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小学美术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94312.html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科期末教师个人反思

在上学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把不同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分类,然后进行分层教学的模式去教育他们,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小组合作的创作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教学,由浅入深地进行课堂引入,并结合空间智能教学,体现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方向。在课后评价方面,让学生学会组织互评与自我评价的环节,展示成果,得到学习的喜悦成果。每个学期承担一节科内的实验课,并接受调研课的任务,务求让自己得到提高。

在扶优培差的工作上,我关注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同时也注重优秀的学生栽培工作,利用课堂上和兴趣小组的时间培养他们的专业特长。实行以优带差的扶持工作,先进生与后进生共同合作完成,让他们能吸取对方的优势,取长补短。

我在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课堂当中,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进行观察。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着重渗透了几方面的美术基本知识:

1、线条画中的黑白灰:复习了黑和白的概念。重点练习了灰,让学生练习画上不同的灰。可以用点,可以用线,来表现。

2、构图的练习:多讲不同类型的构图,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构图表现画面。在课堂中,多做出对比,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别人的闪光点。学生觉得哪个构图好,请学生评一评。学生通过评价能把握住构图的美感和完整性。

3、色彩的配搭: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学生不会上颜色,所以,反复地让他们分辨色彩的深与浅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都是作为每节课必讲的内容走进课堂里。

4、学生合作创作:在动手做的课型里,多让学生尝试标新立异的做法,鼓励学生大胆创作。通过分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体会分享的快乐。

总结上年度的工作,我既能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又在这一年里向同科教师学习了不少宝贵经验。但工作之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能改正不足的地方,在教学方法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学习漏印版画的基础知识和制作方法。了解漏印的特点和表现力。其重点是用漏印的技巧创作一幅漏印作品。难点是画面构思和布局安排。本节课仅仅围绕漏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贯穿整堂课,从学生的最终作品可以看出学生对此非常的感兴趣。

在活动开始,教师选择了实物引出课题,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学生对教师的实物非常的感兴趣,同时也起到了我们预设的目的。很自然的将学生拉到本节活动中来。为了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师将印制到T恤上的图案的模板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很自然的了解到楼引得技巧,并理解了用镂空的模板印制图案的方式称之为漏印的说法。在此也没有出现什么以外的事情,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通过教授这节课,我个人认为,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没有出现大的意外,但是整堂课中没有出现高潮的环节,虽然最终学生们用老师教的方法制作出了一幅漏印作品,但是从作品中可以看的出,学生们没有大胆想象,只是局限在教师展示的实物图案上,所以导致作品的不完整性。

因为整个环节就是仅靠制作步骤进行的,教师以为绘版很简单,就直接出示了事先已经绘制好的小花形象,教师在介绍刻板、印刷的时候讲解清晰,但是有几句话说的不够流利,也许与教师的紧张状态有直接的关系。个别语句不够完美。导致教师在接下来的问题中,学生说的不够精确、细致。同时教师在提问题的的环节中由于紧张将2个问题全部抛给了学生,使得这一个环节下来有些乱的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学生作品的时候,由于大多数的学生多局限于T恤图案上,所以老师费了很大的力气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但由于时间没有掌握好,导致出现了这一个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在分析作品的时候,教师没有更深入的介绍,使得部分学生对中间一幅作品的评价产生了消极的想法,认为这样的作品由于自己不喜欢,而导致大家对此有了新的看法,同时教师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使得最终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够充分,而导致最终匆匆的收场,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最后环节不够重视,特别是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时间敢的更急;教师应该在学生练习和评价环节,给予大家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相信大家的作品会更加独特、新颖而富有个性。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使得本节课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有所提高。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2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3

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 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 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这学期,无论是三年级或是四年级,技能训练比较多,如布贴画、纸塑动物、剪纸、橡皮泥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纸塑动物》,小动物是小朋友最喜欢,废纸又是同学们最多的,再加上旧棉絮,用这些东西扎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后用废纸片一条一条地粘贴出小动物,最后进行彩绘美化。既轻又美观。同时,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高自身技能

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技能业务学习外,还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美术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4

1、学习活动设置独特创新,且与黑白画绘画表现做到了巧妙结合、相得益彰。本课作业设置不是一般地随意画一幅黑白画,而是画小王扑克牌,小王扑克牌正是黑白画的表现形式;活动设置的尝试训练与创作作业也不是一般地分离成单纯的两次训练,而是将知识点的尝试训练与画小王形象统一在一张扑克牌中。两次作业由易到难,由此及彼,形成学习的层次梯度,且统一在一张整体作业中,结合巧妙,浑然一体。

2、课堂教学行为有实效,学习目标达成高效。一是通过扑克牌形象,引发对黑白画的认识,提示课题简洁有效。二是通过两件黑白画典型范作对比,有效认知与理解由点、线、面组织成黑白灰的效果,并利用扑克牌“JOKER”进行尝试训练,获得黑白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建立起了学习的规范。三是再通过两件黑白画典型范作对比,探讨与发现小王人物造型的变形要求,进一步明确点、线、面的疏密处理与黑白灰的表现方式,学习难点突破有效,有效建立起创造表现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意识地突破规范,大胆创新,从而高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100%的作业完成率与80%的富有创造性的高品质作业足以反映本课教学的高效率与成功经验,参照以上的“作业选样”就能可见一斑。

