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让课堂精致起来(大全5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41454.html

第一篇:让课堂精致起来

让课堂精致起来

九江小学 袁媛

何为精致课堂?什么能减什么不能?“怎样优化作业设计,怎样提高教学效果”是减负增效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课题,既要减负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境界,但在实践中又往往难以把握分寸。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呢?我们觉得可以从如下两大方面努力: 首先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是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知道现在学习的知识是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基石,是祖国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促进与自己的“选择倾向”或“评价观点”相一致的材料的学习,也能抑制与自己的“选择倾向”或“评价观点”不一致的材料的学习。当学生态度结构中情感成分对学习材料持赞同观点时,会激起他们要学习的高度动机;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情况下,可以将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

其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成份,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讲究教学艺术。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又联系实际,深人浅出,将知识讲活讲透,使学习者感到知识易学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学生就会减轻心理压力,就会愿学、乐学,进而达到会学、学会的良性循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倘若只有老师在传授,只有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轻负担,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变“厌学”为“想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质量也才能成为现实。

课堂是减负提效的主阵地,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减负提效的主要战术。在这里,我就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谈谈如何做到减负提效。

一、提高课堂效率,减少课外机械性的作业。

前些年《小学语文教师》(2024 年十月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遍也不用抄》。讲的是几年前靳家彦在教生字时说“这个字现在就能记住,回家一遍都不用抄”。一篇课文教完,抄写生词、词语似乎成了我们语文老师的惯性。与我们教材配套的《生词抄写本》就安排抄写生词7遍、词语2 遍。除了完成《生词抄写本》以外,我们为了巩固字词,往往还要划一些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再让学生抄上两三遍,似乎才放心。靳老师一反常规,提出如果现在记住了,回家就不用抄了,学生多高兴啊。大家都说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要减负。可究竟该怎么减?减了作业会不会影响成绩?“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快点跑”,做得到吗?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的示范。原来只要课堂里掌握好了,学得牢固了,就不需要课外多花时间。这些机械性抄写的东西,很多孩子们在课堂上都已经掌握了,我们再让他们抄写了,就是增加负担。或许对部分学差生来说,有必要来通过抄写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在布置抄写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学生抄写同样的遍数,这对好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效劳动,是一种负担。所以,我想我们能否在学习生词词语后当堂就听写,再根据错误的情况决定每人抄写的内容和数量。然后根据心理学的“遗忘曲线”,隔一定时间通过听写或者其他小测试的方式温故知新。

二、精选习题,避免重复作业

每个学生的手头都有一至二本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例如《同步练习》《课堂作业本》。这些补充习题基本体现了课堂的主要内容,突出了训练的重点,也往往是目标中规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这些习题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和训练的机会,同时为老师省去了设计练习的麻烦,可谓是一举两得。但是打开这两本练习本,我们不难发现,中间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以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为例,《走遍天下书为旅》这篇课文的《同步练习》中的第四题和《课堂作业本》中的第三题是重复的;《梅花魂》的《同步练习》中的第五题与《课堂作业本》的第二题是重复;《圆明园的毁灭》的《同步练习》中的第一题和《课堂作业本》上的第一题也是重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课堂作业本》上已经做过,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又要在另一本练习本上重做一遍,这无疑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使用辅助教材时,要学会大胆的删减作业,在布置作业前,我们老师要先看一看,做好能先做一做,把重复的作业删掉,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正是如此,世界才精彩纷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有共性又有极大的差异性。语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设计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作业。例如,教《桂林山水》之后,有位老师这样设计作业,由学生选择:1.抄写或者背诵课文中优美词句;2.模仿课文第二或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某一处的景物;3.模仿全文的写法,描写某一处的景物。这样阶梯式的作业,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既让一部分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到“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快乐。

