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职业工作总结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推荐38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zongjie/a1/55413.html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1

20--年,我担任支行对公客户经理,并兼任支行的银行承兑汇票专管员。一年来,在行领导的关心爱护和同事们的帮忙支持下,我努力在繁重而平凡的客户营销和承兑汇票专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成绩,营销工作卓有成效,票据贴现达-亿-千万,未出现一笔差错事故,为树立我行良好形象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不断加强学习,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营销工作和票据贴现工作都是较平凡而又繁琐的,都说干一行,爱一行。我想,既然我选择了工作,我就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干好它。作为客户经理和汇票专管员,我深知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客户直接了解行社窗口,起着沟通顾客与支行的桥梁作用。所以,使我产生了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在营销工作和票据专管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作为--银行的一员,我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了服务意识,始终心系客户,心系本行,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一年来,无论在什么情景下,我都对支行、对自我充满期望、充满信心,热爱本职工作。如今在全行进取向上的发展氛围里,我始终踏实认真,勤恳兢业,对业务虚心好学,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技能有了长足的提高,业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优质礼貌服务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我,始终坚持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的服务理念,始终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为客户供给全方位、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做到操作标准、服务规范、用语礼貌、举止得体,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二、创新营销方式,提高客户营销水平

20--年,营业部坚持不断创新,每个季度都搞了不一样的营销活动,分别是:春雷计划、夏季攻势、秋季争霸、冲刺19,取得了较梦想的成效。在客户营销工作中,我始终相信仅有始终如一坚持优质服务,才能赢得更多、更好的客户。客户总是形形色色的,而我总是以客户为中心,努力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在维护支行利益的前提下,多为客户谋利益,耐心办好每一笔业务。今年,支行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在实际办理业务时,我都冲锋在第一线,在保证遵守我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灵活掌握营销方式,为客户供给方便,灵活、个性化、快捷的服务。为了稳定和争取更多的客户,经常将服务延伸到客户单位。节假日、单位财务人员过生日时,我都不忘送上一个短短的祝福,在客户有困难时不忘送上援助的双手,用实际行动做到了做客户的贴心人。

三、耐心周到服务,提升票据贴现实绩

在票据贴现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提出不一样观点和不能理解我们工作的客户,这时,我总是及时的做好解释和巧妙应对,既不伤了客户,也维护了支行的形象。服务中有时顾客提出的问题正好言中我们服务项目的缺陷,如果对明摆的事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文过饰非,表现出强词夺理的态度,不但这笔业务做不成,还会损害支行的信誉。所以,我总是诚恳谦逊地表示欣然理解顾客的批评意见,然后再做出规范合理的.解释,这样以来大多数客户都会很乐意的理解,最终使得业务顺利办理。

总之,客户营销和票据专管工作是繁重而平凡的,然而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学会了以务实求真的态度对待工作,领略到了服务的魅力。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自然豁达宽容的心境对待工作,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支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2

中国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一百三十八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第一百三十九条: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看过N多关于验证与确认的法规、教材、指南、资料,仍然有人对验证与确认两个词汇认识模糊,甚至越看那么多的科学的、专业的定义,反而越糊涂了。我自己也莫名其妙,本来比较清晰的概念,弄得自己也不敢再相信自己了。

还是捋一下吧。

中文解释:经过检验得到证实。

GMP定义: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等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中文解释:明确承认。

GMP定义: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两个概念都强调了“能够达到预期结果”,验证用于“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确认用于“厂房、设施、设备”,除了适用范围不同之外,似乎看不出别的不同啊。

那么,我还是冒昧的“自以为是”一番吧。

“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在你没有“验证”之前,他只是纸上画的几个圈儿,你不知道照着做下去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你只是有一个预期的、你想要的结果,而且你也初步判断可能会达到预期的结果,或者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实际还没有形成事实上的结果。“验证”就是要“见证”这么一个“结果”的产生“过程”,把这么一个产生预期结果的过程如实的书面记录,形成文件,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验证”,检验以证明。

“厂房、设施、设备”,他是一种实物,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他的性能、特点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需要你去发现、去承认它的存在,发现他符合我们的预期要求,发现他能够正确运行,发现他可以达到预期结果,这个预期的结果也是已经存在的,不需要去“验证”他,只需要去发现就可以了,如果发现了存在的东西符合我们的预期要求,你就可以“认可”他,这就叫做“确认”吧,明确承认,确实认可。

不知道我的解释对还是不对,反正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还是糊涂,那我就实在没办法了,你继续糊涂下去好了。

有人说以前的定义是验证包含了确认,这不可否认,但是新版GMP呢,好像是并列关系,那么我也就按照并列关系去解释。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现在还是通常把验证与确认一起叫做“验证”,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种活动。

关于风险评估,我暂时不想多说什么。

关于验证的简单分类: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对了还有清洁验证,但是很多文献把清洁验证归于工艺验证的一部分,也没有错。这里的“系统”,我想和设备设施公用系统不是一个概念吧,这里应该是一个管理或操作体系的系统。

关于确认的简单分类:“厂房、设施、设备”,对了还有系统,公用系统。

同时用另外一种时序的分类方法,就有了DQ、IQ、OQ、PQ、PV、CV„„ 这时候,你应该明白哪些要做“验证”,那些要做“确认”了吧?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厂房、设施、设备、系统”都要做“确认”? 是不是所有的“SOP、生产工艺、检验方法”都要做“验证”? 按照GMP的原文,我们看不出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

但是一句话“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如果我们风险评估后,觉得“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为0,那么我们就可以什么也不做。

“范围和程度“如何确定,这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你想知道吗?

对于风险评估,我个人的一句口头禅是“决策则风险评估,存疑则风险评估”。

这时候,你需要决策了吧,你存在疑难问题了吧,那么,把“风险评估”这个异常强大的、大家都认为万能的“武器”拿出来挥舞一番吧!

打住,今天讨论就到这里吧,关于如何在“验证与确认”中应用“风险评估”工具,怎么风险评估,下周一再谈论吧。

敬请期待!欢迎垂询!下一讲再见!

中国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一百三十八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上回书说到,“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而我个人认为“决策则风险评估,存疑则风险评估”。

现在,我真的不知道我的验证与确认的范围与程度,怎么办?风险评估啊。怎么风险评估啊?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风险评估呀,„„

没办法,从头说起吧!(以下还是老习惯,把验证和确认统称为验证,省得大家扔砖头)。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3

部件关键性影响评估实行的目的在于估计直接影响系统中部件对产品质量的影 响。部件分为关键和非关键两类。

具体步骤参考第6项。

(以下是摘录的一段内容,不想看的可以略过,但是这是精华噢!)

可以通过以下一系列的问题确定,继续细化分析,以确认公共设施是否:不需要调试、只需要调试或需要调试与确认。

一个例子可以用来确定系统是否需要调试,和/ 或,确认,如下所示: 该公共设施是否支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M P )活动?若“ 否” 有可能没有必要调试该系统,但如果“ 是” 则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公共设施是否直接接触或与内包装接触?如“ 是” 那么系统必须进行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公共设施是否直接用于产品所暴露的周围环境?如果“ 是” 那么这个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 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该公共设施是否用于最后的清洗步骤(设备直接与产品或内包装构件相接触)?如果“ 是”,那么该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 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该公共设施是否用于无菌或卫生过程? 如果“ 是” ,那么该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公共设施的操作与控制是否对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 Q A )或产品系统的关键工艺参数(CPP) 有直接影响?如果“ 是” ,那么该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

如果“ 否” 该系统仅仅需要进行调试。

这一番“是是否否”的游戏做完,你是不是就知道这个设备或系统该调试、该确认、该调试+确认了?

