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述职报告开头结尾范本5篇述职报告
- 关于会计师个人年度述职报告范本述职报告
- 2024年英语教师述职报告范文模板(推荐)(三篇)述职报告
- 2024年销售总经理述职报告范文通用(九篇)述职报告
- 如何写肿瘤科医生述职报告(精)述职报告
- 最新服装销售年度述职报告(推荐)述职报告
- 关于驾校安全生产述职报告怎么写(8篇)述职报告
- 如何写社区副主任述职报告整理档案(推荐)(五篇)述职报告
- 2024年学校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简短(4篇)述职报告
- 如何写初三教师述职报告范文(推荐)(五篇)述职报告
- 精选公司财务决算员述职报告(推荐)(五篇)述职报告
- 最新财务人员工作述职报告怎么写述职报告
- 关于教研室主任述职报告模板范文(精)(七篇)述职报告
- 2024年新时代教师述职报告通用述职报告
- 关于行政转正述职报告简短(六篇)述职报告
- 如何写教师的述职报告范文通用述职报告
- 推荐转正的个人述职报告(精)述职报告
- 推荐县经信局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经信委述职报告简短(2篇)述职报告
- 社区工作者年度述职报告(推荐)(3篇)述职报告
- 精选新教师述职报告范文模板通用(5篇)述职报告
- 小学综治主任述职报告如何写(7篇)述职报告
- 急诊科个人年终述职报告汇总述职报告
- 精选语文教师教学个人述职报告简短(7篇)述职报告
- 精选驻村干部个人述职报告范文(精)述职报告
- 关于辅导员工作述职报告模板简短(4篇)述职报告
- 中学学校办公室主任个人述职报告怎么写(三篇)述职报告
- 2024年中学体育老师述职报告范文怎么写(四篇)述职报告
- 最新个人述职报告完整版教师如何写(2篇)述职报告
- 如何写小公司财务人员述职报告(推荐)述职报告
- 关于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述职报告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本站分享的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区政协202_年工作要点安排,区政协组成调研组,赴7个乡镇13个村,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走访群众、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西峰区委、区政府严格按照省、市总体部署,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总抓手,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为重点,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型产业培育为保障,通过“散户集中,小组合并,拆旧建新,建办社区”的模式,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启动和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好评。截至目前,共建成李岭、沟畎、毛寺、庄子洼等省、市、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9个,其中李岭村被评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毛寺村、孔塬村被评为庆阳市十大最美乡村。
(一)领导重视,强力推动。自202_年开展试点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22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西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西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职责》,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和谋划指导,区、乡、村三级积极联动,靠实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了“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和标准,制定并上报了示范村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研究相关问题,采取现场会、办公会等形式,把工作任务分解到了年度,工作措施落实到了乡镇村组,为美丽乡村建设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按照市、区安排,带领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书记、乡(镇)长赴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水平。
(二)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由区住建局牵头,组织农村工作部、国土局、发改局等单位人员成立工作小组,积极与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点对点的现场指导服务,加强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聘请省内外有经验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组织设计院工作人员和规划专家深入村组,从示范村的道路、绿化、给排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现场查勘,结合村情实际,尊重群众意愿,认真调查研究,编制完成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示范村建设规划。目前,我区已编制完成了西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和《村民房屋建筑设计方案》,并按照省、市要求,编制完成了29个示范村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100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规划。通过科学编制规划,精心谋篇布局,不断明晰思路,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三)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在积极争取省、市、区财政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加大项目整合、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展出了金融支持、社会帮扶、农民分担等筹资渠道,通过整合危房改造、小城镇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造林绿化等相关涉农项目和资金,集中用于各示范村建设,形成了工作合力,提升了试点建设水平。一是培育产业。按照产业主导和发展现代高效循环农业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合作组织的引领,建成了李岭、米堡、齐楼等果树产业发展示范村,沟畎、鄢旗坳等养殖专业示范村,毛寺、蒲河乡村旅游示范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二是夯实基础。以通村道路、农电网改造提升、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展了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各示范村道路、农电及安全饮水覆盖率均达到100%,标准化卫生所、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商业服务网点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6%、95%和100%。同时,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思路,采取“以统建促进度、以奖励促改造”的模式,各示范村均规划建设了1个集中居住区、2—3个居民点。三是美化环境。通过在各示范村修建小游园、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全面配套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对示范村村容村貌不断提质增效,确保村庄绿化率达到35%以上。同时,结合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治理农村“十乱”和脏、乱、差为重点内容,重点围绕“长环线”西峰段、庆西公路、西合公路、肖显公路等沿线,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促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四是弘扬文化。以“建新村、育新人、树新风”为目标,不断创新载体,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在示范村规划建设文化长廊、文化展厅,制作道德宣传牌、法规宣传碑,大力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孝道文化。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努力营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民风淳朴的良好氛围。依托村镇党校、农民培训学校、乡村广播站等,不断宣讲“三农”政策和农业生产知识,不但使农民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
