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优秀的化学课前导入技巧理工论文
- 理工大学专题论文理工论文
- 试论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理工论文
- 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理工论文
- 航天技术的间接经济效益理工论文
- 我国航天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理工论文
-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理工论文
- 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机械化问题理工论文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理工论文
- 水利工程经济费用分摊对策论文理工论文
- 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前景理工论文
- 新课标下无机化学教学方式的探索理工论文
- 无机化学及固体无机化学物的应用发展理工论文
- 应用化学化工实验改革的举措理工论文
-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理工论文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扎贝特中的有关物质理工论文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手段理工论文
-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科学化教学策略理工论文
- 分析如何提高化学复习质量理工论文
- 高中化学运用问题教学法中的提问技巧理工论文
- 探析电化学工作站的具体应用理工论文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研究理工论文
- 浅析多维色谱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理工论文
- 如何提高无机元素化学的教学质量理工论文
-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理工论文
- 基于融合细分的纹理图像重构模型理工论文
- 掺氮碳基材料的性质及其在费托合成中的运用理工论文
- 无机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工论文
- PBL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理工论文
-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论文理工论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
一、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
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比如,在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时,首先演示“番茄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音乐卡和西红柿组成)趣味实验,设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若用茄子或黄瓜代替番茄行不行?直接用稀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什么原理?
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各有何现象?在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又有何现象?铜片、锌片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的[H+]有何变化?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流通过?……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模拟微观离子运动和电子转移,进行精讲讨论,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两极反应和能量转化等。
最后进行知识的迁移扩展:让学生讨论铜-锌原电池的缺点;根据原电池的原理设计一个实用电池;探究干电池的结构和电极反应;研究原电池反应与金属腐蚀和环境污染。激励学生在延续探究中创新。
二、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如:在进行高考实验部分复习,气体与喷泉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套能够形成喷泉的装置。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给以一定的指导。学生学过在圆底烧瓶中氨气、氯化氢气体与水作用能形成喷泉。其它气体行不行?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装置可以做那些改进?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很多学生的设计图原理正确,设计新颖,并把化学与物理知识进行了充分的综合。并把自己的设计思路介绍给同学们,同学们也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遇到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污染物不易处理时,先带领同学们共同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然后鼓励学生去改进实验,设计合理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如:按教材上的方法制Fe(OH)2,得不到白色沉淀,为什么?学生回答:“可能是氧气把Fe(OH)2氧化了”。怎么办?学生回答:“要观察到明显的白色沉淀,就要想法除去溶液中的氧气”。经过讨论后,学生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方案(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取10ML蒸镏水加热待用;②取少量硫酸亚铁用2~3ML蒸镏水配成溶液;③加入少量铁粉;④加入一些植物油在所配溶液中;⑤把毛细滴管的下端伸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挤出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2):如右图,先打开止水夹a,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
结果演示方案(1)时比较顺利,演示方案(2)时,在B中看不到沉淀。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刚才演示中不是看不到白色沉淀,而是看不到沉淀,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认为看不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稀硫酸过量,氢氧化钠不足。要看到白色沉淀,就必须保证A中稀硫酸适量,B中氢氧化钠过量。同学们修改方案后,再实验就看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最后,师生通过讨论比较,得出方案(1)(2)均可,但方案(2)更方便。
四、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完成或学生分组实验
中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本来就不算多,而教师们不自觉的用讲解和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或干脆以程式化的书面训练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导致学生们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足。教师应努力通过动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可将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比如,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实验,以前总是由教师“承包”完成,学生不思索,被动听记,现在改为师生共同完成,让学生参与,通过反应混合液的配制以及乙烯气体的点燃,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反应液温度的严格控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温度太高或太低会造成什么结果,应如何处置?这些都会激发学生认真思考、设计处理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利用化学学科的独特优势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