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上半年河南省口腔执业医师药理学: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考试题二号文库
- 2024年上半年河南省口腔执业医师药理学: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考试题二号文库
- 2024预算报告二号文库
- 思想汇报(一)二号文库
- 教务处处长岗位职责二号文库
- 2024秋课题小结---赵官权二号文库
- 幼儿园小班健康说课稿 小花枕二号文库
- 标准化建设总结二号文库
- 年级组管理经验交流二号文库
- 教师暑期家访心得体会(熊)二号文库
- 评课通讯稿二号文库
- 2024年全国高考I卷优秀作文二号文库
- 2024江西教师招聘笔试真题及解析二号文库
- 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年会工作报告二号文库
- 武汉市普仁医院 副高申报评审通知二号文库
- 陈堡中心小学教导处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毕业班家长会发言(推荐阅读)二号文库
- 富林中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春二号文库
- 2024年云南临沧学前教育特岗教师招聘真题试卷八(5篇)二号文库
- 2024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教师休息室管理规定[合集5篇]二号文库
- 群教活动总结二号文库
- 动漫设计专业创新思维及设计方法研究二号文库
-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赴宁波考察报告二号文库
- 最新纪委书记述职报告二号文库
- 2024初一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总结范文合集二号文库
- 2024一年级语文总结二号文库
- 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共5则)二号文库
- 少先队工作汇报材料二号文库
第一篇:胜利初中三年课改总结
让课堂充满精彩,让课间展现活力
——胜利初中三年课改工作总结
胜利初中创建于1990年,是伴着新课改的脚步成长起来的一所学校。学校秉承“扬长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厚德笃学,合作超越”的办学宗旨,以创建“自主勤奋,探究创新”学风为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课改意识、认真学习课改新理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主动推动课改进程。三年来,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课改主阵地,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活动,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大胆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初步显现了适合特点的办学特色,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形象。现就我校课改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做引领,分工合作谋发展.迎着课改再启航的风帆,我校全体师生在满怀信心与希望中,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的课改组织机构,并协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管理、指导、实施和评价工作。形成了“五处德三级五组”的管理系统,即教导处、团委、后勤办、关工委、校长办公室等五个职能处室共同负责课程该改革的规划设计,计划拟定、服务指导;三个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五个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教研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教师培养工作,课改办负责材资源收集和整理。
(一)让教师做幸福的教育者
教研引领,促进专业化成长
为了打造一支专业精、水准高、素质棒的教师队伍,我校坚持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并形成了完善的教研活动制度:
(1)业务研讨:每周三下午三、四节为数学教研组活动时间;周四下午三四节为语文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问题要交流、要解决。多次组织教师到烈面初中、万善镇小学、桥亭小学、县城学校等课改示范学校听课学习,回来后全校汇报、交流,实现了一人学习、全体受益。先后投资10000余元为教师购买书籍供教师们阅读、学习。
(2)备课交流:教师个人备课与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个人的电子教案都有三部分组成:A自己的精备单元;B同级教师精备单元修改后的个性教案;C自我教学反思。全校组建立一个公用邮箱,每位教师将教案、教学资料和课件及时发送到公共邮箱,资源共享。
(3)锤炼课堂:
每学期分层进行公开课展示,有标杆课、有达标课、有尝试课。为了调动老师们听课、评课的实效性,我们采用量化考核的方法,期末选出优秀教研组给予奖励。
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共有70篇论文获得广安市级以上奖励,其中有27篇论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有10余位教师的优质课获县片级一、二等奖,其中李冬琴老师的英语说课获武胜县一等奖。
(二)让学生做快乐的学习者
好习惯成就好性格,好性格成就好人生,我校着眼于培养学生好习惯、锤炼学生好性格,出版了校本教材—《知识丰富人生习惯成就未来》,每学期随教材发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实践。
1、晨读午练:内容具体到每周,根据学校的实际,每天上、下午预备前10分钟分别进行经典诵读和书法练习,为学生养成爱诵读、写好字提供了时间保障。
2、课外阅读:家校形成合力,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各个班级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月评选出校级“阅读明星”。
3、行为养成:共青团开展“伸伸手、弯弯腰”活动,学校安排督察员执勤,广播站通报活动情况,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这个大家庭也变得更加整洁、温馨。
4、融入课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我校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帮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指导学习方法、促进团队合作、加强参与期待,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被表扬、被认可、被赞赏,课堂参与度高了,学生也越来越自信。
近三年,我校先后有21位同学所写的作文、故事获得四川省艺术人材大赛一、二,三等奖,三十八人次获得市县运动会前十名。
二、课改探索求实效,扬帆远航成舵手
(一)让课堂成为课改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方面,我校以烈面片区五步教学流程为指导,结合我校特点,总结出了我校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预习导学→合作探究→随堂检测→创新延伸→教后反思
(1)预习导学
教师要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并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才能解决,让学生逐步的理解教材。
(2)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先充分的自学(根据情况,有些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有些内容要提前进行自学)然后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导学案,针对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随堂检测
在练习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
(4)创新延伸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可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激发学生深层次的质疑、应用。
(5)教后反思
主要是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
以上环节在同一节中可根据教学需要重复进行。
(二)导学案的使用
在学习,模仿,到探索出适合我校导学案的过程中,我校教师进行了一年多研究、编写、使用导学案的尝试。我们的导学案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出来的.
