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把握新机遇担当新使命努力为建设文化名城作出新贡献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50778.html

第一篇:把握新机遇担当新使命努力为建设文化名城作出新贡献

把握新机遇

担当新使命 努力为建设文化名城作出新贡献

2024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2024年市文联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目标要求,着力创作推出更多表现人民大众、反映时代风貌、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着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文艺志愿服务,着力提升文艺工作者的道德素质,着力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创新文联职能、强化队伍素质、提高自身能力,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文化名城建设做出新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期文艺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领会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密联系文艺实践贯彻落实好,持之以恒把握好运用好,既是当前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全市文联系统要迅速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紧抓好学习贯彻。

一是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好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结合文联工作实际,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计划,纳入年度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通过中心组读书会、座谈会、培训班、文艺宣传等形式,引导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上来,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二是组织全市知名文艺家召开“学习贯彻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研讨会”。组织文艺创作、评论、媒体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多角度准确阐发讲话精神,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不断深化对讲话精神的认识和把握,把学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

三是及时召开全市文联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及时召开全市文联系统工作会,安排部署全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文艺工作者为文化名城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推出一批文艺精品 一是准确把握创作方向。坚持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精心组织策划、抓好重点文艺创作工程。充分挖掘齐文化、聊斋文化、陶琉文化、孝文化等独特的地域文化,助推文化名城建设。聚焦我们身边的老百姓创造新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世界和美好心灵,潜心创作、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努力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二是突出创作重点。要建立和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机制,制定激励保障措施,形成常下基层、常在基层的良好氛围。以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采风创作为手段,以组织展演、竞赛、评奖为载体,着力推进适合文联特点的美术、书法、摄影、歌曲、舞蹈、微电影等艺术门类的精品创作。加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规划指导,实施重点文艺创作生产工程,抓好爱国主义题材的文艺创作,重视和扶持现实题材创作,深入开展‚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发挥人才优势,聚焦质量、精心打磨,努力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认真做好第十届淄博文学艺术奖评选工作和《2024年度文学作品集》的编纂工作。力争在全国‚五个一工程‛、省精品、第八届‚泰山文艺奖‛及各艺术门类的省级、国家级评奖中获奖,提升淄博在全国、全省文艺界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全市艺术精品创作持续繁荣发展。

三是做好重点文艺作品的扶持工作。按照市里关于重点文艺作品扶持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对重大文艺题材、重点文艺作品实行项目制、责任制,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有重点的进行分类指导,召开重点作品研讨会,及时加强动态指导,为文艺创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进一步加大文艺评论工作力度。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研究制定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巩固评论阵地,壮大评论队伍,做好推荐培训、跟踪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文艺创作动态和实践,策划一批主题性重点评论项目,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举办高端文学讲座。

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性重大文艺活动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艺活动方式,深入阐释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和文艺实践,在活动策划、主题设置、内容呈现等各个环节努力弘扬中国精神,真正实现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

认真举办好淄博国际音乐节。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上级文联的要求,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追寻‚我们的中国梦‛,积极参与‚首届淄博齐文化节‛、‚书画我心中的文化名城‛、淄博陶博会和新材料技术论坛、第六届书画博览月等文艺活动。

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和文艺惠民活动 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和群众,积极参加各类‚文艺志愿服务团‛,组织好‚5〃23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5〃23淄博文艺志愿服务惠民活动‛、‚12〃5国际志愿者日――文艺走基层、共筑中国梦‛等系列主题活动。

充分调动文艺志愿服务者的积极性,深入开展‚文艺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组织好‚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送戏剧进百村‛、‚文联社会、艺进万家‛及‚文艺进农村、进厂矿、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系列活动,努力使文艺惠民活动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形成政府支持、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群众广泛受益的运行机制,让人民群众更便利地共享精神文化食粮。协调组织好第十四届全市舞蹈电视大赛、第十一届全国奇石展、首届中国(淄博)国际珠宝玉石文化节、第三届省会城市群合唱音乐节、淄博市第二届书法美术作品年展、中国淄博(峨庄)国际摄影邀请展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文艺活动,力争形成较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深入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文化帮扶活动。积极推动建设‚艺术家采风创作基地‛,为艺术家深入生活搭建平台,通过定点联系、蹲点体验等途径,帮助广大艺术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努力形成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学习人民、奉献人民的良好风尚。

五、大力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一是要把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着眼于培养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加大对中青年文艺人才的发现举荐、教育培训、资助扶持、宣传推介力度。扎实做好淄博市第六届德艺双馨文艺家的评选工作,推出一批活跃在文艺一线、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充分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开展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学习教育,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文艺工作者牢记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