3、教学细节的处理还需要调整。在通过课件呈示两件小王人物造型的典型范作时,一幅具有变形特点的人物黑白画却不被学生所选择,正如学生所说:这幅画虽然夸张变形很有趣,但人物五官不清晰,线条组织也看不清了。这说明教学课件范作或挂图的提供应精选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使范作的启发性与视觉审美能更好地呈示出来,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5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时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同学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同学审美能力,培养同学认识美,发明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同学发明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同学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需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只要求我们自身要有发明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同学感到有兴趣,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同学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需根据同学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示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发明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去研究与探索的。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和课外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做个了小结了,总结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征如下:

1、开放的题材形式

新课程规范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同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示留给同学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示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同学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2、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同学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无妨带领同学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同学观赏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月生活想结合的能力。

3、开放的评价规范

我在教学中一贯树立同学自信心、自尊感。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只协助教师掌握同学心智和发明力的生长情况,和时给予同学启发和协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同学表示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保守用“一个规范”去套同学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同学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同学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 “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同学胜利的喜悦;在表示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同学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时提高美术素质,不时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同学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同学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区分、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同学发明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同学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同学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6

对于教学结果,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觉得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从音像引入、师生交流到学生表演都是成功的,这些环节确实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学生的交流完整准确,学生的表演生动到位,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到他们已经跃跃欲试。问题就出在我的示范上,我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有个更加直观的创作形象。可为什么就在我的示范之后,学生的作业就会缺乏个性,千篇一律呢?原因就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别是针对二期课改的学科特性,忽略了低年级学生源生态的东西,只关注到技能方面的细节部分。低年级学生对创作人物形象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教师的示范正好给了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获得了形象上的目标,同时也失去了创作的条件,限制了学生的创作空间。真是示范惹的“祸”。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一情况,我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中及时纠正了教学流程。在听、看、说、演之后不再安排教师示范,而是在出示创作要求之后直接进入学生创作阶段。实践证明了这个改变是正确的。在经过了一系列铺垫之后,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人物创作丰富多样,动态生动,极富童趣,对雨中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认识。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我觉得,课堂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右脑的目的,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要求是非常严谨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全盘流产,就如本课中,整个创作前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也确实激活了学生的被动知识,但恰恰就是一个小环节暨教师的示范葬送了一堂本可以完美的美术课。所以,我觉得美术课中的教师示范必须谨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教师的示范,但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这个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右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传达的学习策略非常重要。不要盲目地运用示范,要充分考虑美术学科方面的本质,要充分考虑学生源生态的东西,要让学生有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想像与创作空间。这样,学生的创作才有价值。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7

一节课下来,每个孩子都兴奋不已,戴着自己的虎头帽,蹦蹦跳跳,可爱极了。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眼、耳、手和大脑的思维,孩子们时刻处于积极、兴奋、热情的状态,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教育氛围中充分释放了自己的心灵。在他们的作品中,凝聚的是孩子们的智慧和热情。

教学初始就运用老虎声音的冲击力震撼学生,马上紧紧吸引住了孩子们充满好奇的心。然后介绍虎头帽的人文精神,拓宽孩于们的知识领域。“虎”的寓意,使孩子们增强对民间艺术品的理解,对传统美术的继承。比较虎头帽和真老虎图片,探究工艺美术的夸张法。自主学习虎头帽的制作过程,分析其材质、制作方法、步骤,使孩子们头脑中有一个很好的条理,为创作打基础。学生制作的同时,不时提醒孩子们做出有特色、有创新的漂亮作品来,使其明白创作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通过互评、他评和自评,锻炼孩于们的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8

优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兴致勃勃地投入活动,而不是从教师的主观意愿出发。

2、强化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概念。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会研究、学会创新。教师很相信学生的能力,也很民主,相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活动,自己选择学习伙伴。

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了有效的指导。同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科学、细致,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4、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活动设计、作业要求,这样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进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活动都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

5、重视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进行了必要的指导。评价以鼓励、赞扬为主,肯定同学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然,教师也给学生提出了积极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评价更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6、教师要注重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受到点拨。寻找多种机会发挥教育影响。教室的安排、布置、考虑多功能性,变化,有利于学生再创造。

改进:

1、大胆地开放师资。同学、家长、文化市场老板都可以成为学生今天学习的老师。课前学生可向文化市场老板了解各种各样的纸,向家长学习用各种纸做小物品。课后可以请家长和同学一起做比较大幅的剪贴画。课堂上,我们是否也可以请家长来进行剪贴画的指导呢?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能者为师”的思想,劳技课可以改变教师一统课堂的现象。

2、充分地利用教学空间。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否把要展示的剪贴画提前布置在教室里,让学生有空去看一看,聊一聊,既节省了时间,又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9

《花地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个课例,是让学生运用剪贴、绘画方法来设计制作一块小地毯,并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尝试不同的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休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开始我就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游戏“猜一猜”导入,学生猜的五花八门,有的说床,有的说桌子,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学生猜到了花地毯,马上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本课主题,紧跟着我又适时激趣,给学生讲了一个《小狐狸家的花地毯》的故事,让学生羡慕小狐狸,自己也想有块花地毯,很自然的就调动了低段学生的学习欲望,效果非常明显。另外,让学生亲自感受地毯的质感,并小组合作将“小地毯”拼成两块“大地毯”,使学生在活动中无形的学到了美术知识(颜色搭配)。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支配,自主地探究学习。

本课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展销会”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的地毯,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整个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成为买卖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为买卖关系,让学生互评互议,告诉大家为什么买他的地毯,如何推荐自己的地毯,很自然的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活动中我最高兴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把自己制作的地毯推荐给我,都希望老师买他们的,教师好似开心的调合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快乐。

