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53491.html

第一篇: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也就是说,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政治科教材的很多内容又都涉及时事政治,并且需要与时俱进。而时事政治又往往反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高考政治试题结合时事政治是理所当然和合情合理的。所以,我们平时的政治课教学,我们应对高考的政治课复习,都必须紧密联系时事政治。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都需要把政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理解,结合起来研究,结合起来训练。

一、高考时事政治的命题特点

1.时事政治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

既是时事政治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重点问题,往往是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重点。如2024年的简答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

现在的高考试题无论是政治单科试题中还是综合试题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重大时事。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学知识与时政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分析思考,不仅仅是热点复习时候的事情,应该是经常性的工作。比如,中国举办奥运会,圆了百年梦想,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这是一个可以从多方面考查的热点问题。政治常识方面,本次奥运是有史以来参加国家和地区数目最多的奥运会,不但可分析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两大主题”的观点,还可透视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一理论知识。经济常识方面,举办奥运可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生活与哲学方面,可分析出“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原理,还可分析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文化生活方面,举办奥运会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事政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

因此,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很多重大时事,我们都必须认真关注。如: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我国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全国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峰会、两岸三通问题等。

3.注重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各个时事热点不是孤立的,不能就事论事地理解和把握,有些热点问题共同反映了同一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些时政热点进行归类、整合,从而以一个典型的热点来统帅众多的热点,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都体现着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着人民根本利益,并能统帅很多时政热点,对其学习,不但要明确其内容本身,而且要知其背景、原因、意义和影响。

4.不忽视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年度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如,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问题、“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绿色GDP、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都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复习时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的时事背景。

5、时政热点试题可以是“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也可以是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考察的主观性试题。

6、时政热点问题既可以直接切入也可以间接切入。

直接切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和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

间接切入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不易察觉,一般较为综合和间接地反映命题人的意图。由于政治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重大时事问题直接命题外,命题人常常会间接选取较为深层次的出题点,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1、夯实学科基础,提高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考察时政热点问题,也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必须时

刻不忘基础知识,千万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去搞热点。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要融会贯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同时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知识体系。我们在体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为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调动知识,是指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是考生根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对已储备知识的选择和提取。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的重组、迁移能力。只有夯实学科基础,特别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才能准确、灵活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2.关注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高考命题所运用到的信息,往往很多都是时政热点信息。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对热点问题的分析,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提高调动运用知识,判断、阐述、探究、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老师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热点问题都做系统全面的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提供材料信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查找材料信息,再进行探究、讨论。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要从一般意义上对热点进行分析,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又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热点问题并不需要我们去死记硬背,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通过热点专题复习,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我们平时在进行热点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热点问题的复习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掌握分析热点问题的方法。

对于热点问题,我们分析思考的一般程序是:

(1)认真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要弄清材料共有几层意思,读懂每层的大意;要把审材料和审设问结合起来,从每层材料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要综合归纳出各个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思想;要弄清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特别注意标题、首尾句,还要注意标点。要抓住设

问中的关键词、中心词、限定词;要弄清题目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要弄清题目设问的具体要求,包括答题的方面、角度、范围等。

(2)确定论据,进行构思

要根据材料的中心观点、论点,回忆教材及时政中与此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确定答题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要在动笔前先在头脑中进行构思,明确答题的要点、层次,以确保条理清晰。

(3)真组织答案

要把基本理论准确表述出来;要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理论;对材料的分析要把握本质;要注意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们要把时政热点复习当成一个手段,通过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综合性解读,来达到提升能力、巩固知识的目的。

3.加强分析综合,提高解答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

时政性选择题一般是直接以时政内容为切入点,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或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考生在解答时,要全面、认真地审题,弄清楚题意和题干的规定性,弄清每个选项本身是否正确,将其确定后再与题干相联系,区别共性和个性、可能与必然,选择与题干相吻合的选项即可。

