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98123.html

第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模块

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徐飞 余璐璐

【摘要】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与行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构建生物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在针对地方企业岗位需求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专业模块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通过建立符合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模块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竞争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生物技术模块课程课程体系应用型高校

生物技术专业是我国生命科学的新兴学科,也是生命科学通向应用领域的桥梁学科。由于生物技术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提供技术基础,它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目前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行业,被投资者看作为成长性最高的产业之一。这些相关行业多对高校就业学生的科学水平、实验技能和实践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为适应就业形势的发展,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迫使我们对生物技术专业进行模块课程改革[1]。

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对地方企业岗位需求开展广泛调研,凝练专业方向,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多次修改,特别是对专业课程进行分类设置,并将校

企合作融入课程建设,重点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生物技术领域应用型人才。本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围绕生物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

1生物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设计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对企业岗位的调研,更加明确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需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人文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生物技术和方法,开展生物资源利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食品和医药生产与检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研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2]。

为了使该培养方案得到实施,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为“基础教育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专业任选课+基础教育选修课”五个模块,培养方向包括农业

生物技术方向、工业微生物与发酵技术方向、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方向、生物技术制药及检验方向。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认知规律,构建合理的专业模块和教学模块,目标是能够培养出技能型、销售型及综合素质型三种类型生物技术人才[3]。

生物技术课程模块化设置

课程体系构建需以行业能力素质为核心,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全面素质的培养,课程的形式多样化,按照理论为基础、实验与实践辅助提高安排课程,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安排进行改进和整合。模块的基本框架见图1。

(1)专业主干课,包括,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免疫学实验、发酵工程、发酵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

(2)专业选修课,从四个方向对原课程进行改进。农业生物技术方向必修课程为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植物栽培学、作物遗传育种、细胞工程综合实验;方向选修课程为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生理学、经济动物养殖、动物传染病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植物栽培学、植物病理学、能源植物。其中,将原方向选修课程中的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实验调整为植物栽培学、作物遗传育种,从而形成系统的农作物课程学习体系。工业微生物与发酵技术方向必修课程为酶工程、酶工程实验、酶工程综合大实验、微生物综合大实验;方向选修课程为生化分离工程、生化分离工程实验、微生物肥料及实验、啤酒酿造技术、白酒生产技术、发酵乳生产技术、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其中,酶工程实验、酶工程综合大实验理论基础与实验技术相同,故调整为二选一,而将生化分离工程、生化分离工程实验调整为

方向必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动手能力。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方向必修课程为遗传学、遗传学实验、免疫学;方向选修课程为基因工程综合大实验、分子遗传学、生物类软件的应用、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在原课程的基础上,将分子生物学实验调整为免疫学,使学习方向更加专业化,并对生物类软件的应用、生物信息学进行整合,避免课程内容上的大量交叉重复。生物技术制药及检验方向必修课程为生物制品学、生物制品学实验、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方向选修课程为血液

制品学、微生态制剂学、微生物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技术制药、GMP管理与质量控制、病毒学。针对该行业人才岗位需求,增加了免疫学和病毒学,对专业知识进行了扩充。

(3)专业任选课,课程设置包括,数理统计、生物专业英语、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工厂设计、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蛋白质工程、仪器分析、仪

器分析实验、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栽培实验、食品质量检验。在原课程的基础上,去除了应用动物生物技术、高级生物化学,弱化了纯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各种具体的技术学习上。

2生物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实施

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学生在生物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工作能力。以此确定三种类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向:技能型、销售型及综合素质型。每一种方向都有相应的能力要求,技能型要求掌握一些生产、研发相关技能;销售型需要掌握必要的销售技巧和生物学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型应该加强科学前沿知识和研发技能的学习。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断改善各个子模块的教学大纲,改变以往主干课与选修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主干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并按模块建立课程适当选择专业选修课的学习,突出模块能力的培养。此外为了适应模块化的教学需要,对教材的选择也很重要,一个模块教材可能组合以前多门课程的内容,并加入最新的应用内容,有效地将学科体系与生产实践所需知识相综合,避免讲授知识的重复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善于思考、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学校所有的教学环节,同时引进先进网络课程,并将教师科研成果及时转入到教学内容中。