四、老师适当点拨,提高经典诵读的趣味性

时下语文老师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许多老师要求学生背一些好词好句、俗语、歇后语、《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甚至是文言文。这是好事,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积累,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但是由于这些经典的东西大多数是古文,晦涩难懂,拗口难记。如果老师只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背,学生容易读错字、读破句,并且很难记住,这对他们来讲无疑是负担和压力,背诵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布置这些背诵任务之前,老师应该适当点拨,有重点的讲解。这样学生在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可以介绍下这个经典古籍创作的背景,诗词描绘的意境,重点讲解下千古名句,以及所谓的“词眼”等等。这样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既可以提高记忆速度,又可以提高他们对经典名著的兴趣,把背诵转换成一种乐趣,而不再是一种负担。以上几点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思索。过于繁重的课业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成了压在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因此从作业角度出发探索减负提效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减少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增加层次化、趣味性的作业,既从量上减少了学生的负担,又从质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减负提效是一个既矛盾而又统一的问题,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话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断实践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做到“减负增效”转变观念,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上的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三重三轻”:1.重思维培养,轻题海战术。2.重能力考查,轻频繁考试。3.重书本基础,轻课外杂书。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精简作业是“减负提效”的保证。

1.作业要考虑针对性。

布置作业,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2.作业要考虑多样性。

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

3.作业要考虑全面性。

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既可以起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当堂作业,及时反馈课堂上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独立作业,作业要限时完成,这样才能克服学生懒散拖拉的不良习惯,提高对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同时课内作业的独立、限时完成,避免了学生之间互相抄袭的现象,也为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教师通过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当堂讲评,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中的错误痕迹及时得到消除,清晰地掌握正确的规范的知识。对于教师下一节课的教学也大有益处。这样,信息反馈—教学评价—矫正补偿—教学调控,这四个教学环节相辅相成,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减负提效,重在三精,核心观点:“减负提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到教学上来,以“在课堂上学会、学好”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尺度,把不留和少留课外作业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取消一切“家长作业”,引导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精于课堂,精于备课,精于有效作业。让减负提效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

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

一 前言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交往交流场所,如何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由、生动、开放,让教学活动摆脱过去的枯燥呆板,进而更为一种更加有效的实在的生命感受过程、享受过程,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知识,而现代课程教学则更重视将学科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这些都需要一个开放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作为基础。

本文从让课堂活跃立意,从爱出发,在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管生命体验过程中,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思索如何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自由,进而让课堂发散出独特的魅力,又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二 如何评价一个课堂的活跃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个活跃的课堂是成功的课堂?活跃课堂的标志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表现:

2.1 课堂要有活跃氛围

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心心相连”,即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一个课堂才能够活跃。一个课堂活跃与否,往往有很明显的表现,笔者认为课堂活跃概括起来表现在要有笑声、赞美声、惊讶声。

2.1.1 笑声

在我们很多教师的课堂上,往往都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教师在上面传授知识,学生往往因为害怕老师而正襟危坐,或者整个课堂闹哄哄,不时出现教师大声呵斥的声音,看起来一个课堂活泼热闹,但是却收不到教学效果,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是无效或者低效的。一个活泼有效的课堂,首先要有笑声,这个笑声是通过教师的幽默语言,或者教师设置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由心的欢笑,这样的欢笑是师生和谐的明证,并且有笑声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加期待这位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1.2 赞美声

再来说说赞美声。有的教师,由于教学心切,往往对学生出现的差错很难以容忍,在课堂上不时出现呵斥声或者批评声。这样的教师教学出发点是负责的,但是往往收到的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在教师多次的“纠错”下,往往会更加拘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善于发现学生做好、作对的事,给予激励和赞美,催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课堂的互动,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2.1.3 惊讶声

这里指的惊讶声不是简单的哄闹、故弄玄虚,在有的课堂上,教师过于按部就班,授课缺少特点和亮点,学生对学习没有激情,只有枯燥和接受教师的强迫性机械记忆;或者有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吵闹无从管理,整个课堂不时出现无序的喧哗,这些都是课堂失败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堂教学内容里面的新颖之处,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的天性,在学生出现听课疲惫的时候适当地给予新鲜的激发,引发学生的惊奇感,引起学生由衷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教学效果。