1、目前七至九年级在使用导学案时,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进行有针对性删改,融入教学环节,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2、骨干教师使用导学案上展示课。
3、使用导学案上课,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交流使用导学案的经验和问题。
(1)导学案中“温故知新”的内容,中年级放在课内进行,高年级根据学习目标,重点题目放在课内,其余可放在课外进行
(2)“激疑导学”部分课堂上通过自学合作探究交流等重点学习,可采取读、写、画、议等方法,而不必每个题都写在导学案上
(3)“巩固达标”“拓展延伸”部分,根据教学设计,可放在课内,也可放在课外进行。
(三)学习小组的建设
合作学习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对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需要想办法克服众多困难,我们刚开始采用前后六人或八人一组,但在实际操作中,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学生很多,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了课改样本学校的分组经验后改为前后四个人为一组或六人一组(具体的根据教室位置而定)。我们把研究的重点定位于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和效果上。
1、科学地进行编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多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我们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
(1)学生的程度。每个学习小组内混合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2)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观察能力、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更能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
(3)学生的性别。性别混合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觉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4)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为将来与人交往打下基础。
2、为了提高学习小组的实效性,目前我们重点在做学生的技能培养方面
(1)听的技能。
首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教师要训练学生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不同见解;其次,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记住要点,并考虑别人的话是否有没有道理。最后,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2)说的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说的勇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时,要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小组汇报时,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声音洪亮。
(3)交往的技能。
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
3、角色任务
我校把老师的角色重点放在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上。
(1)选讨论内容;
讨论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讨论的内容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关键;讨论的内容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2)把握讨论时机;
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揭示规律性知识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组织讨论。
(3建立合作规则
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讨论时,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讨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汇总工作,通过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
4、评价激励
通过近三年的摸索,我们发现,以前由于评价内容太多,弱化了评价的真正目的,增加了师生的负担。今年,我们把落脚点放在如何使这种评价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组内评价
组长根据各班制定的评价细则,用表格的形式把每位同学的学习、纪律、卫生情况进行量化,每周汇总。星→二星→三星→五星
逐步升级呈现在个人及班级评价表内,展示在版面上。
(2)班级评价
班长和学习委员用表格的形式把每个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情况进行量化,每周汇总。以流动红旗的形式展示在教室门框上。五星班级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表彰并且展示在教导处的公示栏中。
(3)校级评价
校级评价主要是学期评价,学期结束学校会评出优秀小组长和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
(四)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
我校四—六年级的数学作业分为正式作业和积分作业。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平时作业好,周日作业少。强调学生只要在平时把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考点消化掉,家庭作业就要减少或没有。
正式作业:主要练基础题(与例题相仿的类型,在格式、书写、准确率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积分作业:主要练考点、难点、易混点,但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分层的作业,一般会有三种:班里的4号做c类作业(与正式作业相仿的),3号和一部分2号做B类作业(一些稍有难度的练习),1号学生和剩余的2号做A类作业并鼓励学生做各类的选做题。
三、课改中的一些问题和疑惑
1、师资力量不足。
2、课改工作中,家长不理解,从而失去了一些必要的支持。
3、学生的知识面窄,农村缺少知识来源,在短时期很难有较大的改革,教师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一些专业知识等很难得到详细的资料。
4、对学生的引导和课堂的调控也有一些难度,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漫无边际,在限制时间内很难达到讨论目的,无法保证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目前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今后,建议学区教研组领导经常深入我校指导具体工作、邀请一些专家和名师对教师作一些报告和观摩课、对学校的过程性教学和评价作出具体明确的指导
以上是我结合三实小的课改工作向大家做出的汇报,不当之处恳请指正,同时我们三实小人会以更认真的态度、更细致的管理在新课改的征程中大胆探索,追求新高!
第二篇:天津市高中历史三年课改总结
天津市高中历史三年课改总结
天津市教研室历史室
自从2024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经过先期培训与教学实践,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的教学理论和观念已深入到部分教师的心中,多数教师具有了课堂改革的教学意识,并且能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践行着新理念。
一、在摸索中起步
我市2024年秋季全面推行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在初中课程改革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在思想上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先后参加了国家级高中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和国家级高中课程改革历史学科培训活动,在培训活动期间,与全市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深入研讨,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就如何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交换了意见。
