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乍曲一小2024德育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乍曲一小2024德育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蒙氏教案-字卡(语言)(最终5篇)二号文库
- 创一流学校 建文明校园(本站推荐)二号文库
-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回归课堂二号文库
- 关于原平市教师进修学校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二号文库
- 教研室会议通讯稿2篇二号文库
- 2024年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学习计划、总结二号文库
- 青岛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培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精选五篇)二号文库
- 2024年学校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总结(最终版)二号文库
- 2024春支部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5篇二号文库
- 农业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二号文库
- 降消”项目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定稿)二号文库
- 2024到13年地理小课题总结 文档二号文库
- 防灾减灾周活动总结二号文库
- 2024年度上海学校德育研究课题指南-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二号文库
- 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二号文库
- 2024年度第一学期初一班班主任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人事管理工作总结(范文大全)二号文库
- 李嘴小学收费自查自纠情况总结二号文库
- 1、充分认识班级包干组的功能、意义二号文库
- 泉州市管理先进校总结二号文库
-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二号文库
- 第三采油厂高级技师、技师管理办法(五篇范文)二号文库
- 古贤镇中心学校书法教育工作方案二号文库
- 二年级体育下册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工作二号文库
- 幼儿园新生家长会发言稿例文(范文模版)二号文库
- 森林消防安全心得体会6篇二号文库
第一篇:特岗押题试卷答案整理~~#
案例分析;教师职业道德
(1)只注重尖子生培养。答:1.第一,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刘老师注重尖子生的培养,但是不能以放弃或体罚后进生为代价。这违背了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第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能够团结协作,这包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而刘老师不能够听取学生家长的建议,甚至以老师的资格对家长进行批评,违背了团结协作的教师职业道德。第三,刘老师对那些不听课、顽皮的学生经常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等措施惩罚。这一行为不仅违背了热爱学生这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更违背了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2)不修边幅。答: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甚至是穿衣打扮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这是由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特点以及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特点所决定的。为此,教师必须做到: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教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其次,案例中王某的话“我把课讲完讲好不就行了”是不正确的。这违背了团结协作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人的培养靠单个教师是不行的,因为人的成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才的全面成长,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人的工作。
(3)毛主席赞扬徐老:答:1.首先,徐老的革命坚定性和以及革命第一的品质,是其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其次,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说明其作为教师具有伟大的奉献精神。最后,“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一切革范人和全体人民的模范”,体现了徐老能够为人师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能够做到身教,言行一致。
(4)小王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申请经费向家长讨好处,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分析。答: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而小王“向学校申请一些不必要的经费”,借机“向家长讨要好处”的行为违背了这一要求。其次,小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一系列做法并没有起到模范与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教师能够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最后,小王“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级工作和提高学生素质上”,违背了热爱学生这一基本职业道德素养。(5)老师要求学生主动退学的对和错。答:1要求学生自动退学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2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6)老师的困惑。答: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教育法规
(1)孙老师体罚学生,从教育法规角度进行分析。答:2.孙老师的做法不对。首先,《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其次,《教师法》规定,教师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的义务。最后,孙老师罚李某在操场上跑10圈,并让他在教室外站了两节课。这一行为违反了依法执教的要求,侵犯了学生李某的受教育权、人身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综上所述,孙老师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要就学生立即离校回家,运用法律法规分析该校行为。答:1.首先,该校的行为违法了《教育法》。我国《教育法》规定,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是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而该校对初中三年级学习不好的学生采取停课,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属于违法行为。其次,初三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该校随意开除学生的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最后,该校随意开除学生的行为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3)家长说要打要骂随老师意,哪些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看,违背了教育应该由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力进行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已经阐明学生的发展是由遗传、个人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有着学校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上述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在学生成长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其次,从“主体教育思想”上看,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围绕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张扬,个人的尊严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上述观念仍然带有明显的教师绝对主导的色彩。再次,从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上看,上述现象反映了教育中的粗暴行为,没有在民主和平等的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开展教育。默许辱骂和体罚,这有悖于民主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育心理学
(1)如何帮助自卑的地震学生?答:1新理念教育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方向性原则。对于这名灾区学生,教师最紧急的要务就是鼓励他与人交流,逐步完善他的性格,使他拥有积极的人生观与健康的个性品质。2新理念教育倡导教育民主,即平等对待与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地关爱这位灾区学生,应该把他看作与其他学生一样。教师的过度关心会强化他“来自灾区,情境悲惨”这一信念。3新理念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应该倡导其他学生一起帮助这名灾区学生,同时引导其多参与班级活动,让他知道在灾难面前他不是孤独的,有同学和老师和他一起分担,培养其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4新理念教育倡导赏识教育、愉快教育、鼓励教育。应多鼓励这位学生,使他在集体中体验到学习与生活的快乐,自觉走出阴影。更应该多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及优秀的个性品质,并有意识地强化这一闪光点或个性品质,使其更主动积极地完善自己的人格。5教育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改变这名学生的现状需要时间,需要教师耐心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老师不在时一个人也没有,对这种情况老师因该怎么办?答: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只有在教师的监督下才能学习。作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应给学生留一定量的课外作业,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敦促学生课余时间学习。再次,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讲解太多而没有留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对学生控制过多会造成学生依赖性过强,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
