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策略探析理工论文
- 理工大学专题论文理工论文
- 试论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理工论文
- 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理工论文
- 航天技术的间接经济效益理工论文
- 我国航天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理工论文
-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理工论文
- 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机械化问题理工论文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理工论文
- 水利工程经济费用分摊对策论文理工论文
- 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前景理工论文
- 新课标下无机化学教学方式的探索理工论文
- 无机化学及固体无机化学物的应用发展理工论文
- 应用化学化工实验改革的举措理工论文
-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理工论文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扎贝特中的有关物质理工论文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手段理工论文
-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科学化教学策略理工论文
- 分析如何提高化学复习质量理工论文
- 高中化学运用问题教学法中的提问技巧理工论文
- 探析电化学工作站的具体应用理工论文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研究理工论文
- 浅析多维色谱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理工论文
- 如何提高无机元素化学的教学质量理工论文
-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理工论文
- 基于融合细分的纹理图像重构模型理工论文
- 掺氮碳基材料的性质及其在费托合成中的运用理工论文
- 无机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工论文
- PBL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理工论文
- 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论文理工论文
新课程确立了以科学素养为本、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如何将新课程的基本要义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新课程下的高中教学水平提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以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认知领会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新课程理论的实践探索。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真正改变
只有教师的观念发生转变,才能接受最新最好的理念,也才能使他的实际教学发生改变,朝着课改方向前进。教师必须从演讲台上撤下来,把学生从听众的心理角落中请出来,努力使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位置,使其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授课是将新知识输入学习者脑中,优秀的授课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要与学生自己的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联系的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调动学生全部感官扩大神经兴奋的刺激区域和兴奋频数,是快速学习的根本。真正优秀的教师总能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让学生多思考,只有思考才有问题,有问题才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发展。在这无形之中就能把你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你的教学中,学生也在无形之中接受你的理念,同时学生自己也就在无形之中接受了新课标,在无形之中发展了自我。这样也就达到了新课标精神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二)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情境因素。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1、突出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重要作用:
实验在化学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有些学生只是看热闹,事后问那个实验是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却一概不知。怎么防止这种现象,在实验之前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来引起学生兴趣,这样效果更好些。
实验为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原理提供了素材和依据。如学生实验金属钠的性质,通过对钠和水的反应现象观察,可以得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课上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要尽可能让学生做,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一些“选做实验”和“兴趣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化学知识面。
>2、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概括过程:
思维乃至智力的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
概括在思维乃至智力的发展及其训练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不要像以前一样,让老师概括好了“塞给”学生,教师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根据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如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的学习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概括和总结,对提高学生能力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三)加强教师的课前备课
在新课程改革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我们的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般的活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识才能成为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注重学生差异,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学习时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所以,在备课中要始终把握自己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备,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
>(四)注重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他们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
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更好在教育实践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我们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必须以不断的学习谋求自身教育素养的更新与提高,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