实践教学平台的完善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素质能力高、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为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导方向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4],需对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完善。一方面,通过开设开放性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提高实验场所及实验设备利用率。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老师给出实验项目名称,学生自主设计

实验方案,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后,对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在实验方案可行的基础上,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成果进行汇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查找文献寻求解决方法的能力、调整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实验的能力。另一方面,开设研究性实验,充分利用我校教师科研能力强的特点,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加入教学中,把科研课题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将科研仪器应用于学生实验中。既能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科研思维[5]。此外,可将学生带入到企业中,深入工厂,实地学习,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相关专业方向有系统的认识,减少理论学习的单一性。

3生物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要求

分阶段组织教学

在生物技术课程模块化设置的基础上,有计划、有层次、分步骤组织教学。模块化教学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把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的结合

起来,分阶段集中学习,循序渐进。根据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块可分为以下阶段:(1)基本知识阶段,通过对专业主干课的学习,了解生物技术的基础内容;(2)初级综合实验,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基础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实验设计步骤,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3)专业认知阶段,结合专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学习专业方向知识技能,提高专业素质[6];(4)中级综合实验,根据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学生为主,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重点培养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5)实习应用阶段,学习生产和实践经验以及生产设计,最后进行毕业实习、实验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师资力量的引入加强

高校师资力量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发展,学校可从多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在职教师可利用假期深入单位企业学习,教师在单位企业中

与技术人员交流沟通,学习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推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相连,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丰富理论课堂的教学,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7]。另外,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与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业相互合作,直接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家进校授课,或者举行讲座。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就业意向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稳定就业。

4模块化教学总结

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应用型院校面向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按照实践需要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提高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专业模块的整合,教学效率高、效果好,同时加强了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逐年增加。

此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1)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对于专业素质的考查,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来确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实践能力水平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8]。(2)对学生模块学习考核体制的完善。应用型高校的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第一位,结合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应改变以往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的考核模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邵秀芝,王燕。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模块化的构建[J]。广州化工,2025,4l(21):189-211.[2]赵世光,薛正莲,杨超英,等。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25,35(2):47.[3]崔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6.[4]雷生姣,龚大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生物工程模块课程体[J]。广州化工,2025,41(18):184-186.[5]何晓梅,陈存武,陈乃富。应用性本科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模块化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25,20(8):175-177.[6]李蕤,肖厚荣,陈群,等。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模块化教学创新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5,8(6):85-87.[7]杨文婷,吴士筠,乐薇,等。构建生物工程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初探[J]。科教导刊,2025,(9):21-23.[8]宋建民。生物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向导,2025,(17):64-65.

第二篇: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摘要: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只有优化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因此,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会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所倡议的课程模式,包括三个部分:(1)技巧;(2)知识;(3)专业操守,这个模式已为北美很多学校所采纳。在会计教育较发达的香港,一些会计教育研究人士建议,应建立一套最低的共同知识体系(CBOK),以此作为各个学校构建和修订会计课程体系的指南和准则。CBOK包括五个部分:(1)必修工商管理科目;(2)必修会计科目;(3)选修会计科目;(4)通识教育科目;(5)自由选修科目。

我国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后,对会计学专业提供了一套主干课程,基本类似于美国的知识类科目和香港的必修工商管理类科目和必修会计类科目,这其实可以看作是我国会计学专业的最低共同知识体系。在这个前提下,各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具体方向、课程联系与衔接、扩展与拓深、课时安排、实践环节等都可以自主确定,这就为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在改革会计教学模式下,我国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和优化会计课程体系

