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1/393117.html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是()

A.经济学的原初形态

B.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

C.从政治的角度研究经济学

D.政治学的经济理论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政治和经济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

A.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B.矛盾分析

C.中介分析

D.分析和综合4.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矛盾分析是为()

A.调和矛盾

B.揭示矛盾

C.解决矛盾

D.把矛盾双方对立起来

5.由抽象到具体是()

A.由理论到实践

B.由一般到特殊

C.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

D.由宏观到微观

6.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商品

C.货币

D.资本

7.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

A.都具有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8.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9.商品是()

A.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10.商品的二重性是指()

A.价值与价格

B.使用价值与价格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11.商品的价值是()

A.使用价值的内容

B.交换价值的内容

C.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格的表现形式

1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B.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

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15.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6.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B.商品的价值量

C.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D.劳动强度的大小

18.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成正比或成反比或无关

1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抽象劳动时间决定的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2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

21.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B.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C.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22.当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3.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24.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5.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A.钞票

B.贵金属

C.一般商品

D.特殊商品

26.价值形式的发展顺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2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28.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

A.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B.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C.必须用金属货币

D.必须用纸币

29.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30.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的是()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贮藏手段的职能

C.支付手段的职能

D.流通手段的职能

31.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32.货币流通速度是指()

A.货币从造币局到银行的速度

B.货币回笼速度

C.同一单位货币反复充当流通手段的次数

D.同一单位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次数

3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时间节约规律

C.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3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35.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C.分工和交换

D.社会分工和公有制

36.资本原始积累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过程,是因为这一过程发生在()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后

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7.小商品生产是指()

A.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生产

B.生产条件很差和熟练程度很低的生产

C.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

D.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主要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

38.资本原始积累是指()

A.原始社会的积累

B.个人最初的财富积累

C.前资本主义初始资本的形成D.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39.资本总公式是()

A.G-W-G

B.G-W-G′

C.W-G-W

D.W-G-W′

40.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B.G'>G

C.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D.劳动与资本的不等价交换

4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者一无所有

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带来剩余价值

4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A.父母为养育儿女所耗费的劳动

B.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

C.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资本家支付的工资

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4.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

A.生产要素

B.生产工具

C.生产资料

D.物质资料

45.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叫不变资本,是因为()

A.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C.它在资本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D.它的实物形态不发生任何变化

46.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4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A.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C.在劳动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D.在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48.剩余价值来源于()

A.工人的剩余劳动

B.资本家或工人的节俭

C.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

D.资本家在市场上的贱卖贵买

4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

A.工人全部劳动的产物

B.工人必要劳动的产物

C.工人无酬劳动的产物

D.工人有酬劳动的产物

5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51.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B.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52.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

A.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D.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53.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

A.剩余价值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平均利润率

D.利润率

54.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A.运输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生产要素

55.剩余价值率是指()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56.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

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

C.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之和

57.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C.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D.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工具

58.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商品的价值

B.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

59.可变资本是()

A.资本家为购买原材料支付的货币

B.资本家为购买生产资料支付的货币

C.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

D.资本家为购买生产工具支付的货币

6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阶段是()

A.简单协作

B.工场手工业

C.机器大工业

D.自动化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

6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

A.工作日长度可变

B.工作日长度不变

C.劳动生产率不变

D.劳动生产率可变

6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

A.工作日长度可变

B.工作日长度不变

C.劳动生产率不变

D.劳动生产率可变

6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B.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64.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6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66.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价值增殖

67.单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

68.工资实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B.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C.对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所付的报酬

D.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69.资本积累是指()

A.对小生产者进行剥夺而实现的积累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由于资本家节约而实现的积累

D.社会财富在所有人手中的积累

70.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

A.农业过剩人口

B.城市和工业中心临时失业的工人

C.城市中时而就业时而失业的工人

D.各种迫于生计的流浪者

7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预付资本中()