2024-2024学年里,在国家通识培训、学科骨干培训以及高一年级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加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确立工作努力的方向。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是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在这双重压力之下,迫使大家在全面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市教学环境的教改之路。为此,教师们承担着超出以往任何时候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付出了超出以往任何时候的艰辛劳动。
组建历史课改研究指导小组。历史课改研究指导小组的成员由优秀骨干教师、高校专家教授和部分区县教研员组成。该研究指导小组在本学期展开了一系列活动:集中召开研究会议三次,广泛搜集高中课改以来的一线情况,到基层学校听课调研,参加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组办的“高中历史教师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说课评比”活动。小组成员利用各种平台为推动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发挥了很大作用。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指导小组对全市高中历史课程实验工作的引领作用,加强学科教学指导小组的组织和工作建设,研究制定新学期高中历史课程实验指导工作计划;组织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重要的教研活动;承担作课和课改指导讲座任务;每月召开实验工作情况汇总分析会;期末召开课改实验总结会。
组织历史必修Ⅰ学习模块单元教学系列辅导讲座活动。2024年12月6日,组织全市高一历史教师进行高中必修Ⅰ学习模块单元教学辅导讲座活动,此次活动对本学期自高中课改以来前半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总结,归纳了一些教师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存
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对后半期若干单元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宝贵意见。
下校跟踪听课调研,加强对课改样本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多次组织全市性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如到武清大良中学听课观摩、到天津中学集体听课调研。还多次参加区县、基层学校的听课调研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下校调研力度,加强对课改样本校教学工作的指导。选定天津二中作为历史学科定点跟踪听课调研学校。天津二中是全市高中课改样本学校,高一年级4名年轻历史教师刻苦专研,勇于探索。跟踪的形式是轮流听课、课后研讨、集体备课、期中考试试卷及学生成绩情况研究分析、与学生座谈等等。通过跟踪听课调研的先后10次活动,搜集了大量来自教学一线的真实信息,有助于对高中课改从教师、学生及教材使用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组织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组织“高中历史教师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说课评比”观摩等活动。2024年1月10日,市教研室与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复兴中学举办了“高中课改教学设计说课评比观摩”活动。此次活动目的有三:一是展示自课改以来我市历史教师所取得的成果,二是为全市历史教师提供相互观摩、交流促进的机会,三是有助于确定下学期课改推动工作的努力方向。此次高中说课比赛的教师是来自全市19个区县的优秀教师代表,比赛的实际效果和反映出的教师专业水平远远超出预期。2024年4月18日于天津复兴中学,在上学期听课调研和高一说课比赛的基础上,选择四名教师以借班上课的形式承担作课任务。天津市各区县教研员和部分教师代表近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选拔两名选手(天津五十四中学刘娜老师、大港实验中学余正老师)参加2024年暑假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高中历史教学比赛活动,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二、在实践中深化
2024-2024学年里,深入到和平区、河北区、塘沽区、宝坻区、蓟县等区县的学校进行了调研。参加了这些区县历史教育教学年会、课改专题展示、教学成果交流等活动。通过调研,了解到各个区县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在积极组织参加市举办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区县内优势资源,开展区县内的听课观摩、学术讲座等活动。如河西区教研室请名师作了“关于美国政治制度”的学术讲座;和平区开展了青年教师做课评比活动,在每节课后的反思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宝坻区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使得基础薄弱校与先进校结成互帮对象,采取“一帮
一、结对子”活动。这些具有独创性的活动推动我市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通过听课也从中感受新课改的推动力度。听课所涉及到的,既有市级重点校也有县级一般
校、既有研究课也有常态课、既有课改年级也有非课改的毕业年级,能够从不同角度与梯度观察与分析高中课堂的面貌。首先是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明显改善。课改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民主。其二是随着课改的展开,教师的创新意识增强。一些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钻研教法,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亮点。其三是校本教研的意识增强。课改面前人人平等,老教师要摆脱固有的观念束缚、解放思想,新教师要加强实践、不断地进行积累。而校本教研无疑成了他们相互交流尽快提升的有效途径。各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力度大大加强,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理论研讨、问题探究,教师之间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形成了一个团结共进的集体。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只有深刻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课改精神。各区县在培训中,要求教师必须在改革的实践中,面对新旧观念的冲撞,面对各种挑战,不断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观念,自觉的将改革的目标和自己的教育理想结合起来。
历史学科继续加强跟进式的过程培训。2024年4月16日,特邀南开大学马士力教授在第二南开中学面向全市范围的教师进行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与经济格局》的培训。受到普遍的欢迎。
按照市教委下发的《关于举办2024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的通知》要求,历史室于2024年6月25日在第二南开中学报告厅组织了高三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市级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包括天津市18个区县以及铁厂、油田、开发区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培训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陈其编审、中央民族大学的高翠莲教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历史选修一、二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针对选修教材的特点,提出需要把握的问题。一要搞清历史基本概念,掌握史实的起源与发展;二要运用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三要开拓多种教学思路,联系对比,由表及里地寻找规律性认识;四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五要解决学生的困惑,进行正确引导。并建议在教学中注意作好“五性”:坚持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加强生成的启发性;处理教材的灵活性。培训中还就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在本学期期末开展这一培训,对于秋季新学期高三历史课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引领作用。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取得了各项成果。从高中案例评选的结果看,很多区县的高中课改教师参加踊跃,并有丰硕的反思成果呈现上来。以下是高中案例获奖情况统计:和平区一等奖1 二等奖1 三等奖1 共3篇;河西区一等奖0 二等奖0 三等奖1 共1篇;河北区