这一课我分别在两所学校上过,第一次是在本校,第二次是参加区教研室举办的“送课下乡”活动在长岗镇中心学校,同是一个内容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两次讲课都使我难忘,都有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在本校上这堂课,由于非常了解学生,学生思维灵活,参与性极高,课堂气氛活跃,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的。但在教学中我也体会了几点不足:

1、小组欣赏讨论时,问题有些不明确,教师要参与活动中。

2、要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奇思妙想,并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制作中的困难。

第二次在长岗上这堂课时改进了上次的不足,努力的完善了此次课,但因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及条件差异,上课时经常有一些异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需要教师的随机应便。记得刚上课时我和平常一样喊了一声“上课”,可是学生毫无反应,班长也没有喊“起立”,这时我随机应变立即向学生做了个自我介绍,马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记得上这堂课中间有一个环节是让小组同学边欣赏边讨论,可是让我没想到学生并无行动,这时我才明白他们平时可能较少接触到小组讨论的活动,紧跟着我马上耐心的引导他们如何欣赏,如何讨论,不一会同学们互相讨论各自的想法,我也从他们脸上看出了一丝笑意。在长岗上这节课时最让我难忘的是由于乡镇学校对短线学科专职教师的缺乏,其美术课多为主课教师兼带,他们对我的到来特别热情,学生也很高兴。我事前通知学生带彩色纸、胶水、水彩笔等工具,竟然没有一位学生没带,课后我才知道他们在家里把有颜色,认为好看的纸(广告纸,挂历纸,旧书)全拿来了,这使我特别感动。在教学生制作的花地毯竟然和城市的学生制作效果不分上下,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之,有许多值得我回忆的也有许多不足:

1、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在评价活动中,学生的胆子小,教师应多举例、多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力求每位一学生都成功。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0

这是四年级上册涉及色彩知识内容的一课,是在上一册学习《三原色、三间色》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色彩练习课。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较枯燥的一课,因为它的专业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

通过观察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见到的对比色,探讨它们各自的特征,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本课还涉及了“造型与表现”和“设计与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观察、讨论等活动,了解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组合原理,并尝试运用对比的色彩作画,从而对色彩的对比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下阶段色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了在导入部分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我特地加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多拉A梦首先引出三原色,再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设定层层任务让学生完成。学生在思考、学习、游戏、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色彩的对比关系。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收获不只是完成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光感知身边的色彩,并有意运用色彩美化生活。

由于准备的时间不够充分,本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上体现较少;本课拓展的部分如果能把音乐和美术相结合,加入听音乐感觉对比这一环节,学生对于对比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从而创作出更能完美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1

我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千人一面的死板式教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下面,我就针对美术第三册教材中的《捏泥巴》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这节课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欣赏陶瓷艺术作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身“捏泥巴”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项熟悉的游戏,在小的时候大都随意的捏过这样或那样的东西,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情绪十分激动。在教学中,我提出质疑:陶制品是如何制成的呢? “我亲自演示给同学们看。”我用按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扁的。”“我用搓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细条,就象面条一样。”“我用捏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一朵花。”学生看完老师的示范作品之后,让学生给大家总结出泥塑的方法,进而,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泥塑方法——1、揉。2、按。3、搓。4、捏等方法。使深奥的字便的具体形象,学生对其含义也迎刃而解。

接着,我又布置了本课作业——捏容器。提出要求:“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组捏的容器多。”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大胆探索与创新。在下课之前,我还安排了让学生下座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2

这节美术课的主旨是要在课堂中体现学习策略的指导,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着重设计的几个环节,也是围绕着这个要求去做的。

由此,我制定《黑白撕贴画》的教学目标为:

1、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所撕的多种图形来进行想象;

2、掌握事物组合的次序;

3、学会合理处理黑、白、灰的关系。

学习策略的指导目标为:

1、让学生通过黑、白、灰三者关系的理解,了解颜色搭配的常用规律:深浅搭配。

2、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摸索出制作的方法;

3、撕贴画的具体制作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几个目标的达成有轻重。

1、“撕贴画”本身不是新授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撕贴画所需要操作技术含量较低,因此我将重点放到色彩搭配上,所以重点在“黑、白、灰”的搭配之上,让学生体会并能够欣赏黑白灰效果。

2、撕贴画的具体制作步骤,我并不去着重强调,而是将整个环节让学生回忆一下,即:想—画—撕—贴

3、“想—画—撕—贴”重点给学生强调的了“想”,考虑的原因是我认为这能解决平时学生匆匆动手,不经思考的习惯,也是一种隐性的学习方法的渗透。

4、在撕的方法上加以演示,并不是本环节的重点,而是必要的环节,不然撕贴画少了一点具体指导和示范很容易走入误区,必要的扶并不会约束学生的学习个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教学问题,需要反思与改进的。

(1)“教”与“做”脱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欣赏看的东西很多,往往使学生在眼界是有所提高,但对于如何操作还是缺少了必要的演示。使学生在欣赏完一节课后,对于作业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小练习作业的时间,并结合最后课堂作业形式层层展开,让学生的看的过程中就能掌握作业操作形式,不会在真正作业时感觉到困难,应该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2)层次展开不明显。

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渐进过程,因此,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作用。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这种层次递进的感觉不是很明显,内容衔接不自然,内容有些跳跃性。可以在各个内容连接处加上转折性的语言或活动,使学习有连续性。

(3)“黑白灰”讲解缺少教师的直接演示。

教学过程中,黑白灰部分内容的讲解一直觉得没有讲清楚,学生作业最后对于黑白灰的概念仍旧没有意识到,其实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教师亲身示范,在投影仪下,可以利用已经准备好的黑白灰纸条进行现场摆置,让学生直接体会黑白灰的组成对于画面感观的影响。

