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镇南中学十三五教学发展规划(推荐)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69859.html

第一篇:镇南中学十三五教学发展规划(推荐)

镇南中学十三五教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新的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自主发展步伐,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为建设成为“师德高尚、常规扎实、质量上乘、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特制定学校五年教学发展规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均来自我镇五村一居,均为农村家庭的孩子,由于地方经济的制约,许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缺少家庭教育,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正确的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心智的健康成长,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由于缺少家长的督促与辅导,孩子在家的学习全凭自觉,在学习上形成惰性;更由于外出打工潮的影响,本来就基础不扎实的部分学生更无心向学,学习势头差,产生厌学情绪,从而给安全管理带来不便。

由于多年来重视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设,人们的思想显得浮躁,唯利是图。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首先影响了个别教师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到工作态度,比如:有的教师教学之余不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探讨教育教学方法,而是在娱乐场所度过,在麻将桌上苦战。其次是影响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我们对学生实行的是半封闭式的管理,学生始终是社会人,在社会中生活,社会上的价值观念、是非判断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对我们的许多家长在以经济建设为主的今天,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知道,知识就是经济,但许多家长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常常忽略了孩子良好品性的养成,他们重视孩子的分数,并不重视孩子的能力,家庭教育的偏离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将读书视为一种负担,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学校教育与安全管理。教师结构呈老龄化趋势。我校共有教师64人,其中女教师20人,30岁以下的教师6人,30至40岁的教师12人,40岁以上的教师46人,呈老龄化趋势,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了新旧知识的更替与新理念的传播。

教师专业不对口。我校虽然有64名专业教师,可大部分是跨专业上课,虽然近几年的年轻教师都经过了岗前培训,也参加了“十一五”、“十二五”继教培训,可教学是专业化较强的,跨专业上课要想得心应手,可不是短时间的事情,更不是几次培训就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老师专业不对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个别教师对老师这一职业思想认识不到位,敬业精神不够,工作态度不端正,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思进取。表现为备课流于形式,上课不探求教法,作业批改应付检查,课外辅导走过场。

三、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 根据教育发展要求,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益。

2、科学管理、效益最优原则: 根据规划精神,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科学管理追求效益最大最优,提高协调发展程度和优质教育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规划目标

1、完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

(1)领导班子配备到位,逐步提高年轻干部的职数和整体素质,为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数的教学需求及学校规模的可能扩大,从数量上争取配齐、配足,特别物理、信息课,体育等学科老师。教师学历合格,大专以上学历层次达到100%,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向更高学历层次进修、函授,45岁以下教师全部达本科学历。制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力争在五年内培养县骨干教师5名。努力造就一支有一定教科研能力,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骨干及学科学术带头人等教师队伍。

(3)场地及校舍建设达到省规范化学校相关要求。图书阅览室有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其他各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要用足用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尽最大可能为教育教学服务。(4)学校充分利用特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德育活动进行教学。

2、强化教育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保持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要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学校文化环境育人的特色建设。

(3)探索推行科学管理。目标管理要明确,民主管理要深入,制度管理要完善,体制管理要加强,管理手段有创新和突破。

3、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1)认真组织、实施课题的研究和发展。

(2)及时总结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或者经验,并不断修正完善。(3)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优化德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提高。(2)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有发展。

(3)学生健康体质测试达到100%及格,优秀率不低于30%。

五、实施措施

为确保达成上述办学目标,完成主要工作任务,要着力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重点工作:

1、坚持优化质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注重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素质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质量的态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确立学生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对学生的一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执行素质教育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上足规定课时,杜绝随意删减课程,增加课时的现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规范教材、教辅用书的征订和使用,杜绝随意编印、随意征订的现象。坚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广泛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和家长的沟通,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注重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育课程改革。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主动吸取兄弟学校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冷静反思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提高实施新课程水平,规范特色活动课程的内容,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的评价机制。(3)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引导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组织课堂教学。建立课堂教学考评制度。成立学校课堂教学考评小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年度考评,考评结果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公布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坚持科学管理,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是创建规范化学校的重点和关键。必须以强化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发展。

(1)着力完善常规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认真执行《教学管理常规》。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情况,及时推广先进经验,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二是认真执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三是认真执行教研活动管理制度。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科备课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做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

(2)着力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3)着力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坚持竟聘上岗制度。着力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注重师德师风教育。积极参加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要求的“师德师风”系列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注重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注重骨干教师培养。

六、保障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切实保障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明确办学职责,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2、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强化学校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公开,基本实现教育决策和管理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

3、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积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制改革,整合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的资源,逐步形成既分工明确又共同参与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系。

4、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严格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评价,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以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为重点,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第二篇:团泊镇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团泊镇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24-2024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校虽然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但与团泊镇村民日益追求优质教育的现实相比,与各级领导对团泊镇中学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促进团泊镇中学稳步、快速、健康发展,根据“精细管理,提高质量,全力打造团博教育品牌”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的实际,特拟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党和国家的教育思想为办指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从人本教育、成功教育与成才教育的角度去深化素质教育,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务实型、和谐型的学校,将团泊镇中学办成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现代化、示范性、有特色的高素质公民培养基地,使之成为全区领先、全镇有名的农村初级中学。

二、规划背景

经过2024年和2024年两次现代化达标验收,团泊镇中学的教学设施、教学器材及师资素质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但由于学校规划为七至九年级两轨制,生源不断增加,学校已经不能满足团泊镇适龄学生求学的需要,2024年,团泊镇政府启动学校重建项目,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后,社会影响力、关注度