时政类主观题一般要求结合材料组织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先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课本知识点,要开拓思路,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评价这一时政材料。有些时政题还会借助图表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解答这类考题要先审读图表材料,包括审标题、图表和注释,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规定了材料论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对我们审题和答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考生回答题目所问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所有的图表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审图表的关键在于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考生在审图表题时,往往会忽视注解,这对正确地读懂图表十分不利,注释是图表类论述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图表信

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只有把标题、图表、注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地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轻松地回答问题。

论述题值得注意的是:①“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的”,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不同。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所给材料如果只体现单一角度道理,回答时把道理说出来就行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多角度的复杂材料问“体现了什么道理”,通常要求在回答所体现的有关道理时也要结合对应的材料作简要说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体现的有关道理与相应材料结合起来回答,而不能离开材料简单罗列道理。②“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与“几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这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截然不同。前者要求对几则材料进行共同概括,而后者则要求必须就每一则材料分别加以说明;③“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与“结合材料(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这两种问题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大多数时政类论述题都是“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但也有极少数题目答案隐含在材料之中。真正熟练灵活地掌握时政题的答题技巧,还应该多练习、多总结、把握规律,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要做好政治主观性试题,特别是时政热点问题,必须做到“一扣三结合”: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必须结合教材,必须结合材料,必须结合时政。

4.正确掌握方向,精选好的复习资料。

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热点是十分广泛的,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目前,时事复习资料也品类繁多,搞得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精心筛选,严格把关,挑选一种比较理想的资料,作为复习参考。选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选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种书的质量一般能得到保证。(2)资料不宜太厚。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时政背景材料的了解上,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

(3)资料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高三政治考前复习仍然要“回归书本,紧扣考点”,因此,所选用的复习资料也要体现这一要求,并且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点拨要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

(4)政治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的要求是“年度内国内外重大时事”,这就要求我们买复习资料不宜过早。

第二篇:2024高考时政热点

2024高考政治热点:第三届全球绿色增长论坛

一、【背景材料】

2024年10月12日,第三届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推动《全球制止粮食浪费公约》的谈判和签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论坛上指出,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到2024年,国际社会应致力于普及清洁能源,将能源效率提高至少一倍,同时把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增加一倍。与会人士认为,当前亟须以创新方法改变粮食浪费状况,推动企业绿色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次论坛上,来自多个国家、国际组织以及政企界近500名代表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深入探讨了可持续消费模式、化石能源补贴改革、绿色投融资、全球治理等政策性创新理念,以期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2)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为了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要求企业树立经营战略,加强统筹成本核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以效取胜。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通过推动绿色增长,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要行使国家职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增长的目的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政府在推动绿色增长工作中,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

(2)当代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绿色经济的发展。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各国需采取具体行动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坚持用把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绿色增长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加以推进。但推进绿色增长需要包括各国政府、金融界、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这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体现。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推动绿色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投资者、重要公共机构探索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合作,并通过这种探索开发出新模型,以引导世界各国和地区践行绿色增长。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绿色增长的理念,完善绿色增长的理论,并通过推动绿色增长的实践探索,推动绿色增长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命题亮点】

1、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改善价值链的资源利用效率”,会议重点讨论政府和企业如何进行产品创新、优化资源使用、更好利用废弃物,以提高资源在整个价值链体系中的利用效率,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会议主题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1)从个人来讲: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2)从企业来讲: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为了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要求企业树立经营战略,加强统筹成本核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以效取胜。

(3)从政府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通过推动绿色增长,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研究显示,从现在开始到2024年,绿色经济可以为全球经济带来数万亿美元的增长。论坛提出,绿色采购是实现绿色增长的首要问题。目前,各国政府每年投入GDP的15%至33%采购商品和服务,因此,实现绿色采购并建立绿色基础设施是今后的努力方向。结合材料说明发展绿色经济的政治学依据。

参考答案:(1)政府要行使国家职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增长的目的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政府在推动绿色增长工作中,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

(2)当代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绿色经济的发展。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各国需采取具体行动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

3、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是德国和丹麦。德国制定了完善的能源转型计划,目前德国25%的电力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而丹麦则表示在2024年,其电力的50%来自可再生能源。中国之所以成为绿色增长论坛的成员国的原因是与丹麦等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合作。