A.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B.不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C.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加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上升

72.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相对于()而言的A.资本有机构成保持不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

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

C.生产规模的扩大

D.剩余价值的实现能力

7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

A.人口增长快于生产资料增长

B.生产技术进步太快

C.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求太多了

D.劳动者人口太多

74.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A.绝对减少

B.绝对增加

C.相对增加

D.相对减少

7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预付资本中()

A.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加

B.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加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上升

76.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人口增长快于生产资料增长造成的过剩人口

B.失业工人与就业工人相比过多的人口

C.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77.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是()

A.相对人口过剩与相对资本过剩的矛盾

B.生产扩大和价值增值之间的矛盾

C.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矛盾

D.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78.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A.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下降

C.剩余价值率不断下降

D.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

79.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下降是()

A.必然的B.偶然的C.可能的D.趋向性的80.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A.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下降

C.剩余价值率不断下降

D.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

81.无产阶级贫困化是指()

A.绝对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B.相对于资本家来说生活状况越来越差

C.道德堕落和精神颓废

D.按官方公布的标准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8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A.共同富裕

B.消灭了失业人口

C.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D.产品归社会占有

83.个别资本在竞争中以兼并其它资本的方式来增大自身,称为()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

D.资本循环

84.资本规模扩大的两种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C.资本集中和资本积累

D.资本之间的兼并与重组

85.资本积聚是指()

A.以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B.通过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C.以许多中小资本联合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D.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8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87.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两大部类比例失调

B.工人的消费需求不足

C.收入分配两极分化

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88.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A.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B.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C.资本家的财富积累

D.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8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

A.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

B.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

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D.整个社会生产的有计划和个别企业的无组织

90.经济全球化意味着()

A.全球经济资本主义化

B.全球经济市场化

C.全球经济自由化

D.全球经济一体化

91.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是()

A.公司制

B.合伙制

C.单人业主制

D.国有制

92.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

A.股份制、合伙制、公司制

B.单人业主制、股份制、公司制

C.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

D.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私合营

93.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最简单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A.股份制

B.公司制

C.合伙制

D.单人业主制

94.战后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

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B.行政干预+计划调节

C.财政政策+行政干预

D.货币政策+计划调节

9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微观经济进行干预的主要手段是()

A.财政政策+科技支持政策

B.货币政策+反垄断政策

C.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D.反垄断政策+科技支持政策

96.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为50%~60%时属于()

A.相对富裕

B.小康

C.温饱

D.富足

97.恩格尔系数是指()

A.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B.衣服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C.住房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D.储蓄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98.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时的基尼系数为()

A.0.2~0.3

B.0.3~0.4

C.0.4~0.5

D.0.5以上

99.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的基尼系数为()

A.0.2以下

B.0.2~0.3

C.0.3~0.4

D.0.4~0.5

100.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为()

A.0.2

B.0.3

C.0.4

D.0.5

101.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变化表现为()

A.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但相对贫困人口增加

B.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C.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D.收入均等化

102.战后西方国家的劳资关系()

A.越来越紧张

B.不断激化

C.由对立走向和解

D.在法律规范下不断改善

10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是()

A.换汤不换药

B.治标不治本

C.向新形态的过渡

D.自我革命

104.当代资本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是()

A.私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私有制为主、国有制为辅

C.单一私有制

D.公私混合所有制

105.新的更高形态的生产关系产生的条件是()

A.旧的生产关系母体中已经孕育着新的生产关系的胚胎

B.原有的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已经发挥殆尽

C.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具有变革生产关系的愿望

D.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意再维护原有的生产关系

106.发生社会革命的条件是()

A.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阶级掌握了先进的文化和思想

B.被统治阶级不甘心再继续忍受统治阶级的统治

C.统治阶级不愿再按照原有的方式继续统治

D.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对旧制度都再不满意

107.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

A.按劳分配

B.市场经济

C.多元所有制

D.按各种生产要素分配

108.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与低级阶段的唯一差别是()