1.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参加工作后面对新事物时,不仅知其然,而且能够探索其所以然,并且有不断更新知识和增强发现新知、创造新知的才千,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就会具有较强的适应科技知识更新的专业转换的能力。美国半个世纪来一直进行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基础课,减少专业课,改善知识结构。其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20世年50年代为20%,70年代增加到70%,而专业课的比重却逐年下降,20世年50年代为45%,70年代己下降到20%。这是实施“通才”教育的结果。当然,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并不是走极端,忽视专业课程同样是错误的。目前美国一般性大学已有向专业教育回归的趋势,各地的文理学院又开始减少基础课程。

2.按照会计“通才”教育的要求,开设一些综合性课程。传统教育只注重“专业化”课程,学生视野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领域,难以有新突破。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局限于某一狭窄专业的孤陋寡闻者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在高等教育中的是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各专业教育之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均相互渗透,互相关联。创新往往产生于各专业之间的交叉处。因此,开设综合性课程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可开设诸如“比较会计”、“比较财务管理”等综合性课程。

3.从会计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要求出发,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应开设较多的选修课程。目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在各个学校相差很大,选修课多则占40%甚至40%以上,少则在10%以下。各高校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与教师的特长,适当地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并使之兼容并蓄,百花齐放;要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使之确实反映本专业的基本规格与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设置模块式课程体系,将选修科目分成几个较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根据会计学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加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的科目设置应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融入整个会计课程体系。既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课内实验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应该开设课内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集中性实践教学除安排认知实习、专业调查、学年论文、专业模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必修环节外,还可开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实验、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实验等选修课程。要按照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主干专业课实验和专业选修课实验四大实验模块,形成基本专业能力训练、核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决策与创新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二、增设素质教育课程和学术讲座课程

1.根据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开设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和方法论课程,如会计研究方法等。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知识,始终处于知识的前沿,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此,可开设诸如学习方法论等选修课程或讲座,以提高学生对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消化、理解、吸收和分析运用能力,使他们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大胆地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为崭新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2.适应会计学生的就业需要,开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何提高会计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进行创业教育非常重要。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在我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大就业的观念,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做贡献,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

3.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开设学生自学课程。通过开设自学课程,除了可以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扩大学生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南京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置了必读课和选读课,必读课有农业概论和美学概论;选读课是一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包括红楼梦、老子、论语、孟子、齐民要术、三国演义、尚书、诗经、社会契约论、史记、孙子兵法等20多门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或需要在指定的选读书目中选读一些课程。这两种课程的学习方式都是以自学为主,但要通过考核获得规定的学分。必读课和选读课旨在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其课程内容既强调了加强美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突出了农业大学的教育特色。在建立会计课程体系时,可以借鉴南京农业大学的做法。

4.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开设一些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课程。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如何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这些知识,开设学术讲座课程是一个重要途径。事实上,许多选修课程都可以采用讲座这种形式,既节省课时,又增加了教学容量。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例如,1993年以来,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不断出台,不断修订。而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却很难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学生不能及时了解会计改革的最新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开设反映会计改革动态的课程尤为必要,课程名称可以为“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该课程比较适合采用讲座的形式跨学期授课,在毕业前进行统一考试。此外,还可开设新兴会计专题、财务管理专题等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课程。

三、优化整合会计教学内容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好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1.要适应会计改革与发展以及创新教育的要求,不断更新和优化会计教学内容。会计是与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经济政策的调整,管理体制的变革等,都会给会计工作带来冲击,进而引起会计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学内容的“非稳定结构”表现得尤为突出。

