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历史备课组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31712.html

第一篇:历史备课组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历史备课组小课题研究方案

目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当堂预习和构建知识体系书写量大,占用的时间较多。

2、学生的能力提升不够,学生当堂落实困难。解决措施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初一年级:继续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初二年级:尝试构建单元知识体系。第二阶段:

初一年级:增强思维性教学,简化构建课时知识体系。初二年级:注重思维教学,渗透史料教学,提升学生能力。第三阶段:

初一年级:渗透史料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学科语言的能力,学习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初二年级:加强学生运用学科语言,明确历史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第四阶段: 汇总课题研究成果。

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历史备课组

本学期我们历史备课组在研究了学校和教研组计划后,根据我们上学期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明确了本学期单元化板块教学的方向,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1、确立研究方案

2、优化编写导学案

3、构建单元知识框架

4、优化课堂操作

5、收集学生学案)

初一年级:继续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初二年级:尝试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一、优化编写导学案

1、减轻学生书写量,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学案有三方面的改变:第一种: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第二种:合作探究解决文本核心问题,着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能力和审题做题能力。第三种:初一学生继续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初二年级学生列单元知识体系,不再每课都列知识体系。初三学生构建主题知识体系,增加了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重视理解而减少记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基本上作到当堂预习、展示、提升、检测,大大减轻学生负担。

1、【学习目标】

1.了解隋朝以及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通过识读大运河地图,知道隋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 【学习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我的教材我梳理

1、隋朝统一的条件是什么?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统一时间是?

2、大运河的开凿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3、看课本P4页“隋大运河示意图”了解大运河的路段。(经过重要城市、河流)

4、隋朝覆没的原因?(具体表现)

5、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合作探究】————我的教材我探究

1、动动手、动动脑:识读“隋大运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隋大运河示意图”,试着画出它的简图。(2)从图中看出,大运河大致上是什么走向?(3)大运河的起止及中心地点?

(4)炀帝从东都出发巡游江都,他要经过哪些河段?请依次说出这些河段的名称。

(5)隋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之一,也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全长是多少?你如何评价这项工程?

【课堂检测】

【回归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2、第一单元学案

自主复习一:单元知识点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开国大典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3.知道抗美援朝的原因,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抗美援朝的影响。

4.了解我党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理解我党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掌握土地改革的作用。◆自主复习二:构建单元知识框架

二、优化课堂操作。

(1)、学生先结合问题引领自学课文。(2)根据课时内容的不同,决定是否构建知识体系。不构建知识体系的课时,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自由展示,梳理本节课的思路,然后再细化知识点;需要构建知识体系的课时,学生自主完成后,自由展示反馈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3)在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实现能力提升。(5)、当堂检测,复习巩固。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初二年级承担了教学实践课《历史的转折与邓小平理论》)初一年级:增强思维性教学,简化构建课时知识体系。初二年级:注重思维教学,渗透史料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构建更为准确、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本阶段主要强化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思路与方法。刘艳娜老师在初二年级承担了教学实践课《历史的转折与邓小平理论》。具体总结如下:

一、方法引导(1)阅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初步确立重难点。①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②理清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又一次重要转折。

(2)阅读目录部分,掌握单元标题和课题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将要要学习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同时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支持指导下,中共正踏入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3)粗略的浏览本课有几目内容,然后在细读的同时思考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分析各目之间有何联系。本课有三目:学生分析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转折,后面两目的内容都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会议内容和影响学生在看书的时候都会进行批注勾画。

二、构建初步的体系

具体步骤:从大标题到小标题,从整体到具体细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初步框架。本课时有的学生知识体系是表格,有的是大括号。

三、展示反馈,能力提升

构建完知识框架之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展示的同时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质疑,教师做以适当点拨,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合作探究。例如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转折?学生在梳理的时候从会议的背景、内容、影响进行归纳小结这个重要知识点。最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整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更严密,更有价值,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更快。

经过第一阶段的强化训练和第二阶段的构建知识体系思路与方法的培训,学生自主预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构建的知识体系更为系统和严密,促进了课堂的高效。下一阶段准备着重培训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系统性。

第三阶段:(转变作业布置方式和要求,初一初二年级分别组织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并进行了成果展示)

一、转变作业布置方式和要求。

作业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作业要求是引导学生学习目标的标杆。在此又根据学生平时掌握的情况,把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任务分为三个层次:

