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入职员工工作总结2024二号文库
- 新入职员工工作总结2024二号文库
- 师德与师爱案例二号文库
- 重庆江津区教师招聘二号文库
- 信息技术下期总结二号文库
- 教师民族团结演讲稿二号文库
- 教务主任工作职责二号文库
- 学校进出人员登记制度二号文库
- 关爱雏鹰活动总结二号文库
- 建设路2024年社区城管工作年终总结二号文库
- XX学年度中学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教师有偿补课警示式约谈承诺书二号文库
- 携手丽岗,奋勇超前----湛师09电本暑期三下乡支教心得二号文库
- 2024年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三)二号文库
- 辩论赛新闻稿二号文库
- 小学校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汇报二号文库
- 幼儿园教研简报二号文库
- 2024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时间二号文库
- 学生会干事工作总结[范文]二号文库
- 陈海香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二号文库
-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汽车学院团总支学生会2024年度工作总结(修改好)二号文库
- 110100101011高考命题专家点拨2024年高考复习备二号文库
- 培优扶差计划二号文库
- 全年工作基本情况汇报二号文库
- 面试可用语句总结二号文库
- 胡台小学家访记录二号文库
- 学校提高班主任幸福指数主要途径二号文库
- 在六年级老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稿二号文库
第一篇: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在这个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只注重业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自身的师德培养。本文从师德的含义入手,详细分析了目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师德规则和师德理想两个方面进行师德建设。关键字:师德;职业道德;教师;建设
一、师德的含义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曾经听过这样的一首诗,让我刻骨铭心。
什么是师德?百度词条如是说: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 “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觉得师德的含义离不开两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责任。
爱是师德的灵魂,广大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师爱在艰苦的环境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展开“希望之翼”为了麻风村儿童教育事业放弃百万年薪工作的张平宜,为了留守儿童能受到教育而用尽全部青春和家产的李灵,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
他们都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他们用平凡的工作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不仅有付出,也有回报。当老师们看到桃李满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学生成为社会栋梁时,他们付出的爱就得到了回报,他们就会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就是爱的教育的真谛。
责任是师德的核心。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国有一千多万名教师,承担着培育两亿五千万青少年学生的重任,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干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我是老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它掷地有声!“我是老师”反映了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表明教师形成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这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
爱和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和核心,而师德则是成为合格教师的最重要的素质。
二、目前师德面临的问题
1、复杂的社会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教师政治信仰各种各样、经济收入差距悬殊,至于受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的兴趣、爱好、志向、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就更加繁复了。教师不仅从文件上、会场上接受教育,还受到来自社会上的影响,往往会对师德教育工作产生逆反心理。
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矛盾,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交往、生活。教师的思想状况明显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有不少教师认为市场经济提倡的就是个人本位,价值判断的标准就是物质利益和金钱;部分教师理想目标的实际化,价值实惠化,道德观念自我化,重利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经常表现为对政治的冷淡,对意识形态不关心,把道德教育视为与己无关的事,缺乏热爱学生的品德;在人生理想上,不少教师只重视个人生活,敬业意识淡漠,教学态度不端正;在道德情操上,部分教师缺乏优良的道德情操,有的教师甚至收受贿赂帮学生作弊。这使得师德教育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状况。
2、敬业精神弱化,功利倾向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这个变革阶段.教师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教师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教师的工资收入与某些科研人员、个体老板、金融企业和垄断企业的员工相比。差距较大.教师的住房问题、子女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少数教师认为自己为这个社会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牺牲了一定的个人利益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于是产生了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丢弃了敬业、兢业和钻业精神。淡漠了人生理想,也淡化了事业心、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心。
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当作一种稳定的、旱涝保收的谋生渠道,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敬业精神不足,在精力上隐性流失严重。
本来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管理,却忽视了对育人精神的塑造。许多教师只看到市场经济功利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奉献的一面.把自己纯粹置于一个社会经纪人的位置,而忘记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再加上社会一些不健康风气的影响,少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有所缺损。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以挣钱为目的,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认真,推荐学生去上他的补习班,或强制学生购买一些教辅,从中赚取高额回扣。有些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得过且过,教案缺乏新东西,有的甚至上课连教案都没有,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沉闷。
3、育人意识退化
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思想道德教育,片面的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职责,育人意识淡薄。尤其当前我国的社会,网络谣言四起,使得社会阅历较浅的学生容易产生种种困惑和不解,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惑。由于部分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少,又不愿意花力气去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而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疑难点不了解,也说不清楚,只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教育。
4、师表形象模糊
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难以起到表率作用,如有的教师上课手机乱响,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随地吐痰,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有的教师接受学生家长的“心意”,暗示学生到其家中个别“辅导”;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而抬高自己;还有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信口开河,观点偏激,在讲台上任意发泄不满情绪,把一些个人成见、怨气带进课堂,不注意自己的言论导向;有些教师重言传、轻身教,在对学生说教时不能身体力行。
5、教师选拔多注重成绩学历而少注重素质
不可否认,好成绩和高学历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备条件,但对某些高学历的人才来讲,他们在校期间只注重了自己专业的出类拔萃,而忽视了对自己道德素质的修养,突出表现在政治意识淡薄,价值观念偏颇,要求学生具备的素质,恰恰是他本人所缺乏的,一旦遇到挫折或委屈,心态就失去了平衡,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不求进步。
