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多媒体走进课堂的教学反思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95920.html

第一篇:多媒体走进课堂的教学反思

多媒体走进课堂的教学反思 宜州市第三小学 韦 茜

语文现代教育观念的革新与确立必须建立在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基础上。就当前来说,引进全新的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构建更能适应师生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语文“社会公器”的效能。在多年的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或课件)进行了深入反思,获得了几点体会,现列出,以期和同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1、不能仅仅把多媒体看作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多媒体在教学过程 中,是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组织者和交流者。在组织和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但不能说多媒体的功能就仅仅是如此。媒体在传递过程中,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如放大、定格、再现、动画演示等再现课文文字及相关知识的,其数据库、动画演示、紧缺资料再现功能应该在整个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因此,设计软件时,不能仅仅围绕学生兴趣而设计,过多地追求软件的花哨效果,造成有些“有趣”的东西可有可无,没有实际价值。多媒体课件应当充分利用声像文字媒介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媒介进行诠释,进行绘声绘色的情景创设,创造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应该依据信息传递与反馈原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去设计,依靠多媒体的放大、缩小、定格、再现等技术,使学生开拓思路、勾沉旧事、引发想象,将媒介、感知与材料“三位”融于一体,在人机交互中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能使学生的知识(包括智、情、意、行等)发生迁移、突破、再现、拓展。所谓迁移就是帮助学生引发学习的动机,指明知识迁移的方向、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快速、有效地获取新知。因此,在准备时,就要选取那些学生共同认同的素材,以便学生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有一种“未曾揭开面纱”的神秘感,让他们产生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了达到这层效果,用于诠释课文的声像材料以及动画演示等技术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借助形象化的手段将文章主旨、感情基调、文字风格再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明生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诗情画意的课文情境,使学生由“感知展现于眼前的教材文字”转化为“感知融身于其中的图像声音”,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深奥变得肤浅、复杂变得简单、抽象化为具体。一句话,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载体和补充,而不是调味品。

2、教师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变成机器的演示者。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师的活动减少了,学生活动空间增大了。但不等于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消失了,学生依靠机器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始终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倡导者、课堂的组织者。活动范围缩小了,但教学艺术的要求却提高了。这就要求教师将剩下的几句、几字变得更精、更有启发性,处处体现主导作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勤于动眼、动脑、动手,从而积极汲取知识的养料。否则,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变成了演示者与被演示者的关系。因此,课件的设计与操作都应当考虑到师生共同因素,要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双边服务。课件是为“大家”的,而不仅仅是教师单方的。课堂中,我们要鼓励或者要求学生走向机器,自我进行探索和挖掘,巩固旧知,获取新知。整个课堂,要么是教师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传输、训练,要么就是学生利用课件(或多媒体)向老师或同学获取点拨、帮助,亲自验证自己内心中的设想,自己动手去构筑自己的知识基础。课件是课堂各方的桥梁和纽带。

课堂中,教师应当把自己从“繁重”的技术操作的枷锁中彻底解放出来,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课堂艺术,即点拨、启发上;学生应当把自己从“苦苦”地理解老师的意图的桎梏中释放出来,用自己的学习思维和意图沿着课件提示去探索新知。只有先确立课件是属于师生共有,才能激活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培养学生素质的功能和作用。

3、课件的设计不在于课堂的容量是否加大,而在于学生的思维密度是否增强。传统课堂中总是教师先确立一个教学目标,再把相关知识进行单方面的灌输,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尽管教学内容很少,但教学效果却是很不理想。而把多媒体运用于课堂,则可以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的“少、慢、差、费”的现状,使课堂容量明显扩大。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容量的增大不是我们所片面追求的;学生思维密度增加,才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果。多媒体的介入,是减少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但不是要单方面增加学生的无谓负担。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有许多老师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中实行包办和“填鸭”。例如,多功能媒体的出现,教师只需轻按一键,大量练习题便显现,虽然学生活动空间增大了,但是机械训练的成分也增大了,失去了多媒体的知识迁移、突破、再现、拓展的初衷。因此,课件的制作应当把重点放在增强学生的思维密度上,而不是放在机械训练的量上,不是放在材料的简单堆砌与罗列上。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变换媒体,变换信息传递方式,找出知识的关联性与延展性,逐步升华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感觉器官不断受到多媒体所传递的各种信号的刺激,激起认知冲突,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活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4、课件的制作要体现出人机交互性。目前流行的超媒体实际上就是计算机控制的交互性的多媒体技术。要将多媒体的技术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可以设想,将来的多媒体课堂定是每生一台机,生与机之间展开双边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和训练方式。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实际还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学生依然是通过课件跟着教师转,教学的核心地位仍然在于教师。多媒体实际上已成为教师“折磨”学生的又一种现代化的武器。