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国怎样履行绿色增长论坛成员国应尽的义务。

参考答案:(1)坚持用把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绿色增长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加以推进。但推进绿色增长需要包括各国政府、金融界、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推动绿色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投资者、重要公共机构探索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合作,并通过这种探索开发出新模型,以引导世界各国和地区践行绿色增长。

(3)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绿色增长的理念,完善绿色增长的理论,并通过推动绿色增长的实践探索,推动绿色增长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4高考政治热点: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一、【背景材料】

2024年9月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农业频道)联合主办的“金牛奖”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正式拉开了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的序幕。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与金鹰电视艺术节具有同等影响力的电视艺术盛会。本届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最大的亮点是坚守质朴的乡土本色、坚持让农民唱主角,将在10余天的时间里陆续举办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小康电视工程颁奖晚会、魅力新农村颁奖晚会等多项活动。作为本届艺术节的重头戏,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金牛奖”评出了最佳编剧奖、最佳男女主角奖、最佳男女配角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编剧高满堂,演员林永健、张嘉译、孙茜、丛珊、殷桃、李立群、李菁菁以及导演孔笙等荣获本届“金牛奖”各奖项。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看电视是多年来的传统习惯。随着网络的出现,以及PC、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的盛行,电视已不再是中国人看春晚的唯一渠道。这说明,随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2)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开展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活动有利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要服从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作为展示优秀对农电视作品、展现各地新农村风貌的重要平台,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每年一届的“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本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至关重要。

(3)文化塑造人生,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文化生活具有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这就需要通过艺术节活动发展先进文化,加强对文化生活的引导。

(4)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

(5)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立足社会实践,通过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活动,积极推动文化继承和发展,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6)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创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证明,农村特色文化深深扎根在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农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和群众长期生产劳动的历史积淀,最具有凝聚力、生命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对农村来说,艺术创作者应多关注三农问题,多贴近农民生活,多制作出更能感染人的农村题材电视节目。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近些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呈现出创作上的繁荣局面,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也得到了行业内及电视观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村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农村文化舞台才更加活跃。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必须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在繁荣农村现代文化的同时,突出做好特色文章,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4)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创作上的弊端。如地域的单一化、内容的肤浅化、风格的喜剧化等等。这些弊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思考与探索。

2024高考政治热点: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

一、【背景材料】

2024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为满足嫦娥三号入轨精度要求,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飞行。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我国有望在2024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弘扬航天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又是第一次执行任务,风险极大。因而,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尊重了客观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三、【政治命题点】

1.从2024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到2024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发射嫦娥三号,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发展的依据。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能赢得国人的齐声叫好和支持,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新技术、新产品,头一次执行任务,更增加了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做了大量地面试验,在北京建立了着陆试验场,包括模拟月球表面月球车行走试验场地。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应对“嫦娥三号”发射面临的风险?

(1)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由于发射风险极大,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要保证“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要把发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航天人必须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第三篇:2024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命题揭秘

2024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命题揭秘

【命题揭秘】

近年来,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一直强调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着重考查学科内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贴近社会热点的问题。命题原则主要突出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着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命题方式上,主要是运用一定的理论分析某个具体材料,一般是分析其原因,或揭示其本质,或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不会超越这个模式。所不同的是,选择题一般通过选项直接提供分析的结果,要求考生进行选择,而非选择题则要求考生自己提供分析的结果。从命题方式上看,材料、理论、能力与答案是政治学科命题的基本要素。从题型结构上看,文综卷中的政治试题一般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部分,选择题只考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为材料分析题。而江苏、广东等省份的政治单科试题虽然也分为两大部分,但在题型结构上却有较大的区别,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又分为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