另外,我们在师德建设的措施和制度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对一些道德品质较差的老师,制约措施订的无力,师德师风建设还没有建立一个信息畅通、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形式、方法和手段上都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形式陈旧、内容单调、手段呆板等问题。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方法
科学地确立教师道德发展目标,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活动。管理者一定要科学构建教师职业道德目标体系,尽量使其层次化、明晰化、具体化,达到可操作的程度。师德建设目标太高太远,显得大而空,很难奏效。因此在师德建设中要把目标层次化,使师德建设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我们把师德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师德规则,用明确的制度法规来规范教师的行为;高级阶段是师德理想,这是一种境界,既一个个人职业道德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
1、师德规则是师德建设的保障
师德规则是师德两个层次中最初级的,也是可操作性最强的,曾经听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一个用严格的法律约束的社会,慢慢会变得有道德,而一个用道德来约束的社会,慢慢会变得不遵守法律。这句话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仔细一想,它把法律制度的重要性描绘的淋漓尽致。师德规则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最低要求,不论是肯定性要求,还是否定性要求,教师在执行中都不能违背。它属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或者是教师个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规范的核心部分,规定得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直接影响与限定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和教学行为。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道德建设保障机制的关键所在。道德是自觉的制度,制度是强制的道德。因此,师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选在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机制和制度方面。
(1)制度导向机制
重点是建立三个层面的师德制度:一是指导性的制度。即建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道德规范等,明确教师应该如何履行师德义务以及怎样才能达到师德的要求。二是带有约束性的师德规范。如师德公约、师德倡议书、教书育人工作职责等,明确各级各类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三是政策性的制度。即表彰师德优秀的教师,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
(2)监督考核机制
一是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从源头上的预防。成立专门机构并与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专门制定、宣传、执行有关法规,监督检查种种腐败和道德失范行为,同时保证拓展监察渠道,做到执法必严。如:增加监管,采取多种形式的举报机制,在有关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上定期公布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3)优胜劣汰机制
一是强化教师工作中的政策导向,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内容和依据,真正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促进教师努力提高师德水平。二是师德建设应由“软”变“硬”,建立师德评估体系,将标准分解为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每年通过学校、教研室、教师、学生四级打分,经综合评价,记入教师教学档案,以此作为对教师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大惩处力度,废除教师职务终身制。制定实施“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的用人制度。对那些没有敬业精神,教育教学水平低下,人品低劣的教师,不管学历、职称多高,应坚决予以淘汰。将不合格教师,特别是缺乏教师职业道德者淘汰出教育部门,可以警诫不守师德者,使其改弦易辙,积极上进,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2、师德理想是师德建设的终极目标
对教师专业行为的最高要求是师德理想。这种师德理想体现了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即师德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师德理想体现着教育专业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给教师确立一个个人职业道德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激励着教师形成高尚的职业行为。美国的师德理想是要“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师德理想是“应该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以集体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为目标;将最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对于和平以及对于各民族、种族或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宽容和友谊所作的贡献上”。
(1)激发师德情感
爱与责任教育是师德教育的首要因素。因为爱,汶川地震中才会有无数教师为他们的学生顶起千斤巨石,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一道道生命的围墙。同样因为爱和责任的缺乏,才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发生,教师猥亵儿童、虐待儿童的事才会屡禁不止。师德情感是在师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师德情感是伴随师德内心体验而产生的,反过来又常常表现出以好恶的态度驱使人主动接受、追求、或拒绝、舍弃一定的思想准则和品德要求。可通过树立榜样来激发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在师德建设中,典型的示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要树立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师德高尚、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使广大师生学有榜样,行有标杆,以典型的力量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从而在学校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这是教师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发展需要去发现和培养典型,对先进典型实行奖励制度,让其体验到自尊感、荣誉感和幸福感,以激发广大教师对典型人物、事件向往追求和模仿践行。对于不道德的行为要敢于批评,让其体会到不安、内疚、忧虑和耻辱感。
(2)良好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要解决的问题,是要通过激励制度激发教师不仅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而且是以很高的热情和创新的精神来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精神激励包括:
1、用事业的发展激励人。师德教育工作只有贴近教师的思想实际才能真正具有实效。目前,教师最为关心的就是学校的发展前景、学科专业建设等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必须增强“渗透”意识,提高“结台”本领+师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业务之中,用事业的发展凝聚人。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重视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身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解决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
2、用进步的方向激励人。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是培养“四有”人才的生力军。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意识和教书育人的业务能力对于促进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改革.实现党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说,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师德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学校要注意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学校各级党组织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3、物质激励。物质激励重要的是要有力度,对受到学生广泛喜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要敢于重奖;对在师德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工资、目标奖励、住房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奖励。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使激励机制真正发挥激励功能。