二是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充分尊重文艺人才的个性,积极反映他们的诉求,回应他们的关切,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关心、扶持和帮助文艺人才,形成有利于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使我市成为各类优秀文艺人才的聚集高地。注重加强基层文艺人才队伍的培养,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艺人才。认真做好大型纪录片《齐鲁名匠》我市名人推荐拍摄工作。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努力提供文艺交流平台。积极做好《齐风》刊物的编辑发行工作,力争表现形式、刊物内容和影响力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加强市文联网站、淄博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和淄博文化艺术城等文艺阵地建设。加快推进文联系统信息化建设,建设‚网上文联‛,壮大网络文艺阵地,力争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建设有新进展、新突破。认真做好文联工作信息和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切实掌握文艺界的思想动态,便于正确分析形势,科学决策,推进文艺工作健康发展。

六、认真履行文联的新职能新要求,不断增强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

充分认识和发挥文联自身的政治优势、人才优势、行业优势,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积极探索创新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政策措施,切实在全市文艺行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推进文联工作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加大对各类文艺社会组织的团结服务力度,强化对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道德引领,积极引导推动全市文艺行业健康发展。主动扩大联络范围,延伸工作手臂,工作重心下移,面向基层,完善服务和管理的有机结合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制定完善《自律规则》。不断加强文联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吸引力,把文联和文艺家协会真正办成文艺工作者之家。按照讲政治、管队伍、守纪律的要求,切实加强全市各级文联系统的领导班子建设。集中做好到届协会的换届工作,营造‚团结鼓劲、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加大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好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继续抓好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例行巡查问题的整改工作。巩固深化‚三严三实‛教育成果,在文联党员干部中开展‚双学一做‛(即学党章、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加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教育,自觉做到勇于担当、创新务实。

淄博市文联 2024年5月

第二篇:把握新定位新使命新机遇

把握新定位新使命新机遇

构筑广西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10月30日)彭清华

广西日报

2024-10-31

同志们:

这次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是在国家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修订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准备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及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赋予我区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部署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动员全区上下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努力奋斗。等一会,陈武主席将着重就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是加快实现我区“两个建成”目标的重要保证

“双核驱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新形势新使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深入落实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这两大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全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辐射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奋力开创“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局面。

实施“双核驱动”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特征、新变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新常态不仅表现为速度换挡、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而且包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丰富内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有新思路新作为,必须寻找新途径新动力,更多地眼睛向内,下功夫挖掘自身潜能、强化内生动力,培育打造更多的区域增长极和新的增长点。从我区自然和经济地理来看,“双核”区位优越、发展领先、潜力巨大,又有国家战略重点支持,2024年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2.9%。目前,南宁的现代服务业、柳州的汽车制造业、梧州的生物制药产业、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电子信息、粮油加工、能源、石化等产业,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双核”区域汇聚了全区最多的人才高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将“双核”培育打造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区、示范区,能够为新常态下我区继续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动力,为全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也有利于“双核”之外的区域腾出更大空间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搞好扶贫开发,对盘活全局、促进全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双核驱动”战略充分贯彻和体现了国家赋予广西的新定位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对新一轮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其中,明确要求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继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之后,国家还将出台“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我区将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所有这些,不仅前所未有地凸显了我区在国家发展总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也使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就是要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主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发展的新枢纽新门户,把广西建设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这必将促使我区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国内国际开放格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进一步提升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双核驱动”战略立足“三沿”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了我区开放发展的总体布局。沿海沿江沿边,是广西的独特优势和最大潜力。我区拥有大陆海岸线1600公里,占全国的8.9%,居全国第6位;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5634公里,占全国的4.3%;是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拥有18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系列边境开放合作平台,边境贸易规模居全国前列。我们要在全国新一轮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中有更大作为,就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些优势,进一步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涵盖了我区沿海、沿江、沿边所有区域,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三沿”优势、汇聚“双核”能量,形成驱动包括左右江革命老区在内的各个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大势能,进一步完善“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双核驱动”战略,既是对我区“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化和提升,也是对国内外发达地区开放发展经验的吸纳与借鉴,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广西实际,必须切实遵循、有效推进。

二、努力在事关全局的关键性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双核驱动”战略深入实施

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基础在打造“双核”,关键在形成驱动,目的在“三区”统筹,这是一项艰巨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揽全局、科学谋划,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集中力量攻坚,不断取得突破。

