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优秀范文五篇)二号文库
- 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优秀范文五篇)二号文库
- 2025创建文明单位年末总结二号文库
-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政教主任工作二号文库
- 2024秋季四年级数学上册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小学班主任个人述职演讲稿二号文库
- 高中个人生活小结二号文库
- 2024纪检汇报材料二号文库
- 教育法心得体会二号文库
- 节能减排宣传活动总结(定稿)二号文库
- 和田实习总结二号文库
- 班主任总结 多一点努力,多一点付出[精选5篇]二号文库
- 大会报告二号文库
- 竞聘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演说二号文库
- 燃气客服个人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个人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小学生放学路队护送安排(5篇)二号文库
- 心理部525活动总结二号文库
- 九年级二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韩法莹二号文库
- 中层干部管理办法二号文库
- 四年级数学上教互研工作总结(大全5篇)二号文库
- 兴仁县德龙中学2025-2025学年度教务工作计划二号文库
- 沙河市教师教育工作报道二号文库
-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二号文库
- 阚岭小学科技活动周总结二号文库
- 与情分析报告-甘肃卖馒头需行政许可证被指无法律依据遭叫停二号文库
- 崔永福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初二历史教师工作计划[合集五篇]二号文库
- 样田学校开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二号文库
第一篇: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技巧之情景交融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技巧之情景交融
所谓情景交融,是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蕴含诗人的感情。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的末两句有三个意象:“孤帆远影”“碧空”“长江”。这些意象组合成这样的意境:诗人站在长江边,遥望那载着朋友远去的帆船,直到它在碧蓝的天空中消失。而诗人面前的长江水正滚滚滔滔地向东流去。从这些景象中,我们可以领悟出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所谓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感情。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先写景物:床前洒满一地月光,就像是一片白霜。这月光引发诗人“低头思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故乡的强烈感情。
一、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时常用的提问形式有哪些?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技巧,或手法)?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的?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某某景物的某种特点的。…………
二、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即这种手法是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的
三、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一:指出用了何种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二: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三:分析表达效果,即这种手法是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的)
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
答案:本诗采用以景写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而情景交融)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全篇无一字直接明写作者的心境,但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渲染的苍茫迷离的氛围,无不渲染或反衬出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诗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全篇无一字直接明写作者的心境,但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景物的描写,营造了苍茫迷离的氛围,表现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3、(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⑵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4、(05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5、(2025·泉州上学期半期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数离事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湖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态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析“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的好处。
答案:这两句的好处就在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了淡云飘动,孤雁远飞,残阳如醉的凄凉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漂泊的孤独悲凉之感。(或:这两句描写了淡云飘动,孤雁远飞,残阳如醉的凄凉景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景中寄寓了诗人漂泊的孤独悲凉之感。)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
沂源二中语文组
李伟
复习目标:
1、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2、掌握答题步骤,用术语规范答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石灰吟》、《卜算子·咏梅》,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白描,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 物引起所咏之物。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二、了解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命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课堂演练
1、关河令(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问: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3、陇西行(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问:请简要分析诗中第三、四句采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问: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四、总结规律和方法
五、巩固拓展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问: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赏析这首词的手法。
答案:
1、答:本词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上阕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阕承接上片,写酒阑人散,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2、答:本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3、答:
三、四两句运用了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谁能想到眼前无定河边的白骨,却仍是家乡亲人日夜思念、日夜盼望归来的人呢?由实而虚,从侧面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对深闺少妇的遭遇给予了深深地同情。
4、答:欲抑先扬,一二句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求贤若渴,将贾谊从放逐地召回至“宣室”访问。三四句写“夜半”孝文帝虚心垂询,像是在极力地表现孝文帝求贤若渴的美德,而最后却点明了垂询的内容,原来不是在问治国安邦之策,而是在问鬼神、怎样长生不老等荒诞不经的事情。讽刺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
5、借景抒情。梧桐叶落,秋风萧瑟,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和思乡之情。
6、动静结合。
一、二句为静景,写荷花池塘雨后优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为动景,写风起垂杨舞,及雨滴低落到荷叶发出万点声响。全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第三篇: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复习指津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一、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对比、反问等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2、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借代)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二、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表现手法)、借古喻今 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1.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①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②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 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2.借用典故抒情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台 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4.其他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烘托反衬、抑扬结合、细节描写 ①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又如:“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就是以“花”之闲反衬人之忙
以景衬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
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细节描写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第四篇: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教学目标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①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明确: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②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①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明确:一句一景,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②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明确: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写作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
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到作者是以“小松”自喻。2025 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
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⑴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边塞诗赏析要注意: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3)风格――雄壮豪迈。(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四、常用的评析词语: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豪迈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英雄气概昂扬精神厌战情绪深切同情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形象--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
第五篇: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王友军
单位:大石桥市第一初级中学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调动学生古代诗歌鉴赏方面的积累,理解诗意,领会诗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探究,讲练结合,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通过互动探究,讲练结合,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三、学情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真挚纯美的情感,美妙绝伦的意境成为我国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但许多同学对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没有掌握一些鉴赏古诗词必要的方法。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拨云见雾,总结方法,形成整体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灵性,感悟古代诗歌妙趣,提升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很幸运有机会能和你们一起上一节语文课,我更幸运,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能让我最钟爱的古代诗歌走进我的课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那是鸟语花香;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是儿女情长;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仕途失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是慷慨激昂。诗歌是美的,美在它的语言,美在它的意境,美在它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好不好?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二)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有自己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呢?谁来说一说?
