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档案资料二号文库
- 2024学年档案资料二号文库
- 部队通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大学生暑期支教心得二号文库
- 班干部职责范畴二号文库
- 班主任工作总结(秦景亮)二号文库
-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二号文库
- 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反思二号文库
- 贡献奖二号文库
- 情系山村 放飞希望(合集5篇)二号文库
- 学校工会办职位竞职演讲稿(teniu推荐)二号文库
- 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二号文库
- 2024学年第一学期体育组课题研究总结二号文库
- 18年市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共五则)二号文库
- 明晓幼儿园管理系统二号文库
- 汉办志愿者面试题目二号文库
- 郑晔心理班主任工作总结(大全)二号文库
- 体育教学期末工作总结(范文)二号文库
- 协会年会主持词二号文库
- 曹县聋哑学校教师家访活动实施方案二号文库
- 团委10年春工作计划二号文库
- 中考阅读理解解析.二号文库
- 2024年辽宁省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详解:教育观模拟试题二号文库
- 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二号文库
- 中秋节搞笑短信(范例)(推荐阅读)二号文库
- 大班段教研活动记录(三)二号文库
- 中班上学期个人总结(小编整理)二号文库
- 电化教育会议校长发言稿二号文库
- 纳古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第一篇:谈小学音乐课中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音乐课中最有成效的教学方
法
谈小学音乐课中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学校 刘丽雪
走过了16年的音乐教学之路,在音乐课上使用过很多的教学方法,但我总认为生动特别的音乐图谱教学法最好。
所谓图谱,是指利用一些特别的图形、线条、图像、记号和文字这些方法记谱,不表示一个具体音,而是表示构成音乐的旋律的高低或动机。教学中运用图谱,可以揭示作品的审美要素——旋律、节奏等,将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我们将这种运用图谱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之为图谱
教学法。其主要呈现形式:一是以曲线及点表现连奏与断奏和乐曲的旋律走向;二是以打击乐器图形来呈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和节奏型;三是以形象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及情绪发展变化;四是以图形、色彩和数字来呈现乐曲的结构;五是以色彩对比来表现乐曲情绪。
在教学生欣赏世界名曲时,孩子总是听不明白,感受不到乐曲的美与意境。这个时候我总是用各种线条勾勒出乐曲的旋律走向,当孩子们看到紧凑的线条时,知道此事乐曲进入快节奏旋律,当看到线条变成大海波浪时,知道乐曲进入舒缓旋律。教学中常用的图谱有旋律谱和节奏谱。旋律谱主要分两种:①粗线条图谱—力求通过一条带有方向性的图形、曲线或点,展示旋律走向;②细线条图谱依据原有谱例,较精确地表现旋律的高低走势、节拍、节奏、小节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跨越识谱障碍,降低学唱难度,辅助歌曲演唱。
一、图谱在学唱歌曲中的帮助
斯特拉文斯基说过:“音乐必须被看见,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呼吸。”在歌曲的学唱中,图谱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建立学生的音高概念,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在学习歌曲《采山》的时候,我采用旋律图谱,更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每个音的不同音高。由于学生在识唱歌谱的时候,有了视觉上的帮助,他们对旋律音高的走向有了准确、清晰的认识,所以他们就比用简单的简谱或五线谱识谱唱得更好、更流畅。另外,图谱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基本的音高,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例如:在学唱歌曲《柳树姑娘》的时候,采用边唱边画出一棵柳树的图谱形式,旋律优美的时候画成柳枝,低声部的“啦啦啦”应该唱得比较活泼点,就画成画成柳枝上的嫩芽;到“洗洗干净,多么漂亮”的时候,画上河里的水……当歌曲唱完的时候,一副河边垂柳的画面就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深深的
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中。当他们再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柔柔的感觉无须多说就已经在孩子们的歌声中了。图谱式音乐教学,是以每一乐句或每一个字为单位,用相应的图片、形象、符号按歌词进行组合,通过视觉符号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歌曲内容,让学生能看着图谱就会直接唱出每一乐句,清楚一首歌曲的乐句划分。在低年段教学中如歌曲《云》的歌唱活动中,我采用了象征性符号来代替歌词。例如,第一段:“白云白,蓝天蓝,好像海里飘帆船,帆船,帆船,装的什么走的这样慢”其中“白云白”一词用一片云朵代替,“蓝天蓝”为蓝色条块,“海里”画了一段波浪线,“帆船”用三角形加一横表示,“装的什么”用问号替换。在猜猜说说的过程中,学生很快明白了符号所代表的意思,根据画面猜测图意能力的良好渗透。此时在给学生学唱歌曲,学生是有目的地学习歌曲,因为图谱让学生与音乐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他们会为自己听出了、记住了很多歌词而感
到高兴。直观图片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快地理解歌词,同时也让学生对歌词保持了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二、图谱在欣赏教学中的帮助
音乐欣赏教学中聆听是必要教学环节,但是在“听”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脑子“开小差”,教师很难让学生做到人到心到。但是,如果在欣赏《野蜂飞舞》的时候,教师采用听音乐画蜜蜂乱飞的画面,学生就会立刻被形象的图画所深深吸引。他们会一边聆听,一边饶有兴趣的画图谱,其专注的程度是纯“听”状态下不可能做到的。又如《生活中的声音》,教师可以设计几幅音乐形象独特的风雨、雷电、波涛汹涌的大海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挑选出几幅与音乐相配合的图,然后再鼓励他们边听音乐边模仿音乐中声音的动作。这样,他们会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表演欲望,以及自发的、儿童天生的音乐表现力。我认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只需搭个桥,引导孩子们走进音乐里面即可。
可见,图谱能引导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使他们的表演与音乐相和谐。设计些适合音乐、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动作手段,把学生引进音乐中去感受,通过动作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他们听没听到,听到多少,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更好、更充分地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的情绪。
三、图谱在节奏训练中的帮助
在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本身最好还是被看成一种延伸的手势,一种由身体所执行运动和方向。单纯的节奏训练是一项非常枯燥的活动。然而,在一年级的节奏训练中我先采用“跑跑—走—跑跑—走”这样的图谱,再让学生用八分音符来代替“跑跑”,用四分音符来代替“走”。这样的训练,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在很开心的“跑”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把学生的生活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很好地掌握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再如,听教师的琴声“走”(一拍节奏)、“跑”(半拍
