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农村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61102.html

第一篇:农村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崇明县北堡小学

潘群

论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改进学校教育管理理念,确立和遵循新的学校管理原则,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就学校管理发展史而言,学校管理已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人文管理的不同阶段。

而作为学校人文建设之一的“生命教育”的开展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教育管理的新理念。《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所以学校只有做好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才能保障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才能使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学校管理在理念和原则上进入一个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时代。

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地处城郊结合处的学校来说,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差、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条件也不理想,所以学校如何开展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何让他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如何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自护意识,正确开展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就显得非常迫切。

如此情境,我们开始走上了“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的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之路。将“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作为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我们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一、“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办学理念的内涵

“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有两层内涵:一是建设具有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浓厚的人文精神学校。二是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人文建设相统一,为学校创造出既科学有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生动活泼、充满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环境,进而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在这种人文环境的熏陶中,提高学生们对生命的保护意识和生命的保护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丰富的生命涵养,体会到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和幸福之人的喜悦。

二、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1.达成一个目标——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个体 2.实现二个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3.体现三个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识、生命行为 4.提升教师的四个价值

生命教育的内容规划,从两个角度来着手: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主要是教师自身对生命意识的觉醒,加强生命共同体之感受;

展现生命热力,并透过自我改变与成长.提升供学生楷模学习的榜样; 建构学校本位研修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知能及人文素养; 将生命教育融人各科课程,提升教师间合作教学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

学会实践:即学会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生命的意义;学会认知:即学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关心;即学会协调自己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参与有益身心健康之休闲活动;学会合作:即学会与人沟通、帮助他人的习惯;学会博爱;即学会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悦纳自我、善待他人。

三、构建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校园“人文”环境 1.人文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所以经过美化的和赋予文化意义、教育意义的校门、教学楼大厅里的校训、墙壁上的画像、操场四周的标语以及其它场所和设施的布置就能让师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例如,校门口的文明宣传窗里写着:红灯停、绿灯行、生命安全最重要;行个礼,微微笑,大家夸我有礼貌。学生每天都生活、学习在这样一个文明、优美和富于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中,自然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学校积极进行校园里的黑板报、壁报、橱窗、图书馆、阅览室、劳动室、荣誉室、升旗台等人文氛围建设,加强学校专用场所的人文环境管理。建立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做好各种体育设施的防护工作、照顾花木、绿化校园;推动环境教育、大力宣传爱护植物、保护水资源;利用画廊等场所张贴进行自我防救护知识的宣传等。

此外,学校还利用广播站、校园小报等宣传工具,营造人文氛围,使陌生人走进校园后就能感受到浓烈的人文气息。

当然,除了校园人文氛围布置外,我们还须整合社区这一无形资源,创设一个更大的人文环境,以利于让学生健康成长。

2.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学科建设(1)学科渗透

我们进行学科渗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比如就交通安全教育来讲,小学低段学生侧重于教会学生安全过马路、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等内容;而小学中高段学生则可以是“安全骑车注意点”、“用电常识”等适应的与之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而在小学阶段的一些课程(比如《自然》、《体育与保健》、《品德与社会》等),教材直接体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生命运动等生命教育内容。另一些课程(比如《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堂生成挖掘生命教育内容,随机渗透生命安全教育.(2)构建体现人文精神的德育网络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精神落实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工作体系和育人氛围。

学校提出了“系统优化、全面促进”的体现人文精神的学校德育实践教育研究方法:

a、双线并进——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融合,开设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

b、三方互联——学校、家庭、社区三方教育同步协调,形成合力。

c、四项整合——始终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教育活动整合,并在教育实践中以生命安全为载体来突破。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确立了“内容分层、形式创新、主体参与、操作整合”的德育工作策略,通过“把握生命之舵——理论学习为导向,开辟主渠道——课堂教学为基础,激发内驱力——自主管理为手段,启动大教育——社会实践为舞台,陶冶真善美——校园文化为载体,走进‘心’天地——心理教育为辅助,坚持整合性——综合测评为杠杆”等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切实的基础。

(3)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

我们开发了包括“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环境安全、同情他人、保护野生动物、”等五大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将涵盖四大主题:健康篇、平安篇、休闲篇、快乐篇。

