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二号文库
- 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二号文库
- 2024-2024四年级班数学期末总结二号文库
- 少年宫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二号文库
- 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再探(张擘2024.5)二号文库
- 凤翥小学教研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庾岭中学干部职工思想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总结[大全5篇]二号文库
- 平城中学德育工作1范文二号文库
- 教师学期末总结二号文库
- 小学教师工作简介二号文库
- 2024-2024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总结二号文库
- “一村一”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实施细则二号文库
-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二号文库
- 论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二号文库
- 襄州区石桥镇一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五篇范文]二号文库
- 小学英语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计算机室工作计划 2(共5篇)二号文库
- 德育处主任工作总结2024-2024秋季月二号文库
- 刘楼小学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2024年体育工作报告二号文库
- 乐山镇中心学校交通安全工作总结(小编推荐)二号文库
- b6英语课堂教学大班小班化的尝试二号文库
- 2024年下学期七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图书室使用管理情况二号文库
- 教师聘任书遗失可以补办吗(精选五篇)二号文库
- 教育学考研专业院校排名二号文库
- 2024年广西民族大学招聘37人公告范文大全二号文库
- 2024年泰安市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工程实施方案二号文库
- 中2班上学期游戏总结二号文库
第一篇:珍稀树种培育基地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珍稀树种培育基地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XX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林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XX树木种类繁多,拥有木本植物1943种,其中用材树种约400多种,是许多珍稀树种的适生区。在历史上,分布生长在我省的珍稀树种如楠木、红豆杉等,以优良的材质、华丽的纹理而著称于世,成为重点保护珍稀树种。长期以来,由于珍稀树种造林难度大,周期长,导致我省珍稀树种资源越来越少,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珍稀树种用材日益增长的需要。
根据国家林业局启动珍稀树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我省高度重视,及时下文各地做好项目的申报储备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项目库,收集项目20多个。项目重点选择本省乡土树种中稀有的、群众有栽培经验、种苗培育已经突破的树种,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林业局的规范文本,指导县林业局做好示范项目的规划落实。调查规划工作以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为依托,做好建设地点、内容的落实,以及规划申报材料编制。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2024年国家林业局下达我省周宁县2024亩柳杉基地建设任务,2024年继续下达2024亩。总计下达任务4000亩。
2024年我省周宁县完成柳杉基地造林任务3200亩,由于天气恶劣、受强台风影响破坏等原因,合格面积仅为800亩,不合格面积2400亩成活率在50%至65%之间。2024年周宁县对不合格面积2400亩进行全面补植,同时,根据任务安排,新造建柏珍稀树种800亩。至2024年,周宁县已完成珍稀树种建柏、柳杉4000亩造林任务,全面完成下达任务。
二、资金落实情况
1.2024年国家下达2024亩珍稀树种造林资金6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0万元已经到位。2024年国家资金60万元目前已到位,但地方配套资金30万元,地方林业部门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难以落实。
2.资金使用情况:周宁县从2024年春开始,按照作业设计的要求,严格控制资金使用,合理安排,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由于项目实施早,资金下达慢,为了确保项目实施顺利进行,多方筹集,举债投资。目前,周宁县已经投入专项资金150万元。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苗木费25万元,占16%;整地挖穴栽培工本费50万元,占33%;当年抚育费36万元,占24%;施肥39万元,占26%。
三、主要措施及建设成效
(一)主要措施
1.加强项目组织领导。实施珍稀树种基地建设是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我省项目示范县的领导都非常重视,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项目示范县林业局都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县林业局局长任项目组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具体抓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实施地点属地的林业站承担项目的具体实施。县林业局成立由营林股、资源管理站、产业科技股、规划队等组成的项目协调组,按项目实施内容和设计方案明确具体负责人,职责到人。并实行专业队施工,技术人员负责把关验收。
2.认真组织做好作业设计。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布署和有关技术规程的规定,县林业局及时组织人员,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认真编制项目示范县年度珍稀树种培育基地示范项目作业设计,对树种、造林密度、挖穴、栽植、施肥等进行详细的具体的规划设计。有力的保证了造林施工质量。
3.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提高全社会对珍稀树种基地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造林育林的积极性,项目示范县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一是利用报刊、有线电视、各种会议等宣传媒体,宣传党和政府发展林业的新方针、新政策;宣传营造珍稀树种的经济价值和木雕、古典家具产业发展的潜力,激发广大群众的栽培热情。二是县领导带头发动乡镇干部普遍栽植珍稀树种,进一步增加了群众营造珍稀树种的氛围。三是印发珍稀树种栽培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珍稀树种基地建设的认识。
4.落实业主,实行多种模式。一是积极鼓励加工企业创办基地,实行规模经营。二是林业干部和乡村干部带头营造珍稀树种,起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建立示范片。选择交通方便,地形开阔,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地,建立示范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广泛发动群众在现有低产低效果园和“四旁”栽植珍稀树种。
5.科研攻关,科技支撑发展。与林业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聘请林业科学研究人员,研究攻关珍稀树种的种苗繁育、引种栽培等技术问题,保证基地建设更加科学化。
6.优质服务,确保建设成效。项目示范县积极组织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研究珍稀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技术,更好地指导基地建设。一是帮助经营者选好造林地,解决低产低效林改造等问题。二是切实帮助解决造林苗木调剂问题。三是进行造林技术指导,对造林施工各个环节全面进行认真指导,以确保造林质量。项目实施以来,由于造林、种苗调剂等环节服务到位,营林抚育管护技术指导措施得当,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使去年的造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
(二)建设成效
1.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珍稀树种项目建设,为当地农民提供劳务收入,培植地方税源,繁荣林产品市场,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多种需求;有利于美化森林景观,维护森林生态功能的稳定;大大的改善了林种、树种、材种结构。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柳杉、建柏是南亚热带珍稀树种,具有速生、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易繁殖、材质好等特点,天然林资源濒临灭绝,只有零星分布,极具开发价值。通过基地建设,带动了周边地区加快珍稀树种栽培,并为其提供足够的种子资源。对农村奔小康起到很积极的推动作用。
2.辐射带动作用显著。近年来,我厅提出大种名贵树种的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制定扶持政策,推进非规划林地造林,每亩补助苗木经费40~60元。2024年全省完成非规划林地造林任务1300多万株,其中樟树、楠木、红豆杉、降香黄檀等珍稀树种约占1/3。我省仙游县营造降香黄檀基地3520亩,2024年已被国家林业局批准立项为珍稀树种示范项目,下达任务3333亩。通过实施珍稀树种示范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珍稀树种的大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由于珍稀树种栽培生长周期长、成本投入高、技术管理难度大、经济收效慢等原因,人们对发展珍稀树种基地建设的认识并不是很到位。
2.对于珍稀树种栽培、造林模式采取纯林还是混交林好等不确定因素,我们对珍稀树种的造林模式、种苗繁育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对策建议
1.加大对珍稀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技术扶持,促进示范基地建设顺利迅速发展。
2.加大对珍稀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的科技攻关,加大造林技术指导力度,确立合适的造林模式,及时落实抚育管护措施,确保造林成效。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林农掌握培
第二篇:双峰县珍稀树种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 录
一、总论………………………………………………1
二、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4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6