节奏)。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个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要与琴声相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琴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以配上图谱标记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低年段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学习都从兴趣出发,将乏味的节奏谱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现,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易于理解。如用一个西瓜表示一拍,半个西瓜表示半拍,学生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图形谱的特异功能是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打击乐的配器布局。在打击乐《鸭子拌嘴》的图谱制作中,就尝试用竹子表示双响筒,红领巾表示三角铁,连在一起的桔子表示碰铃,拨浪鼓表示摇铃。刚出示图谱学生就有很高的兴趣,很快就掌握了节奏。可见,图谱的具体形象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掌握节奏、了解整首乐曲的节奏安排有明显的提示作用。图形谱的利用可以自然降低教师
对学生学习的干预程度,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图谱的使用还有利于化解节奏训练的难度。例如,在完成节奏卡农的时候,单纯的“哒—哒—哒—哒”和“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这样的节奏训练,很难很快的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采用了“火车开来”的情景活动后,把原来的节奏卡农改成了图谱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念着节奏,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节奏游戏中,自然的完成了难度较高的节奏卡农,同时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表演的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锻炼。
音乐课堂不应该仅仅是听觉的感知活动,而应是多种感知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音乐图谱法的正确运用,对于学生音乐的感知活动起到了支持和强化的作用。运用图谱把音乐课堂寓于愉快 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得,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谱,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真正的充分发挥图谱在音乐活动中的有效作用。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谈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谈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自于对老师的喜欢。所以,老师平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下课时,学生几乎与我没有什么距离,跟我拉手,跟我撘肩,跟我说知心话;上课时,学生比较尊重我,也比较喜欢听我讲课。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我喜欢每一个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们,爱他们。因此,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学习语文就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兴趣有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渐渐地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后劲力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功效体现。尤其是在本期,小学和这个衔接时期更应该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
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的习惯。
1.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己解决生字、新词。
2.阅读时自己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
3.有敢于答问,大胆质疑、辨疑的习惯。
4.讨论时有听取同学的意见,判断是非,如对的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5.鼓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我班学生有这样
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地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老师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轻松。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读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深知落实好一个“读”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会收到背诵和积累知识的效果。一直以来,我都坚持利用安排的早读课时间。我的早读课,我会早早的来到教室,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学习伙伴互相听写昨天所教的生字、生词或是古诗、日积月累,生字、古诗、日积月累要求自己默写,默写生字时,要写拼音、生字、组书中的词,书中的生词要求互相听写,两人听写完后,互相批改。如有错,再把错的抄写三面,然后再把错的默写一面,做到字、词、古诗、日积月累人人过关。第二件事,要求学生读记本单元该背的内容。第三件事,预习今天要上的新课,主要是把新课读熟。陪随学生晨读,师生共同践行古人的教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慢慢地感受到语文内涵丰富、外延广阔、魅力无穷,对他们升入中学以后学习语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明显体现于学生素质是否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高毕业成绩的关键。处理复习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则在字、词、句、段、篇都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锤炼和掌握。应依据教材结构分章节对学生进行归类复习,每一个知识有它的特点及规律,老师必须把握,对学生要讲清、讲透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讲练结合、举一反三。切记应付了事,完成任务。在同学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迁移运用的培养,在阅读和写作中巩固、运用。在做一些复习题以后,老师不能一味的在黑板上讲,这样会劳而无功、枯燥无味。历届毕业班,学生做的复习题,我几乎没有对改过,都是让小组合作对改,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举手示意,老师立刻帮助解决。因为争论中解决了的问题,学生记忆深刻,而且学习起来不感到疲乏。
五、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对作文选材的把握是学生下笔时的难点,作文布局的不合理和文笔的低劣是中高年级年级学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关卡。每写一次作文,老师要精心指导,教会学生审题、选材、构思、修改,多读例文。教学一次作文,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写好一次作文,不能布置学生回家完成,只能在课堂上完成。评改作文小组解决,由组长牵头,大家一起找错别字,找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找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看开头和结尾写得好不好。如何修改,大家说了算。这样的批改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第三篇:小学识字教学方法谈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而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3、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4、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5、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6、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7、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二、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学生的兴趣有了,还得把生字正确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字词呢,我归纳了如下方法:
1、易生为师法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并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规律法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苏教版小语教材的2500个常用字中,形声字就占了2100个,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
3、形象记忆法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介绍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先生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从那以后,学生没犯过此类错误,并且也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4、复习巩固法
学生的禀赋各不相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只需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不过当时学得再好,时间一长,如果不去再现的话,也会逐渐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行过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复习便显得至关重要。复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抄、默,在熟读的基础上做到正确地抄写并默出来。当然死抄是不行的,而许多学生却偏偏喜欢这样做。因此教师得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比如说要抄三遍,第一遍可以读着抄,第二遍则可以默写,然后检查一下正误再默第三遍。实践证明,许多原来死抄的学生改用这种方法后,在默写字词时,准确率提高了许多。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郝玉平
2024年7月
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
梁亦芳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起“明理识字”的观念,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不仅能切实提高识字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理识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分析明理法。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就必须对每个生字认真研究分析,以字理为中心,体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性。如教“跟从”的“从”字,教师只须用简笔画,勾勒出一个人跟在一个人的后面,学生即可理解“从”字的意思,并从图上观察到“从”字的写法,进而促进对“从”字的音、形、义的理解。这种明理识字,是有意识地识记,自然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演绎明理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直观演绎方法和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山”字时,可展示“群山图”,表现出“山”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再观察“山”字各部分的构成,这就是析形。如此形义结合,达到明理效应。
比较明理法。通过对若干音同而义形不同的字的比较,使学生理解生字的形义。如教“燕、艳、咽、焰、砚”等同音字时,对“燕”字重点分析,先展示“燕”字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对照“燕”字比较,就不难理解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显而易见,这个“燕”字,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口吞食物的“咽”,火焰的“焰”等绝不会混淆。这种比较明理,当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推理明理法。现行教材中,识字教学的安排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本里虽然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符号形成。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因此教好象形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容易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容易探索出规律。如先教“女”和“马”,再教“妈”;先教“木”,再教“林、森”;先教“人”,再教“从、众”„„就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
迁移明理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用它们表义时,多与基本义有关,如“爪、采、爬”。从而掌握识字规律,解决汉字同音多、形异多等识字难的问题。如教“泡、刨、咆、炮、跑”“摸、漠、墓、慕”,等只须教好基本字:“包”“莫”,再从偏旁上理解字义即可。
字谜明理法。教师根据一些字的形、义特点,编字谜让学生猜想分析,童趣浓,符合儿童的心理,同时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像、分析、推理能力。如“二姑娘──姿”“半导体──付”“重逢──观”“二月平──朋”“木质门──闲”“要虚心──七”。再如“上小下大是‘尖’”“座位不正就是‘歪’”“独生一口是‘星’字”„„带韵味的字谜琅琅上口,学生兴趣更浓,收效更佳。
游戏明理法。根据人类的记忆规律,识记过去的事物,会产生遗忘的现象。我们采取多种游戏活动,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让他们既动脑,又动口、动手,以加深印象。如每人制作一个带虚线“田”字格的识字卡,用来辨认生字,供相邻座位学生互相检查。又如每人自制常见的偏旁和独体字的“识字卡”,在活动课、早读课时间,组织小组开展“拼字”游戏。这样练习量大,趣味性浓,竞争意识强,效果很好。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大约有二三十种之多。其中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和汉字标音识字等,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和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四结合识字”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效果较好的、影响较大的识字教学方法。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始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化大革命”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法是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读写”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特点是:(1)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最常用汉字,以便学生及早阅读。(2)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基本字),以“基本字带字”作为基本识字方法。坚持“形音义统一、字词句联系、认读写结合和记比说兼用”。所谓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基本字带字”,就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引导学生利用熟字记生字,使学生在掌握汉字字形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汉字形音义的统一联系。(3)吸收先识字后读书、看图识字、在阅读中巩固和扩大识字等传统识字教学经验,组织学生掌握汉字规律,自学生字。实践表明,采用集中识字方法教学,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24个以上。