一等奖0 二等奖4 三等奖4 共8篇;南开区一等奖0 二等奖2 三等奖1 共3篇;红桥区一等奖0 二等奖2 三等奖1 共3篇;西青区一等奖0 二等奖2 三等奖2 共4篇;津南区一等奖0 二等奖2 三等奖3 共5篇;北辰区一等奖0 二等奖3 三等奖2 共5篇;大港区一等奖0 二等奖1 三等奖6 共7篇;武清区一等奖1 二等奖1三等奖4 共6篇;蓟 县一等奖1 二等奖2 三等奖5 共8篇;宁河县一等奖0 二等奖1 三等奖1共2篇;油 田一等奖0 二等奖1 三等奖0 共2篇;开发区一等奖0 二等奖4 三等奖0 共4篇;铁 厂 一等奖0 二等奖2 三等奖0 共2篇;合 计一等奖3二等奖28三等奖31共62篇。
据了解,很多区县注重课改的实践积累,进行了各种尝试。如河北区教研室立足课堂,开展“课例+分析+研讨”的教研活动,很受教师欢迎,效果良好。武清区教研室通过征集评比的办法,发动教师进行案例积累与反思。在教学案例的评选过程中发现,那些切入准、体验深、感悟透的教学案例中奖率大,奖级也高。而那些空谈理论与就事论事的参赛案例的落选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我市报送的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育年会的五篇历史教学论文全部榜上有名。其中一等奖1名,是天津市开发区二中李梓童老师所撰写的《用新的教材观整合教学资源,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历史必修一、二(人教版)教学体会》;二等奖3名,是天津一中张晓华老师所撰写的《Seminar模式探讨》、武清区武清梅厂中学郭玉美老师所撰写的《历史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北辰区北辰教研室张华冕老师所撰写的《浅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历史课堂观察》;三等奖1名,是河北区五十七中李媛老师所撰写的《新课程下历史教师主导作用的探讨》。以上的获奖论文,涉及新教材观下整合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模式、开展校本教研等方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市高中历史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收获。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专题研究也陆续开题。高中历史研究专题共有17个报批立项,涉及了16个区县。其中7个是由区县教研员牵头组织的、10个是由高中校教师承担进行的。
各个区县在选题上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反映出高中课程改革所面对着的是共同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相同课题下由于角度与立意有所不同,基于研究的教师学养与学校学情各异,使得专题研究同题异果,会有不同的参照与比对。其中,有2个选题集中在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整合研究上,分别是和平区郑晓峰《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整合研究》、铁厂曹聚彦《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整合研究》;3个选题集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上,分别是河西区许彭蓁《天津地方历史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河北区李学敏《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津南区杨艳《课程资源和教材观的转变过程研究》;4个选题集中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上,分别是红桥区范葵《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塘沽区郭玉泉、兰鹏《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武清区王玉芹《历史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宝坻区李文恒《历史“有效教学”与“有效评价”关系的实践研究》;有4个选题集中在课堂教学手段与模式的研究上,分别是西青区谢广玲《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互补的研究》、北辰区张华冕《高中历史选修模块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汉沽区马玉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武清区任洪来《高中历史“两案”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有3个选题集中在中国史专题与世界史专题比较与整合研究上,分别是开发区焦波《必修模块中国史专题与世界史专题比较与整合研究》、油田戴武华《新课程标准下中国史专题与世界史专题的比较与整合研究》、静海县徐颖《新课改下中外历史整合的研究和探索》;有2个选题集中在评价研究上,分别是宁河县马晓丽《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业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研究》、宝坻区李文恒《历史“有效教学”与“有效评价”关系的实践研究》。
通过与一些承担专题研究的教师交流,感到他们确实有研究的热情,更有完整的方案,有很多实践困惑亟待理论的指引、有大量的教学案例支撑研究的深入。在陆续开题进行研究的教师们,根据市教研室主任曹全路作的专家指导,针对目前专题研究存在的问题,着重在“细化研究方案,落实各个阶段;明确个人分工,加强集体协作;进行过程积累,显形专题成果”三个方面下工夫。
三、在反思中提升
在2024-2024学年的调研中,深入到各个区县听课,听课的课型中,包括有常态课、展示课、参赛课、研究课。听课所涉及到的,既有市级重点校也有区县级一般校、既有研究课也有常态课、既有起始年级也有毕业年级,能够从不同角度与梯度观察与分析课堂的面貌。从更多的随机听课的情况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努力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注意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教学中知识建构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提炼和应用;能有意识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有意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教学效果良好。各个区县还充分利用了区县内优势资源,开展区县内的听课观摩、学术讲座等活动。如红桥区教研室协同教育学会请区内外名师作了“关于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学术讲座;和平区开展了“聚焦课堂教学,深化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的教学工作现场会,在历史专场还进行了课后反思和名师点评;津南区注重专题研究的结题展示与交流,加强试验校之间的观摩与研讨。这些具有独创性的活动推动我市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通过调研发现各个区县充分利用了区县内优势资源,开展听课观摩、教学研讨、学术讲座
等活动,有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如和平区在高中选修教材的研究中打擂台赛,由和平区高中教学新秀评比获得者张彦斌与王义松老师分别承担选修教材《战争与和平》、《历史人物评价》的研究课任务,并邀集区内多位名师作为指导教师,几经锤炼,使得两位新秀更上一层楼,在和平区教学展示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还通过现场研讨,进行了课后反思和名师点评,使广大参与教师从中深受启发。这些具有独创性的活动推动我市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参加高中督导的过程也是一个调研的过程。我们听取了塘沽、红桥两个区的教育局领导所作的工作介绍,深入到样本校与非样本校进行调研,分别在两个区召集了一个局行政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一个区教研员座谈会,两个教师座谈会,进入课堂听课,访谈了部分校长、教师和学生,发放和收回了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份,同时还查阅了教育局、学校有关高中课改的文件、资料。通过调研,我们总的印象是:在两年多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两个区的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在课改培训、队伍建设、校本教研、课程开设、课堂教学、评价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取得了相当的实效和阶段性的进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侧重在历史学科上,两个区在课改中高度重视校本研究的作用,各学校已经形成了有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个人研究、年级组、学校参与的立体校本研究体系,已经形成在课改中边试验、边研究、边培训的机制和意识,从开设校本课程、课程管理、学分管理到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研究等方面,都由校本研究参与完成。在校本研究中,两个区还注重课改专题的研究。历史学科都承担了市级专题研究项目,各有十篇余教学案例参加了市级评比,成效比较显著。塘沽区在课程管理上基本形成了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国家级、天津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三级教研的促进下得到发展。塘沽区十三中推出了《唐诗鉴赏》、《历史人物评说》、《塘沽史话》等与历史相关的多项课程,其中《塘沽史话》已经由天津教育科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他如塘沽一中、滨海中学等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并初具特色,成为塘沽区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又一亮点。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历史教学不断地取得了各项成果。从本学期进行的第十二届双成果论文评选的参加情况看,各个区县的教研员做出了表率,参加者多达10人,占总数的一半;从获奖的结果看,历史学科的论文质量大幅度提高,河东区五十四中刘娜老师《浅谈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的方法》、开发区第二中学李梓童老师《用新的教材观整合教学资源,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经历史学科评委推荐后,最后经过复评,评定为一等奖,占本届双成果论文评选一等奖总数的1/5。从地区性特色看,河东区、河西区侧重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红桥区、北辰区、静海县侧重在有效性教学的研究上、大港区、宝坻区、蓟县侧重在学科德育教育的思索上、宁河县则偏重在历史教学中多元主体评价的实施上,显示出很强的地域