四、项目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及规模………………8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
六、效益分析与评价…………………………………10
七、项目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11
八、结论与建议………………………………………13 附表一: 《湖南省双峰县珍稀树种培育基地建设内容、投资概算表》
附表二: 《湖南省双峰县珍稀树种培育基地项目小班一览表》
双峰县珍稀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1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
湖南省双峰县珍稀树种培育示范基地 1.2 项目性质 新建
1.3 项目建设地点
黄龙林场、猪婆山林场、九丰山林场、石牛乡、荷叶镇、永丰镇 1.4 承建单位、项目法人 承建单位:双 峰 县 林 业 局
法人代表:陈 文
联 系 人:梁旦华(联系电话:0738—6822246)1.5 项目背景
珍稀树种造林项目2024年首先在沈阳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成为了国家今后一段时间里重点支持的造林项目。目前我县森林资源的结构简单,已经呈现杉木、松类“一家独大”的局面,“十.五”清查的数据显示,这种“独大”的局面在延续和扩大,国外松、马尾松主要用于做煤矿开采过程的坑木和制板材等,杉木则是日常生活中用得最为普遍的用材树种,近年来大规模的造林也是以杉木、马尾松、国外松等为主要树种,1 成为我县林业生产过程中被普遍栽培的先锋树种,樟树、檫木、栲、槠等阔叶树材质虽好,且在人民群众中有相当好的口碑,但由于存量稀少,根本不能满足需要,象楠木等一类的高档材种更是可想而不可及。双峰的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树种种类多,可保存数量少,多年来也没有进行过有保护意义的繁殖和培育,其种质资源面临消失的危险,开发和利用并重的策略对于保护好珍稀树种更为现实。
1.6 项目内容提要
1.6.1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造九种珍稀树种用材、母树兼用林350 hm
新修林间作业道:17.1km
新建防火林带:21.4km 1.6.2建设期限及进度
项目建设分三年完成,即2024年—2024年,其中2024年完成新造林160hm,2024年完成新造林130 hm,2024年完成新造林60 hm,林间作业道和防火林带结合新造林同步完成。
1.6.3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 682.628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投入38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项目所在地单位自筹202.628万元。
1.6.4项目效益
2
222项目的建成既能满足社会对珍贵木材的需求,增加木材战略资源储备、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增强森林多种效益与功能,同时还能增加林材储量4万多立方米,其价值达5000万元以上,配套建立的珍稀树种苗圃,能繁殖大量珍贵树苗,用于满足本县及周边县市对珍贵树种苗木的需求。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造林劳务费:13350元/ hm(含整地、三年抚育和施肥的劳务工资)
造林苗木购买及基肥肥料成本:4500元/hm,间接费、不可预见费总计:100000元 珍稀树种平均亩产材积:8-10m 木材平均单价:1200元/ m 项目总投资:682.628万元 到期总产出:5050—6300万元,配套苗圃建成后年苗木销售收入:150万元 投入产出比:1:9 1.8 结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珍稀树种基地的建立从林木经济效益的角度上是可行的,从物种保护的生态角度有着现实和历史的意义。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林木种苗的供应是一个要作为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基地建立后,要以此为依托,在营林生产过
3
322程中强化树种多样化培育,珍稀树种中阔叶树种占多数,要在工程造林中强制混交造林,普及推广营造珍稀树种,达到繁殖保护与采伐利用的和谐统一。
第2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双峰县是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的丘陵区,“八.五”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其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中,杉木和松类的保存面积占到68%,阔叶树类占29%,而在阔叶树类中又是以樟树、栎、香椿等少数几种树种占绝对的优势,森林资源的结构简单,已经呈现出杉木、松类“一家独大”的局面,近年来大规模的造林也是以杉木、马尾松、国外松等为主要树种,“十.五”清查的数据显示,这种“独大”的局面在延续和扩大,国外松、马尾松主要用于做煤矿开采过程的坑木及板材等,杉木则是日常生活中用得最为普遍的用材树种,是双峰林业生产过程中被普遍栽培的先锋树种。樟树、檫木、栲、槠等阔叶树材质虽好,且在人民群众中有相当好的口碑,但由于存量稀少,根本不能满足需要,象楠木等一类的高档材种更是可想而不可及,双峰的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树种种类多,但保存数量少,多年来也没有进行过有保护意义的繁殖和培育,其种质资源面临消失的危险,开发和利用并重的策略对于保护好
4 珍稀树种更为现实。
开发珍稀树种是有效地保护和发展珍贵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林种树种结构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环境、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立项理由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原木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乡土树种,种类少,难以满足市场的高端需求,许多珍稀树种特别是阔叶树,相对乡土树种而言更具有十分优良的材质品质,建设珍稀树种基地可以增强人们对珍稀树种的保护和利用意识,还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同时也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创造经济价值。在保护现有珍稀树种种质资源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珍贵树种资源,建设珍贵树种培育基地,专业化、规模化地经营珍贵树种,满足市场的需求。2.3项目的可行性
从森林满足人们的最直观的需求---木材需要的角度来说,基地建设所选择的珍稀树种本身具备一流的木材材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有口碑的木材树种,其上市后的销售前景看好是毫无疑问的。就目前木材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天然阔叶林得到保护性的限采,而人工阔叶林在湖南中部周边县市本身的存量极少,稀有树种的木材在市
5 场上更是难觅芳踪。双峰绝大部份的农具、家具和建材采用的都是单一的杉木,较好一点的使用檫木、樟树,香椿、苦楝等材质较差的树种也由于其在房前屋后栽植多,速生性强而被大量的采用;高品质的木材由于成材时间长,虽然材质好但也少有栽植,需求缺口大却并没有产品的供应,或者可以说有价无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珍稀树种基地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填补市场空白的项目。
第3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3.1 自然地理概况
本县位于东经111°51′—112°31′05″,北纬27°42′28″—27°42′49″,地处湖南中部中低山丘陵区,东部与南岳衡山对应,相连湘潭,南靠衡阳,西接邵东、涟源,北与娄底湘乡为邻,境内最高海拔818.8米,最低海拔64米,一般为100—500米之间,适宜于发展珍稀树种,县域内土壤多属砂岩、板页岩,花岗岩、石灰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红壤和部分四纪红壤,土层厚度一般在40—80厘米之间,深的达100厘米以上,土壤肥沃,地势较平坦。我县境内交通极为方便,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娄邵铁路、娄衡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全境,乡镇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电话,现代通信网络覆盖全县。3.2 社会经济情况
6 全县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国有林场,896个村,30个居委会,19490个村民小组,23.5万户,总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82万,占全县总人口91.1%,共有劳动力45万个,劳力资源充足,林业技术人员充足,有林业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0余人,助理工程师60余人,各等级技术工人100余人,特别是通过近几年来退耕还林、长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践,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林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一些承包大户。双峰县现有竹木产品加工企业300余家,主要以加工胶合板、压板、家俱等,规模较大的有丰华实业有限公司、双龙家俱行等,原材料相对不足。
3.3 林业发展情况
双峰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始森林植被早被破坏,大面积演变为以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以及亚热带针叶林和竹林为代表的类型。全县有乔木树种79科,471种,其中用材林树种188种,竹类7种,经济林树种83种,其它灌木树种200种。境内珍稀树种较多,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2种,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11种,国家三级保护树种有10种;省级保护树种有14种,众多珍贵树种由于缺乏保护,其保存数量在逐步减少。双峰县的林业正处在以生产木材等林产品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时期,自2024年全县进行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区划国家和地方生态公益林76.4万亩,占全
7 县林业用地面积的64%。2024年至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0.74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0.8万亩,长防林工程造林3.6万亩,其它工程封山育林5 万余亩。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森林经营已形成基本框架。商品林以经营坑柱材、竹材、建筑用材、家俱用材、茶油、茶叶为主。经营方式也正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方向发展,全县已确立毛竹、油茶、药材、花卉苗木为双峰林业的四大支柱产业,并已初具规模。