不断提高,压力与日俱增,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优势并举,学校正处在“困境中求发展,前进中谋创新”的战略机遇期,特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进行科学规划。

(一)学校概况

我校始建于1968年,1999年迁入现址。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米,现有8个教学班,21名教师、284名在校生。2024年10月我校顺利通过天津市现代化建设评估验收专家组的验收。五年来,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办学理念、逐步增强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学反思入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使学校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近三年先后获得静海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静海县教学先进单位、静海县档案管理先进单位,静海县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1.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

五年来,先后投入近200余万元,用于修建教师公寓、整修校园前后院地面、维修教学楼楼顶和墙面、硬化学校运动场、安装操场安全防护围栏等项目。安装了直饮机,确保师生饮水安全。重新改造无障碍厕所,使其功能更加完善。维修八个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为课堂高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校图书室藏书达到14118册,生均已达47.2册,安装了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师生借阅图书电子化.2.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接入20M光纤宽带,建设独立域名的校园网站和德育网站,学校网站有专人管理和维护,适时更新内容,教师定期上传个人积累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了教师电子备课。教师的课件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教师建有自己的专业网络空间。建立教师个人电子业务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

3.教学设备得到充分使用。

一是制定教学设备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专用教室负责人,实行管理责任制。二是做到每个专用教室时时、事事有人管。每周做好卫生、定期核对器材设备与本专用教室的帐目相对应。三是鼓励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力提倡使用教学课件开展课堂教学,学期末组织优秀课件评比,同时结合领导班子巡课记录,把教学课件使用率记入期末教师考核,并纳入绩效工资。四是上好实验课,增强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活力和魅力。

(二)发展的有利条件

1、深厚的历史底蕴。“国以史为鉴,校以史明志”,学校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求知、成才、报国”的校训,把“为了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做为落脚点,形成了“守纪、守信、守时、守本”的校风,“明理、善教、严谨、求实”的教风和“勤勉、搏恒、和乐、好学”的学风。

2、和谐的教师团队。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且具有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特别是我校拥有求真务实、和谐上进的领导班子和一批德艺双馨、乐教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3、坚实的人脉基础。学校内有团结奋进、和谐创新的教师团队,外有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历届校友的高度关注、热心与支持,是团泊镇中学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

4、优越的办学环境。学校有较为齐全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有布局合理各类教育教学标准用房,有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发展的外在动力。

(三)发展的不利因素

1、教学用房紧张,学校规划为三轨9个教学班,现在已经有8个教学班,预计今年将招收新生110人,2024年将招收200新生,教学用房将制约我校的发展。

2、教师结构不协调,难以确保可持续发展。由于学校规模小,21名教师中,历史、地理、生物、思品、劳技、美术、音乐及地方课程等学科均为兼职,因此,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些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思想、学识水平、施教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外,由于缺乏名师引领,我校职业型教师还占相当比例,不利于学校品位的提升。

3、教师流通渠道不畅,难以确保优秀师资队伍。由于机制不健全,一些不适应初中教育教学的教师出不去,一些爱生博

学、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又进不来,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发展目标

(一)远景目标

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开拓创新,改善办学的软条件,增强办学硬实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把学校发展成为全区领先、全镇有名、在全市有影响的农村初级中学,真正实现“打造名校、培养名师、成就名人”的远景目标。

(二)阶段目标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4年至2024年,主要是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基础,科学施教。包括改建操场、完善校园信息化教育教学网络平台、安全设施等、同时探索出符合新课程理念、新中考要求和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二阶段从2024年至2024年,学校迁入新址,主要是强化改革,提升品位,提高质量。

今后五年内,我校教学班级最多为24个班,每个年级控制在8个班以内,在岗教职工控制在80人以内,学生控制在1080人以内。实现“六化四园”(绿化、美化、文化、硬化、净化、信息化,学园、花园、乐园、家园)的目标。

四、基本措施

(一)丰富办学理念

第三篇: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24-2024)

县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24—2024)

为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优质高、初中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24-2024)》有关精神,结合省、州、县各级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具体要求以及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24-2024)》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文件精神,立足本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积极开拓,力争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质量上乘、师资队伍精良、教育教学领先、学生发展全面、办学特色鲜明的州内品牌学校和省内知名学校。

二、发展背景

(一)学校概况

sc省hd县中学地处hd县城西南端(hd县hd镇光明街170号),创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66.12亩,建筑面积29633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

从1979年开始,hd县中学逐步建立健全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系,明确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学校工作重点,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从此,hd县中学一步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坦途。学校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一道,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关怀下,继往开来求发展,根据新的形势,确立了学校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学校各方面都

教学的实际现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今,欲求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超越,保证学校事业健康、和谐、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8个“进一步”问题:

1、进一步完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管理模式;

2、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力度,实现高效化课堂;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师德师风和业务素质的提升,打造一支学习、研究、改革的师资队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高效型,管理水平高、执行能力强的一流干部队伍;

4、进一步加大德育工作改革力度,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德育队伍,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社会高品质人才的育人模式;

5、进一步梳理并彰显学校传统文化与精神,凸显办学特色;

6、进一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逐步完成操场、田径场、教学楼、学生公寓的改造和维护,教育教学装备的更换和添置,以及教室、实验室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缺口的填补;

7、进一步探索高初中生生源优质化的可持续管理模式,使中考成绩确保全县排名第一和高考上线率跻身全州前茅;

8、进一步加强校、家、社会联系,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家校共管模式。

三、发展策略

(一)制度治校:坚决实施“十三五”工作规划,构建起总支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的领导和工作格局,形成依法办学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进一步实现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确保教职工的主体性,提升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人工作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二)文化立校:进一步着力打造品牌性校园文化,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文化素养。