2.2 课堂要呈现出有效性

现在教师要适当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呈现出有效性,笔者认为具体表现在学生有参与热情、体现出学生思维有效性、体现出学生学习感情、结果体现出学生能力形成。

2.2.1 学生有参与热情

一个课堂在上面说得有“三声”之余,考察其是否具有活跃良好教学效果,还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热情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观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是否普及,能够查看学生参与热情度。并且观察学生的参与深度,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将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2.2 体现出学生思维有效性

在教学里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通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产生与教师教学的共鸣。这一点,教师要根绝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和方式,适当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多提“为什么”的效果远远大于提“是什么”的效果,通过这些学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暂时性思维转化成为有效的思维。

2.2.3 体现出学生学习感情

课堂有了活泼积极的气氛背后,有很多实际的内涵,比如可以看出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学生是否吸收知识等等。现代教学活动在追求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专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成功其中80%是因为有情感因素,而智力因素只占据2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会自发地努力学习,有对学习的迷恋。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创设情境,在合适的时间促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推动教学,课堂气氛自然会呈现出积极活跃。

2.2.4 结果体现出学生能力形成

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而学习能力形成就是一个课堂成功与否的直接表现,现代教师要尽力避免让学生成为“考试机器”,或者出现“高分低能”的局面,虽然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比如学生考试心理素质,学生记忆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自由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培养出考试之外的终生发展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 培养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

3.1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想要培养出一个成功自由活跃的气氛,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且还是给予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引导学生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教师要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教学研究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伴随着对学生的教学不断发现问题、改变问题的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教学不仅仅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将来,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且教师要把握学习的发展性,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枯燥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有发展的流动过程,掌握好这些原则,是形成一个气氛活跃课堂的前提条件。3.2师生关系良好是基础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基本的现象:在同一个班级,不同教师进入教室,学生的表现大相径庭,对有的教师反映热切友好,对有的教师反映冷淡。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听课的效果也大有差异。

这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 课堂气氛活跃的一个关键点,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铺垫,有助于课堂形成相互信任、尊重与理解,就为形成一个活跃生活的课堂气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教师不应该再是传统的“古板严格”的代名词,而应该随着时代发展,为自己融入更多新鲜的时代特征,让学生能够感觉是一个便于沟通,并且在生活、学习上值得敬佩的老师,加之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对学生多加关系,与学生成为朋友,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和信任。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的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有的学生成绩好或者更乖巧而表现出更多的关爱,这样会丧失掉学生沟通交流的愿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润滑剂。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要抛开传统的古板面孔,做一个阳光激情型的教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样才有助于师生形成亲切、有好的双向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整个课堂在轻松课愉悦中度过。

3.3 多鼓励学生

千人千面,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特质,有的学生安静,有的调皮,成绩也各有千秋,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多加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质疑、见解独到、标新立异、有创新精神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一旦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会更加喜爱这个老师,从而更认真听教师的课程,并且向正面的方向发展。

3.4 呵护学生的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然而我们看到,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上面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下面严肃有加,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安静规范,但是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敢保证。现代的学生,更多了创新、标新立异的精神,更加敢想、敢说,那么教师就要认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呵护和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种开放自由的环境下,激发对学习的乐趣,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多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教师尊重并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自我,教师也会收获一个平等、自由、活泼、友爱的课堂。

3.5 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因材施教是一个在教学研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但是在实践中却并不容易做到。课堂仅有限定的时间,学习知识量固定,很多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课堂”,这样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话教学方式,譬如对活泼好动的学生着重于培养其注意力,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多提加鼓励,对自卑胆怯的学生多加鼓励,对较为懒惰的学生在教学中多加促进和激励等等,都能够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学更加生动、教学层次更加丰富,课堂气氛也良好积极。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感和参与兴致来听课,教师往往会面对很多突发的问题,在因材施教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期待,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教过要求。通过教师倾注的关爱,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让每个学生在大学习效果达成的前提下都有不同的收获和灵感。