二、随课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这是1958年由江苏南京师大附小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特征,注重音叉联系的识字教学流派。分散识字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分散识字从改革识字和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它还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分散识字有以下几种具体的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字学词。
三、注音识字
注音识字法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组成部分,由黑龙江语委组织实施,1982年在佳木斯第三小学、拜泉县育英小学和讷河市实验小学开始首轮实验。
注音识字旨在发展儿童语言,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解决识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也就是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字于读写之中为原则,在学生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注音识字把“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与“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结合起来。
四、韵语识字
1987年,由辽宁省东港市姜兆臣老师开始韵语识字实验。韵语识字根据快速记忆原理,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主张“三先三后”的识字原则,即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和先形象后抽象。
韵语识字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先识1000个最常见的高频字,以利学生尽早阅读。(2)充分发挥字音和字义场的优势效应,把常用字组成常用词,再用这些常用词围绕着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节,编成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韵文,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语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常用汉字编成集中精炼的“意义块”,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从而使一年级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在一年内熟练识读2500个常用字。(3)课文尽量避免重复字的出现,力图以最小的篇幅囊括所有的生字,突出意义组块、整体输入、先整体后部分的特点,成批识字。(4)不要求“四会”一步到位,以先认读为主,解决尽早阅读的问题,在大量阅读中逐步达到识字会讲、会用、会写的要求。(5)采用韵语的形式学习汉语拼音,并发挥其“注音”功能,帮助学生阅读汉字读物,在阅读中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为学生的作文打好基础。
五、字族文识字
字族文识字是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于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型并开始实验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该法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经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作“字族”,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作“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例如,在以“青”为母体字的一族字中,选出常用字“菁、清、请、情、晴、睛”,编成这样的字族文(顺口溜):“草菁菁,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出来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教学中,一边学文一边识字,用汉字字族特点举一反三,简化教学过程和学生识记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以及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将三者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和“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达2200个以上。
六、听读识字
听读识字自1984年开始实验,主持人为天津教育科学院谷锦屏老师。
这种识字方法是指学生不识字时,听别人(或录音)读书,听会记熟之后,学生再自己反复读书,用记忆中的字音、字义和字形对照,一回生二回熟,渐渐的,边读书边认识了书中的汉字。
这种识字方法通过整体输入、无意接触、自发模仿、重复有趣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识字法为学生学习汉字提供了“字义场”,即把汉字的读音放在一定的“字义场”内,为理解字义打下基础。当集中归类整理阶段过后,除重点解决字形外,理解字义就利用听读。
七、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识字教学法。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点拨法、联想法、演示法、歌诀法、猜谜法等。字理识字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有效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
八、双脑识字
双脑识字指1991年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智能双拼”编码后创造的一种新型的识字教学方法。它将学习双拼码、识汉字与打电脑结合起来,学生在认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巩固双拼字母的拼读,在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复习认读的生字词。实现了电脑、双拼、识字的同步学习,把识汉字、学汉语、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达到“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目的。
九、字根识字
张继贤为创始人,基本观点为:汉字是分析型文字。任何汉字都离不开五种基本笔画。汉字汉语的简短明确和“一”的简短明确密不可分。汉字有28个字根,这28个字根都是不超过5笔的独体字。每个字根都派生出若干字件(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也是汉字存在的基本形态),把字根字件相同的汉字集中编成字组,可以把全部汉字串联起来,汉字纵横序列一目了然,体现出汉字构形的科学体系。字根识字所用《中小学快速识字手册》将字体(字根)相同的汉字以字件为首编成字组,字件按笔画排列,笔画相同的按音序排列。共编1010个字组,每个字组含2~20个单字不等,多音字和联绵字集中注释。
十、成群分级识字
此教学实验始于1991年,是“湖南省小学语文综合改革实验”的一部分。这种识字以根字系联字群,是按字群分级进行的整体识字方法。具体做法是:(1)根字系联,整体有序。每册实验教材编有“成群分级识字”5个单元计25个课次,每课次由1~3个根字循序系联相关的一大串字群。6册教材2704个生字。除随文出现的364个字外,全部由272个根字统领。(2)设境拼形,活动识字。
这种以根字加部件的整体识字法与计算机汉字纯部件表形编码法合拍。初步体现了识字、编码“拼形”与“序性化”的特点。
十一、部件识字
这是按汉字的部件分析字形结构的一种识字方法。部件识字使学生沿着汉字演变的一般规律推理,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汉字,有利于学生形成识字的纵横观。纵,是找联系,清脉络,使学生好像沿着“树形图”一步步前进,所识汉字主干清晰,枝叶有序;横,是作比较,辨异同,避免学生识字停留在通过笔画记忆字形,或模糊识字,使他们首先找出形似不见的区别,然后再用类推的方法区分合体字。这就使识字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自我发展智能的过程,从而促进智力、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全面发展。