师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一定不可掉以轻心,良好的师德教育制度,客观的评价方法,严格的监督,切实的奖惩机制,才能保障师德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二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024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倡导希望,划定基本底线,通过深入研究准则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文章从准则中的“六新”和出台的背景意义出发,提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师关注度,以及与各项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师行为准则;高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提灯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简称为《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提供了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法。全体教师应深刻领会师德师风内涵,将国家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六新”
第一,“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在新时代发布的,同时也是首次由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与该准则一起发布的还有另外两个准则(有关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准则),三个文件都强调了“新时代”,说明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国家强调的重点,是
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随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应的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赋予了教师师德师风不同的内涵,因此文件的名字强调了“新时代”,既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延续,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1]。第二,“新高度”:第一标准。文件将师德师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这个第一标准是直接与教育方针和教育法的规定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要探讨“为谁培养人”,“怎么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至关重要,将师德师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其是评价的第一标准,也就是在强调国家培养未来的接班人需要教师过硬的素质和德行。第三,“新精神”:依法依规。国家对于师德师风问题是零容忍,面对师德失范行为需要依法规进行处理。这也强调了师德失范行为不能在学校出现,一旦出现必须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也让师德失范行为有规可依。第四,“新要求”:底线。文件再次明确了底线的要求,也是对于社会上被重点关切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了回应,对高校教学中碰触底线的行为的界定着重进行了回应。第五,“新措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新措施中提到的除了大家熟悉的“一票否决”外还有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在过去如果出现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在一个学校受过处分后教师可能从这个学校离开再去别的学校就职,可能在别的学校还会出现师德师风问题,但是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后,这种情况就会避免,这一系统就是教师的电子档案,国家将教师管理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管理,把不符合教师队伍要求的教师清出教师队伍。第六,“新机制”。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校要落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要求各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上。高校的校长和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高校需要落实这个机制,如果不落实就会依据文件对第一责任人追责。
2《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出台的背景意义
首先,准则的出台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从来没有否认广大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广大教师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个别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的教师也是一直存在的。这类教师在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的时候,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破坏是非常大的,曾经出台过一些规范,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投入很多经费去宣传,但是在网络化时代,某些教师的违反师德的行为在网络上流传,可能足以让很多的工作和努力付诸于流水,所以个别教师的失德行为对全体教师或是学校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也是出台行为准则的背景和要求,总体来说,教师对于我们整个教育的作用效果是好的,我们更应该把那些个别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给教育带来破坏的失德教师分离出去。而这一点也是上层在做决策的时候和广大教师达成一致的地方。其次,新时代文化活动发生变化给教师队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果我们仅仅将教书理解成教知识的话,就面临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知识是可以存储的,可能从单纯的知识储备、机械的记忆上来讲,教师可能不如电脑。那为什么说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存在的今天,教师的作用还是不可取代的呢?这就涉及到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的理解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个德就是师德师风,正是教书过程中教师“德”的作用才真正使得培养学生达到了先成人后成才的目的。文件中也明确地说明了制定职业行为准则针对的是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文件的出台也体现了对于人民群众的需求的回应。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个案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建设,因此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的处理要求,因而出台了行为准则———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既告诉教师应该怎样做,也明确地告诉教师不能怎样做,也就是告诉了教师向前需要努力的方向,向后要注意的底线[2]。第三,教育部发布行为准则后,全国各地都在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本省的师德师风准则,高校也根据细则要求制定具体的内容。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制定非常具体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以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其实无论是教育部、省级还是学校制定的各项师德师风行为准则,都是让教师回归到对于教育本身的深刻认知。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在一起。全社会要尊重教师,师道尊严不是靠外界强加给教师的,是靠教师内心的自信,自律,自尊,自立而实现的,这一点不管是高校的管理者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共同认识的问题,意识到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重要性,才能够继续理解并把这个准则落实到教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入口到过程到最后的出口[3]。例如在教师招聘环节也必须贯彻落实好准则,守底线。拟招聘的教师如果有师德师风问题,高校要拒绝,上文中提到的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就为高校提供了辨别的渠道。同时,教师聘任合同中要明确师德失范
“一票否决”,为什么“一票否决”?“一票否决”为何意?———是教师一旦师德失范就不能够再得到更好的东西,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态度坚决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高校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目的。既然一切是为了学生,那么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处,撤销荣誉称号同时将奖金追回,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不得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3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高校要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扎实开展教师队伍作风建设工作,专题部署,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抓好学习和纪律教育,深入开展自检自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针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整改措施,整章建制,强化执行,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3.1明确主体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明确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要负起师德师风建设责任,明确工作机制后要做到层层把关,问责必严。文件中强调师德师风是衡量教师的第一标准,因此,对于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问责要严,学校的书记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现在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出说明,对学校的师德师风问题要学会自我诊断。“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如果出现师德师风问题,开始时忽视或不重视,不处理不汇报,那么可能会出现大事,所以对高校的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学校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分管校领导要向学校做出检讨,而且学校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督导下进行整改,主体责任还体现在出现问题后要