3、推进家庭人文环境建设 对部分学生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家委会一起商量,制订了推进计划,并向全校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关于开展“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争创学习型家庭”活动的建设.其次,我们组织指导活动。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指导,制订学习计划,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家长参加“今天怎样做家长”、“读书一得”等交流活动,开展“我与生命”征文活动,举办“家长心理辅导研讨班”,召开“学习型家庭大家谈”研讨会。

人民教育家老舍先生在怀念母亲时说过如下一段话:“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很大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构建人文环境中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以课堂为核心,民主地对待学生,就能创造一个学生能最优发展的学校环境。

(2)建立健康融洽的生生关系

要求学生建立以下几种关系:①平等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帮助学生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无论生活贫富、成绩好坏、能力大小,每个同学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②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人的存在其实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过分自负或过分自私都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每个学生都要有爱心。③树立起有理想的群体。总之,我们要研究学生的差异,掌握好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对学生中日益增多的对生命过程中错综复杂或很棘手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的进取精神、良好的适应能力和高尚完善的人格。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内容摘要:

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既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保护能力,学会自己解决和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危害生命的突发事件,避免和减少对自己的伤害,树立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的意识。同时,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爱自己爱他人的情感,保证了学生健康快乐、积极主动地成长,给家庭一份安宁,给社会一份力量。在实践过程中,还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学校赢得较好的社会声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可贵的是还带动了家长和社会对孩子健康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文献参考:

(1)、郭景扬

《传承与创新》

学林出版社

2024.(2)、王建华

《简论学校健康教育学科的构建》

《外国教育研究》

2024/3(3)、钱焕琦

《21世纪学校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中国健康教育》

2024/1(4)、张辉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要求》

《中国健康教育》

2024/2(5)、张伟 田青著:

《整合与扩展》

学苑出版社

2024/1

(6)、钟志贤 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5

(7)、东方热线网:《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教育部通知

关键词:

生命安全

教育

健康

人文环境

第二篇:《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魏建峰

课题负责人单位:前郭县浩特芒哈乡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 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这警示我们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严重暴露出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生命安全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生命教育的研究也日渐被人们所关注。纵观国内外,许多国家早就已经开始了关

于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1976年,美国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全球首个“生命教育中心”,正式的国际性机构,是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1998年,在全台湾地区初中实施生命教育。2024年上海市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成为我国中小学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最早的省市。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主旨,涵盖了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内容,但没有固定的教材,也不单独开课,通过课程教学、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三大途径进行。2024年,云南省开展 “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2024年长春市颁布《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意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校教育的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现象。

2.积极协调学校职能部门,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3.通过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同时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

育的重视。

2.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我省省情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及完善的教材体系。

3.全省中小学师生及家长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让“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成为常态。

四、研究内容

(一)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

(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实验研究

(三)“两会一课”利用形式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二)完成课题的基本途径

1.加强领导,注重培训,构建安全教育的实施网络 2.紧抓校内主阵地,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策略新途径(1)利用课堂的教育教学,在学校活动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2)开展小型多样的安全活动,让安全意识深植每个学生心中。

(3)开设“心语信箱”,为学生排遣心中烦恼。3.寻找多种教育资源,深化安全教育的实效

(1)建立校外德育基地,拓宽研究视野。

(2)挖掘社区资源,凸显研究成效。

(3)寻求家庭支持,加强研究效果。

六、实施步骤

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分准备、分析、实施和总结四个阶段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1年,2024年11月准备,2024年12月结题。

1.准备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12月):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网上查阅资料等方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填写立项申请。

2.分析阶段(2024年2月—2024年3月)课题正式立项后,成立课题研究组织,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研究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及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科研培训,课题开题。

3.实施阶段(2024年3月-2024年11月):依据初步提出的行动研究方案,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研究与探索安全教育策略,及时进行总结。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主题活动研讨、交流,展示一部分安全教育优秀案例、教育感悟,做好阶段总结。

4.总结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12月):课题组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七、预期成果

通过一个研究周期,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2.《安全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专辑》

3.《学生安全画册集》 4.《安全教育论文集》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研”,强调“问题就是课题”,以强化教师个人反思意识为突破口,大力课题研究,以点带面突出榜样的引领作用,引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目前,我校科研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日趋成熟。学校校长魏建峰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能为本课题保驾护航。

