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汪丽(推荐)二号文库
- 农村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汪丽(推荐)二号文库
- XX学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总结(合集)二号文库
- 2024最新小学教师节活动方案二号文库
- 妇女儿童工作总结范文合集二号文库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二号文库
- 2024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大全]二号文库
- 幼儿园大班教学总结二号文库
- 2024-2024第二学期期初教学检查总结二号文库
- 大班第二学期年级计划二号文库
- 实验中学政治学科高考工作思路二号文库
- 感恩节-送礼物给聋哑学校小朋友活动策划书二号文库
- 大汶口镇中心小学教师管理工作方案二号文库
- 班委工作计划书5篇范文二号文库
- 2024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结尾写法二号文库
- 每周一得二号文库
- 二年级组工作小结二号文库
- XX乡教师全员聘任制工作方案二号文库
- 四个结合,凝心聚力树品牌二号文库
- 汉王镇人大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马桥中学七年级家长会工作总结(精选五篇)二号文库
- 中学老师转正申请书(精选多篇)二号文库
- 幼儿园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二号文库
- 食品安全组织机构二号文库
- 2024――2024教育科研个人年度总结二号文库
- 舞蹈课程教学反思二号文库
- 岗前培训及销中培训总结(范文大全)二号文库
- 关庙镇中心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范文大全二号文库
- 人美版第7册美术教案五篇范文二号文库
第一篇:以人为本__和谐发展.汇报讲稿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洪州小学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自评报告
我洪州小学创建于2024年9月,洪州小学是在李茂吾中心小学的基础上,通过社区改造于迁到洪州社区,南邻社区政务大厅,北邻齐刘路。现有5个教学班,在校生166名,专职教师18人,学历均达标,师资力量雄厚。2024年春,我校通过了市级规范化学校验收,被授予“市级规范化学校”称号。而后县改革创新工程把洪州小学列为项目学校,学校把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目标,以孝德教育为主阵地,坚持“以孝弘德、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依法治校,强化法制建设,提升学校内涵。下面就我们学校两年来的依法治校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办学条件——强化措施、不断改善。
(一)领导班子,选优配强。
我们学校根据市局要求,实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逐渐打造出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理论政策水平较高、主动发展意识较强,管理业务素质精良,廉洁自律,团结协作,工作踏实,作风民主的学校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学校管理中,能既做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团结带领全体教师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勤奋工作。
(二)教师队伍,群体优化。
两年来,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法制建设,抓实师德教育,抓严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两年来,我们学校在设备设施上加大了投入,使校园逐步美化、绿化、净化、人文化。各室配备基本达到市级教育现代化标准。
(四)规模控制,符合标准。
本学年我们学校共有学生166人,开设5个班。
二、学校管理——依法治校、主动发展。
(一)校务管理,依法实施。
三年来,我们学校依据《山东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 施校务管理。我们建立健全了三级管理网络(学校行政、校务委员会以及由年级组长组成的教学常规考核工作小组),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良好局面。
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⒉严格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⒊规范档案管理。
(二)德育管理,全员参与。
⒈加强学习,树立教职工“时时处处事事育人”的意识,责任意识。
⒉重视德育阵地建设。为增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建立了3个校外德育基地:“泓口敬老院爱心基地”“嘉禾兰苑劳动基地”“天目湖蓄能电站科教基地”。
⒊德育活动丰富多彩。首先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其次教育学生道德实践活动,要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其三,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辨是非、学做真人。
(三)教学管理,扎实推进。
⒈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此,我校严守“五关”:一是把好学生“用书关”;二是把好课程计划执行关;三是把好作业质量关;四是把好测试次数关;五是把好参与竞赛活动关。
⒉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坚持抓好每周周二的业务学习,周五的政治学习,周三的年级组集体备课。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强化过程考核,考核小组每月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辅导差生等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⒊积极开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教师三分之一以上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共开发了五套校本课程教材,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学生满意率高。
⒋严格学籍管理。三年来,我们学校严格按照学籍管理有关文件规定办理学生入学、转学、借读、休学、复学等工作,手续齐全,台帐清楚。
(四)教师管理,崇尚人本。
⒈建立教师聘任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我校建有教师聘任制度、教职工评聘分开实施办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考核,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与保障机制。⒉注重师德修养的提升。我校教师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从不搞有偿家教,为学生喜爱并得到家长好评。
⒊抓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如有案例研究、课堂观摩、叙事研究、学术沙龙等。
(五)后勤管理,严格规范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责任到人,避免了学校财产的流失。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保管和使用,提高了利用率。