(一)创新建设开放合作核心区。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双核驱动”战略本质上是开放带动战略。必须在扩大开放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把“双核”打造成为我区开放程度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开放合作核心区。怎么样实现这一目标?三句话:明确方向、创新平台、“双核”联动。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无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还是左右江革命老区,只有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开放方向,才能取得最大的发展效应。东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成长性最强的经济体之一。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已达到4436亿美元,到2024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东盟也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首要战略方向,已经连续13年成为我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我区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目前我区与东盟的贸易规模位居全国中西部地区首位。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区与东盟联系最紧密、合作最悠久、成果最丰硕的区域,2024年与东盟贸易额达145亿美元,占全区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1.2%。要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进一步深化拓展与东盟的开放合作,着力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粤港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是我区最大的投资来源地。自2024年起,广东对我区累计投资到位资金超过1万亿元,占全区吸引内地投资的38.3%;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累计实际利用港澳台资金超过100亿美元,占全区利用外资的60%以上。依托黄金水道,西江经济带在同粤港澳台地区的开放合作中具有天然优势。要以深入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契机,深化拓展与粤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推动西江经济带深度融入粤港澳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全面参与泛珠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做足做实对接东部先进生产力的文章。西南中南地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战略腹地和重要依托。要以建设新的战略支点为契机,加快启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全面对接黔中经济区、滇中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等广大地区,努力在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开放合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平台和机制之上,没有平台机制的持续创新完善,就没有开放合作的长期效益。北部湾经济区要围绕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常办常新机制,做深做实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南宁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等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建立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中心、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等新平台新机制,努力实现从“黄金十年”迈进“钻石十年”。西江经济带建设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广东方面沟通对接,完善跨省协调机构和定期会商机制,进一步打造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合作平台,努力提升流域合作、省际合作、东西部合作水平。左右江革命老区要加快建设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百色-文山跨省(区)经济合作区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平台,努力提升沿边开放合作水平。

西江经济带上承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下启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即将出台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把我区定位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使“一带一路”在“双核”区域联接联通、交汇交融,对我区开放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必须统筹好开放联动,发挥“1+1>2”的效应。要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向东向南借助粤港澳台和东盟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向北依托西南中南腹地主动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断扩大与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合作,拓展与欧美、日韩、印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要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推动“双核”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企业互融、市场资源共享、政策优化组合,切实解决要素分散、市场分割、物流不畅、同质化竞争等深层次问题,加快形成陆海边统筹、境内外联动、区域间协同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二)着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又有同志提出,要想强建机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必须交通先行。目前,交通设施落后,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区域内外互联互通水平不高,加上运营管理、服务效率质量等方面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双核”驱动能力的主要瓶颈。截至2024年底,“双核”区域内铁路密度为197公里/万平方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密度为636公里/万平方公里,均相当于发达省份的70%左右,目前“双核”区域正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大投入、大发展的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开展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正是针对这一阶段特征和“双核驱动”需要作出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一手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打通内外梗阻,破除各种障碍,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加快形成通江达海、联内接外、覆盖城乡、水陆空一体化,与“双核驱动”战略相适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构建出省出海出边大通道,打通外梗阻。面向西南中南地区,推动建成连接昆明直至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西向通道,连接贵阳、重庆、成都直至兰州、西安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南北大通道,连接湖南、湖北直至中原地区的中部大通道。面向粤港澳地区,以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着力点,大力推进黄金水道建设,加快建成通往珠三角的高等级水路、快速铁路通道和高速公路网。面向东盟地区,推动修建贯通南宁-河内-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的国际大通道,打造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推进以北部湾港为基地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促进海上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交通网络的有机衔接,把面向西南中南、粤港澳、东盟地区的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贯通起来,形成与周边省份、周边国家融为一体的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

加强“双核”互联互通,打通内梗阻。围绕“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的目标,把握国家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持续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强枢纽、通梗阻、续断头、补短板,增加路网密度,完善路网结构,提升路网质量,促进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高效对接,加快建成铁公水和航空相衔接、交通“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相贯通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三)努力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根基。“双核”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产业实力的强弱,尤其是产业集群化的规模和水平。目前,“双核”区域产业层次仍较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高耗能工业比重大,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低,产业雷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要针对这些问题,深入挖掘“双核”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壮大核心主导产业,在做大总量、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上见实效。

大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一步明确各市功能定位及产业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大的产业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北部湾经济区要突出沿海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海洋产业,形成以石化、能源、钢铁、电子、修造船、粮油食品加工、林浆纸、新材料、海洋生物工程等为重点的现代临海产业集群。西江经济带要突出通道和纽带作用,重点加强与珠三角的产业对接,深度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以汽车、内燃机、机械、冶金、化工、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为重点的沿江产业带。左右江革命老区要发挥资源富集优势,重点建设能源保障基地、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电力、油气、有色金属、生物制药、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加快打造沿边经济带。进一步提升区域间、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度,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促进“双核”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提升“双核驱动”战略的产业支撑力,增强对全区产业发展的辐射力带动力。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和要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集中力量扶持食品、汽车、冶金、机械、建材、造纸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优势产业,支持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蔗糖、石化、有色金属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国家生态铝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加大外引内联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专业市场、物流中心、科技服务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