1.组织机构保障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项目主持:魏建峰(前郭县浩特芒哈乡中学 校长)课题组副组长:李亚东(前郭县浩特芒哈乡中学 业务校长)

(二)课题人员保证

课题负责人魏建峰同志,本科学历,中教一级职称,45岁,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曾分管学校德育、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工作,现人浩特芒哈乡中学校长,有丰富的安全管理、德育管理和安全教育经验。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教育科研的研究,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课题研究经验,多篇课题研究成果获松原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课题组副组长李亚东,学校业务校长,本科学历,高级职称,42岁,业务娴熟,分管学校德育、安全工作,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课题组成员姚春风任安全办主任,有丰富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经验。课题组研究人员都在教学第一线担任教学工作,涵盖有班主任、化学、物理、英语、总务(分管学校食堂宿舍安全)、心理健康等学科,为课题开展的全面性

提供了基础。课题组成员全部为本科学历,年龄在35—42岁之间,有研究课题的文化底蕴和经验。全体研究人员都具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都先后参与过多个课题研究,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员具有课题研究的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

(三)时间保证

课题组每两周一次小型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所有课题研究人员都有充分的研究时间保证全程参与课题研究。

(四)硬件支持

学校建立了远程卫星地面接收站、有多媒体教室1间、规范化图书阅览室、可供上网的教师学习的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等专用设施,为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查阅资料提供了保障。

(五)经费保障 本课题经费为自筹。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彰显集体智慧 课题负责人:魏建峰 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负责撰写各个阶段的研究报告。

课题组副组长:李亚东 负责协助负责人开展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及资料收集工作。

课题组骨干成员:姚春风 邢洪山 武晓丹 杨洪臣 刘洪远 崔立平刘福玉 冯金成负责课题研究及资料收集工作。

第三篇: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研 究 报 告

溆浦县水东镇中学《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

2024年5月9日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是经湖南省教育学会批准的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号为N-47,课题主持人为水东镇中学高级教师、校长陈洁,主要研究人员有高级教师覃声红、张克云及卢峰镇中学一级教师李菲等人。

本课题自2024年6月经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2024年11月开题论证。近3年来,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开展活动、交流研讨等多项措施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不仅学生文明礼仪得到很到改观,综合素质明显增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目前已具备结题条件。

一、问题提出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教育部2024年1月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一[2024]7号)明确指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然而,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我们发现,这一传承几千年的民族美德正在一些青少年身上渐渐消退,出口成脏、打架斗殴、欺瞒霸横现象累累出现。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急剧增加,家庭教育的缺位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礼仪修养的缺失。

我校属于农村中学,学生家长多半忙于生计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但是,纵观学校目前对学生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存在一些缺陷或失误,因此,如何结合农村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从而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已成为摆在农村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界定

1、课题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2、课题研究的内容指向:学生礼仪内容主要包括:仪表礼仪、交谈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学生礼仪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受教育者即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包括礼仪、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礼节礼仪等的人文教育。礼仪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养成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因此,学生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尊重的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是一种人文实践教育。

三、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我们从中发现,在中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及传授,但对如何加强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这个课题缺乏专门的系统研究。我校的这一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问题可以进行一种有效地探索。

四、研究意义

1、以礼仪教育为载体,渗透德育、美育、心理教育于教学过程中,以多彩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并逐渐形成文明的礼仪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提供更高层次的方向,启发学生内在善良的品质,使其能真诚礼貌地与人互动和交往。

2、通过为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他们的礼仪文明,为他们未来进一步融入城市文明打下生活的基础。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点燃礼仪的文明火种。

3、通过研究,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新方法。

五、理论依据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六、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掌握个人交往礼仪的基本知识,形成文明健康的交往方式,并通过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

2、通过研究,搜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和合理运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德育资源的论文、经验文集、活动案例集及研究实验报告。

七、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要求学生掌握个人交往基本礼仪:仪表礼仪、交谈礼仪、课堂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等。

2、通过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子。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礼仪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习惯、行为和修养。

八、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教育实践研究提出促进礼仪形成的有效策略,寻找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

2、个案研究法: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文明及欠文明的诸多实例,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完成共性剖析材料,形成案例,加以指导推广实践。

九、研究过程和措施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前期工作:时间是2024年5月,主要做好了三项工作。一是筹建课题组,制定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二是课题负责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制定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制度。