总之,《黑白撕贴画》主要就是为了能让学生用撕贴这样能够简单操作的方法通过拼摆组合粘贴,体会黑白灰的搭配关系,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黑白灰的搭配美感。同时,也让学生在平时色彩丰富的生活中,用黑白灰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物体,并能发现美的存在。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3

开学第一天的美术课,一4班学生给我的大体感觉是:全班课堂纪律很好,但总体上表现不够积极。整节课上只有5位学生先后主动举手发言(一4 班有47名同学,主动举手的同学才占到全班的9.2%),更多的问题都是我点名回答的。我觉得学生不够主动的原因有三:

一、因为第一天上课,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

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学校专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和开设讲座,对学生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培训,但我们知道,习惯是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形成的。虽然班级里分成8个学习小组,但当我提出问题要求小组讨论时,班级时并没有出现我想要看到的热烈讨论的场面。〔这里要做点说明:我校参照新课改的理念并学习杜郞口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初一年级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在学习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个班级都分成6到8组,每组6人(由于人数关系,个别组是5人或者7人,不超过8人)。〕

二、美术课是在下午,学生已经比较疲劳了。

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早上6点40到校早读,上课时间是从7:30到11点20,上午有四节课,第节课45分钟,中间有两次10分钟的课间活动、一次25分钟的课间操和一次5分钟的眼保健操。11点20到下午1点30第一节课之前,学生除去吃午饭和午睡的1个小时,其余时间还要进行学习。对于正在发育的初一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强度肯定是不小的,所以比起上午的课,下午的课在教学效果上肯定会打折扣(我想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三、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完善,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欣赏课,虽然我在去年已经上过了,并且有相关的教案和课件。但我还是进行认真的准备:查看了新课标关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的学习目标,并看了“如何更好的进行美术欣赏”之类的文章,结合去年的教案和课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手点,重新设计了教案和课件。中午我把课件拷到了美术教室的电脑中,但在我下午上课之前,学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是我的老婆)打电话过来,说她本要上课的初三教室里的电脑突然出了问题,要到美术教室上课,(没办法)所以我只好在教室上课了。其实,学校是有两间美术教室的,但只有一间有多媒体设备。考虑到这学期学生要循环使用美术课本,所以我在开学前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把另外一间美术教室装上多媒体,但是昨天才装好。还有教室长时间没有打扫,所以只能等打扫过才能进去上课。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只能临时改变计划在一4班教室里上课,但已经没有了上课的节奏了,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论:当然,我对初一4班的这种感觉只是一节课的感性判断,这一感觉是否准确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进行判断。还有,我还需要访谈调查一4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听听他们对一4 班的感觉,这样才能作出一定的评价。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4

你在童年的时候玩过泥巴吗?你手中的泥巴会听你的话吗?《塑个小动物》是<美术>第三册第13课的内容。为了让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容,我把课题改为《泥巴真听话》!一看课题就好象已经注入了活动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们就连我们自己都很想知道泥巴怎么会听话呢?因此把泥巴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们天生爱玩爱动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陶冶审美情操,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

孩子们对玩沙玩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作为生活在山区的孩子,泥巴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对泥土的可塑性及用途有一些了解,所以我课前就布置学生在家亲自动手用水和泥巴先尝试玩泥巴的感觉。在教学中我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美观的泥塑作品,使学生知道泥塑是由什么做成,并让学生在欣赏中开眼界、激情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教师现场制作泥塑,把一块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变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以“这泥巴可真听老师的话”来引出新课。

首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揉一揉,亲身触摸泥巴,体验对泥巴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泥巴的特点,并探究出水放多了泥巴会沾手,水放少了泥巴就太硬的特性。

让学生动手制作泥塑,我给学生出示一些主题:如水果、蔬菜、玩具、点心等,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技法大胆想象,明确主题,构思制作出新颖而又别致的泥塑作品,教师可巡视指导。最后展示学生制作的每一幅作品,不管最终的效果如何我都给予鼓励。然后让他们自评、互评或师生共同评价,特别是让学生对自己制作比较精美、有创意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和体会。目的是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5

本课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通欣赏图片、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及形状。学生根据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设计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想象表现窗外的景色。

针对本课的目的、重点、难点和学生个性特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出示学校和所上班级的窗景照片,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2、讲授新课,激发想象,享受创造。

首先让学生通过班级的窗景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再请学生谈除了常见窗子的样式,你还见过哪些样式的窗子。课件出示窗子的样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接着启发学生想象,创造景色。我请学生谈透过窗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色。再通过欣赏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四季的变幻、日夜的更替”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想象透过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分析范画,引导学生分析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绘画b、剪贴。明确作品中运用不同方法采用的技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拓展延伸,审美提高。

教学反思:

1、在前两个环节设计中利用多媒体展现的照片和图片,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而且,这次的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这对我而言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大提高。使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多媒体将图形、图像、文本、视频、声音等,经过处理后再生动地表现出来。它的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课的层次性很清晰。特别是能通过分析范画,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到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解决本课的重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教学评价不到位。特别是最后的总结性评价简单、仓促。课后反思使我认识到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4、通过这次教学,还使我看到在平时“学生如何合作?”训练不到位。在课堂中,出现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和制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和制作,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甚至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从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入手,养成合作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

本次课,我花了很多精力去设计教学过程,反复思考过如何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可最后还是没有完全成功,经过何老师的讲解后,我的体会可以说的深刻的,让学生在玩的状态下,不知不觉下,我完成了教学任务,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心,也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上课。这就是一篇不常规的教学设计,在与第一次教案进行对比,很明显得我明白了什么叫不常规。