三、教改实验——着眼课题、做实研究。
“教改实验”是我校提升办学品位的“突破口”,学校以教科研为先导,培育了丰厚的教科研底蕴。
两年中本校教师所承担的省市级课题有5个,现已结题3个,其中省重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获得省级课题成果三等奖。
四、教育质量——以生为本、逐步提高。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三年来,我们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做实教育教学科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良好习惯得以养成,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学校的教育质量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得到了领导和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肯定。
五、办学特色——注重实践、成效显著。
(一)特色产生,源于生源。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在的社会环境,生源特点,师资水平等因素。不同学校,由于生源差异,师资水平不一样,教学设施设备不同,学校的最佳发展区肯定不一样,办学特色各不相同。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植于本校的生源实际。
本校有近62.8%的孩子是来自贵州、云南、四川、河南、安徽等地的打工者子女,身上有不少优点:淳朴、懂事、肯苦、勤劳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行为习惯上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在本校中年级309名学生中作了调查统计,发现“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文化层次低,309名学生中父母大学学历的为零,高中学历的占14.4%,初中学历的占38.7%,小学学历的占36.4%,文盲的占9.4%,单亲家庭1.1%;其父母工作环境较差,大多以打工、收废品、捡垃圾为生;他们居无定所,租房户占90.5%;其家中兄弟姐妹多,非独生子女户占63.4%,其中三个以上子女户占19.4%。因为父母背井离乡,终日为生活奔波,对孩子教育弱化,所以部分学生文明 礼貌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均不尽人意。原因之二是学习基础差:部分学生原先作为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无人过问学习情况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其次是由于区域课程设置差异,学生没学过英语转学到我校,英语成绩跟不上;有的学生汉语拼音没掌握导致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原因之三是道德认识存在偏差:由于家庭教育的弱化,对学生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长期处于这样的负面心理体验中,部分学生易消沉、阴暗,其社会认识与社会评价偏离,有些孩子不能与他人融洽相处,不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基于这样的生源实际,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们学校选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本校的办学特色,努力将不利因素转化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利资源。借此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为促进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感悟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这句话的含义,从优的角度来做亮做强做出我们学校的特色。
(二)特色实践,步步为营。
为了将特色实践落到实处,我们在校园文化、课题研究、特色班级、校本课程诸方面做了独特的探索,把触角延伸到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⒈以“校园文化”来浸润。⒉以“课题研究”来引领。⒊以“校本课程”来丰厚。⒋以“特色班级”来促进。
(三)特色成效,引人瞩目。
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仪表得体,外观整洁;举止文雅,彬彬有礼;用语礼貌,谈吐文明;思想进步,锐意创新。三年来,学生在参与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可喜成绩,近100名学生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如本校推荐的两名运动员狄婷婷和魏晔晔在2024年江苏省县级田径比赛中分别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为我市争得了荣誉。在去年全市二、四年级写字竞赛中,我校二年级学生获得全市团体一等奖,四年级学生获得全市团体二等奖。
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的发展:三年来,教师60人次面向全市上了教改汇报课;在省级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有108篇论文获奖。先后有16人被评为溧阳市“四类优秀教师”。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校的发展:三年来,创建优质小学三年来,我们学校先后通过江苏省二级档案室、常州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常州市示范图书馆、常州市A级食堂、常州市“平安校园”、溧阳市绿色学校、溧阳市科技特色学校验收;获得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溧阳市文明单位、溧阳市德育先进学校、溧阳市示范家长学校、溧阳市教科研先进集体、溧阳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等17项市级以上荣誉。
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由于我校外来务工子女近62.8%,其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均处于弱势。相对来说,教师需付出更多的精力。再者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且具有反复性,有些孩子的行为及学业成绩并不尽人意。
整改措施: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对学习后进生的补差工作,使所有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对照《常州市优质小学评估标准》要求,回顾创建的奋斗历程,我们校对创建“常州市优质小学”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创建”凝聚了人心,建立了共同愿景;是“创建”促进了办学条件的跨越式发展;是“创建”更新了全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创建”加快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是“创建”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是“创建”全面提升了我们学校的教育质量。我们已经把一所普通的合格学校办成现在的规范优质学校,坚信将来一定能将规范优质学校办成精品特色学校,办成溧阳市城区窗口学校。我相信由领导的关怀、专家的指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泓口小学一定会迎来辉煌的明天!