(1)李老师按学生成绩分几个等级鼓励他们做法对吗?答:上述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首先,李老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李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渗透到学生发展的进程之中。
论述题;
(1)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强化哪些能力?1新教材、新课标的透析能力。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研究、剖析教材的能力以便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设计课程结构。2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在一个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把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3与其他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的能力。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也应注重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4不断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终身学习,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2)试述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要注意的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开端。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最后,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既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2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3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看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想法,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
(4)试述学生良好意志的培养?答: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学生,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只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才能使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明确生活的目的,追求崇高的理想。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应注意:①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②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要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对于容易盲从的学生,教师应多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培养其对社会、集体和劳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于怯懦的学生,应多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以增强其信心和勇气。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过程中,周围人的影响、集体委派的任务、榜样的教育等,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在学习自觉性、坚持性方面的自我锻炼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经常用榜样、名言、格言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督促自己。②经常与周围学习好的同学作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直到赶上或超过为止。③坚持制订学习计划,包括学期、月、周的计划及每天的安排等,严格执行计划,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坚持去完成。④每天坚持写日记,检查自己当天的活动,发现缺点立即改正等。
(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为什么起主导作用?答: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方向。教育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对自发的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而环境中其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无系统的,各种影响之间往往是矛盾的、冲突的。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由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教师是受社会委托来教育学生的,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任务,熟悉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与手段,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因而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儿童和青少年进一步的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6)论述发现学习与接收学习的利弊。答:发现学习的优点:1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2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3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促进学会学习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发现学习的不足。接受学习的优点:1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2在讲授知识间的抽象关系时可能更有效;3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更适于采用接受学习;4为学生提供好方法来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接受学习的不足:1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2对于具体经验和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模式可能更加有效。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是机械的或有意义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7)结合实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2设臵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不是由他人设定时,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设定一个目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过去设定的目标的实现情况,哪些实现了,哪些失败了,原因何在,并以此作为设定新目标的参考。3表达明确的愿望,提供及时的反馈。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非常重要,方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而通过反馈,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样会产激励作用。4合理运用外部奖励,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奖励能有效促进其学习。当学生表现出期望行为时应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再接再厉。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8)当前我国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有何策略?答:1问题:一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二是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2对策:首先要明确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发展;其次要切实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三是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9)试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答: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辨别是非,评价善恶,加深对道德的认识,为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教育性必须要经过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时教学的教育性才能得以实现。