第4章 项目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及规模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基地建设以培育营造国家或省级珍贵稀有树种为最终目的。在引进优良树种,在保护现有珍稀树种种质资源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珍贵树种资源,建设珍稀树种培育基地,专业化、规模化地经营珍贵树种,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保护和发展珍稀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林种树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环境、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4.2项目建设目标
双峰县珍稀树种培育示范基地总共新造林350hm,新建为林业生产服务的林间道17.1km,新造防火林带
8
221.4km。培育树种包括:楠木60 hm,榉木40 hm,青冈栎50 hm,厚朴 30 hm,红椆 30hm,檫木50 hm,木荷30 hm,马褂木30 hm,银杏30hm。
4.3 建设内容及规模、布局
建设内容包括各林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各种生产资料的购入、苗圃地建设等等。全县造林面积350 hm,作业林道171000m,防火林带214000m,总投资 682.628 万元。其中黄龙林场:人工造林120 hm,作业林道5000m,防火林带8000m;猪婆山林场:人工造林110 hm,作业林道4100m,防火林带6000m;九丰山林场:人工造林30 hm,作业林道2000m,防火林带2000m;石牛乡:人工造林30 hm,作业林道2000m,防火林带1500m;荷叶镇:人工造林30 hm,作业林道2500m,防火林带2100m;永丰镇:人工造林30 hm,作业林道1500m,防火林带1800m。
4.4 建设进度
本项目从2024年开始执行,考虑到基地建设所需苗木的供应问题,按三年时间进行生产安排如下:
2024年: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和160 hm的练山整地以及造林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与基地建设相配套的公路、作业道,防火带、生物围墙等的基建工程及相关配套工具的购入。
2024年完成120 hm的造林任务。
9
222
222010年完成60 hm的造林任务。
第5 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根据基地建设和生产需要,经概算,该项目建设总投资 682.628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投入38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项目所在地单位自筹202.628万元,各项目的资金概算详见附表一:《双峰县珍稀树种培育基地建设内容、投资概算表》。
第6章 效益分析与评价
6.1生态、社会效益评价与分析
从大的方面来看,对珍稀树种的保护是针对我国珍贵树种资源越来越少的现实形势而提出来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利用,使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国家除了设立一定范围的自然保护区对相关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保护之外,建立珍贵树种资源的培植基地,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开发利用,它以保存、繁殖珍贵稀有树种为手段,以大面积繁殖栽培珍贵树种的人工林为目的,在满足社会对珍贵木材的需求、增加木材战略资源储备、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增加生物多样
10 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增强森林多种效益与功能等方面,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6.2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
基地建成后,主要的经济收益来自于两个方面:
1.珍贵稀有树种成熟时采伐,每亩可向市场供应木材8-10m,其木材总产量可达42000-52500 m,按现行市价为6000-8000元/亩,全部成林后的木材储备市值为5040-6300万元。
2.母树林成林后,可选择优树进行采种,配套建立珍贵树种苗圃,大量繁殖珍贵树苗,预计年产苗木200万株,年产值150万元,用于供应湘中周边县市对珍贵树种苗木的需要。
基地建成后。据测算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9。总体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3第7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7.1组织管理体制
示范基地隶属于双峰县林业局管理,为了加强基地的管理,林业局成立由局长挂帅,分管副局长、总工程师、营林股、计财股、林政股负责人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基地分六大片,分别由黄龙林场、猪婆山林场、九丰山林
11 场、石牛乡、荷叶镇、永丰镇组织专人负责经营管理,完成基地建设的各项任务。7.2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基地实行领导小组领导下的的主任负责制,各作业片实行乡(镇、场)长负责制,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边下设三个职能部门,即:办公室、生产技术组、计划财务组,人员由双峰县林业局以及六个单位抽调相关人员兼职组成。各部门履行自已的岗位职责,生产季节由各片区根椐生产任务的大小安排自已的工作人员或聘用社会劳动力。7.3管理措施
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根据上级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按照总体设计的要求,编制生产计划,搞好作业设计,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并按审批的计划和作业设计组织施工,要加强基地建设的质量管理,严格按有关的技术规程进行生产;要实行工序管理制,即每一道工序完成并且通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要实行验收合格再付款的报账制。基地项目建设资金要建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保证资金渠道的畅通。坚持良种壮苗造林、科学规划,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上,坚持使用本土良种壮苗造林。对每个造林小班建立电子档案,定期监测树木的生长情况。
12 7.4.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及时到位的同时,组织好配套资金,并设立专门的帐户,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并按项目采取报帐制度,保证资金渠道的畅通。
2、承包经营。项目不同阶段的施工,一般都实行定额制,并采取责任到人的承包方式,以保证作业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推行专业队伍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
3、培训学习。加强对施工人员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4、及时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在完善现有水电设施的同时,搞好生物围墙、道路、房屋、晒坪、蓄水池等一系列基础建设。
5、保证质量。苗木要保证以1-2年生良种壮苗为主,过密过细的苗不能用,病虫危害的苗木不能用,发现病虫危害及时除治。工程队造林前进行统一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栽植,确保造林成活率。
6、抚育管理。要防止牛羊践踏和人为破坏,并及时进行抚育管理,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13 珍稀树种基地的建立从林木经济效益的角度上是可行的,从物种保护的生态角度有着现实和历史的意义,在双峰是完全有条件实施,也是迫切需要进行建设的。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林木种苗的供应是一个要做为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基地建立后,要以此为依托,在营林生产过程中强化树种多样化培育,珍稀树种中阔叶树种占多数,要在工程造林中强制混交造林,普及推广营造珍稀树种,达到繁殖保护与采伐利用的和谐统一。
双峰县林业局
二○○七年十二月
14
第三篇:永定县珍稀树种栽培项目建议书
永定县种植珍稀树种
示范基地
项 目 建 议 书
永定县林业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目录
一、总 论
二、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三、项目建设的理由及条件
四、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内容
五、技术措施
六、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
七、效益分析
八、结论与建议
一、总论
项目名称:永定县种植珍稀树种示范基地
项目地点:永定县林业总公司坎市、淑雅、合溪、金砂、古竹、下洋工区。
项目主管单位:永定县林业局 项目实施单位:永定县林业总公司 建设年限:一年(2024年)投资概算:400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永定县林业总公司下属丰田、金丰、金凤、仙峰及金林五个采育场,根据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的要求,公司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展和开发林中种植业,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相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利用林中套种珍稀树种,对加快我县现代林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强劲动力。因此,项目建设意义重大,十分必要。
三、项目建设的理由和条件
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和黄花梨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都是珍贵用材、药用树种,其经济价值极高。南方红豆杉树皮树叶里紫
杉醇含量极高,是生物制药原料;黄花梨树干和根部的心材部分可制作镇痛剂和定香剂。它们的木质坚硬而色红,纹理精致美丽,极适合做家具,市场相当走俏。我县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适宜南方红豆杉及黄花梨的生长。随着人们对高档家具的重新认识,利用南方红豆杉和黄花梨生产家具发展空间广阔,前景无限,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林地利用力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四、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内容
(一)建设规模
种植南方红豆杉和黄花梨4000亩。其中:天然低产阔叶林套种黄花梨2024亩,第二代杉木萌芽林套种南方红豆杉2024亩。
(二)建设内容
1、对天然林被人为破坏性采伐后,林相破碎、无培育前途的低产阔叶林伐除部分小老树、生长衰弱林木后,在林冠下、林中空地中套种黄花梨。
2、对第二代杉木萌芽更新林分进行伐除部分生长差的萌芽条后,在林冠下、林中空地中套种南方红豆杉。
3、在实施范围每片(300亩)设臵固定长期观测点(样地),每年进行跟踪监测,以利于总结推广。
五、技术措施