会计教学内容的“非稳定结构”,客观上要求会计教师紧跟会计改革步伐,充分掌握改革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即教学内容要以经济发展及会计改革为导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探索能力。特别是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先进性。要广泛吸收当前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中的新成果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密切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新情况,使学生了解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最新动态。例如,在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反映我国会计改革的最新情况,在会计理论等课程中反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3)层次性。教学内容要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和层次分明的整体,这个整体既要保持各学科自身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同时又要体现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协调和统一。(4)启迪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般内容可删繁就简,关键问题要阐述透彻,有理论深度。讲授时不是平铺直叙地将现成结论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而要把产生这些结论的过程交待清楚,向学生展示学习、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2.要根据系统科学原则,整合会计教学内容。目前,有些会计学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例如,关于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上是基本业务属于中级财务会计,特殊业务和特殊行业属于高级财务会计,但哪些业务属于特殊业务,认识不一,分歧很大。以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为例,其性质就难以准确认定。有的学校借鉴了原来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教材《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的做法,将它们分别作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种尝试,可以较好地避免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或推诱情况。另外,在目前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有的高校分别开设了《施工企业会计》、《旅游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等选修课程,占用了大量课时,其实完全可以将其合并为《特殊行业会计》一门课程,或者开设《行业会计比较》课程。

四、总结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使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反映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充分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性应用型会计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耀宇: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25.[2] 许华丽 刘 毅: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北方经贸, 2025,(04).[3] 孟祥霞:论教学型大学的会计教育改革[J]会计之友, 2025,(04).

第三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摘要:分析近年来国内工科大学物理改革的基本方向,肯定扎实学生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紧紧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深化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目前,基础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出现两个重点方向:一方面要以现代化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另一方面要以计算机物理教学环境的建设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介绍物理基础、推导必要的物理公式时,板书教学法优点明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因此,在开展和组织具体教学时,应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对不同内容、不同对象采用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方法。考虑到工科物理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仅靠补充近、现代物理知识,去处陈旧知识、压缩繁冗内容来解决。应该把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磁学、光学)精练和提升,使之能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其一入大学就改变中学那种简单、依赖的学习方法,通过听课、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作业、实验及同别人讨论,发现问题,寻求新知识以至形成自己比较系统的认识,主动地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有的知识对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1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使之成为各门学科有效渗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1.1教学内容改革

作为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不仅是工程技术的基础,而且和实验、数学、哲学、化学等学科有紧密地联系。首先,要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各门课程的联系,使其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要学会在物理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要会翻译:把抽象的数学公式翻译成具体生动的物理概念;把直观的物理运动翻译成严密的数学程序。最后把物理语言上升到哲学的语言来阐述。实验———理论——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通常方式,它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规律。例如,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的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假说,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此理论基础上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波。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由于大学物理自身理论性较强,与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致使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经常感到枯燥无味,提升不了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甚至出现大学物理“无用论”。另外,由于物理教学学时有限,教学内容广泛。因此,不能强调它的基础性,而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物理内容的不同需求。要改变教学中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标准。因此,可把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磁学、光学等)精练和提升,强调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对学生高中学过的传统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可指出大学物理学习时注意的问题:如强调矢量、变量、微积分等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对每一章、每一篇学习内容做必要小结。通过总结,学生不仅可对每一章或每一篇知识点做必要复习,也可对知识做整体和逻辑性的认识,还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没学好或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重新学习,直到掌握为止。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习总结发生在课外,而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因此不会占用太多的授课时间。在保证“必须、够用”为度的前提下,有必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压缩与专业相关度小的章节的学时,适当增加与专业衔接紧密章节的学时。在平时教学中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望来提高对物理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学习物理的动力和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及时地将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同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步和相关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近现代物理知识的教学,同时避开复杂的数学推导,以讲概念、讲原理、讲思想、讲方法为主,理清物理学整体知识脉络和当今物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