溧阳市泓口小学 2024年11月30日
第二篇: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汇报讲稿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溧阳市泓口小学创建常州市优质小学自评报告
我们泓口小学创建于1949年,现有六个年级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86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弟556人。在编在岗教职工50人。下面就我们学校三年来的创优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三年来,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第四轮三年主动发展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改实验,提高教育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内涵。
一、办学条件——强化措施、不断改善。
(一)领导班子,选优配强。
我们学校根据市局要求,实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逐渐打造出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理论政策水平较高、主动发展意识较强,管理业务素质精良,廉洁自律,团结协作,工作踏实,作风民主的学校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学校管理中,能既做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团结带领全体教师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勤奋工作。
(二)教师队伍,群体优化。
三年来,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抓实师德教育,抓严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学校有“四类优秀教师”16人,占全校教师的32%。荣获溧阳市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有18名教师。
(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三年来,我们学校在设备设施上加大了投入,使校园逐步美化、绿化、净化、人文化。各室配备基本达到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标准。新建了200米塑胶环形跑道。
(四)规模控制,符合标准。
本学年我们学校共有学生886人,开设21个班,平均班额为42人。
二、学校管理——依法治校、主动发展。
(一)校务管理,依法实施。
三年来,我们学校依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校务管理。我们建立健全了三级管理网络(学校行政、校务委员会以及由年级组长 组成的教学常规考核工作小组),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良好局面。
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⒉严格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⒊规范档案管理。
(二)德育管理,全员参与。
⒈加强学习,树立教职工“时时处处事事育人”的意识,责任意识。
⒉重视德育阵地建设。为增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建立了3个校外德育基地:“泓口敬老院爱心基地”“嘉禾兰苑劳动基地”“天目湖蓄能电站科教基地”。
⒊德育活动丰富多彩。首先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其次教育学生道德实践活动,要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其三,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辨是非、学做真人。
(三)教学管理,扎实推进。
⒈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此,我校严守“五关”:一是把好学生“用书关”;二是把好课程计划执行关;三是把好作业质量关;四是把好测试次数关;五是把好参与竞赛活动关。
⒉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坚持抓好每周周二的业务学习,周五的政治学习,周三的年级组集体备课。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强化过程考核,考核小组每月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辅导差生等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⒊积极开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教师三分之一以上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共开发了五套校本课程教材,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学生满意率高。
⒋严格学籍管理。三年来,我们学校严格按照学籍管理有关文件规定办理学生入学、转学、借读、休学、复学等工作,手续齐全,台帐清楚。
(四)教师管理,崇尚人本。
⒈建立教师聘任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我校建有教师聘任制度、教职工评聘分开实施办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考核,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⒉注重师德修养的提升。我校教师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热爱学生,为人师 表,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从不搞有偿家教,为学生喜爱并得到家长好评。
⒊抓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如有案例研究、课堂观摩、叙事研究、学术沙龙等。
(五)后勤管理,严格规范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责任到人,避免了学校财产的流失。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保管和使用,提高了利用率。
三、教改实验——着眼课题、做实研究。
“教改实验”是我校提升办学品位的“突破口”,学校以教科研为先导,培育了丰厚的教科研底蕴。
三年中本校教师所承担的省市级课题有15个,现已结题9个,其中江苏省重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获得省级课题成果三等奖。