【命题分析】

2024年是中国高考体制改革最大的一年,经教育部授权,包括广东在内的11个省市实行高考自主命题。无论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还是政治单科测试,就试题而言,具有贴近社会热点问题、突出主干知识、强化知识内在联系、注重考查知识运用能力等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自主命题地区的地方特色。从命题取材的特点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现实性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这些知识最终又必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现实生活是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源泉和力量所在。现实性是政治学科教学和考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高考政治试题命题中专家十分注重材料的现实性。一方面,政治试题所引用材料在形式上注重事件与数据的时效性,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最新状况;另一方面,所引用材料在内容上将视角集中于人们所共同关心的话题上,引导学生直面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重点问题。这一点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清晰地反映,以2024年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为例,在试题所涉及的几个主题中,无论是宪法修正案、电信业的蓬勃发展、禽流感疫情及防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问题,还是中央“一号文件”、能源问题等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它们或从国家的大政方针出发,或从社会发展的某一个局部、某一个侧面出发,或从人们对社会现象认识的深化出发,都清晰地反映和阐述了我国目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现实问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2.材料的信息量大。全国高考实行综合能力测试几年来,试卷中围绕生态、科技、经济、重大工程等题眼命制的试题层出不穷,设问方式变化多样,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材料的信息量大。如2024年高考文综卷第36题首先引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给人以鲜活的感性认识;其次又谈到洞庭湖面积的变化,从广达6 000多平方公里浩浩荡荡的景象,到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造成的面积缩小,再到近些年的退耕还湖;在谈到洞庭湖的治理现状时,涉及到政府的投资和综合治理行为、湖区经济的变化、湖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综观整个材料,无论是从时间的跨度还是从政治、经济、生态的多角度思考,都给考生留出了较大的比较和分析的空间,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另外,2024年高考文综卷第41题以人口迁移为主题,2024年高考文综卷第39题以能源问题为主题,它们均保持着这种特色。

3.取材的领域广泛。政治试题所选材料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这与目前政治课的内容密切相关。目前高中阶段政治课的内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这三部分内容本身就已经使政治课成为一门综合课,为政治试题取材的广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取材广泛是指对这些材料的选择不一定集中于某些特定的领域,而往往在试卷整体上注重选取各个范围的案例。例如,在2024年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中,有区域经济的案例,有审美文化的案例,有国际会议的案例,有国际贸易的案例,有党建的案例,甚至诗词歌赋均入题等。高考文综卷的这些特色对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拓展中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并不意味着否定“双基”的重要性,因为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在文综卷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高考文综试卷中政治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实行综合能力测试以来,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命题的基本取向。这既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又是对考生多年来刻苦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基本能力的鼓励和尊重,还维系着教学过程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在2024年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中无不体现着这一点。如选择题中考查公民的正当权利、依法治国原则、生产与消费、诚信原则、国家的经济职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与认识、价值与价格等知识;非选择题中就中央“一号文件”考查了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必要性和抓主要矛盾的知识,就能源(电力)问题考查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在发展电力工业中的作用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等知识,而这些都是学科知识中的主干部分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2.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关注社会热点是高考政治命题的突出特点,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自然、关注科学,强烈体现国家意志,体现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一方面,试题认真贯彻和体现中共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内容。如全国卷Ⅰ中涉及到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行政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内容;全国卷Ⅱ中涉及到的“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打破电信行业垄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央'一号文件'与'三农'问题”等内容;全国卷Ⅲ中涉及到的“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和平崛起”“'和而不同'”“农民增收问题”等内容;北京卷中涉及到的“股份制”“国务院机构改革”“修宪”“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神舟'五号与载人航天技术”“农业与农民的增收问题”等内容;天津卷中涉及到的“'三农'问题与城乡统筹发展”“人才强国战略”“修宪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循环经济”等内容;江苏卷中涉及到的“加强党内监督”“人才强国战略”“'神舟'五号”“公民道德宣传日”“朝核六方会谈”“修宪”与“'三农'问题”等内容;上海卷中涉及到的“3·20公投”“中央'一号文件'”“'神舟'五号与载人航天精神”“修宪”“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是民生之本”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等内容;辽宁卷中涉及到的“修宪与尊重和保护人权”“'三农'问题”等内容;广东广西卷中涉及到的“以人为本”“修宪”“'神舟'五号”“3·20公投”“朝核六方会谈”“群众利益无小事”“保钓事件”“和平崛起”“绿色GDP”“取消农业税”等内容。另一方面,试题又突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如全国卷Ⅰ中涉及到的“2024年北京奥运会”“保护海洋资源”;全国卷Ⅱ中涉及到的“禽流感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全国卷Ⅲ中涉及到的“淮河治理”和“粮食安全”;江苏卷中涉及到的“劣质奶粉事件与食品安全问题”;天津卷中涉及到的“非典问题”“资源问题”“青少年成长问题”等。