A层:尝试在脑中构建思维导图,用文字形式表述出来;或者就学生感兴趣的某个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叙史清楚全面、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总结历史规律。

B层:构建高级单元知识体系。要求:形式不限、体系完备、关系清楚、展示大板块单元阶段知识特征。

C层:构建基本单元知识体系。要求:形式不限、字迹工整、内容全面、关系清楚。

二、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写历史小论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以及为完成任务而照抄资料上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第一个单元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学写小论文。首先给学生原始史料:如图片、标语、一些报纸的评论、历史学家的论述、当事人的回忆文字等。让学生看到一件历史史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为我所用。让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评论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学生总结如何构建完美知识体系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读单元导语和标题。找准本单元知识最核心的内容,再看一单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第一单元就是: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两课内容,第一课如何为政权建立做准备、政权建立的标志和意义,第二课将政权建立后如何巩固。这样就为体系做了整体认识的准备。

2、整体布局、知识全面。每一个历史事件都由5个要素组成,即: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影响。这样对每个小的事件认识就全面了。再整体认识每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整体布局如何书写表达就可以了。

3、形式为内容服务。在漂亮的形式都是为了内容而存在,要寻找最能表达清楚你思想和内容的形式。可以是表格、图示、漫画等等。

三:学生成果展示:

1、小论文中每班每次有15份左右优秀作品。在展示环节,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大家。

学生用自己稚嫩的语言写下自己的见解,这将给基础好的同学一个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2、知识体系构建每次班级中有多半的优秀作品,大部分学生已能熟练构建知识体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建知识体系的方式。框架式:

表格式:

图画式:

混合式:

图示法:

四:仍存在的问题 小论文需注意的事项:

1、可采用课本中的材料和话语,但不可完全照搬;

2、逻辑不严密、观点说服力不强;

3、要选用能支撑观点的史实。

4、事实就是,可以借助网络手段查找资料,但切不可妄用网络上的歪理和野史。

知识体系构建的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内容太繁琐,不会概括总结提炼;

2、对知识内在联系认识不够清楚;

3、存在照抄资料的现象。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王景义2024年7月

在学校的关怀领导下,在教研处的直接领导下,本人的小课题“读书笔记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准备,2024年四月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首先、组织学生讨论“读书笔记有哪些作用”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读书笔记对提高语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帮助。“读书笔记对语文学习有用”就是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动力,师生相互提升思想认识。其次、对课题进行初步细化而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二.组织实施,先从必修课(包括选修)课文阅读切入,开始课题研究。自5月2日开始写读书笔记,并把笔记称作“阅读笔记”用于必修(包括选修)课文的阅读鉴赏钱的自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学生自己把握文本的思路和中心内容写法的能力,为了扎实有实效。教师做了指导,包括内容、形式、要求,也有书写上得规范。当天写笔记,当天首查指导,没两周要进行笔记交流,取长补短。6月初,为了发展完善,“阅读笔记的功能”我们提出了“阅读笔记发展完善问卷”,学生献计献策很踊跃,提出了很多实用化,个性化的建议。学校教研处课题组在检查指导中也提出了改善的指导意见,结合上面两者的意见,对“阅读笔记”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学生写笔记的热情更高了,质量更高了。

(二)推动“笔记”像“试卷评析”发展

6月3日集中指导学生的笔记由“阅读”向“试卷评析”发展。本人针对学生阅读题得分率的现实,组织学生讨论“对比优等生阅读题得分率的提升快而中下学生部提升是为什么”的问题,学生找到了根源是“总听不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顺利的推进了这项实验。

开始时要反复提醒学生“每题有笔记”,“没类题有不同的要求”,下课后要收查指导,不合格者必须纠正、重做等。一个多月后,六成以上的学生“试卷评析”笔记有模有样促使学生“讨论”是读的有条理,顺畅,解题作答时有章法。

三.成绩与反思

1.成绩:通过两个多月的实验,学生在写“阅读笔记”,阅读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评价表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推进了阅读效果和写作能力的提升,11月份的期末考试平均分为99、8,高出同类班级(一班83.6分;二班86.3分)近10分左右。