1、经过伐除小老树、生长衰弱的和无培育前程的林木,保留有培育前途的目的树种等优良的中、小径木,在林冠下、林中空地套种珍稀树种,达到改变林分结构,促进保留木的
生长,使之成为高产、高价值的林分。
2、种植必须实行工程化管理,做到规划设计、质量跟踪、资金保证、检查验收四同步。
3、良种壮苗:苗木选用二年以上的苗高20cm以上、地径3-5cm以上的实生容器苗,具备苗木通直匀称、木质化程度好,高径比适宜,无徒长现象,枝叶繁茂,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4、林地清理:采用全面劈除杂草灌木,然后在种植点1米见方块状铲草。
5、整地:挖明穴、回表土,挖穴规格为50×40×30cm,挖穴时,表土、心土分别堆放,回土时土块打碎,捡净树根,树枝、石块等杂物。
6、施基肥:回表土至穴一半时,每穴放入复合肥200g,肥与土须搅拌混合。
7、种植密度:60株/亩。
8、栽植:在3月份前完成,栽植前用水把容器苗浇透,栽植时小心将塑料袋撕破剥除干净,确保营养土不散开,用双手在营养土外压实覆土,最后在穴面上填一层2-3cm的松土保墒。
9、幼林抚育:造林后当年8-9月份进行扩穴培土抚育,扶正苗木,树周围各扩宽50cm见方,里浅外深,培土高达10cm,在树的上方开沟施肥,每株施复合肥200g,覆土压实;
造林后第二年4-5月份以树为中心,1米见方块状铲草,在树的上方开沟施肥,每株施复合肥200g,覆土压实;造林后第三年4-5月份全面劈杂锄草,茬头须低于10cm。
10、在实施范围6个工区内设臵12个固定长期观测点(样地),每年进行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等相关因子的跟踪调查,监测期连续为5年,并每年提供调查报告,以利于总结推广。
六、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预算:每亩投资1000元(包括造林、肥料、三年抚育),总投资400万元。
2、资金筹措:总公司自筹280万元,中央投资120万元。
七、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提高林中种植效益,发挥基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增加我县林农的家庭收入。
八、结论与建议
该项目实施后能提高我县林中栽培珍稀树种含量,增加公司各采育场的经济收入,改善企业职工生活,带动我县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增加我县当地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总结推广珍稀树种技术,对我县森林经营起到指导作用,是带动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水
平和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防御、水土流失和水源涵养的能力,对保持水土和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永定县林业总公司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第四篇:特殊树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3 第一节我国珍稀及特殊树种培育现状..................3 第二节我国特殊树种培育项目实施的意义..............4 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目标......................8 第一节指导思想....................................8 第二节建设原则....................................8 第三节编制依据....................................9 第四节发展目标....................................10 建设范围与总体布局............................11 第一节实施范围与区域选择..........................11 第二节分区与布局..................................11 建设内容与规模................................14 第一节营造林建设任务..............................14 第二节营造林技术措施..............................15 第三节能力与保障体系建设..........................20 投资估算......................................22 第一节估算依据与说明..............................22 第二节投资估算....................................23 第三节资金来源....................................23 效益分析......................................24 第一节生态效益....................................24 第二节社会效益....................................24 第三节经济效益....................................25 保障措施......................................27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27 第二节注重能力建设................................27 第三节强化技术推广................................27 第四节严格项目管理................................28 第五节加强资源保护................................28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我国珍稀及特殊树种培育现状
为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缓解木材供需矛盾,2024年国家启动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培育浆纸材、人造板材和珍贵大径级材。
2024年启动全国珍稀树种培育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到2024年,中央投资7140万元,在27个省、3个森工集团的140多个县级单位对60多个珍贵树种开展了培育基地建设示范,建成示范基地28.5万亩。项目得到了地方林业部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关注,在项目管理、组织实施、培育模式、技术成果推广应用、质量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充分发挥了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2024年开始,国家林业局在项目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适时实施了“速丰林工程大径材培育试点项目”。2024-2024年,在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陕西、新疆省(区)、内蒙古森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龙江森工、吉林森工以及大连市、青岛市的177个国有林场实施。项目总投资为1074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910万元,地方配套3853万元;建设大径材基地30.06万亩,其中:新造15.91万亩,改培14.15万亩。实施大径材培育项目,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林木品质,提高木材利用等级和木材总产量,有助于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功能,对巩固生态成果,优化资源结构,增加木材资源储备,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我国特殊树种培育项目实施的意义
一、缓解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需要
当前,国内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国防等事业发展,社会对特殊林木材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特殊树种资源匮乏,供应不足。根据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硬阔叶树种类面积占乔木用材林面积的14.5%,蓄积占15.1%,其中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面积只占乔木用材林面积的0.31%,蓄积占0.36%,至于楠木、樟树等树种就更少;软阔叶树种类椴树面积占乔木用材林面积的0.39%,蓄积占0.62%;与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云冷杉、云南松等一些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面积蓄积减少,次要树种逐渐占优势,残次林相增多。
我国特殊林木材目前主要依靠进口解决。2024年我国的原木进口量达2806万立方米,占世界原木出口量的比例高达28.93%;2024年l—12月原木进口大幅上升到3435万立方米,其中热带原木进口量达到749万立方米。全国木材及木制品进口折合成原木,已占国内总消耗量的43.6%,对外依存度很高。但随着世界范围的森林认证制度的逐步推行,以及一些木材出口国家由于自身的利益或迫于国际上环保组织的压力限制或禁止木材出口,从国外进口珍稀树种木材必将遭遇越来越大的阻力和限制。这样的国际环境不允许我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来满足对特殊树种材及木制品需求,只能依靠国内自己培育特殊用材树种,来逐步解决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和满足社会对珍稀木材的日益旺盛的需求。因此,实施特殊树种培育项目,对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保护特殊树种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我国是森林植物种质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9000种乔灌藤树种,居世界北半球地区首要位置,其中特有的针叶树有水杉属、银杉属、金钱松属、水松属、油杉属等;阔叶树种类更为丰富,特有属主要有杜仲属、珙桐属、旱莲属等。在种类繁多的树种中,有很多珍贵树种,如水杉、银杏等是人所共知的活化石,水曲柳、黄波萝、核桃楸、油杉、白豆杉、柳杉、水松、珙桐、柚木、桃花心木、坡垒、绿楠等,都是我国珍稀树种,具有很高的用材价值。由于乱砍滥伐、过度利用等原因,使珍贵树种资源逐年减少,有的甚至消失。目前,濒危树种占17%,约90%树种呈现出渐危群体与濒危群体态势,而且破坏和侵蚀仍在加剧。近200年来,已有两万多种植物从自然界消失,其中珍贵树种占十分之一左右。此外,由于人们以前对天然林的认识不足,在开荒垦殖、低效林改造、营造速生丰产林等活动中,不注意保护原生植被,一些乡土树种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珍稀的阔叶树种种群越来越小。实施特殊树种培育项目,逐步增加珍稀树种种群,对于保护和发展森林植物种质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增加造林树种,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的需要 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我国人工乔木林面积近6亿亩,其中按面积比例排名前十位的优势树种(组)杉木、杨树、马尾松、落叶松、桉树、油松、湿地松、柏木、华山松和云南松的面积占74.4%,杉木、杨树、马尾松和落叶松前四个树种面积占55.8%。可以看出,我国人工造林的树种比较单一,北方地区主要以发展杨树、落叶松为主,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是杉木、马尾松、桉树等。这样会造成林分遗传结构简单,地力衰退,林地生产力不高,林分稳定性差。而许多乡土特殊树种是经过千万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很好的适生性,是我国各种不同立地条件的最佳造林树种。实施特殊树种培育项目,是促进造林树种多样化、树种结构合理化、林分结构最优化的需要,对于推动我国各具特色的区域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加速特殊树种培育,探索发展模式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在特殊树种的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混交技术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已选育出部分以乡土树种为主的优良种源和种源区、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在人工林培育方面,建立了南方红豆杉、花梨木、银杏、榉树、椿树等珍稀树种的基地,总结了一些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自2024年开始,国家相继启动了全国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和速丰林工程大径材培育试点项目,中央每年在珍贵树种培育方面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但由于特殊树种培育成本高、生长周期长、短期效益低,中央有限的补助资金难以有效调动各地培育特殊树种的积极性。因此,迫切需要加大中央投资力度,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拓宽特殊树种示范面,加快特殊树种资源培育速度,另一方面,通过示范培育,探索特殊树种培育与发展模式。