这样,是不是验证的范围与程度就出来了。

第二步:制定一个必须完成的验证与确认计划。

第三步:对单个的公共设施进行实际的调试、确认或验证。

其实看到第6项就可以了,后面补充了一大堆,反而写的很乱,大家慢慢消化吧。

风险评估总结

数理学院物理系11级3班 110220_4 王祎明

从我这几天看到的一些网络安全实例及网络安全论坛相关帖子,评估被很多人认为是只是一种形式,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对实际工作无任何效果。即使已经开展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某些单位,评估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评估而评估”,没能按照评估要求达到控制风险的最终目的。其实这种看法也司空见惯,毕竟评估本身不足为一项能够立即体现其价值的工作,有人认为与其将有限的财力,精力投入到评估中去,不如直接用于实际建设。这反映了部分人还没有深层次理解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重要性。这时我们应该做的关键任务是:让用户真正理解并且认可我们的工作成绩。因此这阶段建议需要与用户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需要面对面交流,以达到最佳效果)。我的看法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信息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核心资产,与此同时政府,企业等的网络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也突显出来。信息系统是否稳定以及系统运行状态存在怎样的安全风险隐患成为备为关注的问题.而要真正回答这些问题。不能光凭借使用者的良好愿望和基本感觉,必须要有科学、客观和正确的技术评判。我认为通过对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客观有效的分析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为网络系统选择适当的安全措施,则是应对网络信息系统可能发生安全风险的关键一步

经过前期的学习,现在说起风险评估,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风险、资产、影响、威胁、弱点等一连串的术语,这些术语看起来并不难理解,但一旦综合考虑就会象绕口令般组合。比如风险,用ISO/IEC TR 13335-1:1996中的定义可以解释为: 特定威胁利用某个(些)资产的弱点,造成资产损失或破坏的潜在可能性。

对于风险评估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资产评估(可以远程完成) 系统和业务信息收集 资产列表 资产分类与赋值 资产报告

资产评估的内容并不复杂,在这部份工作中,我觉得重点在于与客户共同进行资产的分类及确定核心资产,对评估工作做一个权衡。因为只有明确资产并做好权衡后才能有效进行后续的威胁与弱点评估,否则容易导致事倍功半。

威胁评估(本地完成) IDS部署搜集威胁源 收集并评估策略文档 BS7799顾问访谈 事件分析 威胁报告

由于威胁的界定存在多种标准,因此可以认为这一阶段应该比较难操作。经验要求比较高,我觉得应从威胁评估实例入手,通过访谈获取到较为完整的安全事件信息,能更能够清晰分析到问题的本质。。

弱点评估(本地完成) 远程扫描 人工审计 渗透测试 弱点报告

弱点评估是一项纯技术操作,需要成熟的评估技能。

风险分析和控制(可以远程完成) 数据整理、入库及分析 安全现状报告 安全解决方案

当所有的现场工作结束,基础数据收集完毕后,就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也有很多技巧。最终的风险分析需要看得清晰透彻,而且方案的表现形式要比较切合客户需求。解决方案就三个字:可操作。

风险投资总结

数理学院物理系

11 级 3 班 110220_4王祎明

上半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努力推动全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4

由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增强,要求社会公平公开公正日益明显,积极参与社会决策、监督的民主意识增强。我行扎实开展行政民主管理,强化服务型商业部门建设,同时,为消除客户与企业、员工与单位等矛盾,增加银行与政府的联系,调解社会矛盾,实现早发现早处理,保障信访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实行重大事项重大决定进行民主评议和公示的原则。二是抓好业务信息公开,拓展信息公开范围。我监督我行信贷、存款、优质服务业务拓展,我行公开监督电话4个,公开邮箱1个,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完善网络沟通平台,及时处理信访信件。三是设置信访接待室。明确了接待人员和职责,四是建立信访登记制度。对每一起来人信访案件都进行详细登记,落实具体办理人员,并即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来访人。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5

通过报表系统及业务运行风险管理系统的监测,会计科目使用、账户管理中不存在问题。不存在私设会计科目现象,不存在串用、错用会计科目现象。

经查我行能够正确使用表内、表外科目。1-2月份未开立表内、1 表外户。核对内部对账,返传报表中上存备付金户、一般借款户余额与清算中心每日下发余额核对表逐日勾挑相符。

开立对公和个人结算帐户能够严格执行实名制和反_制度要求,柜员对大额存取款业务能够按照反_制度规定进行仔细甄别和确认,每日总会计登陆风险监控系统对大额交易、可疑交易进行甄别补录,无逾期数据。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6

(1)书面的风险管理制度。银行的集中度风险管理制度应当对银行面临的集中度风险做出明确的定义并规定相关的管理措施。

(2)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集中度风险的方法。

(3)集中度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经营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对集中度风险确定适当的限额,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限额在经营管理中得到遵循。

(4)定期的集中度风险报告和审查制度。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定期对信用集中度风险状况进行审查以确保相关风险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5)压力测试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定期对面临的主要集中度风险进行压力测试,识别可能对银行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的潜在因素,并

7 根据压力测试结果采取相应的处臵措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考虑压力条件下可能产生的风险集中情况。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7

分理处能够高度重视日常风险管理,每两月至少召开一次案防及内控分析例会,总结分析业务检查及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业务相关风险点进行剖析,能够切实解决业务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检查人员能够按内控制度要求对业务及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指正和落实整改。坚持晨训制度,对日常业务、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对本行和上级行检查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和整改。年初对本行内控制度职责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补充修改,使分理处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8

1.打造x支专家顾问式的业务团队

按照高起点,长远发展的经营思路,我公司在员工队伍的投入上比较大,目前我们有正式员工20名,其中业务团队12人,后勤部门6人,风险控制部门2人。对业务人员除了参加市金融办组织的小额贷款业务培训外,公司每个星期花上两个小时进行内训,培训涉及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公司贷款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办法等,同时对新进员工及时进行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合作银行的专家进行信贷产品培训和信贷风险方面的业务培训。近期公司还为了提高营销团队的营销能力,将引进外培机构有针对性的进行顾问式营销的专业培训。以进x步提升业务水平,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将客户服务层次从仅仅提供短期和阶段性的小额贷款支持,上升为成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值得信赖的金融顾问,长期地为企业提供金融咨询服务。

2.建立针对微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价体系

我们在借鉴浙江等地小贷公司对小企业风险控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分类评级办法,自行研究出台了适合微型企业贷款准入的.标准,对微型企业严格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筛选,具体表现在x重视经营者的品质,弱化经营规模。二重视产品品质和未来市场前景,弱化盈利规模。三重经营管理团队,弱化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四重企业实际经营现金流量和下游客户分析,弱化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通过x段时间的试运作基本具备x定的可操作性,对信用评级数据采集原来通过小企业提供的报表上采集,现改为通过核查后实际数据作参考。

3.灵活多样的组合担保模式

针对大部分企业和企业主缺少有效抵押物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担保方式,如接受企业两次抵押并结合股东保证责任的方式,如采取联保的担保形式等等,这些担保方式的整合也x定程度上解决了担保难的问题,对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基本上实现担保的实际有效性。

4.高效快捷的贷款决策体系

效率高,放贷快,是小额贷款公司的优势之x,虽然小额贷款公司操作x笔贷款程序比较规范,但是决策效率高是我们优势,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时间留给客户,每笔贷款操作都要有规定的时间节点,不能出现压单的情况。因为x般小企业用款都很急,在风险把握的前提下,尽快时间放款,这对小企业掌握时机扩大生产提高效益很有必要。

5.适合微型企业经营特征的还本付息方式

对微型企业发放小额贷款,必须要了解微型企业的经营特点,还本付息方式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对小企业还款要尽可能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和企业的实际现金流结合起来,比如原来放x年的贷款,我放x年半时间,前半年我们按月只收息不还款,第七个月开始按月等额本息还款,这样的方式深受微型企业的欢迎。