2.反思:通过上面的成绩及与同类班级阅读的对比,“阅读笔记”和“试卷评析笔记”对阅读教学有作用,而且提升显著,对提升学生得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前景不可限量,目前本人的实验还只是初步的,读书笔记的应用性,尤其是个性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我个人今年的小课题研究即将进入尾声,为了使下一次的课题研究能更好的开展,并取得更好的、更有效的研究成果,现将本次小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本次小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下面就分阶段小结如下:

(一)研究准备阶段:

结合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课题,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实施阶段:

1.根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过上网、书刊阅读查找初中数学课堂的设计、操作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自己学习,逐步理解、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2、通过自己课堂中的一些实验,及阅读《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案例,收集并初步整理出了一些设计与操作的案例。

3、将学到的、理解到的理论知识、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了一些教学随笔、教学设计反思,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

4、结合前一阶段研究实施的情况撰写了课题实施的中期报告,详细记录了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总结阶段

1、将搜集到理论知识进行整理,理论知识集锦。2.整理研究中撰写的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案例等。

3、撰写结题申请、结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第一次做课题研究,经验、时间、精力有限,还存在以下问题:

1、案例收集的还不够全面、丰富,2、由于教学工作忙,一些教学案例没能及时记录下来并写出反思。

3、由于对收集整理的理论理解的不够深刻,我个人运用所学到的理论方法,比较少.4、在研究中还产生了新的问题,三、改进措施:

1、继续将此课题研究下去,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使这一课题的理论知识更全面、更丰富

2、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扎实地使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并从中不断的反思、提炼更有用的理论知识,及时做好反思、记录。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在本阶段主要进行了查阅相关理论,学习探究相关的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其课题实施相关问题。现将本阶段研究总结如下: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而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离不开进行反思性教学。《纲要》和《标准》为反思性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熊川武教授采撷众说之长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萧恩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将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类型。所有这些都是指导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中、外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自20世纪初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开展工作以来,不少数学家,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学理论和数学教学这两个领域的内涵实质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数学教育理论:“数学现实”的原则;“数学化”的思想;“再创造”原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国的“双基”教学理论。“双基”教学理论指出:“双基”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是指“在强调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创新”。中国数学重视“双基”,但不是等于只抓“双基”,这也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对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的有了再认识。反思性数学教学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本点,这里的“反思”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上的反思。反思性数学教学以科学性反思为基础,是借助个体或群体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手段,是以发展数学教师能力与学生素质提高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数学教学实践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以开放的姿态,把他人的成功之因素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增长自己的实践智慧。

2.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研效果的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教研活动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将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应用于教研活动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与教研组的功能,极大地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我区参加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教师,无一例外地在学校教学中做到了“领导放心,学生欢心”。同时,我区所有中学数学教师都能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学校科组的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两年多来,我区大部分数学教师养成认真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各校数学科组能将教师教学反思与科组活动结合起来,相互交流研讨。我们从各校推荐的部分优秀教学反思或设计(几百个)组织再交流活动,并将部分成果放在数学教研网中交流研讨,还将部分优秀成果争取出版《教师优秀反思案例》一书中,并能得到同行较高的评价。

3.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有助于减轻学业负担,发展思维能力有反思习惯的学生时刻注意将所学内容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自觉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主动探求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他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思维,达到“学会学习”。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教师,所教班级的数学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坚持使用错题集和作业情况反馈表及单元测验自我评价与反思的班级,学习状态的改变较为明显。虽然本人在课题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材料,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问题,如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等。我们准备在以后的研究中更深入地进行。

第五篇:历史学科小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高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设计与编写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该小课题的提出基于生命化理念下高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这一大课题,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活动,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老师对于如何选择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何科学合理仍存在问题,甚至将历史学科的校本课程与德育实践课、班会课混淆,难以真正体现学科性,基于上述因素,本将课题研究目标确立为校本课程设计与编写的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本学期课题组老师们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对于这一课题研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研究价值:本课题是在承接原有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针对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很多课题组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设计的编写缺少深入理解和理论提升,只是在原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没有很好地区别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本质差异,教师在进行校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是空喊口号,很难真正落实校本性,校本课堂缺少生机与活力,一些课题组老师能够开发校本课程,但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设计与编写缺乏科学性,针对这一现状,本学期将课题研究的题目确定为校本课程设计与编写的实践研究,一方面可以有效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开发出的校本课程归类整理,科学编写,形成作品,实现资源共享。