(三)质量兴校: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注重学校工作的

维护和改造。

2024—2024年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全体教师形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有投身课改的举动,有主动研究的科研意识,有积极创新的工作氛围,办学条件得到改进,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校容校貌整洁儒雅,教育质量稳中有升。

2024年目标:通过四年的努力,打造一个师生幸福和谐、人文素养高、社会满意度好、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学校,争创州内一流、省内知名学校。

五、工作措施

(一)学校管理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和奖惩制。进一步梳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职责,做到有明确的职责范围,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逐层制定并下达学年目标任务书。进一步完善考核和奖惩办法,完善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各处(室)工作人员等考核奖惩办法。

2、进一步推进年级组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角色作用。

3、进一步推进学校民主化管理进程。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高教代会议事、评议能力。实行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中层领导竞聘制度,全体行政述职制度,形成“廉洁自律,务实高效”的干部工作作风。

4、宣传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努力实现内涵发展。要将“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并在师生中达成共识。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着重提升文化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快乐校园的内涵,营造“公平、公正、协作、宽容”的人际环境。

5、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内外传递信息方面的作用,提高管理效能。

5、学校团委及学生会要按照阶段性的中心教育内容,按照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管理,自主教育。

6、开展德育课题研究,特别是对现实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价值的小课题的研究。

7、充实专职德育人员队伍,努力改善德育工作条件,争取建设高标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

8、做好学校文化提炼和归纳(包括校园文化,学校标识,规章制度,师生精神面貌等)。

(四)教育教学工作措施

1、充分发挥现有的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开展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提升教研活动质量。

2、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实施高效课堂,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应我校实际的课改教学模式。

3、规范并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发挥好备课组的作用,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逐步解决“弱师”的问题。

4、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提高教研组长在教研组管理和促进学科质量提升方面的能力,促进各学科都能协调均衡发展。

5、加强与外校在教学教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6、整合学校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等活动,加强微型课题的研究,不断扩大参与面,努力创设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良好科研氛围,切实提高校本培训质量。

(五)后勤保障工作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后勤教辅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

2、加强校产管理,做到账目清楚有序,进一步完善购物、保管、维护、使用等财产保管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分明,减少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3、监管好学生食堂,加强学生营养餐原材料的采购,降低成本,保证质量,让师生满意。

第四篇:雨花台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2020年

雨 花 台 中(学 “ 十 三 年五)” 发 展 规 划 2024-2024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2024年12月 1 雨花台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24-2024年)(征求意见稿)

背景分析

“十二五”期间,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学校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的全方位注重内涵品质的发展,使学校进入了南京市名校行列,在全省、全国亦有一定的影响力、知名度。持续高位发展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种新常态。

1五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发展路径,引领推动学校发展。2创新德育途径,丰富学生成长渠道;关注德育活动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团委获得江苏省“十佳团委”称号。3开展教学行为改进研究和基于课标的深度研课活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连续11年获得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连续2年获得南京市教学质量突出奖。4构建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成功申报“江苏省雨花石文化课程基地”,并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校园足球在全国已形成影响。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精神生长和专业发展,初步形成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有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的教师队伍。学校已拥有特级教师6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优秀青年教师28人,区学科带头人、区优青87人。7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更加优美。新建成一幢教学综合大楼。8推进教育国际化,成立国际部,开展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部办学规模与质量逐年提升。

“十二五”期间,学校管理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学校文化符号的内涵更加丰富,形成了师生认同的文化愿景,办学品质得到提升。100多个教育代表团来校交流访问,袁贵仁部长、刘延东副总理先后来校视察,《人民教育》等国家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情况。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基本实现。

然而,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在高位平台上持续快速发展,在“十三五”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面对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及职业倦怠,面对招生政策和生源结构的变化,面对教育发展外部环境和一些政策调整,面对社会、政府、家长的更高期待,面对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考核评价、学生成长等一系列学校发展要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唯有静下 2 心来,认真分析影响和制约学校新发展的关键因素,谋划新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愿景,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路径,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新的跨越。

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结合新形势下学校发展需求,特制定《雨花台中学 “十三五”发展规划(2024-2024年)》。

第一部分:目标愿景

第一章:办学思想

坚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和雅文化的引领下,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实施现代公民人格教育,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见附页图),办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办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第二章:总体思路

围绕创建“全国一流名校”的战略目标,立足学校发展的现状,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分段要求,分步实施,突出科学管理、德育创新、质量提升、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特色彰显等六大主题,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推进学校品质发展。

第三章: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

创建高质量、有特色、开放型、现代化的全国一流名校。让学校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学校、人人怀念的学校。

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尚雅崇信、笃行创新、健康人格,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教师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具有健康生命、师德高尚、理性包容、专业精湛、追求卓越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一支有教育情怀、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的名师团队。建成省级有影响的学科名师工作室,成为全省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基地,建成南京市和全省高中校长培训基地。

质量提升目标:

处理好“知识”和“素养”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追求可持续的、整体的、和谐的、方法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质量,确保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文化建设目标: 建设特色鲜明的学校“和雅”文化,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形成师生认同的文化愿景,并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观。让文化润泽师生的心灵,用文化影响师生的行为和信念,并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项目建设目标:

着力“雨花石文化课程”省级优质课程基地建设。打造南京市书香校园、智慧校园,缔造完美教室。成为“校园足球”全国示范校。建成校史馆。举办“建校六十周年”庆典活动。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四章 德育创新:选择尊重学生成长的教育策略