3.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考查方式。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方式有微观知识考查、中观知识考查和宏观知识考查等几个方面。微观知识考查围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置问题,注重知识“点”的考查;中观知识考查围绕基本理论设置问题,注重知识“线”的考查;宏观知识考查着眼学科思想,注重知识“面”的考查。三种知识考查方式相结合是近几年政治试题考查的主要特色。

关于微观知识考查。例如,2024年高考文综卷第41题第(4)小题:“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2024年高考文综卷第38题第(2)小题:“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公布中央'一号文件'的必要性。”第(3)小题:“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决策依据。”第39题第(7)小题:“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这些题都属于微观知识考查,即围绕国家经济职能、依法治国、主要矛盾原理、实事求是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考查。

关于中观知识考查。例如,2024年高考文综卷第38题第(3)小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2024年高考文综卷第39题第(1)小题:“2024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降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降雨'体现的哲学道理。”2024年文综卷第39题第(6)小题:“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这些题都属于中观知识考查,即围绕唯物论、辩证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理论等知识“线”进行考查。

关于宏观知识考查。例如,2024年高考文综卷第39题第(2)小题:“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2024年高考文综卷第41题第(3)小题:“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这些题都属于宏观知识考查,重点考查考生学科思想的掌握及运用,着眼于知识“面”考查。

【命题展望】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特点,可以预测2024年高考政治命题会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紧扣《考试大纲》命题,体现高考命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第二,试题将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稳中求新,体现了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第三,试题还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政治单科试题还会立足地方实际,具有浓郁的地方性。第四,试题突出考查“双基”,具有强烈的基础性,对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术语的要求较高。第五,试题一定会注重考查能力,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对考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第六,试题还将体现以人为本,关心学生成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高考专家们命制的试题立意高、导向性强,注重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体现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展望2024年高考,政治试题还会结合如下热点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第28届奥运会在希腊举行、发扬奥运精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免农业税及农村税费改革、我国宏观调控下的经济发展态势、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下共建美好家园、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国际社会恐怖主义的危害、我国同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合作成果、我国外交活动的一系列成就等。

第四篇:2024年高考热点时政分析9

热点:新外交观与新型大国关系

(一)中美关系1、2024年6月7日至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将吸引全球的目光,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首脑会晤。这种会晤形式是中美建交30多年来的头一次,是两国元首加强交流的一次创举,是中美关系逐渐走向务实的体现,反映了双方的期待。毫无疑问,中美达成共同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承诺是“习奥会”达成的最重要成果。

2、在2024年7月10日至11日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就重大双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再次确认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作用,深化战略互信,拓展务实合作,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3、2024年11月21日,中美举行第四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共同主持会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美国国务卿克里代表各自政府,续签《关于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

(二)中俄关系

2024是中俄关系丰收年。10月7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表示,这是我们年内第5次见面。这充分证明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中俄在亚太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方愿同俄方加强协调和配合,共同维护亚太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取得的丰富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参考。这也就是普京总统所说的,俄中关系具有全球意义。

切入点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

⑴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符合两国间的共同利益。

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设和谐世界。

⑶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积极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⑷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

切入点2: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中美之间既有分歧,存在对立的一面;也有共同利益,存在统一的一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求同存异,在对立中实现统一。

⑵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美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立足于当前世界及两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⑶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中美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与冲突,但合作是主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抓住这一主流,才能实现积极效果。切入点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性。

⑴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两国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⑵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型大国关系”作为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对中美关系、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⑶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21世纪中美两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消除分歧,增进理解,实现共同发展。⑷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对“历史上后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创新思维用“新答案”解决“老问题”,探索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