6.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我们所面临的小企业客户,向金融机构融资比较少,所以信用记录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在每笔贷款之前都会给他们作x些守信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信用对x个人和x个企业对外融资很重要,不要轻易认为破坏,生意可以有损失,但信用不能破坏,生意损失了x笔可以再做,但信用记录有污点,那影响x辈子的事业发展。经过信用引导和教育,所有的企业主都能明白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可能会面临资金困难,但是他们会积极去面对和妥善处理好。为了进x步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创建良好的小额贷款信用环境,经过x个阶段,我公司还将向企业发放诚信企业的称号,对这些企业除了精神鼓励外还将给与授信优先、利率优惠的政策。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9

这个岗位可以说是防控公司风险的很重要的x道关卡,必须保持坚持不懈的原则,多渠道,多方面的收集信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全力控制贷款逾期率,防止和控制不良贷款的发生。

在不断学习充实各方面知识提高个人素养的同时时刻牢固自己的职业操守,不带个人感情进入工作领域。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x直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x项任务,尽自己所能主动为同事分忧;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由于此业务是第x次在县区开展,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跟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和交易中心进行协调,不断地去改进并完善。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支持和指导。

在工作中,我x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x项任务,有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县区虽然人少,件少,却包含了贷款担保的所有业务,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业务范围包括抵押资料的收取、担保费用的收取、抵押登记的办理、逾期报表的制作及催收等等。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10

第三章

银行负债业务经营

第一节 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管理

一、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分类管理

(一)银行存款业务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因为银行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90%以上),同时不同性质的银行存款对银行具有不同的经济意义。

银行资金来源=银行资本+银行存款+其他负债

其他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二)传统的银行存款业务

1、传统的银行存款构成传统的银行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注:其他存款是指存款人事先与银行有特殊约定的银行存款,例如通知存款、定活两便存款与同业存款等。

2、活期存款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3、定期存款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构成了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其中又以活期存款最为重要)。

(三)新型的银行存款业务(存款工具创新业务)

1、存款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因为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银行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国家金融管理当局对于金融的控制(特别是对以传统方式吸收存款的限制)日趋严格化。为了大量的与有效的吸收银行存款,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金融创新理论与市场对存款账户多样化的需求,设立一系列灵活方便并支付利息的各种存款账户,让存款人可以在比较多的选择下实现他对存款安全、流动与盈利的要求,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2、存款业务创新的经济意义

可以通过满足市场需求的方式来获得稳定的与大量的资金来源,同时利用银行服务来扩大银行与市场或者客户的信用联系而争取到更多的市场资源与业务发展空间。

3、常见的新型的银行存款账户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自动转账服务账户,电话转账服务账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股金提款单账户,协定账户,小储蓄者存款单账户,自动延期定期存款账户,养老金定期存款账户,存本取息储蓄存款账户,购房储蓄存款账户,优利自由储蓄存款账户等。

二、银行存款组织管理

(一)银行存款的资金来源

第一,企业的货币资本。

第二,企业资本循环与周转过程中分离出来而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第三,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与积蓄。

第四,其他资金来源。例如尚未进入生产流通领域的社会游离资金、银行代理国家金库业务而流入银行的资金、外国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存款等。

(二)制约银行存款规模与结构的基本因素

存款利率、银行服务质量、银行贷款便利、银行存款类型、银行经营规模、银行信誉与形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家货币政策等。

(三)银行存款组织管理策略

1、安全保障策略

2、优质服务策略

3、产品创新策略

4、存取自由策略

5、凭证流通策略

三、银行存款成本管理

(一)银行存款成本构成银行存款成本=利息支出+非利息支出。

其中:利息支出是指银行按照存款契约规定的利率,以利息的形式付给存款人的银行支出。

非利息支出(又称营业支出)是指除了利息支出以外,银行为了吸收存款而以费用的形式支出的其他银行支出。常见的费用支出包括劳务费、设备费、折旧费、广告费、办公费、差旅费与服务费等。

(二)银行存款与存款成本的关系

1、存款总量与存款成本的关系——并非正相关关系。

银行实际经营管理中必然会出现以下的基本组合:

第一,同向组合模式,即存款总量增长,存款成本随之上升;

第二,逆向组合模式,即存款总量增长,存款成本反而下降;

第三,总量单向变化模式,即存款总量不变,成本不变;

第四,成本单向变化模式,即存款总量不变,成本增加。

2、存款结构与存款成本的关系——银行存款期限的长短决定银行利息支出的多

少;而银行非利息支出却正好相反,期限越短,非利息支出越多。

在考虑银行中间业务有效经营管理因素的条件下,只要把成本管理纳入银行整体经营管理并保持合理的银行存款结构,同样有可能减少或者降低营业支出。

(三)银行存款成本管理的重点

1、关于利息支出

第一,在相同的利率条件下如何能够更多的吸收存款或者在同等的存款规模条件下如何能够减少利息支出。

第二,怎样对银行存款成本进行计算、分析与预测,同时把成本控制纳入银行整体的经营管理中去。

2、关于非利息支出

银行存款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减少或者降低营业支出。

(四)控制与降低银行存款成本基本途径

1、扩大存款总量,降低存款单位固定成本。

所谓固定成本是指在银行存款总成本中不会随着银行存款业务量增减而增减的部分,它主要包括折旧提取、工资支出与营业费用等。

固定成本的基本特点是:在一定时期内,银行的固定成本总数是不变的,但单位固定成本却是可变的。

2、调整存款结构,降低存款变动成本总数。

所谓变动成本是指在银行存款总成本中会随着银行存款业务量增减而增减的部分,它主要包括银行的利息支出。

变动成本的基本特点是:在一定时期内,银行的变动成本总数是可变的,但单位变动成本却是不变的。

(五)银行存款成本的分析与测定

1、银行存款成本分析与测定的经济意义在于:一家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能否达到

并保持最低的存款成本水平,它反映的是该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能力。银行存款成本的具体测定与控制,实际上是银行确定可用资金数量与保持盈利性资产收益水平的主要依据。银行存款成本的增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银行资产负债的风险程度。

2、常用的银行存款成本概念

(1)资金成本,它是指银行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与非利息支出的总和。(2)可用资金成本,它是指银行可用资金应该负担的全部成本。

(3)相关成本,它是指影响银行吸收存款的相关因素作用而有可能产生的银行

支出。

(4)加权平均成本,它是指在所有银行存款中每一单位存款的平均成本。(5)边际存款成本,它是指银行达到一定存款规模以后再增加每一单位存款所

要增加的经营成本。

注:对于银行存款成本分析与测定所涉及的有关银行存款成本,通常都有理想数值或者经验数据供银行参照或者比较。

四、银行存款风险管理(补充)

(一)银行存款流动风险

如果不能及时与足额的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的要求,银行就会丧失信誉直至丧失作为信用中介的基本条件。

(二)银行存款规模风险

银行存款越多,银行存款成本与管理负担就越大;如果银行盈利性资产的收益不能消化银行成本支出,结果是必然导致银行经营亏损并陷入困难境地。

(三)银行存款利率风险

市场利率的波动有可能扩大“利差”,但也有可能进一步缩小“利差”;如果“利差”缩小,银行就难以吸收存款或造成经济损失。

(四)银行存款其他风险

第一,信贷风险

它是指受银行存款高成本的间接影响而产生的信贷风险。这种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比较高的银行存款成本会使存款人对于银行是否有能力按时与足额的清偿债务产生怀疑;这很有可能刺激银行去承担更高的信贷风险来保证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比较高的银行存款成本会间接的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第二,资本风险

它是指因银行存款规模过大而导致银行财务杠杆效应提高,使银行资产负债的经营风险增大,从而造成银行资本被不断的挪用、侵蚀或者损失的风险。产生资本风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银行资本的成本总是要高于银行存款成本的,所以银行在利润的推动下往往会倾向于扩大银行存款来降低银行经营总成本。