A.所有制结构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C.分配原则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09.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不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按劳分配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计划经济

D.过渡时期

110.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

A.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1.五年计划变成五年规划,是因为规划比计划更具有()

A.约束性

B.灵活性

C.前瞻性

D.计划性

112.中国的“三大改造“是指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林业、牧业

B.轻工业、重工业、手工业

C.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D.农业、工业、商业

113.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

A.2024年

B.2024年

C.2024年

D.2024年

114.当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等于零时,多劳应该()

A.多得

B.不得

C.少得

D.多罚

115.按劳分配是()

A.形式上平等,事实上不平等

B.绝对平等

C.相对平等

D.绝对不平等

116.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A.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个人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

C.复杂劳动易于折算为简单劳动

D.劳动者各尽所能

1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

B.发展生产力

C.共同富裕

D.消除两极分化

11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标准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国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

C.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D.阻碍还是促进生产力发展

119.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商榷结果,到()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自动获得承认“。

A.2024

B.2024

C.2024

D.2024

120.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

A.政府不起任何作用

B.政府起辅助性作用

C.政府的作用可有可无

D.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1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全面实行公有制、排除一切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D.打破所有制界限,各种所有制经济混合发展

12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A.对立物

B.必要补充

C.组成部分

D.重要组成部分

123.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对剥削的()

A.否认

B.默认

C.承认

D.确认

124.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三次分配

D.很难做到的125.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依据是()

A.生产要素对价值创造所做的贡献

B.生产要素对使用价值生产所做的贡献

C.生产要素所有权的贡献

D.生产要素使用权的贡献

126.混合所有制结构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关系是()

A.前者是后者发展的结果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C.相互依存

D.相互排斥

127.混合经济并非指()

A.公有制与私有制混合B.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混合C.按劳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分配混合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混合128.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混合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A.公私并存的产权结构

B.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C.各国社会与政治结构

D.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129.政府失灵并非指()

A.政府倒闭、关门或下台

B.政府决策失误

C.权力集中导致腐败

D.公共部门缺乏效率

130.市场失灵指的是()

A.依靠价格的自发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B.不能生产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

C.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D.只有计划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131.私人产权与公有产权是()

A.相互对立的B.优势互补的C.此消彼长的D.共生共灭的132.趋同论是指()

A.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趋同

B.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完全融合为一种最优的社会制度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融合为共产主义

133.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执行实现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134.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出售时间

B.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C.购买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135.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生产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136.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的阶段是()

A.备料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出售阶段

137.产业资本要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

A.在时间上继起

B.在空间上并列

C.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并列

D.在时间上继起或在空间上并列

138.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流通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出售阶段

13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流通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出售阶段

140.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P···Wˊ-Gˊ

B.P···Wˊ-Gˊ-W···P

C.Wˊ-Gˊ-W···P···W’

D.G-W-Gˊ

141.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

A.备料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出售阶段

142.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P···Wˊ-Gˊ

B.P···Wˊ-Gˊ-W···P

C.Wˊ-Gˊ-W···P···W’

D.G-W-Gˊ

143.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44.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45.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B.商业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借贷资本、产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46.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工业资本、农业资本、商业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货币资本

C.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职能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47.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A.G—W···P···Wˊ-Gˊ

B.G—W···P···Wˊ

C.W—G—Wˊ

D.G—W—G

148.在产业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P···Wˊ-Gˊ

B.P···Wˊ-Gˊ-W···P

C.Wˊ-Gˊ-W···P···W’

D.G-W-Gˊ

149.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50.流动资本不包括下列中的哪一项()

A.原料

B.机器设备

C.燃料

D.辅助材料

151.固定资本的实物要素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力

D.劳动产品

152.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

A.货币资本

B.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

D.流通资本

153.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厂房、设备

154.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

155.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与()