要使多媒体人机对话功能在课堂中充分体现,笔者认为语文课件的制作须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课件的制作,要体现出“傻瓜化”,即课件要体现出简单易行、可操作。课件的初衷在实用,因此课件的设计要面向大众化,课件的程式要具有交互性和稳定性,跳转方便,切不可过于追求花哨和繁难的高技术,以免显得杂乱和繁琐。课件的布排要符合一定的心理认知规律,把训练内容放在学生可注意的范围内,把重点训练的内容着重凸现出来。另外,训练要详略得当,不可过多“炒冷饭”。

(二)课件的制作,要体现出“随机化”,即课件要体现出训练内容的多重性、多面性、反复性,尽量做到“生生有差异,次次各不同”——每个人、每次调出的训练内容都不尽相同。“生生差异”,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次次不同”,可以提高检查的效度和信度,把学生学习成绩的深度、广度、正确度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因为机器是死的,它不能区分出同一道题,学生所给答案的理解思路,不能区分出同一道题不同错误答案的背后因素。但机器永远只能给出“对”或“错”的评语,无法给出针对性的意见。机器只有通过多次、多面的检测,才能给出具体而微的判断。

(三)课件的制作,要体现出“层次化”,即同一个课件可以面向知识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做到“人人尽其用”。差一点的学生可以通过该课件获取一些必要的知识;好一点的学生也可以在此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篇:走进新课程,反思语文课堂教学

走进新课程,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王亚萍

(安定区西关小学 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从古到今,任何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新课程的改革也不例外,在起始阶段也经历了一些形式 上的条条框框的羁绊,主要有: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训练的是没有生命的语言符号;学生找不到阅读的乐趣,感染语文的大环境没有形成;缺乏生活体验经历,硬作文,苦不堪言等表现形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形式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从日常交流到学习、工作,人们离不开说汉语。然而,小学生把学习语文看成是一项苦差。这是为什么呢?

——多少年来,学生端端正正的坐,教师洋洋洒洒的讲;一遍又一遍的作业依然是方方正正的生字;说是朗读课文,倒不如说是在重复念字;作文课被堂而皇之的“上”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乏其例。

这其中大大的空缺了学习语文的本质: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人的生命焕发光彩。新课程实验以来,新理念的运用,牵强附会,眼高手低,形式化严重。鼓励与夸奖的滥用;课堂一味追求自主,反而成自由,课堂无组织、无纪律,教学效果差。合作有形式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形式,而对小组合作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合作讨论无价值,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差一些的学生成了陪衬,甚至是观众。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对实施新课程以来的语文课堂主要做如下反思:

一、教师主宰课堂。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成“问答”的现象。“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庸俗的问答,这种所谓的互动,岂不就是传统“灌”的表现。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听与说,密不可分。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是获取信息,1 积累材料的过程;另一方面,说是检验听的效果,培养各种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这些,真正让学生得到锻炼的形式却被毫不思索的剥夺了。

二、学生训练的是没有生命的语言符号。大多数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缺乏精心设计,布臵作业大多是抄写生字、生词几遍,机械重复过之,智慧趣味不足。作业的设计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致力于活动性、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型作业:朗读、背诵,演讲、讲故事,读书汇报等;作品型作业:诗、文配画,办手抄报等;活动型作业:编演课本剧,游戏,参观,访问,课外搜集等。可是,我们的学生家庭作业布臵盲目,量大,无意义,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践。

