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镇常庄村党支部委员**一线工作纪实一号文库
- 教育学单项选择100题答案一号文库
- 优秀党员代表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的发言(五篇范文)一号文库
- 县发改委关于“围绕中心抓党建 促进经济快发展”的交流发言一号文库
- 2025年县委组织部长在新任科级干部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一号文库
- 关于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致家长一封信一号文库
- 2025年暑期关注外来工子女成长实践报告一号文库
-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号文库
- 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看拼音写词语(田字格) 可编辑一号文库
- 在交警支队2025年教育整顿动员会上的讲话(五篇材料)一号文库
- 2025年XX县城区学校公开选调教师实施方案一号文库
- 全县交通运输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八项重点领域整治实施方案一号文库
- 小学消防安全测试卷(含答案)一号文库
- 2024年XX街道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方案一号文库
- 2024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动员讲话一号文库
- 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一号文库
- 精心打造“一村一品” 助推乡村振兴一号文库
- 法治伴我成长一号文库
- 让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一号文库
- 作风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一号文库
- 小学“灵动家园”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号文库
- 德育党课讲稿:“童”心战“疫”,共克时艰一号文库
- 村镇银行违约贷款清收化解工作经验交流报告一号文库
- 市政府党组暨政府机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讲话(第二批)一号文库
- 观看央视《永恒的誓言》感悟收获范例[5篇范例]一号文库
- 2025年召开专题党课:对党忠诚 争做新时代廉洁的水务人(优秀范文五篇)一号文库
- 中小学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如何进行公开课的评课一号文库
-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资料精编一号文库
- 资金财务部经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共5篇)一号文库
- 在2024年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优秀范文五篇]一号文库
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几点做法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确实,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精妙设疑能“吹皱一池春水”。课堂提问运用得好,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循循善诱,让课堂风生水起,真正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神有所悟,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刻地情感体验与积极思维,最终学会质疑问难,形成独特个性它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那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兴趣点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必要,而且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我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刚板书完课题后,我问学生:“树会走吗?”“不会。”“文中会走路的树指谁呢?为什么称驯鹿是会走路的树呢?赶快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吧。”这一问,立马激发起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读了起来,不一会儿,如林般的小手举了起来。“老师,会走路的树是指小驯鹿。因为小驯鹿头上的角跟树枝差不多,所以称之为会走路的树!”再比如我在上《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你们见过老虎吗?它的脾气怎么样?“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呢?”不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狸。“但是老师今天要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本《狐假虎威》。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学习情绪高涨,能够主动去学。
二、把握住提问时机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比如我在教学《木兰从军》时,抓住朝廷下达了文书,而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此时木兰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通过朗读、想像、表演等各种方式,明白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当木兰凯旋归来时,换上心爱的女装时,我又问道,将士们此时会怎么想?怎么说?让学生多读、多想,更加敬佩花木兰,从而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再比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教师围绕中心句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