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工作汇报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69159.html

第一篇: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工作汇报

《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汇报

陇县西大街小学《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组 2024年12月我校申报了国家级课题《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并依据学校实际确定了《构建灵动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为我校承担的子课题。一年来,学校课题组依据研究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现就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本课题确定的研究周期为三年(从2024年12月到2024年12月),整个研究工作分为“前期准备”、“课题实施”、“总结与推广”三个阶段,目前研究时间已过半,课题研究进入到了“实施阶段”,回顾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

1、组建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在校教务处的组织下,经过自由报名及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课堂教学功底厚实、以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和有一定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队伍。校长刘东海同志亲自担任课题组主持人,课题组副主持人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特级教师韦小波同志担任,教务主任、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王江平同志担任课题组秘书,遴选出了李维刚、马书明、马俊娟、曹雪柏、史秀宁、张丽荣、姚美丽 等16位老师为课题组成员。

2、反复论证,进行申报:

依据本课题,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会议,通过网络及书籍,搞清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国际国内的研究现状,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对课题未来研究可取得的成果提出了预期和展望,随即形成课题申报书,阐明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并如期立项。

3、撰写方案,做好研究规划:

在课题论证、申报立项之后,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理清了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分工,并聘请省市县专家来校指导,保证了课题的开题。

4、先期调研,摸清底子:

课题组将精心设计了学生、老师两个维度的调差问卷题目,并抽取100名学生、20名老师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后及时汇总数据,形成了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摸清了底子,搞清了症结。

5、加强学习,打好基础:

课题组坚持开展周学习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一是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原理;二是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三是学习了“赏识”教育、陶行知思想研究、李吉林情景教学法、孙双金情智教育、薛法根组块教学法等名师教育教学主张,四是学习《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课题研究方法文著,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制定制度,自觉自律:

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课题组先后制定了《课题组学习制度》、《课题组研究制度》、《学科课题组磨课制度》、《课题组档案管理制度》等,要求课题组成员熟记于心,并自觉遵守。

7、保证供给,提供保障

学校为课题组购置学习用书50多册,订阅学科教学杂志5种,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各级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提供时间,报销差旅费用。

(二)课题实施阶段:

1、构建“问题研究”“行动研究”等策略:

我校承担的课题为实践研究课题,这就告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搞清课堂学生厌学、学生主动性不强,教师教学预设、生成是 否能符合学情等,依据每个老师不同的基础,搞清存在自己班级、自己个人的“个性化”问题。依据问题征集——筛选——认领——解决——提升等环节,提高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课题研究培训: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一是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程序和方法的培训;二是进行学科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自学培训;三是通过名师课例赏析,进行学科实践能力培训:⑴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校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级教学能手的课,分析其课堂“灵动”的精髓,撷取课堂亮点品味学习。⑵通过网络观摩了李吉林、王崧舟、蒋军晶、闫学、薛法根、张齐华、强震球等的课,同时学习了“情境课堂”、“生本课堂”、“诗意课堂”、“高效课堂”等的核心理念。⑶充分利用“国培”“省培”等学习契机,促进课题组成员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年内曾参与了“学科教学网络培训”“校本研修网络培训”“国培一线优秀语文教师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开阔了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四是通过国培、省培等机会集中进行学科专业理论和教法培训。2024年4月课题组成员李维刚等参加了在河南郑州举行的“智慧校园”培训,2024年9月,课题组马书明先后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智慧校园”培训和“乐高”教师培训;2024年9月,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由县教研室组织的课题培训会,聆听了课题组总负责人,吉林教科所副研究员张延华的辅导报告;2024年10月,课题组秘书王江平老师参加了教育部在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举行的“全国一线优秀语文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学习。

3、开展行动研究:

教学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的核心价值之所在,我们做法一是对课题组逐人进行课堂问诊,通过观课议课让每个人搞清自己课堂存在的问 题课题组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课题组内部互听、听同学科其他老师课进行调研,通过听评课重点考量以下几点:⑴课堂是否符合新课标精神;⑵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状态如何;⑶课堂“对话”是否多元,对话是否流畅;⑷教师是否实施了多元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⑸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媒体运用是否适时、恰当;二是做好学科组日常磨课、评课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让每个教师在课堂上纠偏提质,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是利用各种平台,历练教艺,学校通过精品课展示、“同课异构”、“能手赛讲”、“城乡教育联盟大教研活动”、“教育扶贫送教下乡活动”、“校县共建联教联评”活动、“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微课大赛”等活动,促进了课题组成员教艺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影响: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工作中,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发现了思考的乐趣。很多课题教师一改凭经验、满堂灌的教法,逐步带着理性的思考意识来关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加以反思、探索、提升和积累。研究意识也辐射到部分非课题组教师,转变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形成合力共同来研究灵动课堂的构建。教育观念的提升,带来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意识的逐步增强。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张丽荣、曹雪柏、张丽君等教师承担了部分公开课任务,均获得了好评。王江平参与宝鸡市 “名师大篷车”赴渭滨区开展送教活动。马书明、曹雪柏、张丽君、杨宝利、姚美丽等老师分获“一师一优课”省、市、县级优课。李君玉、杨宝利、马俊娟、马书明在陕西省第十三次优秀教科研论文成果评选中获奖。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科学的好课观的形成。过去教师总认为只要讲清楚,学生听明白就是一节好课,通过课题研究和学习的深入,一种“以学论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对话”型好课观念深入人 心。

3、课题研究促进了“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进一步深化,教师逐步通过实践探索出了适合自己教风特点的“高效课堂”创新性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互动、多元评价等新课程

理念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4、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发展。以课题研究为统领,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形式磁体出现:新教师汇报课、年轻教师赛教课、“一课两上”集体教研、同课异构、教学讲堂、城乡教育联盟等形式,丰富了校本研修的形式。

5、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各种社团工作的蓬勃开展。“读书季”活动、书法社团、汉字规范书写社团、国学诵读活动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也成为“灵动课堂”的又一种呈现形式。

6、课题的研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课题研究的深入促进了教师教艺的提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年县局组织的小学毕业班质量检测和非毕业班抽考中,我校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均被评为优秀学科组,全校24名学科教师受到县局的表彰奖励。学校连续荣获教育质量达标优胜单位。横向比较,我校以领先其它镇(校)10分左右的分差稳居全县教育质量评估首位。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前期课题研究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冷静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课题研究多数时间在同伴互助状态下运行,专家引领的作用发挥的不到位,究其原因一是对专家的作用认识不够。

2、课题研究有计划,有安排,但研究工作滞后于日程,究其原因是课题组督察力度不够,其次是课题组部分成员有拖延思想。

3、课题组的档案建设不够规范。造成的原因是课题研究档案管 理人员资料意识不强,二是档案的科学分类技术欠缺。

4、课题实施过程存在学科间的不平衡,个别学科研究的力度、深度不够。造成此类的原因是个别成员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一些学科研究人员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不高。

四、今后研究计划:

1、坚持学习制度不动摇,通过学习促进学科课堂的变革,同时积累研究成果和经验,掌握研究的方法。

2、对课题组人员依据学科进行补充,促进学科研究力量趋于平衡。

3、做实课题研究过程,严格执行课题制度,是课题研究工作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天天有落实。

4、以“一室一坊”为牵引,综合利用各种平台,促进教师学科教学上水平,进一步壮大学科骨干体系。

5、鼓励教学创新,以学论教,打造个学科创新性精品课例,总结经验,形成可以共享和推广的研究成果。

6、继续研究教育艺术的探索与激励机制,分层教育与评价,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矫正,合理评价机制的建立。

7、进一步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完善各类资料,进行成果汇编。讨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各位老师,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研究。让我们在研究中不断成长、发展,集聚内涵增强学校软实力,为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构建灵动课堂,铸就诗意成长