(二)具体实施阶段:时间是2024年9月至2024年5月,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2024年9月至12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完成开题论证。二是对学生在校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调查。三是建立个案档案库,完善教育制度及要求。四是制作文明礼仪教育光碟,确立具体的礼仪规范,加强教育指导。五是做好阶段性交流小结,撰写阶段性论文《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及案例剖析。

第二阶段是2024年1月至2024年1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研究活动。二是通过家长学校增强与家庭的联系,分阶段组织父母学习有关家庭教养方面的策略。三是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什么是良好的礼仪”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搜集礼仪养成教育的好经验。四是结合团队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五是做好阶段性交流小结,撰写阶段性论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浅谈学生在公共场合的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教育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何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及案例剖析。

第三阶段是2024年2至4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及症结,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二是在教师或父母中举行“良好礼仪培养”的经验交流会或小型研讨会。三是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四是对研究对象开展了后测。

第四阶段是2024年5月至2024年4月。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总结研究情况,做好结题工作。二是撰写科研报告及研究论文《新时期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成果展示。三是制定课题延伸计划,推广先进经验。

研究措施主要体现在在七个方面: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开展实验研究,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检测,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把实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证课题研究有序进行。建立健全研究与实践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实验保障措施。并根据课题的侧重点组织相关的骨干教师参与,使研究工作做到实化、细化、规范化。二是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案例、论文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专题调研和研讨会;发现、培养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推广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堂管理上,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聚合礼仪要求的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学礼仪、讲礼仪,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使学生懂得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同学,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四是优化环境,家校同步。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并通过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五是发挥主体功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以学生为本,通过活动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纠正行为偏差的能力、自我导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六是加强督导评估,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把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行为规范达标创优活动的主要内容,纳入学生量化管理评比之中。并把实验工作作为专项评估项目,定期进行检查、督导。把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取得优秀成果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七是确保经费保障。整个研究活动共投入资金3万余元,主要用于购买有关理论书籍、研究人员差旅补助、阶段性论证费及结题评审鉴定费用等开支。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1、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特色教育对改变农村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有明显成效,对农村初中生的人格具有促进作用。在养成礼仪习惯的过程中,改变农村初中生不讲卫生的习惯,改变了讲农村粗话脏话的习惯,摒弃了农村陋习,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宽容,学会了遵守秩序,学会了感恩„„促进了学生整体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养成。

2、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层次、平时表现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展开。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能仅靠说教和灌输,也不能寄托在一次、两次的活动中,而应该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地方文化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带动学生自觉养成习惯,并渗透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3、农村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定期强化。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农村学生,摒弃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性要耐心,学生出现反复要正常看待;当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要多次给予强化,以巩固效果,因此要学会等待,要给予时间。

对于农村学生表现出来的礼仪行为,无论是对错,都应及时给予理解。错了,老师帮助指出后,他能意识到老师的关注、关心、关爱,能及时改正,同时能消除农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做的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让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愉悦的情绪相伴。

4、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应该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农村学生家庭情况复杂,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村家长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

十一、课题研究的反响及效益

在两年半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深入探究礼仪教育课程结构和学生礼仪教育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影响农村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整理资料、写论文形成实验报告。通过各段实验研究总结形成文明礼仪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广泛收集社会、家庭、教育管理评价部门的评价意见,综合形成文明礼仪特色评价标准,在实践和理论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一)实践成果

1、以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在学校管理的细节中。学校已形成了以《水东镇中学值周班制度》《水东镇中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等日常德育管理的常规,多方面渗透,经常性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礼仪习惯在我们生活、学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间、升旗、午休、上学、放学、进入教师办公室„„都应该有明确的礼仪要求,让孩子们懂得课堂上的认真倾听、控制噪声就是一种礼貌。同时老师们也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礼仪教育因素,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让教师设计礼仪课教案,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并形成教师个人班级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方法。

2、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礼仪文化。我们发现,学生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的行为变化。在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家长的文明素养的提高。在以学校为圆心的一定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班主任在探索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特色学校教育运行机制策略方法的初步基础上,接受学校对班级建设、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检验,形成班级特色的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方法。

3、初步养成了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程度。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常规化,不断强化了学生文明礼仪,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实践文明礼仪。