通过有效的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现在人们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学”上面,对“如何教”还缺少更多的探索,在课堂实践中加强对这方面的探索,是改变课堂无效的有力方法,通过教学中努力探索方法,总结成功的方法和经验,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教育有重大的突破,也为教育改革带来新鲜的血液和生机。

四 总结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要探讨了如何让课堂更加活跃,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一种固定墨守的方式方法,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精彩简洁的激趣语言和优美灵活的肢体语言,加上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来造就一个活跃自由的课堂氛围,进而完成完美的课程教育。

第三篇:让高中历史课堂“动”起来

让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活”起来

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 王培娇

摘要: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要改变过去僵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则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精彩的导语,灵活的教法,适当的留白,以及课堂小结和音乐实践活动,吸引学生,达到效果。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灵活多样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下,随着“课外访万家,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僵化的教学方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以生为主体”的新型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通过此次亲身体验孝感市高中音乐欣赏“课内比教学”大比武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首先要做到的是让课堂“活”起来。“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活”起来的源泉。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必须备好课,而备课的中心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的参考书,吃透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审美心理特点,确定好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时段和时限,以及预测出应该或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和出现的问题。在制定知识能力目标时不可脱离本单元、本节的教学要求,同时兼顾歌唱、演奏、舞蹈、创作、戏曲表演五大模块之间的链接。在拟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时,应从情理为切入点,深入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性,哲学性、人文性和美学性的东西,以情动情,给学生有血有肉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 鸣,丰富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达到身心的和谐和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要使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得以实现,音乐教师还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遵循个别差异规律,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目标细分为基础目标,一般目标和高级目标,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感知、体验、判断、鉴别、表现音乐的欲望,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和活力。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艺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音乐作品蕴涵的概念化、理论化的知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呈现出来,赋予它们绚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盎然的趣味,以此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精彩的导语,是课堂“活”起来序奏。设计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①一个适度、巧妙、新颖、多样的导语能够迅速形成一种浓厚的兴趣势头,直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迅速进入课堂角色,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民歌》这一课时,不妨准备几幅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服饰简图,让学生观察的同时并思考相关问题。这样带有趣味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进而轻轻松松进入课堂。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活”起来的动机。②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创造出生动的教与学的氛围,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地位。教师精通业务,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二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教师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得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大,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如标题的交响曲《马太受难曲》、《第九交响曲》、《大海》等我们可以从标题着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月光奏鸣曲》等,这些都是可以从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中去进行引导,使学生产生联想与想象,将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渗透结合。

适当的留白,是课堂“活”起来的华彩乐章。④课堂教学活动是动态的,学生个体更是千差万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应适当的留白。任何艺术形式都讲究留白,这是给欣赏者自我发挥的空间。优秀作品最为深刻的往往不是作品本身描述的内容,而是作品中留给欣赏者自我发挥,创造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不留有一定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则会显得缺乏深度。教师有教师的视界,学生有学生视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让自己“闲下来”,尽可能的把时间留给学生,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自主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音乐“对话”,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思索、交流、探讨的碰撞中充分领悟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的情感。

如在欣赏维吾尔族民歌《一杯酒》歌曲时,教师可让学生改编歌词,跟着音乐跳新疆舞,学生两手放在脖子下摆动脖子,加上颤膝,脚下垫步,新疆音乐的特色在舞蹈中完美展示。又如在教学《非洲音乐》时,教师可以设计“击鼓传乐”活动,一个学生敲击,大家猜击鼓的意思,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非洲音乐的魅力。

课堂小结和音乐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不可缺少的协 奏。⑤当教学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及时归纳或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易于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而如果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则更能促使学生归纳、回顾每一个课堂细节,认真提炼教学活动中的精华,自觉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样不仅检验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检查了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学生乐于接受。