践行“欣赏型德育”理念。

以“欣赏型德育”研究为路径,实施德育创新。德育是高度情境化的教育,真正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大量的亲身体验中形成的。践行德育审美化原则,让道德内容和道德教育审美化、可欣赏,通过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审美化过程,让学生在欣赏德育“美”的过程中自然接受价值引导,进行道德的自主建构,促进道德生长。

构建“核心素养”培育体系。

学校以“健康力”、“学习力”、“学科力”、“发展力”、“成长力”来表述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发展校园足球特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力;在专家指导和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分类、分层、分群的跨学科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学科力;在能力拓展系列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发展力,在八礼四仪、生涯规划、理想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成长力。在深刻理解和不断进行实践改进的基础上,将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实施和当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评价体系进行深度整合,科学建构初、高中生核心素养实施评价体系。

系统规划德育课程。

多维整合各类德育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学校的“尊重、责任、正直、关爱、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强化三种教育:责任教育、习惯教育、人格教育,丰富德育课程的内容形式。(德育课程体系见附页图1、2。)

创建德育特色活动。

缔造完美教室。让教室里的每个学生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 识、能审美的目标而一天天丰盈与成长。将课程、愿景、文化融合于一室,通过班名、班训、班歌、班级宣言等,形成具有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让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里的成长故事。

利用雨花石文化校本课程,深入发掘雨花石中蕴含的诸多教育元素,如形美质坚、朴实自然、君子风范、革命精神等,通过开展雨花石命名、征文、摄影、绘画、雕刻等活动,赏雨花石之美,品雨花石之德,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完善“六个一”特色活动,突出生活育德,提升生活技能,培育生活情趣。注重家校有效沟通。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通过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讲堂等形式,创新途径并整合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改进学生评价手段。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深入探究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记录与分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以校本化多维度评价路径,完善补充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尝试用网络电子信息平台和成长导师制落实综合素质评价。

建设优秀班主任队伍。

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建立班主任聘任制度,选聘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尝试班主任职级制;完善助理班主任制度,指导青年班主任成长。

落实班主任研修制度。利用班主任论坛、基本功大赛、班会展示、案例研讨、专业阅读、专业培训、专家讲座等,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提升班主任管理智慧;开展以撰写教育叙事、德育论文、德育课题研究等,提升班主任对德育的理解和教育境界的升华。

提升班主任幸福指数。对班主任给予更多理解和关心,定期召开班主任专题会,征求意见,倾听呼声,解决困难,减轻负担。在职称晋升、各项评优中加大倾斜力度,提高班主任津补贴,让班主任在感受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同时,提升物质待遇。

第五章 课程建设: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

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育人目标、教育哲学实现的主要路径。课程的品质决定学校的办学品质。基于“继承、发展、创新”的课程建设理念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着力完善学校课程图谱,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选择和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达学生核心素养的“五力”培养。丰富学校课程图谱。

学校现有的ABC三个维度的课程体系为:A类课程为基础性学力课程(学科知识素养类),主要为学生参加中、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奠基,帮助学生取得卓越的升学成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B类课程为发展性学力课程(能力拓展类),主要包括人文与艺术素养类课程、科学与创新类课程、学科拓展与竞赛类课程、体育与身心健康类课程、生活技能类课程、民族传统文化类课程、国际理解类课程等,形成鲜明的学校课程特色;C类课程为成长性学力课程(人格培养类),主要包括生涯规划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公民人格教育课程、理想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详见附页课程图)。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断完善、丰富学校课程体系。

做强优势特色课程

深化实施雨花石文化课程。充分挖掘雨花石文化的内涵,深层次解读雨花石蕴含的道德文化、审美文化、爱国文化、科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开设《雨花石与文学艺术》、《雨花石与市肆交易》、《雨花石与历史文化》、《雨花石与地质科学》、《雨花石与音乐鉴赏》、《雨花石与品德修养》等校本选修课程,完成“二馆三基地,四室一平台”的建设,构建丰富的课程教学环境,推进雨花石文化专题网站的建设,尝试多样的学习方式,让雨中人因雨花石文化的涵养而不断发展——雨花石质地坚硬,雨中人自立自强不断进取;雨花石温润莹澈,雨中人谦和坦荡赤诚明礼;雨花石绮丽清雅,雨中人博学尚雅气自风华。

引进融合国际课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资源,开设A-Level等国际课程,适度扩大国际部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直接接轨国外名牌大学。广泛建立国际友好交流学校,增聘外籍教师,组织师生境外进修、考察和参赛,举办国际教育论坛和竞赛等活动,开发国际化教育特色课程,开拓师生国际视野,以多元的眼光与视角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为学生未来走出国外交流、竞争和合作奠定基础。

拓展校园足球文化课程。以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命名为契机,全力提升校园足球特色在全国的影响力。建立金字塔式校园足球发展模型,打造足球特色项目的三个“一”:即一门校本课程、一项全校学生特色活动、一支一流足球队伍。以足球课程体系建设带动校园足球的普及,足球课程在初中部实行全覆盖,确保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和成立足球社团;以校园联赛机制带动校园足球氛 围的形成,出台班级考核激励机制,努力做到“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以梯队训练体系建设带动科学训练水平的提升,打造初、高中两支高水平足球队,力争进入全国比赛前三名;以校园足球项目建设带动其它体育项目的开展,将足球融入到校园生活之中,融入到班级和校园活动之中,让校园足球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优化实施课程管理。

成立由课程教学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师发展处以及教研组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修订《雨花台中学学生学业规划与指导》,开发网络选课及管理系统,提高课程管理效率。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路径,积极倡导跨界思维、学科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