第三,网络风险

它是指经营银行存款业务的电子网络因遭遇故障、黑客攻击或者网络犯罪等影响而造成数据资源损失或者存款人的信息与存款丢失的风险。

第二节 商业银行短期借款业务管理

一、商业银行短期借入资金构成短期借款=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出售贷款或者商业票据+占用资金

其中:

同业借款=同业拆借+抵押借款+转贴现

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

出售贷款或者商业票据=出售贷款+出售商业票据

占用资金=同业拆款+临时占用资金

出售贷款是指以付现的方式或者购回合同的方式将贷款出售给其他银行而获得短期资金。

出售商业票据是指某银行的持股公司先出售商业票据,再用出售商业票据所获得的资金购买该银行已发放在外的贷款,该银行通过出售贷款的形式而获得短期周转资金或者新的信贷资金。

同业拆款是指银行在同业往来过程中临时占用的同业资金。

临时占用资金即通常所说的临时占用款或者应付款项。

二、商业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的经济意义

1、可以满足银行对于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

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资金的管理效率

3、可以为银行扩大经营规模提供新的资金来源——非存款性资金来源

三、商业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的基本特性

1、债务清偿要求在时间与数量上是十分明确的。

2、只能用于银行资金头寸的调剂而绝对不能用于银行的盈利性资产。3、在客观上会遭遇比较高的利率风险。

四、商业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管理

1、保持银行短期借入资金规模的适度性。

由于银行短期借入资金不能用于银行的盈利性资产,同时它的营运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必须保持银行短期借入资金规模的适度性。

2、保持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结构的合理性。

由于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的种类很多并且它们的性质与特征也不完全一致。3、保证利用银行短期借入资金时机选择的准确性。

银行借入短期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银行临时性周转资金不足的困难,因此银行必须根据债务清偿与资金周转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利用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利用银行短期借入资金。

第三节 商业银行长期借款业务管理

一、商业银行长期借入资金构成长期借款=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一般金融债券+国际金融债券+资本金融债券

1、一般金融债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担保债券与信用债券。

第二,固定利率债券与浮动利率债券。

第三,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率债券与贴现金融债券。

第四,附息金融债券与还本付息金融债券。

2、国际金融债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外国金融债券,它是指发行者在外国金融市场上以当地货币标值发行的金融债券。

第二,欧洲金融债券,它是指发行者在外国金融市场上以本国货币标值发行的金融债券。

第三,平行金融债券,它是指发行者在几个国家同时发行权益相同并以当地货币标值发行的金融债券。

3、资本金融债券主要包括:资本期票与资本债券。

二、商业银行长期借入资金的经济意义

1、可以满足银行扩大资金来源的需要

2、可以保证银行高效的筹集与利用资金

3、可以有效拓宽银行长期与稳定的负债渠道

三、金融债券与银行存款的区别

1、银行筹集资金的取向不同(特殊用途与全面用途)

2、银行负债的性质不同(主动性负债与被动性负债)

3、银行资金的筹集效率不同

4、银行负债的流通性不同

四、发行金融债券的局限性

1、过度发行资本性金融债券会削弱银行的信誉程度与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因

为债务型资本毕竟不是所有权资本。

2、过度发行一般性金融债券必然对银行的成本负担能力和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造成严峻的挑战。因为一般性金融债券的成本相对比较高。

3、资金的高成本性与其高盈利性、高风险性是相互关联的。

4、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与限制,尤其是国际性金融债券的发行,它在条件、利

率、期限与数量等方面会受到债券发行地金融管理当局的严格管制。

五、金融债券发行的经营管理基本环节(自学)

发行申报、发行机构、信用评级、发行数额、运用范围、发行价格、发行费用、发行操作。

复习指导

重要概念:资金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银行存款规模风险。

思考题:

1、银行存款与存款成本的关系。

2、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经营有哪些风险?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11

我公司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金融办20xx年x月x日批准筹建,20xx年x月x日正式开业。开业以来,公司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积极开展业务,在市、县人民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各位股东的鼎力支持下,全体员工紧紧围绕公司既定的工作目标,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在短时间内为公司业务稳定、高效、良好地发展奠定了基础。回顾和总结公司成立以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发展平稳,经营效益实现稳定。开业以来,经过公司上下一致的努力,业务经营取得了令人相对满意的经营业绩。截止年末累计发生业务xxx笔,累计发放贷款xxx万元,累计实现业务收入xxx万元。上缴各项税费X万元,各项成本费用支出X万元,年末实现净利润X万元。截至年末贷款余额XXXX万元,到期贷款和利息收回率均为100%,信贷资金实现了良性循环,经营效益较为可观。

二、建章立制,确保业务有序发展。良好的制度管理是一个公司持续、稳定、长久发展的保障。我公司面对成立时间短、人员结构新、业务水平相对较低的不利局面,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发展业务的同时不忘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为确保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业务规范运作,在公司成立初期,我们就组织制定了《贷款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安全保卫制度》、《印章使用管理规定》及《贷款审批委员会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办法的实施,为小额贷款公司的正常运营、有效管理奠定了基础,从而保障了各相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以抓培训为基础,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公司成立后,我们面对新公司、新人员,缺流程、缺经验的客观情况,组织全体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信贷、管理、消防安全等相关知识讲座,以尽可能短的时间适应工作需要。一是抓好职业道德培训,引导相关人员端正态度,明确定位,找准方向,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二是学习理解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适用到实际工作中;三是抓好业务学习。鉴于新进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及从业经验,有的放矢的开展了信贷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的业务培训,促使从业人员在业务操作方面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四、努力开拓市场,用足用好经营资金。开业来,公司从领导到员工齐心协力,利用一切可能的关系和方式主动营销,选择了一批较为理想和相对稳定的客户,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后续和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做好存量资金计划安排的同时,对即将到期的贷款也按月度实施调度,进行计划安排,保证此部分资金占用上的衔接,尽可能降低资金闲臵。同时为扩大经营资产规模,争取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公司积极向商业银行融资洽谈,为公司经营的连续性铺平道路。

五、强化风险防范,实现经营资金的良性循环。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做好市场客户的选择,这也是保证贷款资金安全的首要条件,对每一笔贷款均落实好有效担保,为贷款的安全提供第二还款来源保障。同时,我们要求业务人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规定程序处理,确保所有手续合法、齐全、有效。基于以上办法的严格执行和落实,公司自开业以来办理的所有业务均未产生不良,也没有发生拖欠利息的现象,保证了经营资金良好循环。

回顾过去,公司的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业务经营方面,市场得到拓展,效益实现稳定;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在经营风险控制上得以明显提高;客户服务越来越细致周到,在做到风险控制和双赢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了快捷、方便、细致周到的服务。经过开业以来一段时间的经营实践,各项工作不断向好,但存在诸多问题亦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从业人员业务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存量贷款结构不尽合理,需要逐步调整;贷后管理相对滞后,风险预警防范有待加强等。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12

我参加工作已有一年了,在这半年里,我努力学习,勤奋工作,顺利完成了由一名学生到一位银行员工的角色转变。下面我将自己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之前所在的岗位是储蓄柜,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本行的形象。我的工作中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和放松。这一网点位于松花路上,每天接待大量的客户,工作量很大,因此这样的工作环境就迫使我自己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在工作中认真认真再认真,严格按照行里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实际操作。半年中始终如一的要求自己。

由于我是新来的,在业务上还不是特别熟练,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当我一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十分虚心的向老同志请教。信用社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也都热情的给与帮助和指导,令我很快地得到进步和提高。刚开始的时候,我还由于不够细心和不够熟练犯过错误,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小错误,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份工作的积极性,反而更加鞭策我努力的学习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