特色。
这样的可喜局面的形成,在于课程改革的发展引发的深入思考、在于教学实践的辛勤回报、在于围绕课改专题研究凝聚的合力。而被淘汰的1/3里,也发现了很多令人忧虑的问题。抄袭者高达13篇,而且有的居然是在谈学科德育。更多的落选者是理论空泛、材料拼凑,缺乏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为落实市教研室关于帮助天津市瑞景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计划要求,经与瑞景中学历史组教师进行沟通,初步制定了实施方案。一是落实市教研室的工作目标。从2024年开始,市教研室将以瑞景中学为高中课改研究定点联系校,定期深入瑞景中学开展教育教学的调研、研讨活动,在帮助瑞景中学总结课改经验的同时,着力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起分析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共商对策,合力攻关;以提高瑞景中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抓手,努力实现高效教学,助推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此合作过程中不断锻炼教研人员,提高教研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市教研室“研究、指导、服务”的能力。二是了解瑞景中学教师们的渴求。在瑞景中学历史学科组长魏兵老师充分采集学科组教师们的意见提出初步设想,希望解决如下问题:如何将新课改理念贯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何从高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高三教学复习阶段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并能与高考成绩的提高有效结合;高二年级理科班教学的困惑;校本教研如何更科学、更实用地开展;如何更科学有效地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问题既有理论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的;既有主导作用的,也有主体发挥的;既有教学研究的,也有考试研究的。而不少问题也是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因为充满了困惑、充斥争议又悬而未决。三是结合市教研室的工作目标与瑞景中学历史老师的要求,市教研室历史室将重点将有针对地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进行充分调研,每月保证到瑞景中学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听课计划。第二通过引进课堂观察的科研方法,围绕听课中反映出的核心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开展专项研究、举办专题讲座。第三与学科组一起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研讨确定校本教研的主题、研究方式与方法。第四整合全市部分高中骨干教师的力量,协同会诊,发挥出高中课程改革指导小组的作用。
在2024年2月24日到瑞景中学调研先从教师座谈开始,紧接着在2024年2月27日召开学生问卷与访谈,从诊断课堂教学开始,参与学科组教研和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研讨。在随后的深入课堂教学中,组成了由市教研员戴羽明与罗金永、红桥区教研员范葵、师大教育学院教授陈光裕、全市部分高中课程改革核心教师等组成的指导小
组,先后在3、4月听取了毛惠、徐春燕、宋薇、魏兵、王立阔五位全体高中历史教师的常态课,结合《课堂观察师生互动情况统计表》、《教师提问记录分析量表》等相关的数据与分析,开展专题研究、课例研讨、现场教研等多种形式的研训活动,强调“研训一体化”,即教研渗透培训,培训服务教研,教研培训课题化。这些研训一体的尝试体现了教研活动的一种新趋势,即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归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研训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全市优质教研资源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吸纳新思想,整合新思路,创造新举措,激发新活力。
为推进我市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由市教研室历史室组织的历史学科课改专题研究推动会于2024年12月10日在市教研室四楼报告厅举行。各区县初、高中共计21个专题研究的负责人及骨干教师4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作了《关于历史课改专题研究的报告》,报告第一部分总结了初中4个专题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与成功经验,结合市教研室对结题工作的整体安排,提出了后期工作的具体要求;第二部分对高中17个专题研究进行了梳理,各区县在选题上出现的一致性,反映了高中课程改革有许多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期待能出现百花齐放、同题异果的良好局面;第三部分针对目前有些专题存在的题目大、时间短、环节少、管理松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第四部分结合日常教学与教研常规工作的实际,重申要在“目标明确化、分工个性化、研究常态化、落实成果化”上下工夫。并强调在研究中要克服功利化倾向,运用全新的理念与科学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过程积累,建议同类专题研究的区县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在区县调研中,关注和推动专题研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开展,以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着力点,体现专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一些相关、相近的研究课题创造条件,促进区县联系与借鉴,并加强指导使得这些专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相继参加了各级各类的评选活动,通过获奖与表彰使专题研究的教师得到激励,也使得专题研究的落实得以成果化。
自市教研室下发《关于开展高中课改专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通知》后,各区县高中历史专题研究单位认真自查,整理研究材料,做好中期总结,经过区县初审后按时向市教研室报送了相关材料。通过中期检查与评审,共有2个专题获得二类经费资助,分别是马晓丽《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业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研究》、李文恒《历史“有效教学”与“有效评价”关系的实践研究》;共有5个专题获得三类经费资助,分别是许彭蓁《天津地方历史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李学敏《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戴武华《新课程标准下中国史专题与世界史专题的比较与整合研究》、焦波《必修模块中国史专题与世界史专题比较与整合研究》、任洪来《高中历史“两案”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逐一分析归纳以上得到经费奖励的7个研究专题,值得借鉴并推广的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课题论证工作比较扎实,有前期调查,有相关资料的搜集、分析、整理,组织了实验教师的培训。召开了开题会,有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为研究过程的深入开展做好了准备工作。二是专题研究的过程真实,研究目标明确,方法得当,研究设计与实施没有明显的欠缺。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工作记录、会议记录、照片、方案、计划、小结、阶段成果报告等资料完整、准确、系统,能反映出真实的研究过程。三是专题研究成员分工明确,专题研究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与组织能力。研究项目明确,配合默契,总课题与子课题的研究调控合理。四是专题实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反映出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专业水平的明显提高,在材料中反映了教师的研究课、论文、报告、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实验记录等等。