第六章 教学改革: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抓实教学常规。追求科学精细的教学管理,坚守教学常规底线,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注重教学过程管理的有序性和实效性。修订《雨花台中学教学常规规范要求》,通过学校检查、教学视导和专项评比等方式严格考核,引导教师关注常规、反思常规,真正把教学常规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坚持巡课、邀请听课、预约听课等制度,关注课堂教学常态,及时反馈,督促改进。组织阶段性学业测试,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客观分析,努力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体系。

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教学常规,倡导合作教研,改进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提升质量。重视学生习惯养成,重视学生规范书写、错题整理、试卷讲义整理、自主规划学习等习惯的养成,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假期学习的过程性指导与管理。加大自习课与晚自习的管理力度,提高学生自习的学习秩序和效率。落实高、初三毕业班工作,充分发挥管委会作用,加强时间管理,重视效率管理,关注人文管理,做好临界生的个辅,组织好模考后的质量分析,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奋力拼搏,确保每年高、中考取得佳绩。

构建和雅课堂。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不断丰富“和雅课堂”理念的内涵,做到“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和”,代表课堂品质和谐,即努力追求课堂教学风格上和谐与个性的统一,教学氛围上温和与激情的统一,教学效果上核心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的统一的课堂品质;“雅”,代表课堂格调高雅,即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立意高雅、课堂教学内容典雅、课堂教学言行儒雅的课堂格调。不断探索“和雅课堂”的实施路径:理论层面着重理论研讨、教学反思、论文撰写和教学论著编撰;实践层面以基础类课程 为主阵地,主题班会、选修类科目、社团活动等综合实践课程为延展,以常态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竞赛课、备课组推磨研究课为主要平台;评价层面则出台《雨花台中学和雅课堂评价标准》,增补“学生问卷”上有关标准与项目,建构科学多元评价体系。创新基于课标的教学和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结构,探索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和练习度”六个维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从“知识技能、能力素养、必备品格和创新发展”四个方面提升课堂的品质。赋予课堂教学完整的教育生命,努力使课堂教学从“学科教学”还原为“学科教育”。鼓励教师个性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主张,让课堂成为教师职业生命价值实现的舞台。

变革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改变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行为,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基于情境的探究式学习,基于项目的问题解决式学习,基于实践的体验式学习和基于网络的自主合作式学习。适应互联网+时代,推进移动学习,通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努力探索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混合型学习方式。创设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学习环境,支持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化,提高学习的品质,培养学生带得走的学习能力。

优化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评价制度,优化评价方式,完善评价和反馈体系,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适时反馈调控教学;着力合作性评价,评价重心由个体转向团队,激发群体动力;实施多元化评价,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关注发展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端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渗透人文性评价,优化学生评教机制,突出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以民主和尊重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继续传承绩效考核和学生评教机制,完善并强化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成立课堂教学考评小组,引进校外专家指导考评。

第七章 学科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生活品质

教师群体的道德境界、学问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学校的教育高度,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学校着力让教师过上学习的、合作的、研究的专业生活,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活品质。

培养 “三力”教研组长。开展教学理论学习、教研方法培训和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组长培训。增强凝聚力,教研组长要做全组教师专业成长的贴心人;提升感召 力,教研组长要具有组织领导的人格魅力;形成影响力,教研组长要成为本学科的学术权威、学科带头人。

创建“学科教研中心”。各教研组依据本组教师状况、本组的优势特色和弱势弱项等进行现状分析并制订三年建设目标,包括组风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质量、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及档案资料等。通过“学科教研中心”的创建来推动激励教研组向高品位优秀方向发展。

落实常态教研活动。开展教学主题研究系列活动,推进课堂观察,落实教研常规,改进教学行为。开展每日一课、推磨听课、青年教师竞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市区级公开课等“五课”活动,加强教学研讨,专业对话。教研组以课题为研究主线,以课例研究、学科讲座、专业阅读、名师指导等形式,提升教研活动质量。实行逐月反馈,逐月改进,不断优化。备课组以集体备课、推磨听课、研磨试卷为抓手,建立云备课中心,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教案集、课件集和教辅集,录制优质课堂实录和微课程,以物化和共享教学研究成果。

构建学科教研文化。以“用教师的智慧解决教师的问题”为路径,倡导教师间的合作,形成民主和谐、合作共享、和而不同的教研文化。立足教研组、备课组文化建设,明晰教研职能,关注“学”,加强“研”,落实“改”。致力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学科资源库建设、学科精品课程的打造、学科质量的提升,真正形成灵感共享、困惑共探、责任共担的氛围。

第八章 队伍建设:让教师的发展走在前面

教师成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让教师的发展走在前面已成为学校发展思考的基点。业已形成的教师队伍建设“三个用”的哲学思考,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宝贵财富和行动准则。

优化教师发展路径。学校教师的发展水平,归结于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水平,以及教师精神灵魂生长的态势和教师文化志趣生活的丰富。实施青年教师成才计划、名师培养计划,促进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习会”、“中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骨干教师发展联盟”三个发展共同体,借助“教师专业成长暨校本培训手册”、“教师电子成长档案”、“师生交互空间”三个平台,利用“读书沙龙”、“教研论坛”、“发展年会”三个载体来推进队伍建设。用“读书报告会”来推动并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培养“有理想信念”的教师;用“师德报告会”来彰显并弘扬教师 的道德情操,培养“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用“学术报告会”来提升并积淀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有广博学识”的教师。