构建灵动课堂,铸就诗意成长

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提到一句:“在教学当中,常常是那些不稳定的、不连续的、变化不定的时刻需要某种无法计划的机智的行动。”这和我们所说的灵动是有相通之处的。灵动,在百度百科中的意思是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课堂,应该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充满灵动气息、洋溢欢乐的课堂,让人如沐春风,这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生活。那么,灵动的课堂,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也是真实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更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动的课堂。

一、构建灵动课堂,回归课堂本真。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都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给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人。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注重角色转变,改变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所以,灵动课堂,首先是立足于生本思想的基础上的,呼唤课堂回归,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无疑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力的提升。

下面是《小松鼠和大松树》的生字教学片断: 师:出示生字:松、孩、托。谁来读读这几个字? 生读生字。

师:那比比谁的小眼睛更亮,知道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生:要写得左窄右宽。

师:你们说的真好。谁来具体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

生: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孩:左右结构子字旁。托:左右结构提手旁。师:谁来给他们找找好朋友? 生:我给松组词:松鼠、松树。生:我给孩组词:孩子、女孩、男孩。生:我给托组词:托住。

生:我给松组词:松果、放松、轻松。

师:接下来我们来记住它们的样子,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师:下面请你们找一找本课中还有哪几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生:伯、呢。

师:它们也有什么共同点?和你的同桌说说注意点,自学完成。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很重要,老师由扶到放,指导学生认识同一类型的生字后,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同一类型的其他生字,有助于他们对生字结构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生字的字形,这样会记得更牢,而且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培养自学能力。

构建真正灵动的课堂,必须尊重孩子的生命和需要,还原孩子本真的天性。塑造真正的灵动的课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习惯,从注重研究教师怎样“教”转到研究学生怎样“学”上来,把教师的活动定位为唤醒、激励、引导、启发和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构建灵动课堂,激发思维碰撞。

现在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下面是《小鹰学飞》的教学片断:

师:小鹰又跟着老鹰继续往上飞,请大家赶紧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生:“鼓起劲,拼命,急促地喘着气,盘旋”,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也跟小鹰学飞吧!(全体学生起立,教师带领学生做学飞动作)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教师带领学生加大动作)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

生1:花更大的力气。生2:再努力点,使劲儿飞。

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鼓起劲”与“拼命飞”。

出示句子: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指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小鹰飞得很有力,所以我“鼓起劲”“拼命”读得重一些。生2:小鹰在那儿拼命飞,所以我很大声地读。师:那咱们就来比一比,谁读得有劲儿,飞得有劲儿。

师:小鹰越飞越高,越飞越高,飞呀飞呀,它会怎么样?(师表演“喘着气”引出“急促地喘着气”)师: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急促地喘着气? 生1:体育课跑步的时候。生2:上楼梯的时候。生3:很累的时候。

出示句子: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 生1:小鹰没力气了,我要读得小声一点。生2:小鹰在喘着气,我读得慢一点。师:好,那请你来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不仅仅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也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互动这让我们的课堂思维碰撞,更有活力。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灵动课堂就应该从教材、学生和教师三位一体的高度予以规划和设计。显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

三、构建灵动课堂,促进师生成长。

构建灵动课堂,关注课堂生长,也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自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走进课堂,既要有充分的预设,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课堂在师生的共同生长中绽放灵动的精彩。《问银河》教学片断: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第二自然段?带上你们的导学单。师:请1号小朋友你来读一读,书中的小朋友想象到了什么呢? 生读。

师:你来说一说,贴一贴。

师:3号你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客轮和货船的图片。投影出示,生介绍:这就是伸着大鼻子的货轮。

师:老师这里也找了大鼻子货船的图片,有谁知道这大鼻子在哪里?(多媒体圈出。)有什么作用呀?