五、提高碳汇贮量,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也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24年6月发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2024年6月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并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在2024年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中,将加快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作为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之一。珍贵树种作为特殊树种之一,其生长和经营周期较长,在其生长过程中,特殊树种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碳汇。同时,培育特殊树种不需要频繁地进行炼山、挖坑、种植、除草等人为活动,与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相比,碳排放较少,对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相对少,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为契机,以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为导向,以建设特殊树种资源战略储备、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等为目标,以发展优质乡土树种资源为重点,以国家投入为主体,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定向培育和中幼林抚育相结合的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营水平,分区施策,长中短互利,推进特殊树种后备资源培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二节建设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出的原则 项目建设要与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地方土地利用规划和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等宏观规划和专项规划相衔接;要重点选择林地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区域实施,同时,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乡土特殊树种。
二、坚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原则
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经营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林场,带动和引领全国特殊树种培育的总体推进。
三、坚持因地制宜,造改结合的原则
按照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特殊林木材的需要确定建设树种,适地适树,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做到宜林地造林与现有林改造相结合,分区施策,长中短互补,全面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四、坚持集约经营,科学培育的原则
遵循树种特性和自然规律,确定科学的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采用良种壮苗,开展集约经营,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
五、坚持国家扶持,多渠道筹资的投入原则 特殊林木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后备资源,特殊树种资源培育示范项目应该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配套为辅,同时鼓励企业、个人等多种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拓宽特殊树种培育投资渠道。
六、坚持工程管理,项目带动的实施原则
做到按工程项目规划、按设计组织施工、按工程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标准进行验收,实行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造林检查验收制,以确保项目高质量。第三节编制依据
(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3)《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4)《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
(5)《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
(6)《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
(7)《造林技术规程》(CB/T 15776—2024)
(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
(9)《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24)
(10)地方林业部门提供的红松、胡桃楸、水曲柳、红锥、柚木、香榧、香樟、木荷、元宝枫、红桦等树种培育技术规程
(11)河北、内蒙古、山西、广东、海南等地营造林经济技术指标调研资料 第四节发展目标
通过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定向培育和中幼林抚育等方式,增加我国特殊树种资源储备,以达到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保护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碳汇贮备,为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贡献。同时,通过项目示范,探索特殊树种培育的持续发展模式。通过该项目实施达到如下具体目标:
一一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现有林定向培育60万亩,有计划、分阶段开展中幼林抚育100万亩,形成树种结构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森林健康多样的规模化特殊树种资源。一一项目实施完成后,每年新增960万立方米的特用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对特殊林木材的需求。
一一逐步掌握我国特殊树种生长发育规律,摸索出配套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特殊林木树种培育奠定基础。第三章建设范围与总体布局 第一节实施范围与区域选择
根据基地建设的原则和标准,确定25个省(区、市)、4个林业(森工)集团的??个县??个国有林场为本项目建设单位(详见附表1)。
在建设布局确定的五大片基地建设区范围内,选择林地资源比较多、立地条件相对较好、交通比较便利、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力量较强的国有大中型林场作为示范项目建设单位。选择的示范林场人工新造林面积,北方一般不小于1500亩,南方一般不小于1000亩;现有林改培面积,北方一般不小于1200亩,南方一般不小于800亩。第二节分区与布局
依据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原国家计委批复的《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结合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构想,充分考虑自然气候条件和造林树种培育周期、培育措施的相近性,将本实施方案按照南方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北内蒙古区、西南和西北适宜区等5个区域进行布局。
一、南方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
位于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云南5省(区)。主要培育树种为柚木、桃花心木,西南桦、降香黄檀、檀香、格木、铁刀木、红锥、米锥、楠木、火力楠、任—豆、土沉香等。以发展红木类为主要方向。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 位于我国亚热带气候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6省。主要培育为樟树、银杏、榉木、鹅掌楸、榧木、光皮桦、黄连木、秃杉、楝树、麻栎、青檀、南方红豆杉、楠木等。以发展常绿硬木类为主要方向。
三、黄河中下游地区
位于我国暖温带气候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4个省(市),黄河流域以及海河、淮河流域的冀中、冀南、鲁西、豫东、晋南等地区。主要培育树种为元宝枫、白蜡、青杆、辽东栎、麻栎、栾树、楸树、榆树、水曲柳、侧柏、黄连木等。以发展落叶硬木类为主要方向。
四、东北内蒙古区
位于我国温带气候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兴安岭和大兴安岭林业公司等国有林区,以及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集体林区4个省区4个森工集团。主要培育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红松、樟子松、辽东栎、桦树、蒙古栎、色木、紫椴、黄榆等树种。以发展东北“三大硬阔”和剑·叶类为主要方向。
五、西南和西北适宜区