2024年下半年正值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总结工作展示之际,历史学科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放眼全市,兼顾城乡,追踪课改理念的践行。组织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总结系列展示活动,分别在长期蹲点帮扶的高中课改实验基地校瑞景中学进行了以“校本教研”为主题的展示、在学生学业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探索卓有成效的芦台一中进行了以“专题研究”为主题的展示、在高中历史课程实施上勇于创新的第二南开中学进行了以“资源开发”为主题的展示。籍此,努力创新高中教研模式,加强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途径与方法,引导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有重点、有步骤地整合区县的教研力量,开展针对性、主题化、高效型的高中教研活动。以历史学科教学为中心,立足实际,反思教研工作,破解难题。总结经验,研究策略,立体展示,进一步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将高中新课程实验引向深入。
第三篇:三年课改规划
课改工作三年规划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越来越受到校长、老师们的重视。为保证我校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昌图县教育局课改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我校课改三年规划及管理方案:
一、现状分析
1、部分教师仍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水平上。课堂效率低,靠大量作业、重复机械的训练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得苦、教得累。
2、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自身蕴藏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更谈不上乍主学习。陷入作业堆和加班加点的重围中,个性得不到尊重和张扬。学生学得苦、学得累。
二、发展要求:
突破课堂教学的瓶颈,走出一条轻负担、高效率,符合课改精神和时代要求的教学改革之路。实现“创建一流农村中学”这一目标。
三、目标规划,按照上级课改工作要求,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新课改各项工作,结合本校实际,着力做好五项具体工作:
1、进一步组织学习,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2、编制完善我校课改方案的相关制度。
3、发挥团队作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4、有计划地进行教师队伍培养。
5、抓好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行为,实现质量提升。
四、阶段划分:
(一)、2024年9月-2024年12月动员、制定计划阶段和培训阶段
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着力培训教师,做好新课程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工作,规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1、召开有业务领导和全体教研组长参加的教学专题研讨会,确定培训计划和学习内容。
2、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健全学校课改机构,用好新教材。
3、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4、弄清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掌握其理论根据。
5、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制度。
(二)、2024年1月—2024年6月 初步实施阶段
1、继续强化新课程各项培训及校本研训,开发新课程资源,稳定教学质量。
2、切实改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4、完善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工作。
5、初步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流程。
(三)、2024年9月—2024年6月 提升阶段
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推进符合佟韦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2、创新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群体优势,着重开发教材资源,研究教法。
4、着力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并逐渐总结、提炼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内容、方式,评价和管理模式、特色。
5、切实做好课改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四)、2024年9月—2024年6月 总结提炼阶段
1、构建符合校本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机制。
2、做好新课改实验研究、总结、提炼工作。
3、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设计库、试题库。
4、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丰富和完善校园教学资源库,使校园网络和学科资源库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发挥显著作用。
五、措施保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分项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扎实推进课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切实负责,着力践行课改各项具体工作,特成立以下3个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1)、课改全面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田光宇
成员:王冬梅 周宾
(2)、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及课改成果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王冬梅
成员:赵蕾 刘妍 崔磊
(3)、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监测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周宾
成员:赵希勇 余粤阳
2、有效地开展教师培训。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为教师培训提供条件。
3、每学期组织两次课改课展示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常态化。
4、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说课、研讨导学案、总结课改工作的成败得失等内容,要有教研活动记录。
5、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督查力度,及时把握我校课改动态,推动我校课改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2024年9月
第四篇:课改总结初中物理(范文模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总结
赵凤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种教学法的优劣主要看教学的效果。长期的实践证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简便的、有效地教学法,只要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法,就一定获得远远超过课堂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的效果,一定能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一定能够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从四个方面简要地说明。
(一)、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会学、学好。
为什么灵活运用这个教学法能够如此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呢?