“治病”,将处理办法进行备案,这也是准则颁布后要去做的内容。高校的管理者权力可以下沉,其实责任也可下沉,将责任下沉到院系的行政负责人,让院系负责人负起师德师风直接领导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也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党政同责,那么如果教师出现问题,基础单位要向学校做出检讨,学校也要处理。这样只要出现问题,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院系层面,都会有问责的行为,这也是主体责任分层发挥作用的体现。对于教师而言,自身要加强师德修养,并且自觉遵守。学校层面把师德师风纳入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将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德立学。通过责任下沉形成教师个人、院系部、学校三级整顿梯度,教师通过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院系部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整改,学校针对各系部形成的自检自查总结制定校院的整体整改措施。通过动员大会使全校教师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教师作风整顿建设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教师队伍作风整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确保教师队伍作风整顿建设取得实效。3.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教师立德树人责任,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可出台《师德师风标准及考核办法》,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执教之本。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是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是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推动力,可从师德师风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等次确定、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同时为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准确评价全体教师的师德表现,督促教师自查互查,并为教师奖惩、职务评定及聘任、评选评优、后备干部选拔等提供依据,可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从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师德师风规范
(政治思想规范、业务工作规范、教书育人规范、为人师表规范)、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考核、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规定。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一票否决”就说明未来可期待的收益没有了,包括取消在评奖、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权利。处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时要秉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师德师风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依据程序进行,手续完备。3.3增强教师关注度,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能够延绵不断,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使学生明理,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让学生具备立足社会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识,更要引导学生先成长后成才,为何先成长后成才?只有学生成长了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成长的路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得好学生成长得好,加之学识会成为有益社会建设的人才,相反,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让学生误入歧途,即使学生掌握了很好的学识,那也只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生的成长比成才更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占有很重要的份量,教师以健全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为师的真情实感去唤醒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教育使人精神充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为这样不可取代的作用,才更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优秀的教师作为充实学校的力量,做学生的“提灯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将师德师风失范的教师拒之门外,还教育净土。在此前提下,就需要增强教师对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度,可通过学校大会、部门大会、文件学习等渠道宣传,高校教师往往不太关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问题,认为这是学校层面应该考虑的,学校应该承担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毋庸置疑,但是教师同样需要关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尤其要关注学校要做什么事情、相应的规定是什么,高校加大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对教师既要正向引导,又要规定禁止的行为,时刻为教师敲响“警钟”,如果有教师不顾国家要求、学校规定触犯了师德师风的底线,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3.4师德师风建设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在增强学术能力的同时又践行师德师风,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4];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师德师风建设与面向全员相结合,教育活动面向全校每一位教职工,确保人人参与,人人重视,人人知规,人人守责,做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正面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广大教师的人文关怀,以教师为本开展工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安心教学,以身作则,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光荣感,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查找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弱化问题、不降低师德师风建设质量,增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同时发挥群体作用,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并利用各种表彰活动表彰先进,同时再次强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使全体教师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发扬民主相结合,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竭尽全力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引领教师争先创优,形成良好氛围,用学校文化的“润物”作用感染每位教师,并使教学自觉践行;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坚持从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来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形成浓厚的师德建设氛围。可收看《师德启示录》等师德教育记录片,把师德建设与学习先进模仿人物结合起来,将省级或国家级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进行宣传,并放置宣传栏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典型的榜样和师范作用,推进高校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同时,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实效;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提升服务意识相结合,在服务意识上,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的重要转换,变“教育者”为“服务者”[5]。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教育,同时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4结语