十二、立体结构识字
这种识字方法是通过教具、学具的改革,以汉字智力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所使用的教具由形似“魔方”的正方体字块组成。这种“汉字魔块”便于汉字结构的演示。在操作活动中完成识字任务,也是提高学生识字兴趣的好方法。汉字魔块《汉字智力游戏教具》,于1990年获得发明专利,发明人是中央民族大学的赵明德老师。
十三、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
“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的主持人是香港大学课程学系的谢锡金、祈永华和罗陆慧英。这一方法通过电脑软件的设计,帮助由学前教育至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汉字。软件设计利用电脑动画把汉字的书写和图像联系起来,有效地促使学生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养成学生自觉识字能力。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教学比传统的手写联系可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与汉字相关的知识库。电脑的互动图像具有灵活表现汉字部件的能力,引导学习者注意汉字的不同部件。通过丰富并且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读、说、听、写中,理解汉字部件的意义和作用,创造性地学习新字。
十四、四结合识字
这种识字方法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认知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的试验研究。把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查用字典、汉字编码和汉字打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字”的四结合。这种方法使学生不仅能通过识字教学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能反过来通过“四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汉字间架结构、笔画、笔顺、读音和字义的理解。
1994年以来,四结合识字已经发展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革小学读写教学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课题,该课题试验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近200所小学展开。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
此外,还有趣味识字、奇特联想识字、快速循环识字、猜认识字、字谜识字等等识字改革教学方法。这些识字教学方法各有所长,给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识字教学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借鉴,增强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初探
学习识记汉字,在人的一生中有着非凡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触及未知领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汉字的识字教学在人类进入知识的海洋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种标志,其意义是举足轻重的。
我以为要搞好汉字的识字教学,就要懂得汉字的有关教学特征,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主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遵循好教学原则:
(一)、符合汉字识记的心理发展水平原则。
学生接受知识,因有年龄心理发展水平等差异,若都采取一视同仁,毫无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忽略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千差万别,达不到教学目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相对处于稚嫩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时间不长,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强,要求教师能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方法上要避免单调呆板。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求教师能按学生心理组织教材,能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那就让识字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的原则。
世间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着的,识字就是要通过识字来达到了解事物认识世界的目的。任何孤立的因识字而识字的教学是不科学的。从理解字义来说,识字即学问,学生通过学问,把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正确理解,运用得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把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让学生去观察,去比较、去做实验,去亲身实践,从而引导他们进行严密的分析与思考,真正认识汉字的音形义。这样把字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让学生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都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实践中去,从而获取清晰、明确的概念
(三)符合汉字构造形成规律的原则。
汉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每个汉字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字规律,熟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分析汉字时直接切入汉字的构造形成规律,进行认真细致科学的分析。注重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和结构,汉字本身音、形、义的特定联系,轻松就学,理解识记。若生硬的任意割裂肢解汉字,误解其意,就会成为生活中让人取笑的笑料。只有弄懂了汉字的构造形成规律,讲解分析汉字,就会有理有据,才能科学地让学生了解掌握汉字,达到识字的最终目的。
遵循这一教学原则,我们将来源于生活、创造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文字再回归于生活,将识字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重点尝试了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一、实物演示法
汉字中会意字比较多,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形、意的目的。如:学习“笔”时,可以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到上面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的笔尖是用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 下面是“毛”字。学习“尖”字时,出示一枚图钉,让学生观察到一头“大”、一头“小”就是“尖”。
二、肢体动作动作演示法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用肢体动作演示法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打、扛、拍、挑、提、扫” 这些字时,让学生知道它们都和手有关,师生一起用手演示;“踢、跳、跑、蹲、蹦”都和脚有关,师生一起用脚演示,这样通过动作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让孩子记住了字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字形的理解。
三、模仿表演法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识字时安排学生模仿表演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马、牛、羊、鸡、鸭、鹅、猫、狗”等字时,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进行表演,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小动物的理解。