而且,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除了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外,作为网点的一线员工,更要注意自身的服务,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将行里下发的各种精神与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细微化,平民化,生活化。尊重客户,设身处地的替客户着想,真心真意为客户服务。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让客户在这里感受到温暖的含义是什么。

总之,这是我人生角色转变的一年,是我不断成长的一年。新的一年里我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那就是要加紧学习,更好的充实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服从我行上级的决定与指令,并认真执行。工作一丝不苟,积极主动、负责尽力把工作做到。

展望新的一年,我因为网点合并来到了新的网点。我相信这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在等着我,但是我也要先锤炼自己,积极努力,我心里在暗暗的为自己鼓劲。要在竞争中站稳脚步。踏踏实实,目光不能只限于自身周围的小圈子,要着眼于大局,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银行的工作也时时变化着,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新的情况发生,这都需要我跟着形势而改变。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巧,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履岗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员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当然,在一些细节的处理和操作上我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磨练自己,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中提高自己,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13

(1)整体的流动性管理政策。

11 (2)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体系。

(3)流动性风险管理程序。

(4)资产与负债组合。

(5)流动性风险限额及超限额处理程序。

(6)现金流量分析。

(7)不同货币、不同国家、跨境、跨机构及跨业务条线的流动性管理方法。

(8)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的潜在因素及相应的监测流程。

(9)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

(10)应急计划及流动性风险缓释工具管理。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14

经过开业以来x段时间多形式的培训,公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初步适应了业务经营的需要,但距要求还有x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实际问题的把握和处理上认识不够,层次不深,处理方式不得当,容易产生纰漏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x步加大培训力度,并保证学习培训工作的连续性。x是进行业务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的学习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独立办理业务的操作水平;二是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爱岗敬业的人生价值观,有x个端正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15

1、催款应该直截了当。催款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也没有什么妙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有话直说,千万别说对不起,或绕弯子。

2、在采取行动前,先弄清造成拖欠的原因。是疏忽,还是对产品不满,是资金紧张,还是故意,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收帐策略。

3、直接找初始联系人。千万别让客户互相推诿牵着鼻子走。

4、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催款时受了气,再想办法出出气,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此法不可取。脸皮一旦撕破,客户可能就此赖下去,收款将会越来越难。

5、不要怕催款而失去客户。到期付款,理所当然。害怕催款引起客户不快,或失去客户,只会使客户得寸进尺,助长这种不良的习惯。其实,只要技巧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将收款作为与客户沟通的机会。当然,如果客户坚持不付款,失去该客户又有大不了的?

6、当机立断,及时中止供货,特别是针对客户“不供货就不再付款”的威胁;否则只会越陷越深。

7、收款时间至关重要,坚持“定期收款”的原则。时间拖得越久,就越难收回。国外专门负责收款的机构的研究表明,收款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帐龄而不是帐款金额,2年以上的欠帐只有20%能够收回,而2年以内的欠帐80%能够收回。

8、最大的失策之一是要求先付一部分款。经验证明,应该要求全额付款,虽说拿到一点总比一点没拿到好,却不如收回更多。

9、采取竞争性的收款策略。只要客户还在营业,他总得向供货商付款。如果你没有收到钱,那他肯定位给了别人。获得优先付款机会的供应商通常是与客户保持长期良好业务关系和个人关系的企业,因为谁都不愿意跟朋友闹翻脸。

10、收款要有“钻劲”,要有穷追不舍的精神。我从实践中摸索出了对债务人(业务当事人、主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实行“三紧跟”的战略,即紧跟在办公室里,紧跟在吃饭上厕所的后面,紧跟在下班回家的途中。虽说有些过份,不得已而为之啊!滴水石穿,绳锯木断,有时确也起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作用。

11、收款要有“柔劲”。从道义上讲,欠别人的款,心有歉意,理应对债权人礼宾相待。但不少欠债单位,有的对你板着老脸,有的对你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不让你进门!收债人此时就得屈尊就下,用兵之计,攻心为上,说尽人间好话暖语,赔上一个真诚的笑脸,对那“三种人”实施“情感投资”,精诚所至,为争金石所开。

12、收款要有“韧劲”。清收欠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业务,讨债人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哪怕别人无理地把你象打发乞儿一般,也须忍辱负重,坚守阵地。临阵逃脱,则会前功尽弃。看见了一丝曙光,决不放过机会,同时要学会诉苦,不能同情对方,相反要让对方同情。

13、求助于专业收帐人员或诉诸法律。总有一些骗子和不讲理的客户存心赖帐不还,与他们讲理无异于“对牛弹琴”,采取正常的收款方法往往难于奏效,而一些很不正规、甚至别出心裁的催帐方式则有奇效。因此,当收款难度较大时,可以请那些有特殊收款能力和丰富收款经验的“专业收帐人员”去收帐。如果此法仍不能奏效,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直接诉诸法。

在国家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如何才能盘活银行信贷资金对各家银行的赢利能力影响尤为至关重要,所以,有必要就本人在一线开展不良贷款收回工作中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具体有:

二、信息收集要准、全。针对目前我社不良贷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导致无法找到借款人的情况,虽然某些农户内心是有还款意愿的,因身在异地而影响其归还时间;或是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身在异地,时间长了债务自然就消灭了,最终导致形成不良贷款。鉴于该种情况,我们不仅要通过各种途径取得该借款人的联系方式和近期收入情况,还要用真诚的心去打动其亲朋好友,让他们为我们当“说客”,这样的“说客”往往比我们的信贷人员更具有说服力。

三、软硬兼施。针对某些恶意逃废债务的借款人,千万不要被他们的表面“强硬”所吓倒。其实在他们最“强硬”的时候,便是他们最心虚、最没底气的时候。这种情况除了让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士“协助”,充分对其进行思想“打击”外,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强硬措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坚决予以收回。

四、广结“高朋智士”。每个地方都会有几位德高望重、明白事理、办事公道的人。往往这样的人在当地说话都是比较有分量的,且其本人心胸也较为开阔,与之相处很轻松,好象总有说不完的话、讨论不完的问题。和这样的人结为朋友,不仅会使你的工作在当地能很好很快的展开,还能让你把这一地区不良贷款形成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便于贷后管理,对个人和工作都将受益无穷。

综合以上四点,便是我从事外勤工作以来在同事那学习和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沟通”,这是与人良好相处的前提,要再能懂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那你的工作将更加如鱼得水了。

白驹过隙,来到公司也半年了,从菜鸟催收员成长为老鸟催收员,经手了几百个案子,了解了几百种案情,分析了几百个债务人,发现做催收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考验我如何分辨真实与谎言、如何选择顺势或逆势、如何处理事实和狡辩、如何战胜自己和敌人的大学问。做的好与不足,都已成为过去,重要的是如何在即将到来的一年中发扬自己的长处改善自己的不足,以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现将过去工作中的事情向领导汇报,希望领导批评指正。

一,业绩总结。

xx年7月份至20xx年12月份,总回收金额元,为公司创造佣金元,为部门创造业绩*元。对于这份成绩单,自己都很不满意,有愧于公司领导的信任和栽培。

二,工作总结。

接下来的是直接找付款的最高领导,找其他人都是浪费时间。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在催收过程中很多时候碰到的都是小鬼,销售部(采购部)推付款要找财务部;财务部又说流程还没走到她们这里,要销售部去走完流程再找她们。还有一个有必要提到的,那就是前台,前台这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她在公司的体系中是没有一点话事权的,但却是公司信息最灵通的,哪个部门负责、该找哪位领导前台最清楚,包括他们的电话。前台这类人,我们称之为“绵羊”,一般情况下是很好对付的,直接说事找谁负责就可以。碰到个别厉害的,能用各种理由借口挡住我们,我们也无法核实真实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晓之利害、道之以德理、威之以利益,这类人我们称为“狐狸”。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并列的部门,或多或少都有互掐的苗头,至少不会有阖家欢乐一家亲那么深层次的友好关系,对付他们一个反间计就差不多了,打销售部一巴掌,给财务部一颗糖,马上就能找到最后的BOSS。