长期以来,在加强教师队伍作风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到了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也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身心健康,能够胜任课程改革的优良教师队伍,但高校也应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还需要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来抓,正视解决各种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篇:加强农村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因素。如果教师的道德水平不高甚至低下,那么即使业务水平再高再强,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有才无德。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及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小部分教师的师德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和纠正,这股暗流有可能会对整个教师队伍造成不小的冲击和破坏。
一、现状调查
(一)、信仰缺失,职业倦怠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教师曾经追求的理想信念也受到了冲击,小部分教师思想颓废,对选择教师职业感到无奈,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有的长期不更换教学讲义,不改进教学方法,不了解学生需求;有的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接听电话、上课吸烟或者随意调课;有的上班时间在办公室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对学生不闻不问,对学生提问也不予作答;甚至有的教师还聚众赌博或工作时间酗酒。这些现象在学生、家长及教师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育人意识淡薄
相当多的农村教师在教育学生上缺乏主人翁意识,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上好课,学校管理工作是校长或领导的职责,学生思想和纪律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和政教处的事,与自己无关。对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作弊等现象见怪不怪、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有的教师即使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不舒服,也毫无反应,学生无故缺席,也不闻不问;学生找老师解疑,也是敷衍搪塞;在学生的道德建设上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管理仅局限于开班会,训诫甚至体罚学生;更有部分教师“严于律人,宽以待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自己却上课抽烟,乱扔烟蒂,随意迟到早退。
(三)、功利主义严重
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老师奉献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纪律观念淡薄,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当作一种副业,而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活动,无心钻研业务;有的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种补习班,乱收费;有的强行向学生推销参考资料、书籍试卷、教学用具等,赚取高额回扣;有的利用班主任的身份向家长强行索取财物,接受吃请等等。
二、原因分析
(一)、学校福利待遇低下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加上农村尊师重教的-1-
社会风气不浓厚,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使得优秀教师的流失情况极为严重。同时农村中小学生择校、辍学、厌学现象严重,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使得老师从教的热情也遭受严重挫折。
(二)、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从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大部分学校都采用刚性管理,制定各种制度强行约束、限制、监督教师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教师则把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对立面,简单地把自己当成打工者和任务执行者。这种管理方式很容易使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在制度的落实上也是举步维艰。首先,教师对学校管理制度存有抵触情绪,认为是形式主义,因此常常消极应付。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落实的效果越来越差,而且常随监督力度的变化而起伏,甚至管理者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存在执行疲劳,虎头蛇尾或草草收兵。
另外,有些学校各科室间也缺少整体观念,对其他科室的工作不予配合,推委扯皮或者多头管理,使得学校教职员工无所适从,对学校管理层逐渐丧失信心,最终导致教师无心教学,引起师德滑坡。
(三)、教师工作压力较大
在农村,教师超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粗略计算,老师实际工作时间平均每天在十四个上时以上,其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的标准,而且工资与付出并不对等。这无疑给广大老师带来了许多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
现在学生不好管,一方面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以及家长的期盼与关注;另一方面一些智力低下、心理异常的学生,家长根本不愿意也没条件送进特教学校,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辅导老师更是凤毛麟角。一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领导、学生、家长、社会的压力接踵而来,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是教师们无法承受的。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老师们都感觉到了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然而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是僧多粥少。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不曾参加学习进修的现象非常普遍。教育教学工作完全依靠以前的知识基础,普遍感到思维和精力的不适应,工作压力也就随之加大。
还有,老师们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评价、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的压力等等。林林总总的身心压力使老师们不堪重荷。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期间曾说:“因为工作压力过重,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三、对策研究
(一)、完善教师流动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表明:适度的流动可以使教师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定位自身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产生正向预期,从而使其教育激情从一个生命周期走向另一个生命周期。当教师对环境失去了兴趣,促进其流动就有一定的必要性。笔者曾长期在农村任教,发现有许多老师长期在一个学校里工作,不曾流动过,有的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些老师中很多人对工作都缺乏激情,而这正是一些教师师德滑坡的原因。一直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教师从教育系统内部流向外部,高学历、高职称的数学、外语等学科的中青年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而忽视了其余教师在教育领域内也需要合理的、有效的、规范的流动。
日本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已实行40多年,凡在一校连续任教10年以上以及新任教师连续任教6年以上都必须进行调整、交流。这为均衡学校之间的发展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和工作热情起了很大作用。
(二)、加强民主监督,科学运用学生评教手段
科学运用学生评价教师的方法,加强民主监督,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规范教师的言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和教学过程的亲历者,教育者需要倾听来自他们的声音;从教师管理的角度看,学生评教可以使学校管理层获得真实而全面的信息作为评价教师最直接的依据,有利于作出更合理、更全面的考核评价;从师生关系的改进看,学生评教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教学中的民主意识,从制度上保障学生与教师人格平等的地位,交给学生民主监督的权力;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评教可以使教师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倾听学生对教育教学的需要,严谨自己的言行,提升师德师风水平,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教师为本,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人本管理乃学校的管理之本,大部分学校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然而也仅仅局限于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学校领导层首先要为教师营造民主平等的工作环境,其次要关心教师的精神需求,第三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创造性,真正做到相信、尊重、理解教师,给予老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学校的每一个老师都激发起主人翁意识。