(四)聚力实干,打造典型。按照市上部署,迅速行动,以“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五个组团”为抓手,加快推行“农业+创意”的近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依托城郊区位优势,按照“丰富农业景观、挖掘文化内涵、增加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精品品牌”的思路,不断加大城郊创意农业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后官寨镇玫瑰园、显胜乡玉玲珑樱桃园、肖金镇芍药园、什社乡郁金香园、彭原镇青藤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园、温泉镇薰衣草园、董志镇小河湾等一批休闲创意农业示范园,带动全区发展各类农业创意休闲体验观光园、农家乐、垂钓园80余家。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延伸产业链条为方向,大力推进“农业+X”发展模式,带动了“温什”“董陈”万亩苹果、彭原畜牧养殖、“两川”特色瓜菜、什社小米、蒲河川油菜花种植、显胜林果采摘及农村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完善机制,形成共识。不断创新思路,探索建立党支部、村委会、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民主管理体制和机制,成立矛盾纠纷调处、监督、理财小组,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促使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全面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了有效保障,确保各示范村的政策知晓率、矛盾纠纷调处率、村民对“两委”会班子满意率均达到了98%以上。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发布工作动态、举办书记系列访谈、主题征文和品牌促销、特色文化展示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 二、困难与问题
虽然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在短短4年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资金、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距省、市的要求和标准,以及广大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规划有待完善和提高。由于我区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晚、时间紧、任务重,有的村没有编制完整的建设规划,施工中随意性较大;有的村规划编制简单,没有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很好地结合,有同质化倾向;有的村单纯追求“高大上”,有不切实际、不接地气的现象;有的村规划思路不清晰、不定型,存在边建设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二)配套设施有待加强和夯实。我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各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但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配套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生态环境的长期管护还难以落实。特别是软件建设仍是短板,如餐饮住宿的环境卫生、服务管理、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三)产业发展有待培育和提升。各示范村普遍重视生态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拓宽增收渠道方面办法不多,在产业的培育和提升上,项目不够明晰,推进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农民持续增收缺乏坚实基础,有“虚、浮、空”之忧。
(四)文化内涵有待挖掘和打造。在打造显山露水的外部环境上,各示范村都做足了文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
文化内涵支撑方面,缺乏文化自信,对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等的挖掘、整理和展示,乡土气息不浓厚,乡村风韵不突出,地方特色不鲜明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存在。
(五)发展模式有待创新和拓展。群众是乡村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建设的主体。但从目前情况看,各示范村的建设是以政府部门主导推动、各乡镇组织实施为主,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村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同时,作为以旅游为主导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发挥市场作用、解决资金瓶颈方面还需不断创新。
> 三、意见与建议
(一)找准发展定位,不断完善规划。要继续将科学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生态奠定基础、产业增加收入、居住提升文明、文化丰富内涵”的思路,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充分考虑各村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特色美丽乡村;对旅游示范村建设规划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梯次推进”的方式,注重保护农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历史古迹和乡村原貌,尊重乡村风俗,凸显农家情趣和乡村乡味,切实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档次和水平。
(二)加强配套设施,改善民居环境。在强化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环境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力度;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乡村绿化水平,彰显绿色生态基调,努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按照改造提升、旧村整治、保护特色的思路,打造田园风光型、宜居舒适型、休闲旅游型等各具特点的乡村环境。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村集体、农民共同投入的环境管护保障制度,建立专业管护队伍,确保各类公共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三)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紧紧围绕“11235”发展战略,做好“产业上水平”这篇大文章。建设美丽乡村,在规划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对推动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立足区域、产业、环境、资源等基础,强化辐射带动,深挖产业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实现整治建设与产业推进完美结合,保持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有持续生命力。促进特色产业、新型职业农民与乡村旅游的融合,积极培育农耕体验、休闲农业、农家餐饮、养生保健等乡村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努力形成“村美人富”的发展格局。
(四)挖掘乡村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建立本土文化自信,加强乡村的历史记忆、地方方言、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复活传统民间故事,传承地方戏曲、手工制作、乡间小吃、传统习俗等民间文化,整理展示乡村的人文历史、宗教传衍、风情习俗等文化遗产。策划包装一些接地气、有内涵的民俗活动,让乡土文化气息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彰显地方特色。我区境内有南佐遗址、北石窟寺、华夏公刘第一庙、小崆峒、肖金宋塔、彭原宝塔寺等古文化遗址和资源,通过挖掘整理,对庙宇、古建村落、民间文化进行保护,开发人文景观,进而形成以乡村风光为外在、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内涵的独特风格。
(五)发挥主体作用,全面持续推进。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贯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主观意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有关政策;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的作用,积极组织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制定完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制度,积极培育乡村文明,引导村民树立自建自管意识,强化村民自治作用,引导、激发和调动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使其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对一些具备条件的村,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以“西游”线路为主体,集中力量拓展新内容,打造新景观,让全区旅游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2_年中央农村1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乡村、难点在乡村、亮点在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它的核心在于解决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实施路径等问题,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起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发展模式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实推动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结合本镇工作实际,深入各村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要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居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保障农民权益、民主管理、民生和谐的需要,是保护和传承文化,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新技能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初步成效