其实在设计本次课时我有请学生来办公室玩彩泥,因为我原先的要求是学生用彩泥制作一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惜没有学生能完成,只有学过彩泥制作的学生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不会,所以我才改用了简单的水果和蔬菜。了解学情也是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我事先没有请学生来制作,那在课堂上学生就无法在3分钟之内开心的玩彩泥,就不能完成我下一步的计划了。在设计教案时,还是这个问题,从学生的情况去考虑,这样的思路总不会错的。

各种塑料的、陶瓷的、不锈钢的水壶由于较为常见,往往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因而学生表现壶时,大多平面化、概念化、程式化,较少有创新之处,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单纯片面的、主观的表现方式,通过积极地欣赏古今中外的壶的造型,在尝试用各种工具、材料来制作壶的过程中,切实地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从而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壶文化。

最后讲到评价部分,有很多种方法,有教师评价,学生自己评价等,这次课我是向全班展示再评价,但是其中还是存在问题,就是我没有考虑到,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见作品,而不单单是只有上台评价的同学。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讲解,才能是全班的同学有所提高,每一节课不是只有一个学生,当回答问题或者游戏时,展示作品时,我都要让全班同学看到、听到和玩到,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要求。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2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紧紧抓住学生对玩泥的浓厚兴趣和心理特点、认知潜能,创设环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体验到操作、尝试、成功的乐趣。在教学开始的巩固复习环节,以及屏幕上出现的《夸张的脸》泥塑作品图片。看到这里,将学生带入巩固学习之中。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在学生观察中,教师没有停顿在单纯的回忆层次上,而是马上提出制作泥塑的要领,这样引导把学生对泥塑制作的回忆转到美术本体的内容上。从无意识的观赏到有意识的欣赏、分析。紧接着带领学生完成第一、二步操作,最后是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大胆设计、精心制作头像作品。技法的学习,是通过教师的有效示范和课件体现出来的,在示范中,教师注重和学生共同学习,指导学生寻找与之相关的动词,把动作和泥塑的基本技法结合起来,一是体现学科整合,让学生有更深的领悟,又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最后通过播放音乐、独立创作的方式,充分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里发挥,创作出富有童趣的艺术作品。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我们从下面几个地方体现:

一、体现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学生都喜欢“玩泥巴”,而这节课的切入点又是学生熟悉的形象。这给他们提供了饱满而自由的艺术想象、艺术创造的空间,而泥材的创新(彩泥和陶泥的结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再加上作品是三维空间,培养审美创造力的功能更强。泥塑又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是一项和泥、工具、材料打交道且工序繁多的创作活动,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习惯。最后的作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现学生之间的激励互补和集体智慧的优化组合。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3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时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同学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同学审美能力,培养同学认识美,发明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同学发明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同学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需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只要求我们自身要有发明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同学感到有兴趣,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同学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需根据同学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示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发明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去研究与探索的。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和课外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做个了小结了,总结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征如下:

1、开放的题材形式

新课程规范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同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示留给同学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示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同学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2、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同学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无妨带领同学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同学观赏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月生活想结合的能力。

3、开放的评价规范

我在教学中一贯树立同学自信心、自尊感。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只协助教师掌握同学心智和发明力的生长情况,和时给予同学启发和协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同学表示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保守用“一个规范”去套同学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同学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同学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 “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同学胜利的喜悦;在表示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同学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时提高美术素质,不时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同学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同学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区分、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同学发明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同学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同学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4

这是四年级上册涉及色彩知识内容的一课,是在上一册学习《三原色、三间色》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色彩练习课。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较枯燥的一课,因为它的专业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

通过观察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见到的对比色,探讨它们各自的特征,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本课还涉及了“造型与表现”和“设计与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观察、讨论等活动,了解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组合原理,并尝试运用对比的色彩作画,从而对色彩的对比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下阶段色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了在导入部分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我特地加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多拉A梦首先引出三原色,再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设定层层任务让学生完成。学生在思考、学习、游戏、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色彩的对比关系。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收获不只是完成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光感知身边的色彩,并有意运用色彩美化生活。

由于准备的时间不够充分,本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上体现较少;本课拓展的部分如果能把音乐和美术相结合,加入听音乐感觉对比这一环节,学生对于对比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从而创作出更能完美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5

事实上,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是不太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因为以我的经验判断,孩子们到了中高年级,不知怎么就想不出那么多奇妙的东西来了。这节课是针对五年级的孩子,我以为他们肯定会有些吃力,作业也会有很多雷同。事实告诉我,我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孩子们想象的积极性很高,我的预设根本不够他们用。他们想到了很多我没想到,教材也没想到的场景。有一个孩子甚至说图上的那个孩子是肚子疼,想吐。他的答案引来了一片笑声,但我表扬了他,因为我们都没想到,他想到了,而且确实还有那么点意思。我想,我们成年人失却了曾经超级想象力就是因为我们的上一辈曾经嘲笑打压了我们天真的想象吧。所以我认为只要孩子敢想,就该表扬,更何况是还想得像模像样的。要是这次打击了他,说不定下次他就不肯想了,那才是最可怕的。

这节课上得热闹,最后作业的效果也挺不错,应该算是我这学期上得比较满意的课之一了。但是后来我也想了,如果我能够多提供几个人物的动态,孩子们的选择空间会更大些,而他们的想象也会飞得更高更远一些吧!另外,每一组总还是有孩子参与得不够积极,也仍旧有照搬别人作业的现象,这些孩子这样做各有各的原因,我想,我还是应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毕竟,想象力是一辈子的事,想象力强的人会格外出色。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这一科上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一点——不管是技术、人格还是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6