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通过多种方式使教师真正以学习者的角色参与培训活动,使教师既成为自己经验的贡献者,又成为别人经验的分享者,以同伴互助的力量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以省级重点课题《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师发展地图>的校本建构研究》为主要抓手,引领促进老师的个性化发展。开展教师特长专长拓展活动;启动骨干教师到名校交流挂职锻炼;组织开展“微培训”活动,让更多教师成为培训主人;开设心理资本(包括希望、自信、坚毅、乐观四个要素)增值培训课程,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

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实现从“制度考评”向“多元考评”的转变,实现评价方法的四个并重,即:期望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并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并重,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并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暨校本培训手册”记载教师的成长规划、成长历程与成长收获,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家长评价、自主申报、绩效考核、网络评价等多种方式,给予教师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师发展的自觉。组织好年终系列评优;鼓励帮助教师参与省、市、区评优。力争“十三五”期间,学校拥有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3-5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0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0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40人。

丰富教师志趣生活。大力倡导教师阅读,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沙龙,让阅读润泽丰厚教师的思想。成立教师书法协会、摄影协会,让翰墨飘香,光影增色。组建教工篮球队、羽毛球队、女教师舞蹈团,让“健康第一”的体育精神充盈教师的身心。鼓励教师游历名山大川,体验异域风情,开阔胸襟和视野。举办教师才艺展示大赛,促使教师凸现个性、彰显活力。

第九章 学校管理:构建民主高效的管理体制

以“尊重”为学校管理准则,实施民主与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为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

坚持“三会”制度。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学校重大政策决策程序;修订学校章程,明确学校运行规则;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教师议事会参与 10 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咨询和建议、宣传和协调、审议和决定、评议和监督的职能。

发挥党委作用。加强党委建设,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以服务为核心理念,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党员示范活动为载体,为教师的精神生长与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全面而个性的成长服务,为学校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服务。

完善机构设置。在原有管理组织架构上,成立课程建设委员会、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职能部门,发挥各处室的管理职能,推动学校高效、有序、科学运行与发展。

优化干部队伍。坚持干部定期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考核、聘任上岗制度,强化管理责任。坚持反思性管理,定期举办管理工作研讨会,建立一支具有大局意识、合作品格、服务情怀、坚韧作风的适应学校发展新要求的管理干部队伍。强调以身作则,做智慧、道德、幸福的管理者。

实施“暖心工程”。尊重教师的个性,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教师意见,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增强管理中的人文情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服务。营造三宽环境:宽松,宽容,宽厚;提升三个指数:健康指数,自由指数,幸福指数。

强化学术管理。在继续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学科建设,申报“十三五”国家、省、市级规划课题,深入进行德育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变革、学习方式转变、教师队伍建设和特色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以科研的力量推动学校创新发展,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第十章 和雅文化:追求学校发展的理想境界

文化具有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张力.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积淀并被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文化构建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标志,学校文化的形成和自觉才是学校发展追求的最高境界。

积淀丰盈“和雅”文化。“和,谐也”;“雅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和雅”指“和而不同、和谐发展、高尚美好、意趣深远”。“和雅文化”传承学校文化精神,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师生行为,促进学校在高位上可持续发展。在“和雅”文化观照下,学校将从学生成长、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校园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渗透、设计与创新实践,让“和雅”文化成为引领并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源于长期积淀,着眼未来发展,不断丰富学校文化符号内涵。校训“择高处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是办学和做人的准则与追求,并与核心价值观共同构成学校的教育哲学,奠定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旨与主题。师生以实现共同愿景为目标,学校以“尊重”为管理准则,大力倡导四种文化:一是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组织文化,二是掏出心来、相互尊重的行为文化,三是行基于研、教基于学的教研文化,四是传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构的思维文化。坚持教学和德育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他律”到“自律”,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成为尚雅、崇信的现代人。让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研究型团队、人才成长的文化栖息地和师生心灵的精神家园。

第十一章 校园建设:创生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学校发展是立体、多元和动态的,前瞻性、科学规划校园建设,才能创生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智慧校园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的数字校园建设品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人文管理与智能化精准评估。

更新学校网页,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平台(OA平台)、学科管理平台(网络阅卷和评教评学)和师生互动平台的功能,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管理高效智能化。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角色、课堂模式、管理方式再造。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汇聚人、财、物、课程资源,形成学校大数据。构建高清网络音视频监控与智能报警系统,保障校园安全。构建高标准人车出入校园身份识别、校内外就餐和公交乘坐等无货币消费环境,采用图书借阅与悦读兴趣点追踪、自主探究学习进程模糊分析、配合随处皆可精准提示的网络智能终端,助力于智慧学校的达成。

书香校园建设。结合南京市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让校园成为开放的“图书馆”,随时随处都可以读书;让师生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让学校成为精神的“理想国”,点化师生最美的生命。

实施教师“阅读工程”,推行“教师读书,学校买单”的激励机制。每学期由教师发展处组织举办一次全校的大型读书报告会,每月由“青年教师研习会”“高级教师研修班”轮流开展一次“读书沙龙”,每学期由学科教研组组织一次“学科专业阅读”。在此基础上,实行“阅读有奖”积分制,每学年评选“读书达人”,并予以奖励。

制定学生“阅读计划”,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分年级优选阅读书目,充实、优化并完善高中生“阅读之旅”。聘请专业人士开展阅读指导,拓展阅读广度,提升阅读深度,增加阅读效度。组织好一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借助话剧表演、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等形式来丰富语文课堂的形态,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评选“书香班级”,营造班级浓郁的读书氛围。