三、优势保障:这一小课题研究是在原有大课题研究基础上进行,就原有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中绝大多数为科研骨干力量,研究热情很高,加上学校对于小课题研究的大力支持,主客观优势能够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策略:这一部分小课题采用分组研究与阶段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课题组成员按照原有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有序分组,确定负责人,定期进行交流,汇总研究情况,及时整理研究资料,确保小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本学期课题研究内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组织活动,带领学生接触社会,探寻历史,发现身边的历史,真正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萧红等历史人物探访;秋林大列吧、塞克等食品的来历;索菲亚教堂的渊源;我们的冰灯雪雕;孔庙、金上京的发展等学生耳熟能详又缺乏详细了解的话题,可以作为我们开发校本教材的突破口,为学生预留时间,设计好主题,发动学生自己探寻,集中汇总后汇报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多了更多的生活气息。

六、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本学期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各课题学校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情况如下:

1、3月,课题组进行了关于本学期小课题研究的主题培训,课题负责人宣读了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提出了研究任务,要求学校按照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4-5月,课题组结合研究任务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实践,5月原定在122中进行课题研究阶段展示,因课题组教师高三教学任务繁重没有积极准备而搁置。对此课题组对XX中学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帮助教师在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研究,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研究的具体任务,将未完成的研究任务放在假期完成。

3、7月4日,XX中学的课题研究小组展示活动如期进行。XX中学课题组XX老师经过一个学期的精心准备,带领学生走近文庙,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发出《走近文庙 感受经典》一课,将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德育实践、道德讲堂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了祭孔的神圣与庄严,知晓了“独占鳌头”的涵义,了解了孔子思想的精华,体验了成人礼和开蒙礼,经历了经典文化的洗礼,更清晰了作为中国人在传承经典过程中的作为,在诵读经典与乐曲中将校本课推向高潮,气氛热烈,效果明显。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资料、明确主题、确定方案的痛苦过程,在明晰思路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成长,教师通过自我开发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尝试着从教学走向课程;学生在亲历后自我感知,体验感悟,经历着从幼稚走向成熟。全身心经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真正让老师尝试着走向了课程开发,课程研究意识有所增强。

4、校本课程教学设计编写科学化的主题培训。7月4日由课题组成员XX中XX老师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系列问题和校本教学设计编写的科学化相关内容进行了主题培训,将校本教学设计规范化,提出了统一的规范格式,要求全部课题组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注重科学性、合理开发,自主开发。

七、本学期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部分学校未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根据小课题研究方案,本学期在认真完成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仍有XX中课题组未按照要求进行研究成果汇报。虽然情况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高三教学任务繁重,但是其他课题组成员研究热情不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进行内部通报的同时,将逐一落实校本课程开发,下一学期将进行课题小组集中汇报展示。

2、部分课题组教师研究热情不高,功利化明显。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教师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将课题研究报告

化,结论化,忽视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为进行真实有效的研究。对此,课题组在进行科学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研究小组的检查和监督,帮助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将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3、校本教学设计汇编有待完成。

在本学期小课题研究应该将开发的校本课程编辑成册,但因未做好充分准备,在已经整理的基础上定于假期各小组将开发内容汇编草稿上报,9月初将草稿整理修订,形成初稿。

八、课题下一阶段研究概要及要求:

1、召开课题研究会,部署下一阶段课题研究任务,分工到组,责任到人。9月组织XX中学课题组交流汇报;10月各学校将上报校本课“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的教学设计定稿;11月汇总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编审校对形成系统校本教材草本,作为大课题校本教材编写内容的一部分存档归类;12月份召开小课题总结会,针对小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设想,布置下一小课题研究内容。

2、针对性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推脱、应付现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些教师专注于考试课程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仅靠部分骨干力量支撑。下一阶段将重点针对这一状况逐一落实,学期末要求课题组所有成员逐一落实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利用假期进行资料整理和教学设计,开学初上报教学设计草稿,课题组统一审稿并汇编。

3、做好小课题研究汇总工作,确保小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资料的积累和归类整理工作,帮助教师科学开发校本课程,积极推进小课题研究。

在一个学期研究的过程中,有收获过程中的艰辛,更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认真进行研究的老师将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紧密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学生在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增进了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也提高了历史学科教学的学习热情。这与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初衷不谋而合。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还会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再接再砺,争取更多的成果。

历史备课组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