你在童年的时候玩过泥巴吗?你手中的泥巴会听你的话吗?《塑个小动物》是<美术>第三册第13课的内容。为了让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容,我把课题改为《泥巴真听话》!一看课题就好象已经注入了活动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们就连我们自己都很想知道泥巴怎么会听话呢?因此把泥巴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们天生爱玩爱动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陶冶审美情操,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

孩子们对玩沙玩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作为生活在山区的孩子,泥巴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对泥土的可塑性及用途有一些了解,所以我课前就布置学生在家亲自动手用水和泥巴先尝试玩泥巴的感觉。在教学中我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美观的泥塑作品,使学生知道泥塑是由什么做成,并让学生在欣赏中开眼界、激情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教师现场制作泥塑,把一块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变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以“这泥巴可真听老师的话”来引出新课。

首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揉一揉,亲身触摸泥巴,体验对泥巴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泥巴的特点,并探究出水放多了泥巴会沾手,水放少了泥巴就太硬的特性。

让学生动手制作泥塑,我给学生出示一些主题:如水果、蔬菜、玩具、点心等,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技法大胆想象,明确主题,构思制作出新颖而又别致的泥塑作品,教师可巡视指导。最后展示学生制作的每一幅作品,不管最终的效果如何我都给予鼓励。然后让他们自评、互评或师生共同评价,特别是让学生对自己制作比较精美、有创意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和体会。目的是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7

现在使用的小学美术教材浙教版从三年级起就设有中国画课,可小学生一般都没有国画基础,要搞好小学的中国画教学,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就很有必要。国画是视觉艺术,是要求通过眼镜观察、用心感悟才能学会的的技艺,而且,观察能力是一切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后才能形成信息反映到头脑中。因此,我在国画教学中就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重点,让他们在观察中探索、学习。

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总结了“笔墨练习→临摹作品→实践创作”这条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

“笔墨练习”,是指用笔用墨的练习。通过正确掌握毛笔的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点饰等笔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及相互渗透晕染,通过简单物象的表现及组合的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了解笔墨练习的含义,掌握用笔墨造型的基本方法。用笔、用水是学生学习水墨画的难点,用墨、用色也是比较难掌握,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学习,虽然难学,但是配以儿歌,也就变得简单多了。配合学生水墨画教学的儿歌有许多,这在前面案例中有所体现,不再赘述。在一系列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儿歌配合训练中,学生掌握了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学会了画水墨画的方法。通过儿歌配画、绘画背诵结合的教学活动,学生无论是在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水墨技法的运用和巩固也是相当有效。

“临摹作品”是大多临摹国画大师齐白石等人的作品,这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借鉴大师的绘画技巧,以提高自己的绘画表现能力。小学阶段的中国画教学,一般都是以临摹形式出现的简单物体居多,如蔬菜、瓜果、动物、山石树木等。我一般指导学生先画什么,该怎样下笔去画,再画什么,又该如何表现,并在对开宣纸上清楚地演示作画全过程,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正确的临摹方法了。

“实践创作”有助于对所学国画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巩固,它是绘画技能与创造才能的综合体现。创作前,我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反复观察一些事物形象,如带学生去郊外观察河边的垂柳、秦淮河岸边的.小船、池塘的荷花,看远山的延伸以及山外有山是如何婉蜒连接的等等,并且要求学生直接用笔墨画一画。平时还要求学生画一些家养的可爱有趣的小狗、小鸡、金鱼等,以提高学习兴趣和为创作收集更多更广的资料素材。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构图,黑的山、白的昼、浓的烟、淡的雾、轻的云、重的山等,这些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国画知识与技能,将自己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十分生动的迁移到水墨作品的表现中。果然不少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内容丰富、童趣盎然的少儿国画作品。如《丰硕图》、《丝瓜》等等,这些画形象简单生动,别有情趣。

由此证明:“笔墨练习→临摹作品→实践创作”,不但对小学美术的中国画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国画这一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为更多的人从小学习,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8

一节课下来,每个孩子都兴奋不已,戴着自己的虎头帽,蹦蹦跳跳,可爱极了。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眼、耳、手和大脑的思维,孩子们时刻处于积极、兴奋、热情的状态,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教育氛围中充分释放了自己的心灵。在他们的作品中,凝聚的是孩子们的智慧和热情。

教学初始就运用老虎声音的冲击力震撼学生,马上紧紧吸引住了孩子们充满好奇的心。然后介绍虎头帽的人文精神,拓宽孩于们的知识领域。“虎”的寓意,使孩子们增强对民间艺术品的理解,对传统美术的继承。比较虎头帽和真老虎图片,探究工艺美术的夸张法。自主学习虎头帽的制作过程,分析其材质、制作方法、步骤,使孩子们头脑中有一个很好的条理,为创作打基础。学生制作的同时,不时提醒孩子们做出有特色、有创新的漂亮作品来,使其明白创作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通过互评、他评和自评,锻炼孩于们的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9

布艺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它柔化了室内空间生硬的线条,给人以视觉上的温馨感、触觉上的舒适感、趣味上的个性感,彰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是一种变废为美的工艺活动。布艺中的“布”,是各种纤维品的总称,可收集的材料有: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因材施艺,运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布艺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其个性,发展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等。

本课围绕“布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学习活动:利用各种旧布料展开联想,制作一件布艺小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活动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自由性。活动二则更多涉及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功能性。