四、教育质量——以生为本、逐步提高。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三年来,我们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做实教育教学科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良好习惯得以养成,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学校的教育质量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得到了领导和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肯定。
五、办学特色——注重实践、成效显著。
(一)特色产生,源于生源。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在的社会环境,生源特点,师资水平等因素。不同学校,由于生源差异,师资水平不一样,教学设施设备不同,学校的最佳发展区肯定不一样,办学特色各不相同。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植于本校的生源实际。
本校有近62.8%的孩子是来自贵州、云南、四川、河南、安徽等地的打工者子女,身上有不少优点:淳朴、懂事、肯苦、勤劳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行为习惯上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在本校中年级309名学生中作了调查统计,发现“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文化层次低,309名学生中父母大学学历的为零,高中学历的占14.4%,初中学历的占38.7%,小学学历的占36.4%,文盲的占9.4%,单亲家庭1.1%;其父母工作环境较差,大多以打工、收废品、捡垃圾为生;他们居无定所,租房户占90.5%;其家中兄弟姐妹多,非独生子女户占63.4%,其中三个以上子女户占19.4%。因为父母背井离乡,终日为生活奔波,对孩子教育弱化,所以部分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均不尽人意。原因之二是学习基础差:部分学生原先作为 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无人过问学习情况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其次是由于区域课程设置差异,学生没学过英语转学到我校,英语成绩跟不上;有的学生汉语拼音没掌握导致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原因之三是道德认识存在偏差:由于家庭教育的弱化,对学生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长期处于这样的负面心理体验中,部分学生易消沉、阴暗,其社会认识与社会评价偏离,有些孩子不能与他人融洽相处,不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基于这样的生源实际,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们学校选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本校的办学特色,努力将不利因素转化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利资源。借此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为促进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感悟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这句话的含义,从优的角度来做亮做强做出我们学校的特色。
(二)特色实践,步步为营。
为了将特色实践落到实处,我们在校园文化、课题研究、特色班级、校本课程诸方面做了独特的探索,把触角延伸到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⒈以“校园文化”来浸润。⒉以“课题研究”来引领。⒊以“校本课程”来丰厚。⒋以“特色班级”来促进。
(三)特色成效,引人瞩目。
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仪表得体,外观整洁;举止文雅,彬彬有礼;用语礼貌,谈吐文明;思想进步,锐意创新。三年来,学生在参与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可喜成绩,近100名学生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如本校推荐的两名运动员狄婷婷和魏晔晔在2024年江苏省县级田径比赛中分别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为我市争得了荣誉。在去年全市二、四年级写字竞赛中,我校二年级学生获得全市团体一等奖,四年级学生获得全市团体二等奖。
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的发展:三年来,教师60人次面向全市上了教改汇报课;在省级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有108篇论文获奖。先后有16人被评为溧阳市“四类优秀教师”。
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校的发展:三年来,创建优质 小学三年来,我们学校先后通过江苏省二级档案室、常州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常州市示范图书馆、常州市A级食堂、常州市“平安校园”、溧阳市绿色学校、溧阳市科技特色学校验收;获得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溧阳市文明单位、溧阳市德育先进学校、溧阳市示范家长学校、溧阳市教科研先进集体、溧阳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等17项市级以上荣誉。
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由于我校外来务工子女近62.8%,其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均处于弱势。相对来说,教师需付出更多的精力。再者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且具有反复性,有些孩子的行为及学业成绩并不尽人意。
整改措施: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对学习后进生的补差工作,使所有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对照《常州市优质小学评估标准》要求,回顾创建的奋斗历程,我们校对创建“常州市优质小学”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创建”凝聚了人心,建立了共同愿景;是“创建”促进了办学条件的跨越式发展;是“创建”更新了全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创建”加快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是“创建”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是“创建”全面提升了我们学校的教育质量。我们已经把一所普通的合格学校办成现在的规范优质学校,坚信将来一定能将规范优质学校办成精品特色学校,办成溧阳市城区窗口学校。我相信由领导的关怀、专家的指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泓口小学一定会迎来辉煌的明天!