(四)、合理奖惩,提高农村优秀教师奖励面
很明显,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队伍不可能与城镇中小学和私立学校同日而语。师德师风低下的农村中小学必然不会被家长所接受,在竞争中迟早会被挤掉。农村中小学应当树立危机忧患意识,引入竞争机制,打破铁饭碗,实行能者上,庸者让,失者下。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个别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要坚决给予惩处直至勒令离开教师队伍。
同时要大幅度提升农村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的比例,特别是要对农村一线教师进行倾斜。只有这样,才会让农村教师有想头,有奔头,工作有劲头,严格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参考文献:
[1] 魏振波学生评教研究综述《教学与管理》2024(8)
[2] 蔡景华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教育艺术》2024(3)
第四篇:师德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师德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淮南五中 汪昌池
决定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一名教师素质的两大要素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和师能培训,通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科学高效的开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办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是要通过外部环境,特别是学校的督促、引导,以及教师自身内在动力驱使实现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教师内心的自觉和自醒,是其道德修养和专业成长的关键。道德修养和专业成长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中,道德修养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因为,一个有着崇高职业道德的教师一定会懂得,要想把本职工作做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本领,也自然会主动自觉地参加技能培训,进行经验积累,努力实现专业发展。因此说,学校管理工作中,师德建设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当前师德的现状
在当今的教育界,应该说绝大多数教师是能够安心教育工作,并完成教学任务的。大多数同志能够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做好本职工作的愿望。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存在的师德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某些方面、某些教师个体身上甚至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比如,教师中“应试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重教书轻育人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取得了高级职称以后就自我满足了,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对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同事缺乏互助合作精神,对学生家长缺乏诚心和理解,使得教师的形象普遍不高;部分教师功利思想十分严重,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一些年轻教师,干工作怕苦怕累,未做事先谈条件、谈报酬,全然没有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做事得过且过,完成基本任务就自我满足了,从来没有追求完美的思想,对自己从来不能高标准,严要求,对学生要么不管不问,要么就是体罚辱骂,简单粗暴;一些教师不安心教学工作,热衷于交朋友、处关系,吃吃喝喝,上课马马虎虎,下课忙忙碌碌,平时不看书学习,离开教参教辅就上不了课,知识陈旧,方法老化,教学效果差。以上问题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更有少数教师,利欲熏心,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公然向家长索要财物,或者是上课留一手,下课搞收费补课,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可以说,当前的师德水准总体来说是不高的,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
二、师德建设的要求和目标
湖州师院王荣德教授在其所著的《教师道德教育论》一书中,把教师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分为“一般”和“较高”两个层次,他认为,教师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目标包括安心本职工作,关心学生成长,自觉遵纪守法和能够教书育人等;而较高要求和目标是敬业奉献,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由此可见,学校的师德建设,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明确底线,要让所有教师都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这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和主阵地。教师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包括:必须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法律,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地主教育法规、《八项禁令》;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其次是要提出更高层次上的师德要求,努力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一是要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忠诚和终身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要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使教师把自身的职业与国家的宏伟事业、与民族的发展、与学生的未来结合起来;三是要培养教师为干好教育事业而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技能的主观意愿;四要培养教师团结合作的精神,真诚待人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师德教育的过程就是要在全面落实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逐步提出更高要求,实现师德的升华,最终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师德教育实践
在师德教育实践中,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在我们淮南五中,往往是通过组织政治学习、辅导报告、专家讲座、法规测试、在办公室张贴有关条文等,组织教师学习法规,学习规范,让教师明确要求,按规矩办事;其次是通过制度约束,规范教师行为。学校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晋职以及津贴发放直接挂钩,督促教师规范自身行为;第三是榜样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是组织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影响和感化教师,另一方面是利用教师大会表扬本校优秀教师,育正气,树新风,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和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四是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大讨论活动,师德讲座,师德案例报告会;搞师德问卷调查,召开师德座谈会,并及时将学生、学生家长、其他教师的意见反馈给有关人员或全体教师,让大家了解情况,认识不足,及时纠正错误倾向,等等。五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关心教职工的冷暖,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广大教师真切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享受到学校发展给大家带来的实惠,从而让教师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安心工作。
特别是以下活动或措施我们认为效果较好:我们组织的师德大讨论活动,大家共同喊出的“五中发展,我的责任”、“向废课宣战,向废题宣战”、“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等口号,正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请德育专家张国宏教授给全体教师做辅导报告,组织观看魏书生介绍班主任工作报告录像,组织读书月活动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学习先进经验收到了较好效果;组织师德案例报告会,让每个班主任交流经验,反思工作,取长补短,非常有益;每学期开学大会、结束大会、学期中途的一些重要时间段,由校长亲自做报告,全面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好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学校职能部门利用每周政治学习的机会及时分析教学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起到了防微杜渐的效果。通过落实制度,加强管理,规范了教师行为;通过讨论、学习、反思、宣传、榜样示范等等举措,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让老师们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教师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师德的升华提供动力,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师德建设的几点认识与感悟