A.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B.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预付不变资本的比率

D.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156.把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它们在()

A.劳动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D.价值转移过程中的不同方式

157.在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辅助材料

D.原料、燃料

158.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棉花是作为()

A.流动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通资本

159.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固定资本损耗称为()

A.无形磨损

B.有形磨损

C.精神磨损

D.自然磨损

160.在同一生产资本中()

A.流动资本周转一次,固定资本周转多次

B.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周转多次

C.同一时间内固定资本周转次数与流动资本周转次数相同

D.同一时间内固定资本周转次数大于流动资本周转次数

16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

A.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B.提高剩余价值率

C.增加预付可变资本

D.增加预付流动资本

162.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

A.周而复始

B.简单加总

C.结果

D.同义反复

163.因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本贬值称为()

A.物质磨损

B.有形磨损

C.精神磨损

D.自然磨损

16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c+v+m)=

Ic

+Ⅱc

B.I(v+m)+

Ⅱ(v+m)=

Ⅱ(c+v+m)

C.I(v+m)=Ⅱc

D.Ⅱ(v+m)=Ic

165.

是()

A.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B.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C.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D.扩大再生产的充分条件

166.

是()

A.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扩大再生产的充分条件

C.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

D.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67.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如何产生的B.资本循环采取的形式

C.资本周转的速度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68.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Ⅰ(v+m)=Ⅱc

B.Ⅱ(v+m)=Ⅰc

C.Ⅰ(v+m)

>Ⅱc

D.Ⅱ(v+m)>Ⅰc

169.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A.社会总产品

B.货币资本循环

C.生产资本循环

D.一般商品流通

170.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

B.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D.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171.扩大再生产最基本的平衡条件是()

A.

B.

C.

D.

172.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现

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基础

173.利润率公式表示为()

A.

B.

C.

D.

174.反映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175.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A.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176.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率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率

D.劳动者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与新创造的价值之间的比率

177.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率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率

D.劳动者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与新创造的价值之间的比率

178.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率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率

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179.剩余价值和利润最初在量上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利润

B.剩余价值<利润

C.剩余价值≠利润

D.剩余价值=利润

180.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是由()

A.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B.部门内部的竞争引起的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引起的D.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引起的181.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成本价格

C.平均利润率

D.利润率

182.生产价格与价值()

A.性质不同但数量相等

B.数量不等但性质相同

C.性质和数量都不同

D.数量可能相等但性质不同

183.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A.平均利润的变动

B.成本价格的变动

C.商品价格的变动

D.商品价值的变动

184.生产价格是()

A.成本价格的转化形式

B.成本价格的表现形式

C.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的转化形式

185.生产价格等于()

A.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C.预付资本加剩余价值

D.可变资本加平均利润

186.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

A.价值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成本价格

187.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是()

A.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B.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统一

D.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188.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资本周转速度提高的结果

189.当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价值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

A.成本价格

B.利润

C.生产价格

D.利息

190.成本价格是指()

A.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生产商品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C.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D.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19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成是()

A.可变资本的产物

B.不变资本的产物

C.固定资本的产物

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92.利润是剩余价值的()

A.表现形式

B.转化形式

C.分配形式

D.具体形式

193.商品的成本价格等于()

A.c+m

B.c+v

C.v+m

D.c+v+m

194.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

A.货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B.生产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C.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D.流动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195.商业利润来源于()

A.流通领域的贱卖贵买

B.流通中商品的加价

C.商业店员所创造的价值

D.商业资本按比例参与产业剩余价值的分配

196.利息是()

A.对利润的一种分割

B.职能资本的报酬

C.借贷资本的自然增殖

D.对储蓄行为的奖励

197.利息是()

A.产业资本的价格

B.商业资本的价格

C.职能资本的价格

D.借贷资本的价格

198.借贷资本的价格是()

A.利息

B.利润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99.利息率是指()