三、学生找不到阅读的乐趣,感染语文的大环境没有形成。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的校园生活,孩子们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到了小学中年级,教学目标有所提高,淡化段落的教学,强调对课文内容的把握;重视复述,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强调朗读和默读的同时,增加了略读的要求。在小学高年级,强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辨析语言的感情色彩,强调体验和领会词语在文章表达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及通过阅读领会文章的意思和感情,朗读课文成了无意义的念字,无情无味,读了仍不求甚解。

四、缺乏生活体验经历,硬作文,苦不堪言。让学生在体验中走进作文。体验才能出真知。再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你让他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最想说的话,他也会写得不错的。比如,让学生先看看,尝尝,摸摸,闻闻后,再去写自己爱吃的水果什么样;把他们领到草地上让他们打几个滚,让他们闻闻花香,摸摸小草之后再写春天……在他们体验感受之后,他们一定能写出他们眼中事物的特征的。

把题目出到学生心坎上。作文题名大而空,与学生的生活离得远,学生自然因无话可说而无兴趣去写。老师在布臵每一篇作文时都应下一 2 番工夫,出好作文题目,把作文题名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感兴趣,就想去写,使每一篇作文都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生活,写出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都能说出学生想说的话。苏霍姆林斯基就主张学生在初学写作时要“写实”。每一个人总是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作文如果能让学生表达心声,学生就不会觉得写作文是件苦差事了。为学生提供展示写作才能的平台。一位思想家说过,没有什么比体验成功更能激起人们的创造力了。如果能经常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写作才能被肯定或表扬的喜悦,会更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在作文课上对写得好的(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话)都要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学生向学校广播室或报纸杂志投稿,参加作文竞赛等等。可是,我们仍习惯于指导作文方法,读一读范文,不打生活体验积累的底功,作文永远是舍本求末,苦不堪言。

一句话,回归生活,回归儿童的世界,以人为本,无论教师和学生应该把学习语文看作是体验生活,看作是做人的教育,要多些人文情味,少些功利色彩,语文教学定会走出传统的羁绊。