(四)进一步做强做大新型特色城镇。城镇是“双核驱动”的基础载体。目前,“双核”区域内只有南宁、柳州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万,其他设区市大多在50万左右,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双核”的集聚、辐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广西的城市与发达省份的城市比规模、比总量、比实力差距较大,但比特色、比生态、比人居环境还是有优势的。比如,桂林早已享誉海内外,柳州也堪称后起之秀。柳州过去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经过多年治理,已成为花园城市,市民也以“工业城市中生态环境最美、生态城市中工业实力最强”而自豪。还比如,我们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河流穿城而过,这在全国其他省区是不多见的。我区一些县城,如阳朔、三江、金秀等,虽然规模不大,但民族特色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越来越高。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特色优势,遵循城镇建设的一般规律,尊重历史、敬畏自然,走出一条特色多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北部湾城市群,发挥其“牵引机”和“领头羊”的作用。充分发挥南宁首府城市和柳州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建成集聚功能强、辐射面广的现代都市圈,打造“双核驱动”的城市之核,并与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有机联结,进一步带动桂中城镇群、桂北城镇群、桂东南城镇群协调发展。突出生态、民族、边境等元素,推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城镇化建设,并与生态移民搬迁、农民工就地创业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一批旅游文化型、沿边开放型、商贸物流型、移民安置型特色城镇。创新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互动发展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港口建设互动、产业集聚与城镇集群融合、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一体化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

(五)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十分关心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是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广西而言,竭泽而渔、牺牲环境的发展方式,得不偿失,遗害无穷,今天使不得,明天使不得,永远都使不得。我们一定要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在实施“双核驱动”战略过程中,有两个重大的环保任务必须严防死守:一是西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涉及沿江两岸及下游粤港澳地区上亿人的饮用水安全,近两年发生的龙江镉污染、贺江水体污染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任何时候都要警钟常鸣,不允许有半点松懈和侥幸,发生问题要严肃追责。二是北部湾的海洋生态保护,这是目前我国近海水质最洁净的海域之一,是这一区域健康发展之基之魂,保护不好我们无法对历史、对人民交待,也会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

保护好这一条江、一片海,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那种将发展与保护截然对立起来的片面思维。根据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的观察统计,2024年以来,在钦州市沿海大工业发展的同时,该市三娘湾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仍能实现年均3%左右的增长,形成“大工业与白海豚共存”的独特景象。这说明,发展和保护是可以双赢的,关键是思想到位、措施得力、项目对路。要做好环保“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要加强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持续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加大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强化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走绿色发展之路。所谓减法,就是要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坚决淘汰“两高一剩”落后产能,坚决杜绝污染项目。

三、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 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区开放开发的旗帜和龙头,是“双核驱动”战略中增长潜力最大的一核。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6年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临海产业加快崛起,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保税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2024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区的33.5%和39.1%,发展成果令人瞩目。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全区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全区发展重要一核的龙头带动作用仍然有限,与到2024年实现经济总量占全区45%左右的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突出难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升开放开发水平,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这次会议之前,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户籍制度、港口体制、园区体制、通关一体化等4个配套改革方案,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重点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要逐项研究、抓好落实,为全区深化改革创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构建开放度高、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新型城市群。

(一)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步伐。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改革,是经济区升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南北钦防1300多万群众盼望已久的美好夙愿,也是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目前,四市同城化已初步破题,通信、金融、社保、交通等同城化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加快同城化步伐。户籍同城化是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改革的“牛鼻子”。要以户籍同城化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以人为核心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经济区单个城市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增强作为国家级重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要大力破除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障碍,逐步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公共服务差异,让所有经济区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区域内要素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迁移自由化、综合管理便利化,促进经济区城际融合、城乡一体协同发展,为其它各领域的同城化创造条件。

(二)创新港口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港口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优势。近年来,北部湾港口建设突飞猛进,2024年货物吞吐量接近2亿吨、集装箱超过100万标箱,跻身区域性大港行列。但港口管理运营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优、开发经营主体单

一、现代物流和港航服务业发育不足、集疏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导致综合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不仅对区外、境外货源吸引力不足,就连区内也有近40%的物流绕道而行,造成“广西货不走广西港”的尴尬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决心予以解决。

振兴北部湾港,要围绕打造千万标箱现代化大港,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在创新港口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港口综合协调机制,统筹抓好海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监管保护,打破港口建设运营垄断格局,放开市场准入,创新合作开发模式,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战略合作伙伴、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参与港口建设经营,推动港口资源带动航线发展,进一步提升港口经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北部湾港是西南中南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在服务区域开放发展中具有传统优势。2024年,西南中南各省市借道广西出海的货物吞吐量达7500万吨,占我区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四成左右,要千方百计巩固和拓展这个重要区域市场,为港口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货源。同时还要看到,随着国家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西南中南地区谋划向长江经济带靠拢,势必对我区形成新的挑战。我们要主动而为,抓紧深入西南中南地区布局、共建内陆“无水港”群,在完善通道设施、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服务环境上下更大功夫,为西南中南省份借道广西出海提供更大便利,进一步提高北部湾港对西南中南地区的辐射力、吸引力。

口岸通关效率是决定北部湾港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工作方案》,加强部门协作,打破管理界限,推行查验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实现通关作业、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口岸管理协调一体化。打破经济区六市隶属关区的管理边界,逐步统一关区代码,实现“六市一关”,促进贸易物流无障碍通关、无缝隙对接。推动与西南中南省区建立跨区域口岸合作机制,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口岸建立“一地两检”、旅客自助式通关等跨国口岸合作机制。