A.一定时期内利润量与利息量之间的比例

B.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例

C.借入资本利息与贷出资本利息之比

D.借入资本与贷出资本之比

200.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例是()

A.利息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

201.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没有关系

202.企业主收入是()

A.企业主经营管理企业的报酬

B.对企业主承担经营风险的补偿

C.扣除利息之后的利润的转化形式

D.企业营业收入扣除各项支出后的剩余

203.银行利润率是()

A.银行利润与银行预付资本的比率

B.银行利润与吸收存款额的比率

C.银行利润与对外贷款额的比率

D.银行利润与平均利润的比率

204.利息率的最高限一般不能超过()

A.年剩余价值率

B.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平均利润率

205.借贷资本是一种()

A.高利贷资本

B.生息资本

C.职能资本

D.商品资本

206.级差地租等于()

A.各级土地产品的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C.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D.生产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

207.级差地租Ⅱ是指()

A.等量资本投在不同等级的同量土地上,由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B.等量资本连续追加投入同一等级的土地上,由于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C.由于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D.由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208.级差地租产生于()

A.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B.土地使用权的垄断

C.土地经营的垄断

D.土地质量优劣的差别

209.土地价格是()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资本化的地租

C.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之和

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

210.级差地租是()

A.因经营较好土地获得的归土地使用者的超额利润

B.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平均利润

C.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

D.无论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21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C.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D.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其生产价格

212.级差地租Ⅰ是指()

A.等量资本投在不同等级的同量土地上,由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B.等量资本连续追加投入同一等级的土地上,由于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213.绝对地租等于()

A.各级土地产品的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C.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D.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214.土地价格()

A.与租金数量成反比,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

B.与租金数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C.与租金数量成反比,与平均利息率成正比

D.与租金数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息率成反比

215.萨伊“三位一体“公式不包括()

A.劳动----工资

B.企业家才能----利润

C.土地----地租

D.资本----(利息+企业主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在开篇就讨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其原因包括()

A.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B.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基础

C.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是资本的简单规定

D.资本主义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由简单商品经济转化而来的E.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

3.商品的使用价值()

A.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C.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E.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商品的价值是()

A.交换价值的内容

B.交换价值围绕波动的中心

C.调节交换价值运动的规律

D.商品的社会属性

E.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5.商品的二重性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E.交换价值

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复杂劳动

D.具体劳动

E.抽象劳动

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C.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E.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8.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

A.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B.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C.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D.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反比

E.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部门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D.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E.商品价格始终成反比

10.下列对货币职能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要头脑中有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B.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D.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E.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1.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12.作为世界货币的金银,可以()

A.用作购买手段

B.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C.作为社会财富的化身,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D.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头脑中有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E.不能用来偿还债款

13.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有()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等价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E.货币形式

14.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A.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C.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E.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5.价值规律的作用是()

A.敦促生产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B.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

C.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D.引起货币贬值

E.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6.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分工

C.分工和交换

D.公有制

E.私有制

17.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A.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B.资本积累

C.对小商品生产者土地的剥夺

D.货币财富的积累

E.资本家之间用暴力手段进行相互掠夺

1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途径是()

A.资本家之间用暴力手段进行相互掠夺

B.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资本化

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资本积累

E.资本原始积累

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

D.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

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20.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劳动者是自由人

B.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

C.劳动者一无所有

D.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但拥有生活资料

E.劳动者丧失生活资料但拥有生产资料

21.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分为()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商业资本

22.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A.机器设备

B.原材料

C.劳动力

D.厂房

E.运输车辆

23.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

A.剩余价值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B.剩余价值是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产生的C.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D.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E.雇佣工人的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24.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E.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

25.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者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方式

26.相对剩余价值是()

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E.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7.超额剩余价值()

A.是高价出售商品的结果

B.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D.只有个别资本家才能获得

E.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2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是()