生:它会让船开得快。

师:你懂得可真多呀,原来它可以让船行驶得更快。小朋友们注意到航标灯了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晚上让人们知道怎么开船。生:让人们知道方向。

师:原来它可以保障船只在夜间的安全航行。他发出的灯光颜色和闪光频率,指引船只的航行速度和方向。

师:请你也来问一问。

生: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潜水艇吗? 生: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数不清的渔船吗? 师:你说得很好。请你们小组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师:谢谢你们小组的展示。

师生的对话、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灵动和谐,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变得更自然,学习不仅仅是一颗种子的生长需要土壤、水、空气、阳光,还有辛勤地耕耘,缺一不可。那么,要实现课堂的灵动与生长也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合的环境,还有辛勤的耕耘和热切的期待。教师在课堂上不但教授知识给学生,也是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

构建富有生长气息的灵动课堂,需要教师精心培植“开放、自由、平等、活力”的课堂文化,要形成这样的课堂文化,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一种对生命的充分理解、关怀与尊重。这样的灵动课堂,才能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课堂中放飞自己的思想,实现思维的富有活力的碰撞和个性的彰显,就如新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灵动和谐的课堂文化,正体现着对生命的充分尊重与关爱,体现着教师与学生诗意的成长;这样的课堂文化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铸就教师与学生的诗意成长。

第三篇:《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

《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秦小萍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路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理想中 的“生命课堂”应该是,师生把课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生命的一段重要的构成部分,师生在课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既学习与生成知识,又获得与提高智能,最根本的还是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感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于是我校确定了“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本课题从2024年5月正式申请、开题,预期2024年结题。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而当今的课堂还是存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的现象。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育理念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着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反对把教育看作是为将来社会生活做准备,主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但未提及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何意义。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但也没有谈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有何重要意义。许多现在在第一线的老师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他们认为也很有必要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他们也在摸索。他们中一些人认为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要灵活开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手段要多样化。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教学对他们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还是不很清晰。因此,我们研究的目的是,确立“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的理念,使师生得到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二、前阶段研究工作概况

“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首先被批准为江苏省教育学会的“十一五”课题,2024年5月参加了我校举行的四个“十一五”课题的开题仪式,开题论证会后,我们又对课题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重新确定了子课题内容,并对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在校内进行了遴选,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然后按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做好课题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分析等工作,每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课题研究资料。

1、研究目标

(1)学生课堂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和研究,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师生在共同协作中获得知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堂上学生生命价值得到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通过实验和研究,让教师更新观念,拥有新的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创新,大胆实践,变知识的灌输者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合作者,在实践中教学相长,也使教师专业得到发展。

(3)通过实践和研究,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民主、宽松、和谐,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从而形成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新的课堂教学观。

(4)切实开展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校本研究,建立“课题进课堂”的课题研究模式,以课题组成员为纽带,带动其他教师密切结合本校本班的教学实际,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实验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共同分析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和问题,总结实验成果。

2、课题研究内容

(1)理论学习阶段首先学习“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教师如何做研究”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再进入本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课题意识,做到课题进课堂。

(2)注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使本课题研究在备课和教案编写过程得到落实,保证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真正实施。

(3)做好课题研究课、课题汇报课和示范课等活动,经常性开设教学沙龙和论坛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课题经验,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

3、课题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通过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教育刊物,查找理论依据;听取专家讲座指导,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合专题研究课例,在普遍实验的基础上还专门尝试开设实验班,进行集中实验,开展课堂行动研究,认真总结反思,撰写案例,并及时交流与提升。

4、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在课题分解、交流研讨、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基本达到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