四、画图识字法
单纯的识字写字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我还经常利用图猜字谜的办法,让学生来猜一猜,例如,在教“闪、泪、明 ”等字时,我画了以下图形让学生猜字谜,猜对字谜的同学充当小老师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讲完后,同学们给三下掌声鼓励,这样学生学乐结合,大大调动了学生动脑的积极性。
五、猜谜语识字法
有些汉字笔画较多,学生记起来很麻烦,我就把它们编成谜语来让学生们猜。例如:学习碧绿的“碧”时,我说:“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碧”字;学习“照”字时,我说:“一个小日本,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学生很形象地就记住了“照”字;学习“高” 字时,学生容易和“亮”字相混,为了区分,我编了一个谜语:“一点一横长,口字顶房梁,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把”高和“亮”区分开来。
六、讲故事识字法
学习“困”和“囚”时,我给学生讲了《徐智救树》的故事,徐智的邻居家院内种了一棵大树,风水先生说院子里种树不吉利,因为院子是四四方方的,里面一棵树就成了困难的“困”了,徐智听到后立即说,院子里有人是“囚”,那院子里就不能住人了?一句话说得风水先生哑口无言。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不仅学会了 “困”和“囚”,也受到讲究科学,破除迷信的教育。
七、自制魔术字卡识字法
小学阶段识字量较大,一个个孤零零的字很容易前面学后面忘,而且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把字系统起来,加深记忆,我经常组织学生换偏旁成新字,然后做魔术字卡,例如:学习“情”字时,学生换偏旁说出了“请、清、晴、睛、倩”等字,使它们相同的部分固定,把变换的偏旁写在可移动的纸条上,像变魔术一样抽动(见右侧图示),让学生识记、组词,增加乐趣,这样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把形近字进行区分、增强记忆。
八、取长补短识字法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字得以巩固,定期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课外、课内较难记住的字制成苹果、香蕉等图形的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进行识字、组词、说句子比赛活动,回答正确的同学奖给那张卡片,对不会的同学,让提供者开展“帮帮他”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九、随时随地识字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须躬行。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识字。
1、利用日常用品识字。可以把家里日常用品的名字写在识字本上,也可以把小用品、小玩具的名称写成标签贴在上面。家庭生活是生活识字的广阔天地。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中,会遇到各种包装、广告、杂志、标牌等,上面会有很多汉字。我引导他们主动收集学习这些汉字,通过剪剪贴贴、写写画画,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小小识字册”。这本“小小识字册” 记录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
2、利用电视和街头广告、牌匾识字。学生爱看电视,可以把看过的电视节目和主要人物名称记下来,和父母上街时看到的广告标语和牌匾读一读,不会的问问父母,回到家中记下不会认的字,再查一查字典了解字义。
3、利用课外阅读识字。课外阅读是识字最好的方法,经常读书读报或看商品说明书,不仅使学过的字加以巩固,还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4、利用手抄报巩固识字。识字教学比较零散,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办手抄报,并定期评选展览,不仅激发了学生动手、动笔、动脑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巩固提高。
以上是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尚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总之,教师要善于创造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辟多种识字途径,将识字教学生活化、情趣化,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
红石小学 李桂霞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多而枯燥无味,很多老师采用的方法都是让学生重复书写,认为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其实这样的做法,让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而且取得的效果也不好,在识字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新教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进行,首先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看字形、记字音。再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记住这些字。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了许多的识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讲一讲、画一画等。
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过的生字,加偏旁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起来比较简单,同时又可以做游戏或练习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来记忆生字,这样学中有乐,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而做练习就是在黑板上出示一些偏旁和以前学过的生字让学生到黑板连线,同样也取得相应效果。
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学习“买”字,把“卖”字去掉顶头的“十”就变成“买”字,“丢”字掉了一笔就变成了“去”。学习过程也可以用游戏方式进行,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也就多了。
猜一猜的方法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来猜。
讲一讲就是让学生把生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出来。画一画就是让学生根据字要表达的事物画出来,再和生字进行比较。如教“推”字,可画一个人正在用力推车;“落”字可一些飘落的树叶。这样通过图文结合,既可使学生了解字义,同时也加深了字的认识。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加上辅助的游戏,学生学习生字就充满了乐趣,也提高了识字量,省去了重复书写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教学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后,以后教生字就可让学生自学或分小组学习生字,不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还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教师在适当时候还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让识字教学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无枯燥而有乐趣,有创新活力的课程。
第四篇:小学音乐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微课研究)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教学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美的体验。在教唱歌曲时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造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研究对象: 小学二、四、六年级 2.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