位于我国温带气候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新疆6省(区)。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变化较大,有的地方自然条件很好,有的则相对较差。本项目将选择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暖的地区进行建设。主要培育树种有漆树、榉木、红豆杉、红桦、光皮桦、红椿、黑核桃、辽东栎、椴树、楸树、水曲柳、木荷、高山松等。以发展抗逆能力较强的珍贵树种为主要方向。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第一节营造林建设任务
一、人工造林 选择水热条件好、立地指数高的宜林地和采伐迹地,进行特殊树种人工造林。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特殊用材树种为主,大力发展阔叶树种。
规划新造林40万亩,其中,南方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新造林??万亩、长江中下游地区??万亩、黄河中下游地区??万亩、东北内蒙古区??万亩、西南和西北适宜区??万亩。各省新造林任务详见附表3。
二、现有林定向培育
在现有中幼林中,选择立地条件好、相对集中连片,树种组成中有较多珍贵树种,尤其含有地带性建群树种的天然次生林,通过抚育改造、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调节树种组成,促进目的树种生长,改造为特殊树种基地。
规划新造林60万亩,其中,南方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定向培育??万亩、长江中下游地区??万亩、黄河中下游地区??万亩、东北内蒙古区??万亩、西南和西北适宜区??万亩。各省现有林定向培育任务详见附表3。
三、中幼林抚育
是指本项目所有人工造林、现有林改造成林后(郁闭度达到0.2)对其进行的抚育伐、生态疏伐、管护等系列手段,是保障特殊树种成林、成材的重要环节,是特殊树种培育的重要措施。本项目成林抚育时间为10年。规划中幼林抚育总面积100万亩。详见附表3。第二节营造林技术措施
一、造林技术
(一)种子与苗木的选择
在种子和苗木选择时,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种苗质量检验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二是要采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产地标签的种子和苗木以及其它繁殖材料;三是禁止使用带有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四是种子的质量应达到GB7908标准,同时要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五是植苗造林要使用GB6000规定的I级苗木;六是尽量选择实生苗。
(二)树种配置与造林密度
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尽可能营造混交林。树种配置与混交方式参照造林树种天然分布区中的树种种类组成。
造林密度的具体要求执行《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24)。一般红木类的适宜初植密度为625-833株/4顷,常绿硬木类的适宜初植密度是800-2024株/公顷,落叶硬木类的适宜初植密度是1600-3000株/公顷,针叶树的适宜初植密度是1000-2500株/公顷。在合理的初植密度范围内,水热条件好的区域可适当大些,水热条件差的区域要适当小些。
(三)整地
整地方式包括穴状整地、带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全面整地,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为不破坏地表原生植被,建议尽量采取穴状整地的方式,在造林地清理时,采取团状清理方式。
(四)种苗处理和施肥
在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特别是对于针叶树种子,在播种前可利用药剂进行拌种处理,或用药液进行浸种或闷种,对于皮厚和小粒种子还可用适度热水浸种;在可能发生鸟兽害的地区,可用药剂拌种。对于常绿阔叶树种的苗木或带叶栽植的落叶阔叶树种苗木,可采用去梢、剪枝或去叶等措施;对于栽植后恢复期较长树种的苗木,或不易生根的种殖材料,可采用促生根材料处理。为提高生长速度,可施费和追肥,基肥宜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栽植前结合整地施于穴底;追肥宜采用复合肥,一般在栽植后1~3年施用。(五)播种和植苗
播种量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定。播种方式有穴播和条播2种方式,穴播后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2-3倍;条播后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3-5倍。雨季适宜于小粒种子播种造林;秋季适宜于大粒、硬壳、休眠期长、不耐贮藏的种子播种造林。
根据林种、树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选用适宜的栽植方法。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立直,栽植深度适宜,苗木根系伸展充分,并有利于排水、蓄水保墒。根据立地条件与苗木性质可采取穴植、缝植、沟植等不同的栽植方式。雨季、秋季适合于全国各地造林。
(六)未成林抚育
未成林抚育的技术环节包括灌溉、补植、整形修枝、松土、除草、管护、保护等。造林时或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浇灌;造林成活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应在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补播,播种造林要及时地进行间苗定株,植苗造林的补植应用同龄苗木;松土和除草连续进行5年,每年3次,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10厘米。
二、现有林定向培育技术
(一)对象
改培的对象是:(1)珍稀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10%的天然幼龄林;(2)珍稀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30%或每公顷不少于300株的天然中龄林;(3)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低质(效)林;(4)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稀树种的林分;(5)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二)技术目标
通过定向培育,分不同林龄、不同培育方向,达到如下技术目标:(1)确定为培育对象的天然幼龄林,在保护好现有珍稀树苗的基础上,合理补植,使珍稀树种株数比例至少达到35%以上;(2)确定为培育对象的天然中龄林,采用定向定株抚育方法,调整林分结构,合理补植,改善珍稀树种的生长环境,根据林分条件和树种特性,确定抚育次数和强度,抚育后使珍稀树种株数和生长量有较大幅度增长;(3)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稀树种的林分,林下植苗株数应达到相应树种新造林规定初植密度的40%以上;(4)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人工低质(效)林,对于采用疏伐改造方式的,林下植苗株数应达到相应树种新造林规定初植密度的40%以上;对于采用全面或带状改造方式的,执行新造林的技术要求。
(三)改培方式与关键技术
根据现有林的林分状况及改培目标,分为下列几种改培方式:
1、补植改造技术: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的林隙中营造珍稀树种,采取“先造后抚”的措施。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不同的补植方式。均匀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小,且分布相对均匀的低效林;局部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大、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
2、林冠下造林技术:在林木分布均匀的条件下,采取林冠下均匀造林,形成复合混交群落。
3、单株定向培育技术
适用于天然林中分布的珍稀树种呈混交和散生状态。技术内容包括幼林定植和疏伐定株。
4、全面改造技术:适用于珍稀树种无培育前途的残次林和低产林。在改造过程中注意保留目的树种或伴生树种的幼树和萌芽植株。全面改造每块面积不能大于5公顷。
5、综合改造技术:主要适用于林相老化型和自然灾害型的低效林。带状或块状伐除非适地适树树种或受害木,引进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相适应的珍稀树种进行造林。一次改造强度控制在蓄积的20%以内,迹地清理后进行穴状整地,整地规格和密度随树种、林种不同而异。
三、中幼林抚育
(一)抚育对象
是指珍稀树种成林后(郁闭度达到0.2)对其进行的抚育伐、生态疏伐、管护等系列手段,规划的成林抚育时间为10年,抚育对象为新造和改培的所有珍稀树种,抚育面积为100万亩。
(二)抚育方式和技术
该规划采用的抚育方式包括补植、割灌、透光抚育、定株抚育、生态疏伐和卫生伐。
1、补植:对造林成活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在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补播。播种造林要及时地进行间苗定株,植苗造林的补植应用同龄苗木。
2、割灌:当幼树受周围的灌草遮蔽、盖压而影响生长时,需采取割灌措施。根据珍稀树种生长需要,有计划地砍伐上层木、灌木和一切影响幼树生长的非目的树种的萌发枝条,以促进幼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3、透光抚育:在幼龄林阶段进行,林冠尚未完全郁闭或已经郁闭,林分密度大,林木受光不足,需要进行透光伐,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珍稀树种与非目的树种、草本植物之间的矛盾,保证珍稀树种不受任何压抑而加速其生长。
4、定株抚育:在幼龄林出现营养空间竞争前进行,伐除对目的树种构成营养与水分竞争的非目的树种,以促进目的树种生长,达到调整树种结构的目的。
5、生态疏伐:在抚育阶段,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将立木密度调整合理,使保留木具有较好的营养空间,促进林木的干形生长,培育优良木。
6、卫生伐:伐除病腐木、枯立木等严重影响珍稀树种培育的林木。第三节能力与保障体系建设
一、种苗工程
根据项目建设的营造林任务,在充分评估项目区种苗生产现状基础上,选择基础好、潜力大的苗木生产企业作为项目苗木定向供应商并事先对其生产进行适当补助,以保障木材生产基地建设所需的良种壮苗供应。种苗补助标准为100元/亩,纳入基地苗木费投入中。
二、森林防火
针对相对集中连片分布,且现有森林防火设施薄弱的基地建设区域,建设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包括晾望监测、生物隔离带,以及必要的扑火机具和工具。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
针对相对集中连片的基地建设区域,以及培育的主要树种和主要病虫害种类,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包括预测报点建设、必要的防治机具和药物。
四、科技支撑体系
结合木材生产基地设,选定一批能深入生产一线的科技单位,选取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建设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本次每个项目省确定一家科技支撑单位,以基地投资的3—4%作为科技支撑费用。
五、森林监测体系
在原有监测和信息管理体系基础上,依据《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监测样点,采用“3S”及设置样地等技术方法,构建包括营造林管理系统、效益综合评价系统、森林资源监管系统等主要内容的项目监测体系,做好详细的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内容,真正发挥监测作用。第五章投资估算