进行校园阅读区设计与建设,在校园各景点、楼道间建设多个读书区域,让“书店”走进校园,学生置身于校园,犹如徜徉大的图书馆。

生态校园建设。调整绿化布局,重新设计建设名人广场,增设文化景点,更新亮化工程,形成以水为脉,以石为魂,树木与花草景色盎然的校园,实现随处皆风景、移步即文化。树立节约与发展的新理念,实行低耗能、低排放型运行模式,创建节约型学校。配合区政府建成地下车库。维护校园安全、整洁、有序。

按照中学实验室配备标准,对现有的理、化、生实验室设备进行改造升级,补充新的仪器,建设探究实验室和数字化实验室。定期对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房、劳技、美术、体育等教学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及升级换代。改造学生公寓,减少每间住宿人数,改造升级卫生间,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敞、舒适的住宿条件。开展文明寝室、书香寝室等评选,建设公寓文化。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二章 组织保障

《雨花台中学 “十三五”发展规划(2024-2024年)》是学校办学思想、理念、发展目标的具体表达,是对未来发展的期盼。创造性地实施规划,重在践行,贵在落实,逐年跟踪评估,不断修正改进,使学校始终处在良性、高位、快速的发展状态之中。

加强实施规划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建立校长负总责,党委保障,各部门分工落实的责任体系。各部门要认真研读、深刻理解“‘十三五’发展规划”内涵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并跟踪评估。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过程中,党委和基层党支部要积极参与学校规划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勇于 13 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脚踏实地,努力成为爱岗敬业的旗帜、提升质量的标杆、班级管理的示范和廉洁自律的表率,成为学校“十三五”发展的中坚力量。

凝聚共识智慧,完成学校发展使命。召开教职工大会,组织专题学习,要使广大教职工深刻领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准确把握发展主线、主要精神和重大举措,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规划上来。充分调动党外教职员工和民主党派的积极性,营造平等、合作、同舟共济的氛围。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以及校务委员会的作用,及时评估、督查规划落实情况。推进校务公开,实现民主管理、人文管理,将广大教职工关注点引导到学校发展上来,同心同德,完成学校发展大业。

第十三章 制度保障

完善和重建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继续实行中层干部竞岗制、教职工聘任制和履职考核制,试行教职工转岗制度,编辑新的管理手册。

建立“优绩优酬、多劳多酬”的分配制度。完善优化《雨花台中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雨花台中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关注过程,引导成长”的评价机制。建立以师德水平、教学效益、教育实绩、学生评价为主的绩效考评制度,实行教师发展性评价,为教师主动发展、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第十四章 后勤保障

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用好政策,积极争取政府对学校的投入;同时主动吸纳企事业单位、团体、个人、校友和家长对学校的资助。进一步完善经费使用制度,严格计划使用,严格审批手续,杜绝一切浪费现象,确保经费使用的最大效益化。

优化后勤服务,改善工作条件。成立后勤服务中心,为教师家庭水、电、气、车等维修尽可能提供便捷服务。努力优化和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温馨家园。

强化责任意识,维护校园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全覆盖全时段监控为主要手段,形成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定期开展校内安全检查。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为学校高位、快速发展提供平安稳定、井然有序的良好环境。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2024年11月9日 附件:图表

图1:B类:发展性学力课程

图2:C类:成长性学力课程

图3:雨花台中学学生核心素养结构模型

第五篇:南旺镇中学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

南旺镇中学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

(2024—2024年)

南旺镇教育资源整合后,原一、二中合并成立了新的南旺镇中学。新中学,新气象,新目标,新发展,教育资源的整合必将为新中学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会迎来挑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全体体育卫生工作人员要把握机遇,敢迎挑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校体育卫生事业新局面。为使我校体育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南旺中学体育卫生长远发展规划,即2024—2024年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开创我校体育卫生事业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体育卫生工作制度;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体育卫生工作水平;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体育卫生办学条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体育健康教学质量;打造

课外体育工程,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突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构建和谐文明校园,争创体育卫生先进学校。通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使我校的体育卫生工作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要求,并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管理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2024年8月份成立南旺中学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常务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副校长、副书记、工会主席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原南旺一、二中学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撤销。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布署,确定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负责全校体育卫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负责全校体育卫生日常工作的管理及督导。各校区要建立以校区校长为组长,由校区教导处、政教处、工会、团委、总务处、医务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教研组负责人参加的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校区内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和督导,同时协助学校体育卫生领导工作小组完成各项工作。学校及校区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出现人员流动或工作岗位变更时,要及时调整充实,确保领导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体育卫生工作体制

为保证体育卫生相关处室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24年8月—9月由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向各校区重新印发《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并根据两个“条例”精神修改或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南旺中学体育工作制度》、《南旺中学卫生工作制度》、《南旺中学课余训练制度》、《南旺中学体育课教师课堂常规》、《南旺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南旺中学体育器材借用制度》、《南旺中学学生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南旺中学医务室工作制度》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可以为各校区、各处室、各班级开展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依据和准绳,同时减少管理上的“盲区”。

建立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总校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的联席会议,明确学期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各校区也要根据实际召开联席会议,传达总校的规划和部署,明确各处室及相关人员的职责。体育卫生工作人员要尽职尽责,团结协作,努力完成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各校区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日常督查、管理和指导,努力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三)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体育卫生工作水平

我校体育教师、卫生工作人员数量均达到了国家有关配备标准的规定,但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各校区要