(三)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既是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在不打破经济区现有行政区划的前提下,要摒弃“一亩三分地”的本位主义思维,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以经济区激活行政区,营造务实精简、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切实下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手棋。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的做法,在北部湾经济区选择试点城市实行集中行政审批,统一行政执法。进一步扩大北部湾经济区项目审批权限,强化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统筹协调,加强自治区一级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功能,完善经济区与行政区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体制机制,统筹好中直、区直部门及四市之间的关系。坚决拆除各种非市场壁垒,强化经济区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探索形成集约高效的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开放大建设需要大投入。目前,北部湾经济区项目建设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和业主自筹,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很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要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政府监管规范化的投融资体制,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要用好用足用活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重大平台,大胆先行先试。深化经济区四市金融同城化改革,建立北部湾统一的产权市场、资本市场,建设同城化金融市场体系、组织体系。推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探索人民币回流机制,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抢占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合作制高点。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管好用好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组建运营北部湾股权交易中心,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五)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是创业兴业之本。近年来,我区与中央国家机关、重点高校、中央企业、发达地区持续互派挂职干部,连续四年面向北大、清华等“985”高校定向招录选调生,首次从中央金融机构集中引进35名金融人才,等等,对推动经济区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仍是制约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加快建设北部湾人才特区,坚决破除人才培养、引进、流动、开发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施人才柔性管理模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到经济区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和项目开发。坚持产业引进与人才引进相结合,面向海内外引进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以产业项目吸引和聚集人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保障体系,完善人才自主创新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成果转化效益挂钩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做到以崇高事业留人、以适当待遇留人、以良好环境留人。同志们,“双核驱动”是事关广西开放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双核”是一个大范畴、广覆盖的概念。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这三个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对我区各市作了全覆盖,有的市是交叉覆盖,有的市则以规划延伸区方式覆盖。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将不限于相关规划的特定范围,而是着眼全区大局进行统一布局、统一部署。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清醒认识这个大局、自觉融入这个大局、主动服务这个大局,不断汇聚齐推共进的强大合力。各市县要牢牢把握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的重大机遇,明确角色定位,发挥优势、挖掘潜能,努力找准参与、服务、融入“双核驱动”战略全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自身开放发展同“双核驱动”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为全局战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又通过全局战略促进自身发展。今年底,横贯我区的南广、贵广高铁将同步建成通车,我们要下功夫打造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推进沿线相关市县更好地融入粤港澳经济圈。

要进一步完善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的工作机制。坚持项目引领,自治区制定了《实施“双核驱动”战略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各部门各市县要按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重大项目推进的时间表、施工图、责任书,使战略实施项目化、项目推进化。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统揽“双核”全局的重大问题,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攻克一个个难题中推进战略全面实施。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紧启动项目落地的“最先一公里”,尽快打通“最后一公里”。坚持常态化差异化督查考核,综合考虑各市县功能定位、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针对重点任务制定专项督查方案并定期进行督查,形成科学合理的考评督查方式和考核结果运用机制。

同志们,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是我区向着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历史进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夙夜在公、奋发有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让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千帆竞发、万马奔腾,让八桂大地风生水起、龙腾虎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壮乡儿女的新贡献

第三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计划,总结交流我市上半年乡镇企业工作经验,部署下半年工作。这次会议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内容丰富,任务很重。张局长对今年上半年的乡镇企业工作作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回顾,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思路。二个县(市)的代表作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发言,省企业局胡局长传达了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我市乡镇企业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会议开得很成功。与会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大家回去以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就乡镇企业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乡镇企业为农村奔小康作出突出贡献

1、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推动我[找文章到feisuxs-/www.feisuxs-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我市农村31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生产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农村经济以农为本的旧观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从1978年到2024年的27年间,我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由0.73亿元发展到353.2亿元,增长484倍,年平均递增30以上,这是我市经济史上的奇迹,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大作用。农村经济中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量的80以上。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31。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7307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39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为农村提供支农建农资金49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8.08,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5.78。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8.08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农业、农村和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贡献越来越大。

2、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繁荣作用尤为突出。去年我市乡镇企业产值超过5亿元的乡镇22个,比上年增加11个。超过亿元的村有15个,比上年增加9个。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县(市)、乡镇和村的崛起,迅速改变了当地面貌。凡是农村稳定、政策落实好,无一例外都是乡镇企业发展快的地方,它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是有目共睹的。乡镇企业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代表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代表着农村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中最活跃、最富革命性的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农村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牵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正如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4月21日在考察江苏乡镇企业时指出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富余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乡镇企业正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的过程中起着龙头、支撑和主力作用。因此,实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必然的选择和方向。