溧阳市泓口小学 2024年11月30日
第三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刍议和谐校园的构建
洛江区河市溪山小学 石松巍
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无不告诉我们和谐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也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的,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物质文化的巨大进步与飞跃,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人们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教育,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从目前我国现状来看,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但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了,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道德水准却直线下降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面临的尴尬与隐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意识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构建和谐校园需要 “以人为本”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也就是说,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让教育体系各种要素和关系处于一种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教育发展的统筹,是教育综合实力的平衡,也是教育管理、分配、效率、透明等方面的协调。它是公平、法治、诚信、人文的教育,是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造就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理想。孔夫子提倡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全面课程的教育;古希腊有“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的培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力图通过教育使人的主观上的知、情、意的发展,与客观上的真、善、美的要求结合起来,培养一种“完人”;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明确规定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二十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仅重申了关于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1 以“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当今人与社会发展的现状、趋势与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必须坚持一个完整的教育观,塑造一个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促进人与社会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和谐、全面的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无私奉献。
二、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文化熏陶”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校园文化是把学校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时时刻刻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文化的力量是深入而持久的,因为它植根于每个人的意识当中,成为稳定不变的基因,进而影响人的一生。进入21世纪,读书是提升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一个人跟上时代步伐的唯一途径。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博古通今、畅想教育理想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生奋发向上、乐学好学、书香浓郁的乐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它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2 方向、精神实质及深刻内涵。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和灵魂。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墙壁、橱窗都可以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实践阵地,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警示语”,建筑上各种励志标语,不仅巧妙地点缀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各年级教室走廊里的励志标语、温馨言语„„适时的宣传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
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教学环境,既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局面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即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关系和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 3 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和谐师生关系则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学生会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固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正确的荣辱观。
第四篇: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浅谈做好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一局的前提
摘要:
电力一局现处于主辅分离阶段,内部深层的问题凸现,在此情况下应如何稳定工作,构建和谐一局成为棘手问题。本文简述了从企业现状出发,浅述以人为本重视信访工作构建和谐企业,需面对的问题与见解。
关键词:
以人为本稳定和谐
概述:
2024年一局处于企业的特殊时期,主辅分离成为企业的必然形式。在一连串的改制中我局也在今年5月初收到国资委下发的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有关工作的通知。从社会转型经济的发展到企业主辅分离改制重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思想矛盾相互交织且日益凸显,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影响企业和谐稳定,如何在这风口浪尖做好企业稳定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只有企业稳定,才能和谐发展。在此时期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广大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善于发现不稳定因素、善于分析不稳定因素、善于化解不稳因素。为此,就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因如何做好维稳工作,如何处理信访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正文:
亲近群众,和谐企业,是企业的必修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企业十分困难的生存环境下,我们因该以何等淡定的心态,沉着的应对每一件事情。细无再细,严无再严,将企业员工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亲近员工,了解员工,融入员工。确保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在这纷乱的时刻我们,让员工相信我们,面对员工的信访言之有用。确保每位企业员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保证企业正常稳定的运行。
做好维稳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以亲制动
信访工作是贴近群众的,是直观的了解企业员工需求的,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到信访的重要,对员工的问题不予以解决,而是采取哄、推、拖的办法,掩盖矛盾。职工来访,空头承诺,再次来访,仍以各种借口进行推拖,能够在基层解决的上访案件也不及时处理,最终导致越级上访,激化了矛盾,企业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的工作格局。以此看来亲民是尤为重要的,所以要从细节上做到与员工相互帮扶,维稳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是重大的。
1、充分认识稳定工作的“四性”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近年来,企业经济日渐紧张矛盾日益突出,处理好稳定关系日显重要。稳定工作不同于企业效益,它是一项软
2指标,是于人思想上的连接,故显复杂和艰巨。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要把稳定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做好稳定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是每一名干部的基本职责”上来。
2、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做到团结一心
企业是员工的支柱,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基层维稳人员是企业与员工的桥梁,所以要加强与职工的沟通。体谅和帮助职工,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做到亲情接待,有效控访。开展各种帮扶活动。让领导与员工一条心,劲往一处使。