“学可以指导习,习可以指导学”。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重讲练结合,通过适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较快速、直观地把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对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求形式多样,难易适度,有可选性,以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入,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激活学生音乐表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精心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成就高度”。如何让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学生与音乐作品沟通,心灵对话的舞台,因人而异,每一位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坚持不懈。虽然我们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内比教学”大比武活动,已在安陆隆重落下帷幕,但,我们音乐课堂教学赛场才刚刚开始。

主要参考文献:

②③⑤分别引用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3版 第242、216和246页 ①④分别引用 周维强:《让知识变得更易学——名师改造难学知识的优化艺术》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2月第1版 第25页和111页

作者:王培娇 通讯地址:孝感市第三高级中学 邮编:432100 联系电话:2882038 电子邮箱:994667016@qq.com 5

第四篇:让课堂小结精彩起来

让课堂小结精彩起来

教学是一个全息复杂系统,课堂每个环节既有自己的任务,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课堂教学小结是众多教学环节中较重要的一环,它的设计必须根据学情、教情灵活选择不同方式,必须照应整个教学系统的完整性。

一、什么是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是填空。

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深入细致的剖析给学生,那么就要在小结里面艺术的提醒学生,并交给他们课后去涉猎有关的知识,自主的去完成填空,课堂小结就是为学生做足课后文章,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是一个自愿拔高的行程。

2.课堂小结是疑问。

针对课堂所学的内容,教师提出有关的人生道理、社会现象,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深化了课堂的主题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是对学生思想成长的一个推进。

3.课堂小结是过渡。

课堂小结除了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还要恰当的联系上一节或下一节的内容,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或预习新的知识,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使所学的知识更有鲜明性,更好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4.课堂小结是推动。

课堂小结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课堂的主题得以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振奋学生的精神,感召他们的热情。

二、课堂小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想让课堂小结真正发挥作用,只是创新形式还不够,还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前提

多数学生不愿参与课堂小结,这是很多教师苦恼的事情。笔者认为,除了小

结形式陈旧呆板,不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紧张拘束的心理(在做课时体现更为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做真正的朋友。在课堂小结中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特别是对出错的学生不能大声呵斥甚至出言不逊、讽刺挖苦,更应态度和蔼,委婉地提出改进意见。

2.发挥师生互补优势是保证

课堂小结的一般有教师小结和学生小结两种。实施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更多的是喜欢让学生小结,仿佛担心传统的教师小结会使自己背上侵犯学生主体地位的罪名。其实,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学生没有目的的泛泛之谈、程式化的套话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能起多少作用?教师小结的做法就一定不好吗?笔者认为,不管由谁来小结一要考虑具体教学内容,因需而用,二要注意发挥师生互补的优势。学生小结前,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把握小结的方向。学生小结后,教师可以适度提升,确保小结到位。当然,在一定的培养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己总结的还是要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3.灵活运用小结形式是关键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拘一格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结形式。同时,课堂小结也未必非要等到下课前再进行。可以在学完一项内容后及时小结,还可用在学完某一单元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系统总结。只有灵活多变的课堂小结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画龙点睛”的功效,切忌流于形式。课堂小结又是一门艺术,小结有法,但无定法,因需而用,贵在得法。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将深入实践研究,让精彩的课堂小结架起师生交流对话的桥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第五篇:让课堂小结精彩起来

让课堂小结精彩起来

教学是一个全息复杂系统,课堂每个环节既有自己的任务,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课堂教学小结是众多教学环节中较重要的一环,它的设计必须根据学情、教情灵活选择不同方式,必须照应整个教学系统的完整性。

一、什么是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是填空。

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深入细致的剖析给学生,那么就要在小结里面艺术的提醒学生,并交给他们课后去涉猎有关的知识,自主的去完成填空,课堂小结就是为学生做足课后文章,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是一个自愿拔高的行程。

2.课堂小结是疑问。

针对课堂所学的内容,教师提出有关的人生道理、社会现象,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深化了课堂的主题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是对学生思想成长的一个推进。