为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多次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近年来,江苏省教科院杨九俊、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成平、教育专家李镇西博士、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金开诚、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华师大朱益民、南师大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赵凯、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刘电芝、扬州大学教授吴星等几十位专家学者,都是我校专家讲坛的座上宾。在与名家零距离的接触中,教师的视野得以拓宽,观念得到了更新,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阅读和自主阅读,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交流有收获。学校师训处每月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考核。通过学习,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2)、规范制度,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第一:抓研究机构的完善。我校建立了以分管校长---教科室---课题组---教师的四级管理网络体系,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二:抓各环节的管理。首先抓计划的制定。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根据上级课题工作的安排,结合学校工作,认真制定好阶段研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其次,落实各实施环节,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实施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接着,抓课题研究的检查工作。坚持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通报检查情况,总结每月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个月的工作。最后,抓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针对一学期的研究工作作好认真总结。开好期末总结会,了解研究中的得失,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第三:抓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完成业务笔记,常摘录,经常写些研究中的心得体会,把成熟的课堂教学案例写成教学设计,一些经验和尝试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论文,为课题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3)课题进入课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为扩大本课题研究的参与面、力求子课题的研究有深度、有实效。本课题研究启动后,课题组随即在全校范围内对参与课题的人员进行遴选,以使课题研究覆盖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和

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师,同时学校还把部分班级确定为实验班。我校组织领导、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实验班的全体教师分批到山东杜郎口中学交流学习,进行研讨后,结合我校实际,在部分班级开展了“兵教兵”合作学习探索:课堂上座位排列变传统的“秧田式”为“茶馆式”,采用学生自由组合和班主任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划分学习小组,实施“兵教兵”“合作学习”策略,展开小组间良性竞争,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最后在高考和平时的考试中,实验班比其他班级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我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课堂”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例如开展“一人多课”、“多人一课”进行研讨,组织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录像课进行微格研究,组织区级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组织新教师进行汇报课比赛等等,学校还定期组织大规模的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教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点评与反思,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引领,给教师以启发,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同时加强了研究课的评课管理,改变以往评课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提出“321”评课,即提出“三点优点,两点不足,一个建议”,促使教师实事求是评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相互观摩、反思、研讨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师学生自觉追求自主、合作、个性、开放、创造的课堂,打造新的课堂时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校每年均面向全市及部分市外兄弟学校开展大型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例如2024年11月就开展了以“对话与共享”为主题的公开教学研讨活动,邀请部分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与我校教师同上一堂课,在对话与共享中使我校教师得到提高。2024年4月要邀请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来校上名师示范课,通过学习和名师的点评,使全校教师对生命课堂有了更新的理解,更明确了他们对课题研究的方向。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学生方面

(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课堂上,学生不必正襟危坐,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了良好思维品质。

从课题组教师对典型学生的跟踪记载来看,学生对所学科目更加喜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对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互相启发,优化学习效果。

从课题组教师推出的各级各类公开课来看,听课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独立性,展示出来的群体意识、交往意识很欣赏,认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经过课题实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近两年的高考成绩令人瞩目,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比例均超过90%,特别是2024年高考,学校和学生接受了江苏省新高考模式的考验,我校本二以上进线人数207人,进线率近40%,本科进线人数460人,进线率超80%,实现了“超历史”、“超周边”和“超同类学校”的三超。“洛中现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4、2024年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我校4A人数领先于同类学校在2024年江苏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了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2024年江苏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了2个二等奖,2名个三等奖;在2024年全国器乐比赛中,我校1名学生获全国金奖。2024年我校又有3名学生在全国计算机竞赛中获奖。多名学生的作文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在每年的科技竞赛中我校都有狠多学生获得江苏省一、二、三等奖。

2.教师方面:

(1)、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注重“教”,更加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教师十分注重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课题组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频频获奖。各个学科都有教师在区级、市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第四篇: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

《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王秀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国家需要和谐,校园同样需要和谐,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

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人的发展不仅要全面化、个性化,更应是可持续、终身的发展。因此,呼唤生态的教育,营造和谐的课堂,让生命得以充分舒展,势在必行。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在《新课程语文课堂的诗情追寻》一文中强调:“生态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和谐平衡是其根本特征。”

(二)意义

1、构建生态和谐课堂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迫切需要

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它使学生厌学,心理负担过重,也使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在生态和谐的课堂里,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教和高效率的学,不仅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听课专心;教师能够恰当点拨和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2、构建生态和谐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要求,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的体能、技能、智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的生理与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之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之知识、技艺、能力、智慧、德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有赖于生态和谐课堂的构建。