第一节估算依据与说明
本项目建设投资主要由营造林投入(宜林地造林、现有林改培、成林抚育)、支撑体系(防火防病、林道、灌溉、科技支撑等)建设和其它费用、预备费等组成。
营造林投入主要包括造林地清理费、整地费、种苗费、水肥费、栽植费、抚育管护费等;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修筑必要的林道、提供必要的灌溉条件、开展病虫害防治和科技指导推广工作所发生的人工和材料等的费用;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可研报告编制费、工程设计费、监理费、检查验收费和建设单位管理费等;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经调查、分析和汇总,本项目区整地费用为150-250元/亩,种苗费160-220元/亩,水肥费100-160元/亩,栽植费50-100元/亩,抚育管理费165-200元/亩,支撑体系建设费20-25元/亩,其他费用35元/亩,预备费20元/亩。
统筹考虑本项目实际情况,根据树种造林难易程度及建设方式(新造和改造)不同,分别确定本项目投入标准如下:
(一)第一类:培育树种为红椎、香樟、楠木、降香黄檀、火力楠、红豆杉、铁刀木、榧木、西南桦等,宜林地造林1000元/亩,现有林改培600元/亩。
(二)第二类:主要培育树种为红松、水曲柳、核桃楸、鹅掌楸、楸树、榉木、漆树、辽东栎、椴树、红桦、红椿、黄连木等,宜林地造林800元/亩,现有林改培500元/亩。
(三)第三类:主要培育树种为白腊、元宝枫、榆树、栾树等,宜林地造林700元/亩,改培500元/亩。第二节投资估算
按照以上技术经济指标估算和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需投资亿元,其中,人工造林亿元,现有林改造亿元。其中2024年投资亿元。第三节资金来源
特殊树种培育周期较长,风险大,见效慢,应坚持中央投入为主的原则。本项目投资来源为中央投70%、地方配套30%。因此,“十二五”期间,本项目建设投资亿元中,中央投入亿元,地方配套亿元;2024年建设投资亿元中,中央投入亿元,地方配套亿元。详见表5.1、附表
4、附表5。表5.1 特殊树种培育投资来源表 内容
总投资
中央投入
地方配套
“十二五”期间
2024年
第六章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能够摸索、总结特殊树种培育模式,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示范带动适宜地区大规模培育特殊树种,为保障我国木材安全做出一定贡献,同时,还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特殊树种大多是常绿树种而且树型高、冠幅大、根系发达,在保水、保土、保肥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特殊树种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中贡献率最高的类群之一。根据珍稀阔叶树种的生物学特征,只要在造林整地、施肥时注意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的实施将在改善森林结构、调整林种树种组成,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植物基因库、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现有林改造可改善林地环境,使其森林结构向珍稀树种顶级群落方向发展,调整林种树种组成,形成乔木、小乔木、藤刺灌、草、地被组成的森林群落,增强森林的景观效果。通过对公益林的改培,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调整其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同强度降水时,每公顷荒地土壤流失量为75.0吨,而林地仅为0.05吨,每公顷林地每年持水量达2024立方米,从而增强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提高土壤肥力等。社会效益
特殊树种培育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帮助农民拓宽致富渠道、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新的森林旅游景观为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实现森林与人类和谐相处等方面;
(一)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从种植到管护、采伐,完成本项目100万亩基地建设任务,按基地建设用工25个日/亩·年计算,需要2500万工日/年,平均每年需10万人左右,20年经营期内,需吸纳劳动力200万个,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压力。
(二)提高农民收入,拉动经济发展。本项目建设投资7.5亿元,其中40%为劳力投入,可转化为农民收入;60%为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货币投入,这些投入可提高林区购买力,增加财政税收,拉动经济发展。
(三)本项目实施后,可进一步完善项目区森林经营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
(四)通过项目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设高标准的珍稀树种培育林,可以示范、辐射并带动周围集体、个体等多种形式培育方式,振兴地方经济。
(五)本项目的实施,更能增强当地村民对珍稀树种的保护意识,对特殊树种合理开发的认识有较大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事业的发展。第三节经济效益
发展特殊树种将从增加珍稀树种木材资源、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调整木材需求结构、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收入以及因特殊树种资源增长而节约的外汇支出等方面产生的效益。
(一)特殊树种种质资源数量增加。本项目实施,将会使我国特殊树种的种群数量大幅度提高,为特殊树种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基础。
(二)调整特殊树种木材的需求结构,节约外汇。本项目实施,可培育更多、优质的特殊树种大径级材,将会改变我国特殊树种材利用的需求结构,降低对外的依赖程度,节约外汇。(三)经济收入的增加。保守测算,特殊树种成熟后,平均蓄积量可达16立方米/亩,出材率按0.6计算,本项目实施并到达经营期后,蓄积可达1600万立方米,可生产木材960万立方米,单位价格按2024元/立方米计算,仅木材生产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192亿元人民币。第七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特殊树种培育项目的组织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国家林业局要成立特殊树种培育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等党政领导为副组长,林场资源管理科、计财科、办公室等职能负责人及项目工区支书为成员。加强项目宏观决策和组织协调工作。各项目区政府要把重点特殊树种培育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项目实施方案,严格监督与考核;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设专管机构或由专职人员分管,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统筹管理,协调监督,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二节注重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是本项目的基础和保障。要遵循满足需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包括路网建设、林业机械设备及森林保护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努力降低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积极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严禁危险性病虫害的入侵和蔓延:利用遥感、信息、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和手段,建立快捷、有效的监测评价和信息管理体系,为管理者的最终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科学的依据。第三节强化技术推广
每个项目省(区、市)都确定一家科技支撑单位,科技支撑投资应占总建设投资的3—4%。特殊树种造林难度大,要以科技支撑单位为依托,把科技保障和科技创新贯穿于特殊树种培育的全过程。一是总结、筛选、组装配套实用的特殊树种培育技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做到科技成果上山入林,进村入户,提高科技成果贡献率。二是围绕特殊树种良种选育、快繁、造林、管护等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珍贵树种生长潜力,缩短培育周期。三是搞好特殊树种营造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林业科技水平。第四节严格项目管理
要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加强特殊树种培育项目的管理,按照国家造林技术规程对培育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按整地、苗木、栽植、抚育等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和验收,做到按设计施工,按各环节质量标准验收,确保造林质量。对国家投资规模50万元以上特殊树种用材林建设工程,实行工程公开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对基地建设实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与监督,以保证资金的有效投放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坚持按规划搞设计,按作业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按验收拨付资金;二是坚持设计审批制度,要按规定标准、条件、程序审批,加强监督;三是项目法人制度;四是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期间要有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确保符合质量标准;五是坚持检查验收制度,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六是建立特殊树种培育技术管理档案。第五节加强资源保护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要对工程区域实行封山育林,在主要路口设立标志牌,在牲畜出入地带设立围栏,制定管护制度,确定专人管护,确保特殊树种培育项目成果不受破坏;要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盗伐和私拉盗运等毁坏天然林资源行为;搞好森林防火和病虫防治,建立健全森防制度,禁止防火期野外用火,实行野外用火许可证制,加强森林检疫和防疫。加强特殊树种资源保护,对特殊树种集中分布区实行挂牌保护,专人巡山保护,落实专人看管。
第五篇: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方案
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4]56号,以下简称“国办56号文件”)和中注协“五代会”精神,推动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创新探索新业务领域拓展方式途径,积极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对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专业支持作用,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的必要性