第三篇: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论文摘要:结合实戏,分析这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课堂教学目前是各学校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多数学科都面临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局面.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更多的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只有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这一局面,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和推广,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多媒体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构建能适应师生双边活动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不断深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运用不当又有弊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前对于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引起一线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本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进行了深人反思,获得了几点体会,现列出,以期和同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粉笔加板书”的局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对所学内容可以加深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着.多媒体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不仅能实时、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3.活跃课堂,师生互动.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气氛轻松了,就某一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论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和双向交流的场所.老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积极性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提高,不能一说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就一统课堂教学天下,不管课件质量,不问使用效果.不能认为:有就是好,没有就是不好;多就是好,少就是不好.当前不少课程就存在着多媒体运用不当或过滥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引起诸多弊端,有的还很严重,从根本上说不是提高了,而是减弱了教学效果.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就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1.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课件,而忽视了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忽视了主观能力的发挥.虽然备课很辛苦,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不可避免会伤害教师积极性.2.课程全程使用课件,教师整堂课站在计算机旁,成了课件放映员,没有了板书,没有了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忽视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3.有些课件制作粗糙,冗长的文字成了教科书的拷贝;还有些课件制作过多追求形式,色彩变换频繁,动画效果杂乱,只突出了课件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4.多媒体显示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笔记,常引起学生的反感.应该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克服.只要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出发,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上集中力量,深人探索,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会成为一线教师自觉的行动.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1.正确处理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多媒体要强调其”辅助性“,运用多媒体不是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辅助课堂教学,使教师讲授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教学课件的运用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课件所表现的内容凝聚了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因此,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是合理运用教学课件的关键所在.但多媒体教学不是文字、图像的简单播放,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若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放映员的作用,课堂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生气,教师的形体语言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有些教学内容,比如图表的内容,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形象直观,就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课件;有些内容教师通过板书讲解更清楚更细致,就不一定非用课件.例如:一些重要计算公式的推导,在教师板书讲授过程中,速度适当、重点突出,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会对这些重要概念印象深刻,比课件效果要好.多媒体的运用表面看好象教师课堂教学变得”轻松"了,一些难点相对容易突破了,板书相对减少了,劳动强度似乎降低了.如果把多媒体的运用视为减轻教学负担,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量不断增长的新世纪,多媒体教学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知识面.教师要不断把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引人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使得教学效率会提到更高层次.多媒体教学更广阔的空间将是用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成熟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传给每一个学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生会一目了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大量的练习题、思考题供学生参考,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可以利用人机对话,促进师生互动,网络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到那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求学过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会跃上一个新台阶.2.正确处理课件外在形式与实际内容的关系.实践证明,朴实无华的教学课件只要运用恰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使用不当则会画蛇添足,辩证处理好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相对统一显得尤其重要.既要注重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课件制作首先应关注的问题.画面格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反而容易冲淡讲授内容,影响学生思维,分散学生注意力.高校课堂氛围不同于中小学,理应不失庄重与严谨.但是也要注意在保证教学内容充实完整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多媒体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若课件是整版整版的文字,如同教材的翻版,很单调很枯燥,这样的课件更不可取,不如不要.课件制作应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要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画面简洁明快,字体清楚美观,动画效果恰到好处.另外,课件放映速度不可过快.把重点内容用精练的文字归纳起来,调整播放速度或延长停顿时间,再采用链接形式多次回放,这样的课件一定受同学的欢迎,这样的课件效果定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3.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引进与自制的关系.教学课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人较大的精力和较长的时间,优秀的教学课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件制作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成功的课件制作不能单枪匹马地干,若每个教师各起炉灶,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应该采取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如今许多学校积极开发、交流本学科的教学课件;一些高档次的立体化教材备有电子教案、题库等光盘;还可以从网上下载许多教学课件资料,引进课件的空间逐步开阔.但是引进的课件不能拿来就用,也不一定完全适合课堂运用,这是因为存在有学生层次、教学规模、课时数和设备条件等差异,因此,只引进还不行,还要有教师的自制过程和再创作过程.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讲课风格,适当删、加内容或重新组织材料,加工成个性化的课件.教研室可以通过组织集体备课的形式,在统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的前提下,让教师展示自制教学课件,互相学习、交流素材、共享资源.使课件运用达到理性的有序的程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相信多媒体教学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教师的使命感会促使我们科学、严谨地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其优越性,以适应培养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论文《浅析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探讨》由教育资源库edu.5151doc.com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大家可以进行参考,但不要抄袭。

第四篇:关于多媒体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教案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它为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开拓了更加宽广的前程。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层面上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已在学校的普遍得到使用。从学校教育教学层面上看:教材多媒化,教育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系统开放化的信息化教育已在示范公开课,教学研究课上得到推广和运用,追求信息化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之一。所以,多媒体教案也在推进学校教科研信息化中产生,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

现在一些超前教育网站已把多媒体教案作为新课标学科多媒体资源库的主要素材形式之一,作为多媒体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直接去下载。比如浙江教育网的电子资源库就有多媒体教案供老师下载。也有一些软件公司开发电子备课系统和提供的多媒体教育资源,教师可以直接将资源库中丰富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加入自己制作的多媒体教案中。

多媒体教案的实现,把教师从繁琐的书写教案中解脱出来,教师不必再为每天的大量编写教案而耗费精力,使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上。原来教师的备课是文字型的,要把想到的具体写出来,而多媒体教案是广大教师设计出来的,是图、文、音的有机结合,是每节课的知识点浓缩,是可以资源共享。使用时,教师只须下载来进行删改后便可使用。多媒体教案精而不繁琐,反映的只是教师清晰而缜密的思路,它链接的大量素材必须由教师选择和查阅后方可使用。正因为教师把这些都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在上课也省劲不少,学生在学习时也比较轻松,能轻而易举地理解较难的东西,备课轻松了,上课也轻松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学生负担的减轻。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要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断地钻研多媒体手段,否则反到是一种负担。

二、对多媒体教案使用的误区

多媒体教案以文字叙述为主要内容,并配以该教案中提到(课堂教学中用到)的有关多媒体素材(包括图片、照片、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或多媒体教学演示课件,形成立体的有一定交互功能的多媒体形式。但现阶段有一些老师还没有真正了解多媒体教案的含义,在操作和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无纸化教案便是多媒体教案。就像当年有人将软盘装在信封发“E-mail”一样,认为将那种输入电脑编制成文本的教案就是多媒体教案是很可笑的,这种仅仅是用键盘代替了笔的做法根本没有创新可言,它仍然是传统的教案模式。无纸化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共享,为教师节约“书写教案”的宝贵时间与精力,但同时也为一些只为了应负检查的老师提供了“方便”,盛行了抄袭的风气。