和领导通话要保持最起码的尊敬态度,再怎么说也是领导,肯定有过人之处。碰到行事果断、视野远大这类领导,一般都能顺利解决付款问题,这类人我们称之为“鹰”。碰到那种又好面子又不解决问题的领导,要是他软硬不吃,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达到目的,比如让他的客户来通知他欠款的事情,这类人我们称之为“驴”。拥有“驴”这类领导的公司也多半规模不大,经营状况不是很好,还款能力大打折扣。

在xx这个崭新的一年,我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扩充行业知识,以到达催收高峰。一方面是提高电话催收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反复推敲债务人心理、听催收录音、模拟对话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是提高信函催收能力,通过学习催收大师信函催收教程,工作中的写函培训按照多写、多看、多参照进行,写出自己的风格。为公司创造利益,才能为自己创造利益。也祝公司事业顺利,在20xx年挣个钵满盆盈!

[关键词]银行债权人;债务治理;企业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DOI]

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由于资本市场还不太成熟,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大多来源于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其抽样调查的41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29家小型企业中,平均负债率是,在总负债比例中,银行借款占到。可见,负债是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其中银行的贷款占据很大比重。相应的,负债比率的上升意味着银行债权人面临着更高、更大的经营风险。因此,为了行使及保护其权利,银行债权人介入企业的债务治理显得尤为必要。

1984年,弗里德曼[1]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权利分享企业的利益和权益,债权人和股东一样,作为公司所有权的主体,相应地也承担着经营及财务风险,因此有权利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去。一些学者认为,可以把债权融资看做一种担保机制,将债务作为一种硬预算约束,这有利于遏制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减少并防范经营者过度投资行为,从而减少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成本。也有学者提出了企业财务关系的相机治理理论,即随着企业财务收益、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变化,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将随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控制,在这些特定的阶段相应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治理起主导作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诉求。沈红波[2]则认为,虽然事前借款契约中有对债权人的各种保护性条款,可当资金一旦流入债务人手中,债权人便失去了对其的控制;并且大部分债权人的治理权都存在后置现象,正常情况下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这就使得债务人有条件、有机会去损害债权人的相关利益。李武江等[3]认为在我国破产机制和相机治理机制是失效的,在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过程中,债权治理机制亦缺乏相应的制度性保护机制。

本文拟在分析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找到银行债权人未能有效参与债务治理的原因,借鉴国外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经验,结合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债务特点,对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提出应对策略。

一、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现状

在我国,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其承担的风险和负担仍然较大。拥有控股权的股东很容易侵犯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银行债权人的利益。另外,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致对银行债权人的权益尚未形成强有力的保护。目前,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债务治理的情况可从行业机制和银行债权人自身2个方面进行分析。

1.行业机制方面的现状

一是银行的放贷行为尚未完全市场化。1990年代中期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各地方政府对地方发展扶持的产业及企业不尽相同,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额度和资金去向都有较大程度的干预。随后,虽然商业银行对其信贷管理及资金运营都进行过商业化、市场化的改革,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在信贷问题上依然会受到一些行政因素的影响,尚未进入由企业信誉额度及经营、财务状况决定的完全市场化阶段,由此导致银行存在一些不良贷款及坏账。

二是银行债权人对企业债务治理的参与度较低。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商业银行作为主债权人对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治理的参与程度依然不深入,对其经营及财务的后续监控也较薄弱。许多国内的商业银行在与客户签订的贷款合同中,很少存在后续允许银行债权人对债务人进行审计、允许银行参与公司重大战略决策的相关条款。并且,当贷款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资产重组、所有权变更等行为时,银行债权人仅享有知情权,并没有获得协商或批准的权利。更进一步说,即使银行具有知情权或参与权,这些权利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也很难得以真正落实。正是这些原因导致银行债权人无法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及财务监控中去,这使得其承担了巨大的信贷风险。

三是当企业陷入债务困境时,银行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银行债权人未能有效参与到公司决策及财务监控中去,债权人的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另外,我国破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债权人在贷款客户陷入财务困境时,享有对财务困境企业较为优先的控制权,能从企业的资产及其他投资中获得利益索取权。但这种破产保护机制也仅仅属于事后赔付机制,且往往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银行债权人在企业破产后并不能有效地追回贷款。

2.银行债权人自身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现状

目前,银行债权人与企业之间所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依托有效的约束机制,仅成为形式上的债权债务关系,银行本身对企业治理的参与度不高,债权债务约束仅成为流于形式的“软约束”。虽然银行自身对客户取舍方面有一定标准的信贷定位与要求,但一些企业存在着在不良比率高、财务报表真实性差、经营波动性大、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相应的银行债权人对自身不良贷款比例控制较为困难,并未有效地管理其资产。

二、我国银行债权人未能有效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原因

1.行业体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商业银行体制的局限。目前我国5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大股东仍是财政部门,经营盈利归国家,亏损也是由国家来承担的,并且由国家来委派银行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行为往往会出现政治化趋向。虽然银行自身尝试进行了资产管理与信贷市场化的一些改革,但在很多时候信贷策略与方向仍然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并不同程度地受到有关政府机构的干预。有些地方政府往往从产业扶持或地方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给银行施加压力,导致银行向那些信誉和财务状况并不能达到银行内部信贷标准的企业发放贷款,从而影响银行选择贷款对象的市场化程度,降低了银行债权人本身的信贷标准和治理水平。

二是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首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我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由于企业所欠债务70%以上来自商业银行,这也就表明了这部分债权在债务人违反贷款约定时无法转换为股权。作为债权人的银行,除了按照贷款协议扣押其抵押担保资产以外,没有权利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并对其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监控。同时,尽管银行是企业主要的债权人,但大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缺少银行的代表人员,管理层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一般也没有银行代表的参与。加之我国的信用机制建设尚未健全,使本应分享贷款企业控制权的银行,基于收回贷款本息的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反而被贷款企业所制约,从而造成了银行对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状况的产生[4]。

三是事后赔付机制中政府行为的干预。一般来说,债权人是通过受法律保护的破产程序实施对债务人的控制,包括清算和重组这2种处理方式。因此将债权人参与引入日常公司治理中,将事后的权益索取前置到事前和事中对企业财务困境予以防范,有利于实现并维护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制衡机制,完善企业的财务治理,更大程度地保障债权人在企业管理中应享有的监督权益。但现实中政府经常会出于各种原因,介入企业的破产清算中,造成了当企业不能通过重组而进入破产程序时,银行债权人的利益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情况是政府为了减小社会影响、维护社会安定,首先考虑的是对失业员工等涉及社会效益的各利益相关者进行补助行动,使得银行债权人被边缘化,只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损失为目标而进行赔付[5]。

2.银行债权人自身的原因

当前,银行债权人自身的信用评级及风险管理方法尚在不断完善中,仍存在诸多缺失或漏洞。以某银行公布的信用评级指标为例,其信用评级系统设置按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履约情况及发展能力和潜力5个指标来评价企业信用、发放贷款,每个指标下再细分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但在发展能力和潜力指标下仅设置固定资产净值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领导者素质与市场发展前景、发展规划和实施条件等指标。众所周知,每个企业都会经历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虽然在这些信用评级体系及方法下,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财务及非财务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期财务、经营状况和还贷能力,但银行债权人并没有将关注重点放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融资愿景及还贷能力上,并制定出相应的不同时期放贷规划及参与债务治理的应对策略。