3、构建和谐课堂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经历一个很长历史过程一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完成这一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从现在做起,从具体的部门、行业、地区做起,需要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团体、和谐企业、和谐机关、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和谐城市做起。培养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就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和谐课堂的构建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谐课堂的构建,同时也为和谐课堂的构建创造了条件;而和谐课堂的构建则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

4、构建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对学校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新要求。我们认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构建和谐课堂。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可以使校园充满活力,从根本上促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一改过去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局面;建立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学生为中心、学生主体活动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

程;改变学生唯师是从、唯书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的封闭思维定式,真正呈现师生平等、学生人格和个性得到尊重的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做到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建构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认为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有可观的心理潜能和成才的可能,只要教育措施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因,激活其心理状态,可以发挥其潜能。依据心理学原理,我们要立足于生态,营造和谐,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2、教育学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于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达到人的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需求。现代教育呼唤生态的回归。

3、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说,教育不是要人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自我塑造、自我形成。因此,激发人的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一直被第斯多惠看作是“最高的教育原理”。我们追求的生态和谐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和教师平等交流。

4、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为主线,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建立和谐的管理机制

和谐的管理机制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与学生共建课堂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做到热爱学习、追求理想、珍爱生命,而教师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检测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同时适时给予建议。

2、形成悦纳的师生关系

形成悦纳的师生关系,教师自身情感、方法与价值观的和谐与学生自身情感、方法与价值观的和谐是关键。师生之间只有拥有了双向的尊重、信任、欣赏和宽容才能达成互相的悦纳。如果这种悦纳在课堂中形成氛围的话,那课堂一定如温暖的大家庭,其乐融融。

3、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的本质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个“四块糖果”的故事。这说明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4、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

教师如果有服务意识,那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成了更可亲可敬的人。让这种服务意识融入到点点滴滴的爱生行动中

(二)立足生态语文,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我们所理解的“生态语文“和谐课堂”,应该突出“小学”的基础性和“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生态和谐下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不断思考着、领悟着、发现着、创新着的课堂。因此,我们选取了其中的几个因素,着力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策略,积累有效经验,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让师生共同进步。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

语文的真谛是什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的命脉是什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本然和谐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体两面,不是二元相加。” 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同生: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与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同构同生的。语文课堂应努力追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既不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机械枯燥训练,肢解了课文;也不因重人文熏陶而只让学生去感悟,虚化了语言的学习。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应有机结合,二者并举,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中有训练,并且因文因人而异。

2、教师引导对话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和谐;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中,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之间进行语言交流,精神相遇,理性碰撞。的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课堂的主导。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都是有悖教学规律的。固然建构性是当前新课程教学在科学规律上的集中体现。但学生的建构行为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时仍然需要教师的讲解、分析。讲授与建构的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科学化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要形成更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内在的认识结构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因此出色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和谐的必经之路。但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生成是预设的生成、形成,生成是预设的丰富、拓展。”课堂教学需要精心预设,但不能仅仅是预设,“‘生成性’因素往往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预设与生成是辩正统一的,理应和谐于课堂教学之中。

4、文本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原意的和谐;

阅读是读者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对文本的二度创造的过程。因此,对文本的解读呈个性化、多元化特点。但是超越文本不能违背文本的原意,二者必须和谐,有认识的底线。“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终归还是哈姆雷特,不能变成贾宝玉。”

5、文本资源利用与课外资源开发的和谐;

课堂上应该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再合理开发、利用课外资源。但是课堂上更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防止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二者有效的整合应把握好“度”的问题。

(三)、关注生命成长,采纳和谐的评价方式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关注生命的成长,首先就是关注生命的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生活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满怀乐趣去参与对智慧的挑战活动,亲自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他们有着求知、自主、创新、平等、自尊、关爱、表现和成功的需要。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理念。

1、注重生本化的评价

评价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获得帮助,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要激励其创新。