生: 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总结自己鉴赏诗歌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准备了一首诗,出示《山房春事》,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同学
们可以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从哪个角度鉴赏比较好? 生:齐读古诗,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对,我们可以从修辞方法去鉴赏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出示幻灯片)在我们
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诗句运用这些修辞的?(板书:鉴赏诗歌的修辞方法)生:回答常见的修辞方法,举出课内运用修辞方法的诗句。师:看来同学们古代诗歌的积累很丰富,那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又该如何解决呢?出示
问题设置,举出课内运用修辞方法的诗句,分析其作用。哪位同学帮我们整理一下思路。生:结合课内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纳总结答题思路。师:评价同学的回答,出示幻灯片。(板书:明手法→详解析→谈效果、表感 情)我们不 仅
可以从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去鉴赏,还可以从诗歌的表达方式去鉴赏。(板书:鉴赏诗
歌的表达方式)(三)自主学习
师: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抒情和描写。抒情方式分为哪两种?同学们能不能
说出直接抒情的诗句。(出示幻灯片)
生:回答,并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生每举一例,师则追问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和借事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夜
雨清风、芭蕉残荷、梧桐细雨、老树昏鸦常常是借景抒情的对象,这些景
物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赋予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景情关系有: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学们能不能举个借景抒情的诗句。
生:回答借景抒情的诗句。(师马上追问,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师:那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的诗句呢?
生:举出相应的诗句。(师则继续追问,借什么物(事),抒发什么感情)
师:评价学生表现。我们再来谈谈描写,出示幻灯片。古代诗人常常将事物的动
与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妙趣无穷。常见的动静关 系 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同学们能不能想到这样的诗句。
生:结合诗句回答。
师:虚实结合的诗句呢?
生:举出诗句作答。(师追问虚写与实写的内容,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运用观察角度的变化和调动感觉的角度的诗句呢?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
时又该如何应对呢?出示幻灯片问题设置。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整理一
下思路。
生:归纳总结答题思路。
师:点评。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还是来实践检验一下。出示幻灯片《端居》,大声齐读,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生:思考并作出回答。
师:点评。除了鉴赏诗歌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鉴赏诗歌的表现
手法 ,那么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呢?
生:回答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四)合作探究
师:老师整理了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你想到
了哪些诗句运用了这一表现手法呢?(刚才提到的就不再提了)
生:具体回答运用衬托、对比、抑扬表现手法的诗句。(教师可以提示诗的题目)
师:因此,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不难总结出答题思路。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归纳总结答题思路。
师:我们一起欣赏欧阳修的《画眉鸟》,请同学们齐读。(出示幻灯片《画眉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运用我们刚才总结的答题思路回答问题。
生:讨论并作出回答。
师:评价。看来同学们对古代诗歌鉴赏渐入佳境。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请同学们齐读。(出示幻灯片《城东早春》)同桌讨论讨论,看看哪位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生:讨论并作出回答。
师:点评。并让学生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关于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鉴赏方法与
答题思路)
结束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领悟古代诗歌的美,学会读诗、赏诗,养成一种诗性的人格,滋润我们的心灵。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围绕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来设计的,侧重教给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渔,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先简单后复杂,由课内古诗拓展到课外。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归纳,又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存在问题:鉴赏的时间少,学生的鉴赏不透彻。
教研员点评:
本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注重情境的创设,导语唯美简洁,有感染力。教学切入点好,板块清晰,衔接自然,有水到渠成之效。侧重能力培养,举一反三,授人以渔。巧用课程资源,适时呈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有序,于民主愉悦中教有所成,学有所得,堪称一节出色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