A.简单协作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工场手工业

E.机器大工业

2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B.矛盾分析方法

C.中介分析方法

D.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E.逻辑和历史的方法

30.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表现在()

A.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B.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C.资本对劳动力的供给增加

D.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会加剧恶化

E.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会有所改进

32.相对过剩人口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是因为它()

A.迫使资本家进行积累,以解决失业问题

B.能随时满足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

C.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D.它们需要社会救济

E.使工人不得不接受新技术培训

33.相对过剩人口()

A.是资本积累的产物

B.是相对于资本的需求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D.能随时满足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

E.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34.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存在的形式有()

A.虚假的过剩人口

B.流动的过剩人口

C.潜在的过剩人口

D.停滞的过剩人口

E.实际的过剩人口

35.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内部矛盾的具体展开形式有()

A.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B.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C.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矛盾

D.利润率上升和利润量减少的矛盾

E.相对人口过剩与相对资本过剩的矛盾

3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

C.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D.对外贸易

E.股份资本的增加

3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

A.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

B.创造社会财富的无产阶级陷入贫困

C.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劳动者消灭了相对贫困

D.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劳动者消灭了绝对贫困

E.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的生产时间缩短,收入增加

38.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A.是资本规模扩大的两种方式

B.资本积聚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集中则是原有资本的兼并重组

C.资本集中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聚则是原有资本的兼并重组

D.资本积聚会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E.资本积聚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会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之否定是指()

A.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

B.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

C.公有制否定私有制

D.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

E.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

40.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敲响

B.剥夺者被剥夺

C.重建个人所有制

D.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

E.生产资料完全私人占有

41.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

A.信息化

B.市场化

C.自由化

D.一体化

E.集团化

4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的主要表现是()

A.资本规模扩大

B.跨国公司发展及并购增加

C.经济全球化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

E.公有制企业占主导

43.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A.公有制

B.私有制

C.单人业主制

D.合伙制

E.公司制

44.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政策主要有()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反垄断政策

D.科技支持政策

E.分配政策

45.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控制手段和间接工具,它主要通过如下手段来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A.货币手段

B.计划手段

C.税收手段

D.支出手段

E.公债手段

46.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工人实际工资水平明显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

B.贫困人口减少和贫困线标准逐步提高

C.工人持股数量增加和中产阶级不断壮大

D.社会福利提高

E.基尼系数反映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有所提高,但税后基尼系数明显缩小

47.战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具体表现在()

A.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收入再分配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劳资关系不断改善

E.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明显提高

48.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按劳分配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计划经济

D.过渡时期

E.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9.中国的“三大改造“是指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A.林业

B.重工业

C.农业

D.手工业

E.资本主义工商业

50.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食品等消费品出现短缺的原因包括()

A.过度重视重工业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

C.企业面临软预算约束

D.价格信号失真

E.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储藏部门发展缓慢

51.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A.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B.劳动者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

C.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折算简单易行

D.生产资料的数量足以保证劳动者能够各尽所能

E.生产资料所有制由单一的公有制变为多元所有制

52.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实现共同富裕

53.混合经济是指()

A.公有制与私有制混合B.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混合C.按劳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分配混合D.市场经济与政府调节混合E.不同社会制度混合54.混合经济是多种()混合而成的经济。

A.所有制成分

B.资源配置方式

C.经济制度

D.社会形态

E.分配方式

55.西方混合经济共有的特征包括()

A.大规模的企业

B.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并存

C.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两种手段并用

D.大规模的工会组织

E.规模不断扩大的政府部门

56.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混合经济的相同点表现在()

A.社会组织结构特征相似

B.产权结构特征相似

C.资源配置方法相似

D.国家与市场和企业的分工原则相似

E.社会与政治结构相似

57.造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混合经济差异的原因有()

A.资源配置方法

B.产权结构

C.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D.各国社会与政治结构

E.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58.资本循环在买卖阶段消耗的费用称为流通费用,它包括()