4、研究活动后学生文明行为综合表现明显提高。近3年来,学校“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学生各个方面的文明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探讨,学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的改变。

5、学校加强了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每学期一次的学校家长代表大会、班级家长会已成为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情况的主要平台。家长参与对孩子家庭礼仪、社会公德礼仪的培养与评价,以形成家庭礼仪教育的氛围和教育场。同时学校向学生家长发放文明礼仪教育的倡议书,扩大文明礼仪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二)理论成果

1、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成长的摇篮》、《教你礼仪》

2、制作了具有本校特色并具有指导礼仪实践的光碟《成长的摇篮》、《水东镇中学礼仪教育》

3、根据礼仪实践研究,撰写了礼仪教育心得及相关论文。其中《谈拓展农村家庭礼仪教育》在湖南日报集团的《科教新报》上发表、另有省级论文《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礼仪教育》、《让教师例会“美味起来”》两篇,市级论文4篇,县级论文5篇,校级论文18篇。

十二、问题讨论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课题组带着“问题”开展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获得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很有价值的规律。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如何针对农村初中生学生的日常行为特殊习惯进行及时、全面、分层、准确的评价,并使这种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最大的困惑。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尝试,虽有一些成功之处,但总的来说,感到不尽人意,因为,有时往往因为设计过于周密而难以操作,有时又往往因简单而流于形式。我们将在以后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对此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二)是否需要创造一种合乎农村学校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课堂模式?如果需要,这种模式应当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在以后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三)农村初中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怎样才能与农村的文化环境、家庭环境有机结合?虽然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尝试性的教育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毕竟农村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复杂,要做到科学、细致,使之常态化,还很不容易。

十三、参考文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陈家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

《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 中国和平出版社2024年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第四篇: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

“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洮河镇中心校 孟祥荣

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时代,学生在享受着无比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当前社会这种急剧变化与发展对学生的生命观也带来了种种消极影响,加之可怕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发生,都强烈说明在校园中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善待生命与护卫生命,帮助学生在目前并不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同时,强化学校安全建设与安全教育管理,营造出安全的校园教育环境。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升华和完整健康生命的成长。综上所述,此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生命教育观理论为指导。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2.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建立健全学校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互补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2、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校师生及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的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教育生涯的价值,能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讨论生命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在研究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让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2、如何利用各种活动及形式,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

3、怎样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合力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融会贯通的教育渠道。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学科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应成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小学生命教育与语文、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心理健康等学科有机结合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

2、专题教育

学校将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学校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随时、随地、随机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指导。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安全教育

遵守交通安全教育,让交通安全常识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深深印入脑海,并付之与行动。针对学生的特点,介绍如何防火、注意交通安全、生活中预防伤害事件等方面的知识,开展防火、禁毒、弱水等安全教育。各中队定期以安全为内容开展主题教育。

(3)法制教育

通过讲座、观看资料、参加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 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利用班队会,进行说“法”活动,讨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写下心得

(4)环境教育

一个文明校园,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建设一个文明校园,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从自身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养成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筹划阶段

1、填写课题申请书。

2、确立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组研究人员。

3、组织教师收集相关信息及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组织实验教师以研究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行动研究,通过多种教育途径与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收集与积累实验资料,写出阶段性实验总结。

第三阶段:完善总结阶段

对实验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把在行动研究中获得的记录材

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形成理性的思考,提升实验研究成果,撰写课题论文,形成项目研究报告,准备评审鉴定。

预期研究成果:总结、交流、体验

八、课题的成果呈现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活动纪实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主持人:孟祥荣

成员:赵伟宋霁虹

二0一三年七月

第五篇: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一

[ 2024-4-5 9:02:00 |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育现实的需要

近年来,全国上下加紧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但一件件惨烈的学生安全事故仍然在我们的身边发生:2024年11月27日桂林市一民办学生持刀将一学生捅伤致死;2024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8死26伤;2024年5月全国发生多起校园周边及校园内学生伤害事件,死伤数十人,面对歹徒我们的学生毫无自救能力,有些学生竟无逃跑意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严重暴露出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危险也与日俱增,纵观学校教育,虽然学校安全教育天天喊,但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使教育机构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于认知教育,而忽略对生命个体存在价值和生命质量的关注。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极的保护状态,生存教育出现缺失,造成小学生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应对能力,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全面发展。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需进一步探索。2.地理位置和生源现状的需要