3.课堂小结是过渡。

课堂小结除了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还要恰当的联系上一节或下一节的内容,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或预习新的知识,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使所学的知识更有鲜明性,更好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4.课堂小结是推动。

课堂小结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课堂的主题得以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振奋学生的精神,感召他们的热情。

二、课堂小结有哪些常用方法? 1.总结概括式

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在一节课要结束时,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准确简练的语言和图表等方法,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知识的脉络与主线,深化主题,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性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条理,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根据条件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增加兴趣,扩大知识面。

采用总结概括式的小结方法,开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概括总结能力提高了,可逐步过度到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帮助修改完善,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归纳、总结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训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相互讨论、总结所学习的一堂课或某一部分的内容。学生讨论的过程就是总结知识、参与教学、强化记忆的过程,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

2.分析比较式

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个知识点到结尾处,教师可采取总结、提问、列表等方法,将新学知识的各个部分以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或找出它们各自的相同或不同的特点,以起到更准确、更深刻理解知识的作用。这种方式的小结一般用于表达形式非常相近、知识结构十分相似或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内容。3.架设悬念式

这种小结方式一般用于讲授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具有突出承上启下作用的知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在既有相关知识的理论,又有生活经验的实践中去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教师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口头提问或用其它方式逐一展示给学生,由学生集体口述或单独回答,并将要掌握的知识利用结论加以强化,再由教师重复强调正确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这样就有利于把总结、复习、巩固、检查融为一体。

4.预习引导式

老师在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的同时,对新课的预习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在设计这样的小结时,要全盘考虑,根据下一次课目要学习的重难点编制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目的地去学习,避免走弯路。

5.首尾照应式

有些老师喜欢在开始上课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在课堂小结时,就不要忘记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消除一开始上课时老师所设置的悬念。这种小结方式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又照应了开头,从而使一节课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6.回顾反思式

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小结时也可以用板书,让学生归纳出有哪些知识点、重点、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同时,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课堂总结语,如:

(1)这节课,你觉得你自己有什么收获?(你自己的收获,个人独特的感受,跟我们学 到什么了什么的问题有区别)(2)这节课中,你比较佩服谁?

(3)学了这节课,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有什么意见?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以后在课堂上应如何学习才能提高效率?

7.画龙点睛式

为文须点睛,教文亦同理。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读,对一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于结尾处,教师稍加点化,则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去感知课文。

8.练习巩固式

这种总结常常与课堂作业或课后练习相结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练习形式,让学生完成。

三、课堂小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想让课堂小结真正发挥作用,只是创新形式还不够,还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前提

多数学生不愿参与课堂小结,这是很多教师苦恼的事情。笔者认为,除了小结形式陈旧呆板,不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紧张拘束的心理(在做课时体现更为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做真正的朋友。在课堂小结中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特别是对出错的学生不能大声呵斥甚至出言不逊、讽刺挖苦,更应态度和蔼,委婉地提出改进意见。

2.发挥师生互补优势是保证

课堂小结的一般有教师小结和学生小结两种。实施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更多的是喜欢让学生小结,仿佛担心传统的教师小结会使自己背上侵犯学生主体地位的罪名。其实,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学生没有目的的泛泛之谈、程式化的套话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能起多少作用?教师小结的做法就一定不好吗?笔者认为,不管由谁来小结一要考虑具体教学内容,因需而用,二要注意发挥师生互补的优势。学生小结前,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把握小结的方向。学生小结后,教师可以适度提升,确保小结到位。当然,在一定的培养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己总结的还是要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3.灵活运用小结形式是关键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拘一格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结形式。同时,课堂小结也未必非要等到下课前再进行。可以在学完一项内容后及时小结,还可用在学完某一单元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系统总结。只有灵活多变的课堂小结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画龙点睛”的功效,切忌流于形式。课堂小结又是一门艺术,小结有法,但无定法,因需而用,贵在得法。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将深入实践研究,让精彩的课堂小结架起师生交流对话的桥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让课堂精致起来(大全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