认识与感悟一:要站在教师的立场去看师德建设。学校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要考虑教师的感受,要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和所需,并尽可能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
广大教师也都是普普通通的群体,工作更主要的是为了生活。让大家的工作、生活条件好一点,福利待遇高一点,活得更体面一点,更有尊严一点,他们对学校的感情就会更深一点,他们的工作热情自然会高一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抓师德建设,绝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一定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大家休戚相关,而且学校的发展又必须要大家共同努力。学校靠我发展,我靠学校生活。所以关心职工生活,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当然,师德教育中大道理小道理都是要讲的,像“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是关系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大事”,这样的道理虽然很大,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空洞的,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考虑这些问题,那么指望谁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所以师德教育应该是立足于教师的实际,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认识与感悟二:转变教师的观念更有利于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过去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春蚕,用自己一生的劳作为别人换取幸福,这种比喻好像教师都是在为人作嫁一样;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样比喻把教育看成单向受益的过程,只反映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却不能反映教学相长的规律,也是有失偏颇的。真正成功的教育者,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自然而然会成就自己。古代孔夫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成就了一大批学生,但谁也没有他自己成就伟大。近代的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教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又成了社会建设的骨干和精英,但谁能说老师们只是成就了别人呢,这些学生不正是他们事业上的成就吗?教师的事业就是教书育人,其工作成果就是由被培养出来的学生来体现的,照亮别人却不一定要燃烧掉自己。教育者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之所以要让教师进行这样的理念转变是因为,当教师不要总认为自己在做牺牲,做奉献,同样是在做事业,而且是天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事业。心摆正了,气顺了,工作的目标会更明,劲头会更足,事业也更易成功。
认识与感悟三:师德的核心是爱心,同样,师德建设也应该从关爱教师开始。
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现在方方面面。有人说,教师要有“八心”。即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诚心、事业心、责任心、同情心。但归根到底是要有爱心。所以说,师德的核心是爱,从爱出发,以爱为归宿。要让广大教师真正爱学生,爱教育事业,首先必须在学校营造一个团结互助,相互关爱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职工本人或家属生病了领导及时去看望慰问;教职工家庭有婚丧嫁娶领导及时看望慰问;教职工家庭遇到孩子上学、就业或其它急难之事,学校积极主动帮助想办法解决;春节、元旦,给每个职工发一条短信祝贺新年;教职工生日送一盒蛋糕或一束鲜花,等等,这些细微的举措会给教职工带来阵阵暖意。学校要通过各种措施让教职工感受学校的关爱和温暖。学校给教职工的关爱会自觉不自觉地从教职工身上传递给学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缓解了教职工的工作压力,愉悦了精神,又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构建一个团结合作,平等和谐,充满爱意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个职工心情舒畅,愉快地工作,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最有效的举措。
如何发挥校长在学校师德建设中的
引领作用
淮南四中
谢竹苗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理论叫做“破窗效应”。这一理论认为: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人们根据这一理论,进一步实验证明,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只有引领教师为师德建设营造一种“很干净”的环境,才能保证全体教师师德水平不断提高。据此,我认为,校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其引领作用:
一、用“人本”的思想管理教师
从事教育行业,可以说工作态度决定成败,不同的态度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也会造就不同的教育人生。在目前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注重制定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现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持久化固然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把“人本思想”贯穿于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校长在管理中力求做到善于倾听、充分尊重、充分民主。加强与教师、学生、家长的直接沟通与交流,经常深入到课堂、教师办公室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对话,从而不断地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引导教师体味成功幸福的感觉;不断地帮助他们获得职业尊严。职业的幸福、尊严感是实现师德自律和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用“人师”的思想凝聚人心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身体力行倡导变“好为人师”为“敢为人师”、“善为人师”。如果说“敢为人师”能体现自己的专业素养,那么“善为人师”则以高尚师德为核心。为此,在日常工作中,校长首先从师德教育入手,抓教师的思想素质建设。
一提到师德,许多人总觉得是一个很空洞的概念,好像与自己离得很远。其实,师德很具体,它就是一个教师的人格,是一个教师在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的姿态和修养。师德就表现在日常校园教育教学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上:光线明了,随手把教室的电灯关掉;水笼头松动了,随手拧上;看到校园里的字纸,及时捡起;发现学生跌倒了,赶快伸出援助的手……这就是师德,这就是爱岗敬业。校长在日常的巡视检查中,如果能带头做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为师生做出榜样,相信其他教师都能效而仿之,严以自律,时时处处检点自己,那么在维护了集体的的同时,也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维护了师表形象,日久天长,我们的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就会象春风化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培养他们健全人格、高尚情操、远大理想的丰沃的土壤。
三、用“人文”的思想塑品位校园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它是学校师生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生活的所有活动,由内而外生成的物质资源环境和精神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师德的载体和外显形式。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使人充分感知、感动和理解。它一方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更新校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怡情益智的作用。为营造品位学校物质文化氛围,我们十分注重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经常保持校园环境整洁、道路畅通,活动场所干净有序。对校园的每个可树可草的角落都进行了绿化,尽可能使整个校园形成小巧精致的风格,洋溢高雅和谐的气息。
在注重营造学校物质文化氛围的同时,注重校园制度文化的营造。为培养和锻炼教师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多年来,学校逐步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或文化建设模式,从学校领导的行政值班制度,到学生的班级值周制度;从面向全校学生的“五不准”制度,到针对住宿生管理规程……。无不体现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无不渗透着管理者的努力与探索,无不成为推进师德水平提升的助推器。
通过塑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让每个教师一走进校园就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愉悦感,同时也会产生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庄严感,不知不觉中,其仪容仪表、言行举止也会显得更高雅庄重,也更能够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地熏染作用。