我校位于桂林市北辰路37号,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001人,农民工子弟占全校学生的2/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且位于交通主干道,比邻桂林火车始发站,地理位置复杂,外来人员聚集,安全隐患较多,学生家长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学生疏于照顾和教育,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较弱,通过此研究,重点提升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3.教材特点的需要

2024年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安全教育重点。此后,一些地区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分年级编写了一部分教材,供中小学使用。认真分析这些教材,发现内容大多取材于城市,重点供城市学生使用。而对于广大的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很多教材不完全符合农村教学实际。本课题着力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开发出一套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实际的《安全教育读本》。4.教育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各种危机却频频而至,无论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还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无论是人类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弱肉强食、互相残杀,还是人们为了追求成功而遗忘的幸福„„无不腐蚀剥落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的生命存在。面对着人类的问题和灾难。国际上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祸害,就必须从生命安全教育做起,学校教育尤其要重视和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本课题力图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危机、勇敢面对困难,珍惜自我的生命,能奉献于社会,这将是我们教育的元基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提高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职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校教育的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现象。

2.积极协调学校职能部门,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3.通过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同时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课题界定 城乡结合部: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指地处这一特点地理位置的乡镇级学校。安全:通常的解释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安全教育:指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质量。包括交通、消防安全教育;防溺水、防烫伤、防雷击和用电安全教育;防食物中毒、防疾病安全教育;校内外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安全心理疏导教育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等。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探索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和完善的教材体系。通过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的理论

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历经多次改革,学生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改革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自身安全、自救、自护能力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治安形势的进一步复杂化,再加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再加上少年儿童自身缺乏一定的自控、自救、自护能力,少年儿童成了安全问题的高发人群。在学校教育中,如果不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教育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会前功尽弃甚至适得其反,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文化教育,能克服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生命教育的理论

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该包括:(1)认识生命。首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脆弱的和有限的。不理解、不体会生活的疾苦和生命的脆弱,不认识生命的有限,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就是对生命的漠视。(2)尊重生命。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生命体,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个性。尊重生命也就是意味着尊重个性。而尊重个性,也就意味着首先尊重其生命,这两者互为表里。(3)珍惜生命。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生命满不在乎,有些人肆意地把生命当儿戏,都在于他们缺乏对生命的珍惜。还有些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缺乏应变和规避的能力,就是说缺少一定的生存能力,缺少珍惜生命的本领。(4)热爱生命。只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才能热爱生活,才能主动、积极地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使生命得到光大。3.和谐校园的理论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安全健康、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三、研究内容

1.学校、家庭、社会安全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研究 2.安全教育在学科中的整合和渗透研究 3.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4.安全教育家长素质提升研究 5.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6.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和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学校宏观发展目标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社会、政府和广大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在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加快学校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创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的现象,树立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提供多方位教育的观念。

3.学生的成长目标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学生能得以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4.家长的培养目标

开展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在家长中推广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达到家校联动,共筑安全墙。

5.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安全教育读本》,形成一套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能加以推广。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立足本校地域特点(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农民工子弟、农村孩子)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将获得适合城乡结合部校情的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和完善的教材体系。在全面研究传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凸显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教育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从而学会保护生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另外,本课题除研究学生的安全教育策略外,对老师和家长的安全素质提升也将进行系统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法规政策、评估督导制度等,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每个阶段都选择一些带有全局性的“点”展开实地问卷调查,充分占有资料,运用辨证分析法找出关键点,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掌握丰富的一手、二手资料的前提下,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探讨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特点及规律,探索实施途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4.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进行典型个案的系统观察与剖析。

5.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研究小学生安全能力的形成以及这种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可发展性的条件、途径及制约因素。

(二)完成课题的基本途径

1.加强领导,注重培训,构建安全教育的实施网络

在课题研究初期,加强对课题研究者队伍进行培训。利用各类讲座和网络指导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课题组教师了解初步的交通、消防安全教育;防溺水、防烫伤、防雷击和用电安全教育;防食物中毒、防疾病安全教育;校内外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安全心理疏导教育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等的内容,进行理论摘录,提高研究者的素养和知识储备,以便对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措施方面有指导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根据本人研究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依照各自子课题研究范围又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在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后,研究者及时的进行数据整理和反馈,掌握学生第一手的安全常识资料,为今后的研究开展奠定了基点。在加强领导,注重培训的基础上,紧扣课题,构建安全教育的实施网络。

