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含参考答案】一号文库
-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 同步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含答案)一号文库
- 在县委2025年经济工作暨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5篇范文一号文库
- 城市管理“四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一号文库
-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书笔记一号文库
- 人教部编2025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资料完整版)一号文库
- 镇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合集]一号文库
- 2025基层干部“防风险、守底线”专题会议个人发言材料一号文库
- 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乡镇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推荐阅读)一号文库
- 领导在2025年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5篇]一号文库
- x县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实施方案一号文库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含答案)一号文库
- 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材料一号文库
- 2024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报告一号文库
- 2024年10月预备党员思想报告:永恒的核心与灵魂一号文库
- 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大全]一号文库
- 消防灭火实操演练方案一号文库
- 2024-2024学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冲刺卷(B卷)一号文库
- 在2025年二季度党风廉洁教育会上的讲话[五篇范文]一号文库
- 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报告一号文库
- 2025年发改委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报告大全一号文库
- 在精神文明建设专题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一号文库
- 交通安全告学生家长书一号文库
- 幼儿园教育随笔中班(精品)(5篇)一号文库
- 【最新】2025年学校开学返校学校教职工管理工作方案一号文库
- 2025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一号文库
- 在欢迎援鄂医护人员返回时的讲话一号文库
- 2025年关于组织生活会个人检视材料(范文大全)一号文库
- 五年级数学上册试题-《五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测试苏教版(含答案)一号文库
- 县纪委书记在全县第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一号文库
论“仁者爱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而根据孔子所言,此“仁”之基本含义便是“爱人”。孔子的“仁者爱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可分为孝悌、忠恕与惠民三个大的方面,又在后人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下,拓展到爱物以至于人与宇宙天地的和谐相处。对于当今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的社会现状,“仁者爱人”思想仍富有价值,可作为调节如今社会关系的一条解决之道。
关键词:
仁者爱人
儒家思想
论语
孔子
一、“仁者爱人”思想简析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其内涵丰富,范围广泛,几乎包含了一切美好的德行。据杨伯峻先生统计,“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9
次,其中许多来自孔门弟子的“问仁”。在答弟子问时,孔子针对不同对象,对“仁”做出了多种解释,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仁”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其中最为直接与深刻的,还是在“樊迟问仁”时孔子所回答的“爱人”。
孔子以“爱人”释仁,是以其“天生百物人为贵”的人本思想为基础的。人既然是天地万物中最为尊贵的,就应该得到关爱。孔子不相信外缘拯救,故寄望于人类自身,即所谓“仁者,人也。”在孔子之前,因为“人”的概念不完整,这种人之所以为人的哲学思考就无法生成。据统计,在发现仁字甲骨文的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中,十四座大墓的杀殉人数就达三千九百人左右,既表现出商代统治阶层的残忍和贪婪,也说明“仁”字在当时虽已产生,却尚不具有“爱人”的内涵与观念。孔子拈出这一古字,并赋予其全新的人文精神,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个卓越的贡献。
孔子的“仁者爱人”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而其人与人之间相爱的关系又是具体通过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来得到确证的。血缘关系表现为“孝悌”,人际关系表现为“忠恕”,落实到百姓中表现为“惠民”。所以,我们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概括孔子的“仁爱”:其一是孝悌之爱,其二是忠恕之爱,其三是惠民之爱。
“孝悌之爱”,是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爱,从爱亲人、爱父母开始,但是又不只局限在亲人之内,而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忠恕之爱”,则体现为忠与恕两个相对的方面,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者是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后者则是与人交往时将心比心,两者都表现出一种推己及人的尽己之心。“惠民之爱”,是对于下层老百姓的同情与关切,孔子曾对以人的形状做木偶或陶俑来殉葬的现象,提出了严肃的批判,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认为,各诸侯国虽然不再用人来殉葬,而是用人偶殉葬,这仍是对人的不尊重,人不能任意地被殉葬陪葬。
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在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对“仁”的心性基础作了一定阐发。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仁,人心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在孟子看来,仁爱之心,仁爱之情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和本质属性。不但如此,孟子还将“仁”的关系范围扩大,突破人与人的关系而拓展到人以外的存在。这就是他著名的“亲亲仁民爱物”的主张。
以后的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仁爱”思想。唐代的韩愈说:“博爱之谓仁”,宋代的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程颢更将“仁”作了如下定义:“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由此可见,由孔子建立的仁爱思想,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逐渐拓展到人与宇宙天地的关系,从而在一个广大的范围内宣扬着“爱”的理念,弘扬对待一切皆应保持着尊重、平等、宽容、善待以及和平的精神。
二、“仁者爱人”思想的现代价值
信仰与理性的严重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亲爱、人与社会、自然、宇宙缺乏和谐共处之道,以及近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误解,都是受到当今社会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将研究和弘扬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作为一条解决之道。
孔子宣扬其“仁爱”思想,旨在安百姓、安天下,说明“仁者爱人”思想是以人为本的,这恰好可以对治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弊病。“仁者爱人”思想包含了人与人之间道德上的人格与尊严的平等,把他人视为和自己一样的人去看待,即“忠恕”,是儒家道德伦理在社会上的应用,这也恰恰可以对治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危机问题。此外,“仁爱”的最高境界,即万物一体的宇宙博爱精神,还是医治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宇宙”关系危机的一剂良药。
总之,通过对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儒家文化的价值所在。孔子的“仁爱”思想,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下,都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韩星.仁者爱人——儒家仁爱思想及其普世价值[J].梧州学院学报,2024(08).3.王恩来.仁者爱人——孔子的核心价值观[J].理论界,2024(03).152.4.郭齐勇.仁者爱人:孔夫子的道德伦理思想[J].人文天下,2024(15).5.徐小跃.《论语》:仁者爱人[J].新世纪图书馆,2024(02).6.白宗军.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