(三)中国与东盟贸易

2024年是中国—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10年来,“10+1>11”的魔力方程式,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与东盟10国的共赢之路。十年间,东盟成长为我国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24年的782.55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4001.48亿美元。2024年前7个月,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达247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四)中欧贸易

2024年1-10月,中欧贸易额4561亿美元,增长0.5%。截至2024年10月,欧盟在华直接投资项目37869个,实际投入902.9亿美元。欧盟28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216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4.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26%,我国对欧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0.4亿美元,上升92.4%。我国自欧引进技术2658项,合同金额107.8亿美元。

切入点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东盟“10+1>11”体现的道理。

①10+1>1,指的是中国与东盟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效益最大化。②中国与东盟合作,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国际分工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③有利于规避贸易壁垒,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④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第五篇:2024年备考时政热点8月

第一周

第1周国内时政热点汇总

1.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会议要求,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2.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下午就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举行第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于强军兴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坚定决心意志,加强创新突破,坚持积极稳妥,增强工作合力,不开口子、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坚决做好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工作,为新时代强军事业创造良好条件。

3.为支持各地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近日,中央财政下达2024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467.7亿元,加上已提前下达的928.6亿元以及在新疆兵团部门预算中安排的4.6亿元,2024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400.9亿元已全部下达,由各地统筹用于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五方面支出。

4.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光荣牌悬挂工作作出规范和安排部署。

5.司法部7月30至31日在江苏太仓市召开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提出要强化司法为民,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6.财政部PPP中心发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2024年二季度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管理库累计项目数7749个,投资额11.9万亿元。管理库累计落地项目数3668个,投资额6.0万亿元,落地率47.3%。1—6月,管理库新增落地项目939个,投资额1.4万亿元,落地率上升9.1个百分点。

7.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来临之际,全军600余家军营将陆续向社会开放。

8.为进一步落实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8月1日,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药监局会同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组成由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利任组长的核查组,赴武汉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效价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处置工作开展核查。

9.自2024年7月起至2024年12月底,工信部等13部门将综合采用法律、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10.2024年全国征兵工作从8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

11.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庆祝2024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关于教师地位待遇的各项惠师举措,落实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12.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2024年上半年全国法院新收案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新收案件1229.5万件,员额法官人均新收案件近百件。新收审判执行案件总数增加70.6万件,上升6.09%;结案数增加40.2万件,上升4.41%;结案率上升0.20个百分点,审判执行工作运行态势总体上稳中向好。

1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月31日批复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

14.从江西省“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获悉:到2024年江西全省将完成新建公厕1.1万座、改建公厕0.5万座和农户改厕112万户的任务,以有效解决农村厕所脏臭差和城市如厕难等问题。

15.日前,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北川羌族自治县等15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为巩固脱贫成效,贫困县退出后,在脱贫攻坚期内,国家和四川省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

16.针对美方拟提高对中国2024亿美元输美产品征税税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8月2日发表谈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说,美方这两天有两个动作,一方面发表声明,要把对中国2024亿美元输美产品的征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另一方面四处散风,要和中方恢复谈判。发言人说,对于美方升级贸易战的威胁,中方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将不得不作出反制,以捍卫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捍卫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同时,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前提是必须平等相待和信守诺言。

17.为全面实现中期目标任务,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4—2024年行动计划近日出台。到2024年,北京将持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制造业企业,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基本完成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

18.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军地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退役军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对于更好实现退役军人自身价值、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9.中央宣传部8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海军海口舰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20.日前,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到2024年,实现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21.近日,社会舆论热议拼多多购物平台上涉嫌销售侵权假冒商品。为了有效履行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保护消费者和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力度的通知。

22.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牵头,联合部分电商企业等共同发起的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今天在北京启动。联盟将致力于挖掘贫困地区优质农特产品,打造农特产品明星品牌,促进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助推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转型升级,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同时,中国电商扶贫联盟现场发布229个“电商扶贫优秀农特产品”和185个“电商扶贫重点扶持农特产品”名单,覆盖全国21个省份的340个贫困县。