1.2课程教学中给学生研究式的学习训练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将现代化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物理知识的提出,趣味应用、实际生活和专业工程问题引入整个课程的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可采用德国教育专家胡格(Hug)教授的职业行动能力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多样方法来实现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如有趣的关键字卡片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等教学方法,实现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培养学生独立的、负责人的、有效的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特别是对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学、光学)进行精练与提升,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使大学生一入大学就应改变中学那种简单、依赖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外,还含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严密的理论科学和完善的精密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想模型法、理想试验法、科学假设法、类比推理法、分析综合法、演绎归纳法、半定量法等。而研究物理量的基本方法有:寻找对称性、不变量和守恒量是全局或整体的研究方法;对于连续可微的物理量,求极限、求导,研究极值点、稳定点、拐点等。这就要求教师把传授知识、方法、思想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方法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以方法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思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用思想去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最后通过思想方法的教学达到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才能了解这些思想或方法在物理学创新中的作用,才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通过物理学改革使学生不仅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技能,还能使其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其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实验———理论———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通常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的系统性、逻辑性,还应重视实践性。另外,理论要联系实际,强化应用。而在这方面我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少的差距。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WalterLewin教授的电磁学,大概有1/3的时间是在做有趣而有启发性的实验。加强物理知识与工程应用,与生活应用的联系。注重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反映工程技术和社会对物理学知识的迫切需要,使学生初步树立工程意识,逐步学会探索将物理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工程技术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创新,即推陈出新,破旧立新,有推有出,有破有立。创新并不神秘。把知识向前推进一步,向更广、更深、更精、更神的方向迈出一步,都是创新的一步。因此创新意识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要在继承中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中起主导作用,要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俊,等.深化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25.[2]张萍.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5,04.[3]应用型大学本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北京教育,2025,05.[4]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25,04.作者:郭向阳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数理部

第四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淮海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总思路以及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思路,并提出本专业后续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响应“卓越计划”及应该解决的生源保障、经费保障、教学管理等问题。

关键词卓越计划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一、卓越工程计划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5-2025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5-2025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要求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高等院校要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计划要求高等院校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命力在于其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从总体要求上看,其人才培养应当具有“上手快,后劲足”这一基本特征。在具体的知识要求上,应当是“业务精、学识广”,在具体的能力要求上,应当是“适应强、转型快”,在具体的素质要求上,应当是“作风实,口碑好”的。淮海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大学,应当如何培育自己的特色,如何培养面向地方、面向基层、满足“上手快,后劲足”要求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专业建设特色不鲜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几乎大同小异,缺乏鲜明特色。许多高校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区分不明显,区域性不强,不能很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专业建设追求表象。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名称与内涵不符,存在专业改革只是变化一下名称,而没有在实质上对专业建设进行内涵的改造。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或者沿袭传统模式,或者照搬别校模式,没有真正依据社会需求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素质的要求进行调整,出现专业建设与内涵不符,人才培养目标无法落实的状况。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精深、轻综合,重灌输、轻自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不适应。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实际为背景、以企业真正的技术需求为主线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确实是值得教育界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在国家“卓越计划”大力推进的背景下,淮海工学院将“立足于市场,着眼于社会需求,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作为本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一所院校的特色来自于专业的教学特色。淮海工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在本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的指导下,适应国家“卓越计划“的要求,率先在本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力争将市场营销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专业。

三、淮工市场营销专业依托行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1.依托医药行业改革人才培养的背景。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和企业密切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完全和“卓越计划”的要求相一致。所以在“卓越计划”的指导下,凸显本专业特色,本人根据连云港地方工业特色,大胆提出依托连云港医药行业培养营销专业人才,将“卓越计划”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理解为卓越营销师培养。根据《2025-2025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结论,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中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但是中国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是16%。2025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25-202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2025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业内知名人士如是评价。以化学药、中成药为主体,以医药包装材料和器械为辅翼的现代医药产业集聚而成的“中国药港”正在黄海之滨的国家级连云港开发区迅速崛起。作为迅速成长的“中国药港”,连云港开发区的新医药产业以其“强、大、新”的独特优势领跑同行业。淮海工学院地处连云港,与本地的龙头行业联合培养高等工程人才的战略思路是切实可行的。