三、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建议对策

1.健全完善机制体制的对策

目前,国际上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较普遍,其中日美德3个国家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在日本,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债务治理的特点主要是主银行制度与企业融资制度的结合。主银行几乎都是客户企业的结算银行,负责企业的账户管理、现金支付和结算业务。银、企间的资本联系能使主银行在公司债务治理中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德国银行是典型的全能银行,除作为最大债权人外,其在企业中一般都占有较大份额的股权,因而会积极参与到企业内部治理中去,并向企业派出监事,通过相机治理等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经营和决策管理者的任免等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另外,银行同时掌握企业股票的控制权,使得银行债权人能更全面地参与企业治理。美国银行业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方式与德国的全能银行方式相同,主要依托相机治理机制。美国银行债权人相机治理机制的主要特点是银行向企业派遣人员担任兼职董事,但这些董事一般不会直接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决策。当企业经营健康或财务状况良好且具有相应偿债能力时,银行债权人对企业经营业务等并不进行干预,但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不能按约偿付债务时,银行债权人则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直接接手公司进行后续管理。

由国际上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机制和方法,可以总结出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在机制体制健全上借鉴的经验。首先,银行作为企业的结算银行,除了单一的债权人身份,银行债权人还可以通过对企业控股,通过企业股东和债权人的双重身份实现参与企业的管理经营和债务治理的目标。股东和债权人的双重身份能使银行债权人对企业同时存在内、外部制约,从而减少因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降低管理层采取道德风险行为的概率,避免企业因激进的经营战略带来的风险和财务危机。其次,为了避免银行对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的发生,银行债权人也应全力贯彻相机治理机制的建立及应用,通过及时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解救措施,使银行能尽量从财务不佳的企业中全身而退,减少银行债权人的风险。最后,我国政府亟需完善相关的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避免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无力偿债时,银行债权人陷入无力追索贷款的被动地位,并需加大在破产清算中对银行债权人的保护力度。

2.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对策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公司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发展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时期。不同时期公司的经营目标、财务状况不尽相同,公司为了规避不利于生命周期延长的因素,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安排合理的融资结构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银行债权人可以依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来完成信贷业务和控制自身风险,具体策略见表1。

(1)发展期。处于此阶段的公司内部管理较为简单,有较高的经营风险。需要大量资金进行业务扩充及经营发展,融资对象也比较广泛,可以是亲人、朋友、银行、担保信贷公司等。此时银行若对其投资则意味着承担较高风险,因此需要谨慎评估其信贷资信,预测风险,完善自身预警机制[6]。其中银行债权人应针对不同公司适当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公司申请银行贷款的主要用途。银行正常贷款的用途主要是支持企业的营运资金需求,也就是企业在购买原材料、加工、销售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若贷款企业正处于产品的研发阶段,还没有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更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尚无具体的销售渠道和后续产品链的构建,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未来短时间内没有现金流,缺乏足够的还款能力,此时进行信贷风险非常大,银行债权人应谨慎。二是企业虽然有较成熟的产品,但销售额还没有“放出来”,总金额比较小。这样的企业往往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产品也无法证明已经得到市场认可或有较大市场潜力。同时,销售额较小也说明未来的资金回流较小,与合作方的谈判地位较弱,现金流无足够的保证。此时也需要银行对其进行谨慎的资信审查,评估信贷对象的市场发展前景,以决定是否进行信贷,从而控制风险。

(2)成长期。成长期的公司基本步入正轨,经营状况趋于良好。往往这个时期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的阶段,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高,资金链紧张情况下破产危机可能性增大。其融资结构主要是以债权为主的外源性融资为主。银行债权人需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控制企业的抵押融资资产,做好风险预警工作,关注企业的销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即能否平稳过渡到成熟期并拉长成熟期,有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网络等。另外,银行债权人还应重新评估现有信贷客户的资信情况,尤其对那些在初创期或规模不大时,信用观念淡薄、经营粗放、欠费逾期的企业。它们其实有能力还款,只是觉得“无所谓”或者没有及时还款的意识,造成自己信用记录出现问题,银行需就是否对其继续放贷做出适当判断。

(3)成熟期。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现金流及利润率都较为稳定,各项财务指标良好,在银行有较高的信用评级。此时公司自身有多种融资方式可供选择,通常银行信贷多用于应激性融资。由于总体风险较小、发展成熟,银行较偏好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进行放贷,则银行债权人主要需要对公司进行监督跟踪,及时有效地掌握财务信息,关注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其他民间借贷款项额度等。同时,也应防范突发性财务恶化导致的经营不善等突发状况引起的损失。

(4)衰退期。公司进入衰退期,意味着其经营、财务状况恶化,有较高的经营风险,有时会发生负现金流的状况。通常信贷资信严重下滑,通过银行融资需要较高的成本,则会转向内源性融资及股权融资[7]。衰退期的公司往往会通过推出新产品等方式创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摆脱衰退期的影响,因而会需要大量资金扭转经营状况。对此,银行的态度应谨慎,须严格监控其财务状况,把关信用评级。若发生信贷业务,需提升其风险预警线,并及时

应对调整;如若发生经营困难,应相机采取治理机制,银行债权人掌握控制权,应对接下来的公司生存问题,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银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同时,在分析银行债权人针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参与债务治理时,还需要考虑不同企业的性质。如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生命周期与大中型企业比较起来相对较短,破产率更高,风险更大。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小企业创办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30%~50%。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及时获取企业各方面的相关信息,从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把握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使银行债权人能更好把握其信贷资金的使用效果及潜在风险,深入参与到公司的债务治理中去,有效发挥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力,最大程度地保护其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弗里德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 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_.

[2]徐昕,沈红波.银行贷款的监督效应与盈余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_(2):102.

[3]李武江,邵来安.论债权治理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_(4):61.

[4]袁玲.对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探讨[J].新疆农垦经济,20_(3):80.

[5]江波,宋胜洲.债权人积极作用与被动地位的悖论――论中国破产制度的根本缺陷及其改革[J].改革与战略,20_(7):29.

关键词:银行契约 经理人自利 行为

一、引言

所以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现代公司的委托理论,由于股东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经理人在日常经营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理人会追求私人利益从而使股东与经理人的目标相背离,如享受超额在职消费、高额薪酬。因而如何对经理人进行激励避免其自利行为从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则颇为重要。随着最近“格力集团老总周少强高额消费案”、“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天价购酒案”的见诸报端,如何对经理人的这种自利行为进行监督约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公司治理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企业融资来源的负债一般都被债权人赋予各种限制性条款,因而债权人被视为外部有效监管力量。西方学者研究发现,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能发挥监督治理效应,促使经理人尽职尽责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努力工作,从而减少股东的监督。但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我国负债治理效应比较弱,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导致国内外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有关。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型加转轨时期,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导致优序融资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企业普遍偏好股权融资,债务融资比重偏小,因而负债的治理效应相对较弱。我国在负债来源中银行借款占据主导地位,银行借款一般都会面临贷前调查、贷后约束,使企业负债面临更强的约束,现有研究并未区分银行借款与其他负债的差别,因而结论有待商榷。同时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也未考虑其中,在我国国有产权占据主导地位,银行也大都有政府控股,在国有同源背景下,银行债权人的治理效应是否有差别呢? 基于此,本文从债权人监督的视角,来实证检验银行债权能否发挥应有的治理效应从而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并从债务期限结构理论出发,研究不同期限结构的债务在治理效应中的区别,同时也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区分不同产权进行分析对比,以期丰富债务契约相关研究文献,为我国公司治理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二、文献回顾