2、填写格式化的电子备课系统。随着网络系统的发展,一些软件公司推出了一些电子备课系统,它们往往都有固定、僵化模式,让老师去填写教案。这样一来的确节省了时间教师的写教案的时间,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准备物件(仪器、投影片、课件等)等等工作。但这种教案只能用于应负检查,别无他用,反而钳制了教师创新的手脚,磨灭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既然如此,不如丢弃那个僵死的框框,给教师以自主权。

3、将教案与多媒体课件混为一谈。也就是既有部分教案内容又有教学演示课件内容混合形式的教案,往往会给一些老师直接搬上课堂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像是看电影,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甚至于还会把一些老师引导到一个错误的怪圈,根据现有的课件去备课,而不是根据备课去用课件。

三、多媒体教案的模式和设计策略

1、多媒体教案的模式:新课程多媒体教案的内容设计上,一般实现如下基本要求:(1)体现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和对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精神;(2)深入钻研教材,基本线索清晰,扣紧知识点,重点突出;(3)多媒体选择或制作,符合教学内容需要,原则上与教材内的图片、图表相对应,增加的部分素材供教师自选,保证提高教学质量;(4)教案内容丰富、教学思路清晰、适合课堂教学,并做到科学性与教学可操作性紧密结合。在设计模式上以超级链接方式链接到教案中提到(或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素材,主要以下几种文件形式:

(1)网页(*.html)文件形式,如《观测太空》,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教师容易点击、查看,而且能容纳丰富的资源

(2)word文档(*.doc)形式。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这种方式一般老师都会编制,更容易使资源库强大起来,而且其链接的课件和图像、音效资料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演示。

(3)幻灯片(*.ppt)文件或Flash(*.swf)形式(课件模式)。如《常见的植物》中片段,这种形式最大的特点是情景交融,把所有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可直接用于课堂使用。但由于整堂课都使用课件,甚至于连实验全部由课件代替,所以这种形式不提倡。

2、多媒体教案的设计和使用策略:

(1)以知识点为单位写微型教案。每一课教材的内容可以分成若干个既独立又联系着的知识点。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不一定面面俱到,编写教案时要抓住那些关键性的知识点,特别是那些经过实践的典型环节,进行仔细分析,形成教案资源。这种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型多媒体教案,通过网络由教师自主选择,重新组合再优化教案,进而优化课堂教学。(2)倡导多媒体教案“留白”。所谓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让教师自主设计,也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3)教案中的素材可供删选。心理学研究成果认为,学生在接受知识时,通过“听”可以接受15%,“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听”“看”结合起来就能达到65%。所以,编写的多媒体教案,要结合新课标和教学目标,尽可能多的提供视听素材供老师选择。另外,作为选用多媒体教案的老师,若能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不可盲目追求媒体、图片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的画面、色彩过于繁杂,会干扰对主体内容表现。教师要精选课件内容,突出重点,为我所用(可能是一部分或某个片段),不可求全。精不等于少,对抽象概念则需要一定数量的直观素材,因此,可供选择资料的面不妨宽一点。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一项天经地义的常规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多此一举。但多媒体教案的形式将会是一次革命,与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相适应,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把教师从繁重的死板的教案写作中摆脱出来。每个老师都能在多媒体教案的基础上真正编出有个性、有风格、有活力的好教案,努力开创中学新教改的新局面。

第五篇:浅析多媒体课堂教学

浅析多媒体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如书本、模型、挂图、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微机等及与其配套的软件资料,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进行多媒体优化组合,使教学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的农村学校,多媒体课堂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们只有对农村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势。