(10)学生应该怎样组织科学有效的复习?答:1及时复习。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复习。另外,针对遗忘发展“先快后慢”的特点,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要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复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复习,把材料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复习;另一种是分散复习,把材料分配到几段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复习难度小的材料可适当集中,难度大的材料可采取分散复习的方式,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另外,这种方法可以及时检查记忆效果,有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1)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答: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2)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帮学生调节情绪?答: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紧张度,就要使他们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比如,有人用座右铭“忍”字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感情用事,以防止或缓和激动的情绪。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不适宜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情绪经验引起的。学生考试、公开发言都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临场经验不足造成的。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种过渡性情境,即从不紧张到较为紧张,最后再到更高一级的紧张环境,使学生积累各种情境下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问题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多角度、多侧面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有助于学生的情绪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传授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当学生被不良情绪困扰时,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其暂时离开引起不良情绪的情境;如果学生的情绪反应超过了适度的量,这时与其“堵”,还不如“疏”,即合理宣泄法;还可以采取自我暗示法等等。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同时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不良情绪的困扰,从而找到合理宣泄的渠道,这也有助于增强其心理抗压力。
(13)论述班级管理的功能?答: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14)什么是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分哪几个阶段,反思是种什么思维?答:1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地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能力。2①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课程、学生等领域,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②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并利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来帮助理解;③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④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3反思是一种分析思维。
第二篇:黑龙江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及答案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
2.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与智力训练无关紧要的理论是()
A.传统教育论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
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4.创作“美人鱼”,运用的是想象的()加工方式。
A.黏合B.夸张
C.拟人化D.典型化
5.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是()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育内容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增强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性的措施的是()
A.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B.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
C.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
D.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
7.提出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黄炎培
C.陈鹤琴D.陶行知
8.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访问法
C.问卷法D.作品分析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施行于()
A.1994年B.1995年
C.1996年D.2024年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B.教育
C.遗传D.成熟
11.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指的是()
A.教师的工作态度B.教师的职业道德
C.教师的教学方法D.教师的教育观念
12.下列对“研究性学习”几种现实价值取向的反思中,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成人专家化倾向
B.“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功能上的过分窄化倾向
C.“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学科化倾向
D.强调研究性学习的生成取向就是不要预设
13.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品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测验法
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
14.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
A.学习心理学B.人格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D.动机心理学
15.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同声翻译人员使用的记忆主要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记忆
16.现代学制主要有哪三种类型()
A.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混合型学制 B.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
C.两轨学制、单轨学制和独立型学制 D.混合型学制、单轨学制和独立型学制
17.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A.高原现象B.遗忘现象 C.舌尖现象D.回忆现象
18.玛勒斯等人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中不包括()
A.情绪耗竭B.去人性化
C.心境低落D.个人成就感低
19.小丁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其比率智商是()
A.80 B.95 C.100 D.12
520.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属于内发论的代表人物的有()
A.荀子B.孟子
C.洛克D.华生
E.霍尔
2.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技能的途径有()
A.阅读B.合作
C.叙事研究D.行动研究
E.开发研究
3.下列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4.人本主义认为,教师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需要做到的两点是()
A.真诚B.移情
C.权威D.民主
E.认可
5.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是()
A.结构性B.目的性 C.认知性 D.序列性
E.假设性
三、填空题(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2.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3.现代科学表明,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4.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的过程。
5.教师应该树立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
6.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三类。
7.所谓的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和相结合。
8.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
9.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性。
10.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作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列举5位对教育学创立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著作。2.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有哪些?