3、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市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广大农民从农业文明带入工业文明,从村落文化带入城镇文化,并创造出自已特有的文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广大乡镇企业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平均每年有一万多人(次)的乡镇企业职工接受学历教育或培训,使他们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及先进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市场,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民政优抚、村容改造等各项社会性事业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还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二、三产业劳动大军,涌现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乡镇企业家和具有现代专业技能的员工队伍。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名厂长(经理)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优秀乡镇企业家和全国、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在我市首次评选的闽东改革开放十佳人物中,我市乡镇企业系统就占了一半。我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我们自已培养评聘的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就有4865人,其中中级职称1716人,高级职称128人。乡镇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企业精神,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不少企业家踊跃捐款给“希望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

目前,我市农村、农业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农村城市化缓慢,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农业主要靠家庭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农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市场不通、信息不灵,尤其是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突出等等。在农村,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农民的利益。当前,农民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

第四篇:立足新定位,迎接新使命;把握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定稿)doc

立足新定位

勇担新使命

开创新局面

为服务全区建设江汉平原“五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县域经济强区而努力奋斗!

----在2024年全区财政工作暨春节集训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在这里召开2024年全区财政工作暨春节集训大会。去年底,组织安排我回到财政局,继续和同志们一道工作,这既是区委区政府交给我的重担与责任,更是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与缘分。首先,我代表局党组祝愿大家鸡年吉祥!幸福安康!也祝东宝财政事业再攀新高。近期,我会抽出时间,到各单位转一转,特别是乡镇、街道财政所、分局。一是看望大家;二是听取同志们的意见;三是与大家共谋财政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总结回顾,2024年全区财政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2024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财政系统在前任‚老班长‛XXX的带领下,坚持发展新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收入下滑双重考验,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科学施策,精准发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认为,主要体现为五个‚有力有效‛。

(一)财政保障有力有效。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我们多措

并举聚财力,想方设法抓增收,积极争取抓融资,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一成绩是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在政策性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取得的,实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二)服务发展有力有效。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手段,全力支持经济发展,通过产业基金、调度资金、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支持方式,打造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协调发展。坚守民生底线不动摇,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全年民生支出达到8.8亿元,教育、医疗、社保和‚三农‛等民生事业得到较好保障。

(三)财政改革有力有效。三大改革走在全市前列。PPP融资模式实现了‚制度设计、项目策划和落地开工‛的‚三突破‛。投资3100万元的电路板产业园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和投资2.6亿元的区文体中心项目顺利开工。清理盘活区本级存量资金637万元,直接纳入2024年财力统筹。按照‚清理、甄别、整合‛程序,全年统筹资金3.2亿元促进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等精准脱贫措施落地。

(四)资金监管有力有效。不断完善大监督格局,先后开展了财务报销违规问题检查和违规发放津补贴等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和会计质量信息监督,严格账户开设,规范财务核算。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监管,全年完成评审项目143个,审减金额3.44亿元;完成采购金额5.9亿元,节约资金0.18亿元;对整改审计查明的五个方面的违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五)履职能力有力有效。局党组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机关、强基层,全体干部职工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履职尽责督促检查、‚三抓一促‛等活动,自觉践行‚尊崇责任担当,展现财政作为‛工作理念,努力增强财政事业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在全区政府系统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集中评议中获得第一名。

一年来,我们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全区财政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态势,为东宝强区富民做出了积极贡献。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座同志们求真务实、辛勤耕耘的结果,更是广大基层财政干部长期坚守、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适应新常态的财政工作理念有待加强;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保障能力亟待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有待强化;债务规模逐渐加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有待完善;全系统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等。

这些问题的表象在工作,但工作是靠人来干的,我认为问题的根子就出在干部的素质、作风、精神和意识上。当前我们财政系统内部主要表现为‚四不‛:一是士气不振。有的同志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情,在参公管理没落实、工资待遇偏低、作风纪律严明的大环境下,感叹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看头,长期为经济待遇所困、为晋升职位所缚、为各种虚荣所扰,心浮气躁,‚在岗不胜岗‛,工作中存在‚干

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有的同志工作上缺乏担当,满足于守摊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被动应付日常工作。二是业务不精。当前,全系统干部职工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知识老化的问题。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财政工作面临很多新政策、新问题,过去长期形成的一些生财理财用财管财理念和方式,都在逐步改革、变革,有许多新知识需要学习钻研,像新预算法给组织收入、安排支出、监管资金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像供给侧改革、税制改革、PPP、购买服务等新领域,这都是已经向我们扑面而来的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充电,努力更新。三是担当不够。有的干部职工在廉洁方面没有问题、重大政治原则上没有问题,但存在精神不振、不负责,不作为的现象,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较真碰硬、矛盾问题面前不敢迎难而上,遇到交叉性工作,不愿牵头,避重就轻。歪风邪气面前不敢坚决制止,只想当‚好好先生‛,严重缺乏担当精神和大局意识。四是律己不严。有的同志作风散漫,存在上班打游戏、看电影、炒股票、吃零食等;有的经常迟到早退、无事请假、不服管理、不愿加班;有的同志年长一点,安排工作不想干,摆老资格,随心所欲,没有给年轻同志做好榜样,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有的同志年轻一点,安排工作不会干,还不愿意学,没有青年应有的朝气活力。对于这些不良现象,请大家扪心自问,对号入座,有则改之。