2.紧抓校内主阵地,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策略新途径

(1)利用课堂的教育教学,在学校活动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2)开展小型多样的安全活动,让安全意识深植每个学生心中。

(3)开设“心晴氧吧”,为学生排遣心中烦恼。

3.寻找多种教育资源,深化安全教育的实效

(1)建立校外德育基,拓宽研究视野。

(2)挖掘社区资源,凸显研究成效。

(3)寻求家庭支持,加强研究效果。

(三)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分准备、分析、实施和总结四个阶段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三年,2024年8月准备,2024年12月开题,2024年8月结题。1.准备阶段(2024年8月-2024年9月):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网上查阅资料等方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填写立项申请。

2.分析阶段(2024年10月—2024年12月)课题正式立项后,成立课题研究组织,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研究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及子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科研培训,课题开题。

3.实施阶段(2024年1月-2024年3月):依据初步提出的行动研究方案,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研究与探索安全教育策略,及时进行总结。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主题活动研讨、交流,展示一部分安全教育优秀案例、教育感悟,做好阶段总结。

4.总结阶段(2024年4月-2024年8月):课题组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研”,强调“问题就是课题”,以强化教师个人反思意识为突破口,大力课题研究,聘请桂林市原教科所曾晓新副所长全程跟进指导课题研究,以点带面突出榜样的引领作用,引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目前,我校科研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日趋成熟。学校校长张丹东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能为本课题保驾护航。

(二)课题人员保证

课题负责人张燕本科学历,小教高级职称,36岁,副校长,曾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现分管学校德育工作,有丰富的安全管理、德育管理和安全教育经验。该同志在2024年7月以前在叠彩区教研室担任教研员8年半,长期从事教育科研的研究,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课题研究经验,主要参与研究了市级A类课题《新课程与校本培训》(2024年5月立项)以A类等级结题,获得桂林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课题组副组长易引玉,学校政教处主任,本科学历,小教高级职称,36岁,业务娴熟,分管学校德育工作,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课题组研究人员都在教学第一线担任教学工作,涵盖有班主任、数学、体育、科学、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学科,为课题开展的全面性提供了基础。课题组成员大部分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年龄在23—42岁之间,有研究课题的文化底蕴和经验。全体研究人员都具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都先后参与过多个课题研究,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员具有课题研究的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

(三)时间保证

课题组每两周一次小型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所有课题研究人员都有充分的研究时间保证全程参与课题研究。

(四)硬件支持

学校建立了远程卫星地面接收站、有多媒体教室2间、规范化图书阅览室、可供上网的教师学习吧1间等专用设施,为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查阅资料提供了保障。

(五)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均安排由专项经费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本课题学校将投入经费2万元,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彰显集体智慧

课题负责人:张燕

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 理论学习、负责撰写各个阶段的研究报告。

课题组副组长:易引玉

负责协助负责人开展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及资料收集工作。

课题组骨干成员:李桂芳、汤振刚、莫玉香、戎

艳、雷红玲、蒋

芳、黄春娥、李津羽、唐月红、林汉秋、罗

莉、戴晓兰、方玛丽、唐飞燕、冯诗诗

负责课题研究及资料收集工作。

课题秘书:方玛丽

负责协助负责人、副组长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总体汇编。

六、预期成果及评价方式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个研究周期,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2.《安全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专辑》 3.《安全教育课例集》 4.《课题案例集》 5.《课题教案集》 6.《学生安全画册集》 7.《安全教育读本》

(二)评价方式

1.实践评价:从学校环境氛围、学生行为意识、活动成效等考查课题研究成效。

2.专家评价:可通过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课题成员的活动反思、教学课例、案例进行评价。

3.学生评价:实验前后学生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的对比进行效果评价。

七、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心理》(吴锦骠、郭德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3.《学校家长工作》(高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4.《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6.《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7.《安全知识问答》(朱明德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4)

8.《活动理论:体验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陈家麟著,《辅导员》杂志)9.《国外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张献著,中国论文网).《2024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贺霞著,中国教育报,2024-3-22(2))

农村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