①运用个案分析法,通过对课题研究对象的现状分析,正确认识研究对象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水平。②运用经验总结法,分析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等。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引起的,是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交织的产物。这里的“情”则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和学习作品的关键所在。为此,音乐课上应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切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课题研究结果如下:
1.音乐情境教学使学生从对音乐的冷漠变得热情
通过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等电教手段创设音乐情境,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2.音乐情境教学使学生从对音乐内容的陌生变得了解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并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3.音乐情境教学使学生从音乐之外逐步走进音乐
清晰明快的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获得快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充满激情。4.音乐情境教学使学生的表演从机械逐步变得生动
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5.巧妙提问挖掘情境
通过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中,我逐步体会到在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学唱歌曲和欣赏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创造各种有效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同时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音乐教育旨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能使学生从音乐的学习中得到真正的乐趣,接受并创造音乐的文明。能从音乐乐趣的体验中,音乐文明的享受中,得到性情的陶冶、精神的冶炼、培养自己温和的性格与坚毅的品格,以及与他人相处的和谐与融洽。而音乐教师应当成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桥梁,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呢?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在音乐课教学中情境创设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创设出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音乐。而且我们知道因为年龄的缘故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地创造各种有效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如果很好地运用了声、光、电、图等种种教学手段,学生就能进入行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音乐课的情境教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情境是一种情感培养,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产生良好审美心境。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安排要连贯、科学、合理,并有思想的参与,并不是为情境而创设情境,应该有其实在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反思如下:
1.情境创设应加强连贯性
一是音乐教材衔接方面情境创设的连贯性;二是音乐教学各环节之间情境创设的连贯性,即“前奏”情境创设要“独特”,“间奏”情境创设要“巧妙”,“高潮”情境创设要“出彩”,“尾声”情境创设要“实在”。2.情境创设缺少典型性
情境创设应强调“画龙点睛”与“主次分明”,还应提倡“与时俱进”“自主探究”与“民主合作”。
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艺术,为此,我要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反思,让学生在最有效的音乐情境中获得最真实的审美体验!
第五篇:谈教学方法
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心得体会
教学方法得当与否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通过认真阅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尤其是其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之后,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读了该书一部分内容,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
虽然教育界提倡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可是不变的的中考高考选拔制度,还无法让学校从根本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并不是在空谈什么素质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五种教学的关键行为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关于清晰授课,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关于多样化教学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偏差,虽然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试图利用各种手段去活跃课堂气氛,可是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要解决多样化教学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矛盾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揣摩和探索。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学的话,教师做的也是无用功。对照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感性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断的得到成功的证明,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接上来的学习中他们会更有热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易于取得好成绩,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建立。相反,他们总是遇到失败的情况的话,则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严重的会让他们丧失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和学习兴趣。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就是有效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要做的:
一、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只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只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
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四、教师要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即教学语言要有特色,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否则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