二、把握形势,增强做好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放眼2024年,我区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协调、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反映到财政上,则是经济下行压力

正进一步向财政深层次传导。财政运行面临的难度更大、挑战更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更加尖锐,财税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更加繁重。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工作,我们应充分做好利弊形势的研判,不利因素表现在:

一是财政收入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宏观经济形势决定了财政收入增长势必放缓:政策层面上,减税降费仍是主基调,‚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对收入冲击较大;现实层面上,我区传统的资源型企业及骨干税源企业调结构、稳增长的压力加大。据统计,2024年,全区纳入重点监控的100户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共计完成税收74300万元,减收12762万元,下降14.7%。预计今年乃至未来几年,我区收入形势将更加严峻,财政收支矛盾呈加剧之势,平衡收支压力极大。

二是财政支出攀升的趋势更加明显。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财政资金的供给必须精准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各地要将一般公共预算内的财政资金主要集中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集中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保重点、抓建设、促发展。当前,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凸显的情况下,这是倒逼我们提高财政政策精准性、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的一个重要机遇。要改变过去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改变过去财政资金‚撒胡椒面‛等传统做法,在集中财力办大事上精准施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三是财政改革提速的趋势更加明显。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当前,按照中央、省、市财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与新《预算法》实施相配套的各项财

政改革政策将密集出台,前年是预热起步,去年是提挡增速,今年将是稳步前进。今年,我们拟定了区乡体制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改革等三项改革任务,改革的阻力很大,这对我们的改革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是财政增收空间受压的趋势更加明显。我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不牢固,不协调、不平衡。化肥、水泥和煤炭等支柱产业短期内难以复苏;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园区产业尚在培育,尚未发挥支撑作用,而新产业、新项目、新业态的发展还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的‚掉位‛。国家营改增和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实施,减税趋势进一步凸显,税收收入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税源不足问题突出,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我区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产业强区、‘五化’兴区‛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江汉平原‘五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全省县域经济强区‛的战略定位,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我们的机遇和动力因素表现在:一是,近年来,我区通过招商引资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产业新城格局已经拉开,山东万华集团、浙江传化集团等一批上市企业投资东宝;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绿色建材产业由弱变强,物流产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这些都为财税增长奠定了税源支撑。二是,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将继续加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推动县域经济上台阶;国家继续加大扩内需力度,增加对‚三农‛和民生的投入等,这些都为我们争取资金、加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三是,区委、区政府对财政工作高度重视,把财政

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调整财政体制,强化财税督查考核和奖励,为我们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突出重点,全力做好2024年财政各项工作 根据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财政改革要求,2024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监督,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财源实力、改革活力、管理效力和队伍魅力,全力打造‚四力‛财政,为推进‚建设江汉平原‘五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县域经济强区‛提供坚实财力保障。工作目标: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500万元,增长12.3%。完成对上争取资金16亿元,增长10%。完成筹资融资30亿元。

(一)不遗余力服务发展,提升财源实力。一是加强重点财源建设。建立财源建设台账和重点税源清单,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将财政政策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向有市场、有信用、有税收的企业倾斜。二是大力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和乡镇财源建设。落实财政配套政策,力争2024年全区新增总部企业3家。完善乡镇财源建设管理办法,支持乡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调动乡镇发展财源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完善争取资金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加大部门配合、对接省、市工作力度,争取省、市产业发展基金和财政项目资金的支持。力争全面完成2024年向上争取资金计划。四是充分向内挖掘潜力。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统一调度,保障平衡,解决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

整合使用力度,减少专项资金,清理结转结余资金;严格执行预算结余资金清零规定,对所有预算单位预算结余资金统一清零,收回指标,纳入下财政预算。五是发挥财政金融联动效应。围绕‚1234‛工程建设,抓住国家信贷政策调整机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做大做实产业投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加快重资产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政银合作,力争政银合作基金全年实现贷款规模增长20%以上。

(二)全力以赴推进改革,提升发展活力。一是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全面推进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实行财政专项常年动态评审,滚动管理。所有项目资金一律先评审再入库,不入库项目不安排预算,进一步增强政府投入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财政专项资金运行机制,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的工作规范,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绩效。三是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国有资产。开展全区经营性及闲置资产清查工作,建立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国有资产监管的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发挥国有资产最大效益。

(三)多管齐下狠抓监管,提升管理效力。一是常态开展财经纪律巡查工作。近年来,我区在审计、监督检查和履职尽责督促检查等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违反