我在教学过程的安排,设立如下程序:创设情境——欣赏激趣——感受材质——学习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创设情境”时利用精美图片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布艺制品,让学生重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欣赏激趣”环节利用实物欣赏民间布艺制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从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方面汲取营养。

“感受材质”时让学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质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触摸、挤压、拉扯、拆开等方法对布料的特点进行较全面的了解。

“学习指导”在造型和制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可通过对原材料方向的变换、原材料局部造型的改变等,设置几个小游戏,激发学生展开联想。

“创造表现”环节中我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

“交流评析”时大胆的表扬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通过以上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有完成的比较好,有些想法很新颖,很独特。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0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1

开学第一天的美术课,一4班学生给我的大体感觉是:全班课堂纪律很好,但总体上表现不够积极。整节课上只有5位学生先后主动举手发言(一4 班有47名同学,主动举手的同学才占到全班的9.2%),更多的问题都是我点名回答的。我觉得学生不够主动的原因有三:

一、因为第一天上课,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

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学校专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和开设讲座,对学生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培训,但我们知道,习惯是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形成的。虽然班级里分成8个学习小组,但当我提出问题要求小组讨论时,班级时并没有出现我想要看到的热烈讨论的场面。〔这里要做点说明:我校参照新课改的理念并学习杜郞口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初一年级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在学习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个班级都分成6到8组,每组6人(由于人数关系,个别组是5人或者7人,不超过8人)。〕

二、美术课是在下午,学生已经比较疲劳了。

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早上6点40到校早读,上课时间是从7:30到11点20,上午有四节课,第节课45分钟,中间有两次10分钟的课间活动、一次25分钟的课间操和一次5分钟的眼保健操。11点20到下午1点30第一节课之前,学生除去吃午饭和午睡的1个小时,其余时间还要进行学习。对于正在发育的初一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强度肯定是不小的,所以比起上午的课,下午的课在教学效果上肯定会打折扣(我想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三、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完善,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欣赏课,虽然我在去年已经上过了,并且有相关的教案和课件。但我还是进行认真的准备:查看了新课标关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的学习目标,并看了“如何更好的进行美术欣赏”之类的文章,结合去年的教案和课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手点,重新设计了教案和课件。中午我把课件拷到了美术教室的电脑中,但在我下午上课之前,学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是我的老婆)打电话过来,说她本要上课的初三教室里的电脑突然出了问题,要到美术教室上课,(没办法)所以我只好在教室上课了。其实,学校是有两间美术教室的,但只有一间有多媒体设备。考虑到这学期学生要循环使用美术课本,所以我在开学前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把另外一间美术教室装上多媒体,但是昨天才装好。还有教室长时间没有打扫,所以只能等打扫过才能进去上课。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只能临时改变计划在一4班教室里上课,但已经没有了上课的节奏了,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论:当然,我对初一4班的这种感觉只是一节课的感性判断,这一感觉是否准确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进行判断。还有,我还需要访谈调查一4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听听他们对一4 班的感觉,这样才能作出一定的评价。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2

《巨大的恐龙》这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我的计划是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分别为绘画创作和陶泥塑造,本课为第一课时。

说起恐龙,孩子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从小就喜欢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有关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有利于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绘画创作。

为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一段视频直观地再现恐龙时代。通过观看视频短片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是分析恐龙的外形特征,这是本课的难点,这里我花的时间比较多,作了重点分析,比较它们的牙齿、头冠、头、尾巴、背等、这些为后面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师演示这个环节,我是用一幅恐龙化石来再现恐龙,为后面的学生大胆创作做了示范,发挥学生想象力。教师当场示范及范作的出示能直观的让学生了解绘画步骤与用线表现的技法,是有利于学生绘画技法提高的。在评价活动中,我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说说“给作品取了什么名字?”“说一说自己的恐龙有哪些特色?”,“谁的恐龙画的最棒?”通过师生一对一答的交流方式使学生逐渐掌握评析作品的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的勇气。

当然,在本课的设计和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带的恐龙玩具(资料)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没有进行准确适当的小结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以后备课时思考的重点。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3

这节美术课的主旨是要在课堂中体现学习策略的指导,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着重设计的几个环节,也是围绕着这个要求去做的。

由此,我制定《黑白撕贴画》的教学目标为:

1、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所撕的多种图形来进行想象;

2、掌握事物组合的次序;

3、学会合理处理黑、白、灰的关系。

学习策略的指导目标为:

1、让学生通过黑、白、灰三者关系的理解,了解颜色搭配的常用规律:深浅搭配。

2、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摸索出制作的方法;

3、撕贴画的具体制作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几个目标的达成有轻重。

1、“撕贴画”本身不是新授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撕贴画所需要操作技术含量较低,因此我将重点放到色彩搭配上,所以重点在“黑、白、灰”的搭配之上,让学生体会并能够欣赏黑白灰效果。

2、撕贴画的具体制作步骤,我并不去着重强调,而是将整个环节让学生回忆一下,即:想—画—撕—贴

3、“想—画—撕—贴”重点给学生强调的了“想”,考虑的原因是我认为这能解决平时学生匆匆动手,不经思考的习惯,也是一种隐性的学习方法的渗透。

4、在撕的方法上加以演示,并不是本环节的重点,而是必要的环节,不然撕贴画少了一点具体指导和示范很容易走入误区,必要的扶并不会约束学生的学习个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教学问题,需要反思与改进的。