3.简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4.简述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5.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三个方面谈谈建构主义。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在一次写作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说说“我的理想”,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怯怯地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课堂上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说:“理想是美好的、崇高的,不能是大家都反对的,坐下吧!”小男孩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给这位老师寄去了一封信:“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搬走所有的黑暗,给世界无限的光明;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小偷,偷走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把舒适留给人间……”这位老师懊悔不已。
结合上述案例,运用教育理念知识分析此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终身性的要求。
2.D【解析】实质教育理论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实质教育理论相对应的是形式教育理论,其观点是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3.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内涵。
4.A【解析】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夸张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拟人化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典型化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美人鱼”是将两种客观事物的元素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属于黏合。
5.B【解析】略。
6.B【解析】要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性,提高教学效果,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B项属于实现师生民主平等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7.A【解析】蔡元培提出了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办学方针。
8.A【解析】略。
9.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10.A【解析】略。
11.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理念等。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做了详细规定。
12.D【解析】略。
13.D【解析】作品分析法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或产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14.C【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5.B【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
16.B【解析】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17.C【解析】题干是对舌尖现象的描述。
18.C【解析】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
19.D【解析】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根据公式: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小丁的比率智商是10÷8×100=125。
20.D【解析】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
1.BE【解析】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荀子、洛克、华生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2.ABD【解析】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技能的途径有三种方式:阅读,即教师自己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方法的论著;合作,即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专家合作进行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即教师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
办法。这三种方式之中,实际上以“研究”最有实效。
3.ABE【解析】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4.AB【解析】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它包括:(1)真实或真诚;(2)尊重、关注和接纳;(3)移情性理解。
5.BCD【解析】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包括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三、填空题
1.赫尔巴特
2.创造性思维
3.脑脑
4.非制度化教育
5.信服
6.行为规范的学习
7.社会
8.独特性
9.自律
10.主导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卢梭,《爱弥儿》;
(3)洛克,《教育漫话》;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3.(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2)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1)观察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实验研究法;(4)个案研究法;(5)比较法。
5.(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
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综合、重组和改造,从而用以解释新信息,并最终建构属于个人意义的知识
内容。②社会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虽然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学习者是一个人在进行学习,但是他在学习中采用的学习材料、学习用具以及学习环境等都是属于
社会的,是集体经验的累积。③学习的情境性主要指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孤立存在的。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知识才能真正被理解。因此,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通
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并形成相应的知识。
(3)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通过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研究也发现,即使是年龄非常小的
孩子也已经形成了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丰富得多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六、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案例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并没有考虑到那个小男孩儿的具体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那个小男孩儿的自尊心,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对于学生不成熟的看法,教师应该持宽容的态度,如案例中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理想”,教师应耐心听完解释,尊重学生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遏制与消极地评价。
(2)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之为
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在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所以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中的教师在听到与众不同的具有创造性的“理想”之后,并没有鼓励学
生的创造性,反而是对学生的“理想”进行了批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篇:2024特岗题及答案
2024河南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及标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在没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者多选,改题无分。
1、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A、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世界力量 C、走中国道路,弘扬航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走中国道路,弘扬国际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解析】 A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是()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C、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D、推进管办评分高 【解析】 A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是()A、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B、自由平等 公正 法制 C、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D、自由 民主 诚信 法制 【解析】 B
4、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解析】 C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5、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解析】C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经济制约教育的发展水平。
6、奠定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代表性著作是()A、赫尔巴特的《普
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解析】B
7、“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是()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专业能力 C、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情意 【解析】C
8、教师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统一性 【解析】 A 拔苗助长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9、按学科制定的、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时计划 【解析】C 课程标准是教学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10、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 这符合()A.行为主义学习观 B.人本主义学习观 C.新行为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解析】 D
11、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科研方法是()A.调查法 B.行动研究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解析】A
12、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解析】A 疏导原则又叫循循善诱原则。