2.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改革总思路。本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结合医药行业背景,立足地方,辐射全国,依托连云港市医药行业,结合我校化工学院和海洋学院的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海洋科学等专业的资源,对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设立一个专为医药行业输送营销人才的营销专业。拟将连云港恒瑞、康缘、豪森和天晴四大药企建设成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四大药企能够承担的教学内容包括医药知识,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知识,部分专业课程,如客户关系管理,推销技术学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完全可以在企业顶岗完成。通过实施“卓越计划”建立同连云港四大药企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市场营销专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能够在行业背景下更有针对性的接受技能训练,真正实践“上手快”。计划第一届营销专业招生40人左右,成立一个试点班,根据行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密切配合,加大实践环节的培养力度,切实实践淮海工学院“上手快,后劲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商学院“1+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和江苏康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多轮磋商,目前已经建成了以“康缘”为实践基地的双方合作办学的试点班。根据“康缘”人才需求的地点和数量,经与淮工协商后确定该班的招生情况,并于2025年秋季招生。

3.师资建设思路。在师资建设上,聘请企业制药工程师、营销管理人员等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本专业的部分课程。对本专业专职教师采取进企业锻炼的形式,加强专职教师对该行业的研究,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医药企业能够承担的教学内容包括医药知识,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知识,专业的部分课程,如客户关系管理,推销技术学等。

4.课程建设的思路。在课程建设上,通过和医药行业的专家充分沟通,有针对性的开设对学生切实有用的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合理建设,如大纲、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本校在和“康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根据康缘的需求确定了诸如中药学、病理学、中医基础理论等17门课或专题讲座。为了便于管理,拟定将该课程集中于第6学期开设。

5。专业后续发展的思路。在专业的后续发展上,可以考虑为以医药行业为依托的整个医药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培养市场营销人才,不断扩大营销人才需求容量,逐步实现本专业的专业建设的全面改革。所以在合作企业的选择标准上,力求能够与目前连云港市的四大药企合作,后续可以延伸到该产业链的其他企业。就目前和康缘的合作形式看,本专业的其他实习基地如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对这种合作形式非常感兴趣,愿意明年和本专业合作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所以本人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后续发展中,可以在每年的上半年与意向企业磋商,根据该企业的需求定制下半年的招生计划,同时制定本专业本届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本专业不仅可以依托连云港市医药行业,新能源行业,甚至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与意向企业进行合作。本专业的后续发展空间将大大增加。同时依托不同行业,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行业进行跟踪研究,若干年后,该营销管理教师可能成为该行业某一方面管理问题的研究专家。

四、淮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系统知识,熟练掌握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的技术,拥有市场营销策划、推销和商务谈判的实务技能,有较高的营销沟通、关系协调及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好的外语基础,能在医药相关行业或其他行业从事市场营销实践,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性复合型市场营销专门人才。

在该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本专业拟培养学生三种基本技能,即:市场调查与研究技能、商务谈判与推销技能和市场营销综合策划技能。围绕该三种基本技能设计相关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了三种基本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本专业除了企业认识实习(康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外,特设三种技能的实习环节(可以在校内或企业进行),另外第7和第8学期学生在康缘制药有限公司顶岗实习,锻炼营销综合技能。

五、淮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上采取“3+1”式,即三年理论学习加一年实践锻炼。压缩一定的理论内容,从大一开始逐渐增加行业知识,开设化学、医药方面的课程,请合作单位的工程师到校开设相关课程,讲解医药企业的相关知识和组织体系。大二大三阶段大量增加营销专业知识,开设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推销、公关、策划和谈判技能。在实践环节方面,认识实习时到医药企业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大四阶段送到药企顶岗实习,由销售区域经理指导从事销售实践工作,同时完成营销策划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甚至毕业论文形式可以修订为综合策划方案的撰写。