A.纯粹流通费用

B.保管费用

C.运输费用

D.生产费用

E.生产性流通费用

59.产业资本的循环是()

A.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B.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的统一

C.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统一

D.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E.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60.广义的资本流通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

B.备料时间

C.购买时间

D.出售时间

E.停工时间

61.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

B.备料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作用的时间

E.购买时间和出售时间

62.产业资本的循环形式包括()

A.货币资本的循环

B.生产资本的循环

C.商品资本的循环

D.不变资本的循环

E.可变资本的循环

63.货币资本是()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

D.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资本生产过程作准备的资本

E.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

64.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E.商业资本

65.下列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是()

A.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发生的磨损

B.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磨损

C.由于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磨损

D.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贬值

E.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的原有固定资本贬值

66.造成固定资本损耗的原因有()

A.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发生的磨损

B.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磨损

C.由于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磨损

D.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贬值

E.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的原有固定资本贬值

67.资本周转速度和()

A.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B.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

C.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

D.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E.资本周转时间、周转次数无关

68.在下列的生产资本中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A.运输工具

B.机器设备

C.原料

D.燃料

E.辅助材料

69.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70.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A.使剩余价值更快地转化为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和个人消费资料

B.节省预付资本

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D.提高剩余价值率

E.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71.计算预付资本总周转时需要的要素有()

A.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B.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C.资本生产时间的长短

D.年剩余价值总额

E.预付总资本

72.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是()

A.I(v+m)=Ⅱc

B.I(c+v+m)=I

c+Ⅱ

c

C.

D.

E.

73.扩大再生产的充分条件是()

A.

B.

C.

D.

E.

74.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I(v+m)=Ⅱc

B.I(v+m)>Ⅱ

c

C.I(v+m)<Ⅱ

c

D.I(c+v+m)=I

c+Ⅱ

c

E.Ⅱ(c+v+m)=I(v+m)十Ⅱ(v+m)

75.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态或使用价值来看,可分为()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原材料

D.辅助材料

E.燃料

76.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包括()

A.资本流通

B.一般商品流通

C.生产消费

D.个人消费

E.部分生产消费和部分个人消费

77.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包括()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E.剩余价值

7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两方面的补偿和替换()

A.劳动力的补偿

B.价值补偿

C.物质替换

D.生产资料替换

E.生产资料的购买

7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所以不违反劳动价值论,是因为()

A.生产价格在任何时候都与价值相等

B.平均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C.全社会的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

D.全社会的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E.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8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D.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

E.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

81.提高年利润率的途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降低资本构成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约不变资本

E.降低生产资料价格

82.影响年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

B.可变资本的节省

C.资本有机构成D.资本的周转速度

E.年剩余价值率

83.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

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生产价格的形成与价值无关

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基础

E.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84.商业资本的作用表现在()

A.可以使产业资本有更多的资本用于生产剩余价值

B.可以缩短产业资本流通过程,从而提高利润率

C.可以加快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资本周转

D.有利于增加流通费用

E.可以增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85.借贷资本形成以后,利润分割为两部分()

A.超额利润

B.垄断利润

C.利息

D.企业主收入

E.股息

86.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B.借贷资本的价格

C.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

D.平均利润率的水平

E.习惯和法律传统

87.借贷资本是()

A.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

B.高利贷资本的现代形式

C.货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D.职能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E.资本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结果

88.土地价格()

A.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是资本化的地租

C.等于租金除以平均利息率

D.与租金数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息率成反比

E.与租金数量成反比,与平均利息率成正比

89.租金包括()

A.地租

B.投入土地的固定资本的折旧和利息

C.租地农场主的一部分平均利润

D.租地农场主的工资

E.纯粹流通费用

90.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包括()

A.劳动----工资

B.企业家才能----利润

C.土地----地租

D.资本----(利息+企业主收入)

E.商业资本----商业利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