财经纪律问题较为突出,有的问题还十分严重。我们要本着‚守土有责‛的原则,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和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监督局要科学拟定2024年财政大监督检查计划,将项目立项、资金使用、资金绩效、资金台账、支出进度等纳入重点检查内容,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纠错、纠偏,督促问题单位整改到位;要围绕精准扶贫、改善民生等目标,选择扶贫、社保、‚三农‛等专项资金开展监督检查,促进民生资金的整合和精准投放,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二是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要健全土地出让收支预决算管理制度,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支出一律通过政府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按排,并明确具体支出项目和预算科目。同时,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监督检查,以监督促进土地出让金管理的进一步规范。三是加强政府性债务及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监管,出台项目融资管理的意见,加强政府投融资项目监督管理;制定出台中期财政管理规划,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完善政府债务动态监控机制,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四)砥砺奋进培树形象,提升队伍魅力。新形势,新格局下,‚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将成为我们每一名财政干部必须适应的新生态。从今年起,我们将下更大气力加大机关作风建设,培树财政新形象,展示财政新作为。一是要有新理念。没有新理念,就无法驾驭改革新使命和工作新要求,新新理念从何而来,首先应该从学习中来。人教科要结合实际迅速制定2024年财政理论学习计划,在内容上要做到务实管用,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考学结合,以考促学,学习考勤、学习笔记、考试成绩如实通报,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新的理财思维和管理理念。二是要有新担当。党组成员、中层干部、党员干部要在增强“四个意识”上带好头、做表率。当前组织收入、财政保障、改革推进、资金筹措等任务艰巨,在压力和挑战面前容不得我们来相互推诿,每一名财政干部职工都要勇于担当,乐于担当,独挡一面,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服从一级。要务实肯干,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对于局党组安排的重点事项,局办公室要建立台账和任务分解清单,跟踪督办通报。三是要有新作风。没有好的作风干不出好的工作,更树立不了好的团队形象。关于抓好作风:首先要把规矩立在当下,局办公室和农财局要分别牵头组织完善2024年机关、所(分局)目标考核办法,严格考核结账。其次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局监察科要迅速牵头拿出工作纪律查岗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的明查暗访,今年要曝光一批反面典型。第三要把活动开展起来,局工会要牵头进一步完善党工团妇活动计划,要精心组织开展有意义、提精神、聚合力的活动,塑造财政魅力。

同志们,雄鸡司晨,春节后工作状态,是对我们干部作风的检验。我看到目前大家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都很好。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今天的财政春训大会将正式掀开新一年财政工作的序幕,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新定位、勇担新使命,收心、聚力、加油干,努力打造‚四力‛财政,再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新机遇新担当新作为

新机遇新担当新作为

湖北日报讯 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央对湖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为我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创造了新机遇,也为我们加快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指明了目标、方向和路径。

坚持调结构、转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加快编制绿色发展规划,用绿色发展来克服产业基础差、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眼于世界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崛起。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向高端深加工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百亿元竹产业、茶产业、油茶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现代物流、城市综合体等新型业态,积极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丰富“香城泉都”品牌内涵,建设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抓好交通枢纽建设

从全国看,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仍将持续。从区域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提上日程,鄂湘赣皖中南四省将携手打造“四纵四横”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从全省看,建设“祖国立交桥”的宏伟目标,势必带动咸宁交通运输强劲发展。

加速形成城市外环,构筑咸宁中心城区的高速公路环线;加快咸宁港口建设,实现通江达海,获得更大发展;完善市域交通路网,重点抓好武深高速咸宁段、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等交通项目建设;加快连通武汉工作,随着咸宁与武汉实现公交化、同城化,要充分借助武汉的经济能量为咸宁所用,促成武汉和咸宁差异性功能互补。

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打造金融洼地

在完善货币市场的基础上,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形成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

打造机构洼地。围绕实体经济,加大引进金融机构的力度,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主体、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全市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创新金融信贷政策与产品服务。

打造资本洼地。开辟资本市场和新兴融资渠道,使咸宁成为各类金融资本的聚集地。在整理集中政府资源的基础上,解决政府资源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挂钩的问题。

大力推进市域金融工程。学习天津创建金融中心的差异化竞争模式,用最现代的金融理念为最传统的产业服务。

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广择天下英才。瞄准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精心组织实施“招硕引博”工程,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我市投资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确保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加大科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把咸宁经济开发区建成人才特区。

深耕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做大做强企业创新主体上、创新平台建设上、产业技术创新上、创新成果转化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

优化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引进工程中的政策障碍,解决人才引进身份、税收、医疗等方面的限制。坚持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突出民生GDP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把握好民生GDP这个纲领性要点,以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努力兴办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

搞好“基本民生”。始终牢记“六民要旨”,念好衣食住行、医教保业“八字真经”,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快推进幕阜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加快片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枫桥经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会组织。深入推进“平安咸宁”建设,争创全省首批平安市州。

咸宁正处在攻坚克难、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群众的期盼、区域的竞争、发展的重任,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化改革创新,以更加昂扬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加快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把握新机遇担当新使命努力为建设文化名城作出新贡献.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