六、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卓越计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与有关行业建立同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市场营销专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能够在行业背景下更有针对性的接受技能训练,真正实践“上手快”。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卓越计划”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生源保障问题。随着企业合作的增加及合作的深入,仅仅依靠每年从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统一招生(本校本专业仅40个名额)可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本人认为可以定期面向全校各类专业,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统一选拔,激励优秀学生自觉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学习。为了激励学生愿意报名参加该试点班,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措施,但最重要的激励措施是国家应该充分发挥政策和经济导向作用,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提升工程师文凭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同感,使参与“卓越计划”的毕业生成为企业用人的首选。

2.经费的保障问题。如果真正按照“卓越计划”进行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生均教育成本和教师的劳动付出必定会大大提高,只有建立一种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卓越计划”实施才能持久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提高参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生均拨款标准,学校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收费标准或企业资助等形式。

3.教学管理中政策保障问题。合作过程中,企业教师的工作决定了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管理。校内教师进企业锻炼时如何管理,这还需从学校层面出台校外教师管理细则和校内教师挂职锻炼的管理办法。而这些办法需要国家、学校出台系列激励措施,如给合作企业税收优惠、要鼓励研发与生产相结合,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或挂职;要从以往过分强调学术背景、学术经历和学术成果转移到重视工程背景、工程经历和工程成果上来。

4.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形式和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学生在顶岗的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如何细化,怎样共同管理,还需细商。这种问题可以通过三方(学生或学生家长、学校和合作企业)协议的形式解决。

七、结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卓越工程师培养不仅局限于工程领域,在管理、经济领域中同样需要培养卓越营销师、卓越物流师、卓越经济师等优秀人才。应用型高校要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国家、企业的大力支持,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走一条有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攀.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江科技.2025(1):66. [2]张爱邦.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及路径选择[J].职业时空,2025(9).

第五篇: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环境建设上存在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构建,即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并重,推荐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实践教学安排,倡导开设“短学期”进行校外实习,希望专业教师联合编写“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增加教材内容的灵活度,尽量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25)18-0116-02

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型管理学科,“应用型”是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最主要特色。会计应用型人才强调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发挥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一、现有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采用“课程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通常是将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之后。这种方式较之纯粹的理论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深度。各院校虽然在设置名称和时间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如表1所示。

(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根据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水平,选择能够为学生掌握的实践内容与操作技能。同时,实践教学资料倾向于仿真,一般要求模拟企业真实经营,所用的凭证、账簿、表格及其他办公用品也是平常企业会计工作所通用的。不同的课程,实践内容侧重点不同。从普遍开设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来看,往往模拟一家工业企业,选择一定时期的几十至上百笔基本经济业务,内容多涉及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技能的训练。

(三)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一般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计算机会计模拟实验室。目前,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投入专项资金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下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很重视校企合作,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往往拥有较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便于将学生分阶段分小组安排到校外企事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校外实践。

二、现有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过于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混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有会计实践教学目标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是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凸显自己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不同,过分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至于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目标被简单化,混淆了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概念,忽略了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碰到问题如何分析、解决的能力,忽略了培养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思考、总结,提高对原有理论的理解能力,忽略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内容过于侧重会计核算

现有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的一个误区,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多围绕会计核算,忽略了其他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内容。从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可以看到,一般的会计实践教学包括会计学原理手工模拟实训、纳税申报模拟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审计实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和财务管理实务实训等,这些课程实践的核心工作要么是会计核算,要么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必须先进行会计核算,才能进行其他内容的实践,这使得会计核算占据了专业实践过多的时间。

(三)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过于倚重仿真度

现有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上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校内实践基地仿真度越高,越能训练学生与企业实际工作对接的能力。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原因有二:其一,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内容略有不同。校内实践基地一般只能选取工业企业作为代表,不可能对所有不同行业进行模仿。从成本效率角度来讲,模仿所有行业的经营是不可取的。如此,也只能训练学生某一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的对接能力。其二,仿真实践基地的建设往往只是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业务资料,没法体现会计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学生仍然无法处理好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与企业实际工作对接的能力大打折扣。