23.中国主要薯类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1.5亿亩,占全国可用耕地8%左右。其中,马铃薯和甘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薯类作物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对促进我国种植业调整,支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国电子报社2日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B2C家电网购市场(含移动终端)规模达2641亿元,同比增长22%,是2024年上半年的5倍。

25.为继续推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江西省推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计划2024年底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24年人口2024人以上的行政村建有1所公办幼儿园(或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以上设置1所幼儿园,力争到2024年,全省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50%,学前3年毛入学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基本形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6.近年来,我国每年投入增殖放流资金约10亿元,放流各类水生物种近400亿尾(只),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开展资源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海洋伏季休渔、限额捕捞试点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7.日前,人社部公布第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30个部委单位将进行联合惩戒。从提出构想到政策落地不到一年,“黑名单”制度的实行,如同给农民工工资上了一份保险。

28.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第二批)加征关税。

29.8月1日至3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政府官员、联合国代表、研究人员和青年创业者齐聚一堂,共商如何用实际行动落实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各项目标。

30.8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抢险救灾指挥部公布了哈密特大暴雨引发洪水灾害的损失情况:7月31日6时至9时30分,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小堡区域短时间内集中突降特大暴雨,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110毫米(当地历史最大年降雨量52.4毫米),引发洪水。据统计,灾害造成20人遇难、8人失踪,8700多间房屋及部分农田、公路、铁路、电力和通信设施受损。

31.近日,中央财政下达2024年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26.2亿元,加上已提前下达的107.9亿元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门预算中安排的0.9亿元,中央财政2024年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35亿元已全部下达。

32.日前,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正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抗癌药供应保障能力,努力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

33.尽管遭到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尽管国内相关产业受到重创,但白宫依然对单边威胁和讹诈执迷不悟。近日,美方在此前公布对中方2024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清单的基础上,又提出要将征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对此,中方决定,将依法对自美进口的约600亿美元产品按照四档不同税率加征关税,实施日期将视美方行动而定。

34.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消息称,自今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35.习近平近日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36.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 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组织中央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针对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

37.广东省政府采购信用监管系统近期正式上线运行,广东省积极创新政府采购监管模式,探索实施以激励守信和失信联合惩戒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采购信用监管。

38.近日,全国二季度政府网站抽查结果出炉,结果显示:截至今年6月1日,全国正在运行的政府网站有22206家,比上季度精简1000多家;其中,县级以下政府网站1183家,在上季度基础上又整合迁移超460家。相比2024年8月全国政府网站首次摸底结束,政府网站总数精简约74%,国务院部门及其内设、垂直管理机构网站减幅约43%,县级以下精简约98%。

39.日前,甘肃省政府印发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办法提出,中央和省市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脱贫攻坚项目(含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项目)的各类财政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管理范围,由省财政厅、省扶贫办会同省政府相关部门确定和提出项目资金管理清单。

40.安徽省依托风险分级监管信息化平台,正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今年起试点运行,计划到2024年全面建立全省食品药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1周国际时政热点汇总

1.7月26日,是美国联邦法官确定的因“零容忍”政策而被迫分离的父母与孩子实现团聚的最后日期。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仍有700多名儿童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家庭团聚。对此,美国媒体评论称,“零容忍”政策未能震慑非法移民,反而沦为打着美国人民名义的“人道主义暴行”,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

2.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月30日呼吁各国携手打击贩运人口的罪行。

3.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主席伊姆兰·汗7月30日表示,正义运动党支持“一带一路”合作理念,坚定支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4.英格兰公共卫生局日前发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10到11岁儿童中的严重肥胖率达到4.07%,每25名儿童中就有1人严重肥胖,达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5.7月31日,美国与土耳其的紧张关系升级,争议焦点是土方是否释放美籍牧师安德鲁·布伦森。美国威胁称,如果土耳其不释放布伦森,将对土实施大规模制裁。土耳其7月31日回应称,美国对土耳其的制裁威胁是“不可接受”和“缺乏尊重的”,将使两国伙伴关系受到“不可修复”的损伤。