近年来,根据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要求,我镇按照“五化”的建设要求,抓规划,抓项目,抓投入抓落实,取得一定成效。自202_年启动以来,全镇共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一个,市级两个,县级一个,县级美丽乡村达标村33个。202_、202_年两年,我镇被评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全镇基础设施和城乡容貌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示范片区建设
我镇共规划七大美丽乡村建设片区,在规划引领下采取星火燎原之法,先从村级基础比较好的村着手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逐步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到目前为止,我镇69个村中已建成县级美丽乡村达标村共有33个,示范村4个,建成示范片区1个,全镇上下形成“比学赶超”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从202_年开始,我镇对农村“村村通”进行规划设计,共规划了“八横八纵’的环镇路网。这两年共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农村四好公路80公里,同时加大投入,对户户通进行建设,截止目前全镇共有16个村已完成“户户通”建设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在道路改造的同时,我们也要督促村级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亮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基础。
(三)加大产业培塑,强化资金来源保障
我镇的传统产业是生姜,花生,小麦,玉米等,但都没形成规模,产品简单单一。为此我镇从202_年开始,按照“北控、中优、南特”的农业发展思路,积极探讨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以南部环山路两侧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新发展经济林3800亩,**村千亩黑果花楸生产与加工基地、***千亩苹果园基地、**千亩采摘基地、***田园综合体、***千亩艾草基地等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三、存在问题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管理区、村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还存在不少差距,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村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在各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是建设的主体,是工作的主力军,村民参与很少。比如:202_年村级卫生,实行市场化运作,交由**公司管理,镇村两级在交接前把卫生和四堆集中进行了清理。但交接后,由于不让村民随便在街道放东西,改变了群众生活习惯,部分村民不适应,随意堆放东西,与美丽乡村建设及不协调;又如:在村村通户户通工作中,村级资金紧张,有些村成立捐资委员会,号召大家支持并参与到建设中来,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大部分村的村民都能积极参与,但也有少部分村的村民参与度不高,筹集到很少的资金,这当然与村里的宣传力度和村两委的公信力存在很大关系。
(二)村级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这几年,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级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大部分村两委对于村民文化生活和各类文明评选,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这项工作当成改变村风民风的重要抓手,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村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因素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三)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后续乏力
前期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建成后的长期维护费用每年的投入不少,比如:绿化的养护,更换,道路的养护维修等,都需要投入。调研中发现,经济条件好的村由村集体负责养护维修,每年的费用有3至4万元,还能承担起,但集体经济较差的村,前期打造完成后,由于没有及时养护维修,出现绿化部分死亡和荒芜,部分道路损坏也得不到及时维修,墙面损坏没有及时修补等现象,导致之前的投入很快就会付之东流,令人十分惋惜。
四、意见建议
(一)健全投入机制
完善财政投入、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方式,多条路子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资金投入缺口。通过“以奖代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通过加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流转等措施,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等进入高效生态农业、乡村休闲产业等领域,投资重点农业项目,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渠道。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在各村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五好家庭、文明幸福家庭、优秀共产党员”等精神文明评选活动,是各地区先进的工作经验,这项工作抓好了,有利于村风民风的转变,社会风气也会得到好转。镇里将出台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组成工作组,对各村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来促进这项工作,让美丽乡村建设有丰富的内含。
(三)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措施,提高群众知晓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入户走访积极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并提供适宜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下乡为农民种植养殖提供指导、解答疑惑,引导管理型人才下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培训,培养有环保意识、专业素养的职业农民。
(四)抓好美丽庭院、美丽街巷评选工作
这项工作要以村支部为主体抓好评选工作,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给受表彰的群众要挂牌表彰,通过这项工作开展让每家每户都参与到自觉维护村庄环境中来,改变群众的生活习惯,把村庄环境建设的更好。