1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 D.成员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解析】 A
14、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解析】B 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是()A.二因素理论 B.三维结构理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解析】 D
16、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他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解析】 C
17、通过集体讨论,使思想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方法是()A.发展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自我设计训练
【解析】B
1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C
19、指导学生使用“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等正向的自我对话以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A.全身松弛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法 D.改善认知法 【解析】C 20、动作技能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 现象是()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退步现象 D.高原现象 【解析】D 高原现象的定义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 丽河南。()【解析】√
3、新手老师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写成详细的文字教案。【解析】×
4、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解析】√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析】√
6、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解析】√
8、当前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从关注“学”向关注“教”转变。【解析】×
9、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解析】×
10、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解析】√
11、维果斯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解析】× 最近发展区不能创造
12、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体现自愿原则,活动应以小型为主。()【 解析】√ 课外校外活动最主要的组织方式是小组活动。
13、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 堂导入。()【解析】×
14、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解析】× 变式
15、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解析】√
16、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解析】√
17、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解析】× 附属内驱力
18、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解析】√
19、中学阶段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解析】√
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解析】√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城市学生杜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的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 :“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杜老师没有回答,微笑地看着他问:“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男生马上回答:“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会嫌弃呢。”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同学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参考答案】
(1)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 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杜老师能够认真备课,反复试讲,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2)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杜老师照顾到农村学生的自尊心,当他们是自己的家人,不嫌弃学生条件差基础差,做到了关爱学生。
(3)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 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杜老师通过与学生的回答,不仅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4)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 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案例中的杜老师,与学生亲如一家,带领学生挖掘农村孩子的优点,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让农村学生学会自信自强。
2.某教室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语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语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老师有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吧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答出来,课后,老师进行了认证的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老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
“请问你们有什么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到:“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有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老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海域和相待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病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参考答案】 教学原则角度: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的逐步询问和引导来得出问题的答案,符合了启发性性原则的要求。
(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案例中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知识经验,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引导。
(3)量力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 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案例中老师很明显依据了学生已有的接受程度,改变了相应的引导策略,符合了量力性原则。
新课改的角度答题:
新型的教学观(两个过程,两个重于);
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待教学上,强调引导,帮助,启发); 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主体);学习观(自主、探究学习))四.讨论题(本大题共1题,15分)请结合学科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这就意味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 行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知识记忆得越牢固,提取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和提取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方法。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只有深刻领会和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忆和有效地应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应用同质不 同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加强学生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区分和辨别,提高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问题解决通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过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保证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为此,教师要有意 识地沟通课内外、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横交错的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学科内容,教授一些身体技能、构思技能等,也可 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将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后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模仿。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 以逐步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将教师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之中,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 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以什么方式练、练到什么程度、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提问和质疑的习惯。另外,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 察能力,对发现问题会有很大帮助。(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假设,且不对这些想法作过多评判,以免使学生的思路 过早地局限于某一方案。
(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要求学生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与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题,15分)请根据多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1.教学材料,把八年级思想品德《诚信的智慧》。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优势非常复杂的,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显示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对人诚实于尊重他人的隐私,王万相互关联且尝尝发生冲突。面对这一两男选择,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的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两者发生冲突是,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诚实和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后,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负责的,人的思维方式、欣慰方式也不是直线式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心,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私立”,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三姨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诚信原则的核心是善,尽管诚信问题上有各种负责情况,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