三、现有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

(一)合理有序地设置会计实践教学课程

1.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安排。根据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判断能否设置本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所谓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即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进度、课程教学要求、知识点分布、基本技能掌握要求,分课程专项实践和课程综合实践。以会计学原理为例,该课程前半部分以理论知识为主,后半部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基本技能。结合后半部分内容的特点,可以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各部分内容理论授课完毕时,设置该部分内容的专项实践教学。专项实践教学内容应紧扣该部分教学重点及基本技能掌握要求,有利于学生分阶段掌握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整个课程授课完毕后,进行专门的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将课程所有内容都涵盖在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2.校外实习充分利用“短学期”。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一般随课程安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即课程安排在哪个学期,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安排在该学期。所谓“短学期”,即春季学期结束后,在放暑假之前专门安排2周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针对会计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短学期”进行校外实习。“短学期”校外实习学生分小组进行,主要以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知类的实习为主,根据相关学期课程设置的不同,安排不同内容的校外实习,作为相关课程校内实践教学的辅助实习。

3.利用相关竞赛进行“逆向实习”。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上的课程实践和校外的“顶岗实习”,应充分利用各种创业竞赛的机会。例如,挑战杯创业大赛和电子商务竞赛,因为这些是创业型竞赛,计划书的内容一定会涉及财务,包括如何筹资,如何预测收入、费用,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如何进行财务指标的分析等,涉及财务管理中筹资、盈利能力分析、可行性分析,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等知识。竞赛计划书的编写,不同于常规实践教学。常规实践教学都提供实践资料,告诉学生经营活动情况,处理已知数据,而编写竞赛计划书,要根据项目情况自己去预测数据(比如从市场销售预测出发,根据销售数据推测产品生产数量,根据产品生产数量推测所需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根据生产情况推测所需机器设备、人工等)。这种实践更能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更能学会细致思考,综合考虑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优化会计实践教学内容

1.编写“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所谓“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是指编写的教材应尽可能涉及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如将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结合起来,编制出一套可以根据各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分解为课程教学实践内容,也可以组合为会计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资料。教材编写选择同一工业企业为背景的企业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不仅涉及企业产、供、销各个阶段的会计业务,还要考虑到涉税业务处理,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个小税种等,按相关课程分块编写,共同的内容统一编写。这样可以选取其中一块作为课程实践教学资料,又可以全部组合为会计综合实践教学资料。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会计综合实践教学的成果作为审计实践教学的资料和财务管理相关指标分析的资料。使用此种实践教学资料,学生可以减少会计核算时间,同时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各专业课程的知识,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2.适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灵活度。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只提供相应的原始凭证,不像以往的实践教材,每笔经济业务都提供提示性的描述,锻炼学生通过原始凭证去推断发生的是什么经济业务,同时反过来锻炼学生思考发生某种经济业务,需要提供哪些原始凭证才符合凭证完整性的要求,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规定凭证、账簿的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要求学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凭证、账簿的种类。让学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去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例如已售产品成本结转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等。让学生比较采用不同方法核算有何不同,这些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何影响。

(三)完善会计实践环境

1.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在会计实践环境的建设上,不应一味强调仿真性,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强化会计教学实践环节,使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系统化,注重对各专业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

2.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和财务数据的机密性,一般本科院校所设计的“顶岗实习”往往很难成行。所以,可以扬长避短,校外实习时,不一定需要学生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而是作为旁观者对相关工作进行观察、了解、思考,作为相关课程的辅助实习。例如,让学生看看旧的财务资料、企业的财务制度内容、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的分工和操作,以及会计人员如何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等。X

参考文献:

1.崔艳辉.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2025,(2).2.魏玮.会计实训与纳税实务实训课程相融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视界,2025,(20).3.戚少丽,王海霞,裴淑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证券期货,2025,(10).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