(一)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办56号文件,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的重要创新举措之一。
国办56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结构优化合理、执业领域大幅度拓展、执业环境显著改善、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注册会计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显著提高的目标。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以新业务拓展为总抓手,统筹推进行业人才、技术、组织架构、网络、市场、政策配套等系列措施,实现行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二)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是创新行业新业务拓展的重要载体。
通过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有目的、有重点地推动调整服务结构、拓展非审计业务、提高服务产品技术价值含量,培育一批能够提供特殊领域、高端需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一特三高”专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群体。探索加速专业集群产业化发展和行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三)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是着力优化行业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途径。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结构调整方向、区域产业协调重点,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地配置行业优势资源,协调推动行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的配套,着力推动新业务领域拓展开发,优化行业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满足国家重点经济区域、产业、企业加快发展的专业服务需要。
(四)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是提升行业服务功能和方式的重要探索。
通过示范建基地和试点项目建设,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中注协、地方注协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重点企业等多方合作平台,有效发挥协会的“服务、监督、管理、协调”功能,依托行业综合评价结果,推荐执业质量过硬、治理机制合理、发展势头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进入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着力解决当前业务承接过程中存在的恶性压价、不规范投标、暗箱操作等问题。
二、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行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围绕服务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和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办56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提升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作用,有重点地布局行业资源,实现行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二)工作目标。
围绕行业服务经济社会的总体要求,在会计师事务所原有服务格局的基础上,着力服务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重点,服务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布局,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城市群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发展等战略重点领域。力争未来五年内,在国家重点经济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等积极培育创建30个左右国家级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一批试点项目。
三、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建设的合作分工
(一)中注协的主要职责。
1.深入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定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发展的方向重点,制定国家级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认定标准。
2.确定发布重点会计服务基地和试点项目名单,对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给予指导。
3.协助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重点企业)实现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的发展战略目标,积极配合国家各类发展专项配套政策的落实。
4.支持入驻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的会计师事务所确立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和国际化发展目标,会同相关方动态掌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专业服务需求,指导帮助会计师事务所服务重点战略、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引导事务所发展“智库”功能,发挥战略咨询、投资引导、专业支持作用,着力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降低企业发展成本,优化发展环境。
5.制定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对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新业务拓展、人才培养、技术标准、管理制度、信息化服务水平、政策配套等情况,特别是新业务拓展工作创新、非审计业务项目拓展及收入增长情况进行考核。
6.制定专项补贴和奖励办法,对新业务拓展成效显著的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给予专项补助和奖励。
7.提供专业发展保障,优先保障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所需要的业务标准指南的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国内外专业发展的高端交流活动。
8.建设示范基地网上服务平台,统筹各方的信息管理工作。汇集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活动信息、企业、事务所的基本情况、特色优势产品和服务,建立各类机构的网站链接,提供需求双方有效商洽的基础资讯。
9.定期组织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工作交流,推广成功做法经验。
10.开展示范基地的宣传推广。
(二)地方注协的主要职责。
1.结合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发展目标,推荐会计师事务所进入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做好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日常服务工作。
2.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研究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专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类专业支持服务。
3.配套建立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的人才培训措施,组织会计师事务所配合示范基地建设和试点项目需要,开展各类专业研讨活动。
4.维护示范基地网上服务平台。
5.配合中注协开展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考核工作。
6.配合中注协制定专项补助和奖励办法。
7.开展对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的宣传推介工作。
(三)地方政府(部门、组织、企业)的主要职责。
1.组织所在区域行业企业服务需求与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供给对接。积极推动入驻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特色服务政策试点。
2.为入驻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办公购(租)房、人才引进、财税支持等扶持措施。
3.组织供需双方见面会、促进会等业务交流促进活动。
4.组织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内各类企业和研究机构,就相关领域战略与会计服务支持开展专项研究。
5.维护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网上服务平台。
6.开展对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的宣传推介工作。
四、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的领导体制
(一)日常领导实行属地管理。
由负责牵头的地方注协或者地方政府(部门、组织)组建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负责提出工作组的职责任务、组成人员、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牵头研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负责制定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创建发展规划,组织落实建设任务。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成员由中注协、参与组建的各地方注协、地方政府(部门、组织)等协议各方组成。定期交流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协调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商议工作计划安排,组织推荐会计师事务所进入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讨论网上信息平台建设与维护,确定联合开展研究专题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