1、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够唤醒每一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真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是积极性,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动(有序地更正、讨论),有静(静下心来,埋下头来静悄悄地看书、思考、当堂完成作业),静中有动(紧张地动脑、学习),学习效率就特别高。如果,从上课至下课,教室里没有静,都在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轻轻松松,其实学生不动脑,学习效果就谈不上。
2、运用这种教学法,能够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当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学生读书后,进行检测,检测就暴露出了问题,以后通过后教(学生更正、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精讲),能当堂解决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如果,课上展示所谓的成果(从上课至下课,尽让学生读课前准备好的讲稿),就根本不能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上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最大问题。
3、通过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堂堂清”,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当堂完成作业,做对了,才算真正学会,形成能力,而且达到了多元的教学目标。如果不能当堂达标,学习任务还要拖到课外去完成,学习效果就必然大打折扣。
4、能够“培尖”、“补差”:优生通过自己看书、练习,做对检测题,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当小老师,帮助别人学习,优生就会对知识进一步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真正地培养了“尖”;同时,差生的问题也能当堂解决,当堂达标,力争一个也不掉队,也就真正地
补了“差”。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理想的提高,真正面向了全体 让人人学好。
5、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能够当堂准确地检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便于教师下课后及时批改作业,准确地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正,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达到“日日清”,即“今日事,今日毕”。
6、“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了学习,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法宝。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可以达到不教。
总之,灵活应用这种教学法,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学得好,确保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二)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怎样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不是用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贴标签,说几句实施素质教育的空话,装潢门面,更不是自吹出来的,而是要以学习知识为载体,有具体、有效地科学方法来实施,来有机地渗透。
为什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1、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以育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因为课堂上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由过去听老师讲变成了学生自己学,让每一个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主动地聚精会神地看书,独立完成检测练习,针对练习中的疑难问题或错误,大家更正、讨论,老师点拨,培了“尖”,补了“差”,最后人人当堂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爱读书的习惯,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等等。如今,永威学校80%以上的学生靠自己读书、思考,就能模仿例题,做对练习题,当堂达标,而且能够主动教做错的、不会的同学,少数后进生通过自学一般能完成80%的学习任务,剩下的疑难问题 1
靠同学帮助也能基本解决。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当堂达到教学目标,没有一个掉队。相反,某些典型学校课堂上教师放任自流,把教师的“满堂灌”改为少数学生上讲台“满堂灌”,即尖子生上讲台,读课前写好的演讲稿,作“表演”,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看戏、听说书,美其名曰“展示成果”,从上课至下课乱哄哄,不让学生静下心来看书、思考、练习,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文化大革命中,学生上讲台及“左”的做法,怎么能培养出爱读书、肯动脑、会学习的学生呢?怎么谈得上是素质教育?难道未来的杰出人才不要善于读书、思考、解决问题吗?
2、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机地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渐养成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紧张、快节凑的习惯。形成耐心做事等品德,培养了自信心、责任感、独立自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严守纪律、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同时给了学生自学、创新、动手、锻炼、拼搏、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和机会,带给学生巨大地独立思考、探索知识、克服困难,内在的思维快乐,使一个孩子,包括后进生都获得了自信和尊严。在课堂上同学们不依赖老师,充满自信,靠自己学,由旧知而获得新知,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创新,这是在培养
学生,敢于摸索,大胆创新的精神。由于几千年的习惯势力的影响,中国不少家长溺爱孩子,什么都包办,使孩子缺少独立精神和自信心,胆小怕事。因此,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教会孩子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一流人才的需要。
3、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熏陶,品质、意志、行为习惯等都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因为能够当堂完成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就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培养特长,达到全面发展。我深深体会到,有什么人,上什么课。课改成功不仅是个方法问题,而且是校长、教师思想、观念、品行各方面都必须提高的问题。校长、教师真正懂得科学发展观,思想素质高,品行端正,才能老老实实地坚持长期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上成朴实、高效的、能实施素质教育的好课。学习洋思,学习永威,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三)、能够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
1、课上能够紧张、高效的学习,当堂完成作业,学生课外不做作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规定:每节课当堂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从上课到下课都像考试那样紧张,学生看书等于在看试卷,在找规律,准备解答类似的习题;学生检测是第一场考试;学生更正(做改错题),是第二场考试;学生讨论是口试,是第三场考试;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更是考试。这样,同学们学的紧张,老师讲得少。学生能够雷厉风行,快节凑地当堂完成作业,就从根本上保证课后不做作业,真正能够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
课堂上能够当堂训练,完成作业是一场革命。如果当堂完成作业这一点做不到,不管口号多响,怎么包装,怎么浮夸,都谈不上能够减轻课外的过重负担。
2、不强求学生预习,更不强求学生做预习作业。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课堂教学从学生读书开始,即学生在课堂上先读书、思考,再完成检测练习,以后更正讨论,最后当堂完成作业。减轻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课堂的高效。要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负担,就要使学生课内的负担到位,每节课要让学生像竞赛那样紧张地学习。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就能够达到这一点,就能够既不向课前延伸,又不把作业推到课后,使学校、学生进入良性循环,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