(一)债权人的治理效应 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外部监督力量――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能够能够发挥监管效应(Fama,1985)和自由现金流效应(Jensen,1986),从而缓解债权人与股东、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问题(Hart,1995)。负债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促使经理人勤勉尽责、努力工作作出恰当的行为决策;公司控制权及其收益的合理分配;信号传递功能,向外界传递良好的治理信号,提升企业整体形象。然而与国外债权人的治理效应研究相反,在国内负债的治理效应却存在两种结论:治理效应不显著(于东智,20_;张兆国等,20_)和治理效应为负(田利辉,20_;肖作平和陈德胜,20_;廖义刚等,20_;),这可能与我国的债务约束机制不完善(龙建辉等,20_)、特殊的制度背景(陈骏和徐玉德,20_;孙铮等,20_)和预算软约束有关(谢德仁和陈运森,20_),因而导致中国特色的负债治理效应。从债务期限结构来看,由于长短期负债的风险不同,从而对企业的约束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短期负债风险小,限制条款也比较少,成本也相对比较低(肖作平,20_);而长期负债一般期限比较长,风险相对较大,为了保证债权人自身利益,债权人会设置诸多限制性条款,如设置抵押、质押条款,限制高管离职、发放高薪等。相比短期负债,长期负债有更强的约束功能,如提升企业价值(田美玉,20_)、遏制企业过度投资(马如飞和王艳,20_;李四海和罗月乔,20_;程浩,20_)、限制高管薪酬(陈骏和徐玉德,20_)。

(二)经理人自利行为 经理人主要通过自定货币性薪酬和享受超额在职消费来获取私人收益,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围绕在职消费展开论述。有关在职消费存在两种观点:观和效率观。观认为在职消费是经理人在工作中利用手中的职权所能享受的福利待遇,但作为私人收益的在职消费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远小于其所花费的成本(Hart,20_),表现为问题。Yermack(20_)的研究也支持观,其证实市场会对经理人使用手中的特权享受专机等待遇做出强烈的负面反应。效率观认为给予经理人诸如专机等待遇可以节约时间提升经理人的效率,同时也能彰显经理人的地位,从而降低交易成本。Rajan and Wulf(20_)的研究支持了效率观。观和效率观产生差别的原因牵涉到在职消费的水平问题,而在职消费水平受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约束,当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时,经理人就会通过在职消费来获取私人收益,从而损害股东利益。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陈冬华等(20_)从薪酬管制的视角研究发现在职消费成为国有企业薪酬管制下的次优选择,经理人的这种自利行为损害了企业价值。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缺位,在监督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经理人的自利行为(罗宏和黄红华,20_),同时经理人也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攫取更多的超额薪酬(权小峰等,20_)和在职消费(杨蓉,20_)。目前国内有关经理人自利的文献大都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出发,较少涉及外部治理,尤其对银行这类特殊的债权人监督较少涉及,而且现有结论与西方经典的债务契约理论相悖。因而本文选取银行债权人这一外部监管视角,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来研究作为外部治理的银行债权人能否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从而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现代公司委托理论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由于股东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很难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在信息不对称性的情况下,导致经理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内部人控制人现象比较严重,基于自身利益经理人会追逐私人利益,尤其在薪酬管制的背景下,经理人追求货币收益受到一定的管制,经理人会倾向于选择在职消费来攫取私人受益。如何缓解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问题,从而避免经理人的自利行为,是现代公司治理研究亟需解决的难题。Jensen and Meckling (1976)研究发现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委托问题: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权益以及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负债。针对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问题,公司可以通过设计最优薪酬契约来缓解股东与经理人的冲突。在薪酬契约的激励下,经理人为追求高薪酬高福利的私利行为会进行并购、过度投资等损害债权利益的现象,从而使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成本增加。一方面,由于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利息,无法分享承担高风险带来的额外补偿,理性的债权人就会在债务契约决策时,设置各种限制性条款,从而避免经理人的这种私利行为。银行债权作为主要债权人,对企业具有一些独特的监督机制,银行可采用拥有股权的贷款人、贷款合约、大贷款人的监督、关系贷款、银行间的信息共享等机制发挥独特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在债务融资约束下因偿债付息压力企业面临自由现金流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经理人的行为,若企业不到期偿还债务则面临或被收购等风险,同时经理人也面临被解聘等风险,此时将导致经理人丧失一切福利,同时这种风险对经理人职业生涯产生致命影响。基于自身声誉的保护,经理人会在私人收益与面临的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因而银行债务契约能产生治理效应,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基于此,提出假设1:

假设1:银行契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监管作用,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

银行债权的监督效率不仅与银行贷款的总体规模有关,而且受到银行贷款结构的直接影响。从银行借款期限结构来看,短期银行借款风险小,限制条款也比较少,成本也相对比较低,而长期银行借款一般期限比较长,风险相对较大,为了保证银行自身利益,银行债权人会设置诸如限制高级管理人员的薪水和奖金等特殊性条款,若违反这些条款银行债权人有权收回贷款,而短期贷款的提供者一般不会直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这可能也是我国企业主要以短期银行借款为主的原因。国外相关研究也发现,长期债务对管理层未来融资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基于此,提出假设2:

假设2:相对于短期银行借款,长期银行借款契约更能发挥监管作用,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

由于我国特殊的产权制度背景,国有成分比重较大、行政干预相对较多。相关研究也发现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及融资约束有很大差别,相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能够获得更多更长期限的银行借款。而且我国银行大都由政府控制,在国有企业与银行同源的背景下,银行贷款更倾向于向国有企业倾斜,在出现偿债危机或破产时,政府出于父爱的关心会优先对企业进行扶持救助,帮助国有企业偿还债务。由于银行与国有企业“政治关系”的存在,从而削弱银行债权人的治理效应,扭曲对债务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由于产权差异的存在,在法律保护体系尚不健全的环境下,非国有控股企业在债务融资方面面临较高的约束和门槛,债务契约治理效应发挥的前提存在,债务对其投资行为(过度投资)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3:

假设3: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银行契约的监管作用相对较弱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编报的影响,本文以20_年为研究基准点,选取20_-20_年为研究样本。遵循一般研究规则:由于金融行业财务报表编制存在特殊性,故剔除金融行业样本;由于ST、PT类上市公司业绩比较异常,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将其剔除;剔除资不抵债以及管理费用率大于1或者小于0的样本;剔除其他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7124有效样本。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为减少极端值产生的误差,对主要变量在1%进行Winsorize缩尾处理,回归采用。

(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经理人自利―在职消费。在外部监管软约束下,经理人为了自身利益会通过手中的权力追求诸如在职消费等私人收益,本文以经理人私人收益来衡量其自利行为。参考已有文献,选取相对指标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衡量,稳健性检验中采用直接指标管理费用的对数衡量。(2)解释变量:银行债务指标。企业与银行签订的债务契约一般由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构成,由于不同期限的债务契约面临的风险不同,银行债权人对不同期限的债务契约会设置不同的限制,例如针对长期借款银行会要求企业签订诸如“限制企业高级职员的薪金和奖金总额”等特殊性保护条款,因此应分别研究各种银行契约的治理效应。本文选取银行债务总额(银行贷款/总资产)、短期银行贷款((短期借款+一年之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总资产)和长期银行贷款(长期借款/总资产)作为银行债务指标。(3)控制变量。参考相关文献,选取董事会特征: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股权特征: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公司财务特征:资产规模、企业成长性;同时在模型中控制行业和年度变量。

(四)模型建立 为检验本文假设,建立如下模型:

ManagementFee=α+β1Banki,t+β2Boardi,t+β3Inddi,t+β4Duali,t+β5Growthii,t+β6Firstholdi,t+β7Cbalancei,t+β8Lnasseti,t +β9ΣIndustryi,t+β10ΣYeari,t+εi,t

若Bank系数β1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1)。由表(1)可知,样本管理费用率为,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样本企业总负债率为,约为总资产的一半,银行借款约占企业总资产的20%,说明企业负

银行个人负债评估工作总结(推荐38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