如今,许多中青年教师以极大地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多媒体课件制作活动中,本人作为一名农村普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进行了深人反思,获得了几点体会,现列出,以期和同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传统教学属于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各学科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但多媒体教学能够摆脱这种困境,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受,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我设计的六制小语第十二册中的《草船借箭》一课,介绍诸葛亮的超越智谋,利用投影机展示诸葛亮电视肖像,结合礼县本土人文景观祁山武候祠,介绍三国时诸葛亮曾来礼县,并在历史上演绎了六出祁山的战略典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豪感,又对文中的草船为什么能借箭这一疑问,通过播放“诸葛亮三天能借十万支箭,立军令状”,“雾中怎样借到箭”的电视剧剪辑画面,老师简单提示,使学生不讲自通,深知诸葛亮的过人谋略,总结了诸葛亮的知人善用、通天文晓地理、巧安排有胆识的三个特点、曹操多疑、谨慎和周瑜气量小、妒忌心强等性格特点。最终领悟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解了“草船借箭”的真正原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对所学内容可以加深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资源演示和讲授,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时,只有通过恰当的语言,对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进行启发和诱导,方能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和双向交流的场所。老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真正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3.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由于存在技术障碍,并且资源短缺,因而无论从教师、学生还是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来看,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水平和层次是相当低,且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就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教师被动,学生盲目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借助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教师以课件为主导,教学准备围绕制作课件,熟悉课件进行。淡化了教师本人的主导因素,耗费大量时间在对多媒体的学习和课件素材的寻找中,来不及对素材本身加以取舍,造成课件新颖而不得要领,繁多而不分主次。教学时只需按事先准备的课件讲解,教师被动,缺乏激情和创造力。而学生在多媒体的牵引下,既不主动学习,又不积极思考,很容易陷入多媒体图象和音响信息的感官享受之中,逐渐忘却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此外,多媒体信息量大,误导学生成为一个忠实的记录员,笔记胜过学习,记忆取代思考,严重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2.课程全程使用课件,教师整堂课站在计算机旁,成了课件放映员,没有了板书,没有了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忽视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

3.有些课件制作粗糙,冗长的文字成了教科书的拷贝;还有些课件制作过多追求形式,色彩变换频繁,动画效果杂乱,只突出了课件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多媒体显示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笔记,常引起学生的反感。

应该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克服。只要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出发,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上集中力量,深人探索,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会成为一线教师自觉的行动。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1.避免上“课件课”。所谓的“课件课”指的是,一节课,学生总是围绕课件转,课件的播放是课堂教学的主线,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都在课件里,上课时老师只需要点击课件,学生只需要观看屏幕即可。一节课下来,学生一直抱臂坐直,在知识产生环节,本应有的操作、探索和合作交流活动没有了;在知识巩固环节,本应该有学生动手书写解答过程的环节没有了;在知识拓展环节,本应有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锻炼发散思维的活动没有了。

2、避免课件的“假直观”。直观教学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等,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时候充当的只是模像直观,是取代不了实物直观的。比如:为培养学生的质量观念,天平称物品的质量时,就不能做成多媒体课件;再比如建立1厘米的概念时,也不易在屏幕上观察放大了的1厘米。

3.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此处主要是指操作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4.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引进与自制的关系。教学课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人较大的精力和较长的时间,优秀的教学课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件制作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

成功的课件制作不能单枪匹马地干,若每个教师各起炉灶,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应该采取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

如今许多学校积极开发、交流本学科的教学课件;一些高档次的立体化教材备有电子教案、题库等光盘;还可以从网上下载许多教学课件资料,引进课件的空间逐步开阔。但是引进的课件不能拿来就用,也不一定完全适合课堂运用,这是因为存在有学生层次、教学规模、课时数和设备条件等差异,因此,只引进还不行,还要有教师的自制过程和再创作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讲课风格,适当删、加内容或重新组织材料,加工成个性化的课件。

教研室可以通过组织集体备课的形式,在统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的前提下,让教师展示自制教学课件,互相学习、交流素材、共享资源。使课件运用达到理性的有序的程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效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农村学校,多媒体课堂教学正处于初级阶段,此时,只有当我们对农村多媒体教学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设计多媒体课堂教学,实现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势。

作者:江国润(***)

湖南郴州市桂阳县青兰中心校

邮编:424413

多媒体走进课堂的教学反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