诚信,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的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参考答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诚信的内核是善,并努力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诚信的正确认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活中的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学生对诚信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诚信的必要性,并努力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3.15是什么日子吗?那么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学生作答,教师总结,经商需要诚信,那么做人更需 要诚信,从而引入课题——《诚信的智慧》。
二、探究新知
共同欣赏《徙木立信》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古人的诚信。学生欣赏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观赏感悟。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所搜集诚信的相关素材,并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解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作答。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学生展示与诚信相关的名人名言图片,虽然经历过不好的事情的出现,但扔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
诚信为本,之后共同得到结论: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关于诚信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希望这些
能够帮助同学们认 识诚信的真正含义。
三、拓展延伸
教师创设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境,请学生利用今天所认识的知识来解决各事件。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请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收获。最后,播放《友谊地久天长》歌曲,并简单迁移,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诚信的智慧 智慧 诚 + 信
六、作文题(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词除外,文体不限。
2024年3月17日晚,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连续工作三个昼夜,银过度劳累突发脑干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不行去世,年仅42岁,从教20年来,张 伟同志始终奋斗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他常说“干教育是个良心活,我献身教育一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他承担两个学科以上的教学任务,爱岗敬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性强,深受学生喜爱,作为一名校长,他以身作则,科学管理,把一所落后的乡村中学办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学校,他甘于清贫,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他被广大师生和群众誉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 “写上心目中的好老师”
第四篇:2024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四)
202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四)(总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提出:“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贯彻的德育原则是()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一种(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心理现象
D.生理现象
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教育方针
B.教学原则 C.课程计划
D.学科课程标准
5.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6.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心理学中“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9.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吃了酸的食物分泌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 10.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又称()A.道德教育过程
B.政治教育过程 C.德育过程
D.思想教育过程
11.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凯洛夫
12.学习原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属于()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13.一名5岁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是6岁,他的智商应该是(A.83
B.100 C.120
D.110 14.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分化
D.感觉的相互作用
1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连续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16.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17.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校外教育
B.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8.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19.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学校绩效 B.办学特色 C.管理体制 D.评估标准
20.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属于()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以使学生获得有关感性知识的方法叫——。
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与个性心理。3.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
一为基础。4.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5.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一
一的形式出现。6.《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服务,必须与——相结合。7.失明者的听觉一般都比较好,这表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8.格塞尔强调——i机制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9.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是——。10.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2.一般来说,能力与知识技能是同时形成的。
3.教师的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感受到或意识到自己教育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5.长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5-9个项目,平均值是7。
6.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7.孟子是中国古代外烁论观点的代表人物。
8.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9.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lO.沉思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总会比冲动型学生更占优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2.简述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3.简述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4.简述《教育法》所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5.简述教师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2.试述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六、案例分析(15分)
课与课之间,大家习惯称为“课间”,请看两则课间文化:(1)跳皮筋念白(语文版)
春姑娘来了,春和景明,春光明媚;夏姐姐来了,骄阳似火,夏日炎炎;秋婆婆来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冬爷爷来了,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2)跳皮筋念白(数学版)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分析此案例。
解析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C 6.B 7.D 8.C 9.C 10.C 11.B 12.C 13.C 14.B 15.D 16.A 17.B 18.A 19.A 20.B
二.填空题 1.演示法 2.心理过程 3.直接经验 4.理解教材 5.特色课
6.社会主义现代化
生产劳动 7.互补性 8.成熟 9.技能 10.斯金纳
三、判断题 1.X 2.X 3.X 4.√ 5.X 6.X 7.X 8.X 9.√ 10.X
四、简答题
l。(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J)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3.(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f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乒、难点、关键;三—(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4.(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5.(])身姿稳重端庄,自信得体;(2)表情真实自然,适度适当;(3)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
五、论述题
Ⅱ.(1)终身教育理念和理论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5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 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终身教 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
;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人员并且在教学中越来越 成熟的转变过程。也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训练,获
得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 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