叶圣陶先生把教育比喻成“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靠的是风调雨顺,精耕细作。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风雨;管理者的一举一动,就是滋润教师心灵的风雨,只有做到”春风风人,春雨雨人“,我们才能在教育和管理中获得满意的收成,才能长久地保持高尚的师德水平,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第五篇:新时期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全面开展,新观念、新理论已成为教师教学的指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在课堂内外成为主流,教学过程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此,新时期对我国幼儿传统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素质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消极怠工;对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缺乏探索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管教书本知识,不管学生品行;只管课堂讲课,不管学生反应。[1]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家长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一、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道德行为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因为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包括日常言传身教的一切行为。幼儿教师的言行必须高度自律,即使细微之处也应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
培养人才是个系统工程,是综合性劳动的成果,不是哪个教师的个人功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努力。出了人才,没有劳动成果的独享性,不可能像出本书那样有个人的版权,能获得直接的经济实惠。[2]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加强幼儿师德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
教师的道德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一个人的政治倾向决定了一个人的道德倾向。但是一个普通人的道德与政治选择可以具有个人化的特征,而教师不同,教师的道德与政治倾向往往影响到一个群体。教师道德的这种特殊性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教师应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等基本道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在实施教育中以教师的独特影响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人类的伟大事业奋斗的信念,而不仅仅是一己之私的个人奋斗。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的道德是不可靠的,这一点对教师非常重要。
二、新时期幼儿教师师德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幼儿教师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师德缺失。幼儿教师的师德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幼儿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工作敷衍塞责。部分教师面对繁重的教育工作,不安心本职,平时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愿意改进教法;工作上总是得过且过,只顾自己完成任务,甚至随意停课、调课,课外时间上网聊天、赌博、做生意等;对学生缺乏包容,缺乏爱心和耐心。
第二,部分幼儿教师“以教谋私”。一些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不择手段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向学生乱收费或强迫学生购买资料及其他物品,经常接受学生家长宴请,甚至“启发”在读学生家长宴请或赠送礼品和“红包”。[3]
第三,部分幼儿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在仪表上有的教师服饰不得体,过于注重打扮,追求时尚,误导学生追求时髦;在语言上,部分教师语言不文明,批评学生粗话连篇,甚至辱骂学生;在行为上,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吸烟、使用移动电话,课外甚至出现赌博、斗殴、酗酒等不良行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三、新形势下幼儿师德建设的途径探析
1、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
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对幼儿师德高尚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如设立“师德标兵奖”、“教书育人奖”等,对有突出贡献的幼儿教师给予重奖,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争当先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要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他们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2、开展多方位、多形式的教育
要运用《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关规定,对广大幼儿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强法规意识,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教师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教师,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师,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教师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高度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教学之中。在教育上,要淡化名利思想,强化献身精神,淡化个人主义思想,强化公德观念,要努力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教学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意识。
3、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幼儿师德建设
首先,要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认真抓好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和贯彻。让幼儿教师从思想上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与社会公德融为一体,把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与教书育人贯穿始终。[4]其次,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师德规范和岗位职责。要经常对照师德规范和有关规定,开展正常化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第三,加大师德量化考核力度。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师德量化考核细则,完善考评机制,把师德建设与择优上岗、评聘职务,评选先进等挂起钩来,对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师德不佳又屡教不改者,让其
下岗或待岗,以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全面接触,相互作用的劳动,是一种“做人”与“育人”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劳动。徐特立有句名言:“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特别是当代,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更应培养能够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人才。[5]教师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前世界发展的前沿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用自身完美的行为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教育信念、自重的人格品行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走在“以德治国”的前列,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的培养和升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高尚的师德,既需要教师接受师德规范的约束,更需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锤炼和陶冶。做好教师工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锲而不舍地抓好这一工作,那么,再创教育新辉煌一定能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江文.提高师德应重视个体发展——东莞市小学教师师德素质调查研究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24(1)
[2]阎光亮.论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24(7)
[3]曹晓军.试析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4(1)
[4]江泽民.2024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4-1-11
[5]尹光浩、关爱学.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7)
作者简介:姓名:杨雪梅、性别:女、学历:本科、幼教一级、职务:行政助理、详细地址:广东东莞市长安镇厦岗幼儿园;邮编:523873;联系电话:137 1213 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