(1)“教”与“做”脱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欣赏看的东西很多,往往使学生在眼界是有所提高,但对于如何操作还是缺少了必要的演示。使学生在欣赏完一节课后,对于作业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小练习作业的时间,并结合最后课堂作业形式层层展开,让学生的看的过程中就能掌握作业操作形式,不会在真正作业时感觉到困难,应该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2)层次展开不明显。

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渐进过程,因此,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作用。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这种层次递进的感觉不是很明显,内容衔接不自然,内容有些跳跃性。可以在各个内容连接处加上转折性的语言或活动,使学习有连续性。

(3)“黑白灰”讲解缺少教师的直接演示。

教学过程中,黑白灰部分内容的讲解一直觉得没有讲清楚,学生作业最后对于黑白灰的概念仍旧没有意识到,其实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教师亲身示范,在投影仪下,可以利用已经准备好的黑白灰纸条进行现场摆置,让学生直接体会黑白灰的组成对于画面感观的影响。

总之,《黑白撕贴画》主要就是为了能让学生用撕贴这样能够简单操作的方法通过拼摆组合粘贴,体会黑白灰的搭配关系,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黑白灰的搭配美感。同时,也让学生在平时色彩丰富的生活中,用黑白灰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物体,并能发现美的存在。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4

优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兴致勃勃地投入活动,而不是从教师的主观意愿出发。

2、强化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概念。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会研究、学会创新。教师很相信学生的能力,也很民主,相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活动,自己选择学习伙伴。

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了有效的指导。同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科学、细致,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4、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活动设计、作业要求,这样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进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活动都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

5、重视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进行了必要的指导。评价以鼓励、赞扬为主,肯定同学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然,教师也给学生提出了积极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评价更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6、教师要注重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受到点拨。寻找多种机会发挥教育影响。教室的安排、布置、考虑多功能性,变化,有利于学生再创造。

改进:

1、大胆地开放师资。同学、家长、文化市场老板都可以成为学生今天学习的老师。课前学生可向文化市场老板了解各种各样的纸,向家长学习用各种纸做小物品。课后可以请家长和同学一起做比较大幅的剪贴画。课堂上,我们是否也可以请家长来进行剪贴画的指导呢?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能者为师”的思想,劳技课可以改变教师一统课堂的现象。

2、充分地利用教学空间。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否把要展示的剪贴画提前布置在教室里,让学生有空去看一看,聊一聊,既节省了时间,又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5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我们要利用好文中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劳动,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中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之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教学时,教师讲劳动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劳动的时候或看爸爸妈妈在劳动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例如扫地,人是弯着身子的,头是向下的,双手拿着扫把等等。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们心中的印象,我让学生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不但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而且为学生更好的表现人物打下了基础。最后是学生欣赏书中作品,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进行人物动态定位指导,学生就能够创作出不错的作品了。

但是,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对人物构图必须进行巡视指导。构图的好坏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劳动中所体现的动态美。

所以,这节课人物动态线定位和构图指导非常重要。

第四篇: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美术是艺术课中一门综合性的新型课程,它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综合是某一种艺术形式为主线的综合。

课程以人文内容为主线,注重知识的多元性,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切入点的准确,不要上得什么都像,或是什么都不像。《好妈妈》这一课就是以音乐为切入点的艺术课,整个教学的设计都是以音乐为主线贯穿的,在表面看来主要学唱了《好妈妈》这首歌,由此也牵出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在唱唱、说说、演演、看看、画画中逐步加深和开阔这一课的容量,使学生从一开始体会妈妈的爱到后来知道要爱妈妈,要学会孝顺父母长辈,这就是很好的德育和情感教育。

正因为课程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孩子们对妈妈和家人最为熟悉,因此他们学起来都很积极和主动,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在欣赏感受环节中,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画,感受母爱的多种表现方法,最后学生在歌中作画,在画中抒情,用手中的笔画心中的妈妈,不但是对本课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还体现了音乐与美术很好的结合。四年级的美术课并不要求孩子对各种艺术门类有很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只是给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从中去感受和体会,或许以后有那么一天,孩子们长大了,在杂志或是某些展览中看到《西斯廷圣母》这副画,还回想起在美术课中曾经看到过,老师也曾经介绍过,那这节课的效果就达到了。

第五篇:美术教师年末教学反思

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美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始终认为初中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使得美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把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懂得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启发想象与绘画技法可兼得。

在美术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或一味地启发想象,过于偏重联想;亦有老师只顾着绘画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学生美术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总而言之是非偏彼即偏此。在技法与想象之间,如果过于偏重某一边,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会出现两种情况:1.画面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天真。2.能够联想、想象,但想画的内容画不出来。即绘画中常出现的眼高手低。我们在美术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将娴熟的绘画技法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的画面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游戏、表演、室外写生、图片欣赏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按照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最基础”的技法水平:尝试各种绘画材料,研究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善于运用这种特点,创作出五彩缤纷的画面。学生看到自己的双手是如此的灵巧,能够创作出那样精彩的画面,便渐渐地喜欢画画,喜欢美术课,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条条大路通向“美育育人”之路。

美术并非只是画画,这其中囊括了诸多方面。初中美术亦是如此。为此,我根据孩子爱动手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剪纸、编织、撕纸贴画、贴线作画以及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通过学生拼拼剪剪、撕撕贴贴等的活动,我们看到,学生无一不陶醉于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中。我们又将制作的手工作品分类汇总,在班内举办手工作品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拥有一颗美的心灵,达到美术教育之情感目标——美育育人!

总之,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是学生不仅拥有娴熟的美术技能与奇思妙想的综合美术动手能力,同时更要使学生拥有一颗纯美之心。

2024年1月13日

小学美术教师个人教学反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