(3)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终身 学习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文 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2.(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
(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六、案例分析
(1)课间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需要,是为了调节学生的身 体状态和精神面貌,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2)课间文化多由学生自发生成,体现着儿童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和团队精神;
(3)课问文化作为一项宝贵的课程资源,它的开发需要教师的介入,需要学科的渗透,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是课问文化的关注者和现行开发者。
第五篇:202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三)
202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三)(总分 100分时间 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邕远只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A.全面发展的人
B.军人和武士 C.封建骑士
D.僧侣
3.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A.同伴关系
B.亲子关系 C.师生关系
D.教师与校长的关系
5.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学生
B.教师 C.家长
D.校长
6.提出“四段教学法”并作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乌中斯基 7.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体育课 B.课间操
C.课外体育锻炼 Dt运动竞赛)的1
8.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道德水平低
B.出.受机器的奴役 C.工作范围狭窄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9.学生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是()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10.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属于()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1.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从()三方面来设计具体课程。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认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D.言语、认知策略、态度
12.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是态度形成过程中的()阶段。A.顺从
B.认同 C.内化
D.改变
13.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14.上海育才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创造的教学方法是()A.导学式教学法
B.读议讲练法 C.合作学习法
D.六步教学法
15.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是()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称为()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17.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18.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19.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A.国家财政拨款 B.城乡教育附加费 C.社会集资
D.教育专项资金
20.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义务教育具有()A.强制性 B.免费性 C.公开性 D.公平性 E.普及性
2.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A.认知 B.动作技能 C.情感
D.言语信息 E.认知策略
3.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A.发展性 B.过程性 C.激励性
D.突出甄别和选拔性 E.终结性
4.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B.教师的情绪状态 C.教师的领导方式 D.教师的教学方法 E.师生关系
5.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E.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
3.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4.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6.我国“教师节”确立的时间是年。7.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9.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
10.为提高班主任的素质,2024年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文件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3.简述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4.简述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5.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在教学实践中,应怎样促进学生对原理知识的学习? 2.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分析应用题(15分)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较差。假如你今年被分配到一所小学任教,作为班主任,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请将你的设计思路写下来。
解析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 3.D 4.C
5.B 6.B 7.A 8.D 9.B 10.D 11.A 12.B 13.C 14.B 15.A 16.A 17.D 18.C 19.A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E 2.ABC 3.ABC 4.ABCDE 5.ABCD
三、填空题 1.教学媒体 2.泰勒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学会调适 5.学习心理 6.1985 7.课程 8.上好课 9.席勒
10.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四、简答题
1.(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2.(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3.(1)导入要有针对性;
(2)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3)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4.(1)目标导向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3)统整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适宜性原则。
5.(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五、论述题
1.(1)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2)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
(3)设置言语指令,唤起对相关概念的回忆;(4)强调原理运用,促进对原理的理解。2.(1)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2)提高教师的自主反思意识;(4)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研究;(5)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六、分析应用题 守纪,我们能行
(一)活动对象:小学生(二)活动目的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结合自己实际所见所感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3)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能进行劝阻,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好的道理。(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1)问卷调查:在上课遵守纪律方面,你觉得什么最难做到?你最讨厌别人做什么?为什么?(2)课件和课堂实录。
(3)一张条幅,若干签字笔。2.学生准备
(1)能熟练地背诵《守纪歌》,对课堂常规了然于胸。(2)排练小品等节目。(四)活动过程 l.复习常规
主持人:同学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是我们课堂学习的保证。大家是否记得课堂纪律有哪些?让我们一起响亮地背《守纪歌》。听到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
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2.观看录像
主持人:铃声响,进教室,我们大家都做得好,特别是„„(根据本班情况表扬)但是我们班同学在课堂纪律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上课时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发言时不先举手,回答乱抢等,这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我们应该努力克服。观看录像《巧巧的烦恼》。(录像主要针对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周边同学的课堂普遍现象而编制)3.讨论解决
(1)看完录像,运用已知的课堂常规知识判断,上课时间,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可请个别学生发言)(2)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3)小品表演:《王小海的困惑》。(4)辩论比赛。主持人:现在,“王小海的困惑”已经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上课发言先举手到底有没有必要?发言前不举手究竟好不好呢?如果不举手会怎样呢?先举手又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感受畅所欲言。4.准备和讨论
(1)在班内选取四至五名学生作为裁判。
(2)将余下同学分为正反两方,每方分成几个小组。(3)分别为正反两方选出组长。
(4)同学可以就自己的立场,进行讨论与答辩。5.行为反思
(1)正反双方轮流,每组派一名代表公布讨论结果。(2)正反双方组长作总结。(3)评判选出胜方。(4)胜方给予精神鼓励。
6.通过辩论,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告诉王小海 辩论的方式班主任可根据本班情况自由制订。(1)做一做
(让学生巩固课堂常规的基本要求并进行具体训练和指导)(2)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里做 ①听到上课的铃声„„ ②听老师讲课„„ ③想发言„„
(3)请同学们到前边做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若条件允许,可以播放平时的课堂录像和当时的演习。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评出守纪律的优秀学生,并给予表扬、鼓励。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做不到的同学你会怎样帮助他?(4)我们的约定 师生一起写下《我们的约定》贴在班级黑板旁边,使同学们能够容易看到,以时时提醒自己。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而定。比如: 我们的约定„„
上课前,心情愉快,精神好; 上课时,聚精会神,多动脑。(5)结束
7.班主任总结讲话,并宣布班会结束(五)活动后续 1.“争做上课守纪律的小标兵”。(每周一评)写一写:如何争做上课守纪律的小标兵,以及自己的决心。
2.在纸上写出上课守纪律的要求,在自己做得好或不够好的要求下面配上相应图画,把它贴在显眼处,以鼓励和提醒自己。3.每天给自己评分。
例如:各位同学,试着给自己每日在课堂上的表现打分(1~5分,1分为最低,5分为最高),记得写下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