加强体育卫生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体育卫生工作水平。

各校区体育教研组要加强体育师资的培养,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一是严格执行体育教师业务培训和学习计划,督促每位教师完成上级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二是加强体育教研,坚持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按计划组织各种体育教研活动,形成良好的业务研讨氛围。三是加强“三个一”工程建设,开挖校本教研的功能。四是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五是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学习和借鉴先进学校的工作经验。通过五年的发展和建设,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全体体育教师获取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打造出一支全市一流的体育工作队伍。

各校区医务室、心理咨询室同样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定期组织学习学校卫生工作知识,积极参加上级规定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并努力获取相关合格证书。至2024年底,医务室、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全部获得专业执业资格证书,校内工作人员无执业资格证书者调换工作岗位,外聘工作人员无执业资格证书者不再续聘。

(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体育卫生办学条件

我校体育卫生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和短缺,除食堂、教室、办公室、宿舍、厕所的配置和卫生条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外,体育场地器材、卫生设备等严重短缺,学校应加强体育卫生

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体育卫生方面的办学条件。

各校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员要对校区内体育场地、器材分类造册登记,对照过家配备标准列出所缺场地器材的名称、规格和数量,上报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急需器材、常用器材写出购置计划和申请。每学期末要对体育器材进行一次清查,写出需添置器材的购置计划和申请。学校总务处要认真审议购置计划和申请,逐步配齐,做到合理、节俭、安全、高效。至2024年底,各校区田径场地、篮排球场地基本达标;至2024年底,各校区体育器材基本满足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及运动竞赛的需要;至2024年,各校区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达到国家配备标准的规定。

各校区医务室、心理咨询室同样按照上述要求对所用设施器材造册登记,实行学期清查制度,及时作出购置计划和申请。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总务处审议后,逐步配齐,同样做到合理、节俭、安全、高效。医务室设备器材预定至2024年底配齐,心理咨询室所需测试设备器材预定至2024年配齐。

(五)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体育健康教学质量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各校区体育教研组要认真组织学习《普通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并逐步应用于教学实践。2024-2024学年,体育健康教学逐步向选项教学模式靠拢;2024-2024学年,选取某级部某些班级进行模块选项的实验教学;2024-2024学年起,各校区各级部全部推行模块选项教学;2024-2024学年,各校区各级部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块选项教学长效机制。

各校区体育教研组在尝试和推行模块选项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寻科学的评价机制,严谨教学、科学实践,全面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各校区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结合本地体育文化传统和校区实际,开发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项目和内容,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和爱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六)打造课外体育工程,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我校课外体育锻炼形式有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训练等,“两操”和课余训练开展得较好,课外体育活动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组织和活动效果一度不够理想。随着国家推行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校区要严格落实各项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打造课外体育工程,营造浓郁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和促成全员参加锻炼的风气。工作实践中应做到:

一是加强“两操”管理,严格出勤制度。体育教师组织

和带队,班主任跟班管理,形成师生共参与、同锻炼,学生出勤率高的局面。争取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起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各校区各级部在统一锻炼内容的基础上,自选补充锻炼内容,形成校区或级部特色。

二是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和落实。各校区各级部要认真制订课外活动体育锻炼计划,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加强跟班管理和指导,器材管理员要按计划提前调配和准备器材,从时间、质量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三是加强课余运动训练和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学校体育要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让课余运动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各校区要加强课余运动训练和体育人才培养力度,携手保持我校在全市运动竞赛和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龙头地位。

四是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各校区要认真制定和落实阳光体育活动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竞赛,并根据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中的表现,每学期组织评选“阳光体育先进班级”和“阳光体育活动标兵”。

(七)突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关注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教导处、政教处、团委、医务室、总务处、体育教研组都有这方面的职责,各处室最终工作目的还是要落实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上来。

学校将继续坚持新生入学军训制度,各校区要在县武装部的帮助指导下认真组织,让军训在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各校区体育教研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实施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每学年组织一次测试和等级评定,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体育组要搞好日常的健康教育专题教学,每学期不少于3学时,并组织一次答卷考试,还要协助医务室做好学生视力状况监测工作。

各校区医务室每学年要组织力量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4次视力检测,要求健康体检学生参检率和视力检测率均达100%,形成健康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好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多发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有效免疫屏障。

各校区政教处、团委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如利用“全国爱牙日”、“全国爱眼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无烟日”、“国际禁毒日”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各班可组织相应的主题班会。通过专题活动和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健康和卫生知识。

各校区总务处要加强食堂管理,饮用水要安全卫生、足量供应,食品要安全卫生、营养均衡,保证学生生活学习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各校区要积极发动,各处室、各级部要团结协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各校区确保每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合格率在95%以上,其中优秀率在20%以上;各校区每学年学生视力不良率控制在80%左右,低于全国当年平均水平;各校区每学年学生体检健康状况良好者在98%以上。

(八)构建和谐文明校园,争创体育卫生先进学校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体育卫生工作至关重要。体育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着和谐文明校园的构建。安全有序的课外体育锻炼会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种树植草让校园得以绿化美化;校园灭鼠、杀虫、消毒活动,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环境更加卫生舒畅;卫生清整和扫除,会让校园环境洁净美丽„„。因此,体育卫生工作人员要率先行动,率先垂范,认真扎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让我校成为全县、全市甚至全省的体育卫生先进学校,各校区都构建成为和谐文明的校园。

各校区、各职能部门要根据长远发展规划,制定各自目标和计划,落实职责,严格管理;全体体育卫生工作人员要精诚团结、扎实工作。让我校体育卫生工作通过五年的发展和建设,彻底改变体育卫生工作相对滞后的状况,完全达到国家两个“条例”规定的要求,并能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实现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

镇南中学十三五教学发展规划(推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