3、深刻积极反思反省,换位思考
深刻反思企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反省一下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应该怎么办,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领导干部和员工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考虑考虑,遇到同样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办?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树立服务意识“以笑对人、以礼对人、以心对人”。对前来办事的职工要热情、周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属或朋友,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转变他们的思想,把公司领导的关心、关怀及时传达到员工当中,干群之间要心平气和,培养他们对企业的信任感、责任感。
(二)以人为本,以情制动
人们常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这就是说用情、用理、用法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不外乎追求合情、合理、合法。合情、合理、合法是信访人的心理需求,在处理矛盾纠纷上,要重点从信访人的心理需求入手,采用情、理、法的办法去化解矛盾。
1.动之以情。在矛盾纠纷的发生上,因情而访的不乏少数,主要是由于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落实政策上,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缺乏耐心和热心,没有更好的去便民、利民,结果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对于这类问题就要多用“情”去化解,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往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晓之以理。在处理信访问题工作中,常出现有理和无理的现象。对于有理的,就要本着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去尽力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说明事实情况,争得理解。相信广大群众是讲道理的。对于无理的,就要通过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劝返工作,使之明白无理访的利害关系,自然就会不访而归。
3.明之以法。因法而访的,有的是不懂法,这就要求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做好法律的宣传和讲解工作。对于有些弱势群体,就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势群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于涉法访问题,就要引导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现实中合理采用情理法或单用或交互使用,去化解问题的也不乏少数,所以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掌握用情用法用理化解矛盾的方法,增强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协调能力。
基层维稳工作人员不但要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还要透过个案,准确了解民情、社情、政情,为党委和企业当好参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
(三)以人为本,以学制动
“非学无以广才”,就是说不学习就不能增强自已的才能。“多读胸中有本”,也是说不学习就没有做事的本领和基础。所以作为
4维稳工作人员更应该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增强本领。应该重点学理论、学法律、学政策。
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基层工作人员要学党的基本理论,用理论去丰富头脑,用理论去指引行动。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维护稳定工作理论,靠拢维稳领导小组。没有理论做事,就会没有方向,漫无边际,就会抓不住根本,不得要领,结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要学理论,增强工作目的性和有效性。
2.学习法律知识,公平处事
法律是社会道德的框架,他的价值在于追求公平与正义。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当前各类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有的合法合理,有理不合法不合理。对于合法合理的,就要用法律的手段合理解决利益冲突,对于不合理的,违法闹访的,就要依法严肃处理。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力争用法律去维护公平和正义。这样才能使当事人心悦诚服,而不能想当然,这样处理或那样处理。所以维稳工作人员要学习法律,用法律的武器去化解社会矛盾。不懂法,就没有说服力,所以要加强法律的学习。
3.学习文件,妥善办事
随着企业改革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如何去解决现实中的企业矛盾就要依靠法律和具体政策,所以不懂政策,在处理矛盾上,就没有现实依据。通过学文件,还可以超前宣传,使群众按文件办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不断完善自己,面对问题才可以更好的回答,让上访者得到更理想的答案。
总结:
维稳工作人员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具有良好的意识、状态、本领,才能更好的做好桥梁工作,才能使企业稳定、和谐发展。也只有沟通良好企业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员工的需求。完善该完善的,合理该合理的。这样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可以实现和谐一局。6
第五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关爱学生
学习体会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关爱学生
江池镇邹家庙完小——杜君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体现针对性和实践性。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在他成年以后再弥补,而他的思想道德品质却是要在幼小时养成。作为一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感化,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关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
以人为本,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在学生的心目中感到他是一名有爱心、善良、宽容的老师,产生对老师的尊敬与信任。作为老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人格特点,不同的孩子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和性格,作为老师应该看到孩子发展的不同差异。尊重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性格特点,不应把它看成是孩子们在顽皮或倒蛋,作为老师应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关心理解他们。促进感化孩子们团结、友爱、和谐的心灵得以健康的发展,以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孝行孝道、诚信教育为核心,让孩子们学会尊重理解他人。首先应尊重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尊重他人的核心是平等,是对他人人格的承认与尊敬。尊重,是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共识,是全球伦理原则。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可以产生信任,信任可以使双方敞开心扉,可以让陌生人变成朋友,可以让原来不可能办成的事变为可能。教育工作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如果不尊重学生,也就得不到学生的尊重,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效果。所以,有人说:“尊重是最好的教育”。尊重他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诚意,“诚于中而形于外”。尊重也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人格和法律上应该是平等的,学生在人格和法律上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作为教师,尊重学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就应该去关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等。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呵护着他们。也就树立增强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就能更加自觉主动。师生间的关系就能得以和谐的发展,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佩和信任的心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尊重学生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由此可见,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遵纪守法,用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去关心、尊重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轻松愉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在学习和生活中师生间、生生间团结、友爱、和谐互相尊重,从而孩子们就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