任用不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在干部的使用管理中不慎、不严,使一些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其次腐败形式多样,危害严重,反腐形势严峻。
党内的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经济腐败
经济腐败,就是一部分掌握公共权利的官员大搞权力寻租,将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最为普遍的腐败形式,表现最为直接和赤裸,过程也极其简单。腐败
分子将自己掌握的权力这种稀有资源转化为个人利益。主要表现为贪污和受贿。
2、组织腐败
组织腐败就是在干部任免过程中不遵守法定程序和制度,破坏了干部任免秩序。任人唯
亲,把金钱和关系作为考察干部的唯一指标,形成利益集团,官官相护,严重的违反了国家、党的组织路线,组织原则和组织方针。
3、作风腐败
作风腐败主要表现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无视党的最基本的纪律、党的方针政策;主观主
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之风盛行;不坚
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专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欺上瞒下,无视党的形象、无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尽管根据腐败的方式的不同将腐败划分为经济腐败、组织腐败和作风腐败,但是大部分
腐败,集经济、组织、作风等腐败于一身,经济上贪污受贿、组织上买官卖官、作风上奢侈糜烂。这是因为思想防线一旦垮掉,在极度膨胀的私欲支配下,利欲熏心,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手段敛取钱财,从而染指各种形式的腐败。
腐败主要带来的危害有:
1、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3、制约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4、妨碍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那么,在此形势下,我们应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我们要加强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党的自身免疫力是推进党的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对党员进行全面系统长期的教育,保证每一个党员干部能够从主观上认识腐败的危害,积极主动地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无数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逐步滑进了腐败的深渊。尽管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拒绝和逃避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立身处世之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一定能体现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保证党的纯洁性,强化思想反腐,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二)、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党内民主是指在党内生活中,全体党员按照党章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力,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决策管理党内事务。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加党内监督的实现。控权者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往往有两种倾向,一个是“为公”的价值倾向,一个是“为私”的价值倾向,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矛盾,怎样保证权力的运作是为了实现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主要看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具有较高的共产主义觉悟和为社会主义贡献一切的精神,还要看客观环境对其权力运作过程的监督,当然这种监督是一种相互的监督,而非单向的监督,当参与者具有互相处于公心的相互监督的客观条件时,权力的控制层的个人意见增加了对公的成分,也相应缩小了权力的自私性。党内民主权利的实现,分解了权力,增加了决策人员人数的同时,增加了监督。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惩治腐败行为。
(三)、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说是廉政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利用这种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证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促进政治、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第一,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要靠健全的法制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法制意味着控权制度和权力制衡原则的被遵守,做到依法执政而不是以党代政。第二,通过健全法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法制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民主廉洁的政治制度,这有利于切断权力与金钱的关系,有效地防止腐败。第三,借鉴国外有益的反腐败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体制。腐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在反腐败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由于具体国情和条件的差异,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我们可以摒弃不适合我们国情的东西,借鉴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做法,使我们在反腐问题上少走弯路。
(四)、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不得渎职、失职和利用权力之便谋取私利,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首先,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用组织的力量对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每位领导干部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既有监督他人的权力,又有接受他人和组织上监督的义务。养成监督和被监督的自觉性。其次,要建立健全制度,使对权力的监督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制度是加强对权力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必须重视制度建设。再次,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对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最后,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对权力实行有效监督的环境和氛围。总之,防止腐败的关键在于对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监督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落实。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广开监督门路。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功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些历史过程和社会实践中能够看出,中国共产能够经得住各种挑战、能够跨越各种艰难险阻。在反腐败的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也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