6.7月30日至31日,俄伊土三方索契会谈在俄罗斯索契召开,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政府代表团,叙利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代表团参加会谈。联合国和约旦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谈。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政府代表团7月31日发表会谈声明,决心继续在叙利亚反恐,推动政治解决叙问题,呼吁加强对叙人道救援和重建的支持力度。

7.土耳其外交部8月1日发表声明说,土耳其强烈抗议美国财政部针对土方两名部长的制裁,将立即采取对等的报复措施。

8.8月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

9.8月1日报道,叙军方当天收复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南部德拉省的最后一个据点古赛尔镇。至此,德拉省已完全被叙政府军控制。叙媒体分析认为,整个南方地区战事取得阶段性胜利,叙政府军有望一鼓作气,彻底肃清境内残余的极端组织势力。

10.7月31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国防部长绍伊古与到访莫斯科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举行2+2会谈。双方表示准备进一步发展关系。分析认为,近年来俄日就加强各领域合作不断沟通,但两国间仍有领土争议、和平条约签署等问题有待解决,俄日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难有根本改善。

11.英国政府日前发布了一系列计划,将推动自动驾驶汽车、车联网、清洁能源车辆等技术的发展,并开始拨款支持与这类技术发展相关的研发项目。

12.近日,美国政府在此前公布对中方2024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清单的基础上,又提出要将征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此举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破坏全球产业链和自由贸易体制。国际舆论纷纷批评美方再次升级贸易摩擦的做法。

13.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邀请,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当选主席玛丽亚·费尔南达·埃斯皮诺萨将于8月5日至10日访华。

14.今年入夏以来,欧洲多国持续受到热浪侵袭,各地不断出现创纪录高温。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给人们的健康,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等带来严重影响。

15.津巴布韦选举委员会8月3日宣布,现任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赢得7月30日举行的总统选举,获得连任。同时,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民盟)也赢得国民议会多数。

16.近日法国多家媒体报道,受近年税收和补贴减少、区域整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法国中小城市市长辞职现象愈演愈烈,折射出法国当前地方政府治理面临严重困境。据法新社统计,自2024年以来辞职的法国市长人数相比前一个任期增长了55%。

17.8月4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

18.由中国科学技术馆捐赠的6件航天器模型8月4日在马来西亚北部槟城州的圆顶科学馆正式与观众见面。

19.上一轮疫情宣布结束仅一周后,非洲中部国家刚果(金)再次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该国卫生部8月5日凌晨发布公报说,在新一轮疫情中已报告有33人死亡。

20.8月5日电,英国南安普敦大学领衔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儿童多动症与哮喘之间存在“明显”关联,这项结果可能会对两种疾病的临床处置产生重要影响,并有望带来对多动症病理生理学的新见解。

21.8月5日电,两只白狮宝宝日前亮相秘鲁首都利马瓦奇帕动物园,引来当地市民和外国游客围观;这是世界珍稀动物白狮首次落户秘鲁。

22.根据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此前签署的命令,自8月5日零时起俄正式对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加征25%至40%的关税,作为对美加征钢铝关税的反制措施。

23.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8月6日与英法德三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对美国即将重启对伊朗制裁深表遗憾,认为维持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事关对国际协议尊重,欧盟和三国将保护欧洲企业与伊朗之间的合法利益。

24.8月5日,刚果(金)卫生部发布公报说,该国暴发新一轮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已经造成33人死亡。这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该国结束上一轮疫情仅有一周时间。

25.印度尼西亚抗灾署8月6日称,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5日晚发生的7.0级地震已造成91人死亡、209人受伤。目前尚未收到中国公民的伤亡报告。此外,受地震影响而滞留离岛的游客已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区。

26.朝鲜《劳动新闻》8月6日刊发评论文章,批评美国国内近期掀起对朝制裁施压舆论风潮,指出朝美之间当务之急是要巩固互信,美方尤其应以实际行动展现善意和尊重。

27.日本厚生劳动省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正式员工有效求人倍率6月升至1.13倍,环比上升0.03个点,创2024年11月开始统计这项指标以来的新高。

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