总之,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转化差生,培养优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验突出了教师主导,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实验重视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始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
第五篇:初中课改材料
以“三落实”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葛寨乡第一初级中学东区
葛寨一中,位于葛寨村东,占地3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学校拥有2幢教学楼,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可容纳15个教学班,新建一座三层宿舍楼,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一个师生餐厅,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目前,学校共7个教学班,学生278名。学校教学设施先进,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图书室、体音美劳器材室、多功能会议室等科室齐全,设备一流。
学校有一支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学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9人,拥有本科学历教师23人,任课教师平均年龄34岁,有16人被评为县、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和教学能手。
学校先后被县(乡)政府、宣传部和教育局授予“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一高“优秀生源学校”、学校管理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洛阳市23中结为“友好联谊学校”,是伊川县首批32所“课改实验学校”。2024和2024年连续获得教育局“课改先进单位”称号。
近年来,葛寨一中东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落实”为抓手,做好各项工作,学校整体面貌得到了好转,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社会反响良好。
一、积极推行课堂改革
我县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我们学校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一个适合学校实际的“三落实”课改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成效显著。
“三落实”即:节节落实,周周落实,月月落实。
“节节落实”。是每节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每节课有自主学习,展示解疑,实战检测三个环节,实战检测就是节节落实,要求每学科每一节课,教师要采用学案、试卷、提问、背诵、对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过关落实,每节课要用最后15分钟时间完成达标检测,评出“当堂优胜小组”,并做好落实记录,如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可采用学案、试卷等形式落实;历史、生物、思品等学科可采用提问、背诵等形式过关落实。
“周周落实”。指每星期五下午课改年级不上正课,学校统一以试卷形式组织考试。天气晴朗时学生全部到校园和操场上按点入座考试,阴雨天在教室考试。“周周落实”主要是检查学生当周知识掌握情况,所考试题主要以“导学案”和《学习检测》上知识试题为主。学校教导处统一规范考试用纸和试题分值,“周落实”考试两周为一轮,把七八年级各科考完。每周班主任依据各科“当堂优胜小组”和“周落实”成绩评出“周优胜小组”。学校每星期一第一节利用升旗时间对上周“周落实”考试进行总结表彰,对“周优胜小组”成员进行表彰。
“月月落实”。是学校统一组织命题、监考、批卷,全
面评价检测学生当月学习情况,月考成绩与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促进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做法:
(一)典型引路,分段展开
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出台了课改实施方案,确立了“典型引路、分段开展”的计划,分段展开指“三步走”计划,第一步,确定七年级为课改实验年级,七一班为课改实验班,确立培训课改实验教师,探索确定课改模式;第二步,确定七八年级为课改年级,以教研组为单位,课改实验教师榜样带动,培训其他课改教师;第三步,全校推行课改。目前,我们已经走完了第一步,学校确定了“四三三”的“三落实”课改模式——“四”就是:立足教材,把握过程,研制学案,聚焦课堂;第一个“三”就是课堂三段,即:自主学习,展示解疑,实战检测;第二个“三”就是学后三实,即:节节落实,周周落实,月月落实。“学后三实”主要是贯彻王局长“一手抓质量检测 ”的要求。其中“节节落实”,要求每学科每一节课,教师要采用学案、试卷、提问、背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过关落实,每节课要用15分钟时间完成达标检测,评出“当堂优胜小组”,并做好落实记录,如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可采用学案、试卷等形式落实;历史、生物、思品等学科可采用提问、背诵等形式过关落实。“周周落实”,是每星期五下午学校统一以试卷形式组织考试,天气晴朗时学生全部到校园和操场上按点入座考
试,遇到阴雨天气时在教室考试。“周周落实”主要是检查学生本周知识掌握情况,所考试题主要以“导学案”上知识试题为主。每周根据各科“优胜小组”和“周周落实”成绩评出“周优胜小组”。“月月落实”是学校统一组织命题、监考、批卷,月考成绩以教学简报形式通报全校,起到彰先促后的作用。
(二)多措并举,推进课改
一是投资1800元新建教室墙壁黑板24块,刷新黑板12块,把黑板分组到人,承包到组,较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切实做好“周优胜小组”的评比工作,每周升旗仪式上对各班“周优胜小组”进行发奖。上期共为学生发放各类学习用品达1000元。
三是学校领导班子带头上课改课,每周听课2——3节,并对授课教师进行指导。本学期,班子成员共听课142节,指导教师13个。
四是开展课改课竞赛活动。教研组每周开展课改课评比活动,星期四晚上教研例会上进行研讨交流。学校组织每月进行一次赛课,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上学期共奖励教师4400元。并且把课改工作和教学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拉开分配比例。
五是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每个教师要严格按学校“四三三”“三落实”模式上课,当天值班领导在上课10分钟后开
始检查并随机推门听课。教师和家长也可随时推门听课。
六是实行常规周检制度。教师教案、听课记录、课改笔记、导学案,学生作业、落实试卷等各种常规,教导处一周一检查,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汇总,一月一奖励。奖励课改优质课教师,教案、导学案备写认真的教师和优胜小组学生、作业完整、书写工整的学生。上期所有奖项共奖励3000元。
七是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促进课改发展。在去年12月13日,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了60名家长代表通过查看学校资料、进教室听课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的课改情况,给学校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3条,社会反响很好。由于措施得力,目前全校已经形成了人人思课改、人人搞课改的良好氛围。
成效:
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我校在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得乡评第一名。九年级包揽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化学、历史7科第一名,获得5个第二名;八年包揽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生物、历史、地理8科第一名,获得3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七年级获得3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全乡前100名指标七八九年级分别超9、16、22个。下学期期末考试获得全乡第一名,七和八年级分别包揽了七科和八科第一名,全乡前100名指标七八年级分别超30、21个。社会反响很好。
学校实施“三落实”以来,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学校将进一步按照教育局“双轮驱动”的要求,一手抓课改,一手抓质量检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课改提质量,向落实要成绩,以“三落实”为抓手,带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力争实现“乡内一流,县内争先”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