(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兴,农村兴。农村只有把产业做活了,才能留得住人,才能实现富裕。为此我镇要根据各村实际,做好产业规划,利用“****返乡创业联盟”这个平台,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并为他们解决土地资金等难题,使各村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工作,让“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推进我市农村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_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青带领由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北白象、磐石、虹桥、南塘、雁荡、智仁等6个乡镇开展调研,实地察看了12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并召开了由有关乡镇、村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调研组还听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对农村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统筹推进,乡村整体面貌明显改善。一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序开展。建立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全覆盖。202_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以来,全市17个村列入省级试点,341个村列入温州市级试点。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覆盖。202_年以来,开展524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称号,进入全国百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行列。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力。202_年制定《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对全市乡村进行总体设计和布局;制定实施《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每年安排202_万元专项资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一批精品村、示范村。
同时,202_年以来,组织开展以“一加强三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初见成效。今年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强力推进,截至7月底,“雁山溪谷·秀丽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引领不够。受技术力量、设计经费、编制时间等因素制约,我市乡村规划整体水平不高,随意性较大,特色不突显。许多村庄规划可操作性不强,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的原则没有很好体现,如个别已建成的公园,园大景美,但群众受益面不广、后续维护困难。一些村庄规划编制形式单一,“有新房无新村”,存在“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现象;一些村庄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挖掘不够;个别村庄道路硬化过度,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没有得到充分展示。
(二)创建氛围不浓。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对村干部培训较少,农村干部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了解不多,思想认识不到位,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个别干部存在阶段任务意识,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主动性、持久战精神不足。同时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一,造成进度不平衡,许多村庄至今创建工作未启动。在202_年至202_年的5年时间里,参与创建美丽乡村的村仅114个,其中培育村57个、精品村48个、示范村9个,创建率只占全市的12.5%。
(三)农村环境整治成效不明显。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度差,一些村庄甚至卫生保洁工作还未到位,“脏乱差”问题严重,不少村路边及房前屋后垃圾乱堆放,田间垃圾和违章搭建随处可见;一些村庄卫生改厕不到位,甚至存在不少露天坑。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难,垃圾分类处理运行资金欠缺,垃圾回收处理体系不健全,仍存在将已分类的垃圾又重新倒在一起转运的现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彻底,原污水处理设计排放标准低,住宅雨污合流现象严重,污水处理设施经常遭受破坏,维护难以跟进。小城镇整治工作推进慢,部门对乡镇(街道)开展指导帮扶不够。部分乡镇在环境整治过程中精品意识不强,谋划项目比较被动,我市整治进度目前也落后于其他县(市、区),在温州市排名靠后。
(四)资金使用绩效不理想。虽然我市专门制定了《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每年安排202_万元专项建设资金。但由于没有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定标准,资金只以项目简单会审的形式发放,难以形成资金的导向和聚焦效应,出现“撒胡椒面”现象,导致精品村、示范村打造成效不明显。我市大部分乡镇财力有限,加上村级经济薄弱,难以保证有效投入;又因建管长效机制没有完善,持续“美丽”难以保障。
诚然,乡村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但我市绝大多数村庄受区位、人才、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招商难度大,产业振兴尚需更多努力。
三、意见和建议
农村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建议要按照省委《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在实践中把握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强化规划引领。一要突出特色。要根据村庄实际,因地制宜,在保留村落原始风貌、保护山水田林、挖掘和保护古民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融合,努力彰显乡土、山水和地方人文特色,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二要做到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可结合生态农业开发、精准扶贫、美丽水乡建设、乡村旅游,通过规划生成项目。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休闲农业等产业,打造更多类似大荆石斛田园综合体、清江北塘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区等特色品牌,逐步将传统农村观光产品转变为农事体验、特色民宿、静修康养等新型旅游业态。三要提高规划执行刚性。加大规划宣传与督查力度,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的严肃性。
(二)强化环境整治。一要注重生活环境整治。要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严格按照“五清楚”①,把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真正解决好农村“脏乱差”问题。二要注重生态环境整治。要遵循“六不六多”②原则,加强“四旁四地”③和裸露地块绿化,达到“两特色”④目标,防止简单套用城市化做法。三要注重规范村民建房。划定农村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加强旧房、裸房整治,古建筑、古民居不得随意粉刷,管控好村庄整体风貌,保持好农村的原生态,让农村成为城里人最向往的诗意栖居地。
(三)强化基础配套。一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制订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办法》,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妥善解决农村污水设计标准不到位、住宅雨污合流、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保护问题。二要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动员村民自筹资金用于村庄保洁。要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模式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经验。三要加强农村“五改”工作。统筹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线、改房”,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四)强化机制保障。一要完善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要逐年增加,对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严格考评审核,按照创建等次、成效、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建立政府、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社会资金投入。设立“美丽乡村”贡献荣誉奖,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二要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建立排污、垃圾处理、绿化、护栏、供水等公共设施长效管护制度,做到有专人来管、有制度来理、有村规民约来约束。借鉴“黑土麦田”⑤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建立“美丽乡村”驻村指导员和志愿服务队伍,助推创建工作。三要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典型范例,营造氛围,使美丽乡村建设家喻户晓,成为村民的自觉。强化村民主体地位,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市美丽乡村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四要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通过“月通报、季考评”等方式强化督查,强化排名动态管理,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