特别是差生在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其原因主要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学力,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其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2、注重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内容广角多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等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策略多样融合。评价主体多向互动。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优势各异,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

3、注重艺术化的评价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极需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论探索法

通过查阅、学习相关理论著作、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生态语文、和谐课堂的内涵、价值导向及实践操作的要领。

2、行动研究法

该课题的行动研究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3、案例研究法

收集典型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反思,形成共识。

4、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地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研究内容、目标等。

六、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发现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有:

第一,“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理论认识水平仍有待于提高。

第二,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时教师较难调控。

第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024、10

第五篇:灵动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 快乐的学生 轻松的老师

————栾川庙子一中听课有感

冬日,天气异常清冷。在这样的天气里,我有幸和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到栾川庙子一中听课。走进美丽的校园,整齐置放的书架,个性鲜明的标语,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聆听老师们别具风格的精彩授课,耳目一新的教学理念,令我震撼。在那里,所看到听到的都使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取经者感到新鲜、心潮澎湃„„

我所听的第一、二节课是两位初三教师讲的《范进中举》。走进教室,学生们在做课前预习,很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他们畅所欲言,教室里气氛热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点拨、解释、提炼、升华出主人公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一切都令人感到自然、水到渠成。特别是第一节课,年轻的语文老师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学法指导,要求学生跳读、圈画时,学生们的配合真正体现出了他们的养之有素,也显示出老师和学生之间配合的默契。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多以4人为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回答问题时,从学生的表情上看每个学生的心情是快乐的、幸福的。这也正体现了他们的口号“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现而精彩”。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大胆、率直、落落大方,不时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

英语课是我听得第三节课,如果说听语文课对于教英语的我来说,有点隔行隔山的感觉,那么听英语课就让我感受颇深:⑴首先,单词的处理方法独特。教师先从检查生词入手,看汉语说English,看English说汉语,全班齐读、正读、倒读,在不到2分钟之内将一个话题的单词复习了5遍,学生对单词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的速度都令人咋舌;⑵第二,小组合作讨论热情高涨。学生课下提前做了预习,课上很快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小组4人站立讨论,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一人主讲,不间断的提问小组其他成员,其他成员边听边发问边做标注。“大手拉小手”,学生积极性高,没有平时英语课堂上的沉闷与单调。教师最后的点评与补充可以说是寥寥数语,恰到好处。整节课上,教师显得十分轻松,学生整节课都在动———动脑、动手、动口,一切都那么张弛有度,课堂是那么灵动而富有生气,学生是那么的快乐,教师是那么的轻松!没有批评、训斥、没有声嘶力竭的讲授„„⑶第三,阅读教学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处理1b这种与中招阅读题型一致的课后练习时,教师指导方法到位,先让学生做,并找出自己答案在课文中的依据;教师的讲解也细致到拼写、时态、主谓一致,答语中Yes/No与问句的一致性„„精细之处令我佩服!阅读教学中,为做题而做题是我们平时惯用的手法,但学生疲于做题,效果不佳,将阅读融入课堂确实是上上之策!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阅读效率。整节英语课我的感受是:⑴教师语言干脆利落,指令明确;⑵以学生为主体,小组活动至始至终;⑶课前的充分预习为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⑷培养小组长,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高;⑸学生整体英语素质高。

总的来说,栾川听课我感受到了他们新颖的教学模式___“五点一线”(疑、探、展、联、评),所听的每一节课无不透射出教师对这种新颖教学模式的思考与理解。学习归来,我有这样的感慨:他们的学生会思考、会发现问题、愿意展现自己____他们是快乐的!他们的教师会引导、会点拨、愿意将课堂让给学生­­­­­­­­­­­____他们是轻松的!

我们呢?我们的学生何尝不想快乐?我们的老师又何尝不想轻松?......也许有了这样的感慨,离我们的梦想也就不远了吧!愿为此而努力!

王玉红 2024/12/16

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工作汇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